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园 地
妇产科 腹部手 术后脂肪液化 的原 因吉林梅河 口 150 ) 0 0 3
【 摘要l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 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 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 1 倒脂肪液化病人分为 8
A,B两蛆 , 分别换 药处理 。结果
织, 予1 给 号医学 美容 线全 层 Ⅱ 缝合 , 留死腔 , 药 3 , 期 不 换 次 于术 后 2 d 合拆线 出院 。 5愈 3 讨 论 3 1 切 口脂肪 液化原 因 .
[】 古丽红 .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 1脂肪液化 4 例分析【】中国实用妇 3 6 J. 科与产科杂志 ,0 5 2 ()2 4 2 0 , 14 : 1 .
脂肪液 化的 1例 。 8 年龄 均在 2 ~5 岁 , 5 5 体形 均较 肥胖 , 皮下 脂肪 厚度
外伴发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等, 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增加脂肪液化的
危 险 陛。 ) ( 有手术瘢痕 , 6 再次手术 。 口脂 肪液化 的处理原则应 根据切 切
8 5m, ~1c 所涉 及手术 类型 有子 宫切除 术 、 卵巢 瘤核 除术 、宫外 孕
死征 象 ; 出液 涂片镜 检可 见大 量脂肪 滴 , 无细 菌生长 “ ③渗 培养 】 。
13 治疗 方法 .
化的关键。1 () 慎用电刀。 对于肥胖患者应用电刀时 , 应将电刀强度调到
恰 好能切割组织为宜 , 勿以高强度 电流切割组织 , 切 同时应尽量缩短 电 刀与脂 肪组织接触的时 间 , 电场及热 损伤降到最低 , 少脂肪组织破 将 减 坏 。 ) 腹壁脂 肪厚应 早期处 理 , 术 中放 皮下 引流条 , (对 2 如 术后2 ~4h 4 8 后拔 除 。 ) 术中严格精 细操作 , 细 止血并 尽量缩 短手术时 间。 (手 3 仔 缝合 腹膜后 用生理盐 水或 甲硝唑 冲洗 切 1 将 已坏死 的脂肪组 织冲洗 掉。 3, () 术后 及时纠 正贫血 、 4术前 低蛋 白血 症 、 糖尿病 等 。5缝合 时应将 皮 () 下组织 全层缝合 , 不留死腔是 关键要 素。 ) 后易发生 咳嗽者 , 加 (术 6 术后 用止咳化 痰药物 。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防治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10年3月间行剖宫产术5384例病人发生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肥胖、贫血、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
见表l。
3讨论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不是感染伤口,发生机制尚未明了。
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4],本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78%,高于报道的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考虑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肥胖、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贫血等有关。
另外术者手术操作也是较主要的因素[5]。
分析本文中脂肪液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体型肥胖:由于肥胖,皮下组织切开后由于局部血运的破坏,使本身血运就较差的肥厚脂肪层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加之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刺激下脂肪组织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炎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2)高频电刀。
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的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6]。
(3)切开与缝合技术及动作粗暴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容易遗留死腔。
纵形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明显增多,考虑与皮下脂肪厚薄、纵切口张力大有关。
有报道下腹部切口裂开纵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多20倍 [7-8]。
(4)妊娠期合并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特别是中重度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这些并发症的患者本身明显影响蛋白及胶原的合成,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易引起切口脂肪液化,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切口容易感染,愈合能力下降,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裂开。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科106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06例病人中,肥胖52例,糖尿病14例,贫血12例,咳嗽8例,滞产8例,使用电刀者18例。
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关键词]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加。
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而非细菌感染。
但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分析我院10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106例。
妇科手术50例,其中子宫全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2例,子宫全切除术34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2例,单侧输卵管妊娠切除手术2例。
合并肥胖24例,糖尿病6例,中度或重度贫血8例,术后咳嗽4例,无合并症8例。
使用电刀者18例。
剖宫产手术56例,其中二次剖宫产纵切口10例,一次剖宫产纵切口6例,其余均为横切口。
合并肥胖14例,糖尿病8例,中度或重度贫血4例,滞产8例,妊娠水肿4例,术后咳嗽4例。
106例中手术时间较同类手术延长20~40min的82例,与同类手术时间相当的24例。
术中出血>400ml的6例,其余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8.2±39.8)ml。
1.2临床表现术后切口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液,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部分切口有硬结,渗出物细菌培养阴性。
106例患者中32例术后体温升高,未超过38.4℃。
