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基础(一)——基础概述
一、智能汽车汽车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以及协同控制等功能一般称为智能功能,具备智能功能的汽车称为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配备了多种传感器,比如,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自主感知,通过一系列传感器信息识别和决策操作,汽车按照预定控制算法的速度与预设定交通路线规划的寻径轨迹行驶。
二、网联汽车汽车的协同控制功能一般需要网联功能支持。
车辆利用通信技术实现与外界信息交互的功能称为网联功能,具备网联功能的汽车称为网联汽车。
网联汽车采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位置信息、车速信息、外部信息等汽车信息之间的交互,并由控制器进行计算,通过决策模块计算后控制车辆按照预先设定的指令行驶,进一步增强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驾驶能力。
GB/T《道路车辆网联车辆方法论第1部分通用信息》中描述了网联车辆如下文。
1.车辆系统满足车辆制造厂的规范要求,但是超出了道路车辆的物理范围,由道路车辆、外部接口、网联附件,以及通过外部接口产生的数据通信组成的车辆系统。
在描述中,同时给出了两个相关解释:①网联车辆可以没有网联附件(实现网联功能的车外系统);②当通信对象为非网联附件(例如道路基础设施、其他交通参与者)时,网联车辆由道路车辆、外部接口,以及通过外部接口产生的数据通信组成,道路基础设施和其他交通参与者不属于网联车辆。
◆文/江苏 周晓飞智能网联汽车基础(一)——基础概述2.网联车辆概念网联车辆是指能够实现车辆功能的所有技术部件,包括配置此功能所需的车载和车外数据以及系统。
因此,网联车辆也包括外部接口,图1所示为网联车辆的整体概念和代表性接口。
①由于道路车辆是网联车辆的一部分,因此,网联车辆的一些接口同时也是道路车辆的物理接口。
②网络服务接口是网联车辆的代表性外部接口之一,网络服务通过网络服务接口实现网联车辆与服务器的交互,服务提供商管理的服务器不属于网联车辆,第三方可以通过该服务器进行通信。
三、智能网联汽车1.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与传统汽车相比较,智能网联汽车是功能上的体现,新能源1-红色表示物理连接接口;2-蓝色表示网络服务接口;3-黄色表示无线实时通信接口;4-灰色表示所有接口或网联车辆的所有其他接口(此类接口无标准化要求)。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车联网产业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生态亟待完善以及政策法规需要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以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网络通信产业的技术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优势和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二基本原则系统部署、统筹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做好战略部署和分阶段实施.统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标准规范制定、测试示范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产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创新引领、应用驱动.推动跨行业协同创新,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创新应用,提升用户规模,加快形成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优势互补、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合作、平台互通、系统互联,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和应用模式的转换.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明确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防护机制,构建确保人身安全的管理体系.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基本构建,用户渗透率大幅提高,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关键技术.构建能够支撑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形成安全可信的软硬件集成与应用能力.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平台线控、智能驱动等核心技术有所突破,L3级集成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设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LTE-V2X产业化与商用部署,加快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设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5G-V2X等关键技术研发及部分场景下的商业化应用,构建通信和计算相结合的车联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完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标准制定,大幅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提升综合测试验证能力,完善测试评价体系,构建场景数据库,形成测试规范统一和数据共享,形成一批区域性、有特色、先导性的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实现LTE-V2X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开展5G-V2X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构建车路协同环境,提升车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的规模化应用水平,为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必要条件.——应用服务.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构建涵盖信息服务、安全与能效应用等的综合应用体系.——安全保障.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防护机制落地实施,安全技术及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技术支撑手段建设初见成效,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2020年后,通过持续努力,推动车联网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二、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化发展一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重点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辆平台线控等核心技术.加快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多域控制器、惯性导航等感知器件的联合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智能车载终端、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及动态地图等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产业化应用.加快推动高性能车辆智能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协调和可靠控制.二推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决策控制平台衔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通过联合攻关、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搭建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库,完善适合深度学习的软件开发环境,开发软硬件协同计算与通信融合的车载操作系统,加速开发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硬件接口单元、存储管理单元和V2X通信单元,加快形成适合中国道路状况的L3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架构设计,满足对车辆动力底盘和车身电子部件的安全、快速、有效控制要求.