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合集下载

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

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

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写过非常多且非常出名的诗词,本文就来分享一篇辛弃疾代表作及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篇1: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鉴赏】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得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句“枯藤老树昏鸦”。

两相比较,给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马致远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

“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

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

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是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也是曲牌名。

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

〔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

〔1分〕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赏析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开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外表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

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

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

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

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

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

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

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鹧鸪天是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也是曲牌名。

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

(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

(1分)(2)(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

(2分)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赏析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

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

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

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

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

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鹧鸪天》词作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⑵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⑶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壮岁:少壮之时。

⑷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⑸“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

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

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一说娖为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⑹“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汉:代指宋。

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⑺髭(zī)须:胡子。

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⑻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鹧鸪天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

鹧鸪天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

鹧鸪天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鹧鸪天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鹧鸪天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篇1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⑵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⑶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壮岁:少壮之时。

⑷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

“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

燕兵,指金兵。

“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娖,通“捉”;胡觮,箭袋。

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

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辛弃疾《鹧鸪天》的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的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的赏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志士、有词坛猛将金戈铁马辛弃疾之美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鹧鸪天》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赏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志士、有词坛猛将金戈铁马辛弃疾之美誉。

他是北宋人,因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其祖父辛赞在宋室南渡时因家庭人口多,难以脱身,只得留于汴京,出仕金朝,历任宿、亳、沂、海等地的县令、知府。

辛赞虽任金朝官吏,但忠于宋室。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投入山东忠义抗金军,在耿京幕下任掌书记,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并作有大量爱国诗词。

再看本词上半阙是写他在初投南宋时,曾带领了五十余骑,深夜闯五万金营,突入敌人营中,擒了叛贼张安国。

并日夜兼程南奔,将张安国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国法。

这一壮举不仅极大的鼓舞了全民的抗金斗志,也使他终生难忘。

正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即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下半阙是写这位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的境况,心中的那种感伤、郁闷、悲凉、无奈、尤然于纸上。

为了抗金收复中原,老英雄花费了半生心血,整理出上万言的抗金策略,也只能当废纸向东家换点籽种而已。

这首词由于它是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因此就与一般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

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这正是当时天下爱国者共同的悲愤。

由此可见南宋朝廷的混庸,佞臣的阴险、对外寇的惧怕、无能,对忠良的陷害!不能不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的人民,不可谓不辛苦啊!。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宋·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释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

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

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翻译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

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

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赏析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

“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

“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

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

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

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

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

在无意识的观望中。

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目。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

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篇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倒不如将那洋洋万言的抗金方策,去换一本邻家种树的书来得有用啊![出自]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题小序:慨然,情绪激昂。

追念,回忆。

少年时事,青年时代在山东一带率领义军与金兵作战的事。

按辛弃疾聚众起义时,年二十二岁,已是青年时代了。

古人对青年、少年的概念并不严格。

词的第一句又用“壮岁”可证。

壮岁旌旗拥万夫句:青年时代,高举着帅旗,率领着万人大军。

作者在《进美芹十论剳子》中说:“粤辛已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蠭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旌旗,古时军队用以指挥或开道用的旗子。

旌旗是总称。

杜甫《北征》诗:“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万夫,形容军队之多。

锦襜突骑渡江初:襜(chān音禅),衣服遮前体的叫襜。

锦襜,好看的衣服。

突骑,骑兵中的突击队。

渡江初的初字,应作以前解。

即作者是回忆渡江以前的战斗生活,不是指渡江时与敌人作战的情形,也不是说某一个具体战斗。

燕兵夜娖银句:在燕地一带的义军,夜里整理好了弓箭,准备明天向金兵发起战斗。

娖(zhuo音捉)整理或准备。

银,银白色的箭袋。

汉箭朝发金仆姑:宋军早晨向金人发起攻击,用金仆姑箭射向敌人。

金仆姑,箭名。

鹧鸪天 东阳道中000(高中诗词阅读)

鹧鸪天 东阳道中000(高中诗词阅读)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

“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

“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

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

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人,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

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

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2.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

(6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通过描写邹忌的身高和容貌来表现他美男子特征的两句: , .2、《论语》中,孔子说:“,。

”这两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不可偏废。

3、《马说》中的“,,”说明了千里马不能表现自己而埋没的状况。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描绘两幅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画面。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6、《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穿戴华丽的同学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其原因是:,。

答案解析1、C 下片前三句写人。

下片由景转人。

范围出问题。

2、①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

穿着戎装的战士们,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陈述内容)②两个叠词形象生动的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从表达效果)③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命,一展抱负的喜悦欢畅心情;(从情感角度)④同时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鹧鸪天辛弃疾诗歌鉴赏

