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西瓜)
决策树介绍
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分类和回归。
它通过学习数据样本来构建一个决策规则的树结构,以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包括直观、易于解释和计算效率高。
以下是决策树的一些关键概念:1. 节点(Node):- 根节点(Root Node):树的顶部,代表学习样本的整体。
它根据特征的决策规则分裂成两个或更多子集。
- 决策节点(Decision Node):表示基于某一特征的测试或决策,导致树枝的分裂。
- 叶节点(Leaf Node):树的末端,代表决策结果或最终的预测类别(在分类树中)或预测值(在回归树中)。
2. 分裂(Split):基于决策规则将节点分成两个或多个子节点的过程。
3. 分支(Branch):树中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路径,代表根据特征的某个决策或结果。
4. 剪枝(Pruning):简化树的过程,以防止过拟合,并提高对未见数据的预测能力。
这通常通过删除不显著的子节点来实现。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选择最佳特征:计算每个特征的重要性(例如,使用信息增益或基尼不纯度等指标),选择最佳特征来分裂数据。
2. 节点分裂:基于最佳特征的值,将数据集分割成子集。
这一过程在树的每一层重复进行,每次选择新的最佳特征进行分裂。
3. 决策规则生成:在每个决策节点上应用决策规则,直到满足某个停止条件(如达到预设的最大深度、最小叶节点大小等)。
4. 剪枝:一旦生成了完整的树,可能需要剪枝来去除冗余的分支,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5. 预测:对新数据进行预测时,根据其特征沿树向下移动,直到达到叶节点,该叶节点的值或类别就是预测结果。
决策树是解释性强、可视化表达能力强的机器学习模型,但它们也容易过拟合,特别是当树很深时。
因此,它们通常在集成方法中使用,如随机森林或提升方法,以提高预测性能。
决策树算法解释
决策树算法解释
决策树是一种运用概率与图论中的树对决策中的不同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最优方案的风险型决策方法。
它由树根(决策节点)、其他内点(方案节点、状态节点)、树叶(终点)、树枝(方案枝、概率枝)、概率值、损益值组成。
决策树是一个利用像树一样的图形或决策模型的决策支持工具,包括随机事件结果,资源代价和实用性。
它是一个算法显示的方法。
决策树分析法是一种非参数的有监督学习算法,能从一系列有特征和标签的数据中总结出决策规则,并可以用树状结构绘制决策流程,达到解决回归和分类的问题。
其核心思想是基于树结构进行对数据划分,通过对各特征进行询问的方式构造决策树。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树通过构建一个类似树状的图形,帮助决策者理清思路,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给出各个可能方案的概率和可能的收益。
具体来说,决策树的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决策问题,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可能的决策结果,每个叶子节点代表一种可能的最终结果。
通过决策树,决策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决策的可能结果,以及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
总的来说,决策树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并做出最佳的决策。
决策树的简单介绍
决策树的简单介绍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模型,它是一种树形结构,用于对一个问题进行决策过程的建模。
决策树通过学习训练数据中的规律,然后对新的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
关键概念:1.节点(Node):决策树的每个分支点都是一个节点,用于对数据进行判别。
2.根节点(Root Node):决策树的起始节点,表示整个数据集。
3.内部节点(Internal Node):决策树中的非叶子节点,用于进行数据的划分。
4.叶节点(Leaf Node):决策树中的最终节点,表示分类或者输出的结果。
5.分支(Branch):连接节点的线,代表不同的决策路径。
6.特征(Feature):决策树在每个节点上选择的属性或特征,用于进行数据的分割。
决策过程:1.选择最优特征:决策树通过分析数据,选择对数据进行最优划分的特征。
2.划分数据集:根据选择的特征,将数据集划分成不同的子集。
3.递归建树:对每个子集递归地应用相同的建树过程,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4.生成叶节点:当达到停止条件时,在当前节点生成叶子节点,表示最终的决策结果。
决策树的优势:1.易解释性强:决策树的结构清晰,容易被理解和解释。
2.适用于多类别问题:决策树能够处理多类别问题,并且可以输出概率值。
3.对数据预处理要求低:对数据的分布和缺失值的处理相对不敏感。
4.能够处理数值型和离散型数据:决策树可以处理混合类型的特征。
决策树的缺点:1.容易过拟合:对于复杂的数据,决策树容易学习过多细节,导致在新数据上表现不佳。
2.不稳定性:对数据的小变化非常敏感,可能导致生成不同的决策树。
3.无法处理复杂关系:决策树可能难以捕捉到一些复杂的关系,如异或关系。
总体而言,决策树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工具,特别适用于数据集具有明显分割特征的情况。
《机器学习(周志华)》笔记--决策树(3)--剪枝处理:预剪枝、后剪枝、预剪枝与后剪枝优缺点比较
《机器学习(周志华)》笔记--决策树(3)--剪枝处理:预剪枝、后剪枝、预剪枝与后剪枝优缺点⽐较五、剪枝处理 过拟合:在决策树学习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正确分类训练样本,结点划分过程将不断重复,有时会造成决策树分⽀过多,这时就可能会因训练样本学得太好,以致于把训练集⾃⾝的⼀些特点当作所有数据都具有的⼀般性质导致过拟合。
