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集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教案:《集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集合进行分类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分类和集合的比较。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特别是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分类和比较,特别是找出不同集合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和表达集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并举例说明。
2. 学生通过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能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集合的分类和比较。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找出不同集合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和比较。
2. 学生通过总结,能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知识。
2.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能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集合的分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集合》ppt课件
少场比赛?
8+4+2+1=15(场) 15×2+1=31(场) 答:两个小组赛一共要进行31场比赛。
4. 小明一家去采摘。爷爷、爸爸、外公、姨妈、小雨、叔叔6人采摘了 西红柿,奶奶、妈妈、爷爷、小明4人采摘了草莓,姑姑、舅舅、外 婆3人采摘了小黄瓜。 (1)采摘西红柿和小黄瓜的共有多少人? (2)采摘西红柿和草莓的共有多少人?
踢 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于丽 周晓 朱小东 陶伟 卢强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9+8-3=14(人)
(:采摘西红柿和小黄瓜的共有9人。 答:采摘西红柿和草莓的共有8人。
5. 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5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
两个馆都参加的有18人。
参观熊猫馆的 参观大象馆的
(1)填写右边的图。 (2)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37 )人。 7人
李冬 陈明 刘静 刘君 陈晓明 张奇
都参加的
课堂小结
集合:
解决重叠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 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 去重复部分。
方法1:只参加A+只参加B+A、B都参加=总人数 方法2:参加A+参加B-A、B都参加=总人数
会游泳的
①⑤⑥
⑨
③
会飞的 ②④⑦ ⑧⑩
表示什么? 表示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2.
(1)既荣获“语文之星”又荣获“数学之星”的有( 6 )人。 (2)上光荣榜的一共有( 19)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这一章节的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3页的《集合》章节展开的。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等。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区分集合和事物。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定的集合。
3. 学会进行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集合概念的理解,以及集合运算的运用。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集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集合卡片、集合图示、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练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学生的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集合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我将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定的集合。
3. 集合的运算:我将向学生讲解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
4. 小组合作: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六、板书设计我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运算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给定的集合,并进行集合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集合(人教版)(共16张PPT)
娜、王力、周伟、姚远、周晓、袁梦、丁辉、陈晨。
参加音乐课外小组的
参加美术课外小组的
程明 李胜 张强 刘柳
姚远 袁梦 左娜 王力
丁辉
周伟 周晓
陈晨
音乐和美术小组都参加的 (1)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 12 )人。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集合(人教 版)( 共16张P PT)
7+8-3=12(人)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集合(人教 版)( 共16张P PT)
集合
参加音乐课外小组的
参加美术课外小组的
程明 李胜 张强 刘柳
姚远 袁梦 左娜 王力
丁辉
周伟 周晓
陈晨
音乐和美术小组都参加的
(2)参加音乐组和参加美术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7+8-3=12(人)
答:参加音乐组和参加美术组的一共有12人。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10 总复习
集合
复习导入 巩固练习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集合
复习导入
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同去看电 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 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
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奶奶
妈妈
女儿
返回
集合
知识梳理 集合的意义是什么?
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 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集合(人教 版)( 共16张P PT)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集合(人教 版)( 共16张P PT)
集合
两根木棍放在一起(如图),共长180厘米,其中一 根木棍长10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30厘米,另一根 木棍长多少厘米?
180厘米 100厘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同学们,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
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集合。
我们将探讨集合的定义、特点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集合。
3. 理解集合间的运算,如并集、交集和补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间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集合图示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卡片中的物品。
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集合的定义,并用集合图示卡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如数集、几何集等。
同时,解释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集合的运算过程。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集合{1,2,3},让学生找出它的并集、交集和补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我会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集合游戏:设计一个集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例如,学生需要找出指定的集合物品,或者找出两个集合的交集。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清晰地写出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我会用不同的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你的家庭成员b. 你所拥有的玩具a. 班级中所有喜欢篮球的同学b. 你的邻居家庭成员答案:1. a. {父母、兄弟姐妹、自己}b. {玩具车、娃娃、拼图}2. a. {喜欢篮球的同学}b. {邻居家庭成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的集合知识,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说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如果与前面的相同就不重复写了,连线就能表示了。
一共写出了14个不同的姓名,说明参加比赛的有14人。
从姓名上如果引出两条线,就说明他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预设3:把参加两项比赛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到两个长方形里,再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的名字移到一边,两个长方形里都有这三个名字,把这两个长方形的这部分重叠起来,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使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集合为主题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第三章第二节《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主要是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和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合的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学生、学校里的老师等,引入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通过集合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4.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集合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七、作业设计(1)班级里的女生(2)学校里的老师答案:(1)列举法:班级里的女生描述法:女生(2)列举法:学校里的老师描述法:教师(1)集合B={2,3,4}(2)集合C={1,2,4}答案:(1)并集:{1,2,3,4}交集:{2,3}补集:{1,4}(2)并集:{1,2,3,4}交集:{1,2}补集:{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教学《集合》这一章节时,我选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应用等。
