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分型 基础介绍

合集下载

免疫分型

免疫分型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条件。
急性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生成紊 乱而导致,白血病细胞在癌变过程中, 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系列专一性和分化 阶段规律性,在本质上有别于正常骨 髓细胞。
故白血病细胞往往停滞在细胞分化的某一抗原表 达阶段
应用此特点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以鉴别各种白血 病和淋巴瘤,辅助临床诊断、评估疗效和预后。
免疫分型的作用
细胞系列抗原的表达 ---B细胞系抗原
B细胞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 B祖细胞 TdT、CD34、HLA-DR
前B细胞(可再分为前前B、前B)TdT、CD34、CD10、CD19、CD24
未成熟B细胞 CD19、CD24、CD20、CyCD22
成熟B细胞 CD19、CD24、CD20、CyCD22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免疫细胞分型-T细胞

免疫细胞分型-T细胞

免疫细胞分型常见标志物大串烧(一)——T细胞分型标志物免疫分型(immunophenotyping)是指根据存在于细胞表面、核或细胞质中的标记物或抗原的类型,利用基于抗体的对异质细胞群进行分析,以鉴定多种目标细胞群的存在及比例。

通过使用特异性识别不同细胞类型标记物或抗原的抗体,从而帮助鉴定细胞的谱系。

例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浸润免疫细胞的分析、白血病的诊断等。

免疫分型可以利用组织切片(新鲜或固定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以及利用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

流式细胞术可以说是用于探测人类免疫表型的首选技术,特别是由于它可以在诸如血液的复杂混合物中通过测量许多单个细胞上的多个参数,从而鉴定和分析包括稀有亚群在内的许多细胞亚群。

并且由于可用的抗体试剂的扩大和实验方案的不断调整,流式细胞术不仅可用于评估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还可以用于评估胞内蛋白的表达或修饰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的水平。

使用细胞表面标记的特定组合对免疫细胞亚群进行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那些高频研究的细胞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IL-17的T辅助细胞(Th17)、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

尽管新标记的发现和新的细胞子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然而,我们还是希望细胞免疫学领域具有足够的成熟程度,以达到对大多数共同研究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定义达成共识。

换句话说,应当能够定义一种相对稳定的标记集合,其描绘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DC细胞等主要类型。

因此,我们通过总结文献确定各个细胞类型的关键分化标记,并且总结目前用于人体免疫监测的标准化免疫表型分型组合。

T细胞T淋巴细胞可在CD3表达的基础上被免疫表型化,随后进一步细分(如CD8+杀伤性T细胞和CD4+辅助性T细胞)。

此外,T细胞表型是灵活的,可以随不同的微环境发生变化;表型也可能重叠在多个T细胞群体之间。

此外,T细胞亚群的分类还可能是根据响应某些刺激或磷酸化免疫信号蛋白(如STAT蛋白)而分泌的特定细胞因子水平来确定。

免疫分型ppt课件

免疫分型ppt课件

前 B
静 止 期 B
抗 原 刺 激
外 套 细 胞
Pro-B ALL
TDT+ CD34+ cCD79a+ CD19+ CD10± cμ-
Common -B ALL
Pre-B ALL
TDT+ CD10± cCD79a+ CD19+ CD20+ CD10± cμ+
滤 泡 区 母 细 胞
中 心 母 细 胞
中 心 细 胞
边 缘 带 细 胞 边缘带 淋巴瘤
CD22+ CD5CD10CD23-
浆 细 胞
套细胞 淋巴瘤
CD5+ CD22+ sIg+ FMC7+ Cyclin D1+ CD23-
伯基特 淋巴瘤
CD22+ CD10+ sIg+ CD34TDT-
大B细胞 淋巴瘤
CD22+ bcl-6+ CD10 ± CD5 ± CD30 ±
B细胞淋巴肿瘤的抗原表达
CD5+ CD19+ CD20 CD22+ CD23 + sIg+ FMC7-
免疫母细胞 大B细胞 淋巴瘤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 淋巴浆细 胞淋巴瘤
CD19+ CD20+ CD22+ CD38+ IgM++ sIg++
CLL/SLL
干 细 胞
早 前 B
TDT+ CD34+ cCD79a+ CD19+ CD20 ± CD10+ cμ-
CD41 CD42a/b CD61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基础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基础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基础免疫分型组成系别相关标志干/祖细胞:CD34,CD38,HLA-DR,TdT髓系:CD33,CD13,CD15,CD11b,CD14,CD64,cMPO,CD117, CD11c, CD36红系:CD71,glyA巨核系:CD41,CD61B 细胞:CD10,CD19,CD20,CD22,CD23,k,λ, cCD79a,cIgM, (CD5, CD11c, CD103, CD25, FMC7)T细胞:CD2,CD3,CD5,CD7,CD4/8,cCD3, TCR NK细胞:CD16,CD56,(CD3 -/CD56+)浆细胞:CD138,CD38,c k,cλ原始细胞(Blast)早幼粒细胞(有颗粒原粒?)髓系幼稚细胞•幼稚细胞包括原粒、原单、原始巨核、幼单。