剪枝:对付过拟合的⼀种重要⼿段,通过主动去掉⼀些分⽀来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基本策略:预剪枝和后剪枝。
预剪枝:对每个结点划分前先进⾏估计,若当前结点的划分不能带来决策树的泛化性能的提升,则停⽌划分,并标记为叶结点。
后剪枝:现从训练集⽣成⼀棵完整的决策树,然后⾃底向上对⾮叶⼦结点进⾏考察,若该结点对应的⼦树⽤叶结点能带来决策树泛化性能的提升,则将该⼦树替换为叶结点。
如何评估:留出法,即预留⼀部分数据⽤作“验证集”以进⾏性能评估。
举例: 我们将西⽠数据集随机分成两部分,如图5.0.1所⽰: 图 5.0.1 假设我们采⽤信息增益准则来进⾏划分属性选择,则从图5.0.1的训练集中会⽣成⼀个决策树,如图5.0.2. 图5.0.2 划分前:5个正例,5个负例,拥有样本数最对的类别。
根据前⾯讲到的信息增益准则,得到了⼀个决策树。
进⾏了5次划分1、预剪枝 基于信息增益准则,我们会选取属性“脐部”来对测试集进⾏划分,并产⽣三个分⽀。
然⽽,是否应该进⾏这个划分呢?预剪枝要对划分前后的泛化性能进⾏估计。
划分之前,所有样例集中在根结点,如图5.1.1 图5.1.1 在⽤属性“脐部”划分之后,如图5.1.2 图5.1.2 基于预剪枝策略从表5.0.1数据所⽣成的决策树如图5.1.3 图5.1.32、后剪枝 后剪枝先从训练集中⽣成⼀棵完整的决策树,其验证集精度测得为 42.9%。
⾸先考虑结点⑥,若将其替换为叶结点,根据落在其上的训练样例{7,15},将其标记为“好⽠”,测得验证集精度提⾼⾄ 57.1%,于是决定剪枝: 然后考虑结点⑤,若将其替换为叶结点,根据落在其上的训练样例{6,7,15},将其标记为“好⽠”,测得验证集精度仍为 57.1%,可以不剪枝: 对结点②,若将其替换为叶结点,根据落在其上的训练样例{1,2,3,14},将其标记为“好⽠”,测得验证集精度提升⾄ 71.4%,决定剪枝: 对结点③和①,先后替换为叶结点,均未测得验证集精度提升,于是不剪枝: 最终,后剪枝得到的决策树:3、预剪枝与后剪枝优缺点⽐较(1)时间开销 • 预剪枝:训练时间开销降低,测试时间开销降低 • 后剪枝:训练时间开销增加,测试时间开销降低(2)过/⽋拟合风险 • 预剪枝:过拟合风险降低,⽋拟合风险增加 • 后剪枝:过拟合风险降低,⽋拟合风险基本不变(3)泛化性能:后剪枝通常优于预剪枝。
决策树
决策树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决策树(decision tree)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
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决策树就是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结构绘制成一张箭线图,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对每个节点的衡量: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1]决策树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决策结点;(2)方案枝;(3)状态结点;(4)概率枝。
如图所示:总之,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
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
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
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
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2)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决策树的适用范围[1]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常遇到的情景是:若干个可行性方案制订出来了,分析一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大部分条件是己知的,但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决策树算法原理(三种最优属性划分方法)
决策树算法原理(三种最优属性划分方法)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机器学习算法,其原理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并通过一系列判断条件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者预测目标值。
决策树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属性值来对数据进行逐层划分,直到达到终止条件为止。
在每一次划分时,决策树需要选择最优的属性来进行划分,以使得划分后的数据纯度最高或者信息增益最大。
三种最优属性划分方法包括信息增益、增益率和基尼指数。
1.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是用来衡量划分后数据集纯度提高的程度。
它基于信息论中的熵的概念,计算的是划分前后数据集的信息熵之差。
信息熵可以衡量数据集的不确定性,即数据集中的混乱程度。
在选择划分属性时,我们希望划分后的数据集的不确定性最小,即使得信息增益最大。
2.增益率:增益率是信息增益的一种改进,用于解决信息增益在选择具有较多取值的属性上的偏好问题。
增益率通过考虑属性的分裂信息来衡量属性的纯度提升程度。
分裂信息反映了数据集分裂后的数据集的不确定性。
3.基尼指数:基尼指数是通过测量在给定数据集中随机选择一些样本后,错误分类该样本的概率。
基尼指数可以用于二分类或多分类问题。
在选择划分属性时,我们希望划分后的数据集的基尼指数最小,即使得纯度提高的程度最大。
以上三种最优属性划分方法在决策树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树算法可以通过先验知识或者经验来选择最优属性划分方法。
此外,由于决策树算法在高维数据上容易过拟合的问题,可以通过剪枝等技术来避免过拟合。
