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_撒利明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弱反射”特征的地震多属性识别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弱反射”特征的地震多属性识别李弘;窦之林;王世星;唐金良;朱童【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4(053)006【摘要】利用常规的振幅类地震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弱反射”特征.为此,首先建立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缝洞储层数值模型,通过正演模拟明确地震“弱反射”特征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相关性;然后针对见油井点缝洞储层段地震资料进行“弱反射”特征识别的敏感地震属性分析,证实了利用频率衰减属性能够识别“红波谷”反射特征的缝洞储层;最后采用频率衰减属性与反射强度属性相结合的思路,构建出反射强度调谐累计频率衰减属性,能够同时实现对“串珠状”和“弱反射”特征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有效识别.【总页数】7页(P713-719)【作者】李弘;窦之林;王世星;唐金良;朱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0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0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0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地震反射特征量化识别研究与开发应用 [J], 李新华;鲁新便;何成江;李涛2.正演模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反射特征 [J], 马灵伟;顾汉明;李宗杰;吕姗姗3.地震多属性优选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韩长城;林承焰;马存飞4.叠前地震流体识别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中的应用 [J], 肖鹏飞5.地震趋势异常识别技术及其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英买2井区为例 [J], 姚清洲;孟祥霞;张虎权;王锦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性油气藏》2011年(第23卷)总目次
天 然气水 合物 勘查技 术及 环境 效应研 究进 展 … …… … …… … …… … …… 唐瑞玲 , 忠军 , 孙 张富贵 ( ・0) 42 美 国致 密油 开发现状 及启 示 … … … …… … … … … … … … … … …… … 林森 虎 , 才能 , 邹 袁选 俊 , ( ・ 5) 等 42
第2 3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岩
性
油 气
藏
Vo _3 No6 l . 2
De . 01 e2 1
LT I HOL OGI S RVOI C RE E RS
《 岩性油气藏》2 1 年 ( 2 0 1 第 3卷 ) 目次 总
・
论 坛 与综述 ・
中国石 油近 年勘探 进展及 未来 勘探 接替 领域与 重点 区带 … … … … … 杜 金虎 。 何海 清 , 学军 , ( 1 1 ) 皮 等 ・ 石 油地震 地质 学探讨 及展 望 … … …… … … … …… … … … …… … … … …… … … … 林 承焰 , 张宪 国 (卜1 7) 缝 洞型储 层地 震 响应 特 征与识 别方 法 … … … … … … … … … … … … … 撒 利 明 。 姚逢 昌 , 帮让 , (12 狄 等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波 , 玉环 , 玉杰 ( ・9) 王 左 13
焉 耆盆地 博湖 坳陷八 道湾 组层 序地层 格架 及模 式分析 … … … … …… … … : 霞 , 龙彩 李小 刚 , 臧素华 (14 ・2)
西 湖 凹陷古近 系沉积 环境 分析—— 以微体 古生 物化石 为 主要依据 … … 蒋 海军 , 明毅 , 忠贵 , (1 7 胡 胡 等 ・4)
复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精细预测方法
e
chn
i
si
nc
l
ud
i
ng3D mu
l
t
i
G
s
c
a
l
evo
l
ume
t
r
i
ccu
r
G
gna
qua
yi
p
que
va
t
u
r
e(
3DGMSVC)a
t
t
r
i
bu
t
e,
an
tt
r
a
ck
i
ng,max
imuml
i
ke
l
i
hooda
t
t
r
i
bu
t
e,
and2D Hi
l
be
r
tt
r
ans
f
o
rm ba
s
ed mu
adst
oc
omp
l
exs
e
i
smi
cr
e
spons
e
s,
mak
i
ngt
hef
i
nede
s
c
r
i
G
yl
p
t
i
ono
fr
e
s
e
r
vo
i
rs
t
r
uc
t
u
r
eve
r
l
l
eng
i
ng.
I
nt
h
i
spape
r,
a me
面向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面向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刘依谋;梁向豪;印兴耀;陈学强;王彦峰【摘要】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内幕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观测方位角较窄,面元较大,覆盖次数低,存在缝洞体成像横向偏移归位不足、小缝洞体识别和裂缝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和横纵比等主要观测参数对缝洞储层成像和油藏精细描述的影响,在塔北哈拉哈塘地区设计并首次实施了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勘探,道密度达100×104道/km2.通过实际应用改善了缝洞储层的成像效果,显著提高了小尺度缝洞储层的识别精度和裂缝预测精度.【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3(052)004【总页数】11页(P372-382)【关键词】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全方位地震采集;碳酸盐岩储层;观测系统;缝洞成像【作者】刘依谋;梁向豪;印兴耀;陈学强;王彦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部,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部,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塔里木物探处,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塔里木物探处,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随着地震仪器带道能力的增强,高密度和宽方位(或全方位)地震采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高密度地震采集的基本思路是在野外进行高密度空间采样,采用点激发、点接收(或适当的小组合)、小道距观测,对各种干扰波场和有效反射波场进行空间高密度采样,避免野外组合接收对有效高频信息的损坏,较好地保护高频信息,以利于室内进行提高资料信噪比或提高分辨率处理[1-3]。
正演模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反射特征
正演模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反射特征马灵伟;顾汉明;李宗杰;吕姗姗【摘要】建立缝洞型储层空间几何形态及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关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定量描述及油气预测的关键,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以精确成像为前提.本文基于非均匀介质条件下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采集参数及成像方法对缝洞型储层产生的“串珠”状反射特征影响.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减小道间距和近道叠加有利于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反射能量的提高,叠前偏移成像是研究缝洞型储层必要处理手段.文中定量分析了缝洞型储层纵横向发育尺度、充填物类型及背景围岩因素对反射特征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对认识实际缝洞型储层反射特征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5(050)002【总页数】8页(P290-297)【关键词】缝洞型储层;正演模拟;观测系统;偏移成像;反射特征【作者】马灵伟;顾汉明;李宗杰;吕姗姗【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0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华东八一四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油气藏储层类型之一。
由于该类储层通常埋藏较深(>5000m),且受后期的成岩作用及构造运动影响严重,储层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洞发育的空间尺度、充填物类型及背景围岩差异等因素导致地震反射特征十分复杂[1,2],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相位个数不等,反射能量不同的“串珠”状反射特征。
如何有效地建立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定量描述及油气预测的关键。
