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教案

合集下载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行路难(其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
四、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行路难(其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感觉前路坎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是如何在诗中表达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行路难(其一)》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路难(其一)》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诗人的态度面对困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行路难(其一)》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尝试仿写一段诗,表达自己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态度。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2.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难点:感受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行路难(其一)》的情境。

2.朗读诗歌: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讲解诗歌: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艺术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
流。

6.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篇诗歌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提
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_行路难(其一)原文鉴赏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_行路难(其一)原文鉴赏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_行路难(其一)原文鉴赏当我们心情低落的时候,请吟诵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行路难(其一)优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凝练的诗歌语言,揣摩诗人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如朗读、节奏、语气、语调等,对李白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根据诗歌的体式特点,可确定“音韵、意象、炼字”为教学重点。

由浅入深,在文本细读中,披文入情。

尤其要将诗歌传达的人在逆境中的生命状态作为思考的重点,探求古典诗歌、经典作品、文化名士和学生生命的契合和共生。

3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

2、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4教学过程 4.1 (一)激趣导入: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是剑侠谪仙;他,是盛唐气象。

他,穿越千年的风霜,饮一樽清酒,邀一杯明月,舞一曲剑歌,留给我们一个飘逸绝尘的背影。

(二)初读诗文,走近李白:1、自由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个别读,互评正音。

3、推荐学生读。

4、教师指导点评。

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探寻李白:1、行路难,“难”表现在哪里呢?(析“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二难) (揣摩动作,品味“停”、“投”、“拔”、“顾”,突出“拔”字带出意象“剑”:出示例句:“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明确:借剑抒情,以剑寓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三难) (归纳诗人心情:愁闷、迷茫、悲愤) 2、背景介绍:过渡: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辨“路”)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行路难》这首唐诗,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生活的困难和对未来的希望,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深入剖析《行路难》这首唐诗,使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及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和美学特点。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热身(5分钟)1. 播放音乐,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2. 几个小组依次朗读一段韵律明显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Step 2:课堂讲授(40分钟)1. 展示《行路难》的全文。

2. 向学生简要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和《行路难》的背景。

3. 点拨重要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及表达手法。

5.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拓展与巩固(3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撰写一篇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短文。

2. 分组展示,学生互相欣赏和点评彼此的作文。

3.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批评与欣赏。

Step 4: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阅读鉴赏时应注重诗歌的内涵与艺术表现。

2.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行路难》,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行路难》这首诗歌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诗歌的高度敏感性。

课堂设计上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作文写作等活动形式来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点评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1

初中语文《行路难(其一)》教案1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李白(唐)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乐府诗在形式上的特点2、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2、自主学习+交流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悟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体会浪漫主义诗歌百步九折的情感变化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由《静夜思》背诵,引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导入。

2.写作背景介绍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回忆李白其人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4.本诗体裁为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5.注意字词读音金樽停杯投箸冰塞川多歧路二、朗读1.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准确2.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诗歌内容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等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3.结合译文,分小组探讨朗读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4.小组推荐代表朗读,其他同学根据理解进行点评,教师点评。

5.学生齐读。

三、探讨诗写作手法及诗人歌情感变化1.前4句:以乐景写哀情,1、2句运用夸张,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3、4句急转直下,“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与前2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行路难(其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全诗。

2.能聚焦“景+事+人”,学会“由点读面”的方法。

3.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难点】能聚焦“景+事+人”,学会“由点读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提起唐朝,不得不提唐诗,提起唐诗,不得不提起李白。

李白是一位洒脱、浪漫的诗人,他在42岁的时候得到了做官的机会,但是在两年之后,他却连连感慨“行路难,行路难”,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行路难》(其一)。

一、作者作品(一)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1.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2.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发情感。

3.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的情感。

4.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二)背景资料《行路难》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两年后李白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在朋友的送别宴上写下这首《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的《行路难》组诗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二、朗读指导(一)学生齐读,纠正字音。

(二)音频范读,强调朗读节奏。

请同学们思考,本诗应该用什么样的朗读节奏来读?不少同学用二二三拍朗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种节奏和作者表达的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教案设计

