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建筑是一个有关木材、砖块、石头、钢铁和玻璃的专业。它也是一种基于语言、理念和概念框架的艺术形式。
l4. 奇异类型与品种多 由于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达到数千年,花卉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奇异品种多。主要表现在:
l (1)变色类的品种 如月季品种“姣容三变”在我国1000多年就已产生,该品种在一天之中有三种颜色的变化,从粉白色、粉红色至深红色。我国还有牡丹、木槿、荷花、石榴、扶桑、蜀葵等的变色品种。
三、花卉优良遗传品质突出
1. 多季开花的种与品种多 多季开花的植物主要表现在一年四季或三季能开花不断。这是培育周年开花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及难得的育种材料。
四季开花的种类如月季花及其品种“月月红”、“月月粉”、“月月紫”、“微球月季”、“小月季”等;香水月季(Rosa x odarata)及其品种“彩晕香水月季”、“淡黄香水月季”。这些种或品种在温度适合时,四季开花不断。
设计就是指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形活动或营造活动
建筑是一个有关木材、砖块、石头、钢铁和玻璃的专业。它也是一种基于语言、理念和概念框架的艺术形式。
(6)抗性强的种类和品种多 中国原产的很多花卉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耐热、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性,这些种类对世界植物的育种及栽培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中国的榆树(Ulmus pumila),具有很强的抗荷兰腐烂病的能力,在美国榆树面临极为严重的腐烂病流行时,是用中国的榆树与美国的榆树进行杂交育种从而挽救了美国的榆树业。中国西藏原产及分布的光核桃(Prunus mira)具有花期晚、抗性强的特点,用它与美国的杏进行杂交能提高普通杏的抗性并能延期开花,使美国栽培的杏能避免晚霜的危害,避免了经济损失。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情况
世界气候型及其代表植物:
• • • • • • • • 根据温度和降雨情况,Miller和日本塚本氏将野 生观赏植物的原产地分为七个气候型: (一)中国气候型(大陆东岸气候型) (二)欧洲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型) (三)地中海气候型 (四)墨西哥气候型(热带高原气候型) (五)热带气候型 (六)沙漠气候型 (七)寒带气候型
第三次来华爬了峨眉山,华山、华武山气侯潮湿的石灰岩 三角地带,他发现了大片繁茂的杜鹃。
Ernest .Henry.Wilson (1876-1930)
回国时他带走了大量种子,如萨氏小劈、驳骨丹、连香树、 四照花,散生荀子、铆叶荀子。湖北臭檀。绿柄白鹃梅、 萨氏绣球、四川玉兰、毛肋杜鹃、圆叶杜鹃。卵果蔷薇、 膀胱果和巴东荚蒾等的种子
成都平原、川西北及甘肃的边界、鄂西,收集了很多 草杠观赏植物,尤其是绿绒蒿及鲜红色的榴叶山绒蒿, 又引种了很多矮小植物种类,如湖北小檗、金花小檗、 叼林海棠、大叶杨、川西报春、维氏报春、带叶报春, 大苞大黄、美容杜鹃、隐蕊杜鹃。黄花杜鹃、苏氏杜 鹃,华西蔷薇、威茉蔷薇、西南英迷等。
Ernest .Henry.Wilson (1876-1930)
• 地球上已发现的植物约50万种,其中近1/6具有观赏性。 • 野生观赏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五大洲的热带、温带及寒带。 且分布不均匀。 • 初生起源中心:是栽培植物的原始起源中心,遗传类型多 样、分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性状并出现原始栽培种、近 缘野生种的地区。 • 次生起源中心:一部分物种被引入新的地理条件下发生突 变或杂交后产生新类型或品种,形成栽培种和品种的集中 地。 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提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把 全世界的栽培植物划分成八个初生起源中心。 • 中国是世界作物最重要起源中心之一。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六、种质资源的分类 1. 本地种质资源: 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 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品种和 类型。地方品种 2. 外地种质资源: 由国内其它地区或国外引进的 植物品种和类型。 3. 野生种质资源: 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 园林植物。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 方法所获得的变异类型
种子保存: 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 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 优点: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 装、运输、分发。 1 )种子的类型 正常型( orthodox type )种子:通过适当降低种子含 水量,降低贮存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一类种 子。 顽拗型( recalcitrant type )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 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的一类种子。如核桃、栗、 榛、椰子、番樱桃、山竹子、油棕、南洋杉、七叶树、 杨、柳、枫、栎、樟、茶、佛手、菱筹。一般不便于种 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 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 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 收集范围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 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 检疫; • 收集工作应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做好登记核 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一、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2、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 保存与引种驯化的方法。
