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行香子·树绕村庄》原文译文及赏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原文):树绕村庄。

水满坡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扬青旗、流水桥傍。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翻译(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行香子·树绕村庄》字词句解释(意思):陂(bēi)塘:池塘。

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飚(yáng):飞扬,飘扬。

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ùrào cūn zhuāng 。

shuǐmǎn bēi táng 。

yǐdōng fēng 、háo xìng cháng yáng 。

xiǎo yuán jǐxǔ,shōu jìn chūn guāng 。

yǒu táo huāhóng ,lǐhuābái ,cài huāhuáng 。

yuǎn yuǎn wéi qiáng 。

yǐn yǐn máo táng 。

yáng qīng qí、liúshuǐqiáo bàng 。

ǒu rán chéng xìng ,bùguòdōng gāng 。

zhèng yīng ér tí,yàn ér wǔ,diéér máng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1、《观刈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 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 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惭愧、内疚和 自责。
2、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为我们描 绘了哪两幅生活场景?试用简洁的 语言加以概括。
• 农忙时节,农家全家上阵抢收小麦的图景; 一个没有了土地的农妇捡拾麦穗充饥并哭 诉的情景。(或:举家忙碌;凄凉拾穗。)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首诗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托物言志的写法。 •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 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感。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 “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 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 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 也不会改变,赞颂了梅花虽遭摧残 但仍保持坚贞高洁的品格。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上片美 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色。
• 答: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梨花刚 刚开放,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 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 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在茂 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浣溪沙 宋 苏轼 •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卜算子 咏梅 •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大意】
• 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 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 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 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 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 被车轮辗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 样。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五 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五 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五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古诗文积累与古诗词鉴赏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定量的古诗文名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古诗文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本章出现的古诗文名句。

2.能够理解并运用本章所学古诗文鉴赏方法,独立鉴赏古诗文。

3.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

2.教学难点:古诗文鉴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章古诗文进行深入研究,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鉴赏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对古诗文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本章古诗文名句,要求学生进行默写和背诵。

3.操练(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讲解古诗文鉴赏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相互鉴赏。

