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合集下载

《过河》第一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过河》第一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5课时过河(1)·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充分发挥画图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我会算。

37-36÷4= 81÷9+25= 90-6×7= 9×3+3= 师: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生(齐声回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一共需要多少条这样的小船?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28;34;48;302.24÷3=8(条)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课本例题(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师:观察图片,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想一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大船呢?(同桌交流,自由发表言)师:求需要几条船?要用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汇报)请同学把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遍。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求需要几条船?你有哪些方法?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巡视)师:你们有答案了吗?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第一种情形:生:先算坐船的总人数,再算需要的船的条数。

师:如何列式?生:29+25=54(人)54÷9=6(条)答:需要6条大船。

师: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式子,这样计算对吗?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什么?29+25÷9=54÷9=6(条)生:先算25÷9,再算加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教学设计
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千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根据《过河》情境,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如:小猫和小狗也要过河,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需要过几次?
4.教学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规律,如数的递增递减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数学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有一天,小兔子想要过河去对岸的森林找它的好朋友小松鼠。可是,河上只有一座小桥,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小兔子需要走过桥,然后回来接小松鼠。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兔子计算一下,它需要走过桥多少次才能和小松鼠一起到达对岸呢?”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在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小组学习报告。
4.创新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以《过河》为主题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中包含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
5.家长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签字确认。
3.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如“+”和“-”,理解其含义,并能够正确使用。
4.通过对数的拆分和组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如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加减混合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情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3.准备游戏道具和奖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图片展示完毕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们需要怎么样才能过河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题目。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组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拓展(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过河|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计数的方法,寻找过河的方案。

2.能够理解和运用“石头、水牛、河岸”等地理概念。

3.能够通过游戏体验,探究“多少”和“如何分配”的数学问题。

4.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运用计数的方法,寻找过河的方案。

2.理解和运用“石头、水牛、河岸”等地理概念。

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

2.木棒或彩色筷子。

3.模拟“水牛、石头、河岸”的物品。

教学流程一、热身环节(5分钟)1.点名并询问学生近期的生活经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计数的事物。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引入主题“过河”,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石头、水牛、河岸”等地理概念。

2.通过PPT演示文稿展示过河游戏。

3.引导学生给出一些过河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协作、观察、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方向。

4.发放物品,并演示如何进行过河游戏。

三、活动练习(30分钟)1.分成小组,每组以小组名义给出过河方案。

2.选取一位同学作为首席,按照过河方案进行演示。

3.接受其他小组的点评并改进自己的过河方案。

4.每小组进行三次游戏,最终选出胜出小组。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回顾本次活动,询问学生们的收获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总结过河游戏所培养的能力,如协作、观察、判断、解决问题等。

3.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了一些数学、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体验中锻炼了协作、观察、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针对这样的活动,更可以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设计篇1课文内容分析:《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小马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

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去试试,最终小马过了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

第1、2自然段写老马和小马住在马棚里,一天,老马请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愉快地答应了。

第3至6自然段写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他去问老牛,老牛说小河“水很浅”“能蹚过去”,松鼠却说“深得很哩”,小马很为难,只好回家问妈妈。

第7、8自然段写妈妈耐心地引导小马,最终小马勇敢地尝试,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

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

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对话的场景,对应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

小马微笑着询问,老牛也是笑眯眯地回答,可见小河在老牛心目中是很浅的,所以表情轻松。

第二幅图画的是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对应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

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难怪松鼠会说小河“深得很哩”,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站上高峰: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站上高峰: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过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跨河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指导性实践,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过河》教案设计。

一、教学理解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跨河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合数,相反数,差错法等。

1.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的跨河问题。

1.1.3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创造,建立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1.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在跨河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1.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跨河问题时,进行逻辑推理和创新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步骤和方法2.1 教学准备2.1.1 教具准备:一些绳子和木块,用于搭建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

2.1.2 教材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课件和相关教案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2.2 教学基本思路2.2.1 引入:通过简单的绕场教学和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过河问题”和“跨越道路”等概念。

2.2.2 体验:教师将模型桥梁放在教室一侧,让学生表演“过河问题”,之后再逐渐增加桥梁阻力,在学生体验中加深对“跨河问题”的理解。

2.2.3 讨论:借助教案材料和学生体验,辅助学生讨论数学实例和现实案例,探讨更优解决方案。

2.2.4 知识传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跨河问题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2.5 练习:教师结合教案材料和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2.6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或小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改进实践方法。

2.2.7 总结:教师通过问答、总结和实践创新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感悟进行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过河-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尤其是用数棒、计数方法等少量数的加减法;2.能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学概念;3.能够根据图示,理解数学问题;4.能够解决“过河”问题,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5.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2.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让学生学会小组协作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程PPT;2.教师准备草稿纸、笔、计算器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引导学生自由数数,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棒等教具,迅速计算出5、6、7等数字的数量,以了解准确数数的方法。