前人基于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方法对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认识做了大量工作。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三种不同地震成像效果对比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三种不同地震成像效果对比薛明喜;陈开远;李海英;于光明【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18【摘要】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具有埋深大、非均质性强、尺度变化大等特点,溶蚀洞体的地震识别特征——串珠状反射的成像精度是制约这类储层成功勘探和开发的控制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小规模溶蚀洞体,如何选取更好的地震成像方法是目前缝洞单元预测的关键.以在塔河某油田采集的全方位三维地震为例,在地震偏移成像前的预处理流程相同的基础上,分别利用PSTM(pre-stack time migration)、RTM(reverse time migration)及OVT(offset vector tile)三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效果对比和叠后属性分析表明:OVT处理获得的三维地震数据对溶洞成像聚焦性较好,边界清晰,RTM对中小尺度的洞体成像能力更强,归位精度最高;而从保幅性和P波各向异性分析的角度,OVT成像效果则更有利于方位信息的使用.因此,针对不同尺度的溶蚀洞体成像要求出发,RTM与OVT表现了明显好于PSTM的优点,针对不同的地质任务应分别选择使用不同的成像方法.【总页数】9页(P7-15)【作者】薛明喜;陈开远;李海英;于光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弱反射”特征的地震多属性识别 [J], 李弘;窦之林;王世星;唐金良;朱童2.面向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J], 刘依谋;梁向豪;印兴耀;陈学强;王彦峰3.地震多属性优选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韩长城;林承焰;马存飞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震正演模拟研究 [J], 孙萌思;刘池洋;杨阳;张格;封从军5.叠前地震流体识别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中的应用 [J], 肖鹏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裂缝洞型储层”经常被用作地震学中用于表征地层破裂度的一种重要参数,它不仅可以表征裂缝孔洞的分布特征,也能够反映地层结构的松散度、变形性能等诸多非常重要的物理特征。
鉴于此,研究者们着重研究了裂缝洞型储层对于地震响应的影响特征以及识别方法,以实现地层裂缝洞型储层的正确分析与认知,从而提高地震建筑的安全性能。
从地震响应的角度而言,裂缝洞型储层具有很高的可能性为非均匀地震反应提供增强的反射,其强度的变化与裂缝的规律出现有很大的相关性。
此外,在受到强烈振动时,裂缝洞型储层直接受影响的物理特性可能造成其变形性能降低,从而引起非常严重的结构破坏,如裂缝放大、层状储层脆性断层增加等。
针对上述裂缝洞型储层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识别方法,最为常用的有小波分析方法,通过采集地震作用下地层的声发射信号,利用小波分析把频率域的功率分布的变化作为特征,从而可以准确定位和分析出地层的裂缝洞型储层。
此外,针对复杂地质结构地质可以采用层位叠加模型方法,建立地层厚度和加载频率等参数,对地震作用下地层裂缝洞型储层的识别,从而更好地控制地震反应,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裂缝洞型储层具有在地质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特点,但在受到地震作用时,由于其内部物理特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于地震响应的理解与识别对其准确控制非常重要,而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则是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及层位叠加模型方法,有效地识别出地层中的裂缝洞型储层,从而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必将有助于地震防治工作的开展。
缝洞储层的地震检测和预测研究
缝洞储层的地震检测和预测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震检测和预测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因为我国的国土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地形结构比较复杂,使得许多地区出现地震的频率也比较大。
在缝洞储层中,若是储层的缝洞系统有较大的密度,那么缝洞储层地震检测以及预测就极有可能是成功的。
通过缝洞储层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对数值模拟的相关分析,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同缝洞系统相应运动学参数会更加敏感,对动力学参数来进行缝洞的检测也更加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
因此,要想确保缝洞储层检测的合理性,充分地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种信息是非常具有实际性意义的。
标签:缝洞储层;地震检测;预测;研究与分析缝洞储层指的是裂缝、孔洞和溶洞等形式的油气储层,会是受到地质结构、成岩作用等影响,在致密碳酸盐中会出现裂缝和溶蚀孔洞,在泥岩或者致密砂中会出现严重的裂缝。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量在逐渐增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也在逐渐上升,就使得非常规的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因为致密岩层中缝洞油气藏是一种非常规形式,再加之其空间的分布缺乏规则性,缝洞的本身也具有多尺度性,会受到勘探技术分辨率的抑制,在勘探开发中就难上加难。
现阶段利用地震勘探方法来对缝洞储层进行研究的成功案例逐渐增多,但是这也是一项难度系数较高的课题。
根据我国的情况而言,缝洞油气资源量比较大,而且对于勘探和开发的要求和需求也在逐渐递增,因此各界就对缝洞储层的研究密切关注。
1 通过地震资料来预测缝洞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分析1.1 缝洞储层发育的特点形式和結构不同的岩石,其孔隙和裂缝的产生情况也有所不同,地下石油以及天然气都是存储在岩层的连通孔隙、孔洞和裂缝当中,而且其存储的方式就好比水充集在海绵中。
地震勘测会受到分辨率的阻碍,不能够将单个的孔、缝、洞进行有效的识别,只能够将孔、缝、洞的发育带识别出来。
因为单个的孔、缝、洞对油漆的聚集作用是非常渺小的,真正具有勘探和开发价值的位置是孔、缝、洞的发育带。
碳酸盐岩缝洞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3.应用实例
缝洞单元刻画
轮古地区
根据勘探开发程度,对认识相对成熟的系统划 分单元,并根据开发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轮古15单元
轮古15-11单 元
努力实现从钻探“羊肉串” 到钻探“缝洞单元”的转变
3.应用实例
缝洞单元刻画
轮古地区
根据勘探开发程度,对认识相对成熟的系统划 分单元,并根据开发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沉积层序及相带研究
资
料
解
古应力、构造、断裂、 及裂缝研究
释 的
重
古水系、热液、溶蚀、 点
充填作用研究
1、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与储层的相应变化作为 整体进行系统研究;
2、根据关键控制因素来确定最佳地质、地震属性, 对宏观规律和局部细节进行全面研究 。
2)溶洞及裂缝的精细预测技术
溶洞预测技术——基于常规数据体
3.应用实例 4.认识及建议
1)缝洞关系分析及研究思路
硫磺沟露头调查
一个缝洞体可包括6部分
缝洞体的储层发育特征
④ ①③
②
③
——图片来自夏日元等
1)缝洞关系分析及研究思路
国外实例
缝洞体的储层发育特征
洞顶裂缝带
洞顶裂缝带
洞顶裂缝带
充填的溶洞主体 洞顶裂缝带
充填的溶洞主体
泥质充填溶洞 下部砾石堆积
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控制
外因
随机的 决定因素
大范围的、均一的 影响小
内因
沉积环境
物理作用
挤压、拉张、释压等
化学作用
溶解、胶结、白云岩化等
构造运动 成岩作用
非均质性
1)缝洞关系分析及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
陈浩.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J.石油物探,20236261030㊀G1039C H E N H a o .O p t i m i z e d s e i s m i c a c q u i s i t i o n f o r f r a c t u r e d Gv u g g y r e s e r v o i r s i nT a r i m B a s i n [J ].G e o p h y s i c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fo rP e t r o l e Gu m ,2023,62(6):1030㊀G1039收稿日期:2023G01G05.作者简介:陈浩(1970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采集方法与软件研究.E m a i l :c h e n h a o .s w t y @s i n o pe c .c o m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先导试验项目 中国石化重点地震采集项目设计与后评估 (Y T B X D GC G K T G2022G2G01G001GW T )资助.T h i s r e s e a r c h i s f i n a n c i a l l y s u p p o r t e db y t h eM a j o rP i l o tT e s tP r o j e c t o f S i n o pe c (G r a n tN o .Y T B X D GC G K T G2022G2G01G001GWT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陈㊀浩(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3)摘要: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是重要的油气藏储层类型之一,可分为缝洞型㊁裂缝型和裂缝缝洞型储层,缝洞体的尺度远小于地震波长,其地震波场响应以绕射波为主,因而对绕射波的保护和增强是影响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较大尺度缝洞储集体动用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目标向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转移.通过小尺度溶洞㊁裂缝储层的模拟波场特征研究发现,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波场具有能量弱㊁视速度低㊁能量强度与激发子波主频正相关等典型特征.基于以上特征开展了激发㊁接收的理论研究和野外试验.