4.巩固(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其他古诗文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鉴赏方法的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本章古诗文名句,并进行一次古诗文鉴赏练习。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板书,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一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诗歌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主题与赏析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过尽干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过长.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写出了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赏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苹洲”.示例: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苹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练习1.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作者是__晚唐__朝代温庭筠___姓名,_花间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作背景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诗歌大意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主题与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荒漠的悲凉.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此词慷慨悲凉,写出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赏名句:“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示例: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练习1.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姓名.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 .1.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姓名.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2.这两句写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出边塞的荒凉、冷清、豪迈的景致.3.渔家傲·秋思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写出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同时也展露了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歌大意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风一般卷过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主题与赏析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1.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体现在一太守出猎的雄姿,二太守出猎的场面,三太守出猎的豪气;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2.引用典故“看孙郎”引用孙权“孙郎射虎”的典故,作者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勇气.“遣冯唐”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射天狼”的典故表现词人希望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绘诗境: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示例: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练习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宋_朝_苏轼,字_子瞻_,号东坡居士________,与__苏洵____, 苏辙并称“三苏”.“江城子”是__词牌名____,___密州出猎___是词的题目.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2.简述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引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2.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引“遣冯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3.“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卷”是“席卷”的意思,极言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写太守率领众随从纵马狂奔飞快越过小山岗,突出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4.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四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作背景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诗歌大意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去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主题与赏析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具.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只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赏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比作有重量的物体压在心头,连船也载不动.比喻新奇,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练习1.简要说说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1.作者先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能触摸.然后“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2.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为解国恨家愁.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写作背景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诗歌大意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主题与赏析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回忆边塞征战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壮词”特色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练习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朝爱国词人姓名,与并称“苏辛”.宋辛弃疾苏轼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喝酒后挑灯看剑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2.描绘上阙中描写军队生活的画面.2.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3.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词通过回忆边塞征战生活,来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4.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附录一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歌大意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妇女们担着篮子送饭菜,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年底家里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主题与赏析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困村妇的悲惨诉说,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练习1.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之一劳动场景,并体会这一劳动场景的作用.1.夜里刮起南风,麦子被风吹黄了,覆盖在田埂上.妇女们挑着盛满食物的竹筐,小孩提着装满汤的壶,去给在南冈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一些农民在南冈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这是第一个劳动场景,其特点是热火朝天,全家忙碌,就连本该乘阴纳凉,纵情玩耍的儿童也携壶送浆,奔波不停,足见这一家农民的艰辛不易.2.由“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你能联想到李绅的悯农,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这与观刈麦中的 ,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比较,说一说它们共同的表达效果.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写出了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痛苦,饱含着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4.“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写出了当时农民怎样的生活状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见证了农民生存的艰难痛苦,沉重赋税,无以为生,只好靠拾麦充饥.流露出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也从侧面揭示出官家横征暴敛、赋税沉重的罪恶.附录二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歌大意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主题与赏析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赏名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示例:“偏”字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愉悦心情,“新”“绿”表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练习1.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春日月夜图.1.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影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3.由“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可以使人联想到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描写早春的名句 ,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附录三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歌大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主题与赏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情.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三联的成功.诗人将十个名次一一排开,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通过作者对早行回乡途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情.2.请结合诗歌内容描述颔联的景色.2.天边残月未落,房顶盖着茅草的山中小客店,传来报晓鸡鸣.村外,木板小桥上凝着一层白霜,桥上下一行疏疏落落的脚印.附录四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作背景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诗歌大意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主题与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作者不幸遭遇的形象化.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全词用清俊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梅的品格、姿态,隐喻表达了作者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练习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也正是作者一生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2.托物寄意,物我相融.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3.一个“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为下句写梅花的高洁品质作铺垫.附录五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诗歌大意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发现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脸上生笑.主题与赏析用状物法写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润.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练习1.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面.1.美丽的池塘边,星星点点的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的鸣叫,春日白天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附录六浣溪沙苏轼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诗歌大意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缲车的吱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主题与赏析这首词通过对途中细节的描写,绘成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和谐、清新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也折射出其喜悦的心情.练习1.作者为了渲染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选取了哪几个画面请将画面描绘出来.1.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缲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古柳树下,穿着牛衣的人在那里卖黄瓜.2.从下片看,作者是以怎样的身份出现在百姓面前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特点试结合“敲”字加以分析.2.作者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百姓中的;为官的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例如“敲”字刻画了作者的动作自然谦恭,仿佛造访朋友,唯恐惊扰于他,表现出一方州官的平易近人、体恤百姓的特点.附录七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歌大意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缭绕在金兽炉口,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百无聊赖中又是重阳佳节,玉枕纱帐,半夜时候,已觉凉意浸透.黄昏后,在赏菊的东篱饮酒,只觉阵阵幽香飘漾在衣袖.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忧,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露出个人儿来,比菊花还瘦.主题与赏析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相思情怀和浓浓的离愁别绪.练习1.这首词作于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重阳节.抒发了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相思情怀和浓浓的离愁别绪.。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九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赏析精讲精练(二十四)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放下酒杯搁下筷子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茫茫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边,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内容分析】1.“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停”“投”“拔”“顾”表现出来的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主题思想】全诗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心情和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__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

__2.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冰塞川__”“__雪满山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3.名句赏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__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所期待。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知识及文言文背诵技巧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知识及文言文背诵技巧

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知识及文言文背诵技巧《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联系全诗赏析此句。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因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含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3.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独”意为“孤独”,表现了他对贾谊的景仰之情和落寞之感;“空”字渲染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二者共同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氛围。

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领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3.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4.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贾谊和屈原遭遇的同情和自己被贬遭遇的愤满之情,也包含对统治者的不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干。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4、诗词三首——群文阅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诗缘情”,诗歌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

思想感情,指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爱恨等各种情感。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即要求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的心理变化分析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主旨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我们可以通过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会到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的气概。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02.结合全诗(词) ,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03.某联(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技法点拨】1.依据题材,理解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

同题材的诗歌,大致有相同的思想感情。

分清类别,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把握情感。

2.关注题目、注释,理解情感。

如王维《田园乐》一诗,抓住“乐”字,便能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抓住意象,理解情感。

意象往往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有些意象意义基本固定,如“柳”寓意惜别,“长亭"寓意送别,“梧桐”“芭蕉”寓意孤独、寂寞,“月亮”寓意乡思等。

