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 脑干、间脑、小脑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 脑干汇总

人体解剖学 脑干汇总

脑 干 的 外 形 ( 侧 面 观 )
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分布规律
见下图
下一页
脑神经含有七种纤维成分
躯体运动柱
一般内脏运动柱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一般内脏感觉柱 特殊内脏感觉柱 一般躯体感觉柱 特殊躯体感觉柱
注:所谓“一般”是指脊髓和 脑干 共有的核团柱,它们之间 相互延续;“特殊”则是 指仅 见于脑干,与特殊感觉器 和鳃弓衍化物有关的核 说明: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感 柱。 觉柱实际是同一核团柱, 即孤束核,其上端接受味 觉纤维,余部接受一般内 脏感觉纤维。故脑干仅有 六种脑神经核团柱。
脑 brain
脑位于颅腔内,成人平均重量 约1400g,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 1、端脑 前脑 2、间脑 3、中脑 脑桥和小脑 4、后脑 菱脑 5、延髓 通常把中脑、脑桥、延髓称为脑干
脑 干 brain stem
一、脑干组成及位置:
(一)组成:中脑、脑桥、延髓 (二)位置:位于颅后窝的斜坡处, 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 之间的室腔为第四脑室,向下与延髓 和脊髓中央管相续,向上与中脑水管 相通。
脑干的位置
见下图
脑 干 的 外 形 ( 腹 面 观 )
脑 干 的 外 形 ( 背 面 观 )
见下图
脑干背面脑神经除I和II对外,III~XII
对脑神经均出入脑干。故脑神经核就成为 脑干诸多神经核团中的重要部分。脑神经 核可粗劣分为二大类:接受脑神经传入纤 维的核团成为脑神经感觉核,发出传出性 纤维经脑神经支配效应器的称脑神经运动 核。
外展神经核(VI)
舌下神核(XII)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V)
面神经核(VII) 疑核(IX、X、XI) 副神经核(XI)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3.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面覆盖一层灰质,称小脑 皮质。皮质深面为白质;藏于其中的几对灰质团块, 统称小脑核(如图11、12(小脑水平切面)所示)。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室底即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
其后部有一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 下隙(如图13、14所示)。
(三)间脑
2.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 状结构。
⑴灰质:分散成团块状和不连续的柱状, 主要集中于脑干背侧,可分为两部分。
1)脑神经核:脑干内有第Ⅲ~Ⅻ对脑神经 核,核团神经元的胞突在脑干表面构成脑
神经根,因此脑神经根所连的脑部内都存
在相应的脑神经核。概略而言,中脑存在 Ⅲ、Ⅳ对脑神经核,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其 中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核是一对较长的灰 质柱,贯穿整个脑干(如图8所示)。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 侧部上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 下行经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
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分纤维走向对侧,
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成皮质脊髓
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脊髓 前束。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侧丘 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该室前方
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经中脑水管通 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被"Y "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群的腹面后 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内侧核
2)传导通路的中继核:主要有中脑上部的 红核、大脑脚深处的黑质和延髓背侧的薄 束核与楔束核。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3. 中脑

中脑腹面上界为间脑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底,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大脑 脚底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窝底称后穿质,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 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 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胚胎时期的 神经管腔在中脑成为大脑水管。

5.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者为二上 脚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 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 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其上部, 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 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 织构成。下髓帆亦为白质薄片,在小 脑扁桃体下方延伸,介于小脑蚓的小 结与绒球之间。下髓帆的室腔面衬以 一屋上皮性室管膜,外面覆以软膜。

小脑的机能区、分叶 (临床解剖学)
1. 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 最前部,包括属于两侧半球的绒 球处下蚓的蚓小结,以及连接绒 球与蚓小结之间的绒球脚。绒球 小结叶主要按受前庭神经核和前 庭神经的纤维。 它在进化过程中已见于没有 四肢只有躯干的水栖动物。由于 这类动物没有四肢运动,仅需维 持躯干的平衡,所以绒球小结叶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又由于 绒球小结叶是小脑在进化过程中 最早的部分,因而又把它称为古 小脑。