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学习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能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3. 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集合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
2. 学会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能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3. 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玩具,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意义。
2. 讲解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3. 学习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4. 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让学生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你所在班级的学生;(2) 你的家庭成员;(3) 你喜欢的颜色。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集合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集合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如何表示集合,以及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列举法和韦恩图法两种表示集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以及如何进行集合的运算。
4. 集合的子集:介绍什么是子集,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以及全集与补集的关系。
5. 集合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统计、分类、排列组合等方面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图形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集合的规律和性质。
通过学习集合,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集合运算的应用:如何将交集、并集、差集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在掌握集合运算规则的基础上,需要将运算应用于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解决班级学生身高、体重问题时,如何运用集合运算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观察分析:学会观察、比较、分类集合中的元素,提高对事物共性与个性的认识,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3.解决问题: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表达:学会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集合及其运算,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5.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分享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属性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它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共性与个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班级学生为例,我们可以根据身高、性别、兴趣爱好等属性形成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集合。这个案例展示了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生活中的集合问题:将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集合的知识进行分类与整合。
2.教学难点
(1)集合成员的属性与特征: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集合中的元素,理解集合成员的属性与特征。
难点解析:学生在理解集合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集合成员的共性与个性,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水果、文具等。
2.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3.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3. 讲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让学生知道集合的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基本单位,集合的属性是描述集合特征的语言。
4. 讲解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一些事物,如教室里的物品、家庭成员等。
2. 让学生进行集合的运算练习,如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元素和属性、运算等。
2. 强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学习集合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一些事物,如学校的建筑物、家庭成员等。
2. 让学生进行集合的运算练习,如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元素和属性、运算等,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教材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合》教材解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第一次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的教学。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研究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
学生在早期研究数学时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
如:分类的思想与方法,再如: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5,从后数明明排第3,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
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研究数学的基础。
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在今后的研究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
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研究奠定基础。
编排特点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集合头脑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被称为维恩图。
这种表示方法直观、形象,尤其对于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涉及三个以上的集合的并、交的问题)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因此,教科书注重借助维恩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表示集合及其运算,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知识,并让学生掌握画维恩图的方法。
在通过例题介绍了用XXX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后,接下来的练中,不断让学生应用XXX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利用XXX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概念及其关系。
例如,在维恩图中填出每个集合的元素,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练二十三第2题、第3题);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两个集合的交集(练二十三第3题);借助维恩图体会集合的包含关系(练二十三第6题)等。
2.重视学生的已有根蒂根基,自立探索与有意义的承受研究有机结合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研究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事物集合的一种数学模型。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表示事物,并掌握一些简单的集合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集合现象,但对于集合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集合的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运算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感知集合的存在。
2.教学新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合》(课件)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蝴蝶
金鱼
鲨鱼
大雁
老鹰
会游泳的
①⑤ ③ ⑥⑨ ⑦
海龟
鸽子
会飞的
②④ ⑧⑩
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通知
为了表彰爱学习、爱劳动的学生,学校将组织进行评选活 动。请每班于本周五前选出3名“学习之星”和4名“劳动之星”。
我们1922班的公布名单里有7 个人,只有5个人上台领奖。
我们1923班的公布名单里有7 个人,只有4个人上台领奖。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餐厅 就餐,每人都点了一碗面,可是一共 只点了三碗面。
约翰.韦恩(John Venn)是十九世 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
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在我们数学上 叫集合图。
既是“学习之星” 又是“劳动之星”
你能帮小动物们进行分类吗?
