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2022湖南高考历史第一题答案

2022湖南高考历史第一题答案

2022湖南高考历史第一题答案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

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2.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3.据下表可知()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

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

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

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

2024年安徽历史卷高考真题带答案带解析带分值文字版

2024年安徽历史卷高考真题带答案带解析带分值文字版

据表1可知,役银分摊的做法()A.增加了人丁税额 B.有利于人口的增长C.制约了商业发展 D.强化人身依附关系6.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

这一现象表明()A.“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 B.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C.“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 D.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

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 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8.下图所示为1956年4月上海市寿成区人民政府签发的恢复结婚证,印有“互爱互敬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字样。

这可用以说明()A.人民政府倡导新风尚 B.传统婚姻制度亟待改变C.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 D.经济互助稳定婚姻关系9.198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南某国企—副总工程师,因工作不顺不辞而别,欲入职以高薪相邀的江苏某乡镇企业;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他最终被湖北某偏远山区县委书记“用事业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诚意感动人”的做法打动而入职当地企业。

这体现出()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私有制经济有效补充公有制经济C.改革开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D.经济体制改革拓宽人才流动空间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

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

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

山东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三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4.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6.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7.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8.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二、简答题1.(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试题题型稳定,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二、具体题目解析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该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涉及了农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

试题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为材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该题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主题,选取了多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涉及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要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题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涉及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4、世界古代文明该题以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选取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5、世界近代史该题以世界近代史为主题,涉及了工业革命、殖民地运动、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同时,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提高解题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一、试卷总体评价从总体情况看,2023山东高考历史试卷紧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会用历史眼光观察世界,会用历史思维思考世界,会用历史语言表达世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探索事物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便发挥独特的作用。

本次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历史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历史能力的考查,展现历史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1、遵循考试说明,注重基础试卷紧扣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贴近教学实际,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许多试题都属于常规题。

部分题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做足教材文章,侧重于中学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对正确地引导中学历史教学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考查全面,注重知识交汇点试卷全面考查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的内容,具有较为合理的覆盖面。

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在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构成试卷的主体内容。

同时,试卷注重了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如选择题第2题,材料分析题第19题。

3、植入历史文化,突显社会热点试卷植入历史文化,凸显新课标理念,将历史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用历史的方式体现在了试卷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是一种非常好的考查方式。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本份试卷难度中等,着重强调对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考察知识点既紧扣教学大纲,结合了当前的时事政治,又独辟新径,从全新的角度考察了常规知识点,使考生既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从题目自身要求作答。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历史知识掌握: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的清晰了解和准确描述,以及对相关历史理论和概念的分析能力。

评分标准将这一部分设定为40%。

2. 分析能力:考察考生能否运用历史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以及能否理性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这部分的评分标准为30%。

3. 表达能力:主要看考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得体,篇章结构是否合理、连贯,以及逻辑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明确。

这部分的评分标准也是30%。

在具体的题目评分上,选择题每道单选题1分,答对得1分,答错不扣分。

5道多选题,每道多选题2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扣分。

但如果选项不足或多选,则全不得分。

对于解答题,每道简答题6分,答对得6分,答错不扣分。

但如果答非所问或答得不全,则得分相应减少。

论述题每道10分,
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

但如果答非所问或答得不全,则得分相应减少。

同时,如果论述深入、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则可适当加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高考历史大纲或咨询历史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1、学科知识体系的整合
解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 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在这个基 础上,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 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 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 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
2、基本知识点的确定
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因此考试测 量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 体教材。但是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 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 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 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 必修课程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第(3)部分要 求列举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列强侵略 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第(1)部分要求列举1840 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至于应该包括 哪些具体史实也就是基本知识点,从课标中得不出 现成的答案。
2、基本知识点的确定
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 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例如,在 命题时,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或者打破材料题的 界限,选择题和论述题也提供材料,更多地设计新的 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分析解 答试题。 也可以侧重于课标明确规定的,或者史学界公认 的重要概念、因果关系等内容来命制试题。 还可以考虑改变评分标准,不采取以往踩点给分 的方法,而是根据作答情况反映出的考生的能力,分 层次给分。例如,基本知识在一道题目的总分中占一 定比例,只要是符合题意的基本知识点,无论是知识 点ABC,还是知识点DEF,均可给分。其余的赋分点放 在能力的考查上。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具有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
对于主观题来说,科学性首先是指参考答案和评 分标准科学合理。另外,重要的是要看参考答案是否 体现 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含义,是否揭示了题目 各个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可操作性是指评分标准应 与参考答案 相呼应,相一致,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 变通性,也就是说,评分标准对答案来说既是给分的 依据又是变通的依 据。这要求评分标准的含量要大 于具体的答案,要能放得开又能锁得住。总之,评分 标准应能够应付对同一问 题的各种理解的表述。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高考历史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考历史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BBDAD 6—10BBDAB 11—15CACDD
16—20CCADC 21—25CBDDA 26—30DACBC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台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窖为参照性示例。b5E2RGbCAP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美孚石油公司改制为托拉斯;罗斯桶新政的具体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革命的具体内容:冷战的具体内容等;EmxvxOtOco
其他答案。
组织方面
类型1:组织形成结构.语句连贯通顺
类型2:语句连贯通顺
类型部分列举,只进行简单组织
·农民进城打工。
其他答案。
36.答案:①否②否③是④否⑤是
37.
<1)答案1: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它们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6ewMyirQFL
答案2:仅笼统地回答。
·侵害了司法主权;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或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美国世纪:“金元帝国”的形成,或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dvzfvkwMI1
答案2: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其他答案。
<2)史实方呵: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避行回答。
·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一流强国,一战前的扩军备战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日不落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垄断组织托拉斯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荚国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新战争,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美圆戚为联台围的常任理事围;(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成为“金元帝国”,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到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通过冷战,美国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深人到欧洲等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rqyn14ZNXI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目: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