三强化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LTE-V2X、5G-V2X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动多接入边缘计算、网络功能虚拟化、5G网络切片等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构建通信和计算相结合的体系架构,提升多接入边缘计算敏捷性,实现更多业务创新.加快V2X计算平台的部署及产品研发,分步构建中心-区域-边缘-终端的多级分布式V2X计算平台体系,满足V2X业务需求.三、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一健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在车联网产业生态中的基础、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快推进实施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完善.加快制定与完善基础通用类、技术类、测试评价类、服务规范类和安全认证类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鼓励同步推进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以标准引领技术发展和水平提升.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基础通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信息安全、网联功能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以测试场景为切入点、以整车功能评价为目标,系统开展自动驾驶测试评价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开展5G-V2X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推进多接入边缘计算与LTE-V2X技术的融合创新和标准研究.加强与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基础设施标准之间的衔接,加快基站设备、路侧单元和车载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研究制定.推动制定车联网服务平台、交通管控信息服务平台之间的端到端互联互通标准.构建电动汽车、充电桩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互标准.推进车联网无线通信安全、车联网平台及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二加快频率和业务许可论证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结合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及相关单位的频率申请,适时发放频率使用许可.推动5G-V2X相关频率需求研究.加强对LTE-V2X基础设施运营资质和车联网业务资质的研究.三推动测试验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完善单项技术、整车产品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规范,全面提升测试验证能力.加强测试示范区能力建设,推进测试规范统一和数据库共享.推动建设中国道路交通场景库,为产品开发测试、安全性评估与功能评价提供基础支撑.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范围,探索进行高速公路测试试点.完善车载终端、路侧单元等在不同电磁环境下技术测试验证,构建车联网云平台测试验证体系,提升相关测试验证能力.研究车联网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完善车用无线通信设备进网许可相关管理办法.推动仿真测试、道路试验测试等技术发展,形成面向实验室、封闭道路、半封闭道路和开放道路的综合试验验证能力.四促进示范应用加强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鼓励产业链各方参与,开展半开放区域和公开道路等测试验证,保障车载终端、路侧单元与云平台间通信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安全性,逐步完成端到端的技术验证和互联互通测试.在机场、港口、快速公交车道和产业园区开展自动驾驶通勤出行、智能物流配送、智能环卫等场景的示范应用.推进上海、北京-河北、重庆、无锡、杭州、武汉、长春、广州和长沙等区域性示范应用,支持北京冬奥会和雄安新区开展车联网应用.构建国家级的车联网先导区,不断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居民出行服务体验.四、合作共建,推动完善车联网产业基础设施一完善通信网络设施推动LTE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满足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提升LTE-V2X网络在主要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水平,完善路侧单元的数据接入规范,提高路侧单元与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管控设施的融合接入能力,推动LTE-V2X网络升级与路侧单元部署的有机结合.在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建立5G-V2X示范应用网络,提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大带宽的无线通信服务.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标志标识的数字化改造和新建,在桥梁、隧道等道路关键节点加快部署窄带物联网NB-IoT等网络.二推动大数据及云平台建设与管理促进各类车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通信基站、车联网平台和应用服务等信息交互与数据共享,构建数据使用和维护的市场化机制,保障车辆安全有效地运行.鼓励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大数据及云平台,支撑车联网应用的规模发展和持续创新.三构建智能道路基础设施促进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为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必要条件.面向典型场景和热点区域部署边缘计算能力,构建低时延、大带宽、高算力的车路协同环境.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差分基站等设施建设,提升车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满足车辆的高精度定位导航需求.在部分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主要道路,支持构建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基础设施环境.五、发展综合应用,推动提升市场渗透率一扩大车联网用户规模鼓励电信运营商推出优惠资费等激励措施,大力发展车联网用户.支持汽车企业前装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提升驾驶辅助系统新车搭载率.支持公交车、大货车、出租车、网约车等相关运营车辆提高联网率.二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培育面向乘用车的智慧出行、道路救援、数据服务等创新应用,完善面向多种营运车辆的综合信息服务和远程监测系统,推进面向公安交通管理、商业运输车辆调度和道路运输监管等领域的交通服务,发展共享汽车等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推动车联网产业与智慧旅游和智慧商务等融合发展.三拓展电动汽车联网应用发展电动汽车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充电预警、优化充换电调度、提升充换电效率等目标.支持加强对电动汽车电池等核心部件的监测,鼓励开展退役电池甄别、分级和梯次利用.拓展电动汽车的联网应用,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服务平台、动力电池溯源系统、在线监测平台等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实现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水平.