72例于术后3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26例术后5天,8例术后7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及预防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及预防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3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肥胖、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术中机械刺激、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瘢痕体质及过敏体质者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
结论:规范应用电刀、多源频谱仪理疗、提高手术技巧、局部加压包扎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脂肪液化是切口处脂肪细胞在无菌性变性坏死过程中,细胞破裂后脂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的一定量液态脂肪,伴有巨细胞反应,为无菌性炎症[1]。
脂肪液化虽然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且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肥胖妇女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明显增加,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本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十年收治的妇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32例病例资料,妇科手术14例,剖宫产18例,其中二次剖宫产8例,合并肥胖21例,糖尿病9例,用电刀者9例,上呼吸道感染者4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3~7 d发现切口脂肪液化,手术后患者切口有淡黄色油状及血性渗出物,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外观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部分可见有硬结,皮温正常,镜检见较多脂肪滴,渗出物细菌培养为阴性。
32例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中性分类不高。
1.3 治疗方法据切口渗液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1.3.1 首先检查液化的部位及范围,分两种情况[2]。
对少量渗液者,挤压出渗液,用5%聚维酮碘棉签清洗渗液处切口,将2~4粒天然维生素E胶丸(100 mg /粒)挤出后均匀洒在液化切口表面。
浅谈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浅谈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作者:张翠枝张爱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同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出现的腹部脂肪液化患者59例,对造成她们脂肪液化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疗效。
结果本研究中造成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有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操作因素、术后护理因素等等。
根据不同患者腹部脂肪液化情况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措施,59例患者均经过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100%。
结论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要减少脂肪液化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脂肪液化;妇产科;肥胖;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4-02在妇产科中腹部脂肪液化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肥胖患者中容易发生。
脂肪液化虽然不是细菌性感染,但是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术后脂肪液化发生概率明显提高,尤其在妇产科中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病呈上升趋势。
所以预防脂肪液化成为医生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文对我院59例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对策,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出现的腹部脂肪液化患者59例,其中子宫全切除手术3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6例,单侧输卵管妊娠切除手术8例,剖宫产手术42例。
59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6例,贫血7例,肥胖49例。
临床表现:患者术后切口均出现淡黄色的油状物和血液,切口外观无任何红肿现象,部分切口存在硬结,对渗出物细菌培养呈阴性。
59例患者中41例患者在术后3d出现脂肪液化现象,12例患者在术后5d出现脂肪液化,6例患者在术后7d出现脂肪液化。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
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将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行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其中剖宫产26例,妇科手术6例。
临床表现:32例术后多无自觉症状,于术后3~10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液渗出,按压切口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
切缘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表皮相连。
20例为术后3~5天出现切口渗液,12例为术后7~10天才发现。
32例患者中7例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5℃。
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对症治疗。
术后加强伤口护理。
术后48小时腹部切口给与微波治疗,日2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的吸收,从而促进切口愈合。
每日检查腹部伤口,如发现切口有少许渗液者,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渗液挤净,伤口覆盖碘伏纱布,并辅以物理治疗。
渗液多时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拆除部分缝线,用甲硝唑液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加压包扎或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将α-糜蛋白酶均匀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加压固定切口,一般隔日换药1次,必要时1天1次。