•异常单核不能算幼稚单核,在鉴别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中有重要作用。

•小的异常增生巨核和微巨核不能算幼稚细胞。

•在APL中,异常早幼粒也算幼稚细胞。

•原红一般不计在内,除非罕见的急性纯红细胞白血病。

髓系幼稚细胞免疫标志•原粒、原单:CD34、CD117、HLA-DR、CD13、CD33、MPO+/-•原始巨核:CD61、CD41a、CD9、CD36(不特异)•幼单:CD15dim、HLA-DRstr、CD64、CD11c、CD4dim、CD11b、CD33str、CD13、CD14-•APL:HLA-DR-、CD34-、CD117+、CD9+、CD15-/+、CD33str、CD64+、CD13dim淋系幼稚细胞•幼稚细胞包括原始淋巴、幼稚淋巴。

表型:•幼稚标志+泛B/T标志•幼稚标志:CD34、TdT、B系(CD10)T系(CD1a、CD99str)•泛B:CD19、cCD79a、CD22•泛T:胞浆CD3、CD7、CD2、CD5•不表达成熟标志:B系胞膜轻链;T系CD4、CD8、CD32008 WHO分类•偏成熟髓系疾病–髓系增殖性肿瘤(MPN)(包括肥大细胞增多症)–伴有嗜酸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B、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系肿瘤–MDS/MPN–MDS•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未定系列白血病•前体淋巴肿瘤•成熟淋巴增殖性疾病–B细胞淋巴瘤–T或者NK细胞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缺陷病•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MPN(髓系增殖性肿瘤)•BCR-ABL1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NOS(CEL)•肥大细胞增多症(mastocytosis)•髓系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的(MPN.U)CML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出现下述之一考虑CML AP:PB中嗜碱性粒细胞超过20%;(嗜碱性粒细胞识别:位置:CD45/SSC图,原粒的左上,表达CD9、CD123、CD203c、CD22dim)PB或者BM中髓系幼稚细胞为10-19%幼稚细胞克隆为非髓系。

白血病免疫分型

白血病免疫分型
FCM标记方法: 单标:一种单抗/tube: FL1,FSC,SSC(三参数) 双标:(两种单抗/tube/):FL1,FL1,FSC.SSC(四参数) 三/四标:(三种单抗/tube)(四种单抗/tube):FL1-FL3/4,FSC,SSC
CD11b
CD117
CD45
CD11b
CD5
Side scatter
+
Common B-ALL
急性前B细胞白血病
+
Pre B-ALL
急性B细胞白血病
+
B-ALL
++ +/- + -/+ + --
- -+ -+ +- -/+ +
意义:Common B-ALL 预后相对较好,CD34+B-ALL比CD34预后好,但CD34+患者伴Ph1+预后差。B-ALL预后相对 差,但随化疗方案改进,预后有所改善。
(二).正常T细胞标志:根据在胸腺内发育阶段分4期
CD7 CD2 CD5 CD34 CD1a CD3c/m CD4 CD8
I期 : + + + +
-/+
II期: + + + - + -/+
III期: + + + - + +/+ + +
Ⅳ期: + + + - -
+/+ +/- +/-
泛T:CD2,CD5,CD7, cCD3 幼稚T:CD34,TdT,CD1a, CD4/8, 成熟T:CD3,CD4,CD8

免疫组化 免疫细胞分型

免疫组化 免疫细胞分型

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分型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细胞分型技术,通过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可以对免疫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免疫细胞分型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免疫细胞分型方法及其应用。

1. T淋巴细胞分型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类型,根据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亚群。

常用的T淋巴细胞分型标记物包括CD3、CD4和CD8等。

CD3是T淋巴细胞的通用标记物,CD4与CD8分别标记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观察到不同亚群T细胞在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进而研究其在免疫应答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2. B淋巴细胞分型B淋巴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其表面标记物主要有CD20和CD79a等。

CD20是B淋巴细胞的特异标记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定位和鉴定B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免疫组化还可以进一步检测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的表达,从而评估B细胞的功能状态和免疫应答能力。

3. 标记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具有吞噬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常用的巨噬细胞标记物包括CD68和CD163等。

CD68是巨噬细胞的通用标记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定位和鉴定巨噬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CD163是巨噬细胞的特异标记物,其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密切相关。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巨噬细胞在免疫炎症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4. 标记浆细胞浆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产生抗体的细胞,其表面标记物主要有CD138和MUM1等。