行路难其一教案设计

⾏路难其⼀教案设计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想要了解这⾸诗吗?下⾯是店铺整理的⾏路难(其⼀)教案设计以供⼤家阅读。

⾏路难(其⼀)教案设计 1教学⽬标 【教学⽬标】 1、通过朗读、诵读等多种⽅式熟悉诗歌内容并触摸诗⼈内⼼。

2、理解修辞、⽤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 3、感悟诗⼈在逆境中⾃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2学情分析 《⾏路难》是⼀⾸古体诗,⽐⼀般绝句和律诗要难,⽽且⽂中有通假字和典故,作者情感纵横恣肆,反复多变。

对于⼋下的学⽣,他们的语⽂基础知识并不是很扎实,理解分析能⼒尚待提⾼。

⽼师要求学⽣在预习时反复诵读,读准读通,若能背诵更好,厉害的同学能够结合注释⼤致读懂本诗内容。

⽽且,⽼师上课运⽤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较法等,并且以朗读法贯穿其中,使学⽣对本诗有深刻的领悟,能培养语感和提⾼语⾔赏析能⼒。

3新设计 1、本课⽼师通过提问和点拨,安排⼩组讨论,让学⽣反复充分地朗读,并且以朗读解⽂的形式贯穿整节课。

2、⽼师给予学⽣讨论和思考的时间,根据⽼师提供的朗读知识进⾏实践运⽤,掌握朗读技巧并感受到诗⼈的复杂的情感。

3、本节课听、说、读、写等⽅式都齐上阵,注重对学⽣语感和语⽂能⼒的培养。

4、本课还对语⽂⽂本的细化阅读进⾏了很好的实践。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前提下理解诗⼈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并掌握相应的朗读⽅法。

【教学难点】掌握本诗中运⽤的典故及作⽤。

5教学过程 5.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创设情境,激趣导⼊,了解李⽩ ⼀、创设情境 这是台湾著名⽂学家和诗⼈余光中写的诗,⽼师请⼀个同学来读⼀下。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家想⼀想,余光中歌咏谁呢?(李⽩)对,李⽩(教师板书:李⽩)。

结合这⾸诗及其你对李⽩的了解,说说李⽩是⼀个怎样的⼈呢? ⽣答:才华横溢、豪放不羁、嗜酒、藐视权贵、热爱祖国⼭河,同情下层⼈民,鄙夷世俗等。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各⾃的看法,看来对李⽩⾮常了解。

部编版九上《行路难(其一)》教案

部编版九上《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李白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先熟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

《行路难》的思想内容及专题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运用以意递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情,让他们乐于诵读与感悟积累。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学习探究诗旨的知识扣鉴赏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含英咀华,体悟诗人的感情探究阅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3.合作探究诗歌中运用的用典象征手法和诗人的情怀,引导学生认识被朝廷“赐金还乡”的愁闷及自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分析鉴赏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材料六、教学课时一课时行路难<->李白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大意。

2.品味诗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设情景,诗人的介绍、诗句的解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四、教学边程:(一)情境导入联系诗人生平唐诗是酒,宋词是画,它们是中国艺术宝库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是中国诗歌的双臂。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伟大的盛唐时代,谈到唐诗,分为四个阶段。

它们的代表诗人分别是初唐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等。

中唐诗人: 韩愈、白居易、孟郊、柳宗元等。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等,其中有一位诗人上至99下至刚会走,可谓妇孺皆知—李白李白诞生西域碎叶城,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评价李白“涌入愁肠、七分代作月光,三分呼成剑气,绣口一吐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李白“赐金还乡”时还写下《赠李白》,诗云“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行路难(其一)》李白 初中语文课教案

《行路难(其一)》李白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文学欣赏——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行路难(其一)》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材准备:《行路难(其一)》的诗歌原文。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如:“你们喜欢读诗吗?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首诗《行路难(其一)》,看看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和主题。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行路难(其一)》的诗歌原文。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即诗人在旅途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和苦痛。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不理解之处,解答他们的疑问。

第三步:分析诗歌(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比喻和意象等,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