4.分析手法,理解情感。

分析借物抒情、运用典故、象征、烘托等写作手法,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寄托。

5.扣住诗眼,理解情感。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它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抓住“爱”字,不难理解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理解作者,把握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总会融聚时代特色和作者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这些,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河南课件-专题复习7 古诗词鉴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河南课件-专题复习7 古诗词鉴赏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妙在何处。(2分)
“改”字写出了女子担心别离日长,自己容颜老去之 情,表现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为探看”。(2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 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 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这
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月亮。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亲人的思 念之情,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情怀。
6.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有词评家认
6.这首诗多处运用典故,请任选一处,并简要分析。(2分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 了吕尚垂钓渭水边遇周文王而得到重用,伊尹梦 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而受商汤聘请这两个典故,表 明诗人对仕途仍有所期待,希望能得到起用。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017·洛阳一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 和愤懑不平,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 神。
2.(2017·洛阳一模)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分)
诗人将自己比作“沉舟”“病树”,生动形象地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写身世之感,暗示社会的 发展,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5.(2017·焦作二模)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
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古诗词鉴赏专题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一、2017考试说明解读:古诗词鉴赏的选文兼顾课内、课外,其形式是比较阅读,鉴赏的考点有:诗词中重点词、句内涵、意蕴、作用的概括与分析;诗词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分析等。

二、考题类型分析三、答题策略(一)寻找意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所以寻找意象就是寻找诗中带有作者情感的事物。

1、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考题:这首诗选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考题: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分)3、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

②流莺:即莺。

流:指其鸣声婉转。

考题: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3)_________ 心情。

(3分)(二)感悟意境答题要点: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描绘画面。

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 -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考题: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古代诗词赏析》教案初三语文专项复习系列之——古代诗词赏析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能赏析其语言。

2、要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3、结合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形式,注重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谈出对古代诗词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

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二、出示练习,提出《招生考试说明》要求和评价建议。

(一)让学生自主完成下列练习(课件出示)。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二)语文《招生考试说明》中提出《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逐渐增加,以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理解能力。

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就是①积累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②理解、鉴赏诗句内容以及表达效果;③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命题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并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客观性试题的分量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

三、指出考查要点(讲练结合)(一)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

第一模式:内容情感型
• 提问方式: •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景象。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模式:内容情感型
• 答题步骤: •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 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 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古诗词鉴赏
描绘画面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山、烟、日、城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山(重叠);烟:(长);日(落);城(孤)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 缀成画面。
山:崇山峻岭。烟:炊烟袅袅。日:夕阳西下。城:一座孤城。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炊烟袅袅,苍茫的 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孤城的城门 就紧紧关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 心的无奈 。
古诗词鉴赏
体会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1、忧国伤时 • 2、建功报国 • 3、思乡怀人 • 4、生活杂感 • 5、长亭送别
品读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诗歌 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的依据: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商山早行》赏析

《商山早行》赏析

《商山早行》赏析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⑷枳花照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宋开玉《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

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

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简析】:之后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爱国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预防性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已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以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讲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开打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高仙的情景。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纯洁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庄严肃穆情景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飞到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近战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击溃包围敌人的联合作战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所写战斗,女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记述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则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前程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旖旎书斋的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诗句赏析
一、中考试题回顾
1.2012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②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分)
2.2013年《天净沙·秋思》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
3.2014年《己亥杂诗》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4.2015年《望岳》《春望》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5.2016年《蒹葭》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诗歌运用的手段
1、词语:(1)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

(2)名词(意象)、数词和副词。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4)表颜色的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互文等。

3、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烘托、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想象、联想)实结合等。

4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三、赏析难点突破
(一)河北中考古代诗词鉴赏篇目(26首)
1.《关雎》
2.《观沧海》
3.《饮酒》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次北固山下》
6.《使至塞上》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行路难》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1.《观刈麦》12.《钱塘湖春行》13.《雁门太守行》14.《赤壁》15.《泊秦淮》16.《夜雨寄北》17.《无题》18.《相见欢》19.《渔家傲》20.《浣溪沙》21.《登飞来峰》22.《江城子》23.《游山西村》24.《破阵子》25.《过零丁洋》26.《山坡羊》
(二)完成下列表格
(三)填写横线内容(特点)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的景色。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了的景色。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写了的场面。

四、课堂训练
1. 请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行赏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式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五、能力提升
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要点,从中考古诗词《行路难》中出一道诗句赏析题,并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