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之美》教案
艺术活动设计——《美丽的图案》

艺术活动设计——《美丽的图案》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设计中点、线、面三种形式,是表现图案形象的重要手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点、线、面的绘画语言,对各种花朵的外形、色彩、图案纹样进行设计。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花朵图案外形、纹理、颜色的设计和创造,认识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点、线、面的绘画语言,进行花朵外形、色彩、图案纹样的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作品美观新颖。
二.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事物的描述有明喻也有暗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学生:“荷花”。
2.展示荷花的图案(荷花头饰、荷花面具、荷花手表、荷花衣服……和其它花卉的图案设计。
(二) 欣赏教师根据图案的展示,为同学们讲在各种花朵中点线面的设计和颜色的搭配组成的美丽图案。
(三) 示范以“荷花”为设计的对象,教师利用点线面的绘画方法对花朵进行设计,并加以颜色的渲染,来为学生展示图案设计的方法。
(四) 动手设计1.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五) 展示作品三.教学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以往都见过各式各样的图案设计,但都没有意识的去注意这些美丽的图案。
在绘画之前,让学生欣赏图案来刺激感官,勾起对以往经验的回顾,加以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手去做的欲望。
在他们绘画的过程中加以鼓励和指导,每个学生的绘画水平都有所提高。
有的同学把月季花画成风火轮的形象,有的同学则画成了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的花团,最吸引我的是有位同学吧喇叭花和鸡冠花组合起来,加上点线面的运用,制作出了精美的图案……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美术课中要更好地渗透人文教育,就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情感教育,思维创作……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图案的元素和构成要素3. 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4. 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图案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元素和构成要素,以及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2. 图案实例图片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4. 投影仪或白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起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图案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知识。
3. 教学图案的元素和构成要素:讲解图案中的点、线、面、色彩等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美观的图案。
4. 教学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介绍图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重复、对称、对比、平衡等,并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5. 教学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图案在各种产品和设计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6.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案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案的重要性和美感价值。
9.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创作图案作品,加深对图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0.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案知识。
2. 运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图案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创作能力。
第七课《图案之美》教案

第七课《图案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图案发展的历史、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感受装饰图案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体验装饰图案的艺术美感,了解图案创意设计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教学准备:师:装饰图案的优秀范例、植物花卉、动物、风景的图片,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
生:图案的绘制材料与工具(纸、笔,颜料、调色盘、勾线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发现:展示课前收集的有装饰图案的图片或实物并交流讨论问题:(1)你觉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件,为什么?(2)这些物品中的装饰图案都是以什么内容进行装饰的?装饰图案可以以植物、人物、风景为题材;图案的表现风格可以是传统的、民间的或现代的。
(3)这些图案的形式符合哪一种形式法则?二、尝试存疑:要把生活中的具象元素变成装饰图案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构思和一定的设计技巧;除了要表达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具有独特的形式,形成特定的形式美感。
请选择一主题进行大胆尝试,并思考遇到的困难。
集体讨论、提问:在尝试中,要想设计一幅富有装饰趣味的图案,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一:选择什么题材来创作?问题二:怎样使画面产生美感?问题三:怎样处理画面才能既不呆板,也不凌乱;既具有丰富性也能够统一和谐?三、讨论解惑: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设计图案必须依照某种基本的形式,并按照美的法则来构成形式的美感,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
(1)分组讨论并介绍各自对三组法则的理解。
(2)以某一作品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体会什么是“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听音乐体会节奏,运用通感,感受图案中重复或渐变所产生的节奏与律动的美感。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图案的审美特征3. 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4. 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5. 图案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案的美。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图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图案之美》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图片、优秀图案设计作品等。
4. 评价工具:学生作品评价表、学生表现评价表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案的美。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图案。
七、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其设计方法和审美特点。