塔河地区激发模拟表明,小药量激发的地震子波主频更高,有利于增强小尺度地质体的绕射能量.4,6,10k g 3种激发药量的二维试验证明,4k g 和6k g 药量激发能够拓展地震成像的高频成分,提升成像分辨率;模拟研究表明,20m 以上组合基距接收对低视速度绕射波有较大损伤,并影响缝洞体偏移聚焦能量,采用组合基距小于12m 的接收方式对小尺度缝洞型储层成像质量影响较小,为兼顾原始资料信噪比,较理想的接收方式是相同观测系统参数下,采用小组合接收㊁小药量激发的方式,对于风化壳缝洞储集体的识别能力更强,小串珠数量增加约30%.关键词:缝洞型储层;小药量激发;单点接收;组合接收;高频压制;绕射波保护中图分类号:P 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G1441(2023)06G1030G10D O I :10.12431/i s s n .1000G1441.2023.62.06.003O p t i m i z e d s e i s m i c a c q u i s i t i o n f o r f r a c t u r e d Gv u g g y re s e r v o i r s i n T a r i mB a s i nC H E N H a o(S i n o p e c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C o .,L t d .,N a n j i n g 21110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a r b o n a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c l u d i n g f r a c t u r e d Gv u g g y r e s e r v o i r s ,f r a c t u r e d r e s e r v o i r s ,a n d f r a c t u r e d a n d f r a c t u r e d Gv u g g y re s e r Gv o i r s ,a r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e s e r v o i r t y p e i n t h eT a r i mB a s i n .F r a c t u r e d Gv u g g y u n i t s ,w h i c h a r em u c h s m a l l e r t h a n s e i s m i cw a v e l e n g t h ,m a i n l y c a u s e d if f r a c t e dw a v e s ,a n dh o wt o p r e s e r v e a n de n h a n c e d i f f r a c t e dw a v e s i s a t i c k l i s h p r o b l e mi n s e i s m i c a c q u i s i t i o n .S i n c e m o r e a n dm o r e l a rg e f r a c t u r e d Gv u g g y r e s e r v o i r sh a v e b e e n r e c o v e r e d ,s m a l l r e s e r v oi r s b e c o m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a r g e t s .A s p e r t h e s t u d y o f r e s e r v o i rm o d e l sw i t hs m a l l d i s s o l v e dc a v i t i e sa n df r a c t u r e s ,s e i s m i cr e s p o n s e s f e a t u r e l o we n e r g y ,l o wa p p a r e n tv e l o c i t y ,a n d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n e r g y i n t e n s i t y a n dt h ed o m i n a n t f r e q u e n c y o f s o u r c ew a v e l e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 an df i e l dt e s t so f s h o o t i n g a n d r e c e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i nT a h ea r e as h o wt h a t as m a l l q u a n t i t y o fd y n a m i t em a y e x c i t e t h es o u r c ew a v e l e tw i t hh i g h d o m i n a n t f r e q u e n c y ,w h i c h i s f a v o r a b l e f o r d i f f r a c t i o n e n h a n c e m e n t f o r s m a l l g e o l o g i c u n i t s .T h e q u a n t i t i e s o f 4a n d 6k g us e d i n 2D t e s t s p e r f o r mb e t t e r t h a n10k g i nh i g h Gf r e q u e n c y e n h a n c e m e n t t o i m p r o v e i m a g i n g r e s o l u t i o n .A na r r a y l e n g t hl a r g e r t h a n20m m a y l e a d t o a c o n s i d e r a b l e l o s s o f d i f f r a c t e dw a v e sw i t h l o wa p p a r e n t v e l o c i t i e s a n d t h u s i m p a i r f o c u s i n g e n e r g y i nm i gr a t i o n t o i m Ga g e f r a c t u r e d Gv u g g y u n i t s .T h e a r r a y l e n g t hn o t g r e a t e r t h a n 12mi s a g o o d c h o i c e t o b a l a n c e i m a g i n g q u a l i t y of s m a l l r e s e r v o i r s a n ds i g n a lGt oGn o i s e r a t i o.F o r e q u a l g e o m e t r yp a r a m e t e r s,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s m a l l a r r a y l e n g t ha n d s m a l l d y n a m i t e q u a n t i t y i s f a v o r aGb l e f o r d e t e c t i n g w e a t h e r i n gGc r u s t f r a c t u r e dGv u g g y r e s e r v o i r s,a s i n d i c a t e db y30%m o r eb e a dGl i k e r e f l e c t i o n s i d e n t i f i e d.K e y w o r d s:f r a c t u r e dGv u g g y r e s e r v o i r,s m a l l d y n a m i t e q u a n t i t y,s i n g l eGs e n s o r a c q u i s i t i o n,g e o p h o n eGa r r a y a c q u i s i t i o n,h i g hGf r e q u e n c y s u p p r e s s i o n,d i f f r a c t i o nw a v e p r e s e r v a t i o n㊀㊀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包含缝洞型㊁裂缝型和裂缝缝洞型等.缝洞体的尺度远小于地震波长,其地震波场的响应以绕射波为主[1G2],由于绕射波的能量明显低于反射波,所以对绕射波的保护和增强是影响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过生产实践,徐颖[3]㊁索重辉等[4]㊁邸志欣等[5]等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震采集方法,激发药量为12~20k g(铵梯炸药),接收组合基距为21~28m 品 或 吕 字型,观测系统覆盖次数在168次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大尺度缝洞储集体动用程度越来越高,开发对象逐渐由中大尺度缝洞或缝洞集合体向小尺度缝洞体转移[6G7],小尺度储集体具有强烈的多样性和非均质性特征[8],地震响应能量更弱,地震采集技术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地震采集装备的发展,单点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9G14].单点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采用单点接收㊁高空间采样密度观测,增强了弱反射㊁绕射等地震弱信号的波场能量,大幅度改善了资料品质,在中国东部油田㊁四川盆地㊁鄂尔多斯盆地㊁准噶尔盆地等探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刘依谋等[15]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试验,炮道密度100ˑ104道/k m2.经过对高密度采集数据的处理㊁解释,结果表明,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在提高缝洞储层成像和预测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明确了小道距和高覆盖次数对缝洞体成像的关键作用.郭念民等[16]在塔里木油田哈拉哈塘Q工区进行了陆上单点高密度地震采集试验,实现了超万道全数字单点检波器接收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炮道密度达到970ˑ104道/k m2,大幅度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质量,获得了高信噪比㊁高分辨率的最终成果数据,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海英等[17]对比研究了塔河油田S48井区模拟检波器接收的常规三维地震数据和三分量数字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数据纵波波场及其成像能力的差异,证明了三分量地震纵波成像可以满足缝洞体串珠状反射识别的需要.但是由于三分量采集信噪比较低,所以偏移处理后剖面在溶蚀孔洞的成像能量强度上与常规纵波相比稍有欠缺.由于国外不涉及相关类型储集体,因而未见国外的相关采集技术研究的文献.绕射波的采集质量是激发㊁接收和观测系统三环节的综合响应.