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苏州大学化学考研大纲、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苏州大学化学考研大纲、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考试大纲: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20 综合化学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各50%)④806 综合化学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各50%)复试:1、化学实验技术(笔试)2、综合(面试)参考书目:备考建议:考研建议有机化学:1、首先,看一看真题的选择题,推断题,可以对比出选择题每年经常考什么(一般考亲电活性,亲核活性,SN2反应速率,哪些具有芳香性,哪些具有手性,酸性碱性最大的是哪个,那个结构稳定等),(推断题一般考①已知化学位移值,有几个H,几个峰,然后推断结构,也就是光谱那章②推断糖的结构)2、看李景宁的书,看完一章,就做课后习题,不会做没关系,可以对着答案做,然后做完以后再回忆一遍。
(注意:苯,醇,醛酮,羧酸,含氮化合物是比较重要的哦,要重点看,最好在把邢其毅书上的这几章也看一遍)3、看完第一遍以后,要把所有涉及到机理的知识挑出来,主要在醇,醛酮,羧酸,N那几章。
一般包括①-OH得H+变成-OH2,脱去水,就形成C+离子,这就具有了亲电性,就可以由一些亲核试剂进攻C+离子了。
②弄懂=O 接受H+,是要怎么变③ -CHn 失去H 就变成C-离子了主要把涉及到这三种的都找出来,弄懂就可以4.接下来,可以坐一坐题库,练习一下。
然后就可以可以边做真题,边再把书看一遍了。
真题大概八月份做,时间充足点。
三四天一套,要保证全部弄懂。
然后真题大概做到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建议做真题时,不要直接写上去,写到空白纸上,方便下次再做。
做透,做熟,做烂。
5.真题边做边总结,把选择题的考点总结下来背会。
就差不多了分析化学1、分析化学上册考的计算题多,基本每章一道,下册的计算题主要是色谱那章,萃取率,还有电化学那里,重点看看。
2.自己安排一下哪天看分析,哪天看仪分,分析重点看,课后习题一定要做,很多原题的,第一阶段主要做课后题。
3.仪分的话,书上其实内容太多,可以大致过一下,可以看仪分习题库,每章的选择题都很多,可以无聊的时候多刷一刷,记一记,有个印象,对以后做题有帮助,主要看真题里的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因为那是仪分的常考点。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修订版-融入思政元素)
《分析化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中文:分析化学1是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类核心课,以无机化学为先导课程,为获取物质的化学信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提供原理和手段。
本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的概念与方法,系统地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选择化学分析方法、正确评价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加强科学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化学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1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chemistry and applied chemistry after the study of inorganic chemistry. This basic course provides princi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 for obtaining the chemic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osition, state and structure of the matters. This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theory, principle and knowledge of classic chemical analysi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master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quality assurance,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acid-base titration, the complexing equilibrium and titration, the redox titration, and the gravity analysi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choose appropriate analytical method, correct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thereby building the concept of strict "quantity". What’smore, this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ies of scientific mi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mproving the abilities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化学1是湖南大学的一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也是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大纲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基础课,分为分析化学(上,化学分析部分)和分析化学(下,仪器分析部分)两门理论课程及对应的实验课程。
分析化学是化学量测和表征的科学,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为基础,主要包括误差理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经典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主要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其它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各占50%。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基本构成、主要测量条件及数据处理方法;能够针对实际分析问题,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分析化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化学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特点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和预处理1.定量分析法的一般步骤2.试样(气体、固体、液体)采集和预处理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表示和分类)2.随机误差的统计分布规律(正态分布)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F检验)5.可疑值的取舍方法6.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基本概念2.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3.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以及表示4.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示5.电子天平、滴定管(酸式、碱式)、移液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常数,质子条件式2.弱酸(碱)各型体浓度的分布计算3.不同酸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和多元强酸、弱酸、混合酸)。
4.不同碱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强碱、一元和多元弱碱、混合碱)5.酸碱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范围、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选择)6.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选择原则、常用酸碱指示剂)7.酸碱滴定曲线计算(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各类型酸(碱)组分可准确滴定的条件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如食醋中醋酸、工业纯碱各组分、氮肥含氮量测定等的测定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法1.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EDTA)、络合物的平衡常数与各级分布分数2.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其计算3.络合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4.金属指示剂(指示原理、选择原则、常用的金属指示剂)5.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终点误差的计算和准确滴定以及分步滴定可行性判据(控制酸度或使用掩蔽剂、沉淀剂、氧化还原试剂)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7.络合滴定方案设计(混合体系中某一个离子的测定,实验步骤)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平衡 (条件电位、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氧化还原速率的因素)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对称和不对称电对)3.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及指示原理4.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结果计算)5.氧化还原滴定示例应用(如过氧化氢含量测定、COD含量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等)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八章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法1.