CD138是浆细胞的特异标记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定位和鉴定浆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MUM1是浆细胞细胞核内的标记物,其表达水平与浆细胞的活跃程度相关。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浆细胞在免疫应答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5. 其他免疫细胞分型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免疫细胞分型方法,还有许多其他标记物可以用于免疫细胞的鉴定和分类。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资料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资料
49
诊断双表型/混合细胞型急性白血病。 鉴别诊断ALL伴有髓系抗原表达(My+) 或AML伴有淋系抗原表达(Ly+)。 鉴别急性白血病与其他造血系统和非造 血系统恶性肿瘤。 根据一些特殊的免疫表型特征诊断与某 核型异常相关的亚型。如:M3/t(15;17); M2/t(8;21);M4Eo/inv(16)等。
B-Lineage
Early BPrecursor
TdT+ CD10clg-
sig-
Common
TdT+ CD10+
ig-
Pre-B
CD10+ cig+ TdT+ sig-
B
sig+ CD10+/clg+/-
TdT-
39
B细胞系ALL的免疫分型
亚型
CD19 CD20 HLA-DR CD10 CyIg SmIg FAB分型
• 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分子/细胞 遗传学检查。
56
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的成熟淋巴细胞常见异常表型
• 淋巴细胞某一亚群的扩增
• 异常抗原表达——高/低/缺失/异常共表达 • 细胞形态增大
57
淋巴细胞
正常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克隆扩增)
58
B 细胞可隆性的确定是通过检测证实所以B细 胞仅表达一种轻链或重链:
研究对象为生物颗粒,如各种细胞、微生物及人 工合成微球等
研究的微粒特性包括多种物理及生物学特征,并 加以定量
2
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
前向角散射光(FSC, Forward Scatter) 入射激光的前向散射光信号 细胞相对大小及其表面积
侧向角散射光(SSC, Side Scatter) 入射激光90角的散射光信号 细胞粒度及细胞内相对复杂性

免疫分型 基础介绍

免疫分型 基础介绍

近年来白血病得免疫分型已成为诊断血液恶性肿瘤不可缺少得重要标准之一、早年曾用过得荧光显微镜或APAAP方法基本被废弃。

国际上公认得通用得方法就是流式细胞术(FCM)。

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就是利用荧光素标记得单克隆抗体(McAb)作分子探针,多参数分析白血病细胞得细胞膜与细胞浆或细胞核得免疫表型,由此了解被测白血病细胞所属细胞系列及其分化程度。

ﻫ1、流式细胞仪诊断白血病得依据⑴FCM能快速,多参数,客观得定性又定量测定细胞膜、浆、核得抗原表达ﻫ⑵至今尚未发现白血病得特异抗原。

ﻫ⑶能用正常血细胞得单抗来进行免疫分型就是基于白血病形成得分化阻断学说。

即白血病细胞基因异常,分化受阻于某阶段形成不同亚型得白血病、这群细胞充盈于骨髓。

正常血细胞从多能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功能细胞得过程中,细胞膜、细胞浆或胞核抗原得出现、表达增多与减少甚至消失与血细胞得分化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而且表现出与细胞系列及其分化程度相关得特异性。

因此,这些抗原得表达与否可作为鉴别与分类血细胞得基础。

白血病就是造血系统得恶性肿瘤,在形态上变化虽相当大,但仍能表达正常血细胞所具有得抗原,因而仍可依据其抗原得表达谱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

2、流式细胞仪诊断白血病得意义ﻫ⑴骨髓血细胞就是形态学分型得基础,FCM白血病免疫分型就是对形态学分型得重要补充与进一步深化,国际白血病MIC分型协作组认为免疫分型对每一例急性白血病都就是必不可少得,对下列情况意义更大:①用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不能肯定细胞来源得白血病。

②形态学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但缺乏特异性淋巴细胞系列抗原标记。

③混合性白血病。

④部分髓系白血病。

目前,免疫分型对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白血病得鉴别尚有一定困难。

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⑥微小残留白血病、⑵临床预测;可根据抗原得表达情况预测病情得预后:如白血病患者有CD7+与CD34+共表达,预后不好。

⑶疾病监测:可监测病程得发展,疗效,可进行微小残留白血病得检测。

免疫学基础及免疫

免疫学基础及免疫

成分:蛋白、脂类、多糖和核酸抗原
应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抗
非胸腺依赖抗原 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抗
原)
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
TD抗原:需要T细胞辅助诱导体内B细胞产生 抗体。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
既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也能引起细胞免疫 反应。
初次免疫应答 二次免疫应答:回忆反应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适于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关键性的步骤是通过由抗原提成细胞呈递的抗 原与幼稚细胞接触,使其活化成为对抗原具有 特异攻击能力的武装效应T细胞。
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 天然杀伤细胞。
免疫预防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个体作用:使个体通过免疫接种产生特异性抗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系统主要有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相 关辅助细胞组成。
免疫器官是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和组织,是免 疫细胞发生、发展和效应的部位,包括:胸腺、 腔上囊、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肠道淋巴组 织等。
抗原和抗体
抗原和抗体:
抗原(Antigen,A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 异性免疫反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 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早期诱导以IgM为主,后期以IgG为特征,同 时产生记忆B和T细胞,这些细胞对再次接触抗 原产生强烈应答,产生高亲和性高效价IgG抗 体。
非胸腺依赖抗原(Ti抗原)
Ti抗原:所有细菌多糖抗原不引起细胞免疫反 应,二次抗原刺激也不产生记忆反应。
单纯多糖疫苗早期不诱发抗体应答,多糖与蛋 白的结合疫苗可应用与婴幼儿一便产生抗糖抗 体。如:Hib、肺炎脑膜炎结合疫苗等。