以往实践表明,大药量㊁大组合采集是提升缝洞体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18],但是在小尺度缝洞体精细成像的需求下,以往激发㊁接收方式能否满足保护和增强绕射波的能量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缝洞型储层的波场响应特征研究,提出适用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激发㊁接收方法.1㊀缝洞型储层波场响应特征小尺度地质体波场特征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思路选择与优化的重要依据.缝洞型储层结构与分布复杂,具有孔洞的多尺度㊁填充物的多样性㊁几何形状的不规则性㊁空间变化剧烈等特征致,因而其地震波场复杂.曲寿利等[19]基于声波方程,在忽略多次散射的情况下,给出了孔洞尺度㊁充填程度与地震振幅属性之间的关系.马灵伟等[20]定量分析了缝洞型储层纵横向发育尺度㊁充填物类型以及背景围岩因素对反射特征的影响.本文重点针对小尺度缝洞体对地震子波主频的能量响应开展研究.模拟资料研究表明,小尺度缝洞㊁走滑断裂的波场均为绕射波,能量随激发子波主频提升而增强,该认识为合理选择激发因素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便于分析,采用简单二维模型和粘弹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研究小尺度溶洞的波场特征.图1a为两层简单模型,其中分别建立20mˑ20m,60mˑ60m,100mˑ100m3种尺度溶洞模型,深度为8000m,模型包含两套地层,浅层速度为3500m/s,深层速度为6200m/s.模拟采用雷克子波(下同),主频20H z,溶洞上覆地层平均速度4000m/s.由图1b,图1c和图1d中t=2.2s时的波场快照可以看出,溶洞的波场响应以绕射波为主,能量明显弱于反射波,且随着溶洞尺度的逐渐增大,绕射能量显著增强.图1e中将模拟子波主频提升到25H z,与图1b子波主频1301第6期陈㊀浩.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20H z 相比,可见绕射波能量得到增强.图2a 是在㊀㊀㊀㊀两层简单模型中设计走滑断层,断距分别为20,40,㊀㊀㊀㊀图1㊀小尺度溶洞波场特征(t =2.2s 时的波场快照)a 二维模型;b 地质体长㊁宽为20mˑ20m ,模拟主频为20H z ;c 地质体长㊁宽为60mˑ60m ,模拟主频为20H z ;d 地质体长㊁宽为100mˑ100m ,模拟主频为20H z ;e 地质体长㊁宽为20mˑ20m ,模拟主频为25Hz图2㊀小尺度走滑断层波场特征(t =2.2s 时的波场快照)a 二维模型;b 断距为20m ,模拟主频为20H z ;c 断距为40m ,模拟主频为20H z ;d 断距为60m ,模拟主频为20H z ;e 断距为20m ,模拟主频为25H z2301石㊀油㊀物㊀探第62卷60m ,模型包含两套地层,浅层速度为3500m /s,深层速度6200m /s .图2b ㊁图2c 和图2d 中断距分别为20,40,60m ,t =2.2s .波场快照显示,走滑断层的波场同样以绕射波为主,随着断距的增大,绕射波能量增强;图2b 和图2e 子波主频分别为20H z 和25H z,可见随着模拟子波主频的提高,走滑断层的绕射能量增强.2㊀激发因素优化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埋藏深度一般在6000m 以上,为保证采集到地质目标的波场能量,常把原始单炮深层目的层的反射能量(绕射信息一般不可见)作为地震采集激发因素选择的评价指标.从上述小尺度溶洞的波场响应特征研究结论看,由于地层的反射能量显著强于绕射波,反射波的能量强实际上并不能代表绕射波能量强,上述评价指标显然不合理,从绕射波的波场响应特征出发,优化激发因素的选取更加科学㊁有效.地质体尺度一定条件下,提高激发子波的主频能够增强绕射波波场能量.因而研究提高激发子波主频的方法,对提升绕射波能量具有重要意义.陆上炸药震源激发,在爆炸的塑性带以外就是弹性形变区,在弹性区会形成弹性波.S H A R P E [21]提出在距爆炸点一定距离处均匀弹性介质中质点位移函数可以写成:u (t )=a 2p 022μr e -k t 2()s i n k t㊀㊀㊀㊀t ȡ0(1)式中:a 为爆炸形成的球形孔穴半径,单位为m ;p 0为作用于孔穴内壁上的压强,单位为N /m 2;μ为弹性常数;r 为传播距离(一般为孔穴半径的几倍),单位为m ;t 为传播时间,单位为s ;k 为圆频率,单位为H z.基于激发介质弹性参数和炸药特性,利用(1)式模拟塔里木盆地不同激发药量条件下的地震子波.下面给出不同球腔半径(激发药量)对应的激发子波及频谱特征(图3).随着球腔半径的缩小,激发子波的主频明显提升,因此采用小药量激发提升激发子波主频是可行的.在塔河地区开展4,6,10k g 共3种激发药量的二维线试验,因二维试验无法实现断裂和缝洞的高精度成像,在此仅对比频谱特征和波组特征.图4为不同药量叠前时间偏移成像频谱分析结果.4k g 和6k g 激发药量在30H z 左右优势明显.图5为3种药量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结果.4k g 和6k g 激发药量的剖面在3.5~3.6s 目的层段成像细节更加突出.总体而言,4k g 和6k g 药量较10k g 大药量激发的高频能量更强,分辨率更高.在塔里木盆地沙漠区,由于原始单炮经过近地表吸收衰减,所以通常10k g 左右药量激发的单炮与16k g 以上药量相比频谱没有明显优势.但本文所提小药量激发的子波主频的提升发生在子波的下行过程中,作用机理是增强了绕射波场能量而并非传统意义的原始单炮主频提升.因此,将以往大药量激发拆分成多个小药量单井激发,保持总激发药量不变,对提升缝洞型储层绕射波能量至关重要.图3㊀不同球腔半径子波函数(a )与子波频谱(b)3301第6期陈㊀浩.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图4㊀不同药量的频谱分析结果图5㊀3种药量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剖面a 4k g ;b6k g ;c 10k g3㊀接收因素优化李庆忠等[18]指出,单点采集技术对于中国西部的某些工区而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震信噪比太低㊁大地对地震波的吸收太严重.若在野外采集阶段未采用有效克服干扰波的措施,很难在提高信噪比方面取得突破,分辨率的提高更无从谈起.受复杂近地表伴生及次生噪声㊁目的层深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塔里木盆地原始地震数据信噪比低.以往研究表明,采用较大的检波器组合接收对近地表噪声的压制效果更好[22],因此长期以来地震采集坚持采用组合基距为20m 以上的接收方式,保证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但是缝洞体波场以绕射波为主,具有能量弱㊁视速度低的特点.而组合接收是利用干扰波视速度低的特点进行噪声压制,那么组合接收对绕射波和对高频信号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3.1㊀检波器组合接收对塔里木盆地高频信号的影响检波器组合采用多个检波器叠加的方式压制干扰波,不可避免会对高频有效波形成压制.组合接收对塔里木盆地高频地震信号的压制,则需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模型进行研究.根据李庆忠提出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关系㊁视速度v ∗㊁压制系数φ的计算公式((2)式~(4)式),研究组合对塔河碳酸盐岩储层高频信号采集的影响.t =1v(x 2+4H 2-4x H s i n α)12(2)v ∗=v 2tx 2-2H s i n α(3)φ(n ,v ∗)=s i n (n ωΔx /2v ∗)n s i n (ωΔx /2v ∗)(4)4301石㊀油㊀物㊀探第62卷㊀㊀(2)式~(4)式中,t 为双程反射时间;x 为炮检距;v 为平均速度;H 为界面深度;α为界面倾角;n 为检波器个数;Δx 为组内距;ω为圆频率.表1为塔河地区的地球物理参数.图6为根据(2)式~(4)式计算得到的T 74层位的不同组合基距的有效压制系数.基距为40m 组合接收,对T 74目的层60H z 和80H z 信号的压制系数分别为0.08和0.15,可以认为40m 组合对高频信号有较为明显的压制作用.当基距为20m 组合接收时,对60H z 和80H z 的压制系数分别为0.05和0.08,此时组合的压制作用已较微弱.当组合基距为8m 和12m 时,对60H z 和80H z 的高频信号的压制系数均在0.05以内,甚至可以认为对100H z 以下的地震信号的压制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组合对高频信号的压制角度考虑,采用12m 以下组合基距接收不会影响高频信号的接收.表1㊀塔河地区地球物理参数目的层T 0/s 深度/m地层倾角/(ʎ)平均速度/(m s-1)T 222.263368.001.002980.53T 232.574049.001.003153.43T 302.634158.001.003164.38T 322.954756.001.003222.22T 403.205215.001.003259.38T 463.265349.001.003281.60T 503.405635.001.003314.71T 563.425681.001.003322.22T 743.525943.001.003379.58图6㊀不同组合基距T 74层位地震信号有效压制系数㊀㊀3.2㊀检波器组合对绕射波的影响为了研究组合接收对绕射波的影响,建立如图7所示二维模型,包含奥陶系不整合面和不同尺度的缝洞储层,溶洞的横向展布宽度为20~200m ,高度为40~80m ,填充速度为3000~4000m /s ,围岩速度为6250m /s ,上覆地层速度为5280m /s.正演模拟采用吸收地表,道间距为1m ㊁炮点距为300m ㊁雷克子波主频为25H z ,12000道接收.通过道组合的方式研究组合基距对溶洞绕射波的影响,并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保持组合与单道接收能量的一致性.经过对比不同组合基距接收的单炮记录及成像剖面之间差异,研究组合对绕射波㊁缝洞储层成像的影响.图8为组合基距分别为4,12,20m 模拟单炮与单点模拟单炮的差值.组合基距在4m 和12m 时,该差值结果的深层绕射波不明显,表明12m 以内组合基距接收对缝洞体绕射波没有明显伤害作用.当组合基距增大到20m 以后,该差值结果可见明显绕射波残留,表明20m 组合对绕射波存在严重伤害.图9是组合基距分别为4,12,20m 共3种接收方式的理论速度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对比.单点接收与12m 组合接收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溶洞聚焦能量基本一致,明显强于20m 组合基距.图9d 中12m组合基距偏移成像与单点接收偏移成像的差值能量较弱,图9e 中20m 组合基距偏移成像与单点接收差值能量较强,说明检波器大组合基距接收对绕射波的影响较大,考虑原始数据信噪比需求,可以综合采用相对较小的组合基距采集.5301第6期陈㊀浩.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图7㊀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a 二维模型;b缝洞储层局部放大图8㊀不同组合基距接收与单点接收的单炮相减结果a 组合基距为4m ;b 组合基距为12m ;c 组合基距为20m图9㊀单点接收与组合接收叠前深度偏移成像a 单点接收;b 组合基距为12m ;c 组合基距为20m ;d 组合基距12m 接收与单点接收相减结果;e 组合基距20m 接收与单点接收相减结果6301石㊀油㊀物㊀探第62卷4㊀应用效果野外试验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地表以农田为主,海拔为945~935m ,低速层速度为350~500m /s ,降速层速度为600~700m /s ,高速层速度为1600~1750m /s ,低降速带总厚度为5~10m ,潜水面稳定.