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词义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面名词
1.词汇: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指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
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3.多义词:指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4.同义词:指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5.反义词:指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
的反映。
二.填空
1.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构词能力强(能产性)三个特征。
2.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3.最初的那项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
意义叫、“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本义,其余的是派生意义。
4.派生意义的产生主要有隐喻和换喻两种。
5.反义词可分为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是绝对
反义词。
三.分析题
1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
①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换喻
②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隐喻
③矛盾: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隐喻
④泰山: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换喻
⑤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换喻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①团结——勾结感情色彩不同,“团结”是褒义词,“勾结”是贬义词。
②得到——受到搭配对象不同,“得到”同“认可、支持”等搭配,“受到”同“批
评、批判”等搭配。
③父亲——爸爸语体色彩不同,“父亲”具有书面语色彩,“爸爸”具有口语色彩。
④眼红——嫉妒语体色彩不同,“眼红”具有口语色彩,“嫉妒”具有书面语色彩。
⑤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词义轻,“绝密”词义重。
3.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词语消除歧义
①我特喜欢煎鸡蛋。
a.一个做菜的人说自己的拿手菜:“我特喜欢煎鸡蛋。”
b.一个食客谈美食的时候说:“我特喜欢煎鸡蛋。”
A.你喜欢煎什么?我喜欢煎鸡蛋。
B.你最喜欢哪种食品?我最喜欢煎鸡蛋。
②非洲语言研究成果硕丰。
a.讨论哪国语言研究成果时说:“非洲语言研究成果硕丰。”
b.讨论非洲的研究成果时:”非洲语言研究成果硕丰。”
A非洲学者很注意研究自己的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B.非洲学者特别注意研究人类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4.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
①儿子:妈妈,我出去玩一会吧。妈妈:明天就要考试了。
妈妈不让儿子出去玩。妈妈的回答隐含有不能出去玩的意义。
②最可恨的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骂那些贪官剥削百姓血汗。把剥削统治阶级比喻为毒蛇猛兽,表示了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5.请用矩阵图方式对下列几组词语进行义素分析
叔父——姑父舅父——姨夫哥哥——姐姐
嫂子——弟媳姑妈——姨妈
男性长辈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叔父 + + +
姑父 + + -
男性长辈与母亲具有血缘关系
舅父 + + +
姨夫 + + -
男性平辈年长具有血缘关系
哥哥 + + + +
姐姐 - + + +
男性平辈年长具有血缘关系
嫂子 - + + -
弟媳 - + - -
男性长辈与父亲具有血缘关系
姑妈 - + +
(“年长”栏目,有些项目可以用“±”表示,因为年长与否有不确定性。)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力、电动、电话、电线、电视、电流、电脑、电能、放电、发电”等词。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的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
词义的模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也就是说词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反映,因此这就决定了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或者说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象的切分也只能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
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例如“大——小、多——少、长——短、好——坏、冷——热、咸——淡、明——暗”等等,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给交际造成影响。因为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同时,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例如我们不会怀疑20岁属于青年。词义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才交际的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不仅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且还隐含有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
3.什么是隐喻和换喻?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例如“包袱”,本义是包裹,派生意义是影响思想和行为的负担。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义,由于同本义之间具有一种相似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例如“香花”本义指有香味的花,这种花可以养人,给人以享受,而健康的文艺作品也具有香花的这种功效,由于这种相似性,香花就派生出了健康的文艺作品这样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比喻方式来解释派生义产生的途径:健康的文艺作品像香花。这种联系,最初往往是个人偶尔一用,后来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家都这样使用,比喻的临时意义就固定在一个词语中,这个词语就多了一项意义,成为多义词了。这种从个人使用到社会使用的例子,最典型的莫如“包袱”,这个词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裹和包东西的布,毛泽东发表了一片著名的文章《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文章中用“包袱”比喻思想上的负担,后来这种用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于是“包袱”一词就产生了一项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