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和条件溶度积的计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莫尔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3.佛尔哈德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4.法扬司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第九章重量分析法1.重量分析法概述(定义、分类、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2.沉淀的类型和形成机理3.晶型沉淀的形成条件4.无定形沉淀的形成条件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6.沉淀重量分析法计算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沉淀法(原理及其应用)2.萃取法(原理、萃取平衡计算、应用)3.色谱法(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的原理及其应用)4.离心法、电泳法、膜分离法(原理及其应用)仪器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2.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光的基本性质及表征参数2.光谱及光谱产生的机制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制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单光束与双光束、双波长仪器的区别4.紫外—可见定性分析原理及应用5.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及遵循条件6.显色反应的条件和测量条件选择7.单一组分和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如蛋白质含量测定,工业盐酸中全铁含量测定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2. 分子的振动及振动形式3. 基团频率、特征吸收峰及影响因素4.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基本构成5.干涉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特点6.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 分子发光的类型及特点2. 分子荧光产生的过程(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和必要条件3. 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4. 荧光强度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5. 荧光猝灭效应6. 荧光分析与紫外—可见吸收分析的灵敏度比较7. 荧光分析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8. 磷光分析的原理及室温磷光、重原子效应9. 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及反应类型10. 化学发光分析的仪器11. 分子发光分析法实验(荧光分析法测定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B2含量、鲁米诺化学发光分析法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1. 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中光源的作用及常用光源的特点2.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光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分析物在光源中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4. 谱线强度及影响因素,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罗马金-赛伯公式)5.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构成,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6. 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原理及光学特性表征7. 光谱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8. 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特点和要求9. 光谱分析的特点、局限性和条件选择10. ICP法实验(常见金属元素分析)的检测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子吸收线及谱线展宽2.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条件3.常见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性,光源调制4.原子化器的功能和作用5.常用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6.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及消除8.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9.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钙)的检测原理、仪器、条件优选、操作要点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含电分析化学导论内容)1.电分析化学中所使用的电极及电极系统(两电极和三电极系统)2.电极的极化及过电位3.电位分析法的概念、原理及装置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及分类5.常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玻璃电极、晶体膜电极及流动载体电极等)的响应机理,膜电位的形成6.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7.电位分析法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原理、步骤和特点8.电位滴定分析法的定义、原理和特点9.电位分析法实验(如溶液pH值、自来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条件、操作要点第九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1.电解分析的概念,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的异同2.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3.控制阴极电位电解分析的基本装置,阴极电位的选择、特点和应用4.Faraday定律,电流效率及库仑分析实验条件5.控制电位库仑分析的原理、装置和电量测量方法6.库仑滴定分析(控制电流库仑分析)的原理、终点指示方法和特点7.死停终点法的原理、装置(电路图)及特点。
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有机化学部分
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有机化学部分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有机化学属我校自主命题的考试科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二、考试的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有机化学的命名、结构、旋光异构、光谱解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有机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正确掌握和理解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方法;2.熟练掌握基础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应用范围;3.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等,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问题;4.熟悉各类重要有机合成化学反应、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5.正确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方法。
6.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考生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9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试卷满分为150分。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约50%有机合成约28%反应机理约6%推断结构(含波谱分析)约10%实验约6%五、参考书目1.《分析化学》第七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有机化学》第七版,陆涛,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绪论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3.共价键的基本性质4.有机酸碱理论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二、烷烃1.烷烃的同系列与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3.烷烃的结构与构象4.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5.卤代反应的机理三、烯烃1.烯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2.烯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烯烃的制备4.消去反应机理5.加成反应机理四、炔烃和二烯烃1.炔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2.炔烃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3.炔烃的制备4.二烯烃五、环烷烃1.环烷烃的分类与命名2.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3.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环烷烃的制备六、立体化学基础1.旋光性、对映异构、手性、分子的对称性2.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3.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4.旋光异构在反应机理中的应用七、芳香烃1.