决策树算法的优势在于易于理解和解释,但也存在局限性,比如对于处理缺失数据、处理连续数据和处理类别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挑战。
机器学习经典算法详解及Python实现–决策树(Decision Tree) _ 数盟
人工智能
作者:Adan
℃
0评论
(一)认识决策树
1,决策树分类原理
决策树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它提供一种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什么值的类似 规则的方法。决策树分为分类树和回归树两种,分类树对离散变量做决策树,回归树对连续变量 做决策树。 近来的调查表明决策树也是最经常使用的数据挖掘算法,它的概念非常简单。决策树算法之所以 如此流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者基本上不用了解机器学习算法,也不用深究它是如何工 作的。直观看上去,决策树分类器就像判断模块和终止块组成的流程图,终止块表示分类结 果(也就是树的叶子)。判断模块表示对一个特征取值的判断(该特征有几个值,判断模块就有 几个分支)。 如果不考虑效率等,那么样本所有特征的判断级联起来终会将某一个样本分到一个类终止块 上。实际上,样本所有特征中有一些特征在分类时起到决定性作用,决策树的构造过程就是找到 这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特征,根据其决定性程度来构造一个倒立的树–决定性作用最大的那个特 征作为根节点,然后递归找到各分支下子数据集中次大的决定性特征,直至子数据集中所有数据 都属于同一类。所以,构造决策树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根据数据特征将数据集分类的递归过程,我 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前数据集上哪个特征在划分数据分类时起决定性作用。 为了找到决定性的特征、划分出最好的结果,我们必须评估数据集中蕴含的每个特征,寻找分类 数据集的最好特征。完成评估之后,原始数据集就被划分为几个数据子集。这些数据子集会分布 在第一个决策点的所有分支上。如果某个分支下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型,则则该分支处理完成,称 为一个叶子节点,即确定了分类。如果数据子集内的数据不属于同一类型,则需要重复划分数据 子集的过程。如何划分数据子集的算法和划分原始数据集的方法相同,直到所有具有相同类型的 数据均在一个数据子集内(叶子节点)。如下图就是一个决策树实例(目标是两类–见或者不 见,每个样本有年龄、长相、收入、是否公务员四个特征):
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决策树(Decision Trees)是一种根据特征属性对数据进行分类,从
而对不同状况采取不同行动的数据处理方法。
它是一种直观、可理解的、
可视化的定量分析技术,能够帮助用户探索、分析、推导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识别和选择出最佳策略,以达到工作目的。
决策树有以下一些优点:
1.易于理解和实施。
决策树使用树状结构来表示不同的决策,可以直
观地展示出决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也对用户比较容易理解和实施。
2.结果可解释。
决策树虽然能够用于预测数据,但是它也可以帮助用
户解释数据,同时也能够让用户分析和预测出不同的结果。
3.更容易检测数据异常。
决策树能够帮助用户检测到数据中出现的异常,并且在发现异常数据时能够提出警告。
4.更容易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由于决策树能够用于预测,如果用户有
一定的能力,就可以通过修改决策树的结构来提高它产生的预测结果的准
确性。
5.更容易识别复杂的模式。
决策树可以帮助用户从复杂的模式中识别
出有用的信息。
尽管决策树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它的主要缺点是它容易
出现过拟合,也就是说它可以设置太复杂的模型,使得模型对训练数据的
效果很好,但是对新数据的拟合效果很差。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剖析随机森林
1 决策树在解释随机森林前,需要先提一下决策树。
上面的图片可以直观的表达决策树的逻辑。
选择好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判断一个西瓜的纹理,如果纹理很模糊,那么这个挂一定是坏瓜;如果这个瓜的纹理稍微模糊,就去判断这个西瓜的触感怎么样。
如果这个瓜的纹理比较清晰,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个瓜的各个部分比如根蒂、色泽以及触感去一步一步判断一个瓜的好坏。
这个就是决策树在分类问题中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决策树用于回归问题的时候,每个叶子节点就是一个一个实数值。
2 bagging集成机器学习算法中有两类典型的集成思想:bagging和boosting。
bagging是一种在原始数据集上,通过有放回抽样分别选出k个新数据集,来训练分类器的集成算法。
分类器之间没有依赖关系。
随机森林属于bagging集成算法。
通过组合多个弱分类器,集思广益,使得整体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泛化性能。
3 随机森林3.1 概述随机森林是一种由决策树构成的集成算法,不同决策树之间没有关联。
当我们进行分类任务时,新的输入样本进入,就让森林中的每一棵决策树分别进行判断和分类,每个决策树会得到一个自己的分类结果,决策树的分类结果中哪一个分类最多,那么随机森林就会把这个结果当做最终的结果。
如果进行的是回归的任务,最后结果取的是平均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要决定五一去重庆游玩的景点。
于是我询问了一位重庆本地的朋友,她给了我一些建议。
这是典型的决策树算法。
我的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可以去哪些景点游玩。
之后,我又问了很多在重庆待过的朋友,他们推荐了自己去过的景点。