野外采集试验优化了以往3串36个检波器 品 字型21mˑ28m 组合接收方式,采用1串12个检波器 口 字型3mˑ3m 组合基距接收,并优化了以往单井12k g 药量的激发方式,采用单井6k g 药量激发.图10对比了优化激发接收因素前㊁后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剖面.两者的观测系统均为75ˑ104道/k m 2炮道密度,15mˑ15m 面元网格,采用相同的处理流程.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后,成像信噪比有所下降,但串珠的聚焦能量更强,奥陶系内幕的小断裂成像更加清晰.图11提高观测炮道密度至200ˑ104道/k m 2,与以往采集效果相比,洞体内幕结构更加清晰,断裂㊁奥陶系内幕小缝洞成像质量均得到较大提升.说明采用小药量激发㊁小组合接收,适当提升观测炮道密度,可以有效改善碳酸盐岩缝洞体的成像效果.图12为奥陶系风化壳串珠分布预测,优化后风化壳缝洞储集体的识别能力更强,串珠异常更小,小串珠数量增加约30%.图10㊀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前(a )㊁后(b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剖面对比(炮道密度75ˑ104道/k m2)图11㊀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前(a )㊁后(b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剖面对比(炮道密度200ˑ104道/k m2)7301第6期陈㊀浩.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图12㊀奥陶系风化壳串珠分布预测a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前;b激发接收因素优化后5㊀结论与认识经过理论模型研究和野外试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小尺度地质体的绕射能量与地震激发子波的主频正相关,在保持总药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小药量激发能够提升绕射波的能量,野外试验证明塔河地区6k g药量可以满足采集需求.2)大组合接收不利于高频信号与绕射波的保护,12m以内组合基距接收能够兼顾原始数据的信噪比和绕射波保护需求,为塔里木盆地改善奥陶系缝洞体成像精度较为理想的接收方式.3)塔河地区在75ˑ104道/k m2炮道密度观测时,小药量激发㊁小组合接收地震成像剖面小断裂㊁小串珠等细节更加丰富,但信噪比稍低.观测炮道密度提升至200ˑ104道/k m2后,风化壳缝洞储集体识别能力更强,串珠数量增加.顺北地区由于目的层较深,地表为沙漠,表层吸收衰减更严重,需要基于目的层埋深差异开展野外试验,优选激发药量,但是选择的标准应以绕射波的发育程度为主要依据.12m以内组合接收的结论依然适用于顺北地区.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赵群,曲寿利,薛诗桂,等.碳酸盐岩溶洞物理模型地震响应特征研究[J].石油物探,2010,49(4):351G358Z HA O Q,Q USL,X U ESG,e t a l.S t u d y o n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n t h e p h y s i c a lm ode l of c a r b o n a t e c a v e[J].G e oG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10,49(4):351G358[2]㊀栾锡武,杨佳佳.地震绕射波波场分离与成像方法综述[J].石油物探,2022,61(5):761G770L U A N X W,Y A N GJJ.Ar e v i e wo f s e i s m i cd i f f r a c t i o n w a v ef i e l d s e p a r a t i o na n d i m ag i n g m e th o d s[J].G e o p h y si c a lP r o s p e cG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22,61(5):761G770[3]㊀徐颖.塔河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参数优化研究[J].石油物探,2014,53(1):68G76X U Y.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h i g hGp r e c i s i o n3Ds e i s m i c a c q u i s i t i o n p aGr a m e t e r s i nT a h e o i l f i e l d[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 P e t r oGl e u m,2014,53(1):68G76[4]㊀索重辉,杨勤勇,吕公河,等.塔河地区检波器组合方式选择及效果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50(3):393G398S U O CH,Y A N GQY,L VG H,e t a l.G e o p h o n e a r r a y p a t t e r n sf o r s e i s m i c a c q u i s i t i o n i nT a h e[J].O i l 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15,50(3):393G398[5]㊀邸志欣,张丽娜,邓光校.塔河油田高精度勘探地震采集技术分析与实践[J].石油物探,2016,55(4):493G505D I Z X,Z H A N G L N,DE N G G X.A n a l y s i sa n d p r a c t i c eo fh i g hGp r e c i s i o n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e i s m i c a c q u i s i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T a h eO i l f i e l d[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 P e t r o l e u m,2016,55(4):493G505[6]㊀李宗杰,刘军,张永升,等.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油气勘探进展㊁难点及技术需求[J].石油物探,2023,62(4):579G591L IZJ,L I U J,Z HA N G Y S,e ta l.P r o g r e s s,d i f f i c u l t i e s,a n d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o i l a 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t h e S i n o p e ce x p l o r a t i o na r e a i nt h eT a r i m B a s i n[J].G e o p h y s i c a lP r o s p e cG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23,62(4):579G591[7]㊀漆立新.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海相超深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物探技术需求与创新应用[J].石油物探,2023,62(3):381G394Q IL X.T e c h n i c a ld e m a n da n di n n o v a t i v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g e oGp h y s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m a r i n e u l t r aGd e e p c a r b o n a t e r o c k s i nS h u n b e i a r e a,T a r i mB a s i n[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f o rP e t r o l e u m,2023,62(3):381G3948301石㊀油㊀物㊀探第62卷[8]㊀马灵伟,顾汉明,李宗杰,等.正演模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反射特征[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50(2):290G297MAL W,G U H M,L I ZJ,e t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 c a r b o n a t e f r a cGt u r eGc a v e r n r e s e r v o i rr e f l e c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i t h f o r w a r dm o d e l i n g[J].O i l 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15,50(2):290G297[9]㊀吴学兵.中国石化节点采集技术应用进展与展望[J].石油物探,2023,62(3):452G461WU XB.P r o s p e c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o f n o d a l a c q u i s i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i nS i n o p e c[J].G e o p h y s i c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Gu m,2023,62(3):452G461[10]㊀吴学兵.一种新型节点采集系统试验[J].石油物探,2021,60(2):272G282WU X B.Af i e l dt r i a l o f an o v e l n o d a l a c q u i s i t i o ns y s t e m[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21,60(2):272G282[11]㊀王延光,尚新民,芮拥军.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进展㊁实践与展望[J].石油物探,2022,61(4):571G590WA N G Y G,S H A N G X M,R U IY J.P r o g r e s s,p r a c t i c ea n dp r o s p e c t o f s i n g l eGp o i n t h i g hGd e n s i t y s e i s m i c t e c h n o l o g y[J].G eG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22,61(4):571G590[12]㊀赵邦六,董世泰,曾忠,等.