四推进交通安全与能效技术应用推动基于LTE-V2X、5G-V2X等技术的“人-车-路-云”协同交互,积极开展交通安全与能效应用.在相关技术、产品和商业化运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广交通事件预警、事故报警、交通管控等车路交互信息服务的规模应用,推动基于“车车/车人”通信的事故预警和协同控制技术的应用,提升交通安全与拥堵主动调控能力.推动车路通信技术在车辆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推广不同路况的行驶策略指引、高速公路货车编队行驶等应用,提高交通效率.五打造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基于网络的汽车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体系,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管理体系.通过车联网实现对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运用,形成多样化的应用服务和系统管理,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推动车辆精准化的营销推广、定制化的保养服务、个性化的保险套餐、透明化的维修服务和差异化的用车体验,实现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个性化汽车服务的规模应用.利用车联网技术提升车辆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六、技管结合,推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一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以产品和系统的运行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为重点,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完善车联网网络和数据安全的事件通报、应急处置和责任认定等安全管理工作.二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重点突破产业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安全防护、漏洞挖掘、入侵检测和态势感知等系列安全产品研发.督促企业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防护,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网络、车联网数据和网络的全要素安全检测评估体系,开展安全能力评估.三推动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增强产业安全技术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隐患排查、风险发现和应急处置水平,打造监测预警、威胁分析、风险评估、试验验证和数据安全等安全平台.推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创新安全运维与咨询等服务模式,提升行业安全保障服务能力.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的作用,加强统筹推进,强化部门合作,解决关键问题,营造有利于车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部省合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构建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跟踪研究、总结评估和督促指导,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协同机制,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与产业化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业发展,探索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分时租赁优惠政策.加强产融合作,引导信贷投放,吸引风险投资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车联网产业发展.三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用联合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发挥产业联盟等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与相关行业之间的有效融合,构建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体系.鼓励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培育创新应用,建设创新创业创优服务平台,促进形成新业务、新市场和新生态.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制定有利于产业创新的政策法规,适时修订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规章,为大规模测试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制度.利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高端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加强对产品和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有效利用,健全信用管理机制.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有计划、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培育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队伍.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促进构建有利于产业融合的交叉学科和专业,推动建设跨学科的培训体系.六推进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利用中欧、中俄、中德、中美、中法、中日、中韩以及海峡两岸有关产业对话机制或活动平台,加强务实合作与交流,推动与世界先进技术和产业链对接,实现高起点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协调,重点加强共性技术、测试评价以及频率规划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全球领先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支持国内优秀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构建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教学课件1-1
智能网联汽车有哪些关键技术?
1.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环境感知技术
①车辆本身状态感知:车速、方向、行驶状态、车辆位置。 ②道路感知:道路类型检测、道路标线识别、道路状况。 ③行人感知:判断车辆行驶前方是否有行人。 ④交通信号感知:自动识别交叉路口的信号灯。 ⑤交通标识感知识别道路两侧的各种交通标志。 ⑥交通状况感知:检测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是否发生交 通事故。 ⑦周围车辆感知:检测车辆前方、后方、侧方的车辆情况。
27
智能网联汽车有哪些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标准、法规体系,引导汽车行业规 范化、 健康稳定发展,先后制定了《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国 家车联网产业标准 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 功能测试规程(试行)》等指导文件。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下设立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工作组、 自动驾驶(AD)工作组、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工作组、汽车功能 安全标准工作 组和网联功能及应用工作组,开展各细分领域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21
智能网联汽车有哪些关键技术?