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 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 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可以是群体、个 体,也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 至 DNA 片断。即种质应包括群体、个体、配子 及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种质。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 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 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包括野生种、半野 生种和各种栽培类型。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
1 观 赏 植 物 种 质 资 源 研 究 的 意 义
1 . 是 丰 富城 市 园 林 植 物 多 样 性 的 基 础 1
富、 姿态 各 异 , 木本 花 卉 中 是很 少 见 的 。 花 在 我 国 栽培 在 桃 也 有 30 0多年 的历 史 , 0 有直 枝桃 、 垂枝桃 、 星桃 、 寿 洒金 桃 、
源 的理 解 是 比较 片面 和肤 浅 的 , 常常 是从 宏 观角 度 , 限 于 仅 种 和 品种 。全 面理 解 观 赏 植物 的种 质 资源 应 该 包括 以下 3 个 层次 : 是种 与 品种 。 生种 、 一 野 变种 、 变型 及人 工 选育 或 杂 交的 品种 。 是器 官 和组 织 。 子 、 根 、 茎 、 茎 、 、 、 二 种 块 块 鳞 叶 花 果 实 、 片 、 、 伤组 织 、 粉 、 子 等 。 是细 胞 和 分 子 。 鳞 芽 愈 花 合 三 原 生 质体 、 色体和 核酸 片段 等 。 染
现 代农业 科技
21 0 1年第 7期
林 业科 学
我 国观 赏植 物种 质 资 源特 点 与保 护对 策
黄三 秀 刘 蕊 江灶 发
(江 两 省德 兴 市 林 业 局 , 两 德 兴 34 0 江 西 财 经大 学 艺术 学 院 ) 江 3 20;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 分析 了我 国观 赏植 物种 质 资源 的特 点 , 即观 赏植 物 物种 多样性 丰 富 、 卉栽 培 品种 及 类型 丰 富和 花卉 优 良遗 传品 质 突 出等 , 花 阐 述 了我 国 观 赏植 物 种 质 资 源 流 失 现 状 , 要 包括 盲 目引 种 、 工 采 挖 破 坏 、 矿 、 路 、 水 库 等 建 设 性 破 坏 和 野 生 观 赏 植 物 资 源 生 境 的 破 主 人 采 修 修 坏 等 : 出 了加 强保 护 的对 策 , 提 包括加 快 制定 《 国观 赏植 物 资 源保护 和 管理 》 中 法规 、 对濒 危观 赏植物 资 源采 取保 护 措施 、 强观 赏植 物 资 加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观赏植物是指人们通过欣赏其外观、色彩、香味和触感等特征来获取愉悦和美感的植物。
我国拥有丰富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但随着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和耕地被占用,原本生长在农田周围或田间地头的观赏植物遭到破坏和破土,导致这些植物的种质资源流失。
2.地球气候变化地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异常,季节变化不规律,原本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观赏植物遭遇生长环境的变化和不适应,导致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
3.林地开发为了满足人们对木材和金属等资源的需求,大量的林地被砍伐和开发,使得该地区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和流失。
4.生态系统破坏野生动物的涉及和家畜的放牧导致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破坏,原本生长在这些地区的观赏植物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种质资源的流失。
5.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一些地区,因为缺乏对观赏植物的保护意识,导致了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得这些植物的资源量急剧减少,甚至在部分地区几乎绝迹。
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对策1.加强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观赏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分布情况,需要加强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工作,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观赏植物的分布范围、资源量等进行统计和研究。
2.建立保护观赏植物的制度为了保护国内外优秀的观赏植物资源,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落实到位,加强对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禁止非法开发和滥伐观赏植物。
3.科学合理的种植观赏植物在现有的园林绿化建设中,需要选择适应当前气候和土壤条件、对环境友好的观赏植物进行合理的种植,以保护这些植物的种质资源。