然后我最终选择了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景点,这就是典型的随机森林算法。
所以理论上,随机森林的表现一般要优于单一的决策树,因为随机森林的结果是通过多个决策树结果投票来决定最后的结果。
并且,由于随机性,随机森林对于降低模型方差效果显著。
故随机森林一般不需要额外剪枝,就能取得较好的泛化性能。
3.2 步骤1.假如有N个样本,从原始样本中随机且有放回地抽取N个样本,这选择好了的N个样本用来训练一个决策树,作为决策树根节点处的样本。
(一)《机器学习》(周志华)第4章决策树笔记理论及实现——“西瓜树”
(⼀)《机器学习》(周志华)第4章决策树笔记理论及实现——“西⽠树”参考书籍:《机器学习》(周志华)说明:本篇内容为读书笔记,主要参考教材为《机器学习》(周志华)。
详细内容请参阅书籍——第4章决策树。
部分内容参考⽹络资源,在此感谢所有原创者的⼯作。
=================================================================第⼀部分理论基础1. 纯度(purity)对于⼀个分⽀结点,如果该结点所包含的样本都属于同⼀类,那么它的纯度为1,⽽我们总是希望纯度越⾼越好,也就是尽可能多的样本属于同⼀类别。
那么如何衡量“纯度”呢?由此引⼊“信息熵”的概念。
2. 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假定当前样本集合D中第k类样本所占的⽐例为p k(k=1,,2,...,|y|),则D的信息熵定义为:Ent(D) = -∑k=1 p k·log2 p k (约定若p=0,则log2 p=0)显然,Ent(D)值越⼩,D的纯度越⾼。
因为0<=p k<= 1,故log2 p k<=0,Ent(D)>=0. 极限情况下,考虑D中样本同属于同⼀类,则此时的Ent(D)值为0(取到最⼩值)。
当D中样本都分别属于不同类别时,Ent(D)取到最⼤值log2 |y|.3.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假定离散属性a有V个可能的取值{a1,a2,...,a V}. 若使⽤a对样本集D进⾏分类,则会产⽣V个分⽀结点,记D v为第v个分⽀结点包含的D中所有在属性a上取值为a v的样本。
不同分⽀结点样本数不同,我们给予分⽀结点不同的权重:|D v|/|D|, 该权重赋予样本数较多的分⽀结点更⼤的影响、由此,⽤属性a对样本集D进⾏划分所获得的信息增益定义为:Gain(D,a) = Ent(D)-∑v=1 |D v|/|D|·Ent(D v)其中,Ent(D)是数据集D划分前的信息熵,∑v=1 |D v|/|D|·Ent(D v)可以表⽰为划分后的信息熵。
决策树公式和原理
决策树公式和原理宝子,今天咱来唠唠决策树这个超酷的东西。
决策树呢,就像是一棵倒着长的树,不过这棵树可神奇啦。
它有根节点、分支和叶节点。
根节点就是最开始的那个点,就像树的根一样,所有的决策都是从这儿开始发芽的呢。
比如说你在纠结今天是出去逛街还是在家看剧,这纠结的开始就是根节点啦。
那分支是啥呢?分支就像是从根节点伸出去的小树枝。
还是拿刚刚的例子说,如果你选择出去逛街,那关于去哪儿逛街,是去商场还是去小商业街,这不同的选择就像是不同的分支。
每个分支都代表着一种可能的决策方向。
叶节点就是这些树枝的尽头啦。
比如说你最后决定去商场逛街,然后在商场里选择了一家店,买了一件超好看的衣服,这个买衣服的结果就是一个叶节点。
它的原理其实就像是我们平时做决策的思路。
我们在生活中做决定的时候,也是一个一个问题去想的。
决策树就是把这个过程给整理得清清楚楚。
从数学公式的角度看,决策树主要是通过计算信息增益或者基尼指数这些东西来确定怎么分支的。
听起来有点复杂,咱简单说。
信息增益就像是在看哪个分支能够让我们对结果了解得更多。
比如说你有一堆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
你想把它们分类,那你可能会先看颜色这个属性,因为按照颜色来分,能让你更快地把这些水果分开,这个颜色属性就有比较大的信息增益。
基尼指数呢,也是类似的作用。
它是用来衡量一个节点里的数据有多“纯”。
如果一个节点里的数据都是一样的,那基尼指数就很小,就说明这个节点很“纯”啦。
就像一盒子里都是苹果,没有其他水果,那这个盒子里的数据就很“纯”。
决策树在好多地方都能用呢。
就像在预测天气的时候,如果我们要决定今天出门要不要带伞。
根节点可能就是看天气预报怎么说。
如果天气预报说可能有雨,那一个分支就是带伞出门,另一个分支就是不带伞赌一把。
然后再根据其他的因素,像是天空的云量啊,风的方向啊,继续分更多的分支。
最后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决策。
还有在商业里也很有用。
比如说一个公司要决定要不要推出一款新产品。
决策树通俗理解
决策树通俗理解决策树是一种数据挖掘算法,主要用于分类和预测问题。
它是模拟人类决策过程的算法,通过对数据集中的各种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判断,得出最终决策结果。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决策树算法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指导。
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将原始数据集转化为多个小的子数据集,以此来实现对大数据集的分类和预测。
在处理数据集时,决策树算法会根据不同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分类,每次选择最优的特征作为分类依据,进一步拆分数据集,直到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决策树算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处理非数值型数据,并且能够使用图形化的方式进行表达,提高算法的可读性。
此外,决策树算法还具有易于理解、快速而准确、易于实现的特点。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数据集,并且适合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决策树算法来进行各种分类和预测问题的处理。
例如,可以使用决策树算法进行客户分类,给定一组客户的信息(如性别、年龄、居住地、收入等),通过决策树的分析,可以将客户分类为不同的群体,来模拟客户群体的决策行为。