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例如作者通过“黄云”、“白日依山尽”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旅途的困难和艰险。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云万里动风色”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白的诗歌,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或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表达内心情感。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诗的意境;2.通过探究《行路难》的用典、象征等艺术手法,能够掌握这几种艺术手法;3.能够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材料:教学工具:PPT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导入法】1、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出示李白画像)没错,他就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次走进诗仙李白,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

2.出示学习目标;3.背景资料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赐金还乡”。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读一读【诵读教学法】1、播放配乐诗朗诵。

(要求学生注意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岐、沧等字并以课件的形式显示标注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要求读准、读顺、读熟)4、个别学生朗读。

5、以小组活动形式,争取短时间内能背诵,小组派代表试着背诵(二)品一品1.宴会上有什么?什么修辞?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夸张)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2.李白有何反应?心情怎样?从哪几个字看出来的?停投,拔顾怀才不遇的苦闷、抑郁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4.如何写处境艰难的?真的登上太行山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其一)-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行路难(其一)-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2.我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中,读到了作者内心的茫然与犹疑。
3.我从“欲渡“、”将登“中读到了诗人尚想有所作为、充满希望,而从”冰塞川“、”雪满山”中,又读到了仕途艰难、希望落空的惆怅与无所适从的迷茫。
4.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读到了作者充满希望的畅想。
5.我从“行路难,行路难”中,读到了作者对前途无望的强烈悲愤;从“多歧路,今安在?”中又读到了作者对前路的迷惘。
6.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读到了作者的乐观与坚定。
五.拓展延伸
1.用典: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姜尚、伊尹的故事,表明理想仍在;“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语,用宗悫的故事,表明壮志未减。典故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让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三.写作背景:
问题:这样的一首诗,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呢?
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四.合作探究
问题: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句式,来说说读诗的感受:
我从(词语或句子)中,读到了。
1.我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读到了奢华豪阔的宴饮的欢乐。
1.了解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音韵美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解题
行路难: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乐府,指的是可以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行路难》一共三首,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
二.朗读感知
我们诵读古代诗词时,要读出节奏。古乐府诗视具体情况而定。李白的这首行路难,除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句之外,其他句子都是二二三节奏,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使他们在学习古诗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行路难(其一)》这首诗的背景和情感表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的生活经历,他们能够迅速地与诗歌内容产生共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在解析“冰塞川”、“雪满山”这样的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希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积极提问,通过互动来加深对诗句含义的领会。
-诗词解析: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掌握《行路难(其一)》的核心内容。
-诗词鉴赏:学会从审美角度欣赏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举例: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动作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的自然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诗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提升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李白及其创作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创作的乐趣,分析如何运用诗词表达情感,并解决问题。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路难(其一)》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行路难(其一)》的背景和意境。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追求理想却遭遇困境的诗歌。它体现了李白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诗句,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分析诗人如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表达自己的苦闷。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行路难(其一)》。
2.分析诗的背景、意境和作者情感。
3.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4.学习诗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对偶等。
5.理解诗中表达的哲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难点示例:在解读“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的夸张修辞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太行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借此表达的困境感,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同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行路难(其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感觉前路茫茫?”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如何面对困难,以及他的诗歌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行路难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行路难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行路难其一》的文本意义和抒情主题;2. 掌握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朗读表现力;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行路难其一》的意义;2. 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运用诗歌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行路难其一》中的抒情主题;2. 运用韵律和节奏进行朗读。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喜好,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韵律与节奏的介绍(10分钟)介绍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韵律和节奏。

通过示范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韵律和节奏带来的美感。

3. 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辅导学生逐句解读《行路难其一》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抒情主题和情感。

提问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并和学生进行互动。

4. 诗歌朗读(15分钟)让学生分组朗读《行路难其一》,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和节奏。

5. 创作小作文(2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个自己经历过的困难或挑战,并使用韵律和节奏的方式写下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运用诗歌的方式进行创作。

教师给予指导和个别辅导。

6. 作品分享和总结(10分钟)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教师对诗歌进行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抒情主题。

2. 朗读: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练习,通过模仿和表演提高朗读表现力。

3. 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进行创作练习,锻炼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完成课堂问答和讨论,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抒情主题的掌握程度。