4.增强人们对观赏植物的保护意识了解观赏植物资源的价值和珍贵性,增强人们对观赏植物的保护意识,提倡环保理念,保护国内外优秀的观赏植物资源。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野生观赏植物种质 资源是指在原 产地处 于 天然 自生状 态 的观 赏 植 物 … 。我 国 园艺 植 物种
类繁 多 , 色 、 型 丰富 , 型奇 特 , 逆 性 强 , 花 花 株 抗 时
较大 。全 年无 霜期南 长北 短 , 川长 山地短 。年 平 均 降水量 一般 在 3 0— 0 之 间 , 布 不匀 , 5 70mm 分
1 山西地 理 气候 概 况
山西 地处 我 国华北西 部 的黄 土 高 原 地带 , 北
纬 3 。6 4 3 一4 。4 , 经 10 1 一14 3 O4 东 1。5 1 。 2 。海
拔 多在 1 0 l 0n 以上 , 山地 、 原 和 盆 地结 构 。 0 为 高
属温带 一 暖温带、 半湿润 一 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 候, 年均气温 6—1 4c C。春季 短 , 风沙 多, 干 常 旱; 夏季全省普遍高温 , 7月份平均气温 2 — 6 1 2 c; C 秋季较短, 天气暖和、 晴朗 ; 冬季干旱低温 , 全
vc fu i t f i r a n a l t a u r a d frp o e t n, u t ia l d in v t n lu l a in o i r a n a ie o t i o l o n me t p a sW Sp t o w r r tc o s s n b ea o a o a t i t f l o n me t ly w d l n f o i a n n i i z o w d l pa t. ln s Ke r s: h n i y wo d S a x ;W i r a n a l t ;D s i u in;U i z t n l on me t pa s d l n it b t r o ti i l a o
观赏植物植物种质资源及分类
观赏植物(花卉)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f Ornamental Plants):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 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 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花卉种质资源外延包含三个层次:
1.种与品种: 野生种、变种、变型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2.器官和组织: 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叶、花、果实、鳞 片、珠芽、愈伤组织、花粉、合子等
3.细胞和分子: 原生质体、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二、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
Miller和塚本氏:7个气候区 不同类型的观赏植物自然分布中心
(花卉以原产地气候型可分为:)
中国气候型花卉(大陆东岸气候型) 欧洲气候型花卉(大陆西岸气候型) 地中海气候型花卉 墨西哥气候型花卉(热带高原气候型) 热带气候型花卉 沙漠气候型花卉 寒带气候型花卉
冷 蜡梅
凉
型
牡丹
蛇鞭菊
2.欧洲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型)
气候特点:冬季温暖;夏季凉爽,一般气温不超过15— 17℃;年温差小;降雨不多但四季都有。
地理范围:欧洲大部分、北美西海岸中部、南美西南部、 新西兰南部等地。 – 雏菊 Bellis perennis、 – 矢车菊 Centaurea cyanus、 – 剪秋罗 Lychnis senno Sieb. et. Zucc.、 – 紫罗兰 Matthiola incana、
一串红 报春花 非洲菊 杜鹃花 山茶
Salvia splendens、 Primula malacoides Franch.、
Gerbera jamesonii Bolus Rhododendron sp.、 Camellia sp.、
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 抗逆性强、花型小并具香味的菊花当地 种和野生种资源与花型、花色奇特或可 以在夏秋两季开花的菊花品种进行杂交, 选出了一批分枝多、花量大、花期长、 花色美观艳丽的夏季耐高温高湿的小花 型品系 。
规律-——开花的时间
利用花期较早的菊花品种作母本 进行大量杂交育种工作发现: 夏菊与夏菊杂交,FI代仍为夏菊类型; 庆夏菊菊及与早秋秋菊菊杂等交类,型FI;代中出现夏菊、国 型秋,菊没与有秋夏菊菊杂类交型,。FI代偶尔有国庆菊类
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
冯鸿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
一,具有观赏、食用以及药用等多种价
值。因此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 评价及新品种的选育备受关注。我国是
栽培菊花的起源中心和菊属种质资源的 分布中心,菊属有40余种,在我国分布 的就有20余种,栽培品种达3000余个。
料的遗传类型及生理状态外,还有浓度、 处理时间、温度、溶液pH值及缓冲液 的使用等。
花卉上应用较多的例子是秋水仙素 诱导多倍体,用秋水仙素浸种菊花脑种 子,获得了四倍体菊花脑和嵌合体。
2.2.2辐射育种
菊花非常适合辐射诱变,因其在遗 传上高度杂合,且其进化是从低倍到高 倍的异源多倍体化的过程,容易导致遗 传因子的复杂变化。菊花辐射育种开始 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菊花遗 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寒秋之魂---菊花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中具有许多栽培
菊花所缺乏的优良性状,如抗旱、抗病、 抗虫、抗盐、匍匐及多花性等,将以上 性状导入栽培菊花进行种质创新和品种
菊花原产我国,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栽培和 应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色彩丰富多姿态各 异的栽培品种。关于我国菊花品种的发展从文 献及各种菊花专著记载可见一斑。
简述花卉种质资源的作用
简述花卉种质资源的作用
花卉种质资源是指花卉的遗传物质,包括种子、种苗、花卉的基因组等。
花卉种质资源具有以下作用:
1. 基础研究:花卉种质资源是进行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花卉种质资源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花卉的遗传背景、基因功能等。
这有助于了解花卉的生物学特性、进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 育种改良:花卉种质资源是育种改良的基础。
通过对花卉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可以培育出新的花卉品种,提高花卉的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
3. 保育与利用:花卉种质资源的保育工作对于维持花卉的遗传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合理利用花卉种质资源可以满足人们对不同用途花卉的需求,如观赏、药用、食用等。
4. 经济价值:花卉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花卉种质资源,可以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花卉种质资源在科研、育种、保育与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阿斯哈图石林景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
中国 的旅 游 景 区大体上 分 为 自然 类旅 游 景 区 、 文 类 旅 游 景 区 、 题类 旅 游 景 区和社 会 类 旅 游 景 区等 人 主 4种 基 本类 型 [ . 物景 观是 自然类 旅游 景 区的观 赏 主 体 , 其旅 游 资 源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1植 ] 是 因此 野 生 观赏 植
花 岗 岩奇石 群 闻名 于世. 其 自然景 观 的形成 离不 开植 物 的参 与 , 但 当地 自然 生长 的野 生观 赏植物 与景 区的地
形地 貌 , 尤其 与 奇石 相互 配合共 同构 筑 了秀丽 优美 的 自然 景观 . 因此 , 文从 旅 游 资源 的 角度 调查 研 究 景 区 本 的野生 观赏 植物 资源 , 而为景 区 的合理 规划 和开
M a 011 y2
阿斯 哈 图石 林 景 区野 生 观 赏植 物 资 源 的调 查
朝 鲁 门 ,花 尔 ,哈 斯 巴根
( 蒙古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与 技 术 学 院 , 蒙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 内 内 1 0 2
摘
要 : 克什 克腾世界地质公 园阿斯 哈图石林景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 对 结果表 明, 该景 区内具
的同 时 , 出 了植物 旅游 资源 的概 念. 提
目前对 野 生观 赏植物 资源 的调 查大 都 以 园林 应 用 为 目 的 , 主要 针 对某 一 地 区野 生 观赏 植 物 的 种类 、 数 量 、 花季 节 、 开 区系成 分复 杂性 、 垂直 分布 地带 性 、 花色 多样 性 、 赏特 性 进行 调 查 , 针对 旅 游 景 区 , 观 赏 观 而 把 植 物作 为旅 游 资源 而开展 的研究 工 作相对 较少 . 什克 腾 世界 地 质公 园阿斯 哈 图石 林 景 区 以其 形态 奇 特 的 克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吕晋慧;杨玉芳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35)6
【摘要】分析了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概况、特点和研究现状,对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实现对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创新性利用.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吕晋慧;杨玉芳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02.4
【相关文献】
1.中国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应用前景 [J], 雷蕾;雷镇泽;洪键
2.山西省野生石竹种质资源搜集及繁殖利用研究 [J], 王晶;王永忠;王合心;李建;史根生;冀中锐;郝华正
3.山西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利用研究 [J], 乔治军;张效梅;畅建武
4.山西省萝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及利用研究 [J], 武玲萱;李玉琼;侯志钢;郭素英
5.海南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尹俊梅;王祝年;杨光穗;黄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野牡丹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Qi h oe l ( un x Isit f o n ,hns cdm f c ne ,G in In x5 10 ) U S u t a G agintueo t y C ieeA ae yo i cs ul ,G| gi 406 t Ba Se i a
色、 粉红 色等 , 野牡丹 科植物 开花 时间不一 致 、 花期长短 不一 致 , 的全年 开花 , 有 但多 数集 中在 5 月 份 J因此 , 牡 ~8 1 , 野
丹科观 赏植物资 源 的研究 与利用情 况 , 并就 今后该 科观 赏植
物资 源的系统研 究与利 用提 出几 点建议 。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u a o Ahi g 、c 2 83 ( ) 4 1 97 , 1 J r l f nu A i i 0 , 2 : 7 — 29 9 on S .0 6 2 9 4 5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中国野 牡丹科 观 赏植 物种质 资源 的研 究现状 与展望
1 中国野牡丹科 观赏植物 的研究概 况
11 国 内种质 资 源概 况 中 国的野 生 花卉 资 源异 常 丰 富 , .