鱼
猫头鹰
白天鹅
获奖的学生总人数
劳动之星
学习之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无重复 ②重复1人 ③重复2人 ④重复3人
总人数:7人 总人数:6人 总人数:5人 总人数:4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集合《整理复习》课件
(2)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只有第一天进的水果有几种? 5-2=3(种) 答: 只有第一天进的水果有 3 种。(答案不唯一)
点拨:(1)由题图可知,第一天进了 5 种水果,第 二天也进了 5 种水果,两天都进的水果有桃子和 菠萝 2 种。用第一天进的水果种数加上第二天进 的水果种数,再减去两天都进的水果种数,即为 两天一共进的水果种数。(2)答案不唯一,也可以 这样提问:只有第二天进的水果有几种?用第二 天进的水果种数减去两天都进的水果种数。
22-8=14(个) 13-8=5(个) 22+13-8=27(个) 答: 龙龙和爸爸一共猜对了 27 个。
点拨:(1)妈妈猜对的 9 个,龙龙全部猜对了,所 以里面的小圈表示妈妈猜对的个数,外面的大圈 表示龙龙猜对的个数,龙龙和妈妈一共猜对了 22 个。(2)爸爸猜对的有 8 个和龙龙是一样的,则两 人猜对的灯谜中,只有龙龙猜对的有 22-8= 14(个),只有爸爸猜对的有 13-8=5(个),两人一 共猜对了 22+13-8=27(个)。
1. 水果店两天进货种类情况如下:
两天一共进了几种水果? 5+5-2=8(种) 答:两天一共进了8种水果。
2.三(1)班有34人订了酸奶,有16人订了纯牛奶,其 中有8人订了酸奶和纯牛奶。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订了奶? 34+16-8=42(人) 答:这个班一共有42人订了奶。
3.棋社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同学有26名,会下 围棋的同学有19名,每名同学至少会下一种棋。 两种棋都会下的同学有多少名? 26+19-42=3(名) 答:两种棋都会下的同学有3名。
(3)21+25-36=10(人) _两__种__报__纸__都__订__的__有__1_0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解决问题讲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解决问题讲解
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的有序组合。
2、集合的定义:集合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的有序组合,用大括号来表示,用逗号来分隔元素,元素之间无序,每个元素在集合中只出现一次。
3、集合的四个基本操作:
(1)并集: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用“∪”表示;
(2)交集: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用“∩”表示;
(3)差集:差集是指两个集合中不同的元素,用“-”表示;
(4)补集: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没有的元素,用“∁”表示。
4、集合的图形表示:
集合可以用图形表示,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表示不同的元素,这样可以更直观地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 作文竞赛的有6人。
巩固训练
4.三一班学生的饮食习惯调查情况如下:喜欢吃肉
的有12人,喜欢吃蔬菜的有17人,既喜欢吃肉又
喜欢吃蔬菜的有5人,两种都不喜欢的有6人。三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班共有多少人?
12+17=29(人)
5先人求既喜喜欢欢吃吃肉肉和又喜喜欢欢吃吃蔬 菜蔬,菜要再的减加一去上共重其有复余多加的少的6人人这。。5人。
新知探究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跳绳的有9人, 踢毽的有8人。
一共有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比 赛的没有17人呀?
新知探究
我发现有的人 两项比赛都参 加了。
怎样表示能清 楚地看出来呢?
我把两项比赛都 参加的人连起来, 有3个重复的。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新知探究
用图表示就清楚了。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于丽 周晓 朱小东
陶伟 卢强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9+8-3=14(人)
新知探究 用 代替学生。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新知探究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9+8-3=14(人) 答: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14人。
新知探究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6+3+5=14(人) 答: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14人。
知识归纳
1.集合问题关键要找出重复的部分,再根 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先把两个计数部分相 加再减去重复部分,就是事物的总数。
参加跳绳的学生有9人。
新知探究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参加踢毽的学生有8人。
新知探究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 踢毽比赛的学生有3人。
新知探究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只参加跳绳比赛 的学生有6人。
新知探究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只参加踢毽比赛 的学生有5人。
新知探究
可参以加怎这样两列项解比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跳绳的学生 踢毽的学生
9 数学广角--集合
集合
新课引入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
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 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
影院。这是为什么? 女儿
妈妈 妈妈
女儿
哈哈,原来
一共有3个人!
新知探究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
韦恩图是用封闭的曲线直观地表示集合及 其关系的图形。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由于 其直观,往往具有特殊的功效。
谢谢聆听
(1)既荣获“语文之星”又荣获“数学之星”的有( 6 )人。 (2)荣获“语文之星”或“数学之星”的一共有(19)人。
13+12-6=19(人)
课堂小结
用集合的思路解决重叠问题
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的,把两个计数部分相 加再减去重复部分,就得出事物的总数;反过来, 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事物的总数,就得出 计数的重复部分。
2.用集合图表示一些问题更清楚更简便。
当堂练习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①②
③
④
⑤
⑥⑦
⑧
⑨
⑩
会游泳的 会飞的
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当堂练习
“语文之星”获奖名单 “数学之星”获奖名单
李小红 王 青 陈 力 赵 阳 杨 柳 刘 海 周 丽 马红艳 张 芳 魏东东 罗晓梅 申 明 田宇
吕明 刘海 王青 苏美 申 明 张可欣 田 宇 陈静蕾 马红艳 刘 多 罗晓梅 赵 东
巩固训练 1.一家水果店昨天进了6种水果:
今天进了7种水果:
今
昨
天
天
进
进
的
的
水
水
果
果
两天都有进的水果
巩固训练
2.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
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
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78+77=155(人) 155-48=107(人)
先果有带去的求水重48一带果复人共面,加既包有所 的带和多4以面8带少要人包水人减。又。
答: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107人。
巩固训练
3.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 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 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15+11=26(人) 26-20=6(人)
先因求为参一加共数有学20竞个赛同学 的参和加作竞文赛竞,赛多的出一来的人 共数有就多是少两人项。都参加的。
29-5=24(人)
24+6=30(人)
答:三一班共有30人。
巩固训练 5.两条同样长的木条钉在一起,每根木条长30厘 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部分长5厘米,这两根木条钉 在一起后,从头到尾一共多长?
30+30-5=55(厘米) 答:从头到尾一共55厘米。
课外知识
韦恩(1834—1923)
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 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又叫文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