2. 诗歌朗读和作品分享,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和创作能力。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行路难》;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如何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行路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理解诗歌(25分钟)1.教师朗读《行路难》,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路长人困蹇驴嘶,又闻子规啼夜月”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七绝诗的韵律、押韵等,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形式和技巧。

3. 欣赏诗歌(20分钟)1.教师播放《行路难》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2.分享诗歌的背景和故事,如李白的流浪生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4. 课堂练习(2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行路难》,比赛哪组朗读最有感情和韵律。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类似于《行路难》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多欣赏和创作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估1.学生朗读《行路难》的表现;2.学生创作的诗歌的质量和创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但是,课堂练习环节可能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主要目标:1.能够理解《行路难》的情感变化,品味《行路难》的意境;2.通过探究《行路难》的用典、象征等艺术手法,能够掌握这几种艺术手法;3.能够背诵《行路难》同时目标:能够体会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表达的感情教学内容:1.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诗人生平、诗人诗作、诗人诗歌风格2.有关《行路难》的文学常识:《行路难》三首、诗歌创作背景3.《行路难》中使用的典故:美酒十千、鲍照《舞鹤赋》、垂钓碧溪、乘舟梦日、长风破浪(见课下注释)4.《行路难》中的艺术手法:①象征:象征手法指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的表达,而是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绘进行暗示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

②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5.《行路难》的内容6.《行路难》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难点:《行路难》的情感变化教学材料:1.教学工具:PP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2.教学举例:(1)导入材料:有关李白的对联(新颖材料)(2)揭示材料:①用典:“金樽清酒斗十千”——美酒十千“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鲍照《舞鹤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垂钓碧溪、乘舟梦日“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②象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强化材料:用典《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但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仍在听歌女唱《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因此被人称为“亡国之音”。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归雁:“雁足传书”。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锦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4)回归材料:总结板书(5)检测材料:①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

②完成课后习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情景导入法】教师: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就象满天星斗一般,在璀璨的群星中,我摘取了一颗,请大家读对联,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李白。

教师:(出示李白画像)没错,他就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次走进诗仙李白,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二探究A 整体感知(一)读一读【诵读教学法】1、播放配乐诗朗诵。

(要求学生注意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岐、沧等字并以课件的形式显示标注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要求读准、读顺、读熟)4、个别学生朗读。

5、以小组活动形式,争取短时间内能背诵,小组派代表试着背诵(二)品一品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

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失意、苦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

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希望、羡慕】………………………………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

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悲愤、痛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豪迈、乐观】………………………………B 重点赏析【合作探究法】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诗人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找一找诗文中有暗示我们原因吗?在哪里?【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

从课题《行路难》中便可以感受得到。

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

(补充诗歌写作背景)2.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

在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引导明确】不是,在这里舞剑有激愤的味道。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怎么理解这句话?诗人想做什么呢?【引导明确】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是什么让自己的仕途道路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呢?用“冰塞川”“雪满山”作象征进行说明。

4.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诗人李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苦闷的心情大家可想而知。

但是,大家知道李白是不会轻言放弃的,接下来诗人是如何感叹的呢?用了怎样的历史故事,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讲一讲?【引导明确】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入了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功立业。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

瞻望未来,只觉得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5.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教师总结】这句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

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三巩固和迁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举例】1.《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但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仍在听歌女唱《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因此被人称为“亡国之音”。

2.《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归雁:“雁足传书”。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锦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四整合这首诗为古风,典故的精妙化用,象征的灵活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学生再次读这首诗歌,背诵。

五运用1.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

2.完成课后习题。

六主板书☆附录:《行路难》诗文及课下注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课下注释:1.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作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3.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4.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5.直:通“值”。

6.箸:筷子。

7.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8.闲来垂钓碧溪上:这句是用吕尚(姜太公)的典故。

相传吕尚80岁时在渭水的磻溪垂钓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9.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被商汤委以国政时,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之旁经过。

这两句诗写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所期待。

10.今安在:如今身在何处。

安,哪里。

11.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南朝宗悫少年有大志。

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2.云帆:高高的船帆。

13.济: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