2、主体环节(1)引入1.让学生看一副河边的图示,引导学生语言思考;2.引导学生探讨图示中的小动物们怎么过河。

(2)讲解1.讲解“过河”问题中的数学概念,如哪种小动物需要和小学生一起过河,哪种小动物可以独自过河等;2.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如图示中小狗和小羊怎样才能安全过河。

(3)实践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4人,让学生用草稿纸、笔来解决问题;2.告诉学生,小狗和小羊必须在同一侧,水牛要看护小狗过河,问学生怎样才能解决问题。

(4)总结1.让学生分享每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结论;2.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过河”问题的数学概念理解。

3、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2.教师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笔记。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讲解“过河”问题;2.让学生探讨“过河”问题的其他解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过河》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过河”游戏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能够掌握简单的算式,如2 + 1 = 3等。

3.了解“算术表”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算术表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小组环境中合作完成游戏。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思维能力。

3.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团队中的一员,增强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的勇气、耐心、毅力和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加、减法。

2.培养学生在小组环境中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知数据在加减法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在游戏中的数字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1.教学流程表;2.数学游戏教具;3.学生练习册。

(2)教学环境教室内可能需要足够的游戏场地和教学设备。

4. 教学流程(1)导入1.介绍游戏规则和目的。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进行计算。

(2)探究1.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游戏。

2.让学生梳理游戏过程中的数字运算。

(3)展示1.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他们是如何完成游戏的。

2.让学生讲解他们是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

(4)讲解1.介绍算术表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通过算术表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5)巩固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题目。

2.让学生在教室里选择一个小组展示。

(6)拓展1.引导学生想象一些不同的游戏场景,思考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新的游戏,以巩固所学知识。

(7)归纳总结1.结合具体的游戏案例,总结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2.让学生掌握使用算术表计算的基本方法。

5. Homework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字游戏,要求其中涉及加、减法运算,并在下次上课时展示。

过河(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过河(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过河(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游戏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用途,能够在数轴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2.学生能够通过乐趣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轴的概念及其用途,掌握在数轴上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方法;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幼儿园小朋友熟悉的过河游戏的引入,让学生感知数轴的概念及其用途。

教师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排列,通过数轴上的树和石头等小模型,帮助学生感受数轴上左右和大小的概念。

2. 分组进行游戏(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在游戏前,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游戏规则:1.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火车,要从起点(数轴上的0点)到达终点(数轴上的10点);2.每个小组会有几个小恐龙阻碍前进,只有找到正确的数字卡片才能绕过小恐龙;3.每个学生分别拥有一些数字卡片,在数轴上找到正确的位置;4.从起点到终点,如有答案错误,重新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3. 游戏结束,设计数轴练习题(10分钟)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轴练习题,帮助学生再次加深对于数轴概念和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练习题:1.小明从数轴上的7点往左走3个单位,他到了哪个位置?2.小红从数轴上的3点往右走5个单位,她到了哪个位置?3.在数轴上,2个数相加等于12,这2个数分别是多少?4. 总结(5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和难点进行总结,在总结时需要重点暴露出学生学习情况有哪些好的地方、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且能够逐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游戏化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中,并且注重游戏教学中的重难点。

2. 学生评价通过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式的评价。

第一单元第3课时《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过河》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内容:1. 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

2. 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 如何运用推理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以及如何运用推理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过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过河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过河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过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过河》2. 课题:过河问题的基本类型和解决方法3. 重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4. 难点:运用推理和合作解决问题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过河问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过河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导致无法解决问题。

2. 推理和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推理和合作,导致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合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本教案《过河》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更加细致和具体,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培养相关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1.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过河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中小动物们遇到了过河的困难,需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过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过河》。
2.提出问题:在故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应该如何过河呢?”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衍生问题,如最短路径、最优策略等,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讲授的新知,共同讨论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会借鉴和吸收。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解决过河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表示过河问题的能力,通过画图、标注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3.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过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每道题目,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解题过程中,注重步骤的完整性、逻辑性。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4.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1.3过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节《过河》。

本节主要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学会使用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内容包括:1. 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能够用图形表示出过河问题。

2. 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3. 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过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能够用图形表示出过河问题。

2. 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情境,学会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过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图中的小船,你该如何过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过河问题(10分钟)解释过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过河问题。

例题:有一只小船,它每次可以载重300千克。

如果要过河,河宽100米,小船每次可以行驶50米。

请问,小船要过河几次才能到达对岸?解题步骤:(1)设未知数:设小船要过河x次。

(2)列出方程:50x = 100(3)解方程:x = 2(4)得出答案:小船要过河2次才能到达对岸。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随堂练习题,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练习题:(1)有一只小狗,它每次可以跳50厘米。

如果要跳过一条100厘米的河流,小狗要跳几次才能到达对岸?(2)有一辆小车,它每次可以载重200千克。

如果要运送300千克的货物,小车要运几次才能运完?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作业题:(1)有一只小猫,它每次可以爬10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过河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掌握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及计算法则。

2.如何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发现和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过河故事情境、计算过程演示等。

