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16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确定实验步骤、方法和安全措施。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想法,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实验的共性规律,如反应条件、气体性质等。
5.作业小结与实践应用: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和活动,我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4.通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为主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设计一系列实用性强、知识深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的兴趣。
2.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培养学生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设计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气体制备、收集和检验的原理及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探究性与创新性:本案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气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性与团队精神: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等知识,掌握各种仪器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选择仪器装置,解决气体制备的分析、迁移能力进一步加强。
(2)探讨气体制备的各种仪器装置,学会了根据反应原理、气体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特点,选择、组装各种装置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气体制备有关知识,感悟到科学实验的规律性和严谨性。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气体制备装置的归纳总结。
难点:气体制备的分析、迁移能力、装置的变形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有
孔
隔
板
如何检查装置
(1)甲同学说该装置采用排空气法可以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填“
同)处导管进入;
(2)乙同学说该装置采用排
)写出仪器Ⅰ的名称
b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强化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进入本章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气体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欲望。然而,由于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多样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对不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2.根据课堂练习中的实验操作题,总结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实验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气体实验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气体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气体实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实验操作。
7.拓展延伸,提高素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气体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16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课件1 (共20张PPT)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见下图 )
①请连接A和B,并将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吹入导管,堵塞导管。
2.液体和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型(液-固不加热型) 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
结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三的原因 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非常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而分液 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二,因 其便于添加稀盐酸;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四,因其可以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
排水法 收集(如H2、O2、CO、CH4
等)。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最佳收集时间:当导管口气泡连续且
均匀放出时。
3.检验与验满
(1)检验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检验CO2:将 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CO2。 (2)验满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验满CO2:将 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1.(2012陕西第15题,2分)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装置Ⅰ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 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er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5:33:52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32021/9/132021/9/13Sep-2113-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3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件 专题十六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在化学一轮复习中,系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展示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气体制备原理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制备过程,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理解不同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气体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气体的收集、纯化、干燥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氧气的制备: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并展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的制备: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如锌与稀硫酸反应,强调反应条件及注意事项。
3.二氧化碳的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
4.实验操作技能:讲解气体收集、纯化、干燥等实验操作方法,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的一般规律,如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3)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学过程: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科学探究,二是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问题:现在同学们手上有很多实验装置,请选择合适的装置,组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一套完整装置。
活动:学生完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装置的拼接问题:1、你的一套装置用的是什么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请写出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什么?请写出3、实验室制取氢气该选用哪些装置呢?请选择拼接出,并说明选择发生装置的原理一、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A、制氧气: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B、制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2、发生装置。
A、决定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体加热①:固体+ 液体常温①:②:③: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多识一点:你知道一种叫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原理吗?它与上述的两种“固体+液体”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在哪儿?3、收集装置。
A、决定因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B、收集方法收集装置适用范围举例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H2排水法溶于水O2、H2特殊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排水法:直接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物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对于理解气体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机制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氢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氢气是化学中常用的气体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制备与收集:1. 金属与酸反应法:将一定质量的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金属 + 酸→ 相应的盐 + 氢气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碱金属(如钠、钾)与水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M + 2H2O → 2MOH + H2↑3. 醋酸法:将氢氧化铝与醋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Al(OH)3 + 3CH3COOH → Al(CH3COO)3 + 3H2↑氢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铁瓶下水法:将铁瓶完全倒置在水中,开口向下,先充满氢气,再浸没水中收集氢气。
2. 水位移法:将反应生成的氢气通过水平玻璃管排出,用倾斜的玻璃板遮挡,使氢气顶替水而充满整个试管。
3. 风仓法:用饱和盐水溶液盛装氢气。