2.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图案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图案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图案美》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图案美》教案,参考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章《美丽的图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图案的基本概念:了解图案的定义,认识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方法:掌握重复、对称、变化等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分工,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习惯,确保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4)审美评价:学生可能难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图案美的感受和评价。
解决方法:教师教授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从图案的创意、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审美表达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教学难点与重点,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美术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突破难点,提高综合能力。
举例:示范如何运用重复和对称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学会使用绘画工具:教授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铅笔、水彩笔、彩铅等,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巧。
举例:现场演示如何使用不同绘画工具绘制图案,让学生跟随练习。
2.教学难点
(1)图案创意设计: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缺乏创新思维,难以形成独特的图案设计。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图案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美术《印染花布》教案

-印刷技巧的掌握:印刷过程中力度、角度的控制对图案的清晰度和美观度至关重要,学生可能需要多次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举例:
-针对染料使用难点,教师可以提供调色板,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混合实践,让学生通过尝试学会如何调配出理想的颜色。
5.团队合作: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印染花布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染料的选择、布料处理、图案设计及印刷技巧等,这些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详细讲解并示范。
-图案设计原理: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图案设计,以及设计中的对称、均衡、节奏等美学原则。
其次,学生在图案设计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部分作品创意不足。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设计灵感资源,如自然界、民族文化等元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设计灵感。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尝试调整讨论主题,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印染花布的基本概念。印染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染料将图案印制在布料上的技术。印染花布不仅美观,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文化活动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一幅精美的印染花布作品,让我们了解印染花布是如何制作的,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践活动组织方面,我发现课堂时间安排得较为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为了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第一章:认识图案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定义和分类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1.2 教学内容图案的定义:图案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规则,用点、线、面等元素组成的图形。
图案的分类:抽象图案、具象图案、几何图案、自然图案等。
1.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各种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图案。
2. 讲解:讲解图案的定义和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图案示例。
3. 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并展示给大家分享。
第二章:图案的设计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创作图案的能力2.2 教学内容对比原则:通过对比来增强图案的视觉效果。
重复原则:在图案中重复某一元素,使之更加突出。
对称原则:图案的对称性可以产生平衡和稳定的感觉。
平衡原则:在图案中保持视觉元素的平衡。
2.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应用了设计原则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吸引人的。
2. 讲解:讲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展示不同设计原则的应用示例。
3. 练习:让学生运用设计原则创作一个图案,并展示给大家分享。
第三章:图案的技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案创作的常用技法培养学生运用技法创作出美丽图案的能力3.2 教学内容绘图技法:如线条、色彩、水墨等技法。
雕刻技法:如木雕、石雕等技法。
拼贴技法:利用不同材料拼贴出图案。
打印技法:利用印刷方式制作图案。
3.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应用了不同技法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2. 讲解:讲解图案创作的常用技法,展示不同技法的应用示例。
3. 练习:让学生选择一种技法进行图案创作,并展示给大家分享。
第四章:传统图案与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图案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印度、非洲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图案。
分析传统图案在各自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应用场景。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图案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图案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定义与分类2. 图案的构成元素及其关系3. 图案的审美特点4. 图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5. 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构成元素和审美特点,学会运用图案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构成元素和审美特点。
2. 示范法:展示优秀图案作品,分析其创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图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图案作品,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构成元素和审美特点,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础知识。