2.练习题:包括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题目。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过河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法则。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一、教学内容我使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7页至39页的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3.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计算物体的跳跃距离;2.教学重点:学会计算过河所需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小熊过河图;2.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讲述小熊过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小熊过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4.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其他动物过河的问题;六、板书设计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1.河的宽度、深度2.每次跳跃的距离3.过河所需次数七、作业设计1.题目:小猫过河情景:小猫要过一条宽度为12米的河,每次能跳跃5米,问小猫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猫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2.题目:小狗过河情景:小狗要过一条宽度为18米的河,每次能跳跃6米,问小狗需要跳几次才能过河?答案:小狗需要跳3次才能过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过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较为深刻,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计算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果小熊过河时,河的宽度是变化的,每次跳跃的距离也不同,该如何计算过河所需次数?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1.3《过河》(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时,我以“小熊过河”的故事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小熊过河时需要知道河的宽度、深度,需要计算小熊每次跳跃的距离,以及整个过河过程中需要跳几次。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最终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最终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最终版)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最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学设计课题:过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学法:练习交流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6×9= 30+15=42÷6= 2、脱式计算7×2+30 46-6×4 63÷9+7二、解决新知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1)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分步计算: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54÷9=6(条)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过河(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过河(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过河(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8课,主要教授过河问题。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学会分析简单的过河问题,并能够根据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3.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通过相关题材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过河问题。

3.利用具体实例让学生领悟应用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过河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教学过程1. 调研首先,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答环节,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老师可以提问:有没有一些家长平时带你们做的游戏,看似不太有趣,实际上它们会和我们平时学习的知识有很大关系?学生可能会回答:“下棋、推理游戏、益智游戏”等等。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对于这些平时比较常见的游戏进行简单分析。

2. 导入老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过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过河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将学生思考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这条河看起来有点深,也有一些鳄鱼,我们该如何安全地过河?3. 操作实践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过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过河的难题,从而更好地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4. 归纳总结在实现潜能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进行思维引导,引导学生对过河问题的解答进行前后呼应,运用所学算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

老师将借鉴游戏化教学和让学生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以真实的情境教学及抽象问题发现的教学单元支持学生的有效在线探究、自主学习跟实践。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评估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说课稿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说课稿优秀教学案例
5.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过河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过河的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设计一个有趣的过河故事,让学生融入到故事中,感受过河问题的实际意义。
3.创设一个小组竞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解决过河问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过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向学生介绍过河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学习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列举、画图、推理等解决方法。
2.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演示,让学生理解过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过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过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4.利用实物模型或者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过河问题的解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过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假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列举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评价和选择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过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过河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卡片、小石子。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画有一条河和两岸,河中间有几个小岛。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图片和数学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过河问题,我们将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过河问题的背景和规则。

2. 教师解释:“我们现在有一条河,两岸分别是数字1到10,小岛上有一些数字,我们需要通过加法和减法运算,找出一条通往对岸的路径。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每组发放一份过河问题练习册。

2. 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分析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3.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找到正确的答案。

4. 学生将解答写在练习册上,并相互交流讨论。

5.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过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更复杂的过河问题。

2. 学生尝试解答,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并及时批改。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过程:一、复习1、请说一说各题的计算顺序。

54÷9+3 59 + 32 ÷430-18 ÷ 3 10-72 ÷82、请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1)、三年级班共48人参加广播操比赛,站了6行,( )?(2)、三年级班共24人,每6人为一组,( ) ?(3)、四年级师生共42人去郊游,每辆车坐7人,( )?(4)、五年级有35人参加体操表演,每行站5人,( )?3、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在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实验小学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秋游。

但是,他们在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详情我们来帮帮他们。

你们愿意帮他吗、?二、自主学习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预设:若有综合算式,先出示错的,再出示对的,引发讨论;若没有综合算式,引导尝试列成综合算式,引发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29+25÷9 ”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按以前的知识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但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 ”来帮忙。

4、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过程:
一、复习
1、请说一说各题的计算顺序。

549+359+324
30-18310-728
2、请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1)、三年级班共48人参加广播操比赛,站了6行,()?
(2)、三年级班共24人,每6人为一组,()?
(3)、四年级师生共42人去郊游,每辆车坐7人,()?
(4)、五年级有35人参加体操表演,每行站5人,()?
3、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在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实验小学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秋游。

但是,他们在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详情我们来帮帮他们。

你们愿意帮他吗、?
二、自主学习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预设:若有综合算式,先出示错的,再出示对的,引发讨论;
若没有综合算式,引导尝试列成综合算式,引发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这个算式按以前的知识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但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4、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写出解答过程(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6、比较每组中的两个算式,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1)32+182(32+18)2
(2)20+164(20+16)4
小结: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读一读课本上第8页右边蓝色方框里的话。

三、迁移练习: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1、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2、尝试独立计算。

3、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小结: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四、课堂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5(36-29)(46+17)781(16-7)
2、课本第9页练一练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过河(小括号)
(29+25)954(9-3)
=549=546
=6(条)=9(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