又如可以使用决策树算法进行垃圾邮件过滤,通过分析邮件的文本内容,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是否为垃圾邮件。
当然,决策树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决策树算法容易出现过拟合的情况,导致模型泛化能力不强。
此外,当数据集中存在大量的噪音和异常值时,决策树算法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挖掘工具,它可以用于各种分类和预测问题的处理。
在使用决策树算法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模型,并在实践中反复试验,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决策树的使用技巧分享
决策树的使用技巧分享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树有许多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掌握,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决策树的使用技巧。
数据预处理在使用决策树算法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处理缺失值、处理离散特征、处理异常值等。
特别是处理缺失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使用均值、中位数、众数填充缺失值,或者使用插值法来估计缺失值。
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决策树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构建决策树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特征。
可以使用信息增益、基尼指数等指标来评估特征的重要性,然后选择重要性较高的特征进行模型训练。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特征缩放、特征降维等方法来进一步优化特征。
调参优化在使用决策树算法时,我们需要进行调参优化。
决策树算法中的参数有很多,比如树的深度、叶子节点的最小样本数、分裂节点的最小样本数等。
我们可以使用交叉验证等方法来选择合适的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模型效果。
处理过拟合过拟合是决策树算法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避免过拟合,我们可以使用剪枝技术来减少模型复杂度,或者限制树的深度、增加叶子节点的最小样本数等方法来限制模型的复杂度。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集成学习的方法来减少过拟合,比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等。
处理不平衡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平衡的数据集。
这时,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来处理不平衡数据,比如过采样、欠采样、集成学习等方法。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权重调整、调整阈值等方法来处理不平衡数据。
解释模型结果在使用决策树算法时,我们需要解释模型的结果。
可以使用特征重要性、决策路径等方法来解释模型的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模型的预测过程。
总结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掌握。
在使用决策树算法时,我们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调参优化、处理过拟合、处理不平衡数据、解释模型结果等步骤,以达到最优的模型效果。
机器学习之决策树(DecisionTree)
机器学习之决策树(DecisionTree )1 引⾔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种⾮参数的有监督学习⽅法,它能够从⼀系列有特征和标签的数据中总结出决策规则,并⽤树状图的结构来呈现这些规则,以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
决策树中每个内部节点表⽰⼀个属性上的判断,每个分⽀代表⼀个判断结果的输出,最后每个叶节点代表⼀种分类结果。
决策树算法包括ID3、C4.5以及C5.0等,这些算法容易理解,适⽤各种数据,在解决各种问题时都有良好表现,尤其是以树模型为核⼼的各种集成算法,在各个⾏业和领域都有⼴泛的应⽤。
我们⽤⼀个例⼦来了解决策树的⼯作原理以及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下⾯这个列表是⼀些动物的特征信息,左⾯第⼀列是动物的名字,第⼀⾏是特征的名称。
决策树的本质是⼀种图结构,我们可以根据⼀些问题就可以对动物实现分类。
如下表所⽰是⼀些已知物种以及特征,如果要实现⼀个根据物种特征将动物分为哺乳类和⾮哺乳类的决策树,可以将类别标号这⼀列作为标签,其他列作为决策树的训练数据,算法根据这些特征训练得到⼀棵决策树,然后我们就可以使⽤不存在列表表中的动物特征,利⽤决策树判断动物是否为哺乳类动物。
下图就是⼀个简单的决策树,我们可以根据这各决策树对新物种进⾏预测,判断其是否为哺乳动物。
当然这只是⼀个⾮常简单的决策树,我们可以根据⼤量的训练数据来补充完善、简化我们的决策树,以便我们的决策树能判断各种不同的新物种。
python的sklearn库中tree模块已经包含了我们平常使⽤到的决策树模型,可以直接调⽤,餐后通过调整合适的参数,获取分类结果⽐较理想的决策树。
sklearn.tree模块包含以下五个类,接下来我们主要看⼀下分类树和回归树是如何使⽤的。