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2.苯的结构3.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4.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5.多环芳香烃和非苯芳香烃6.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7.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8.休克尔规律八、卤代烷1.卤代烷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卤代烷的物理性质3.卤代烷的化学性质4.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5.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6.卤代烃的制备九、醇、酚、醚1.醇的结构、分类、命名2.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醇的制备4.酚的结构、分类、命名5.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6.酚的制备7.醚的结构、分类、命名8.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9.醚的制备10.环氧化合物十、醛、酮1.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醛酮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醛酮的制备4.α,β-不饱和醛酮5.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机理十一、羧酸及取代羧酸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羧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羧酸的制备4.取代羧酸十二、羧酸衍生物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酯水解反应机理4.羧酸衍生物的制备十三、有机含氮化合物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2.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硝基化合物的制备4.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5.胺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6.胺的制备7.季铵盐和季铵碱8.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十四、杂环化合物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五元杂环化合物3.六元杂环化合物4.重要杂环化合物的制备十五、糖类1.单糖2.双糖十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1.氨基酸2.多肽和蛋白质3.核酸十七、萜类和甾族化合物1.萜类2.甾族化合物十八、周环反应1.电环化反应2.环加成反应3. -迁移反应十九、有机波谱分析(UV、IR、1H NMR和MS等)二十、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基本合成方法)分析化学部分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该考试大纲适用于湖北大学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要求: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主要内容:误差及其来源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回归分析法要求: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第3章酸碱滴定法主要内容: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要求: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以及酸碱强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的写法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PH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选择、常用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熟悉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其有关的问题,熟悉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第4章络合滴定法主要内容:常用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要求: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种形成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的计算理解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各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络合物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掌握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的关系掌握林邦公式及其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概论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酸碱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络合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氧化复原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重量分析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吸光光度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别离和富集方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开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又被称为分析科学。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1.分类〔1〕按分析要求定性鉴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
定量测定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
〔2〕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按测定原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响及其计量关系为根底,如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等。
仪器分析:通过测量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进行分析,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4〕按试样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按工作性质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2.分析方法的选择对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测组分的性质;〔2〕获取共存组分的信息并考虑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拟定适宜的别离富集方法,以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3〕对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与对策;〔4〕现有条件、测定本钱及完成测定的时间要求等。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考研笔记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概念分析化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其他学科为分析化学提供新的原理、方法、技术、仪器;(2)分析化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数据源。
3、作用(1)制定各种检测方法和标准;(2)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建立新的测试方法;(3)为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应急监控手段。
二、分析化学的内容1、分类(1)按任务分类①定性分析;②定量分析;③结构分析。
(2)按分析对象分类①无机分析;②有机分析;④药物分析。
(3)按原理分类①化学分析法;②仪器分析法。
2、分析方法的选择明确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来源:https:///BoVJDuXm)1、发展趋势(1)对生物活性相关物质的分析;(2)对单细胞、单分子的分析;(3)对生物和环境等复杂体系的分析;(4)对薄层、表面、界面微区及形态的分析;(5)分析仪器智能化、小型化、仪器联用、在线实时监测;(6)分析对象损伤程度转向无损及遥测方向。
2、研究热点(1)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测试;(2)痕量活性物质的在线、原位和实时分析;(3)功能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4)联用技术与联用仪器的使用等。
四、仪器分析简介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基于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1)光学分析法①定义光学分析法是指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
②分类a.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法、磷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Raman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电子能谱法等。