3. 示范:展示优秀图案作品,分析其创作方法,让学生感受图案的美。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图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图案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图案在不同文化、时期的应用和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创作图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图案展览或相关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图案的基本概念、构成元素和审美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3. 评价学生对生活中图案的发现和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优质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电脑出示).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3.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揭示课题:图案欣赏)二.图案欣赏感悟新知1.出示教材图1 五角星图案: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电脑出示)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5.师进行动画演示.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三.动手操作强化感知小组活动①: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小组活动②: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电脑出示)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3.展示学生作品,你想把它应用在什么地方?小组活动③: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四.知识拓展发散思维1.欣赏教师搜集的图案.(电脑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得到的?2.总结:古人说〝美源于生活〞,而我认为〝美源于创造〞,是人们将心中美好之物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也能将今天所学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优质教案范例二课题图案欣赏内容34 35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2.使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的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的喜欢的图案.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重点使学生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难点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习惯的图案.关键让学生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知识技能教学准备教师图形学生图形环节时间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2__51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三.练习1.三八妇节就要到了,平你用雪果的知识为你的妈妈设计一份小礼物一幅美丽的图案..计算2.有一个四位数,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再同原来的数相加,得数是2_89,你知道原来的数吗?四.检测图形设计使用上四中或四种以上的图形.五.小结:1.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教师先请学生们回忆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把图形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2.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我们都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梯形那你们知道吗?1.教师请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这些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图案?那就请你来动手试一试.看一看.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案都是我们现在所学生的平面图形经过数字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得到的,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桌布围巾花布等等,所以只要你学会观察生活就能够用知识去发明和创造使他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4.汇报并讲解(1)指名讲解设计说明(2)再指名讲解设计说明(3)小组内修改5.自由发挥设计.注意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平移和旋转等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讲解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在设计图形中感觉图形的美.这些图形经过人们的双手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些妙趣横生的图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个图案,每位同学都来尝试着画一画说一说,探索一下其中的奥妙.(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2)指名汇报(3)小结并寻找规律学生独立设计教师归纳总结.板书设计图案欣赏.小学四年级数学《图案欣赏》优质教案范例三一.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8 69页《图案欣赏和设计》.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利用平面图形进行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达到欣赏.设计美丽图案的目的,也就是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本节教材活动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欣赏美丽图案.2.学习设计图案.3.利用平移.旋转.对称自由设计图案.为了使内容能兼顾优生与学困生,我在本课教学中增加了搜集美丽的图案,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图案形成的过程这个环节,还有分组合作,利用所学共同创作美丽图案的环节,让学生感知制作图案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实践创新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设计理念《数学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合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锐意创新,以期达到以下的活动目标:四.活动目标及重.难点确立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探索设计图案的基本步骤,会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图案.观察图形.总结方法.创新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观察.总结.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设计图案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中的图案美.重点:学习设计图案的基本步骤,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难点: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五.教法和学法.为了在活动中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设计图案的基本步骤,学生观察的更加清晰.明确,有据可依.2.研讨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获取的信息讨论.归纳.总结,从而亲身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习能力.3.实践法:动手实践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六.教学过程首先,我在教材已有的三大环节的基础上设计了1.激情导入环节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看!这是 (五环旗,师讲解:由圆这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奥运五环旗,_年将在我国高高飘扬;盘子底部的花纹;窗花;大风车;铁栅栏;紫荆花图案:这是以一个花瓣作为基本图形组成的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看完以后感觉怎么样?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图案都具有一种对称美.这么美的图案.艺术家是怎样设计出来的?