名字体温表⽪覆盖胎⽣⽔⽣动物飞⾏动物有腿冬眠类标号⼈类 恒温⽑发是否否是否哺乳类鲑鱼 冷⾎鳞⽚否是否否否鱼类鲸 恒温⽑发是是否否否哺乳类青蛙冷⾎⽆否半否是是两栖类巨蜥冷⾎鳞⽚否否否是否爬⾏类蝙蝠 恒温⽑发是否是是是哺乳类鸽⼦ 恒温⽻⽑是否是是否鸟类猫 恒温⽑发是否否是否哺乳类豹纹鲨冷⾎鳞⽚是是否否否鱼类海龟冷⾎鳞⽚否半否是否爬⾏类企鹅恒温⽻⽑ 否半否是否鸟类豪猪恒温刚⽑是否否是是哺乳类鮼冷⾎鳞⽚否是否否否鱼类嵘螺冷⾎⽆否半否是是两栖类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 分类树tree.DecisionTreeRegressor回归树 利⽤sklearn中的模型,决策树的构建流程以及核⼼代码如下: sklearn中我们最常⽤的两个模型是分类树和回归树,分类树适合于对事物进⾏分类,⼀般使⽤离散的数据;⽽回归树更适合预测连续、具体的数值。
基于决策树的红色籽用西瓜数据挖掘
下 的分支 , 在叶节点得到结论 。关 于决 策树在农 业领域 的 研究 , 许多学者进行 了探索 , 任杰 、 柳毅等 利用决 策树对 蔬
Ab ta t I hsp p r t erlt n hp ew e d se sr c :nti a e , ea o s isb t e nr e d—wa r lnq a taiec a a tr ee rs ac e yu ig C 0 d cso re a— h i e t meo u ni t h rcesw r ee rh d b s 5. e i nt l e t v n i e g r h p vd d i l m n n o w r .T e e i o re mo e r s ge ri s e o i m r i e C e e t e sf a e h n a d cs n t d l o i l —fut e d—we h sc n t ce n e pe it n p e i t o n i t i e f n i t g wa o s u td a d t r dci rc — r h o s n ra h d 6 % . h u n tt e a a s o c n myc a a tr f e e d—w tr lnib e i ec n h c e e ae l t emo e , i e c e 8 o T e q a t a v n l i re o o h rce so d se i i y sf r aemeo n rdl a e a h v d b s d O h n i l d l w c r vd e iin—ma ig O h ie o n r d l ea d p rns i h h po ie d cs o kn H c oc fib e n n ae t . i Ke o d : e i o re R d S e s gW aemeo aa S t D t n n y W r s D cs n T e ; e e d u i tr ln D t e ; aa Mii g i n
决策树(DecisionTree)原理简述及相关算法(ID3,C4.5)
决策树(DecisionTree)原理简述及相关算法(ID3,C4.5)转载⾃: https:///jerry81333/article/details/53125197Decision Tree 决策树:决策树是属于机器学习监督学习分类算法中⽐较简单的⼀种,决策树是⼀个预测模型;他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种映射关系。
树中每个节点表⽰某个对象,⽽每个分叉路径则代表的某个可能的属性值,⽽每个叶结点则对应从根节点到该叶节点所经历的路径所表⽰的对象的值。
决策树仅有单⼀输出,若欲有复数输出,可以建⽴独⽴的决策树以处理不同输出。
下⾯来看个范例,就能很快理解了。
范例:假设,我们有以下数据,表⽰当天是否回去玩⾼尔夫:⽤决策树建⽴起来后,能得到这样的模型:⾄此可以看出,说⽩了,决策树就是If()语句的层层嵌套,知道最后能总结出点什么。
(原谅我实在不会描述点什么,不过看了这图应该对决策树有个⼤致的了解了吧。
)决策树中的元素:决策树中的元素基本和树中的差不多。
最上⾯的⼀个称为根节点,如上图的Outlook,⽤数据中的属性作为根节点或是节点,如Humidity,Windy等。
分⽀使⽤的是节点属性中的离散型数据,如果数据是连续型的,也需要转化成离散型数据才能在决策树中展⽰,如上图将Outlook属性作为根节点,sunny,overcast,rain作为该节点的三个分⽀。
信息熵 Entropy:现在,问题来了,在算法中如何确定使⽤数据的哪个属性作为根节点或是节点。
当然不能随便选,我们追求的⼀直都是最优解,即使是局部最优。
因此我们需要引⼊信息熵这个概念。
1948年,⾹农提出了“信息熵”概念。
⼀条信息的信息量⼤⼩和它的不确定性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对⼀样东西越是⼀⽆所知,想要了解它就需要越多的信息。
举个栗⼦,如果我随机⼀个1-8之间的数字,给你猜,只回答你是或否。
那最好的猜测⽅式应该是,“是不是在1-4之间?”,如果得到否,我们就知道在5-8之间,如果得到是,我们继续猜“是否在1-2之间?”。
决策树的决策原理
决策树的决策原理
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分类和预测问题。
其决策原理基于归纳推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学习,构建一颗树形结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或属性的测试,每条边代表一个特征的取值,最终的叶子节点代表一个决策或预测结果。
决策树的决策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特征选择:决策树通过选择最能区分不同类别数据的特征或属性来构建树的节点。
通常会选择具有较高信息增益或增益率的特征,以使决策树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2. 分割数据:根据所选择的特征,将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子集,使得每个子集内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或具有相似的预测结果。
3. 递归构建:对每个分割后的子集,重复进行特征选择和数据分割的过程,直到子集内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或达到某个停止条件(如最小样本数、最大树深度等)。
4. 预测结果:最终,决策树的叶子节点代表了最终的决策或预测结果。
对于新的数据样本,可以根据其特征值沿着决策树的路径从根节点走到叶子节点,从而得到相应的预测结果。
决策树的决策原理基于数据的递归分割和特征选择,通过构建一棵树形结构来实现对数据的分类或预测。