被誉为 “ 世界 园林 之母 ”“ 、世界 花卉宝库 ” 国内野牡 丹科 。 1 野生观 赏植物种 质资源调 查工作开 始于 2 世 纪 8 年代 中后 0 o 期, 丁慎 言等 对海 南 岛 的花卉种 质 资源 进行 了全 面考 察 , 初 步认为多 花野牡丹 、 毛稔 等具 有较 高观 赏 价值 1 。此 后 , 尹 俊梅等又对 海南 岛野牡 丹 科野 生 观 赏植 物种 质 资源 进行 了 全面考察 , 收集 、 并 保存 了 1 多种该 科植物 活种质 。中科 0 1 引 院华 南 植 物 所 对 华 南 地 区 特 别 是 广 东 地 区 作 了 详 细 调 查 引, 秀香等 l]李 秀等 lJ 林 1、 6 1分别 对 福 建和 云 南普 洱 市 思 茅 区野牡 丹 科植 物 资 源进 行 了初 步调 查 及评 价 , 目前 广 西 、 等地 区的野牡丹科 观赏种质 资源还有 待调查 。 西藏
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
在品种鉴定上Jackson等(2000)运 用PCR技术分析微卫星DNA,对菊花的
一些群体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研究。陈 发律等(2001)对 5个小菊品种(或种) 进行了耐热性鉴定。这些研究为菊花种
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菊花遗传改良 奠定了基础。
2.菊花育种的研究
2.1杂交育种
栽培菊花是高度杂合的异源多倍体 或整倍体,遗传背景极其复杂,研究其 遗传规律较为困难,但通过大量的杂交 工作,仔细观察记录其亲本及杂交后代 的性状,经过统计分析,仍能发现一定 的遗传规律。
英国的萨顿种子公司用菊花和野菊 杂交育成悬崖小菊(Boase et al.1997)。 Fukai等(2000)利用10个菊花栽培品 种与起源于日本的 D.boreale、 D.crssum和 D.joponucum等野生菊进 行了杂交,选育出了一批花期早和花色
丰富的新品种。我国在杂交育种方面也
开展了大工作,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或 品系。
宋代刘蒙的《菊谱》是我国现存也是世 界最早的菊花专著,记菊36品;至元代,杨 维 帧 《 黄 华 传 》 记 菊 163 品 ; 明 朝 王 象 晋 《群芳谱》记菊273品;清代计楠《菊说》 记菊233品;到民国期间,南京金陵大学园 艺 实 验 场 收 集 并 保 存 菊 花 品 种 达 630 品 ( 李 鸿渐,1993)。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 展,从全国各地收集整理出菊花品种有3 000
料的遗传类型及生理状态外,还有浓度、 处理时间、温度、溶液pH值及缓冲液 的使用等。
花卉上应用较多的例子是秋水仙素 诱导多倍体,用秋水仙素浸种菊花脑种 子,获得了四倍体菊花脑和嵌合体。
2.2.2辐射育种
菊花非常适合辐射诱变,因其在遗 传上高度杂合,且其进化是从低倍到高 倍的异源多倍体化的过程,容易导致遗 传因子的复杂变化。菊花辐射育种开始 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菊花遗 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引言:观赏植物是指人们在园艺和景观设计中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的植物。
我国拥有丰富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包括原生植物和引种植物。
这些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对于提升城市绿化、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一、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1. 多样性:我国拥有丰富的观赏植物种类,包括花卉、草坪、树木等,形态、颜色各异,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2. 独特性:我国的观赏植物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如珍稀、特殊的花朵、叶子形状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生态适应性:我国的观赏植物种类众多,生长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在不同地区广泛种植。
二、保护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建立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我国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建立数据库,方便管理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3.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观赏植物的繁育和培育技术创新,提高观赏植物的品质和适应性,促进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4. 加强资源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意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减少对资源的破坏。
5. 合理规划和管理观赏植物产业:加强对观赏植物产业的规划和管理,推动观赏植物产业的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增加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强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威胁,保护珍稀和濒危物种。
7.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与交流,分享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信息和经验,推动全球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种多样性丰富: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拥有着众多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不乏适合观赏的植物。