肿瘤细胞免疫分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细胞免疫分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细胞免疫分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肿瘤细胞免疫分型是指通过对肿瘤细胞免疫特征的分类和划分,将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或类型。

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发展和治疗的机制,为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发现肿瘤不仅仅是由异常增殖的细胞构成,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免疫分型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对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免疫特征。

肿瘤细胞免疫分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通过对肿瘤细胞免疫特征的分析,可以了解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探索肿瘤的免疫治疗策略。

此外,肿瘤细胞免疫分型还有助于对抗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抵抗的问题,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

随着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肿瘤细胞免疫分型仍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将着重于深入探索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的机制,寻找更准确和可靠的指标,进一步拓展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肿瘤细胞免疫分型作为肿瘤免疫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了解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肿瘤细胞免疫特征,可以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引入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的概念,并介绍本文的结构。

正文部分包括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的定义和意义两个方面。

2.1 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的定义部分将介绍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的含义和方法,包括什么是肿瘤细胞免疫分型、为什么需要进行肿瘤细胞免疫分型,以及常用的肿瘤细胞免疫分型的手段和技术。

白血病免疫分型

白血病免疫分型

白血病免疫分型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主要是根据造血干细胞再分化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也不同这一规律,反推出细胞是处于哪个阶段以及细胞属于哪个系别来源。

一般使用流式细胞仪去检测细胞上面表达的抗原,通过检测,我们可以判断出白血病细胞属于哪个系列来源以及处于分化的哪个阶段,最终来确诊白血病的类型。

此种白血病的分型即为免疫分型。

白血病免疫分型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标准,对于白血病选择化疗药物以及估计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最早由欧洲提出来,它主要是根据造血干细胞再分化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也不同这一规律,反推出细胞是处于哪个阶段以及细胞属于哪个系别来源。

一般使用流式细胞仪去检测细胞上面表达的抗原,通过检测从而判断出,白血病细胞属于哪个系列来源以及处于分化的哪个阶段,最终来确诊白血病的类型。

此种白血病的分型即为免疫分型。

白血病免疫分型一般是对白血病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子进行相关检测。

1、白血病的诊断需要骨髓穿刺、骨髓液免疫分型、染色体和基因检查以进一步诊断,骨髓细胞学诊断白血病的准确性仅为70%左右。

如果同时增加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白血病的明确诊断准确率可以接近100%。

2、白血病免疫分型是指对白血病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子进行相关检测,可以进一步区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等类型。

同时还需要检查融合基因的染色体,以便对白血病诊断后的预后进行分层,并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建议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到抑制。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两类还可分成多种亚型。

白血病的分型采用MIC分型,即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结合的分型。

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不仅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区别,而且还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加以区别。

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基础

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基础

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基础白血病是一类以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根据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的表现和特征,可以将白血病分为多种免疫分型。

免疫分型对于指导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主要基于白血病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通过免疫学方法对白血病细胞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免疫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白血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前体的恶性肿瘤。

根据ALL细胞表面的免疫表型,可以将ALL分为常见型、T-ALL、B-ALL 和非T非B淋巴细胞白血病。

1. 常见型ALL:常见型ALL细胞表面表达CD10、CD19、CD20等B 细胞标志物,具有较好的预后。

2. T-ALL:T-ALL细胞表面表达CD2、CD3、CD4、CD5等T细胞标志物,预后较差,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3. B-ALL:B-ALL细胞表面表达CD19、CD20等B细胞标志物,预后因不同的表型差异而有所不同。

4. 非T非B淋巴细胞白血病:非T非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表面不表达典型的T细胞或B细胞标志物,预后较差。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分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成熟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

根据CLL细胞表面的免疫表型,可以将CLL分为ZAP-70阳性型和ZAP-70阴性型。

1. ZAP-70阳性型:ZAP-70阳性型CLL预后较差,易发生淋巴结肿大和外周血细胞减少。

2. ZAP-70阴性型:ZAP-70阴性型CLL预后相对较好,疾病进展较慢。

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干细胞的恶性肿瘤。

根据AML细胞表面的免疫表型,可以将AML分为M0-M7七个亚型。

1. M0亚型:M0亚型AML细胞表面不表达常见的髓系标志物,预后差。

2. M1亚型:M1亚型AML细胞表面表达CD13、CD33等髓系标志物,预后相对较好。

免疫细胞分型方案

免疫细胞分型方案

免疫细胞分型方案
免疫细胞分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淋巴细胞分型: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

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αβ T 细胞和γδ T 细胞,B淋巴细胞可以分为B1和B2两个亚群。