如渗液量大经上述处理效果不理想者,则拆除脂肪层线结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待无明显渗液、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进行ⅱ期缝合。
部分患者应用静脉或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物理及支持疗法。
另外还可以参考下述作者对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中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经过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贫血、肥胖、妊高症水肿、滞产以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实施的ii期缝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患者的愈合时间在9-15天之间。
结论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几率,同时还有助于切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痛苦,需要治疗的时间缩短。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55-01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其发生率为1.6%;其中618例为妇科,有8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29%;1996例剖宫产,34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7%。
术后患者未感觉不适,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术后的2-10天内进行换药时多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时渗液可增多,未见明显的切口红肿,但是切口愈合不佳,切口两端的皮肤较易分离,甚至只有表皮相连,进行涂片时发现渗出液内有大量脂肪滴,未见细菌生长。
1.2方法术后病房护士要每天对切口进行检查,如切口处存在少量渗出液,在确定为非感染的情况下,可每日对切口进行1-2次的挤压,每次挤压时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出;之后在伤口表明涂上百多邦,同时进行红外线理疗,距离的长短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有关,以不烫伤患者为最佳,每次持续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1-2次,治疗完毕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持续渗液或者渗液较多者要预防感染,拆除缝线同时联合应用抗生素[1]。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我 院 2 0年 9 ~2 1年 6 收治 的4 例剖 . 1 09 月 0 月 1 5
宫产术后腹部切 口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 ,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4 例 剖宫 产术 未 发生 切 口液 化 产妇 的资 料作 为对 照组 ,观 察组 5 年 龄 2 ~ 0 ,半均 ( 9 ±4 岁 ;对 照组 年龄2 ~ 1 ,平 2 4岁 2. . 5 6) 3 4岁 均 ( 0 ±5 岁 。两组 产妇 在 年龄 、孕周 、孕次 等方 面 比较 , 3. . 4 0)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 0 5 P> . )。 0 两组 产 妇切 口影响 因素 比较 :见 表 1 观察 组患 者肥 胖 、营 。
学 , 0 , 1: 2 4 () 2 . 0 3 21
[】 re Ku b r R,ar c ,t 1 o g tr s l f 3 Wo s gA, z a i T i h G e a. n em Re ut o y L s
if tbema nl a l mmayi lnsJ. P at ug1 9 ,8 1:8 a r a t[] J lsS r ,9 54 ()1 . mp Br [】 a gDW.etrdsra ebe s i lnsi ep e e t no 4 Ch n T xu e ufc rat mpa t nt rv ni f h o
或感 染 ,虽然 同对 照组 比较 无显 著性 差异 ,但 至 少说 明在这 j 种
[ 收稿 日期 :2 1—32 编校 :苏 建东 1 020—0
剖 宫产腹 部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分析 和 防治 措施
赖 青 (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 ,广西 防城港 5 8 2 ) 30 1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
20 0 8年 4月第 4 6卷第 1 2期
・
论
著・
腹部手术 脂肪液 原因 治 切口 化的 与防
朱建 昌 张 波 ( 四川省岳池县中医院普外科 , 四川岳池 6 80 ) 3 3 0 【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对 20 年 1 - 07年 6月期间收治的 9 4 02 月 20 1 例腹部手术患 者 中, 发生切 口脂肪液化的 5 3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 。结果 肥胖 、 使用 电刀、 营养不 良及糖尿病患者切 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
【 y W o d 】A d m n ug r ;F tn co i;P e e t n a d t a e tR ao Ke r s b o e ;S re y a e r s rv ni r t n ; e n s o n em s
近年来 ,随着肥胖 人群的增 加及高频 电刀在外科领域 的广 泛应用 , 术后发生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有增多的趋势。切 口脂肪液 化发生后既延长了切 口愈合 的时间 ,又给患者 及其家属增加 了
f a o n i cso a e r ss o r h s i r m al r 2 0 t u e 0 6 e e a l z d er s e t l.Re uls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i a n iin f t n co i n u o p tl fo J t ay 0 2 o J n 2 0 w r ay e rto p ci ey b l i a u n v s t A ih r hg e
1 脂 肪 液 化 的 临床 表现 及 诊 断依 据 . 2
精神上 、 肉体上 的痛苦 和经济负担 。及早 发现和合理 的治疗 , 能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论文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2年,妇产科中经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共9例,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和患者的肥胖程度、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以及滞产等多种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