单点地震采集优势与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21,26(2):55G68Z HA OBL,D O N GST,Z E N GZ,e t a l.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a p p l iGc a t i o no f s i n g l eGp o i n t r e c e i v i n g i ns e i s m i ca c q u i s i t i o n[J].C h i n a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2021,26(2):55G68[13]㊀尚新民,芮拥军,石林光,等.胜利油田高密度地震探索与实践[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33(4):1545G1553S H A N G X M,R U IYJ,S H IL G,e t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 p r a cGt i c eo fh i g hGd e n s i t y s e i s m i cs u r v e y i nS h e n g l i o i l f i e l d[J].P r oGg r e s s i nG e o p h y s i c s,2018,33(4):1545G1553[14]㊀崔庆辉,尚新民,滕厚华,等.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与应用[J].石油物探,2020,59(1):12G22C U IQ H,S H A N G X M,T E N G H H,e t a l.D e s i g no f ah i g hGd e n s i t y t h r e eGd i m e n s i o n a l s e i s m i c g e o m e t r y a n d 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20,59(1):12G22[15]㊀刘依谋,梁向豪,印兴耀,等.面向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J].石油物探,2013,52(4):372G382L I U Y M,L I A N G X H,Y I N X Y,e t a l.H i g hGd e n s i t y f u l lGa z iGm u t h3Ds e i s m i ca c q u i s i t i o n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o nf r a c t u r e dGc a v e r n o u s c a r b o n a t e r e s e r v o i r s[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13,52(4):372G382[16]㊀郭念民,陈猛,崔永福,等.碳酸盐岩储层单点高密度采集三维地震勘探实例[J].石油物探,2016,55(6):771G780G U O N M,C H E N M,C U IYF,e t a l.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i n g l eGp o i n th i g hGd e n s i t y s e i s m i ca c q u i s i t i o nf o rc a r b o n a t er e s e r v o i r 3Ds e i s m i c e x p l o r a t i o n[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 P e t r o l eGu m,2016,55(6):771G780[17]㊀李海英,白志钊,于光明,等.塔河常规三维与三分量三维纵波成像能力对比[J].石油物探,2018,57(5):717G725L IH Y,B A I ZZ,Y U G M,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PGw a v e i mGa g i n g c a p ab i l i t y f r o mc o n v e n t i o n a l3Da n d3D3Cs e i s m i cd a t a i nt h eT a h eO i l f i e l d[J].G e o p h y s i c a l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18,57(5):717G725[18]㊀李庆忠,魏继东.高密度地震采集中组合效应对高频截止频率的影响[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4):363G369L IQZ,W E I JD.I n f l u e n c e o f a r r a y e f f e c t o n c u t o f f f r e q u e n c y o fh i g h f r e q u e n c y i nh i g hGd e n s i t y s e i s m i ca c q u i s i t i o n[J].O i lG e oG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07,42(4):363G369[19]㊀曲寿利,朱生旺,赵群,等.碳酸盐岩孔洞型储集体地震反射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6):2053G2061Q USL,Z HUS W,Z H A O Q,e t a l.A n a l y s i so f s e i s m i c r e f l e cG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s f o r c a r b o n a t eK a r s tR e s e r v o i r[J].C h i n e s e J o u rGn a l o fG e o p h y s i c s,2012,55(6):2053G2061[20]㊀马灵伟,杨勤勇,顾汉明,等.基于随机缝洞介质理论模拟塔中北坡储层的地震响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51(6):1119G1127MAL W,Y A N G Q Y,G U H M,e t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 r e s e r v o i r s e i s m i c r e s p o n s e i n t h e n o r t h e r n s l o p e o f t h em i d d l eT a r i mB aGs i nw i t h r a n d o mf r a c t u r eGc a v e r nm e d i am o d e l[J].O i l G e o p h y s iG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16,51(6):1119G1127[21]㊀S H A R P EJ A.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o fe l a s t i c w a v e sb y e x p l o s i o n p r e s s u r e s.I.T h e o r y a n de m p i r i c a l f i e l do b s e r v a t i o n s[J].G e oGp h y s i c s,1942,7(2):144G154[22]㊀曹务祥.检波器组合问题的分析[J].石油物探,2008,47(5):505G510C A O W X.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p r o b l e m s o f g e o p h o n e a r r a y[J].G eG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P e t r o l e u m,2008,47(5):505G510(编辑:朱文杰)9301第6期陈㊀浩.塔里木盆地缝洞型储层地震采集激发接收因素优化。
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作者简介:季玉新,高级工程师,1967年生;1988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石油物探专业;长期从事物探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工作,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地址:(100083)北京市学院路31号。
电话:(010)82312643。
E 2mail :jiyx @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季玉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处理解释中心) 季玉新.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天然气工业,2007,27(增刊A ):4202423. 摘 要 裂缝性油气藏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了不少裂缝性的油气藏,且都有高产井发现。
裂缝性储层,各向异性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
为此,在研究和开发这些先进的裂缝预测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了两个典型裂缝性油藏为研究区,根据研究区的裂缝储层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技术,预测了目的层的裂缝方位和分布密度,圈出了目标储层的最有利区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将来裂缝性储层的勘探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技术应用思路,将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题词 裂缝方位 构造应力 方位角 地震勘探 反演一、裂缝储层的特点及技术思路 地壳中所有大小不同的断裂,可以广义地归结到裂缝的概念,包括伴有岩层位移的宏观裂缝,如巨大的断裂,逆掩断层和小型断裂(一般正断层和逆断层),以及地层没有明显位移的岩石小裂缝(微裂缝)。
地层中裂缝发育与否的信息,无非从岩石力学特征、应力应变特征、地震测井等观测数据中表现出来,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和目标区的储层裂缝特征,利用综合裂缝储层预测技术来进行裂缝储层的预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老探区往往首先具有大量翔实而准确的构造信息资料,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地质构造运动过程和对裂缝形成的作用,对于油田在裂缝性油藏尤其是构造裂缝为主的油区来说,这将是最快速、直接和有效的技术。