1.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高级驾驶辅助技术
高级驾驶辅助技术通过车辆环境感知技 术和自组织网络对道路、车辆、行人、 交通 标志、交通信号进行检测和识别,并对识别 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传输给 执行机构,保障 车辆安全行驶。
高级驾驶辅助技术是智能网 联汽车重点发展 的技术,其成熟程度和使用 多少代表了智能 网联汽车的技术水平,是其 他关键技术的具 体应用体现。高级驾驶辅助 技术包括 3D 环 视、后视摄像头、后视交通 警示系统、盲点 检测、车道偏离警告、智能 前照灯控制、交 通标志识别、前方碰撞警告、智能车速控制 和行人检测等,已经在宝马、 奥迪等高端品 牌车型广泛应用。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编制说明一、背景与概述(一)定义与内涵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阵地。
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鼓励等综合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构建了协调、协作机制。
在规划和战略层面,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为重点发布战略研究计划,并于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
欧盟议会早在1984年即通过关于道路安全的决议,并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车辆安全专用道路设施(DRIVE)”项目,持续资助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
2015年,欧盟发布GEAR2030战略,聚集汽车、IT、通信、保险和政府等方面,重点关注高度自动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等推进及合作。
日本政府也将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通过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先进安全汽车(ASV)等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
2014年,日本发布《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SIP)》,将自动驾驶作为十大战略领域之一。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整车企业,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正在普及推动P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计划推出CA级自动驾驶产品;各国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加强,相互持股与并购的情况日益普遍,通信、信息、电子、整车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对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理解
对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理解
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
以下是相关介绍:1.智能网联汽车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发展现状:2016年,工信部组织行业加紧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和标准体系,交通部在实行“两客一微”车辆管理方面也已经为智能交通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集智创新车联网_为智能网联汽车系紧“安全带”
21December 2023文/ 李斌集智创新车联网 为智能网联汽车系紧“安全带”推进车联网安全体系建设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指出:“做好车联网安全工作是助推新时代汽车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应对网络安全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2022年2月,工信部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基础共性、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网联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保障与支撑等标准,完成50项以上急需标准的研制。
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构筑车联网安全防线是打造新安全格局的关键一环,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为筑牢车联网安全底线,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强化风险应对和安全水平提升,张光明表示,推进车联网安全发展应做到三点:一是提高认识,为铸牢车联网安全发展凝聚共识。
车联网安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形成广泛共识与深度合作,各方要统一思想、持之以恒、协同推进,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事业全局的高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形成强强联合、协同共治、坚实有力的工作格局,共同营造车联网安全强大合力。
二是创新突破,为强化车联网安全供给找准破题之策。
车联网是快速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迫切需要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升产业供给能力。
抢抓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大国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托各类联盟、协会、标准组织等产业平台,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加快构建技术先进、服务创新、安全可靠的产业供给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新一代汽车。
浅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S pecialS pecial特稿S pecial智慧城市车联网智能汽车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前言在以信息物理系统(CPS )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多行业协同发展。
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规模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信息通信技术(ICT )、物联网及5G 商用化等高新技术的赋能下,汽车工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纵深发展。
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汽车产业定将成为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的中坚力量。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1]。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率50%-80%,提高道路通行效率10%-30%[2],而且能够提升燃油经济性,实现节能减排,同时拉动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智能汽车关系如图1所示。
智能网联汽车兼具车联网与智能汽车双重优势,如图2所示,更加契合工业4.0时代信息物理融合的节奏。
发展环境分析1智能网联汽车依据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 )发布的分级标准划分为驾驶辅助(L1)、组合驾驶(L2)、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3)、高度自动化驾驶(L4)、无人驾驶(L5)5个级别。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L1-L2级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大规模量产,L3-L4级自动驾驶系统尚处于研发和小规模测试阶段。
根据2019年自动驾驶成熟度排名[3],如表1所示,欧美发达国家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而我国与其尚存较大差距,基于信息通信行业的优势,以智能化和网联化融合的发展路径,促进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实现换道超车。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一、定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这就是我们联合国内专家得出的定义,这里我们称之为ICV。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欧洲、美国也各有各的分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五级,一级叫驾驶资源辅助阶段DA,第二级是部分自动化阶段PA,第三级是有条件自动化阶段CA,第四阶段是高度自动化阶段HA,最后阶段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叫FA,这个和英文缩写也是对应的。
研究表明,先进驾驶辅助(ADAS)、车-车/车-路协同(V2X)、高度自动驾驶等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可减少汽车交通安全事故50%~80%,提升交通通行效率10%-30%,同时极大的提高驾驶舒适性。