结果在我院有针对性的护理之下,9例患者全部都痊愈出院。
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患者有对应的处理措施能够使得切口的愈合更加迅速,对于的脂肪液化发生也能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使得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大幅度的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在进行腹部手术之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发生了脂肪液化的话伤口的愈合就变得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继发感染发生的几率也会有所上升,愈合时间会被延长,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经济上面,都会对患者还有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同时它也是医疗纠纷引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
想要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士早期的发现还有针对性的处理都是相当必要的,经过精确的诊断之后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疗程缩短,缓解医生的压力以及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
本次研究对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6年——2012年,妇产科中经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共9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4岁,年龄最大的为56岁,平均年龄为36岁。
在这9例患者当中,进行了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共有2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有2例,宫外孕病灶切除术患者有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剖宫产的患者有2例,因为滞产而进行剖宫产的患者有2例。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9例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其中贫血或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有3例,皮下脂肪的厚度超过了4厘米的患者有5例,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1.2切口脂肪液化表现在本组患者当中,术后的3-5天在切口处出现了较多的黄色渗液,在渗液当中有少量的脂肪滴以及怀素的组织,在切口的边缘,没有发现相关的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少 电刀 的使用 , 同时注意盐水纱布保 护脂肪层 , 缝合 时应对合 良好 , 避免死腔 , 注意打结 时松 紧适度 , 减少伤 口的暴露时 间。
术后早期发现和早 期预防是妇科医师的职责 ,术后换药 时 , 注 意敷料上 沾染 渗液的色和量 , 并观 察切 口的清 洁度 , 观 察切缘 周 围是否有红肿发硬或皮温增高的现象 , 可于切 口两侧适 当加 压观察是否有渗液渗出 。一旦发生脂肪液化 , 应及时在无菌条 件下对切 口进行处理 , 注 意预 防感染 ; 另外 , 对全身情况给予 纠 正 。同时进行 辅助治疗 , 给予微波 治疗 以加强切 口的局部血液 循环 , 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 , 从 而促进切 口愈合。
护不 当: 切 酒
院 ,妇产科 手术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与 患者皮下脂肪含 量过
精、 碘酒等 都可 以导致脂肪 液化 ; ④其 他 因素 : 术 中止血不 彻 底; 血肿形成 ; 缝合过松或过 紧, 导致脂肪组织留有间隙 ; 贫血 , 低蚤白血症 ; 糖尿病 等。
参 考文献
术1 1 例, 其 中全子宫切 除术 8例 , 卵 巢囊肿剔 除术 2例 , 黄体 破裂 1例 ; 产 科手术 1 3例 , 其 中剖宫产 1 1例 , 异 位妊娠 2例。 切 口全 部裂 开者 2例 , 部分 裂开者 2 2例 ; 其 中裂 开 ≥5 c m者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及预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 卷第 3 期
’ 。
・
临床研究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 口脂肪液化 的诊治及预 防
( 辽宁省葫芦 岛市杨家杖子经济开发 区人 民医院 妇产科 ,辽宁 葫芦 岛 1 2 5 0 2 2 )
刘建新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手 术切 口脂肪液化的原 因、诊治及预 防措施 。 方法 对我科 室 2 0 0 4年 1月至 2 0 1 2 年1 2月 腹部 手术后发 生切 口脂肪液化 的 7 2例 患者进 行统计 、归纳、分析 。结果 发 现肥胖 、使 用高频 电刀、贫血、妊 高征 、 糖尿病 、手术时间长、缝合技巧、术后 咳嗽 、产褥 汗等 , 均 为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的 高危 因素 。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后 应 勤 看 患者 ,做 到 早 发 现 ,早治 疗 ,并 可 预 防性 应 用 微 波照射 切 口 ,改 善切 口处血 液循 环 ,避 免脂 肪液化 的发 生 ;
并尽 早 发 现 、 综合 治 疗 , 均 可 治愈 。 关键词 :脂肪 液化 ;腹部切 口;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 :R7 1 3 . 1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3 . 0 7 8 分 析 引起 术 后 切 口脂肪 液 化 的 原 因有 如 下 几种 :①肥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0 4年 1月 至 2 0 1 2年 l 2月本 科 收 治 的 患者 腹 部 手 术 后 切 口脂肪 液 化 患者共 7 2例 。年 龄 1 9~ 5 6岁 ,平均 3 4 . 5 岁。其 中妇科 手术 2 3例 , 产科 手术 4 9例 。合并 肥胖者 5 8 例, 合 并贫 血者 2 2例 , 合 并妊高 征者 1 3例 , 合并糖 尿病者 3例 , 术 后 咳 嗽者 4例 ,手术 时 间过 长者 8例 ( 大 于 3小 时 ) ,使 用高 频电刀 者 1 2例 。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措施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措施发表时间:2015-11-16T12:01:24.9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李静波[导读] 黑龙江省海伦市妇幼保健院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愈合效果好,恢复较快[5]。