然后,从含有丰富地下地质信息的地震资料研究入手,在进行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和正演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的优势,得到裂缝储层的地震属性特征,用高质量地震资料做好多方位角地震信息处理,用研究的多方位地震定量计算目的层的裂缝方位和分布密度,圈出目标储层的最有利区域。
缝洞储层的地震检测和预测
文章编号:167128585(2003)022*******缝洞储层的地震检测和预测贺振华,黄德济(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摘要:探讨了与缝洞储层检测和预测有关的若干问题。
只要储层中的缝洞系统有足够大的密度,则缝洞储层的地震检测和预测是有可能成功的。
通过缝洞储层的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看出,地震波动力学参数(振幅、相位,衰减等)对缝洞系统的响应较运动学参数(速度,走时等)更敏感,因此利用动力学参数进行缝洞检测更有效。
要得到缝洞储层的可靠预测,使用地质、地震、测井、钻井和开发等多种信息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缝洞储层;检测和预测;地震数据中图分类号:P63114 文献标识码:A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fracture2cavecontained reservoir from seismic dataHe Zhenhua,Huang Deji(State K ey Lab.of Oil and G as Reservoir G 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69,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mainly discuss three problems related to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fracture2karst cave con2 tained reservoir from seismic P2wave data.First,we show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and predict the fracture2cave system when their density is large enough.Second,we demonstrated that seismic dynamic responses(amplitude, phase,attenuation etc.)to fracture2cave set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kinematic ones(velocity,traveltime etc.)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physical model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actured reservoir models.Therefore it is more effec2 tive to detect the fractured reservoir by using seismic dynamic attributs.Finally,we note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utilise integrative data which include geological,seismic,well logging,drilling and developing informations for making a reli2 able estimation.K ey w ords:fracture2cave reservoir;detection and prediction;seismic data 缝洞储层是指裂缝(隙)、孔洞、溶洞等类型的油气储层,受地质构造、成岩作用和岩溶的综合影响,一般在致密碳酸盐岩中既有裂缝又有溶蚀孔洞的存在,而在致密砂、泥岩等岩层中,主要存在着裂缝。
裂缝型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裂缝型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张军林;田世澄;郑多明;曲霞【摘要】如何合理提取裂缝型储层地震响应属性,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是裂缝型储层预测研究的基础.通过提取塔北隆起西部A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O2y)顶部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探讨了适合该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从裂缝成因理论出发,应用地震属性的几何学与波动学属性,从不同方面对裂缝型储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本征值相干体、AFE(automatic fault extract)裂缝预测体的制作方法进行裂缝地震几何学属性方法研究,然后在测井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地震联合反演方法对裂缝型储层进行地震反演方法研究,利用所提取的地震属性对研究区块的裂缝展布特征进行合理预测,解释了由于裂缝型储层各向异性而导致的用传统研究方法难以合理解释的勘探现象.描述了一种适合裂缝型储层预测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同类储层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3(035)003【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裂缝型储层;碳酸盐岩;本征值相干;联合反演;储层预测【作者】张军林;田世澄;郑多明;曲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构造形变是裂缝型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构造形变和裂缝具有同源性,构造形变对裂缝空间展布特征影响较大,断层是构造形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通常来讲,微断层在勘探阶段受重视程度较小,而其对油田的开发影响较大[1]。
裂缝既能改善储层的渗透性,又能作为烃类储层,就碳酸盐岩油气藏来看,油气主要储集在裂缝和溶蚀孔隙中[2]。
地震资料作为描述裂缝空间展布特征的有效手段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就开始裂缝描述方法的研究,指出裂隙诱导的各向异性可能是地壳中地震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3]。
地震映像方法PPT课件
3、岩溶塌陷
桂林市中心广场
3、岩溶塌陷
黎塘水泥厂试验剖面
3、岩溶塌陷
溶沟
4、基岩面起伏:利用反射波
贵港某办公楼
4、基岩面起伏:利用反射波
贵港某办公楼
4、基岩面起伏:利用折射波
云南楚雄垃圾场试验剖面
4、基岩面起伏:利用折射波
云南楚雄垃圾场地震映像波形图
5、管线探测:非金属管道
6、大型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
2、反射波
2、反射波
资料解释:
主要也是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化 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主要是与界面深度有关
T 4z2 L2 V1
2、反射波
适用条件:
适用于存在波阻抗差异的各种地质条件 当界面深度发生变化时,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会发
生变化,如在断层两侧表现为突变;如果是倾斜 界面,反射点的位置会偏离记录点向界面的上倾 方向移动。同样可以可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化 情况定性推断界面的起伏情况。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地震映像法
地震映像方法及其原理 地震映像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映像方法的应用
地震映像方法及其原理
地震映像法的概念:
地震映像(又称高密度地震勘探和地震多波勘 探),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 起来的一种常用浅地层勘探方法。
可利用的信息包括: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地震响应特征及预测
-
b 天热乞地
20 0 7年 1 2月
第2 8卷
第 6期
O L& G SG 0 0 Y I A E L G
文章编号 :2 3— 9 5 20 )6—0 2 0 0 5 9 8 (0 7 0 8 8— 8
塔 里木 盆 地 碳 酸 盐岩 缝 洞 系统 的地 震 响应 特 征 及 预 测
,
v g y s s m o ss d o n y fa t r sa d v g i sc n b f c iey d t ce d p e i td, s e il t u g y t c n it fma r c u e u ge a e e e t l e e t d a r d ce e p c a y wi e e n v n l h
Ab t a t T r cu e v g y tm ft d vca a bo t n Ta i Ba i sd fn d a e wo k 1k e s r c : he fa t r d-ug y s se o he Or o i in c r nae i rm sn i e e sn t r .i e r . i s r or o o e fe e t e fa t r sa d v g o me y mulitg d muh c ce o is l to s dig n ss, e v is c mp s d o f c i r cu e u sfr d b v n t a ea s n iy l fd s ou i n , a e e i
闫 宾, 路平, 世星 相 管 王
( 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京 10 8 ) 北 0 0 3
摘要 : 塔里木盆地奥 陶系碳酸盐岩缝洞 系统 主要是 由多期多旋 回溶蚀、 成岩和构造破 裂作用形 成的有成 因联 系的有 效缝、 洞及其所连通 的孔 、 缝构 成的网络状储集体 ; 洞系统 的发 育程度和 规模是 奥 陶系碳 酸盐岩 油 气成藏和 稳产、 洞、 缝 高产 关 键 。 目前 的地震技 术方法难 以检 测和识别单个较小的孔洞缝 , 由诸多孔洞缝组成 的一定 规模 的缝 洞 系统是 可 以有效检 但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虱 类 号 :E 3 . 分 T 1 21
文献标 识码 : A
0 引 言
在 全球 的沉 积 岩 中 , 酸 盐 碳
1 缝 洞 型储 层 物理 模 拟 分 析
物 理 模 拟 是 地 震 波 场 正 演 模 拟 中 的一 个 重 要
1 2 裂 缝 型 储 层 物 理 模 拟 及 波 场 分 析 .