“车联网”与“网联车”等概念辨析“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确定义是什么?他们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关关系又是如何?在本文的开篇,有必要对上述概念进行一些梳理。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实际上是一个国人自创的名词,与其意义对应的英文词汇包括Connected Vehicles、Vehicle Networking等。
国内曾经将“车联网”与“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等同,将车辆看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收发节点,只看到了车联网在提供信息服务领域的作用,这是对车联网的片面理解。
实际上,现代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车内网络系统,同时在车与车、车与路侧设施、甚至车与行人及非机动车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短距离通信构成移动自组织车际网络。
因此,车联网的完整定义应该是: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体系架构及其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移动互联网等)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信息物理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车载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车载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主流。
而其中的智能网联技术与车载系统更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以及车载系统的功能和优势。
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主要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和人机交互等。
1. 车联网车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车辆与外部世界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服务的互通。
新能源汽车的车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导航、远程诊断和车辆管理等功能。
例如,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了解电池电量和车辆状态,预约充电或寻找最近的充电桩。
2.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是指车辆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自主行驶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以通过感知环境、识别障碍物和交通标志,自动进行车辆控制和行驶路径规划。
3.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人和车辆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指令传递的过程。
新能源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和触控屏等方式,方便车主对车辆进行控制和配置。
例如,车主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调节空调温度,拨打电话或切换音乐。
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涵盖了行车安全、出行便利、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1. 行车安全智能网联技术可以通过车辆与车辆之间和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智能化的交通安全系统。
例如,车辆之间可以实时共享交通信息,避免碰撞和堵塞。
路口红绿灯可以根据车辆流量自动调整,确保交通流畅和行车安全。
2. 出行便利智能网联技术可以提供一系列出行便利的服务。
例如,智能导航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线规划,避免拥堵。
通过车联网技术,驾驶员可以实时预约停车位或充电桩,节省时间和精力。
3智能网联汽车网络通信技术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
(2)V2X技术 V2X主要包含vehicle-to-vehicle(V2V),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vehicle-tonetwork(V2N)以及vehicle-to-pedestrian(V2P),如下图所示。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
车载网络技术
除了宿主节点的命名之外,LIN网络中的节点不使用有关系统设置的任何信息。LIN总线上的 所有通讯都由主机节点中的主机任务发起,主机任务根据进度表来确定当前的通讯内容,发送相 应的帧头,并为报文帧分配帧通道,总线上的从机节点接收帧头之后,通过解读标识符来确定自 己是否应该对当前通讯做出响应、做出何种响应(如下图所示)。基于这种报文滤波方式,LIN 可实现多种数据传输模式,且一个报文帧可以同时被多个节点接收利用。LIN总线物理层采用单 线连接,两个电控单元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为40m。
车载网络技术
在总线上实行“线与”,“0”为显性电平、“1”为隐性电平,当总线有至少一个节点发送 显性电平时,总线呈现显性电平;所有节点均发送隐性电平或者不发送信息时,总线呈隐性电 平,即显性电平起着主导作用。LIN总线报文帧如下图所示。
车载网络技术
由于LIN总线一般最大值在12V左右,因此可以设置示波器的垂直档位为2V/div,时基可以 设置为500μs左右。LIN总线波形如下图所示。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教学课件项目一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
智能网联汽车可以让人们在行进的汽车内随时随地购物和支付,应用场景包括网上商场、快餐店、加油站及停 车场等。另外,智能网联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网联技术进行文件传输、视频对话、会议交流等。这样,它就 成为了移动的办公室。 四、在信息娱乐服务方面的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娱乐、预约、应急服务等,其中信息包括车辆信息、路况信息、交通信息、 导航信息、定位信息、气象信息、旅游信息、商场信息、活动信息等;娱乐信息包括下载音乐、电影和游戏等, 共乘坐人员娱乐;预约包括活动预约、设施预约、餐厅预约、住宿预约、机票预约、保养预约等;应急服务包括 道路救援、救护、消防、保险等。随着各种车载专用APP的开发,并通过智能手机和车载单元连接,实现信息互联。
2)部分自动驾驶阶段(PA)通过环境信息对行驶方向和加减速中的多项操作提供支援,其 他操作都由驾驶员完成。
3)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CA)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请求,驾驶员 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
4)高度自动驾驶阶段(HA)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驾驶员能够完成的所有驾驶操作,特定环 境下系统会向驾驶员提出响应请求,驾驶员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
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原理及应用项目一 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认知
任务一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认知
第一节 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
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分级智能网联汽 车网联化分为3个等级,1级是网联辅助信 息交互,2级是网联协同感知,3级是网联 协同决策与控制,详见表1-2。
网联化等级越高,智能网联汽车的网 联化程度就越高。目前,已经量产的汽车 产品的网联化水平最高停留在1级,部分 实验室阶段的产品可达到2级。
任务一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认知
第一节 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
SAE对自动驾驶的分级2018年,美国 汽车工程学会(SAE)对汽车自动驾驶进行分 级修订,详见表1-3。
任务一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认知
第二节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概况
(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总体思路
1)近期推进以自主环境感知为主,推进网联信息服务为辅的部分自动驾驶(即PA级)应用 。
2)中期重点形成网联式环境感知能力,实现可在复杂工况下的半自动驾驶(即有条件驾 驶CA级)。
3)远期推动可实现V2X协同控制,具备高度/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化技术,这是智 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技术路径和技术重点。
任务一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认知