2. 地域分布广泛: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分布广泛,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和特征各异。
3. 文化价值高: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使得许多植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保护对策:
1. 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观赏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2. 建立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保护区、加强监管等。
3.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科学研究,了解其分布、生态、
遗传等特征,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促进可持续利用:在保护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同时,要促进其可持续利用,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推动国际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观赏植物是指人们因其审美价值而栽培和欣赏的植物。
我国拥有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
本文将就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1.生态环境破坏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观赏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了破坏,导致这些植物的生存面临威胁。
2.过度开发利用观赏植物资源在一些地区面临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
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而大规模采集观赏植物,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并且,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一些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由于种群被破坏而面临着生存危机。
3.基础研究不足我国在观赏植物资源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相对不足,对许多珍稀植物的种质资源了解不够深入。
由于对观赏植物资源的种质特征、生态习性、适应性等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措施不够科学和合理。
4.地方政府管理不善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对观赏植物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资源的流失。
一些资源保护区域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观赏植物遭受破坏和流失。
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的对策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观赏植物的生存环境。
要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大对观赏植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减少生态环境对观赏植物资源的威胁。
2.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对观赏植物资源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全面加强对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
要建立健全的观赏植物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对观赏植物资源的规范管理和保护措施,严厉打击对观赏植物资源的非法开发和滥伐。
3.加大科研力度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对观赏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
要加强对观赏植物资源的种质特征、生态习性、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推动保护区管理推动保护区管理,加强对观赏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要加强对观赏植物资源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监测体系,强化对观赏植物资源的巡护和管理,确保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种质资源课后
种质资源课后1、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包括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
(⼀)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观赏植物资源学的⼯作基础,制订某地区观赏植物资源的合理利⽤规划和保护措施的基本依据(⼆)观赏植物资源搜集与保存搜集与保存内容:种⼦、苗⽊、枝条、花粉或组织和细胞。
保存的⽅式:就地保存、种质圃保存、种⼦保存、离体保存、基因⽂库保存等。
(三)观赏植物资源引种与驯化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四)观赏植物资源鉴定与评价品种鉴定:利⽤直观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法到微观领域的⽣化指纹图谱。
资源评价: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资源的⾃然现状和利⽤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区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潜⼒和现状进⾏科学的评判。