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可知,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顺应了当时的乱世,A项正确;法家在秦朝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西周等级制度被冲击属于铸刑书的原因,排除C项;铸刑书引发了早起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而不是源于,排除D项。

2、题目: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业发展的考古证据。

在古代,货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选项D中提到的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这些都是古代的货币形式,尤其在先秦时期,贝币是广泛使用的交易媒介,后来发展出了铜质仿贝和更加贵重的包金贝,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交换体系和对便捷交易工具的需求,是商业发展程度较高的体现。

其他选项中的器物更多关联于日常生活用具或装饰品,虽可能涉及一定程度的物品交换,但不如货币直接反映商业发展的水平。

3、题目: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的主要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衰落,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传统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23_215_(网络版)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上海卷

23_215_(网络版)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上海卷

2024年上海卷历史卷学科等级考试试题参考答案1.(1)D(2)①.A②.B③.C(3)D(4)AD(5)A(6)AC(7)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中国古代瓷器输出不仅是一种商业交易,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

瓷器作为文化交流载体和媒介,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

中国瓷器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且出现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现象,西方学习中国瓷器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想象和重构,推动文化发展。

中国也借鉴了西方文化,丰富中国瓷器文化。

2.(1)(1)与C;(2)与A;(3)与E;(4)与F;(5)与D;(6)与B(2)BD(3)材料一是从中世纪教会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二是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三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待财富的。

(4)AC(5)BC(6)B3.(1)功能:定位事件;解释历史;评价历史。

意义:发挥了解释历史的功能,有利于探究晚清教育改革的原因,了解晚清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变化:解释历史的层次逐渐深入,增强了历史研究的全面性;从微观历史向宏观历史转变,历史研究视角更加深入。

价值:揭示了晚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增强了晚清教育改革历史研究的深度;通过时间线索把握晚清教育改革的大事件,由点及面凸显全面性;运用多个时间的历史史料,增强了对晚清教育改革研究的客观性。

(3)差异:①认为晚清教育改革被动保守,与民国时代的积极态度不同。

②认为晚清教育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革命和立宪运动。

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更具有客观性。

原因:时间尺度之伸缩,可用于评价历史,三则材料作者依据自身时代体现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①作者处于民国时期,对封建王朝持有革命的态度;②作者处于20世纪70年代,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时侧重其进步意义;③作者处于21世纪,历史研究中运用了唯物史观,评价较为客观。

4.(1)CD(2)特点:目的是为了整顿吏治,维护统治;监察方式是大事廷辨,小事奏弹;以轻制重。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答案】A【点拨】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结束】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理性的应该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其核心主张是民主与科学。

“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表明追求民主和平等;“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表明追求的是科学进步。

【结束】3.(2008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答案】A【点拨】注意时间是1920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

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

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D绝对化了,C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

故选A【结束】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30=60分)二、非选择题31、⑴秦始皇;(1分)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2分)⑵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⑶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1分)作用是提高了行政效率,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1分)⑷变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分)清朝设立军机处。

(1分)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1分)32、⑴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2分)⑵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③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④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答两点得2分)⑶主要原因: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任意2点即可)(2分)图2:①(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②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③中共的主导作用;④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任意2点即可)2分⑷落后就会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综合国力;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等等。

(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33、⑴图一反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图二反映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三反映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分)⑵《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2分)⑶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024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河北省历史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千古一帝”?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2、下列哪种文学体裁起源于西汉时期?A. 诗歌B. 词C. 散文D. 话本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赵匡胤4、题干: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国共合作D. 抗日战争胜利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D、南昌起义6、哪一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一观点的代表?A. 司马迁B. 王充C. 欧阳修D. 陈寿8、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制定于公元前18世纪,是古巴比伦法典B. 文字为楔形文字C. 包含了私人法和公法两大部分D. 中国法典《唐律疏议》受到了其影响9、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采取的主要策略是:A、发动全面内战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进行国共谈判D、巩固解放区 10、以下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以阶级斗争为纲C、发展经济,保障供给D、四项基本原则1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在15世纪至16世纪期间对全球航海探险产生了重大影响?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1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动植物分类法1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举措,错误的是:A.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 通过联姻政策,与其他国家结盟C. 推行同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D. 编纂《史记》,记录其治世成就14、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 经济发达,国力强盛C. 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 长期对外战争,疆域不断扩大15、【题目】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16、【题目】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以下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起到了积极作用C.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D.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主张西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高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3分)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