李静波黑龙江省海伦市妇幼保健院 1523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剖宫产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15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异同。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对照组的丙级愈合率为20.0%,乙级愈合率仅为33.3%,甲级愈合率仅46.7%。
观察组的丙级愈合率仅为6.7%,乙级愈合率仅为13.3%,甲级愈合率高达80.0%。
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然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
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愈合效果好,恢复较快。
关键词:剖宫产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剖腹产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脂肪液化,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产妇过于肥胖,近年来,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逐年递增,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
本次研究重点探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30例患者,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30例患者,15例对照组中,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9±2.8)岁。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16C HI N A FO REI GN M ED I CA L TR EATM ENT临床医学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1例,旨在探讨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减少直至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7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妇产科共行经腹手术8381例,伤口脂肪液化51例(0.61%),其中引起伤口全部裂开7例(0.08%)。
妇科手术2821例,伤口脂肪液化10例(0.36%),全部裂开2例(0.07%);剖宫产术5569例,伤口脂肪液化41例(0.74%),伤口全部裂开5例(0.09%)。
(2)合并症:51例患者均为腹部纵切口,其中妇科10例均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年龄40~57岁,合并肥胖8例,糖尿病2例,术后咳嗽8例;41例剖宫产患者,年龄21~31岁,合并肥胖33例,妊娠水肿12例,滞产10例,术后咳嗽4例,糖尿病6例。
(3)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51例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41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30m i n,10例子宫切除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约30~60m i n 。
5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200mL 之间,无一例术中大出血情况发生。
(4)临床表现:5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术后伤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伤口外观红肿不明显,细菌培养阴性,渗出物出现时间分别为:32例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16例术后第5天发现渗出物,3例于术后第7天拆线后发现渗出物(其中1例为浆液性血性渗出物)。
51例患者中仅14例体温升高,但均未超过38.5℃,其余37例体温正常。
12例患者术后咳嗽,6例全子宫切除患者系术中全麻气管插管致气管粘膜擦伤所致,其余6例系术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血象检查51例患者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最高仅为1.2×109/L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护理探讨发表时间:2014-05-14T12:53:02.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朱凤彩[导读] 对于手术患者,护理人员要多鼓励,使她们尽早下床活动、锻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朱凤彩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458030)【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1月间 4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8例切口液化患者经过妥善护理干预,10-20天均痊愈出院。
结论实时预防能够避免或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恰当护理可促进切口液化后的愈合。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6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妇产科腹部手术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做好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现对我科48例切口脂肪液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3年元1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出现切口脂肪液化48例。
其中,剖宫产39例,子宫全切9例。
1.2合并症:48例患者中,合并肥胖者15例,糖尿病7例,重度贫血6例,妊娠水中5例,二次腹部手术10例,因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延长5例。
1.3 临床表现手术患者于术后3-9天出现切口有淡黄色渗出液及淡红色血水样渗出液,按压皮下渗液增多,切混有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处无红、肿、热、痛及硬结,多次细菌培养均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明显升高,观察体温记录,48例患者中3例体温升高,在38-38.2℃1.4 护理处理措施1.4.1 心理护理手术患者发生脂肪液化后,医护人员及时进行相关知识宣教,让她们了解手术是一种创伤,发生脂肪液化是较常见现象,不必担心,使她们以平静心态接受。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3分析
1 并发症 . 2
6 3例 患者中均 有并发症 :合 并肥胖 者 2 6
例 ( MI B 指数均大于 2 ) 5 ,其中妇科 3例 ;合并贫血者 2 0例 , 中妇科 6例;妊娠水肿者 5例f 为中度 以上水 其 均 肿1 ;合 并糖尿 病者 3例均为妇科病例 ;滞产 1 ;合并 例 两项 以上者 8例 , 中妇科 4例 ( 为糖尿 病合并肥胖 ) 其 均 ,