设计过程中又藏有哪些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通过这样依次动态呈现出生活中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出美丽的图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参与积极性,接着我安排教材上的第一个环节图案的欣赏,2.欣赏图案师:先来欣赏这三幅美丽的剪纸图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来分析分析.教师依次出示多媒体图案,让学生思考形成过程,讨论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出示美丽图案的形成过程,体会到平移.旋转这些变换现象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找出别人进行图案设计时运用的方法.这一环节消除学生学习的恐惧感,激发学习兴趣.3. 设计图案师:你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按要求也来做出美丽的图案吗?一起来看图案设计.教师提出要求,先多媒体演示过程,学生开始实践.操作.交流反馈师:通过前面的观察和操作,你发现图案设计中的奥秘了吗?奥秘是什么呢?谁来说说.本环节是先依据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际操作,感受设计图案的过程,探究设计图案的基本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交流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4.应用所学知识自由创作师:你能照这样的方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吗?师示范:先来看看老师的设计,我想用平行四边形作为基本图形,运用旋转的方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一起来看(教师演示),漂亮吗?你会像这样设计吗?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再动手试试.利用学习到的图案的方法,自主创作花边图案,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创作性.小组合作,创作完整图案.让学生明确完整的图案要主次分明,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5.活动小结,课外延伸师:刚才我们选择一个基本图形,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同学们成功的设计出了美丽的图案.如果选择两个或者多个基本图形,又能设计出怎样的图案来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再去设计设计!本环节总结了本课的知识,明确了学习重点.并对本课知识作了相应的延伸,使课堂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没有结束.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美术教案第7课图案之美(5篇可选)[修改版]
![美术教案第7课图案之美(5篇可选)[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beed4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7.png)
第一篇:美术教案第7课图案之美图案之美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教材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其次,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这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通过欣赏、讨论、体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一、教学路径1. 欣赏——欣赏装饰图案的美,了解美化生活的意义。
发现装饰图案表现题材与内容的丰富性,赏析不同类型的图案。
如: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等。
感受图案的不同风格,如:传统风格,民间风格,现代风格等等。
2. 学习——学习图案形式美法则,认知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特征,学会运用图案的形式表现特性进行设计。
3. 体验——运用现代的图形设计概念与方法,做1~2个图形练习。
如对称的图形、对比的图形等,体验其过程。
4. 创作——依据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加以独特的创意,丰富的想象力,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某一主题的设计创作。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通过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分类、形式法则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定某一设计主题,进行装饰图案的设计和应用实践,并进行集体讨论、展示交流。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大班教案美丽的图案

大班教案美丽的图案活动内容:美丽的图案活动目标:1、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律,并按照其规律继续排列。
2、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重点: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律,并按照其规律继续排列。
活动难点: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4、5页2、三种不同排列的红灯彩带3、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类卡纸和每人一个白盘子,胶水活动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发幼儿探索有规律排序的物体。
1观赏装饰带,寻找排序的规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几条装饰带?这三条装饰带漂亮吗?他们分别是用什么装饰的?引导幼儿说出是用红灯、气球、图形装饰的。
2启发幼儿说说发现装饰带排列的秘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先找到这三条装饰带排列的秘密,发现了以后请你举手告诉我。
引导幼儿说出:红灯彩带是由不同大小的红灯排列的,是一大一小一大一小重复排列的;气球彩带是由一红二绿一红二绿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图形彩带是按两个圆两个方形两个圆两个方形重复有规律排序。
3小结:刚才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好,都能找到藏在这三条彩带中的秘密,红灯带是按大小有规律重复排序的,气球带是按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图形带是按不同形状有规律排序的。
二、引导幼儿辨认排列的规律并按照其规律继续排列。
1请幼儿完成《我的数学》第4页,仔细观察并按红黄蓝的规律走。
师:小明要去颜色棋盘的另一边拿宝石,只要按照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走,就能走到颜色棋盘的终点,你能帮小明画出路线吗?2请幼儿完成《我的数学》第5页,仔细观察并完成卡片。
师:书上的小朋友是按照什么规律装饰相框的?幼:小女孩的相框是按照颜色排的,两块红色,然后是蓝色,然后是黄色。
师:你能帮助她继续完成相框的装饰吗?接下来怎么排?师:小男孩的卡片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幼:两个爱心,两个笑脸。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图案之美,了解图案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感知,培养学生对图案之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图案之美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图案,理解图案之美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美感的图案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著名画家梵高的《星夜》。
2. 学习(30分钟)(1)介绍图案的定义和特点。
图案是重复的平面装饰图案,可以在各种场合和物品上使用,如服装、家具、建筑等。
它由各种图形元素组成,通过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形成整体的装饰效果。
(2)展示不同类型的图案,如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等,让学生辨认并描述其特点。
(3)通过展示不同材质的图案,如丝绸、陶瓷、木雕等,让学生体验不同材质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4)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图案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如中国的云纹、西方的几何图案等。