魏晋时期,“事无大小()A.皇权旁落C.地方权力削弱B.相权转移D.行政效率降低3.(3分)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唐)刘禹锡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马嵬行》金屑,颜色真如故。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五代)刘昫等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宋)司马光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资治通鉴》然将士已杀国忠,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5.(3分)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6.(3分)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概不收买”。

202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参考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参考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参考答案及全解析24.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可提取出随葬品种类多样且出现了礼器,结合所学可知,礼器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而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同时根据材料“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可知出现了贫富分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因此可知该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D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遗址出现了随葬品和礼器,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而旧石器时代,尚未出现贫富分化,因此排除A,B项;根据材料“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可知,该遗址已经出现了陶器,而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陶器,因此不能确定该遗址一定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排除C项。

2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属于变法派,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是历史发展趋势。

儒家代表孔子和孟子就积极奔走各国宣传仁义之道;墨家代表墨子则倡导兼爱非攻,这些都有利于政治稳定,推动社会发展。

但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故C符合题意。

2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答案】C,感谢刘胜军老师提供资料参考,特此修正【解析】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2024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本试参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

这一比喻寄托了()A.隆礼重法的精神B.无为而治的理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D.选贤任能的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用玉的温润、坚硬、有棱角而不伤人、下垂等特质来比喻理想人格中的仁、智、义、礼等品质。

这反映了孔子希望人们通过自我修养,培养和具备这些美好的品德,以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C项正确;“隆礼重法”是荀子观点,且材料也未涉及“法”,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观点,与儒家孔子思想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选拔人才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故选C项。

2.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3.“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

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

这说明唐代()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答案】C4.《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历史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三国时期,蜀汉的都城是洛阳。

C、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是前往印度学习佛教。

D、宋朝时期,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

2、下列关于世界历史人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他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在位期间,罗马共和国被转变为罗马帝国。

C、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创作了《蒙娜丽莎》。

D、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是一位哲学家和作家,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和自由。

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负责监察百官,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的职位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丞相D、郎中令4、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是()。

A、大同社会B、小康社会C、井田制度D、封邦建国5、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统一B. 秦始皇灭掉了六个诸侯国,建立了秦朝C. 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政策,削弱了封建势力D. 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中国后世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6、唐朝“贞观之治”期间,为了加强国家管理,唐太宗实行了以下哪项制度?()A. 盐铁专卖制度B. 通典制C. 均田制D. 门荫制度7、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确保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实行了哪种制度?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8、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下哪位名臣曾多次主持科举考试?A、魏征B、李靖C、房玄龄D、杨炯9、题目: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统一了文字、度量衡B. 统一了货币C. 统一了度量衡D. 推行了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10、题目:我国古代历史上,首次突破古代农耕社会形态局限的时期是()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11、下列关于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B. 唐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C.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中,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D. 唐朝实行“九品中正制”12、以下关于宋代经济成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 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经济圈C. 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受到限制D.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1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

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

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2.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人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

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3.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

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

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

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5.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

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A.侧重选拨时务人才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6.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

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7.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

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A.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B.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D.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8.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人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5BBDAD 6—10BBDAB 11—15CACDD
16—20CCADC 21—25CBDDA 26—30DACBC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

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台题意的答案。

圆点符号后的内窖为参照性示例。

31.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仕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仕、礼。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答案1: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其他答案。

答案2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

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

其他答案。

32.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④②①③。

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

詹姆士一世是专制君主,宣扬君权神授。

玛丽和威廉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

(3)答案1: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最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

答案2 :仅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来回答或只就图像本身进行回答。

·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厉史。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可以看出图像记录了历史。

其他答案。

33.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惫相符的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答案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答案3:仅有正确结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

其他答案。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

·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答案2:回答不充分。

·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其他答案。

34.
(1)答案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或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美国世纪:“金元帝国”的形成,或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答案2 :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其他答案。

(2)史实方呵: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避行回答。

·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一流强国,一战前的扩军备战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日不落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垄断组织托拉斯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荚国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新战争,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美圆戚为联台围的常任理事围;(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成为“金元帝国”,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到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通过冷战,美国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深人到欧洲等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美孚石油公司改制为托拉斯;罗斯桶新政的具体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革命的具体内容:冷战的具体内容等;
其他答案。

组织方面
类型1:组织形成结构.语句连贯通顺
类型2:语句连贯通顺
类型3:部分列举,只进行简单组织
35.
(1)答案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

答案2: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并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夫提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答案2: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但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

·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

其他答案。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

答案2:回答不充分或意思含糊。

·农民进城打工。

其他答案。

36.答案:①否②否③是④否⑤是
37.
(1)答案1: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它们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答案2:仅笼统地回答。

·侵害了司法主权;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中国:以礼人法,礼刑结合;不重事实,不重证据;没有律师和陪审制度。

西方:有律师制度;有法院、陪审团;重证据。

答案2:未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

·中西在司法制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其他答案。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

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

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