第一节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 智能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限定的环境乃至开放环境下完成全部的驾驶任务,而不需要人为操控;无人驾 驶汽车与智能汽车相比,具有更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中央决策系统以及底层控制系统。无人驾驶汽 车是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终极发展目标,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2)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 (2)1.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历程 (3)1.2.1 国际发展历程 (3)1.2.2 国内发展历程 (3)1.3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3)1.3.1 传感器技术 (3)1.3.2 控制器技术 (3)1.3.3 网络通信技术 (3)1.3.4 软件技术 (3)1.3.5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3)第二章车载通信系统 (4)2.1 车载通信系统的组成 (4)2.2 车载通信协议与技术 (4)2.2.1 车载通信协议 (4)2.2.2 车载通信技术 (4)2.3 车载通信系统的安全与隐私 (5)2.3.1 安全问题 (5)2.3.2 隐私问题 (5)第三章感知与定位技术 (5)3.1 感知技术概述 (5)3.2 雷达与摄像头融合 (6)3.2.1 雷达技术 (6)3.2.2 摄像头技术 (6)3.2.3 雷达与摄像头融合 (6)3.3 高精度定位技术 (6)3.3.1 全球定位系统(GPS) (6)3.3.2 地面增强系统(GBAS) (6)3.3.3 惯性导航系统(INS) (6)3.3.4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 (7)3.4 感知与定位技术的集成 (7)3.4.1 传感器融合 (7)3.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4.3 控制策略与执行 (7)第四章智能决策与控制 (7)4.1 智能决策系统的组成 (7)4.2 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 (8)4.3 自动驾驶系统的实现 (8)4.4 智能控制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8)第五章车载计算平台 (9)5.1 车载计算平台的架构 (9)5.2 车载计算平台的功能优化 (9)5.3 车载计算平台的安全与可靠性 (9)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10)6.1 数据处理技术概述 (10)6.2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0)6.3 大数据分析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1)第七章车联网技术 (11)7.1 车联网的架构与组成 (11)7.2 车联网的关键技术 (12)7.3 车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12)第八章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 (13)8.1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概述 (13)8.2 车载网络安全 (13)8.3 车载软件安全 (13)8.4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测试与评估 (14)第九章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14)9.1 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规 (14)9.1.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概述 (14)9.1.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现状 (14)9.1.3 政策法规的促进作用 (14)9.2 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 (15)9.2.1 标准体系构建 (15)9.2.2 标准制定与修订 (15)9.2.3 标准体系的作用 (15)9.3 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证与监管 (15)9.3.1 认证制度 (15)9.3.2 监管体系 (15)9.3.3 监管体系的完善 (15)第十章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16)10.1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进程 (16)10.3 智能网联汽车的社会影响与挑战 (16)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指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以及车辆与网络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环保、节能和舒适性的一种新型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指的是将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
1.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智能网联汽车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雷达等传感器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并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从而实现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的功能,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的舒适性。
2.车联网服务:通过车载通信设备和云计算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车辆信息的远程监控和维护管理。
车主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车辆的启动、停车、锁车等功能,还可以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油耗、故障诊断等数据。
3.交通管理与智能导航:智能网联汽车可以通过与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交通拥堵、交通信号灯等交通信息的实时获取和处理,从而优化路线规划,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
同时,智能导航系统可以根据车辆当前的位置、交通状况和驾驶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导航和驾驶建议,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4.智能共享出行:借助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用户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和协同调度,从而实现智能共享出行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车辆,车辆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服务,大大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1.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核心和重点,未来将实现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随着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法规的完善和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5G通信技术的应用:5G通信技术的高速和低时延特性可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对大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的需求,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5G技术的商用化的推进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助力。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9•【字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电子信息正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决定(2023年11月29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为了推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提升智能交通水平,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作如下决定:一、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应当遵循创新引领、包容审慎、应用牵引、安全有序的原则,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进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网联赋能与单车智能协同发展,鼓励商业模式探索,围绕加快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改善群众出行体验等现实需求,构建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应用体系。
车联网是指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通过蜂窝移动通信与直连通信网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达到人、车、路、云端以及其他智能终端的信息交换和高效协同,实现交通优化、安全提升、能源节约、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等应用价值的信息物理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先进驾驶辅助汽车、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二、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领导,制定促进发展政策,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监测评估,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落地与商业模式探索、产业集聚发展等工作。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练习答案