b.非光谱法折射法、干涉法、浊度法、旋光法、X射线衍射法及电子衍射法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分析化学》考试大纲该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分析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概论: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概述。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误差的传递,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四、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五、酸碱滴定法分布分数δ的计算,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对数图解法,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六、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八、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九、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同济考研化学综合考参考书目
同济考研化学综合考参考书目
同济考研化学综合考参考书目
化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和深刻理论的学科,考研化学综合考试需要将多个领域和知识点相互联系,需要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
以下是按类划分的同济考研化学综合考参考书目,供广大考生参考。
无机化学类
《无机化学》(第四版)李兴民著
《化学原理》(第六版)宋志鹏、王琳琳著
《无机化学》朱孟浩著
有机化学类
《有机化学》(第五版)蔡振华主编
《有机化学》王皓、张常明、曹云涛著
《现代有机化学》(第三版)侯婷英、刘国华著
分析化学类
《分析化学及应用》(第七版)王红山著
《分析化学基础》(第二版)王红山、黄秋实著
《分析化学基础》沈庆桥著
物理化学类
《物理化学》朱骏、吴玉萍著
《物理化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物理化学》达志科、赵鲁著
生物化学类
《生物化学》王森、陈冬华著
《生物化学》 David L Nelson、Michael M Cox著
《生物化学》保健大师著
参考书目的选取是以权威、全面、易懂的标准为依据,旨在为考生提
供优秀的学习材料,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希望
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好好利用这些参考书,不断加强储备知识,为
考试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考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类模拟考试、课堂讲授及考研培训等,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在做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
试能力,为考试做到万无一失。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
潘祖仁
化工出版社
2003年
初试
《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
董炎明、张海良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初试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邢其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初试
《有机化学》(五校合编第五版上、下册)
李景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注
2011年
070304 物理化学
初试
《物理化学》(第二版)
朱传征、许海涵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物理化学》(第五版)
傅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初试
《结构化学》
东北师大,华中师大,西北师大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初试
《结构化学基础》(第四版)
周公度、段连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华中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华南师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初试
《分析化学》(第四版下册)
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北京师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070303 有机化学
初试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邢其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初试
《有机化学》(五校合编第五版上、下册)
李景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试
《无机化学》(上、下册)
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2023年精细化工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精细化工专业考研书目1.《有机化学》(第八版)
作者:赵德昌,程积民,苑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化学》(第七版)上下册
作者:陈儒文,顾诚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分析化学》(第八版)
作者:陈一新,周文金,李佳芝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4.《工程化学》(第三版)
作者:郑欣鹏,钱莉英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5.《材料化学》(第二版)
作者:陈凯歌,朱振中,王玉峰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6.《精细有机合成》(第二版)
作者:吴公俊,高劲松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7.《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
作者:朱集成,王恩康,赵艳萍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8.《催化与催化反应工程》(第二版)
作者:张琼,李新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9.《化学工程原理》(第四版)
作者:曾良锋,董志华,王道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化学生物学》(第二版)
作者:杨明,向涛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书目为精细化工专业考研推荐的必读书目,涵盖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原理等多个领域。
这些书籍具有理论严谨、内容详尽、权威性高等特点,对于精细化工专业考研学生来说,有着极高的学习价值。
《分析化学》大纲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第一章绪论1.掌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组分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2.理解分析化学的重要性;3.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1.掌握下列概念的含义,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及计算: 算术平均值,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中位数,极差。
应用t分布表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可疑值的取舍的意义与方法:Q检验法与格鲁布斯法。
有效数字的意义,数字修约规则及有效数字的运算;2.理解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性质和特点。
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含义以及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
可疑值的取舍方法——4d法,Q-检验法.显著性检验的意义与方法——t检验法。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重要性。
3.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
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
显著性检验——F检验法。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用反应式中系数比的关系(或物质的量之比或摩尔比关系)解滴定分析中的有关量值计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各种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理解下列名词的含义: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法、滴定反应、指示剂、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终点误差。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基准试剂(基准物质的条件)。
滴定分析方式。
3.了解滴定分析法的滴定过程和方法特点。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酸碱的强度及其表示方法(Ka,Kb)。
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酸碱平衡体系中酸碱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
水溶液中酸碱质子转移关系的处理方法——物量守恒式物平衡,电荷平衡以及质子条件的含义与书写方法。
强酸,强碱,一元弱酸,一元弱碱,多元酸,多元碱,混合碱,简单的两性物质以及缓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的精确式的推导及其近似处理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中册)
3.何谓活度常数、浓度常数和混合常数?各自的影响因素如何?答:(1)活度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化学反应aA+bB=cC+dD达到平衡时,其生成物各组分活度与反应物各组分活度按照质量作用定律给出的比值称为活度常数:。
活度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2)浓度常数如果溶液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其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与反应物各组分浓度按照质量作用定律给出的比值称为浓度常数:。