2 例 ;剖妇产术 2 3 7例 ,发生切 口脂 肪液化 4 例 。6 1 93 2 3 例患者 中,妇科手术 2 4例 ,均 使用 高频手术 电刀切开脂 肪层 。并予 电凝止血 ,其 中子宫切除术 1 例 ,附件手术 1 7例,合并肥胖 8例 , 糖尿 病 6例,中度或重度贫 4例术 后咳 3例 。6 3例 患者手术持续 时间 比较 同类手 术延长 2  ̄5mi,术 中出血量均为 ( 6 .±5 .)m 。 0 0 n 12 4 76 l
分病 人体 温不 高 ,一 小部 分病 人 体温 增 高但 亦不 超过 3 .℃。6 8 5 3例血 常规 检查 ,白细胞记数增 高不明显,中
性分类不 高。 术后切 口淡黄色水样渗 出物 时间 3 ld  ̄ O 不 等 ,其 中 2 例术 后 3 6 d出现 ,2 2例拆线时发现 ,1 例病 5 人 出院后才 出现 。 1 处理 . 4 术后第 3 d腹部切 口有少量淡黄色水 样渗出 物 时,及 时清 除分 泌物 ,并给予微波理疗 3 n 0mi,每 日 1次 。若渗 出物较 多,则需拆除该处缝 线 ,在严格 消毒 下先将 空腔 内液体尽量挤 压干净 ,然后用 珠海恒通 生物 工程制 药公司生产的胰 岛素 4 U ( . )加 5 %葡萄糖 0 1 m1 O 0 2 ml 0 ,取 1ml 5 冲洗残腔 ,余 5 ml向切 口皮下组织两侧 浸润 或点注 ,在将冲洗液 挤净 ,以消毒 蝶形胶布尽可 能 拉拢切 口,固定, 以便关 闭死腔【。术后 5 d内发现 J J ~7 切 口有渗 出物者 ,严格 消毒伤 口周 围皮肤 ,清洗液化坏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
中国卫生产业 101
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情况的患者49例,对于浅表液化范围于切口1/3以下者且渗液量<5ml,在液化缝线间进行挤压,放置胶
片进行引流,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1/2以下者且渗液量是5~10ml之间,可采取在液化处拆除1~2针缝线,将细管负压放置于
此进行引流无渗液会可用蝶形胶布对创口固定,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1/2以上者且渗液量是>10ml者拆除缝线进行清创切
根据患者切口液化程度进行处理,对 于浅表液化范围于切口1/3以下者且渗液 量<5ml,在液化缝线间进行挤压,放置 胶片进行引流,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 1/2以下者且渗液量是5~10ml之间,可 采取在液化处拆除1~2针缝线,将细管负 压放置于此进行引流无渗液会可用蝶形 胶布对创口固定,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 口1/2以上者且渗液量是>10ml者拆除 缝线进行清创切开伤口,换药湿敷于一周 后进行2期缝合。
【关键词】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2)03(b)-010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妇产科自1994年2月至2011 年3月期间收治出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 化情况的患者49例,年龄17~79岁之间, 平均年龄48.1岁,以上患者切口脂肪液化 出现的时间均出现于术后5d。 1.2 治疗方法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
CHINA HEALTH INDUSTRY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
赵萍 (普洱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云南普洱 665608)
【摘要】目的 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选自我院副妇产科自1994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出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
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3㎝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3㎝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
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李秋容【摘要】对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营养情况、术前贫血情况、手术前水肿情况等.结果26例患者中18例BMI达到25kg/m2以上,占69.23%;3例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占11.54%;5例有明显的贫血,占19.23%;6例术前伴有明显的水肿,占23.08%.患者的体重指数超标是切口脂肪液化的最主要发生原因.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并积极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在术中操作精细化,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2(023)011【总页数】2页(P1963-1964)【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防治【作者】李秋容【作者单位】中山市阜沙医院,广东中山 528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患者手术后创伤造成大量的脂肪细胞破裂,从而使细胞内的脂肪颗粒被大量的分解和外溢,并聚集而成液性的油脂,最终油脂聚集于切口内的情况。
对于腹部切口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发生于患者的皮下脂肪层,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切口感染而造成的切口液化越来越少,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笔者对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26例,年龄18~60(38.75±12.83)岁。
其中21例为剖宫产手术,3例为子宫全切除手术,2例为卵巢囊肿切除手术。
1.2 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术后4~7d;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切口敷料经常规检查可以发现明显黄色渗液;皮下渗液明显增多;切口周围无明显的炎性表现,如红肿热痛等;切口愈合情况不佳、皮下组织发生明显的游离;切口渗液中可以见到明显漂浮的脂肪滴以及游离的坏死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是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我们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15-01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1307例,发生脂肪液化21例,发生率1.6%,其中妇科309例,发生脂肪液化4例,发生率1.29%;剖宫产998例,发生脂肪液化17例,发生率1.7%。
术后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所有患者术后2~10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处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切缘两端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有表皮相连,渗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中性分类不高。