决策树具有易于理解、效率高、可解释性强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金融风险评估、医疗诊断、市场营销等领域。
决策树算法计算过程
决策树算法计算过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决策树算法计算过程这个神奇的玩意儿。
你想想看啊,决策树就像是一棵智慧树,它能帮我们在一堆复杂的数据里找到最佳的决策路径。
就好比你在森林里迷路了,决策树就是那根能指引你走出困境的魔法棒!那它到底是咋计算的呢?咱就一步一步来看。
首先呢,要选择一个属性来作为树的节点。
这就像是选一个带头大哥一样,得慎重啊!然后根据这个属性的不同取值,把数据分成不同的子集。
这就好像把一群人分成不同的小组。
接着呢,对每个子集再重复这个过程,不断地细分下去。
这不就跟剥洋葱似的,一层一层地剥开,直到找到最核心的答案。
比如说,咱要判断一个水果是啥。
先看看颜色,红色的可能是苹果,绿色的可能是西瓜或者梨。
然后再根据其他特征继续细分,圆的可能是西瓜,不那么圆的可能是梨。
就这么一步步地,最终就能准确判断出这是啥水果啦!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决策树算法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侦探,能从一堆线索中找出真相。
它能处理大量的数据,还能快速给出结果。
而且啊,它的应用可广泛啦!在商业领域,能帮企业做决策,比如该不该推出一个新产品;在医疗领域,能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也能运用它来做一些小决策,比如今晚吃啥。
你再想想,要是没有决策树算法,那我们面对那么多的数据和选择,不得晕头转向啊!它就像是我们的引路人,带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决策树算法计算过程。
它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一旦你掌握了它,就像是拥有了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各种智慧之门。
咱再打个比方,决策树算法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搭,最后搭成一个漂亮的城堡。
每一块积木都很重要,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总之呢,决策树算法计算过程就是这么个有趣又实用的东西。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序,让我们的决策变得更明智。
大家不妨去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就这么着吧!。
决策树西瓜例题经典案例
以下是一个经典的西瓜例题案例,用于介绍决策树算法:
假设有一个数据集,包含了一些西瓜的特征和它们是否为好瓜的标签。
特征包括色泽、根蒂、敲声、纹理等,标签有是(好瓜)和否(坏瓜)两类。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来预测新输入的西瓜是否为好瓜。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数据集计算一些指标,如信息熵和信息增益,来确定最优的划分特征。
然后,根据最优特征划分数据集,每个子集继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满足停止条件(比如子集只包含一类标签或特征已经用完)。
最后,我们可以将得到的决策树用于预测新的未知样本。
这个经典的西瓜例题案例展示了决策树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使用决策树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7
pk : 无缺失值样本中第k类所占比例
无缺失值样本所占比例
rv : 无缺失值样本中在属性 a 上取值
av
的样本所占比例
: 无缺失值样本所占比例
“纹理”被用于对根结点进行 划分 问题2 给定划分属性,若样本在该属性上的值缺失,如何对样本进行划分?
rv : 无缺失值样本中在属性 a 上取值
验证集:4,5,8,9,11,12
训练集:好瓜 坏瓜 1,2,3,6,7,10,14,15,16,17 6,7,15,17
6,7,15 4,13 (T,F) 5 (F) 6 7,15
17
11,12 (T,T)
减去结点⑥ 4 验证集变为: 7 考察结点顺序: ⑥⑤②③①
8,9 (T,F)
7
9 (F)
15
其中,
wx
是为每个样本
x
赋予的一个权重
rv : 无缺失值样本中在属性 a 上取值
运用: 问题1
av
的样本所占比例
属性值缺失时,如何进行划分属性选择? =属性值缺失时,如何计算缺失属性的信息增益?
根结点包含样本集 D 中全部17个样本 属性“色泽”无缺失值的样例子集 D={2,3,4,6,7,8,9,10,11,12,14,15,16,17} 包含14个样例: 好瓜(6个) 坏瓜(8个)
《机器学习》周志华
• • • • • • 第4章 决策树 第5章 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 第6章 支持向量机 第8章 集成学习 第9章 聚类 关联规则学习
第4章 决策树
根据训练数据是否拥有标记信息
学习任务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Ent ( D )
1
1 1 0 0 Ent ( D ) ( log 2 log 2 ) 0 1 1 1 1
17
则“编号”的信息增益为:
1 Gain( D, 编号) Ent ( D) Ent ( Dv ) 0.998 v 1 17
远大于其他候选属性 信息增益准则对可取值数目较多的属性有所偏好
二分类学习任务 属性 属性值
• 根结点:包含全部样本 • 叶结点:对应决策结果 “好瓜” “坏瓜” • 内部结点:对应属性测试
决策树学习的目的:为了产生一颗泛化能力强的决策树, 即处理未见示例能力强。
Hunt算法:
无需划分
无法划分 无法划分
不能划分 不能划分
1,2,3,4,5,6,8,10,15
E[ log pi ] pi log pi
i 1
n
信息增益
一般而言,信息增益越大,则意味着使用属性a来进行划分所获得 的“纯度提升”越大。 决策树算法第8行选择属性
著名的ID3决策树算法
举例:求解划分根结点的最优划分属性 数据集包含17个训练样例:
8 p1 17 9 p 2 9个反例(坏瓜)占 17
8 (F)