2. 非淋巴细胞分型:非淋巴细胞是指除了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以外的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DC、粒细胞、肥大细胞等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3. 细胞免疫分型:这是淋巴系肿瘤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可以确定淋巴系肿瘤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程度。

4. 形态学分型:对于形态不典型、化学染色不特异的急性白血病,可结合细胞免疫分型,有助于诊断。

5. 其他检测:如检测微小残留病变等。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分型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专家。

免疫分类及具体内容 -回复

免疫分类及具体内容 -回复

免疫分类及具体内容-回复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它通过识别和消灭入侵体内的病原体,维护身体的健康状态。

免疫系统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天生具备的防御机制,而获得性免疫系统则是在生活中通过接触和抗原刺激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自然形成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包括多种层面和层次的防御。

首先,物理层面的防御是指人体通过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来阻止入侵病原体的进入。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可以通过皮脂、汗液等分泌物形成一个具有杀菌作用的保护层。

黏膜是覆盖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组织,它们分泌黏液来降低病原体的侵入。

此外,酸性环境和消化酶在胃和胆道中也能起到抑制病原体的作用。

其次,细胞层面的防御是指人体的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和消灭入侵病原体。

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粒细胞等。

巨噬细胞可以摄取和消化病原体,自然杀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细胞毒素直接杀伤病原体,粒细胞则参与到炎症反应中。

除了这些专门的免疫细胞外,其他各种细胞也可以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来调节免疫反应。

再次,分子层面的防御是指人体通过产生一系列分子物质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分子物质包括前白蛋白、间白质、溶菌酶等,它们可以直接杀灭病原体或者抑制其生长。

此外,人体还可以通过产生一种被称为补体的蛋白质来消灭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人体在接触到抗原刺激后逐渐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原是指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病菌的蛋白质、多糖等。

获得性免疫系统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组成。

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反应,即通过识别并消灭感染受体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B 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反应,即通过产生能够特异性结合并中和病原体的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原的适配。

获得性免疫系统还具有记忆功能,这意味着一旦人体接触到特定的抗原后,免疫系统就会形成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反应的记忆,在再次遇到同一抗原时可以更快、更强烈地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分型标准

免疫分型标准

免疫分型标准免疫分型是指根据免疫系统的特定指标对个体的免疫状态进行分类和评估。

免疫分型标准通常基于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表面标志物等因素,以及体液免疫指标,如抗体水平。

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个体的免疫功能,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

免疫分型的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免疫细胞数量和比例:淋巴细胞计数: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

CD4+/CD8+T细胞比例:正常范围通常在1.0-2.5之间。

该比例可反映T细胞的免疫调节状态。

免疫细胞功能:淋巴细胞功能检测:如T细胞的增殖能力、B细胞的抗体产生功能等。

这些功能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室技术进行评估。

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水平:通过血清学检测,评估体液免疫的状况。

特定抗体水平:如疫苗接种后特定病原体的抗体水平,反映对该病原体的免疫记忆。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HLA分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通过检测HLA基因,了解个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差异,对器官移植、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免疫功能评估:免疫球蛋白亚型:了解IgG的亚型分布,对免疫功能的细致评估提供信息。

细胞因子水平:如干扰素、白介素等,反映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状态。

过敏和自身免疫标志物:IgE水平:过敏体质的评估。

自身抗体检测:检测自身抗体水平,帮助诊断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分型的意义:免疫分型有助于了解个体的免疫状况,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移植手术前,免疫分型也对移植的配型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免疫分型的发展不仅在免疫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推动了个体化医疗的发展。

免疫分型报告怎么看

免疫分型报告怎么看

免疫分型报告怎么看免疫分型是指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定抗体种类,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分型报告是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检测结果撰写的一份报告,提供给患者或医生供参考。

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免疫分型报告中涉及的专业术语以及复杂的数据分析并不容易理解。

在此,我们介绍一些基本的疾病分类术语和数据分析方法,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免疫分型报告。

一、抗体的种类和意义免疫分型报告中通常会列出多种抗体的检测结果,包括IgA、IgG、IgM等。

这些抗体代表不同的免疫反应类型,具有不同的抗体效价和作用机制。

以食物过敏为例,IgE是食物过敏中最常见的抗体类型,其浓度对于过敏反应的产生非常关键。

在免疫分型报告中,如果IgE的值比较高,说明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

另外,IgA和IgG是两种在抗体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抗体。

IgA主要分布在唾液、泪液、胃肠道等液体中,能够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

IgG主要与细胞间免疫反应有关,对于维护细胞内环境平衡非常关键。

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1、参考值和单位免疫分型报告中常常会附有一份参考值表,这个表格给出了每种抗体的正常值范围。

医生会根据参考值来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但是,患者不能单纯地依据参考值给自己下定论。