3. 欣赏(1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图案图片,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对图案的感受和评价。
(2)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案,如教室里的地毯、窗帘等,让学生体验图案之美的无处不在。
4. 创作(2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
(2)鼓励学生进行图案设计分享,让大家欣赏并评价彼此的作品。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培养他们对图案之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通过自主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此外,通过对不同文化图案的介绍,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
人教版美术五上《美丽的纹样》优秀教案

人教版美术五上《美丽的纹样》优秀教案
线。
3、在骨架线上进行图案的设计,可以使用几何、自
然元素等进行装饰。
4、最后根据需要调整图案的大小和密度,使其更加美观。
学生活动:
请学生选择一个适合纹样的形状,然后在纸上描绘出骨架线,并进行图案的设计。
最后,让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
四、巩固练、检测评价
1、练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纹样,并进行拍照或手绘,然后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检测
出示一些适合纹样的形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图案的设计,并进行评价和展示。
3、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听取同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美丽的纹样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元素。
在研究中,我们了解了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和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掌握了使用几何、自然元素等设计适合纹样的方法。
通过欣赏、感知和体验,我们学会了辨别适合纹样和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并进行了自主探究和启发创作。
最后,通过练、检测和评价,我们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7.《图案之美》教学设计

《图案之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
三、教学准备装饰图案的优秀范例、植物花卉、动物、风景的图片,剪纸、画笔、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装饰图案,身边的物品因为有了图案的装扮变得生动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图案之美。
(二)探究活动一:装饰图案的历史及其分类装饰图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性行为之一,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就开始了,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民间图案通常具有吉祥的象征含义和强烈的民族特色,而现代图案则更注重对运动、流行、时尚等现代文化的表现。
欣赏一些中国的传统图案和民间图案,看看这里面有什么好的寓意?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文物一一太阳神鸟金箔,据考证,它极薄,镂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
外层是四只逆时针飞行的太阳鸟。
四只三角神鸟,引颈伸腿,在外沿逆向展翅飞翔,似象牙似旋涡,像云朵像光芒,如同一幅剪纸图案和谐对称。
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但设计者确实数千年前的古蜀人。
敦煌石窟顶上的藻井图案,无论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图案中间是一一莲花莲花师佛教里常用的纹样,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非常圣洁,象征佛语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入冬,莲花不死,来年又生发,象征不断轮回。
福寿双全的来历蝙蝠与寿桃常用在一起组成吉祥图案。
以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示幸福、长寿都将来临,福从天降。
接下来看着四幅图案并思考:这些图案分别表现了哪些不同的内容和题材?总结得出:图案从表现题材内容上可分为: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
初中美术图案教案

初中美术图案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图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图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 图案设计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图案的认知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对称、重复、对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图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画图、剪贴、组合等。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图案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图案设计作品。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图案设计的应用,如服装、家居、广告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图案设计的实际应用方法。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图案设计应用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图案设计应用作品。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图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中班美术《美丽的图案》教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美丽的图案》教案教案名称:《美丽的图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绘周围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通过绘画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几何形状的模板、彩色画笔、白纸。
2. 环境布置:在教室里展示一些由几何形状构成的图案,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图案,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然后教师简单介绍各种几何形状的特点。
二、主题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几何形状模板,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其名称。
2. 教师演示如何用这些形状拼出简单的图案,如房子、树木、花朵等。
三、实践活动(25分钟)1. 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几何形状模板和画笔。
2.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用这些形状创作美丽的图案。
3. 教师在旁指导,适时给予表扬和建议。
四、作品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是如何设计这个图案的。
2. 其他幼儿可以对分享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课后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寻找家中有哪些物品是由今天学习的几何形状构成的。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创新,同时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参与到孩子的美术学习中来。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图案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图案的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3. 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应用4. 图案创作实践5. 优秀图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运用图案进行创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图案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图案相关资料、图片、作品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图案的美感。