延髓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横 行的 髓纹为界。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 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 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 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 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 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楔 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 下脚。

脑的解剖结构及供应脑的血管

脑的解剖结构及供应脑的血管
18
• 一、额叶 • 额叶位于中央沟之前,外侧沟之上,与顶叶及颞
叶分界较为清楚。额叶外侧面及底面的血液供应 来自大脑中动脉,额叶人侧面则来自大脑前动脉。 额叶新皮质特别与运动性活动、判断、预见几天 和情绪、心境等有关。额叶损害的症状主要为随 意运动、语言表达及精神活动三方面的障碍。临 床上可分为额叶的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三个部 分来识别。
• 额叶病损累及发出额桥束的皮质区时可出现对侧肢体的共济失调,但 无眼球震颤。
20
• 左侧额下回后部岛盖区病变产生运动性或表达性失语。 • 额前区病变产生精神障碍,在两侧病变时较为明显。其临床表现有情
感淡漠,对周围环境不注意与缺乏兴趣,不关心衣着仪表的整洁,记 忆减退,智力减弱,行动迟慢,组成典型的淡漠无情无意志-运动不 能(apathetic-abulic-akinetic综合征)。额叶广泛损害的病人,有行 为幼稚、戏谑玩笑、情绪欣快或随地大小便而不知羞耻等精神失常症 状。 • 额叶外侧面的病变以脑梗死、肿瘤及损伤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的梗死,如前中央沟动脉闭塞,产生颜面-上肢型瘫痪,左侧病变可 仅有运动性失语的表现。胶质瘤多在皮质下白质内生长,出现上肢无 力比癫痫发作为早,而脑膜瘤首先影响皮质,故出现癫痫发作比上肢 无力为早。持续性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原因以局灶性炎性病变较诸肿瘤 机会为大。脑瘤产生的局灶性痫样发作常为局限性癫痫,并有发作后 的肢体瘫痪(Todd瘫痪)。中央沟附近是脑血管畸形的好发部位,不 应忽视。
• 体内外环境传入神经系统的各种感觉,包括一般感觉、本体感觉、特 殊感觉(嗅觉除外)均在此换神经元之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相应肛表 区,构成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故有皮质下最高感觉中枢之称。
• 丘脑为大脑皮质下辨认感觉性质、定位和对感觉刺激作出情感反应的 一个重要神经结构。丘脑病变时可因感觉接替核损害部位、范围、性 质的不同而表现各种感觉症状。最轻的单纯感觉性卒中可能仅为对侧 面部或局部肢体的麻刺或感觉不适,而无客观的感觉缺失体征,或仅 有触觉、痛温觉和振动觉的轻度减退。损害最重的病人,对侧偏身感 觉在急性期完全消失,以后可能恢复粗略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但 轻触觉、位置觉和形体辨别觉持续丧失或严重障碍。可出现丘脑痛或 丘脑综合征。对侧身体对各种感觉刺激的兴奋阈增高,而且要经过较 长的潜伏期才被感知,但引起的感觉反应异常增强,达到异常不适、 难以忍受的程度,甚至悦耳的乐声刺激也会使病人无法忍受。对侧身 体可出现持续弥漫性疼痛,因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而阵发加剧。双 侧丘脑损害的病人可出现各种程度的记忆障碍,甚至发生Korsakoff综 合征。右侧丘脑损害可表现对左侧身体和空间的忽视。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9-2脑干、小脑、间脑