此外,在阅读免疫分型报告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抗体浓度的单位。

不同的单位对应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因此,不同单位之间不能直接转换。

2、升高和降低在免疫分型报告中,常常会涉及到某个抗体的值是否属于异常,如果值高于参考值的上限,则说明该抗体的浓度升高;如果值低于参考值的下限,则说明该抗体的浓度降低。

升高和降低的意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来判断,建议患者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3、阳性和阴性除了升高和降低外,免疫分型报告中还常常会提到阳性和阴性的概念。

阳性说明该抗体已出现在患者体内,表明免疫系统已经对某种抗原产生了反应,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说明患者已感染了乙肝病毒;阴性则相反,表示该抗体还未在患者体内出现。

免疫细胞分型方案

免疫细胞分型方案

免疫细胞分型方案引言: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

了解免疫细胞的分型方案对于深入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免疫细胞分型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免疫细胞的多样性和特点。

一、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免疫细胞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类细胞,主要分布在组织和器官中。

它们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同时也参与调节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包括CD14、CD16和CD163等,通过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对巨噬细胞进行分型和鉴定。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之一,分为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表面标志物CD3、CD4和CD8等进行分型。

B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通过表面标志物CD19和CD20等进行分型。

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感染细胞能力的淋巴细胞,通过表面标志物CD56和CD16等进行分型。

三、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抗原递呈和诱导免疫应答能力的免疫细胞。

它们主要分布在组织中,通过表面标志物CD11c和CD86等进行分型。

树突状细胞通过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和诱导T细胞的免疫应答,对于抗感染和抗肿瘤具有重要作用。

四、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一类多形核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常见的细胞之一。

它们主要参与对抗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的过程,通过表面标志物CD15和CD16等进行分型。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能力,同时也参与调节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结论:免疫细胞的分型方案对于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通过不同的表面标志物进行分型和识别。

深入了解免疫细胞的分型方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特点,为免疫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细胞分型-T细胞

免疫细胞分型-T细胞

免疫细胞分型常见标志物大串烧(一)——T细胞分型标志物免疫分型(immunophenotyping)是指根据存在于细胞表面、核或细胞质中的标记物或抗原的类型,利用基于抗体的对异质细胞群进行分析,以鉴定多种目标细胞群的存在及比例。

通过使用特异性识别不同细胞类型标记物或抗原的抗体,从而帮助鉴定细胞的谱系。

例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浸润免疫细胞的分析、白血病的诊断等。

免疫分型可以利用组织切片(新鲜或固定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以及利用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

流式细胞术可以说是用于探测人类免疫表型的首选技术,特别是由于它可以在诸如血液的复杂混合物中通过测量许多单个细胞上的多个参数,从而鉴定和分析包括稀有亚群在内的许多细胞亚群。

并且由于可用的抗体试剂的扩大和实验方案的不断调整,流式细胞术不仅可用于评估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还可以用于评估胞内蛋白的表达或修饰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的水平。

使用细胞表面标记的特定组合对免疫细胞亚群进行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那些高频研究的细胞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IL-17的T辅助细胞(Th17)、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

尽管新标记的发现和新的细胞子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然而,我们还是希望细胞免疫学领域具有足够的成熟程度,以达到对大多数共同研究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定义达成共识。

换句话说,应当能够定义一种相对稳定的标记集合,其描绘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DC细胞等主要类型。

因此,我们通过总结文献确定各个细胞类型的关键分化标记,并且总结目前用于人体免疫监测的标准化免疫表型分型组合。

T细胞T淋巴细胞可在CD3表达的基础上被免疫表型化,随后进一步细分(如CD8+杀伤性T细胞和CD4+辅助性T细胞)。

此外,T细胞表型是灵活的,可以随不同的微环境发生变化;表型也可能重叠在多个T细胞群体之间。

此外,T细胞亚群的分类还可能是根据响应某些刺激或磷酸化免疫信号蛋白(如STAT蛋白)而分泌的特定细胞因子水平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已成为诊断血液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之一。

早年曾用过的荧光显微镜或APAAP方法基本被废弃。

国际上公认的通用的方法是流式细胞术(FCM)。

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cAb)作分子探针,多参数分析白血病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或细胞核的免疫表型,由此了解被测白血病细胞所属细胞系列及其分化程度。

1.流式细胞仪诊断白血病的依据⑴FCM能快速,多参数,客观的定性又定量测定细胞膜、浆、核的抗原表达⑵至今尚未发现白血病的特异抗原。

⑶能用正常血细胞的单抗来进行免疫分型是基于白血病形成的分化阻断学说。

即白血病细胞基因异常,分化受阻于某阶段形成不同亚型的白血病。

这群细胞充盈于骨髓。

正常血细胞从多能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功能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膜、细胞浆或胞核抗原的出现、表达增多与减少甚至消失与血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而且表现出与细胞系列及其分化程度相关的特异性。

因此,这些抗原的表达与否可作为鉴别和分类血细胞的基础。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形态上变化虽相当大,但仍能表达正常血细胞所具有的抗原,因而仍可依据其抗原的表达谱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