二、氧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气体,在燃烧和呼吸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氧气制备与收集方法:1.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2. 高锰酸钾分解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2KOH + 3O2↑ + 2MnO23. 硝酸分解法: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会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NO3 → 2NO2↑ + O2↑ + H2O氧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充满水法:将反应生成的氧气充满到气体收集瓶中,将瓶口插入水中,再用胶塞封紧。
2. 球状气体收集法:将氧气收集于球形容器中,用橡胶膜密封瓶口。
【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16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教案2

人教版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复习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气;【复习重难点】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复习过程】一、制取常见气体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1、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气体原料原理氧气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2H2O22H2O+O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氢气锌粒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2、工业制取气体工业制取气体原料方法氧气空气分离液态空气二氧化碳石灰水CaCO3CaO+CO2↑氢气水2H2O2H2↑+O2↑二、气体的发生装置(一)固+固(加热)(图1):适用于制备气体:O2 (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注意事项:⑴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⑵铁夹应夹在距管口处(试管的中上部)。
⑶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⑷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⑸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
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⑹用KMnO4制取O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1)不参加反应,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并不全部是加快;3)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4)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是反应不会发生,只是速率小一些;5)催化剂要纯净,以免影响其催化效果或引起事故。
(二)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适用于制CO2、H2、O2(用Na2O2和H2O、H2O2和MnO2制取O2也用此装置)⑴装置注意事项:1)瓶内气密性要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设计)

联想物质
通过图片联想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初中常见气体,引出本节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出示学习目标
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问:还记得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吗?
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复习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根据给出的物质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写化学方程式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出反应原理
出示四位同学制取气体的图片,猜测他们制取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猜想
引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大屏幕出示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思考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了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思路
出示常见发生装置
思考并回答这些装置的特点
了解创新装置的优缺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情境
出示常见收集装置
思考并回答接口连接方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
出示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复习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旧知
出示习题
做练习
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内容
填写导学案
小结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出气体的净化、干燥
整合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共张讲课文档

(4)用于观测气流 通过观测长导管下端气泡情况判断气流是否通畅、气流大小情况,气体只是经过瓶 中液体,所以气体应该从a管通入,经过液体再从b管排出。
第十九页,共33页。
考点5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药品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或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 液与二氧化
①干燥、吸收少量气体 ②大管进气,小管出气
第十一页,共33页。
【注意】碱石灰是CaO、NaOH的固体混合物。铁粉也可用作干燥剂,吸收水分和 氧气,保持药品的干燥和防止变质。
(2)干燥原则: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第十二页,共33页。
3. 气体的净化
(1)选用的气体净化试剂只能吸收杂质气体,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反应。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1. (2017河南22题2分)2017年5月,我国宣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1)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点==燃== CO2+2H2O
第三十页,共33页。
(2)实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请将右图方框 中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图补画完整。
A装置安装简单,用于制取少量气体,实验时加入药品不宜过多,防止 _____产_生__气__体_过__快_,__使_液__体_溢__出_试__管__________;
B装置便于添加液体,用于平稳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应 ______处__于__液__面__以_,下形成液封;
C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通过_______分_液__漏__斗__控制液体滴加速度),用于剧烈反应 并制取较多气体;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固液反应物---固液不加热型
(a)
(
b
)
(c)
(d)
装置(a)的特点: 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 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 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应插入液面以下,形 成液封,防止生成的 装置(d)的特点: 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注意: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 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是否能 与水或空气反应 适用情况: 常见类型:
1.排水法
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 水,且不与水反应。
2.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3.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1、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在人体 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空能,难溶 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实验室收集方法是( c ) A、向上排空气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即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2.判断下图是否有错误?如果有,请 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铁夹应夹在试 管中上部 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导管只需露 出胶塞少许 长颈漏斗应该插 入液面以下。
注意事项: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试管炸裂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
----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气体放 出的速度
4.导管稍露出橡皮塞
---防止伸入太长不易于气体排出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docx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城关中学成建平2014年4月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书中涉及到的气体,进行“制取与收集”方法的复习,在教材的使用上要跳出章节的限制,切实找到专题中重要知识点(各种气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连成串,形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引导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在知识点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并且问题要有情景、有启发、层次分明,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气体的制备,收集2、难点: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设计思路:本课意在通过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专题复习,让学生掌握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图1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10中的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 组成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制取与收集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黄石十六中胡作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气体除杂和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除杂、干燥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过程】
种气体的原理,我
种气体的装置。
我这里有两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
得这两种装置应该分别用来制取哪些
力
装置改进:如果在用如图所
示的装置制取气体时,气体
收集的量还没有达到要求反
应就已经停止(固体有剩
余),该怎么办?