浓度常数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也受离子强度的影响。
(3)混合常数如果溶液中某组分的活度可以通过实验方便测定,而其它组分仍然采用浓度表示,则平衡常数称为混合平衡常数:。
它也是溶液温度和离子强度的函数。
4.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的意义;滴定突跃大小与滴定反应的关系。
答:(1)滴定曲线滴定曲线是指滴定过程中,溶液性质(组分活度pH、pM、E、I或A)与滴定剂加入量(或反应进行百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
(2)滴定突跃随滴定剂的加入,对热力学上能够进行完全的滴定反应其sp前后溶液性质将以数量级程度急剧变化,从而在滴定曲线上形成直线部分,这种量变到质变的现象称为“滴定突跃”。
滴定突跃为滴定反应所共有,差异仅是突跃性质(pH、pM、E、I或A)和突跃大小(随滴定反应完全程度的量度而改变不同)。
(3)滴定突跃范围把滴定反应进行到99.9%~100.1%(或±0.1%相对误差)区间时,待测组分浓(活)度的变化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即滴定突跃起点(-0.1%误差)到滴定突跃终点(+0.1%误差)之间的距离。
(4)滴定突跃大小与滴定反应完全程度的关系滴定突跃大小与滴定反应完全程度成正比,即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越高(K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5.选择指示剂的依据;影响终点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
答:(1)指示剂选择的依据①选择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反应的sp尽可能接近;②指示剂在ep时的颜色突变要迅速、明显、可逆,即指示剂的变色灵敏度高、敏锐性好。
(2)影响终点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①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②滴定突跃范围大小;③指示剂的选择是否恰当。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03化学化工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2)619 分析化学 (2)815 物理化学A (10)971 化工原理 (14)复试考试大纲 (17)F0301综合化学 (17)F0302物理化学 (25)初试考试大纲619 分析化学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分析专业与海洋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我校命题的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
考试对象为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查目标分析化学可分为定量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要求考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科研及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能系统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定量处理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关系的能力,准确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和分析应用;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仪器分析方法。
正确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并初步具有解决某些实际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选择20-30%,填空20-30%,简答20-30%,计算20-30%。
四、考试内容《分析化学》部分:(40%)第一章概论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和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发展简史和现代分析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及特点;2.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3.滴定分析的方法;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及分类;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4.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浓度换算。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定量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各步操作的主要目标;2.试样采集、制备、分解及预处理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计算;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概念;3.t分布曲线,置信度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异常值的取舍方法;4.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传递计算;5.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青岛大学620-分析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青岛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化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0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一、考试要求
1.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青岛大学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
2. 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测定方法、误差
与数据处理、常用的目标物分离与富集方法。
3. 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多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基本结
构及作用。
4. 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化学分析
1. 定量化学分析分类,过程及结果表示;
2. 误差相关概念,有效数字,少量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3. 酸碱滴定:H+浓度计算,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终点误差,
酸碱滴定的应用;
4. 络合滴定: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和应用,络合
滴定的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提高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5. 氧化还原滴定:标准电极电势、条件电势等概念和应用,氧
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常见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滴定计算;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分析化学试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占60%参考书:《分析化学》(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 占40%参考书: 《仪器分析》,刘志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要求: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主要内容:误差及其来源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回归分析法要求: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第3章酸碱滴定法主要内容: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要求: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以及酸碱强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的写法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PH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选择、常用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熟悉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其有关的问题,熟悉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第4章络合滴定法主要内容:常用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要求: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种形成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的计算理解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各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络合物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掌握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的关系掌握林邦公式及其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掌握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主要内容: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要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位和能斯特公式的意义,了解影响条件电位的主要因素,能运用能斯特公式计算任一电对的电极电位掌握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了解氧化还原