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一项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A. 朝贡贸易B. 丝绸之路C. 茶马古道D. 海上丝绸之路答案:A2.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哪一项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在海南出生的?A. 海瑞B. 苏东坡C. 宋庆龄D. 张之洞答案:C4. 以下哪一项不是海南岛的地理特点?A. 热带雨林B. 珊瑚礁C. 火山D. 沙漠答案:D5. 海南岛历史上曾是哪些朝代的流放地?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所有选项答案:D6. 下列哪一项不是海南岛的著名旅游景点?A. 天涯海角B. 分界洲岛C. 五指山D. 长城答案:D7. 在海南历史上,以下哪一项是关于黎族的描述?A.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B. 黎族主要生活在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中C. 黎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活方式D. 黎族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答案:A8. 以下哪一项是海南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鸦片战争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答案:A9. 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答案:C10. 海南岛的省会城市是?A. 三亚B. 五指山C. 琼海D. 海口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 简述海南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答案:海南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心位置,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更远地区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

海南岛的港口如海口、三亚等,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港口,为中外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12. 描述海南岛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近现代历史中,海南岛的地位和影响显著。

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海南卷(2)

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海南卷(2)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海南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2.“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不确定答案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

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

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图1A.① B.② C.③ D.④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

”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

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高考历史真题

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高考历史真题

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高考历史真题2022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截止目前,2022海南高考历史试卷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2022海南高考历史试卷,供大家对照、估分、模拟使用。

2021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高考历史答题注意事项1、规范答题,在答题框内答题。

2、即使不会也不要空,答了就有分。

3、审题要慢,可以先看问题,带了问题仔细看懂材料,作答要细致,看清楚要几问,分别回答,暂时不会的可以留一定的空格。

4、回答要讲究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5、要点全面,思维要开,尽可能多答几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6、要学会看该题的分值答题,看分值的大小组织答案,1-2分就一,两句话,不必要展开,可以说你答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得分。

7、要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空间,卷面清晰很重要。

8、要合理安排好答题的时间,要通过平时的考试去训练自己,正式大考时,监考教师会有“15分钟”的提醒,这时你如果还没有涂卡,就必须去涂卡了。

一般讲,全部完成后还余10分钟左右为宜。

9、真正拿捏不准的选择题,就相信你的第一感觉,不要轻易的去改答案。

10、字不一定要求写的太好,但是一定要清楚工整,主观题讲究一遍完成,不要轻易划掉。

高考时要注意什么考试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过于紧张,盲目抢速度,思维展不开;有人缺乏时间观念,或慢条斯理地答题,或着眼于局部,被某道题缠住无法脱身,或对某道题很有把握,在它上面费了很多心思,期望做得尽善尽美,等到觉醒时,时间已过大半,慌忙中只好加快速度,慌中添乱,忙中出错,结果降低了正确率;有人做题时浅尝辄止,粗略一看感觉不会就轻易放弃,结果有很多题没有做,引起心理极度恐慌;还有人太“贪心”,不论会不会,从头到尾把每个题都动笔做一做,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每个题也都做了,但有的答案质量不高。

所以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很重要。

报考志愿的步骤(一)登录指定网页。

网上填报志愿要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进行,登录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海南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 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 .隶书B .金文C .小篆D .草书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 )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 .加剧了土地兼并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 .刺激了人口南迁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含答案及解析】
——摘编自李景新《论苏东坡的海南功业》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轼在海南的主要业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轼对宋词的突出贡献。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
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通过对王族的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也拓展了周王朝的疆域,A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B排除;皇权的统一是在秦朝,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B. 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 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 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20.如图是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 受到了印象画派的影响B. 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C. 展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全貌D. 凸显了“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C. 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D. 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9.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 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

历史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解析版

历史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析:C。

“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体现了墨家“非攻”的思想。

2.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解析:D.历代封建王朝建立的方式有外戚宦官、大将夺权夺权等。

明朝是在经过元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

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解析:C.租佃关系是伴随着土地兼并而出现的,宋代以至到明清逐渐普及;从农民人身衣服关系的松弛、生产积极性提高,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权也大大提高。

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解析:B。

分权的目的是集权,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化相权来加强皇权.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解析:C。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 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 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 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 反对百姓追求富裕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

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 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 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 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 促成了国家统一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 瓷器B. 茶叶C. 棉布D. 白银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

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A. 南北朝B. 唐朝C. 北宋D. 元朝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A. ①B. ②C. ③D. ④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

”据此可知,该官员A. 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 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 降低生产成本B. 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 加强国防安全D. 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

2012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份。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宜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

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2022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2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海南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

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

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

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

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

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

这反映了()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

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

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

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5.《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

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

”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

【纯Word版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1

【纯Word版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1.【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早期的农业生产,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析】“甲骨卜辞”,即甲骨文,是指商朝晚期巫师进行占卜活动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由巫师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

甲骨文中“受禾”、“求年”、“有足雨”等文字记载都与农业有关,是祈求禾谷丰登的意思,这反映了商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故A项正确。

商朝通过占卜、祭祀等方式祈求农业丰收,但农业的丰收与否与祭祀活动本身无关,故B说法错误。

“巫师”是商朝官吏,国家神职人员,故C项错误。

D项与题意不符。

2.【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西周的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故B为正确答案。

3.【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我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析】我国汉字的演变脉络大致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顺序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结合题干信息“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应指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

由于小篆的复杂,书写不便,秦代狱吏程邈对篆书加以改进,把篆书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