比较优缺点思维拓展,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比较的表达能力
请按要求选择仪器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组装可以控制反应进行和停止的装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在复习中得到提高。
反应选择对比拓展思维:如何收集有毒的硫化氢气体
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
拓展该装置的应用替代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洗气瓶(气体除杂)
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
点燃法溶液吸收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与气体制备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如气球充气、灭火器使用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出问题:针对生活实例,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气球里的气体是如何制备的?”“不同气体的制备方法有哪些?”等,引发学生思考。
(2)了解不同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3)学会实验室安全及事故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4.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指导方法。
2.梳理课堂生成性内容,补充和完善教学资源。
3.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问题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分析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根据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相互学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实验演示法、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十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复习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气;
【复习重难点】
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
【复习过程】
气体发生装置
1.固体和固体药品反应加热型(固-固加热型):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
(1)试管口应稍向__下__倾斜。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将__导气管__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__酒精灯__。
(3)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__棉花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吹入导管,堵塞导管。
2.液体和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型(液-固不加热型):
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
装
置
图
装置一装置二
装置三装置四
装置特点安装
简单
便于添
加液体
可控制反
应速率
可随时控制
反应的发生
和停止
适用范围用于制
取少量
气体
用于平稳反
应并制取较
多气体
用于剧烈反应
并制取较多气
体
用于平稳反应并
持续时间较长地
制取气体
知识梳理
结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三的原因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非常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而分液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二,因其便于添加稀盐酸;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四,因其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
【注意事项】(1)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伸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以下。
(2)块状固体应大小适当,不能太小,防止反应剧烈不易控制。
气体收集装置
1.排空气集气法
所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
气大的气体,用向
__上__排空气法(如O2、CO2),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__下__排空气法(如H2)。
2.排水集气法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__排水法__收集(如H2、O2、CO、CH4等)。
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最佳收集时间:当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
3.检验与验满
(1)检验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检验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2)验满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验满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4.多功能瓶的使用
图示操作目的气体进出方向举例、说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
气体a进b出(长进短出)
收集CO2、O2(进入的
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下
方)
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
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
收集H2(进入的气体
聚集在集气瓶上方)
排水法收集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
收集H2、O2(进入的气
体聚集在集气瓶上
方,水从长导管被压
出)
洗气
a 进
b 出(长进短出)
浓硫酸吸收H 2O ,NaOH
溶液吸收CO 2
【例1】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②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制取气体中实验装置的选择,难度较小。
氯酸钾是固体物质,产生氧气时的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选择③或⑤。
故选C 。
【例2】已知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试管收集氨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选B ,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选A 和C ,只能选D 。
【例3】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纸花、火柴、棉花及以下仪器:
(1)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待气泡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
(见下图) ①请连接A 和B ,并将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②C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连续均匀地放出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①
画图要求:A 装置中用实线画液面;用虚线画液体;画气泡;画固体;液体不超过容
积的二分之一;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导管插过橡胶塞少许;橡胶塞部位不画导管;胶皮管要涂黑。
②紫花变红(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难度较小。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分析图中仪器可知缺少酒精灯;在实验时,由于试管中原先就有空气,因此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不能收集,只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可以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例精选
为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①已提供的药品中已有稀盐酸,再补充含碳酸钙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便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C 中放有用蒸馏水润湿的紫花,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将观察到紫花变红的实验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复习反思
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