第1章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练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智能汽车答:智能汽车是在一般汽车上增加雷达和摄像头等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车、路、人等的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2.网联汽车答:网联汽车是指基于通信互联建立车与车之间的连接,车与网络中心和智能交通系统等服务中心的连接,甚至是车与住宅、办公室以及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连接,也就是可以实现车内网络与车外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全面解决人—车—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
3.智能网联汽车答: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行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车辆“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4.自动驾驶汽车答:自动驾驶汽车是指汽车至少在某些具有关键安全性的控制功能方面(如转向、油门或制动)无须驾驶员直接操作即可自动完成控制动作的车辆。
自动驾驶汽车一般使用车载传感器、GPS和其他通信设备获得信息,针对安全状况进行决策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恰当地实施控制。
5.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环境感知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和识别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
它是利用环境感知系统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状况、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等,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二、填空题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汽车。
2.自动驾驶汽车至少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自动制动辅助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比较高级的车型还应该配备交通拥堵辅助系统。
3.我国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划分为5个等级,1级为驾驶辅助(DA),2级为部分自动驾驶(PA),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CA),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HA),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FA)。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可将实时交通信息上传至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 预测,为驾驶员提供拥堵预警,并协助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疏导 。
协同式碰撞避免
通过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实时通信,智能网联汽车可共同感知和 分析道路安全状况,实现协同式碰撞避免,提高行车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
目 录
•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应用 • 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挑战与前景展望
01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
先进性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利用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 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 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自动驾驶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结合高精度地图、传感器和车载计算平台,实现高度自动化的驾驶,为出租 车行业提供便捷、安全的运输服务。
乘客需求响应
通过智能网联技术,自动驾驶出租车可实时感知乘客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和智能派单,提 高乘客出行体验。
车队协同管理
智能网联技术可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队的高效协同管理,包括车辆调度、能源管理、维修 保养等方面,降低运营成本。
产业链下游
主要包括汽车销售(2B/2C)、后市 场服务(维修、保养、保险等)和运 营服务(共享出行、物流运输等)三 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 和市场,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最 终实现部分。
02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
环境感知技术
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 像头等传感器,实现对车辆周围 环境的高精度感知,为自动驾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智能网联汽车定义、关键技术、系统构成、功能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使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功能,能综合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及舒适行驶的新一代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互联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人机界面技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等;其系统一般由环境感知层、智能决策层、控制和执行层所构成。
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1)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率可降低到目前的1%;(2)交通效率:车联网技术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10%,CACC系统大规模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3)节能减排:协同式交通系统可提高自车燃油经济性20%-30%,高速公路编队行驶可降低油耗10%-15%;(4)产业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会拉动机械、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5)国防应用:无人驾驶战斗车辆;(6)交通方式的改变:减轻驾驶负担,娱乐、车辆共享,快捷出行。
车联网、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1)协同式智能车辆控制(智能网联汽车)(2)协同式智能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3)汽车电商、后服务、智能制造等二、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相关政策2016年7月《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规定: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在民航、高铁等载运工具及重要交通线路、客运枢纽站点提供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扩大网络覆盖面。
2016年11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自2017 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通过企业监测平台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2017年2月《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定:加快车联网、船联网等建设。
在民航、高铁等载运工具及重要交通线路、客运枢纽站点提供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公共服务。
建设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布局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专用短程通信的道路无线通信网。
研究规划分配智能交通专用频谱。
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定:加快布局实时协同人工智能的5G增强技术研发及应用,建设面向空间协同人工智能的高精度导航定位网络,加强智能感知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设施建设,发展支撑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面向无人驾驶的车联网等,研究智能化网络安全架构。