2.流式细胞仪诊断白血病的意义⑴骨髓血细胞是形态学分型的基础,FCM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对形态学分型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国际白血病MIC分型协作组认为免疫分型对每一例急性白血病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下列情况意义更大:①用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不能肯定细胞来源的白血病。

②形态学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但缺乏特异性淋巴细胞系列抗原标记。

③混合性白血病。

④部分髓系白血病。

目前,免疫分型对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尚有一定困难。

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⑥微小残留白血病。

⑵临床预测;可根据抗原的表达情况预测病情的预后:如白血病患者有CD7+与CD34+共表达,预后不好。

⑶疾病监测:可监测病程的发展,疗效,可进行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

二、免疫分型常用的免疫标志及其意义1.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白血病:CD3、CD5、CD7。

B淋巴细胞白血病:CD10、CD19、CD22。

NK淋巴细胞白血病:CD16、CD56、CD57。

髓系白血病:CD13、CD14、CD33、MPO(髓过氧化物酶)。

红白血病:GlyA(血型糖蛋白A)。

巨核细胞白血病:CD41、CD42、CD61。

2.白血病系列非特异性抗原CD34、HLA-DR为早期细胞抗原,无系列特异性,可与CD38联合运用于免疫分型。

一般而言,干/祖细胞CD34+、HLA-DR+、CD38-,原始细胞CD34+、HLA-DR+、CD38+,而幼稚细胞(如早幼粒细胞)CD34-、HLA-DR-、CD38+。

3.白血病分化阶段抗原T细胞抗原CD4、CD8。

B细胞抗原:CD10、Cyμ(胞浆μ链)、SmIg(表面膜免疫球蛋白)、CD38和CyIg(胞浆免疫球蛋白)、CD11C。

4.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为白细胞共同抗原,其表达量在淋巴细胞最高,单核细胞,成熟粒细胞,早期造血细胞(blasts)依次减弱。

红细胞(中,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不表达CD45。

用SSC/CD45 PerCP双参数分析可十分容易鉴别骨髓和血液中的原始或成熟细胞。

用两个系列或阶段特异性McAb加CD45进行三色免疫荧光染色,经FSC、SSC、McAbl-FITC、McAb2-PE、CD45 PerCP五参数分析,可特异地分析原幼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而不受成熟细胞的干扰。

三、白血病及淋巴瘤免疫分型1.AMLMO:有低的SSC和FSC。

在CD45-SSC图上出现在淋巴细胞位置上,至少表达一个特异性标志如CD13或CD116,但MPO比CD13与CD33更灵敏。

一般淋系标志阴性,但也可表达CD7或CD4。

一般HLA -DR、CD34阳性,有些研究表明CD7与CD34共表达在AML且预后差。

M1:流式上M1与M0相似不易区分,M1一般CD13+、CD33+、HLA-DR-,但CD34表达少于M0,可能表达部分CD15。

M2:M0与M1的主要区别是成熟度增加,blasts减少,CD15较M1较显著,CD34弱于M1,CD13有时表达强于CD33,多数病例HLA-DR(-)。

CD45-SSC图显示从髓系blast区至成熟骨髓细胞区的连续细胞带,CD45-SSC图有助于确定blasts比例。

M3、高颗粒性,具较高的SSC,但CD45较成熟C少,多数情况HLA-DR(-)或表达减少,CD34少于M2、一般CD13弱(+),可有CD2表达。

M4与M5:两型表型相似,但M4较M5表达更多的CD34(+),较之M0、M1,M4与M5有更大的FSS和SSC,CD45-SSC图上,成熟C出现在单核区,重要的表型为CD13、CD33、HLA-DR、CD14和CD15,CD33可表达强于CD13,CD33(+)、CD13(-)、CD34(-)很可能为M5,但只出现在少数病人中,部分M5可见CD56(+)。

M6:M6较少见且特征不明显,一般HLA-DR,CD34、CD13、CD33阳性,CD45-SSC图显示主要为红系成份。

M7:巨核细胞白血病,在AML中少于1%。

一般CD61(GpⅢa)和/或CD41(GpⅡb-Ⅲa)阳性,而注意由于血小板粘附在blasts上造成的假阳性,可以用流式双色分析在EDTA存在下,测GpⅡb/Ⅲa 与CD34以减少激活血小板的粘附。

2.ALL:ALL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25%,在成人,ALL约占急性白血病的25%,我们将ALL分为B祖细胞型,CD10+或CD10-,前B细胞型,B细胞型,T细胞型。

B祖细胞型ALL:在幼儿约占ALL的65%~70%,青少年为55%~60%,成人为50%。

在儿童,约90%病例CD10+,在幼儿只有少于50%病例CD10+,blasts一般FSC、SSC很少,是FAB标准的L1或L2,一般TdT(+)HLA-DR(+),CD19(+),此型又分为2个亚型,CD10+和CD10-,前者预后好,多数病例CD24+,CD34+,CD20表达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B祖细胞被定义为sIg-。