鹧鸪天辛弃疾诗歌鉴赏

《鹧鸪天辛弃疾诗歌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欣赏辛弃疾写的《鹧鸪天》。

辛弃疾是一位很厉害的诗人哟!他写的这首《鹧鸪天》可有意思啦。

诗里有美丽的景色,好像一幅画一样。

比如说,“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 咱们能想象到,路边的桑树长出了嫩嫩的芽,邻居家的蚕宝宝也开始长大啦。

还有诗人的心情,他好像在跟我们说心里话呢。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小牛在山坡上吃草,太阳快落山了,树林里有几只乌鸦,感觉有点安静,又有点孤单。

这首诗就像一个故事,让我们能看到诗人看到的东西,感受到他的感受。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鹧鸪天辛弃疾诗歌鉴赏》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看看辛弃疾的《鹧鸪天》呀!一开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 就好像我们走到了村子里,看到了桑树刚发出的小芽,还有邻居家准备养的蚕宝宝。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远处有山,路弯弯曲曲的,还有卖酒的小店,是不是很有趣?“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城里的桃花李花害怕风雨,可是在小溪边的荠菜花却开得好好的。

好像在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困难,总会有美好的地方。

辛弃疾用这些简单的话,写出了这么美的景色和心情,真厉害!《鹧鸪天辛弃疾诗歌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辛弃疾写的《鹧鸪天》哟!你看,“陌上柔桑破嫩芽”,这就像春天来了,桑树偷偷地长出了小芽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邻居家的蚕宝宝也出生啦。

“平冈细草鸣黄犊”,山坡上的小牛一边吃草,一边叫,好像在说:“草真好吃!” “斜日寒林点暮鸦”,太阳要下山了,树林里的乌鸦也准备回家啦。

“城中桃李愁风雨”,城里的花怕被风吹雨打。

“春在溪头荠菜花”,可小溪边的荠菜花却很勇敢,开得可漂亮啦!辛弃疾把这些都写在诗里,是不是很有趣呀?。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展开全文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赏析老榆树《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代人赋: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当时很多朋友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以免朝廷口舌。

②陌上:陌上就是“田间”。

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③东邻:东边的邻居。

④寒林:指早春的树林。

⑤青旗:青布旗,酒店的招牌。

⑥荠菜:一种野菜的名称。

【译文】田间桑树长出了嫩芽、邻村农家的蚕卵开始孵化了。

山坡上,小黄牛正在吃着嫩草,早春的傍晚,树林中点缀着几只乌鸦。

蜿蜒于山间的路上,有一家山村酒店。

城里的桃李害怕风雨,但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却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

【赏析】辛弃疾的一生是奋发激昂,抗战爱国的一生,也是英雄末路,郁闷失意的一生。

他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悲剧,腐朽没落的南宋王朝无情地碾碎了他的英雄梦想,幸亏还有一支笔,能让他抒怀。

他将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失路的惆怅融入词中,那一首首“大声鞺鞳,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佳作,是稼轩词的主旋律。

没有稼轩词,整个两宋词坛都会黯然失色。

辛弃疾唱出了南宋词坛的最强音,他用刀剑作词,用生命辉煌,形成了雄浑豪放的“稼轩体”。

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一些风格与他相近的词人,人们称他们为“辛派词人”。

词的上片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了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景象:“田头的桑树冒出了嫩芽,邻居家的幼蚕已经孵化出来了。

平坦的小山坡上长满了嫩嫩的绿草,一头小黄牛正在那儿吃着嫩草,并欢快地鸣叫。

夕阳西下,点点余辉洒满了略带春寒的树林。

几只乌鸦在林空盘旋飞翔,寻找栖息的树丫……。

”多么生动细腻,多么富于生活气息的乡村暮春之景!这里,词人敏锐地捕捉到柔桑、蚕种、细草、黄犊这些充满生机活力,欣欣向荣的事物,将农村生机盎然、恬适美好的乡土韵味刻画得入木三分。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鹧鸪天东阳道中》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

宋词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词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词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那时他正在家中闲居。

一个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心情的矛盾苦闷当然可以想见。

忽然有人在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谈功名事业,这位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叹又有点好笑了。

想起自己当年何尝不是如此满腔热血,以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哪里知道并非如此呢!上片追述的就是这一件事。

“壮岁”句说他在耿京幕下任职(他自己开头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伍,手下有两千人)。

“锦檐突骑”,也就是锦衣快马,属于侠士的打扮。

“渡江初”,指擒了张安国渡江南下。

然后用色彩浓烈的笔墨描写擒拿叛徒的经过:“汉箭朝飞金仆估”,自然是指远途奔袭敌人。

大抵在这次奔袭之中,弓箭(“金仆姑”是古代有名的箭,见《左传》)曾发挥过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进行艺术概括。