验证集精度:
3 7
后剪枝决策树
• 保留了更多的分支 • 欠拟合风险很小 • 泛化能力优于预剪枝 决策树 • 训练时间开销比未减 枝和预剪枝决策树大 得多
1. 生产完全决策树 2. 所有非叶节点逐一 考察
预剪枝决策树
知识回顾:
1. 四类学习任务 2. Hunt算法3种递归返回情形、第8行 3. 3种度量结点“纯度”的指标: • 信息增益 ID3 • 增益率 C4.5 • 基尼指数 CART 1. 过拟合、欠拟合
(对于缺失属性值的样本如何将它从父结点划分到子结点中)
D:
训练集
D:
训练集中在属性a上没有缺失值的样本子集 被属性a划分后的样本子集
Dv : D
Dk : D
中属于第k类的样本子集
: 无缺失值样本所占比例
pk : 无缺失值样本中第k类所占比例
rv : 无缺失值样本中在属性 a 上取值
av
的样本所占比例
三种度量结点“纯度”的指标: 1. 信息增益 2. 增益率 3. 基尼指数
1. 信念,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 度量问题。
香农用“信息熵”的概念来描述信源的不确定性。
对于二分类任务
y 2
假设我们已经知道衡量不确定性大小的这个量已经存在了,不妨就叫 做“信息量”
• 不会是负数 f 是概率 p • 不确定性函数 的单调递减函数; • 可加性:两个独立符号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应等于各自不确定性之和,即
8个正例(好瓜)占
对于二分类任务
y 2
以属性“色泽”为例计算其信息增益
根结点的信息熵:
用“色泽”将根结点划分后获得3个分支结点的信息熵分别为:
属性“色泽”的信息增益为:
若把“编号”也作为一个候选划分属性,则属性“编号”的信息 增益为:
根结点的信息熵仍为: Ent ( D) 0.998 用“编号”将根结点划分后获 得17个分支结点的信息熵均为:
0.205
不足:
单变量决策树 非叶结点的属性测试 算法第8行 一个属性 (最优划分属性) 寻找最优划分属性
多变量决策树 属性的线性组合 (线性分类器)
wa
i 1
d
i i
t
建立合适的线性分类器
wi , t
可以从该结点所含的样本集D和 属性集A上学得
选择“纹理”作为根结点划分属性
与离散属性不同,若当 前结点划分属性为连续属性, 该连续属性还可被再次选作 后代结点的最优划分属性。
现实任务中,尤其在属性数目较多时,存在大量样本出现缺失值。 出于成本和隐私的考虑
1. 属性值缺失时,如何进行划分属性选择?(如何计算信息增益) 2. 给定划分属性,若样本在该属性上的值缺失,如何对样本进行划分?
( xi , yi )
分类、回归
聚类
半监督学习:输入数据部分被标识,部分没有被标识,介于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 习之间。
决策树(decision tree)模型常常用来解决分类和回归问 题。常见的算法包括 CART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ID3、C4.5等。
过拟合无法彻底避免,只能做到“缓解”。
剪枝,即通过主动去掉一些分支来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预剪枝 决策树的剪枝策略 后剪枝 预剪枝:在决策树生成过程中,对每个结点在划分前先进行估计, 若当前结点的划分不能带来决策树泛化性能提升,则停止划分并 将当前结点标记为叶结点
后剪枝:先从训练集生成一棵完整的决策树,然后自底向上地对 非叶结点进行考察,若将该结点对应的子树替换为叶结点能带来 决策树泛化性能提升,则将该子树替换为叶结点。
好瓜 否 否 否 否 是1 是2 是3
Dt
根结点包含17个训练样本,密度有17个不同取值 候选划分点集合包含16个候选值 每一个划分点能得到一个对应的信息增益
t 0.381
根结点的信息熵仍为: Ent ( D) 0.998
0.556
0.593 0.680 0.634 0.639 0.657 0.666 0.697 0.719 0.774
2. 决策树剪枝 • 预剪枝 • 后剪枝
离散属性:脐部 根蒂 色泽· · ·
连续属性:密度 含糖率· · ·
连续属性离散化技术:二分法 样本集 连续属性
C4.5决策树算法
D
a ,有n个不同的取值,将n个取值从小到大排序: {a1 , a2 ,..., an }
划分点t(数值)将
D
划分为两个子集
t
无缺失值的样本子集 信息增益
D
上的
对于问题2:对于有缺失值的样本如何将它从父结点划分到子结点中 x 在划分属性a上的取值已知,则将 x 划入与其取值对 •若样本 应的子结点,且样本权值在子结点中保持为 wx
x 在划分属性a上的取值未知,则将 x 同时划入所有子 •若样本 结点,且样本权值在子结点中调整为 rv wx ,就是让同一个样本以不 同的概率划入不同的子结点中。
是4
否 是5 是6 否 否 否 是7 否 是8
Dt
0 0 4 4 Ent ( Dt ) ( log 2 log 2 ) 0 4 4 4 4 8 8 5 5 + Ent ( Dt ) ( log 2 log 2 ) 0.961 13 13 13 13
Gain( D, 密度,0.381) 4 13 Ent ( D ) [ Ent ( Dt ) Ent ( Dt )] 17 17 0.263
f ( p1 p2 ) f ( p1 ) f ( p2 ) f 是负的对数函数,即 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函数 1 f ( pi ) log log pi pi
一个事件的信息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负对数。 信息熵是跟所有事件的可能性有关的,是平均而言发生一个事件得到 的信息量大小。所以信息熵其实是信息量的期望。
6,7,15,17 8,9 (T,F)
10,16 11,12 (T,T)
预剪枝使得决策树的很 多分支都没有“展开”
优点: • 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 减少了训练时间开销 和测试时间开销
不足: • 基于“贪心”本质禁止某些分支展开,带来了欠拟合的风险
后剪枝
先从训练集生成一棵完整的决策树,然后自底向上地 对非叶结点进行考察,若将该结点对应的子树替换为叶结 点能带来决策树泛化性能提升,则将该子树替换为叶结点。
17
2. 增益率
增益率准则对可取值数目较少的属性有所偏好
著名的C4.5决策树算法综合了信息增益准则和信息率准则的特 点:先从候选划分属性中找出信息增益高于平均水平的属性,再从 中选择增益率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