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透露,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起草工作,将通过制订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战略方向,同时提出近期的行动计划,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2017年12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规定:到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到2025 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7年12《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本次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一项要大力发展的智能产品,并设定了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等目标。
2018年1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规定:到2020 年大城市、高速公路的LTE-V2X 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25 年,5G-V2X 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
三、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径、目标及重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径及里程碑:1、发展目标2020年,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启动智慧城市相关建设。
➢初步建立法规、研发、配套体系,掌握关键技术➢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下(DA、PA、CA)新车装备率50%➢交通事故减少30%,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降低5%2025年,建成自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能交通体系➢建立完善的各项体系,掌握关键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下(DA、PA、CA)新车装备率80%,PA/CA达到25%➢汽车交通事故减少80%,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升30%,油耗与排放均降低20% 2030年,建成完善自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形成完善的标准法规、研发、生产配套体系,具备国际竞争力。
➢智能驾驶系统成为新车标配,智能网联接近100%,HA/FA新车装配10%➢部分区域形成“零死亡、零拥堵”的智能交通体系2、技术路径➢加速发展感知、定位、通信技术➢同步发展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推动道路交通等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3、发展重点➢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搭建➢智能电动汽车集成控制技术➢车载V2X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机器视觉深度认知技术➢云网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与测试环境建设➢动态高精度地图综合研究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主流车企规划2020年前后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量产。
目前传统汽车厂商车型处于1-2级智能驾驶阶段,3 级综合辅助智能驾驶已有充分技术储备,预计2020 年前后传统汽车厂商将迎来高级自动驾驶产业化高潮。
国外主流厂商无人驾驶商业化计划:国外主流厂商无人驾驶商业化计划: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快速提升,中国或将成最大市场。
据预测,2020 年,全球联网汽车渗透率将达98%,包含通过车载系统联网、通过有线方式联网、通过智能手机联网等多种联网方式;到2025年,联网汽车渗透率将达100%。
到2020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或将超300亿美元。
2017年上半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共同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汽车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满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设需求。
到2025年,汽车DA、PA、CA新车装配率达80%,其中PA、CA级新车装配率达25%,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基于我国年汽车销量平均增速为6%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3000万辆左右。
综上,赛迪顾问以2020年智能网联新车市场DA、PA、CA系统渗透率为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为10%预计,假设市场充分竞争后,相关配件价格下降,智能网联产品单车配套价格低至5000元,则未来市场将近9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五、单车智能化、网联化(车联网V2X)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式自动驾驶汽车+网联式汽车。
自主式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使用传感器保证自车其他车辆、其他物体的安全距离;网联式汽车可实现车与车、车与设施、车与人、车与互联网的实时在线通信。
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打造协同式的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
前期特斯拉交通事故表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车辆的智能化难以做到100%替代人的决策,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合,包括车联网+智慧交通,细粒度实时地图数据、高精度导航、车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第一阶段协同发展技术ADAS、语音识别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第二阶段技术集成智能汽车:智能车载系统、半自动驾驶网联汽车协同决策、大数据、5G中级阶段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协同决策+移动终端六、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关键技术(车联网)车联网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
车内、车际及车云(车载移动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统称为车联网,包含信息平台(云)、通信网络(管)、智能终端(端)三大核心技术,能够将安全、节能及服务三维一体的功能予以实现,车联网的盈利模式才能够被真正挖掘。
“智能化”及“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才是智能汽车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和变革。
1、车内网是实现单车智能网联的基础技术。
车内网是指基于成熟的CAN/LIN 总线技术建立一个标准化整车网络,实现车内各电器、电子单元间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号在车内网上的传输,使车辆能够实现状态感知、故障诊断和智能控制等功能。
2、车际网V2X技术是车联网的核心,为无人驾驶奠定基础。
V2X 满足行车安全、道路和车辆信息管理、智慧城市等需求,是车联网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核心。
车际网(V2X)是基于短程通信技术构建的车—车(V2V)、车—路(V2I)、车—行人(V2P)网络,实现车辆与周围交通环境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获得实时路况、道路、行人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使车辆能够感知行驶环境、辨识危险、实现智能控制等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LTE-V 是一种新型车载短距离通信网络,针对车辆应用定义了两种通信方式:蜂窝链路式(LTE-V-Cell)和短程直通链路式(LTE-V-Direct)。
蜂窝式承载传统的车联网业务,直通式引入LTE D2D(Device-to-Device), 实现V2V、V2I 直接通信,促进实现车辆安全驾驶。
3、车载移动互联网——5G 无线通信推动车联网升级车云网/车载移动互联网(Telematics)是指基于远程通信技术构建车—互联网、车—中心/ 后端、车—云端网络,车载终端通过4G/5G 等通信技术与互联网进行无线连接,使车联网用户具有智能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控制等功能。
与车际网定位(行车安全)不同,车载移动互联网主要定位是信息娱乐和服务管理。
车云网包含两大技术层面:第一:基于2G、3G、4G、5G 的车和云之间的网络通信;第二,云端数据计算处理:云端分布式计算机将来自车辆终端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再发送给车载智能终端。
稳步推进高带宽低延迟的5G 无线通信,是智能驾驶发展到第4、5阶段以及用户体验升级的必要技术。
高带宽低延迟的5G 到来给网络带来巨大变革,未来车载移动互联网将搭载5G 网络,实现更高层次的娱乐通信功能,并推动汽车行业迈入ITS(智能交通)以及无人驾驶阶段。
七、车联网的未来车联网核心技术逐渐成熟,前景可期。
车联网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涵盖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数据采集、操作系统、云计算、大数据、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
比如车端涉及人机交互、车联信息采集与整合(OBD、CAN/K等)、智能嵌入式系统、视频分析与识别、语音识别、语音指令与播报;管涉及无线通信技术、无限定位技术等;云涉及云计算、分布式部署、开放式接入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