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碳纤维拉伸 试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碳纤维拉伸 试验报告
指导老师 试验成员
一、试验目的
1.测试改良后的碳纤维管与铝接头的胶接工艺稳定性。
2.测试不同长度的胶接段对拉断力的影响。
3.测试新胶水DP490,积累数据与经验。
二、试件工艺
1.采用3K直纹碳纤维管22mm*1mm
2.胶接段长度:三件为25mm,第四件为30mm,第五件为35mm
3.胶接间隙0.15mm
4.接头做喷砂处理
5.碳纤维管内壁用丙酮清洗
6.管内壁用砂纸打磨
7.使用直径0.15mm的铁丝保证同轴度
8.管内壁与接头均涂胶
9.使用通气孔,φ2mm,直接打在碳纤维管中间
10.有一件长度为25mm的接头使用DP490胶水,其余4件仍沿用DP460
三、试验原理
1、接头的材料我们采用7075铝,其伸长率为5%,接头最小接合面长度25mm,所以最大
应变量为2.5mm。应变速率根据铝的弹性模量决定为
符合标准6~60, 《GB+T288 2008金属材料室温下拉伸试验方法》。
2、我们制作5根试样,接头插入碳纤维管中,其配合间隙均为0.15mm,连接使用3M公司
进口DP460高强度结构胶,其24°C时抗剪切强度为4650psi(32.06MPa)。
3、结合面长度。因为根据《工程结构的胶接技术》,双搭接头两端受力大,中间段受力较小
或基本为零,有效结合面大约在15mm。考虑到胶水和粘接形式的不同,适当扩大长度,5件试样中三件为25mm,一件30mm,一件35mm。
6、试验过程静力加载最大值为5吨。依据是,如果是按15mm等效粘接长度来计算,DP460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约合3.1吨。
胶水受力形式为两端承受不同方向的非线性剪切力(以抛物线代替)。接头使用7075铝,屈服强度445Mpa,抗拉强度508Mpa,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约为16.3吨。
因为F2>F1,所以接头安全,碳纤维管抗拉能力不确定,根据经验远大于接头与胶水。又因为胶水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仅3.1吨,故可以使用10T的万能试验机。
四、试验设备
1.10t万能试验机
2.拉伸试样5件
五、试验步骤
1.调整试验机的参数,并选用合适的夹头
2.在电脑上设置试验参数
3.安装试件,先上后下(上夹头是活动的),且试件要对中,使受的力从试件中心线贯穿,
避免偏心拉伸引起误差
4.进行拉伸试验,加载速度2mm/min,最大载荷5t
5.得出性能曲线,进行数据处理
六、试验结果
试样1
试样2
试样3
试样4
试样5
试样编号 胶接长度(mm) 拉断力(kN)破坏发生段 结论
1 25 3.54 胶接面分离(DP490)拉断力不足,失败
2 25 10.66 胶接面分离 成功
3 25 17.61 胶接面分离 成功
4 30 37.33 碳管通气孔处拉断成功
5 35 17.08 胶接面分离 成功
七、试验小结
这一次试验基本上获得了成功,除去第一件试样因为采用了新胶水DP490,其余4件试样的拉断力均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值10kN。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分析其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胶接间隙。第一次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胶接间隙过小(0.05mm),接合面上出现了胶水未涂满的情况(空鼓),影响胶结强度。而这一次我们参考了国外经验,采用0.15mm的间隙,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方案是正确的。
DP490的问题。此次测试的新胶水DP490,结果未能成功。观察接头后我们发现,尽管胶接间隙达0.15mm,还是出现了很多空鼓,这可能是拉断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涂胶时发现,该胶水粘稠度明显比DP460大,很难涂匀,又不易流动以填满沟槽,虽然标称性能更好,但必须使用恰当。针对此种胶水,可能需要进一步增大间隙或者更加仔细地在接头与管内壁涂抹胶水。出于现在已积累的数据与经验,我们可以沿用DP460。
胶接段长度与胶接性能。这次试验数据总体较高,但十分离散,样本也不够多没有统计意义,因此并不能获知哪个胶接长度最好。但是针对试样4,我们能够通过计算受力得到一些信息。我们假设,如果胶水受力在长度上均匀分布,则平均应力为:
但是实际上胶水在拉伸方向的的受力并不是均匀的,而可能是呈类似抛物线的U型。为了获知等效的面积有多少,我们可以反推计算:
等效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值是较大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归纳出两个猜测:1、胶水的实际性能偶然性的超过了标称值;2、胶水在胶接长度上的受力分布情况并非完全是我们设想的样子。如果假设二成立,我们就应当考虑加长胶接长度并对此搜集资料重新进行计算。
通气孔。此次打孔于碳纤维管中间,利用过剩的管件强度来保证接头的强度及加工容易度。以后做横臂考虑在管子靠两侧打孔,方向竖直,因为横臂可能有附加弯矩,通气孔会造成应力集中,管子两头弯矩较小,而弯曲方向应当是赛车前进方向也就是水平方向。
碳纤维管品质问题。由于碳纤维管抗拉强度极高,以往试验我们基本不考虑管子拉断的情况,但此次试样4的破坏发生在碳纤维管,虽然考虑到通气孔的应力集中,但是计算下来该管子抗拉强度也仅有566MPa,实属质量不佳。以后投入实际应用时,应该购买更好的碳纤维管材,考虑斜纹。
管内壁粗糙化处理。此次对管内壁使用粗砂纸手工进行打磨,效果不明显,打磨完的手感没有可感觉到的差别。但是此工序是必要的,今后需要继续想办法,既不能过多影响管内径,又要粗糙化。另外,打磨后内壁会有很多粉尘,应用丙酮彻底清洗,以免影响胶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