裂 缝 型储 层 物 理 模 拟 的 难 点 在 于 对 裂缝 尺 度
作 者 简 介 : 利 明 ,9 4年 生 , , 士后 , 级 工 程 师 , 期 从 事 储 层 地震 方 法 研 究 工 作 。 地 址 :10 0 )t 市 东 城 区 东 直 门北 大 街 撒 16 男 博 高 长 (0 0 7  ̄ 京
洞型 储 层 地 震 识 别 技 术 包 括 缝 洞 型储 层 正 演
技 术 、 波 多 分 量 地 震 技 术 、 波 裂 缝 检 测 方 多 纵
上 3个洞 ) 的洞 内分别 充 填空 气 、 和油 时进 行 3 水 次
物理 模 拟 。 图 2为洞 内分别 充 填气 、 和油 时 的偏 水
昙的识 别 问题 , 简单综述 了作 者近 年 来 完成 的 若干有 关缝 洞 型储 层识 别研 究项 目的成果 , 包括各 种 类 逢洞型储 层模 型 的物理模 拟 和数值 模 拟 、 震 波场 分析 结果 、 洞型储 层 的识 别方 法 以及 中 国西部地 地 缝
戈功 识 别缝 洞 型 油 气 藏 的 实例 。
的“ 串珠 状 ” 现 . 可 见 洞 大 时 “ 出 且 串珠 ” 明 显 , 较 洞 小 时“ 串珠 ” 得很 弱 , 变 甚至无 法 检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岩性油气藏
第 23 卷 第 1 期
时 间 /ms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a)
时 间 /ms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b)
图 1 溶洞型储层物理模拟地震剖面 Fig. 1 Physical simulation seismic sections of cavity reservoir
摘 要: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的难点和技术现状,文中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缝洞型
储层的识别问题,简单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完成的若干有关缝洞型储层识别研究项目的成果,包括各种类
型缝洞型储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地震波场分析结果、缝洞型储层的识别方法以及中国西部地
区成功识别缝洞型油气藏的实例。
裂缝型储层物理模拟的难点在于对裂缝尺度
收稿日期:2010- 11-07;修回日期:2010- 12-15 第一作者简介:撒利明,1964 年生,男,博士后,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储层地震方法研究工作。 地址:(100007)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
9 号中国石油大厦。 E-mail:salim@
关键词:缝洞型储层;碳酸盐岩;正演模拟;储层预测
中图分类号:TE132.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全球的沉积岩中,碳酸盐 岩虽然只占 20% 左右,但却拥有 已 探 明 油 气 资 源 的 50% 以 上 。 近年来,中国的碳酸盐岩油气勘 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其它国 家相比,油气可采资源量与实际 产量还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受勘探程度与勘探 难度等因素的影响。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以次生孔隙为主,缝洞分布规律复杂,缝洞型储层 的有效预测成为制约碳酸盐岩勘探的技术瓶颈。 缝洞型储层是指裂缝、溶孔及溶洞等类型的油 气储层。 这些裂缝和孔、洞系统对致密岩层中的油 气赋存和运移起着控制作用,因此,缝洞型储层的 识别和描述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 的缝洞型储层地震识别技术包括缝洞型储层正演 模拟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纵波裂缝检测方 位各向异性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逆散射 成像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 常是综合地质、测井、钻井、地震及开发等多方面的 资料进行缝洞系统的检测和描述。 以下简单综述了 笔者近年来完成的若干有关洞缝型储层识别研究 项目的成果。
(a) 叠加剖面;(b) 偏移剖面
时 间 /ms
时 间 /ms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b)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c)
图 2 洞内含空气、水和油时的偏移剖面 Fig. 2 The migrated sections of cavity respectively
2200 2600
时 间 /ms
3000
3400
3800
4200
(d)
图 3 缝洞型储层模型剖面
Fig. 3 The stacked and migrated sections of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model
(a) 测线 1 叠加剖面;(b) 测线 2 叠加剖面;
对高度固定、宽度变化的一系列溶洞分别计算 其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图 3),并计算振幅、振幅横 向衰减及频率等特征参数(图 4),分析其变化规律。
2011 年
撒利明等: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25
每道最大振幅 每道最大振幅
频 率 /Hz
1.6
洞宽=10 m
洞宽=20 m
1.2
洞宽=30 m
洞宽=50 m
模拟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等间隔地布设 5 个直 径不同的洞,在最右边垂向上布设 3 个直径相同的 洞。 在物理模拟数据处理的叠加剖面(图 1a)上可 看到所设洞处的绕射双曲线,其能量随洞直径的减 小 而 减 弱;在偏移剖面(图 1b)上,所设洞处有典型 的“串珠状”出现,且可见洞大时“串珠”较明显,洞 小时“串珠”变得很弱,甚至无法检测。
从图 3 可看出,裂缝的存在会引起散射现象,而 散射的强弱与裂缝密度密切相关。 直接应用地震纵 波资料难以清晰地刻画裂缝形态,但能检测到裂缝
时 间 /ms
1800704 654 604 554 504 454 404 354 304 254 204
2200
2600
3000
3400
3800
4200 704 654 604 554 504 454
确定宽度有限溶洞可检测性极限的一种简便 方法是利用公式求出宽度无限溶洞的复合反射系 数后,用此复合反射系数去除背景水平,得到新的 背景水平(乘以振幅因子与除背景水平等价),在宽 度振幅因子曲线上作一条幅值为新背景水平的水 平线,与宽度振幅因子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溶洞宽 度就是可检测溶洞宽度的极限。
溶洞中充填不同物质时复合反射系数不同,得 到的新背景水平有所不同,溶洞可检测宽度的极限 也就不同。 假设溶洞出现时段的背景水平为 0.2,图 5 中自下而上各条水平线分别为充填流体、黏稠半流 体、含流体的疏松沉积物、含流体的致密沉积物和 不含流体的致密沉积物时的新背景水平。 由图 5 可 看出,充填黏稠半流体时的可检测溶洞宽度的极限 为 20 m,即高度 15 m、宽度大于 20 m 的充填黏稠半 流体时的溶洞可被检测到;充填含流体的疏松沉积 物时的可检测溶洞宽度的极限为 25 m;充填含流体 的致密沉积物时的可检测溶洞宽度的极限为 35 m。 由此可见,在中国西部碳酸盐岩地区,无论溶洞中
在一个双层四洞模型(左边 1 个洞、右边垂向 上 3 个洞)的洞内分别充填空气、水和油时进行 3次 物理模拟。 图 2 为洞内分别充填气、水和油时的偏 移剖面。 从图中可看到明显的“串珠状”现象,含气 时最明显,含油时次之,含水时最弱。 从图中还可以 看出,在垂向上设有 3 个洞的区域,“串珠”个数较 单洞区域的“串珠”个数明显增多。 1. 2 裂缝型储层物理模拟及波场分析
洞宽=100 m
洞宽=200 m 0.8
1.0
28
洞宽=10 m
洞宽=20 m 洞宽=50 m
0.5
洞宽=100 m
26
洞宽=30 m
0.4 洞宽=200 m
(a)
(b)
(c)
0
0
24
0
400
800
1200
0
200
400
600
0
100
200
x/m
x/m
宽 度 /m
图 4 高 2 m 不同宽度溶洞模型叠加剖面振幅曲线(a)、振幅横向衰减曲线(b)和主频变化曲线(c) Fig. 4 The amplitude curves (a), lateral attenuation curves of amplitude (b) and dominant frequency change curve (c)
第 23 卷 第 1 期 2011 年 2 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文 章 编 号 :1673-8926(2011)01-0023-06
Vol.23 No.1 Feb. 2011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撒利明1,姚逢昌2,狄帮让3,姚 姚4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 测线 1 偏移剖面;(d) 测线 2 偏移剖面
带的存在,而且随着裂缝带裂缝密度的增加,检测 的可信度会有所提高。 裂缝型地层中溶洞的存在会 引起地震波能量散射,较强的散射能量位于垂直于 裂缝或溶洞的中心位置处,地震记录受裂缝的影响 大于受溶洞的影响。
2 缝洞型储层数值模拟研究
物理模拟由于不够灵活、参数改变困难,不易 制作模型,特别是对于缝洞型储层,其物理模拟更 困难,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而数值模拟方法灵活方 便且经济实用,在缝洞型储层地震波场响应特征的 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3-5]
of the stacked section of cavity model with a height of 2 m and different width
同时对宽度固定、高度变化的一系列溶洞分别计算 其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并计算振幅、振幅横向衰 减及频率等特征参数,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得知,溶洞高度固定、 宽度变化时,地震波的振幅、振幅横向衰减等特征 参数的变化较大且规律性较明显,主频虽有变化但 不明显;溶洞宽度固定、高度变化时,地震波的振 幅、频率等特征参数变化的规律性不但与高度有关, 还与宽度有关,在宽度较小时为单调变化,在宽度 较大时与薄层类似,具有调谐性变化规律,高度引 起的振幅横向衰减变化不大。
1 缝洞型储层物理模拟分析
物理模拟是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相对数学模拟而言,具有模拟结果更接 近实际的特点 。 [1-2] 在构造 油 气 藏 的 地 震 波 传 播 规 律研究中,物理模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缝洞型储 层的物理模拟工作才刚刚开始。 1. 1 溶洞型储层物理模拟及波场分析
1800
(a) 404 354 304 254 204
2200
2600
3000
3400
3800 4200 1800
(b) 654 604 554 504 454 404 354 304 254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