9-2脑干、小脑、间脑

视交叉 位于:颅后窝前部 脊髓和间脑之间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 面神经 小脑中脚 锥体 舌下神经 橄榄 锥体交叉
腹侧:邻接枕骨斜坡, 背面:与小脑相连。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 间围成的腔隙为 第四脑室, 下续于中央管, 上接中脑水管 。
-3-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尾状核头
内囊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基底沟 展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前正中裂
-21-
3、脑干的功能
1、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调节内脏活动 2)参与睡眠发生,对觉醒和意识状态进行调节
2、传导功能
3、反射功能: 延髓:生命中枢 呼吸中枢 心血管中枢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22-
二 小脑
1、位臵:位于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后上方 前面:隔第四脑室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枕叶
薄束核 楔束核 内弓状纤维
内侧丘系交叉 三叉神经脊束
脊髓小脑后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橄榄束 弓状核 锥体束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疑核 内侧副橄榄核 舌下神经
-10-
2)中脑
(4)红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的投射 接受大脑皮质的投射 发出到脊髓纤维 — 红核脊髓束 发出到下橄榄核纤维 (5)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多巴胺 → 新纹状体
皮质脊髓束主要支配对侧肢体骨骼肌 和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19-
2)、下行纤维束:
皮质核束
终止于
大部分双侧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部分对侧的面神经核的神经元和舌下神经核,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扁桃体
分叶:
1.前叶 2.后叶 3.绒球小结叶
后叶
前叶
原裂
绒球小结叶
后外侧裂
小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 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髓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 小脑核: 位于髓质内的神经核团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小脑脚
功能分区: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小脑 蚓部+半球中间部:旧小脑/脊髓小脑 半球外侧部:新小脑/大脑小脑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中 额中回 央
前 回
额下回
外侧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顶枕沟
枕前切迹
32
顶叶: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顶内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半球上外侧面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后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外侧沟
枕前切迹
33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沟 大脑回 每个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半球内有三条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 和顶枕沟
中央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顶枕沟
外侧沟
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 和岛叶 5叶
中央沟
额叶
顶叶
顶枕沟
外侧沟
颞叶
枕叶 枕前切迹
额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枕叶
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躯体感觉中枢
位置: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接受丘脑腹后核传来 的对侧半身的痛、温、触、 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第三章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第三章神经系统

细肌丝与粗肌丝结构示意图
Ca++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 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图
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亚单位I、 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 白和Ca++。
三、骨骼肌收缩全过程(兴奋-收缩耦连)
1.兴奋传递
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
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

体表感觉区
二、神经系统的躯体运动功能
• (一)脊髓的躯体运动功能 • 1.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 2.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 • 3.脊休克 • (二)脑干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 主要对肌紧张的调节 • (三)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 • 维持姿势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Βιβλιοθήκη (四)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疲劳性。 • (二)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中的传导 • 1.无髓纤维:连续而均匀的传导。 • 2.有髓纤维:跳跃传导。 传导速度快,节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
•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活动 • 神经系统解剖 • 神经系统功能
教学目标
• 熟悉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活动 • 了解突触的结构及传递 • 掌握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 掌握神经发射活动的特征 • 掌握脊髓和脑的系统解剖结构 • 熟悉神经系统的功能
2.受体的类型
(1)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2)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
受体、G蛋白、效应器
三、神经反射活动的特征
(一)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机体在中枢神 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 应答
(二)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膝跳 反射
(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过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后放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gracile n. cuneate n.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上橄榄核 蜗N核 外侧丘系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locus ceruleus
面N丘
facial colliculus
听结节
舌下N三角 迷走N三角 最后区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外形
中脑 脑桥 延髓
腹面 大脑脚 脚间窝 基底沟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背 面 脑神经根
上丘
III
下丘
IV
小脑上脚 V 、 VI 、
菱形窝上半 VII 、VIII
菱形窝下半 IX
小脑下脚
X
薄束结节 XI
楔束结节 XII
脑干内部结构的分区
室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中央管
灰质 :脑N核 非脑N核
白质: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脑干内部 结构分部
• 顶部 • 室腔部 • 被盖部 • 基底部
脑干的脑N核
• 位于被盖中 • 六条核柱 • 由内向外排列 • 核柱不连续
提问 Answer questions
外侧丘系
lateral l.
终止 丘脑
脑干的纤维束
lemniscus or tract
名称 起始 终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medial l.
脊髓丘系
楔束核 脊髓 丘脑