前B细胞型ALL:此亚型约占儿童ALL的25%,细胞一般为CD19+,CD24,HLA-DR+,胞浆CD22+,CD10+,TdT 随CD20变化,CD34多为阴性,前B亚型被认为比B祖型预后更差,这与t(1;19)出现相关并由此产生E2A-PBX1融合蛋白,它的表型为CD19+、CD10+、CD9+,不同程度CD20表达,CD34-,确认此表型有助于诊断基因上不确定的病例。

B细胞型ALL:成熟B细胞型ALL约占ALL2%~5%,B细胞型ALL较之B祖细胞型ALL有更大的FSC和SSC,在CD45-SSC图上出现在淋巴和单核细胞区域,即FAB标准的L3,表型为CD19、CD20、CD22、CD24且sIg (多数为IGM)多数病例CD10+。

但成熟抗原及sIg使之区别于更早的B系ALL,极少数成熟B细胞ALL无FAB-L3形态。

T-ALL:多数病例有大的FSC、SSC,在CD45-SSC图上可能出现在淋系未成熟细胞和髓系未成熟细胞或单核细胞区,多数表现为胸腺亚型,最常见亚型为皮质晚期表达,CD1、CD2、CD5、CD7、CD4/ CD8双阳与极少膜表面CD3、TdT多为阳性。

另一常见亚型为皮质早期表达CD2、CD5、CD7、TdT强表达。

髓质期亚型表达CD2、CD5、CD7、与CD3+CD4+/CD3+CD8+,很少见TdT表达。

前T细胞亚型,表达CD7胞浆CD3+且无其它T细胞抗原,T细胞肿瘤的特征是丧失T细胞抗原而表现出其它异常抗原组合。

杂合型白血病:随着流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许多病例并不能严格划分为淋系或髓系,真正的双表型病人多为t(9;22)或(11q23),现在杂合型的误诊率很高。

最常导致误诊的原因是在分析中未能排除非白细胞,过度强调弱的非特异性结合,忽略了某些抗体缺乏系特异性,最重要的系特异性抗原在B系、T系、髓系分别为CD22、CD3和MPO。

3.CML:由于慢性期显著的细胞分化,在CD45-SSC图上除了髓系细胞占主导外,只显示一个正常骨髓像,CML 可确诊,CML起病与发展相对缓慢,慢性期的持续1年左右最终发展为加速期和急变期。

流式细胞技术对急变期亚型的诊断具有极高价值。

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急变期CML主要表现为髓系,偶为淋系,髓性急变可表现出多种形态包括未分化细胞。

淋性急变具典型形态特征,为CD10+B祖细胞ALL极少有T细胞型ALL。

4.CLL:CLL细胞主要为较正常淋巴细胞稍大的小淋巴细胞。

免疫分型主要为:SIgM、SIgD弱表达,B系抗原为CD19、CD20、CD43、CD79a与CD5共表达,CD23表达使得CLL区别于帽细胞淋巴癌MU,即(CLL:CD23+,MCL:CD23-),CD10-、CD23-、CD11c和CD25、CD20常弱表达,尽管CLL起病慢,但CLL病人的生存率变化很大,有染色体异常的病预后不良,最常见的三联体trisony12、14q、13q、11q,免疫表型上没有特异的变化而免疫表型的变化并不是提示染色体异常。

最近,有研究表明,三联体trisony12与SIg、CD20表达量高度相关,与CD23-相关与FMC7相关。

B型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DLL)较CLL更为严重,流式细胞技术在区分B-DLL和CLL上发挥很大作用,B-DLL多为CD5-,CD22+,表达更强的sig。

MU病人平均生存率不超过5年,与CLL在形态上很难区分,与CLL相似有CD5+B祖细胞,但Sig表达强于CLL,且CD22-。

另一与CLL难于区分的是FCC,细胞为强Sig、CD5-、CD10+、CD23+,具B系表型:对于诊断为CLL,CD5、FMC7、CD22与SIg,CD20异常强表表达的病例我们要考虑是否为DLL、MCC或CLL的亚型(trisomy12)因为它们危险性更大。

四、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实验1.样本采集、运输、保存和操作⑴样本类型:适用于多种临床标本,如外周血、骨髓穿刺液、骨髓活检物、淋巴样组织活检物、浆液、脑脊液、皮肤、黏膜(内窥镜活检物)、细针穿刺物等等。

⑵抗凝剂的选择:外周血标本可采用EDTA、ACD或肝素抗凝。

如果用同一份血标本做白细胞计数和流式分析,则应用EDTA抗凝。

骨髓穿刺可用肝素。

其他体液用EDTA、ACD或肝素均可,但保存的样本活性可能会降低,EDTA的优点是成熟髓性细胞贴壁造成的损失及血小板聚集较小,但细胞散射光特征丢失较肝素标本快;由于相对大量的ACD会通过改变pH而影响骨髓细胞活性问题,通常不推荐用ACD做骨髓穿刺抗凝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