(五)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段:基因聚合法、⼤群类型优选法、分⼦或同⼯酶标记等。
⽬的:育成遗传组成清楚、含有独特优异种质新基因的种质资源材料。
(六)观赏植物资源可持续利⽤深⼊研究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群增长规律和更新能⼒,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保护性采挖利⽤制度和宏观调控政策。
2、从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哪些启⽰?(1)我国作为园林之母,说明我国种质资源⾮常丰富,但是过去我国种植资源发展起步较晚,⽽我国资源⼤量的被其他国家所利⽤,应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
(2)我们应当吸取国外经验,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利⽤和管理(3)应当对野外的种质资源进⾏更深⼊的研究开发利⽤。
(4)政府应当给予资⾦上的⽀持。
(⼀)继续加强海南特有野⽣观赏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深⼊了解海南特有野⽣观赏植物资源的⽣物学特性(三)⼤⼒推进海南特有野⽣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栽培和驯化研究1.观赏植物起源中⼼:2.栽培植物起源中⼼学说及特点:3.观赏植物的遗传学起源途径有哪些?杂交起源、基因突变、倍性变化、嫁接杂种、综合性起源4.观赏植物演化的途径和⽅向有哪些?演化途径:(⼀)野⽣观赏植物到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垃圾场野⽣、管理野⽣(⼆)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花瓣瓣性演化、花⾊演化、花径演化演化⽅向:花⾊、花型、花径、花期、株形、枝姿、叶⾊5.观赏植物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1.2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
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
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
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经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搞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用的约6000种;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用的约2000种。
1.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研究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方法主要有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两种,超低温保存和核心种质构建是近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原地保存(conservation in situ)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
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异地保存(conservation ex situ)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
异地保存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建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收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存,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
种质资源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 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确定的。
习惯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1998)。
对植物而言,低温常常是指那些比常温稍低一些的温度。
如果低温超过细胞原生质所能忍受的临界温度,就会致使植物细胞遭受冻害而死亡。
如甜橙树发生冻害的临界温度通常在-6.5℃,枳壳通常在-20℃左右(沈德绪等,1986)。
目前常用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可分为两类,即冷冻诱导保护性脱水的超低温保存和玻璃化处理的超低温保存。
在超低温条件下,生物的代谢和衰老过程大大减慢,甚至完全停止,因此可以长期保存植物材料。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保存的对象主要是农作物、果树、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等,观赏植物的比例非常小。
我国超低温保存研究开始于1983年,郑光植等将药用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的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进行了冰冻贮藏,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则是近年才开始进行研究开展,目前,观赏植物中实现超低温保存的种子、胚轴、体细胞约有26科51个属,保存花粉的约有9个科13个属,保存茎尖分生组织的约有14个科20个属。