13脑干、间脑、小脑

13脑干、间脑、小脑
脑 brain(encephalon)位于颅腔内,在成人其平均重量约 1400g。 一般可分为六部分:端脑The telencephalon 、间脑The diencephalon 、中脑The 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The pons 、延髓The medulla oblongata和小脑The cerebellum 。 通 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The brain stem,延髓向下经枕 骨大孔连接脊髓。
三叉神 经运动 核
出脑 三叉神经 轴突 运动根
下颌神经 的特殊内 脏运动纤 维
咀嚼肌、二腹肌 前腹、下颌舌骨 肌、腭帆张肌、 鼓膜张肌
• Facial nucleus 面神经核
面神 经核
面神 经膝
出脑 面神经 轴突 的特殊 内脏运 动纤维
面肌、颈阔 肌、镫骨肌、 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
疑核 上1/3
舌咽神经 下神经节 迷走神经 下神经节 舌咽神 经下神 经节 迷走神经 下神经节
迷走神经的初 级味觉纤维
舌咽神经的 初级一般内 脏感觉纤维 迷走神经的 初级一般内 脏感觉纤维
孤束核 下部的 心— 呼 吸核
颈、胸、腹部器 官内脏感受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般躯体感觉核: 包括三叉神经中 脑核、三叉神经 脑桥核、三叉神 经脊束核,后两 者接受来自三叉 神经、面神经、 舌咽神经和迷走 神经的初级感觉 纤维的终止,传 导的头面部皮肤 及口、鼻腔粘膜、 外耳道和耳廓皮 肤的痛温触压觉, 相当于脊髓后角 Ⅰ~Ⅵ层。
colliculi、下丘
第四脑室的位置、顶、底及交通
位置 : 延髓、脑桥和小 脑之间 顶朝向小脑, 前部为小脑上脚
superior cerebellar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课件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19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下丘
听觉传导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上丘
视觉传导中继站
20
(三)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21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小脑蚓
顶核 中间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对侧红核
小脑半球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10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11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桥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13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14
三、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盖
室间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28
3、下丘脑功能:
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 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29
练习题
1 原小脑、旧小脑与新小脑在进化和功能上有何 不同?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3 视觉中枢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

医学PPT
26
•原小脑综合征 平衡失调 眼球震颤
•新小脑综合征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肌张力下降
医学PPT
27
间脑
Diencephalon
医学PPT
28
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中间为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
后丘脑 分部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医学PPT
29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外形
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 块,前为前结节、后 为丘脑枕。借丘脑间 粘合相连。
伤,表现为肌张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患侧肢体共
济失调、意向性震颤。
医学PPT
24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桥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齿状核
• 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医学PPT
25
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
1. 共济失调 2. 眼球震颤 3. 意向性震颤
小脑 (cerebellum)
1.小脑的位置
医学PPT
1
小脑蚓
2.小脑的外形
原裂
(1)小脑蚓
•小结 •引垂 •引锥体 •引结节 •小脑扁桃体 •绒球脚和绒球 引垂
引锥体
(2)小脑半球
小脑 (上面)
绒球
小结
小脑扁桃体
水平裂
医学PPT
小脑 (下面)
2
3.小脑的分叶
原裂 后外侧裂 3叶: 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
医学PPT
30
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医学PPT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脑干的内部结构: (1)脑干的灰质成为不连续的团块状或 柱状,称为脑N核。 (2)脑干的白质中有重要的上行、下行 纤维束。
二、间脑:
1、位置:位于中脑的前上方。
2、分部 背侧丘脑 下丘脑 (1)背侧丘脑(丘脑) A位置:背侧份,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 前核群 B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2)下丘脑: A位置:背侧丘脑的前下方; B分为: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 C核团: 视上核 室旁核
一、脑干:
1、分为中脑、脑桥、延髓。
2、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 前正中裂,前外侧沟,锥体交叉 有4对脑N 脑桥 中脑 延髓脑桥沟 基底沟 有四对脑N 大脑脚,脚间窝
(2)脑干背侧面 延髓:后正中沟、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脑桥:菱形窝--为第四脑室底; 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 中脑
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
D功能:调节内脏活动及腺体
的分泌;对体温、摄食 水平衡、情绪调节。
3、小脑:
(1)位置:位于颅后窝内,
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2)外形:小脑蚓,小脑 半球,小脑扁桃体。 (3)功能:A调节肌紧张;
B协调随意运动。
小结: 1、脑干的组成及结构; 2、小脑的分部、结构;
3、间脑的分部、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