4例为术后第3天出现切口渗液,10例术后第4天,4例7天拆线时发现,3
例为拆线出院术后第10天发现。
7例患者体温升高,但未超过
38.4℃。
其中15例患者中均有并发症:合并肥胖者10例,合并贫
血者8例(hgb均<90g/l);滞产9例;合并2项以上者6例,其中妇科2例(均为糖尿病合并肥胖),产科4例(均为贫血合并肥胖)。
2 方法与结果
术后每日检查切口,如发现切口有少量渗液者,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然后于伤口表面涂以百多邦,并予以红外线理疗仪照射,其距离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照射时间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治疗完毕用无菌敷料遮盖包扎,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应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同时拆除该处缝线。
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隔日换药1次,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
如渗液量大,切口愈合不良,或经上述处理不愈合者,则拆除大部分切口缝线,敞开切口,内置纱条或胶片充分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ⅱ期缝合。
部份患者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支持治疗。
21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2例ⅱ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
愈合时间9~15天。
3 讨论
目前腹部伤口脂肪液化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2]①发生在术后3~7天,除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
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目前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肥胖人增多[3],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也在逐渐增多,而它的发生将延长切口愈合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及早发现和恰当的处理将会缩短疗程。
目前,导致脂肪液化的原因很多,其中肥胖是主要原因,如医生缝合技术不当,也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在缝合过程中,缝扎过紧可使组织坏死,缝扎过松止血不彻底,渗出物较多,缝合时留有死腔,可扩大局部炎症反应,缝合组织层次对合不良致切口裂开;术中或术后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使脂肪组织破坏、液化。
而妊娠期贫血、水肿、妊娠期合并症、术后咳嗽以及高频刀的应用都会引起脂肪液化。
而目前关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尚未明了,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实质上是切口处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过
程中细胞破裂后脂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的一定量液态脂肪,伴有巨细胞反应,为无菌性炎症。
如果对此处理不当,则会加重病人的负担,延长住院时间。
有效的预防是可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的:①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术前调节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再手术。
术中、术后严格监测血糖水平,控制糖摄入。
对于贫血者,术前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
对于妊娠水肿患者则应积极处理原发病以减轻或消除水肿,将中重度水肿控制在轻度及以下者可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降低。
②术中术者应谨慎操作。
做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层,
避免多次反复切割脂肪层。
止血要彻底,合理使用电刀。
在肥胖病人使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刚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及对脂肪组织出血点盲目电凝止血。
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缝合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
不留死腔,脂肪厚者分层缝合,缝合间隙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需要时应行减张缝合。
另外应注意腹膜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将脱落的脂肪组织等清洗干净。
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
③对产程延长及滞产者,要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理,提高助产人员及产科医生技术水平。
④术后注意严密观察。
对于存在肥胖、糖尿病、贫血、水肿等以及手术持续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的患者,事先考虑到发生本病的可能,术后换药时,注意敷料上渗液的色和量,并观察切口的清洁度,看切缘周围是否有红肿发硬或皮温增高的现象,可于切口两侧适当加压观察是否有渗液渗出。
⑤对于切口已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应及时在无菌条件下对切口进行处理,注意预防感染,另外可补充营养,静脉输注白蛋白,对全身情况给予纠正。
红外线最适合人体吸收。
人体吸收红外线后使皮温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微循环的灌注量增加,改善了组织的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切口周围的供血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的再生能力,减少渗液的形成,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强了切口的愈合。
治疗脂肪液化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总之,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需要术前、术中和术后多方面的注意和配合。
参考文献
[1] 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44.
[2]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6.
[3] 纪伟光,吴达志,王旭.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2,17(6):119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