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的计算通式、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并与酸碱滴定曲线和络合滴定曲线比较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及应用了解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作用和要求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反应条件和应用范围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第6章沉淀滴定法主要内容:滴定曲线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斯法要求:了解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的方法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了解沉淀滴定法应用第7章重量分析法主要内容:重量分析概述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沉淀进行的条件有机沉淀剂要求:了解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了解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和各种类型沉淀的形成原因掌握造成沉淀不纯的原因及其减免的措施掌握不同类型沉淀的沉淀条件,理解均匀沉淀法的原理了解有机沉淀剂的特点、类型和应用第8章吸光光度法主要内容: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吸光光度法的应用要求:了解光的基本性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原因,物质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掌握吸收曲线的绘制方法和作用理解光吸收基本定律的推导和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摩尔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的意义,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其应用了解吸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掌握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及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了解吸光光度法的主要应用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分类近代仪器分析发展前景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标准曲线(绘制、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的概念要求:理解仪器分析特点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之间密切关系。
了解仪器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和专用仪器以及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主要内容:电磁辐射的性质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要求:了解电磁辐射的性质和电磁波谱区,光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了解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特点第3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主要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共轭作用,溶液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红移和紫移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d-d配位场跃迁,电荷转移跃迁,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π→π*位体跃迁紫外分光光度计:基本部件,分光光度计主要类型和构造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在有机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理解分子吸收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主要性能和测定方法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第4章分子发光分析法主要内容: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荧光分析仪器,荧光分析法的应用磷光分析法基本原理,磷光分析仪器,磷光分析法的应用化学发光法基本原理,化学发光分析仪器,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要求:理解荧光和磷光产生的机理理解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荧光定量依据了解荧光光度计的结构、测定方法和应用了解磷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特点和应用了解化学发光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特点和应用第5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主要内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产生,谱线的强度(谱线强度表达式、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谱线的自吸和自蚀)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激发光源,光谱仪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光谱定量分析: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和应用要求:理解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各类激发光源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了解光谱分析仪和应用掌握光谱定性、半定量、定量方法了解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和应用第6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内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和抑制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掌握原子吸收的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7章电位分析法主要内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电位选择系数,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响应时间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测量仪器,浓度与活度,总离子强度调节剂,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要求: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掌握玻璃电极的结构、膜电位及溶液pH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膜电位及溶液氟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一般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和选择性系数含义和测定离子浓度的方法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应用第8章极谱分析法主要内容: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极谱法装置,极谱波的形成,极谱过程的特殊性,滴汞电极极谱定量分析:扩散电流方程式,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极谱波的种类及极谱波方程式极谱定量分析方法:波高的测量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极谱催化波:平行催化波,氢催化波,络合物吸附波示波极谱、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和溶出伏安法要求:掌握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的概念理解极谱分析原理、尤考维奇公式和极谱定量方法掌握极谱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了解极谱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了解极谱波的种类及极谱波方程式了解催化极谱波了解示波极谱、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和溶出伏安法等近代极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第9章色谱分析法主要内容:色谱法分类,气相色谱分离过程,气相色谱常用术语气相色谱理论基础:塔板理论,分配系数和分配比,速率理论,分离度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特点,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固定相的选择,柱长和柱径的选择,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柱温的选择,进样条件的选择,检测器的选择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仪器、类型,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要求:掌握气相色谱分离原理和仪器流程、流出曲线的相关术语理解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及总分离效能的意义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操作条件选择掌握常用气相色谱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理解气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的选择原则掌握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定性、定量方法了解气相色谱特点和在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和方法特点了解液相色谱法的仪器、类型和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