1.3.4核心种质构建核心种质(Corecollection)就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方法从整个种质资源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以尽量少的个体和遗传重复,尽可能大地代表整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的概念是1984年由澳大利亚的Frankel首先提出,并经过Brown(1989)的发展,逐步完善,研究的步骤和内容主要包括(Hodkin1993):①数据的收集整理;②收集数据的分组;③样品的选择;④核心种质的管理。
对于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的评价,不同的学者分别从形态特征、表现性状和分子标记上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大量的代表性的评价参数,目前,对评价参数的有效性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据统计,至20世纪末,全世界已经在51个物种上构建了60多个核心种质(Brown和Spillane,1999),我国也在主要农作物和经济植物种类上构建了核心种质,包括芝麻、棉花、小麦、大豆、油菜、水稻、茶树、果梅、亚麻等。
关于观赏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并不多,仅明军(2005)在梅花上构建了核心种质,对许多重要的观赏植物都还没有开展相关的研究。
2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研究2.1引种驯化的主要理论2.1.1关于引种驯化的概念不同定义引种驯化是指将野生植物或栽培植物引入到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以外栽培,通常分为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很广,只采取简单的措施就能适应新的环境,能够生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的称为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的改变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或必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方式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驯化实质上就是一个由野生变家生,由外地栽培变本地栽培的过程。
2.1.2引种驯化的主要方法和理论引种驯化的主要理论有达尔文学说、气候相似论、并行植物指示法和嫁接法、米丘林学说、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植物地理学差示法、专属引种法、生态历史分析法、区系发生法、生态相似法。
2.2近年来我国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的实践和成就据潘会堂、张启翔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20年间,我国在商品观赏植物(包括盆花、观叶植物、切花、球根)的引种方面,共引入了500多种,4000多个品种。
目前,我国商品生产中的观赏植物品种,绝大多数都是国外培育,尤其是大宗的切花、盆花和花坛植物品种,如月季、香石竹、唐菖蒲、百合、菊花、大花蕙兰、蝴蝶兰、鸢尾、杜鹃花、风信子、安祖花、马蹄莲、六出花、报春类、龙胆类等等;在绿化植物材料的引种方面,棕榈科植物是近年来引种的热点,全世界约有棕榈科植物200余属、3000余种,我国约有18属、100多种,通过近10年的大规模引入,我国棕榈科植物达到了90余属、300余种;彩叶植物也是近年重点引人的观赏植物,目前,我国共引入各类彩叶植物(包括春色叶类、秋色叶类和常绿色叶类)10多种,品种更是多达数百个;我国草坪草尤其是冷季型草坪草,基本上都依靠进口,平均每年引进品种30多个。
2.3我国观赏植物引种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我国观赏植物的引种迅速缓解了我国新优品种缺乏的矛盾,但是大量的新品种引种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引进轻培育,很少有新品种培育出;(2)过度重视观赏性状,轻视生态适应性,限制了栽培范围;(3)重引进品种,轻引进技术,生产和栽培技术薄弱;(4)引进过程中不注重检疫,增加了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
针对目前我国观赏植物引种驯化中的问题,在解决我国观赏植物生产和城市绿化中新优品种缺乏的问题的同时,保证我国观赏植物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1)加强对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创造自己的优良品种;(2)在引进观赏植物品种的同时要注意引进相应的先进的栽培技术;(3)加强对引进品种的选择和改良,培育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4)严格检疫制度,防范病虫害的入侵。
3遗传育种研究3.1常规育种3.1.1选择育种选择是有效利用变异获得新品种的技术,它与其他育种方法紧密结合,贯穿于新品种产生的全过程。
选择育种的方法包括芽变选种、实生选种、无性系选种。
(1)芽变选种芽变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变异来源之一,如菊花、月季、郁金香、飞燕草等,其花色、花径、花型、叶色、叶形等都有非常高的芽变频率。
从中选出的优良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保持,是选育新品种的一种简易又行之有效的手段。
观赏植物中许多花彩斑、嵌合花都是质体变异产生,如天竺葵、月见草、吊兰等;花叶常春藤和欧洲女贞也是因质体突变缺绿而引起的。
长期无性繁殖的木本观赏植物如梅花、牡丹、山茶常有芽变品种产生,表现为垂枝、龙游、金边、银心、跳枝等类型。
从杜鹃花五宝株系和四海波系中就选育出多个双色花芽变品种。
(2)实生选种实生选种是在自然授粉所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群体中反复评选,即经单株选择育成新品种。
我国菊花很早就采用实生选种。
广群芳谱(1708)中记载:“明年初春,自然出苗收种,其色多变”。
现有的梅花品种中约有58%来自实生选种。
武汉中国梅花研究中心通过实生选种育成36个梅花新品种。
中国荷花研究中心从自然杂交后代中选出新品种128个。
例如从中株型、重瓣、白花的‘白碗莲’实生苗中选出了小株型、重办型的‘白花玉碗’。
(3)无性系选种无性系选种是指对那些在整体性状或某些主要性状远远超过立地条件周围的同种同龄中一株加以选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