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选项A 为篆书,B为楷书,C为隶书,D为草书,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社会风气开放,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2021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2021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
以下哪项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对外交流事件?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鉴真东渡日本(正确答案)
C. 郑和下西洋
D. 马可·波罗来华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
A. 苏轼
B. 李清照(正确答案)
C. 辛弃疾
D. 陆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对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正确答案)
D. 火药
下列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正确答案)
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属于哪一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正确答案)
D. 法家
下列哪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转折点,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正确答案)
清朝前期,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A. 文字狱(正确答案)
B. 焚书坑儒
C.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春秋》
B. 《资治通鉴》
C. 《史记》(正确答案)
D. 《汉书》
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哪位思想家?
A. 林则徐
B. 魏源(正确答案)
C. 严复
D. 康有为。

2023年高考海南卷文综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海南卷文综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旳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旳这一说法反应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旳家中“遍观子弟”。

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旳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重要反应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根据制度占有一定数量旳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规定男子到达l5岁、女子到达13岁,必须嫁娶,不得迟延。

均田制旳目旳是A.克制土地吞并 B.增进人口增长C.增长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5.唐代否认了按门第选官旳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旳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旳科举制,这反应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认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材重视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停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

这表明A.外来文化变化了唐代旳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旳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7.明中后期简介商路、商业信息旳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旳《天下水陆旅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旳里程。

海南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A. 东北B. 西北C. 东南D. 西南答案:C2. 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是?A. 海口B. 三亚C. 广州D. 深圳答案:A3. 海南岛是中国的第几大岛屿?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海南岛的著名旅游景点?A. 天涯海角B. 亚龙湾C. 长城D. 五指山答案:A B D2. 海南省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哪些?A. 橡胶B. 椰子C. 稻米D. 茶叶答案:A B C三、填空题1. 海南岛是中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其简称为______。

答案:琼2. 海南省的陆地面积为______平方千米。

答案:3.54万3. 海南省的海域面积为______平方千米。

答案:200万四、简答题1. 简要描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

答案: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中国第二大岛,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2. 请列举海南岛的两个主要气候特征。

答案: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

五、论述题1. 论述海南岛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海南岛在历史上曾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此外,海南岛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军事要塞。

同时,海南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业、旅游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海南岛的历史事件?A.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兵至海南岛B. 唐朝时期海南岛设立琼州C. 明朝时期海南岛成为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D. 清朝时期海南岛成为清朝的边疆地区答案:C2. 海南岛在哪个朝代开始设立行政区划?A. 秦朝B. 汉朝C. 三国时期D. 唐朝答案:B3. 海南岛的“琼”字来源于哪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名称?A. 秦朝B. 汉朝C. 三国时期D. 唐朝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海南岛的著名历史人物?A. 冼夫人B. 苏东坡C. 郑和D. 张之洞答案:D5.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是以下哪个国家的领土?A. 越南B. 菲律宾C. 印度尼西亚D. 中国答案:D6. 海南岛在哪个朝代开始有大规模的移民?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7. 海南岛历史上的“琼崖”是指什么?A. 一座山B. 一个岛屿C. 一个行政区划D. 一个民族答案:C8. 海南岛在哪个朝代开始有文字记载?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9. 海南岛的“五指山”在历史上有何重要性?A. 是海南岛的最高峰B. 是海南岛的宗教圣地C. 是海南岛的军事要塞D. 是海南岛的农业中心答案:A10.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是以下哪个国家的殖民地?A. 英国B. 法国C. 荷兰D. 葡萄牙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南岛的省会城市是______。

答案:海口2. 海南岛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其简称为______。

答案:琼3.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被称为______。

答案:琼州4. 海南岛的气候属于______气候。

答案:热带海洋性5. 海南岛的黎族是岛上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具有______特色。

答案:民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海南岛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的北部,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海上通道,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22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2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2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流B.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国有到私有的转变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完全私有化的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完全国有化的答案:B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A. 朝贡贸易B. 海上丝绸之路C. 陆地丝绸之路D. 私人贸易答案:A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主要意义在于: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 建立了中华民国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答案:D二、填空题4. 唐朝时期,著名的“开元盛世”是在_______的统治下出现的。

答案:唐玄宗5. 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其直接导火线是_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_的开始。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简答题7.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主要特点。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繁荣时期,主要特点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边疆稳固、对外关系活跃等。

康熙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雍正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乾隆帝时期,国家疆域扩张,文化艺术达到高峰,对外贸易频繁。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再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次历史试题的作答,我们不仅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也加深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1年6月10日8:00-9:30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真题(海南卷)(海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1.《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反映了孔子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徳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2.《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

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

”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A.徳政教化的成效B.断狱决疑的能力C.傅闻辩智的才情D.慎独律己的修养3.《旧唐书》载,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

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

贞观己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

天宝己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

这些措施旨在A.无为而治,道法自然B.鉴往知來,文以化成C礼法并施,三教合一D.体恤百姓,休养生息4.《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到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描述此“戏”的是A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B.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C.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D.两两轻刖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5.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

由此,科-1-A.繁荣背后潜B.近代前夜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

此举意在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6.如表反映了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2017-06-22 11:36:1 3)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

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

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13.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

这表明我国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

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

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

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

(6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
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

(9分)
22.(15分)答案要点:
(1)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

(7分)
(2)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8分)
23.(15分)答案要点:
(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

(7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

(8分)
(二)选考题:共15分。

(三选一)
24.(15分)答案要点:
(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6分)(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9分)
25.(15分)答案要点:
(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约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8分)
(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7分)
26.(15分)答案要点:
(1)勤奋好学,有学识;不附权势;坦诚直言;不畏强暴;忠义守节(7分)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