2. 教学新课:教师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
3. 课堂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创作图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图案的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图案创作实践的参与度和作品质量。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图案创作实践。
八、教学步骤1.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图案的美感。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示范创作:教师进行图案创作的示范,讲解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构图原则和表现手法进行图案创作。
幼儿园数学教案美丽的图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美丽的图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数学课程中,图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图案,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设计一堂有趣且富有创造性的图案课。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应能够:1.识别简单的图案;2.使用不同形状或颜色的元素创建自己的图案;3.发现和描述图案中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这堂图案课,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案卡片;•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半成品图案示范。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图案的概念(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图案的概念,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实物来解释。
2.通过示例图案,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案中的规律。
第二步:观察和分类现有图案(1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已经做好的图案,要求幼儿认真观察。
2.引导幼儿讨论图案中使用的元素(形状和颜色),并将它们分类。
第三步:练习复制图案(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图案,并用卡片上的元素一步一步地复制。
2.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卡片上的元素复制出同样的图案。
3.鼓励幼儿在完成复制后,通过更换元素的位置或颜色来创造自己的图案。
第四步:创造自己的图案(30分钟)1.幼儿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由创造自己的图案。
2.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发挥创造力。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例如:使用特定的颜色或形状来创造图案。
第五步:分享和总结(10分钟)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创造的图案,让其他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图案中的规律和特点。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评估幼儿的学习结果:1.能否正确识别和描述示范图案中的规律;2.能否准确复制示范图案,并进行创造性的改变;3.能否创造出自己的独立图案,使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六、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图案的理解,教师可以添加以下延伸活动:•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和描述自然中的图案;•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图案,让他们用卡片复制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制作一个大型的共同图案,让幼儿参与创造和布置。
第七课_图案之美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相关的资料学生:准备一套色彩工具(蜡笔或水彩或水粉)一支黑色勾线笔、铅笔教学过程设计一.感受形式中的美1. 导入:(1)龙的传人师:我们都是中国人,最能代表我们的图腾是|?龙由龙引申至十二生肖图案,引出课题|《图案之美|》(2)(板书)导入课题课件引出图案的定义,装饰图案的历史。
2. 实践与讨论(1)欣赏新石器时代彩陶,青铜器,瓷器,现代设计作品,了解相关的历史。
师:图案是最为古老和广泛的文化存在,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的。
师:认识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师:欣赏瓷器和现代作品,与前面比较。
师:图案的内容动物植物人物风景几何形师:图案的功能3选1 小练习师:图案分类传统民间现代师:这是什么?蝙蝠?它代表了什么?福气。
图案的魅力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小结: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风景、动物、植物、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
师: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对称平衡对比律动师:图案绘制的步骤二.构思创作开启想象力,积极创意,参照课本31页右下的现代设计图案,自己尝试设计一个现代图案。
要求:合理运用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
三.作品发布会全班作品分组展示。
互相欣赏讨论评价。
体验成功感。
四.课后拓展图案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已经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它表达了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吉祥的愿望。
调查、收集神秘的麦田怪圈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图案之美》
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
陈晓梅
意?(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出示一些中国古代和民间图案中的文化符号,并贴在黑板上)。
探究阶段
师:这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上面一个罐的纹饰像花朵,它采用了二方连续的排列方法,围绕在陶罐四周,形成独特的彩陶纹样。
师: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文物——太阳神鸟金箔。
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外形呈现什么型?什么色?
生:太阳神鸟呈圆形,金黄色。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
据考证:它极薄、镂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是四只逆时针飞行的太阳鸟。
四只三脚神鸟,引颈伸腿,在外沿逆向展翅飞翔,似象牙似漩涡,像云朵像光芒,如同一幅剪纸图案般对称和谐。
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但设计者却是数千年前的古蜀人。
2005年,“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师:这是敦煌石窟顶上的藻井图案,可以看出,它无论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
图案的中间是什么?
生:莲花。
师:对!莲花是佛教里经常用到的纹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非常圣洁,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入冬,莲花败落但根茎不死,来年又生发,象征不断轮回。
(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师:这是什么?