至于“夜娖银胡”,却要费一些考证。

胡是装箭的箭筒。

古代箭筒多用革制,它除了装箭之外,还另有一种用途,夜间可以探测远处的音响。

唐人杜佑《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说:“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

名曰地听,则先防备。

”宋人《武经备要前集》卷六说法相同:“犹虑探听之不远,故又选耳聪少睡者,令卧地枕空胡鹿──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其中。

”胡禄、胡鹿、胡,写法不同,音义则一、“娖”《集韵》:“谨也”。

是小心翼翼的意思。

这里作动词用,可以释为戒备着。

“燕兵”自然指金兵。

燕本是战国七雄之一,据有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地方。

五代时属契丹,北宋时属辽,沦入异族已久。

所以决不是指宋兵。

由于辛弃疾远道奔袭,擒了叛徒,给金人以重大打击,金兵不得不加强探听,小心戒备。

(这两句若释为:“尽管敌人戒备森严,弃疾等仍能突袭成功。

《鹧鸪天》辛弃疾

《鹧鸪天》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全诗如下: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陌:田野小路。

东邻蚕种已生些-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冈细草鸣黄犊-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斜日寒林点暮鸦-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青旗沽酒有人家-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青旗:卖酒的招牌。

愁风雨-害怕风雨吹打。

春在溪头荠菜花-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黄沙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黄沙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鹧鸪天•黄沙道中宋•辛弃疾句里春风正剪裁。

溪山一片画图开。

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

要擎残雪斗疏梅。

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注]①句:通“勾”,即“弯曲”之意。

②琼瑶:指雪花。

(1)周汝昌认为此词充满了“生趣”,请结合上片内容,说说你对周先生这一评价的理解。

(5分)(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要擎残雪斗疏梅”这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分)【参考答案】:(1)①上片前两句写自然之美,“句里春风”,极写春风柔和,随着山形弯转吹拂;“正剪裁”,用拟人手法,说春风如能工巧匠,“剪裁”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故“溪山一片画图开”,春风到处,万象更新,草木向荣,充满了“生机”。

②后两句写在这美好的大自然中活动着的人和动物,轻鸥逐虚船而去,荒犬迎村妇而归,禽、兽、人的活动给这“一片画图”又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田园的生活之趣。

(2)“.“斗”字(1分)。

诗人别具情思,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松、竹人格化(1分),化静为动(1分),松竹无花可与疏梅比美,便用枝叶托住残雪,与梅花争芳斗艳(1分),于是,在诗人笔下,疏梅绽红,松竹擎雪,明丽动人,煞是可爱(1分)。

译文:在写成的词句中,春风正在为我修改。

眼前里展现出一片溪水高山的画图:水里的鸥鸟,轻轻地在水面上荡漾,像乘坐在船上。

从荒郊外跑回来的狗,迎着在田野里劳动的妇女回家去了。

松树和竹子交错丛生,远处看,青翠成堆。

它们擎着残雪,要和几朵稀疏的梅花争妍。

纷乱的鸟鸦毕竟没有擎残雪斗疏梅的才思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晶莹洁白像琼瑶似的残雪踩踏下来。

【赏析】:《鹧鸪天·黄沙道中》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是描写黄沙道中的野景。

一幅优美的画图以溪山为中心,在春风荡漾中展开。

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摄取大自然中他所需要的点滴景物,移置于画图之中。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鹧鸪天是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也是曲牌名。

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

(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

(1分)(2)(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

(2分)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赏析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

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

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及赏析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及赏析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及赏析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及赏析原文: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宋代]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

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

城里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荞菜花。

注释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些:句末语助词。

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青旗:卖酒的招牌。

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赏析: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

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

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

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

一、原文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二、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

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

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三、注释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清楚。

《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全诗淡笔素描如画,入诗的景物一派轻淡、闲适的气象,自然中隐含着朴素的村野生活的愉悦气氛。

景物的先后出现,依行程所见为序;动静景观,皆依感受为是。

诗中的诸多景物,皆因诗人愉快、新奇的心情连接在一起,在轻快的笔调中,形象地表现出旅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心不暇思的情形。

【原文】
鹧鸪天
东阳1道中
扑面征尘2去路遥,香篝3渐觉水沉4销5。

山无重数周遭6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7,马萧萧8,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9剩有10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11。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

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

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白话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

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

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
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

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

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

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

“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

“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

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

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

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

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

在无意识的观望中。

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
目。

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

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

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

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

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

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

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

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

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

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

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旬,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

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
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

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

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

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