生:讨论得出:古代官服前面的刺绣补子。
师:绣着飞禽的是文官还是武官?
生:文官的。
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只飞鸟上面有什么?
生:蝙蝠。
师:它代表了什么?
生:福气。
师:在飞鸟的下方有什么?
生:水纹。
绣着走兽的应该就是武官的。
(以上都由生讨论得出)。
师:(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我们依然能找到蝙蝠的图案,在背景上和太阳在一起的是云纹。
蝙蝠、飞禽、走兽、水、云这些不相关联的东西融合在一个图案里,图案的魅力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继续欣赏图片,了
解民间图案的文
化符号含义
在老师的引导下,
讨论这两组图案
所代表的意义。
继续加深了解
民间图案与文化的亲密关系
学生从古代的作品中体会图案
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启迪学生的情感----热爱中国
古代优秀文化。
这组图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历
史知识讨论,让学生有种成就
感,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
热情。
师:这是两幅民间剪纸作品,两只喜鹊代表了什么?牛的身上装饰了什么图案?这些也是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和锯齿纹(师同时也拿出学生所带来的剪纸作品)。
(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现代图案听老师做小结
感悟图案的魅力
来源于生活,但高
于生活。
最后通过师的总结让学生感悟
到:装饰图案不仅促进了人类
文化的发生,而且也促进了人
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从古代就
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按照图案表现的内容、题材可分为:动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动物图案:
植物图案:
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小组欣赏讨论分门别类集中赏析,为学生对
图案的创作实践打下了基础。
二.尝试存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了解了图案的分类。
在第六课我们知道要把生活中的具象元素变成图案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构思和一定的设计技巧;除了要表达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具有独特的形式,形成特定的形式美感。
(一)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图案的基本形式之一。
对称,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如同照镜子或水面的倒影。
1)师:从刚才的图例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动植物、人物、风景)均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
师:同学们所熟知的天安门也是具有对称美的,它的设计者名字叫蒯(kuai)祥,是明朝人,他是一位非常聪明好学的有名木匠,大胆的运用对称的原理,科学的创造性的完成了修建天安门的任务。
2)均衡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之间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关系,它既可以使画面丰富,又可以破除对称的单调,而较为活泼。
3)
4)了解相关知识利用同学们熟知的天安门来
拓展一下知识。
对称与均衡,都是一种视觉形式,它们表现了自然的基本形式规律,具有一定的美感,是形式美的法则。
(二)对比与和谐
师:图案中的对比因素很多,如色彩对比、形态对比、大小对比、虚实对比、动
静对比等等。
对比是图案造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构成形式。
和谐是在对比基础上的统一调和关系,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图案美感的最终要求。
(三)节奏与律动
师: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包括完全重复和渐变重复,它使图案产生秩序美感。
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如:有规律的重复、渐变重复能使图案呈现出律动的感觉。
对比欣赏、感悟不
同的形式美。
通过两组图案的对比欣赏,让
生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
则。
(2)小练习:图案还和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给学生听一段音乐(PPT播放音乐)你会怎么表达这些节奏呢?(提示同学们可以用从小到大的圆点来表示)。
(3)小结:
这种重复表现出一种音乐的旋律感和运动感,我们把它称为韵律。
形式美法则:节奏与韵律
并展示听了这段音乐之后创作的作品。
生动手实践,听音
乐用符号表达出
节奏来。
学科间的渗透,因为艺术是相
通的。
实践阶段1、工作坊:(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一完成)
a.开启你的想象力,积极创意,用各种方法设计。
请同学们选择鸟、鱼、花卉或树
木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完成一幅有主题的装饰图案,并给它命名。
如:“花好月圆”、
“年年有余”、“春华秋实”等。
b.选择课本中一个图案临摹完成。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爱
好选择自己喜欢
的作业去描绘。
分层作业
在创作期间播放轻音乐有助于
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培养学
生的创作能力、表现能力。
板书设计
一、装饰图案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
2、按表现内容分:动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