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调和》范文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调和》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9318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2.png)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调和》篇一电影《刮痧》作为一部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背景的作品,深入展示了两种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碰撞与调和。
本篇论文将从电影的角度出发,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这些差异中如何寻找共同点,从而实现文化的融合。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中展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
1. 价值观差异: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和谐,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独立。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2. 思维方式差异:中国思维注重整体、综合,重视关系和联系,而西方思维更注重分析、逻辑和实证。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3. 生活习惯差异:中西方在饮食、节日、礼仪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生活细节得以体现。
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电影《刮痧》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的冲突:主人公在美国因刮痧疗法引发的误会,体现了中西方对健康、治疗观念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2. 沟通障碍: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在沟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
电影中主人公与美国社会的沟通困难,正是这种文化碰撞的体现。
3. 法律与习俗的冲突:在不同国家,法律和习俗各不相同。
电影中主人公因刮痧被误认为虐待儿童,正是这种法律与习俗冲突的体现。
三、中西方文化的调和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和碰撞,但电影《刮痧》也展示了两种文化如何寻找共同点,实现调和。
1. 相互尊重与理解:在面对文化差异时,相互尊重与理解是实现文化调和的关键。
电影中,主人公通过了解美国社会的法律和习俗,逐渐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2. 寻找共同点: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点。
电影中,主人公通过分享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让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2765b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f.png)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刮痧》:中美文化差异的深度体现电影《刮痧》以其独特的情节和深入的文化洞察,向观众展现了两国文化的不同风貌。
在对比和交融之中,该片展示了中美文化的深刻差异。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电影所反映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背景与情节的对比《刮痧》的背景设置和情节发展充分体现了中美文化的不同。
在美国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影片以一位中国父亲因儿子在学校被同学误解为“刮痧”而卷入一场文化冲突为主线。
这个情节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可能看似平常,但在美国则会引起强烈的文化冲击。
这种背景和情节的差异,正是两国文化差异的体现。
二、家庭观念的差异电影中,中国家庭观念的重视和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和责任义务。
而在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更为显著,个人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广泛的尊重和保护。
这种文化差异在电影中的处理方式、对家庭成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三、教育观念的异同教育观念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规划,而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电影中,这种教育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的方式不同。
中国家长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引导来解决问题,而美国家长则更注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四、沟通方式的差异电影中,中美的沟通方式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的是直接性和含蓄性,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开放性和直接性。
在处理问题和沟通时,两国人民往往会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电影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并提供了解决文化冲突的方法。
五、价值观的融合与冲突电影在展现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探讨了价值观的融合与冲突。
在处理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时,中美的价值观有时会产生冲突,但也会在冲突中找到融合的可能性。
这种融合与冲突的探讨,使得电影更具深度和广度。
电影《刮痧》对文化差异认识的观后感
![电影《刮痧》对文化差异认识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4d8af51ff00bed5b9f31d4b.png)
电影《刮痧》对文化差异认识的观后感《刮痧》无疑是中国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最成功的电影之一。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电影《刮痧》对文化差异认识的观后感,欢迎查看。
电影《刮痧》对文化差异认识的观后感一随着全球化潮流的兴起,跨文化交际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刮痧》观后感:对电影《刮痧》中文化差异的认识。
观看了《刮痧》后也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影响跨文化交际。
首先是价值观念的不同,这是文化特质的深层结构。
中美对于动与静的认知不同,中国人强调"静",更加注重做人。
而西方包括美国则强调"动",更加注重做事,注重个人主义,注重隐私。
如影片中,在颁奖晚会上大同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采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这种对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国人所接受的。
再就是对待变化的态度上,中国人注重求稳而美国人则注重求变。
这一点在影片中通过大同的父亲体现的尤为明显。
大同的父亲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国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最终客死他乡让他很是伤感,这也是最终使自己返回北京"落叶归根"的一大因素,中学生作文《《刮痧》观后感:对电影《刮痧》中文化差异的认识》。
还有对于人的天性的认识,中国人主张性本善,对他人常有恻隐之心;而美国人主张性本恶,对他人也要用法度来规范其行为,绳之以法。
如影片中大同的美国朋友昆兰在法庭上作证时并没有因私情而偏袒大同,而是讲出自己所看到的事实,作为中国人的大同却不能理解朋友的这种做法。
其次是民族性格的不同,这是文化特制的外化表现。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注重情感本位,讲求内敛含蓄,谦逊恭敬;而美国人则追求平等、民主、自由,讲求坦率真诚,注重个人隐私。
在影片开始,大同和朋友一起进入颁奖大厅前,有很多人在门前搞反对游戏等活动,而美国警方则不会去制止,这体现了他们尊重言论自由。
《2024年电影《刮痧》中交际失误现象的跨文化分析》范文
![《2024年电影《刮痧》中交际失误现象的跨文化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90248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b.png)
《电影《刮痧》中交际失误现象的跨文化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刮痧》以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碰撞。
其中,交际失误的现象频发,并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电影情节,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刮痧》中的交际失误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跨文化交际与电影《刮痧》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电影《刮痧》通过展现中国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为观众呈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交际现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情节,探讨交际失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三、电影中交际失误的现象(一)语言障碍导致的交际失误电影中,中国家庭成员在与美国社会交流时,常常因语言障碍而产生误解和尴尬的场面。
如电影中的主角在法庭上因不懂英文而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法官对其产生误解。
此外,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习惯也与美国社会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他们在与美国朋友交流时无法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失误除了语言障碍外,文化差异也是导致交际失误的重要原因。
在电影中,中国家庭成员在面对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习俗、信仰等方面时,往往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产生误解。
例如,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中国家庭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调解方式,而美国社会则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
四、交际失误的后果与影响交际失误不仅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双方沟通不畅等问题,还可能引发误解、冲突甚至矛盾。
在电影《刮痧》中,由于交际失误,中国家庭成员在面对美国社会时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甚至被误解为不尊重当地文化和法律。
这些交际失误不仅影响了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和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五、解决交际失误的对策与建议(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减少交际失误的发生,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信仰等,学会用对方的语言和方式来交流。
《刮痧》观后感精选10篇
![《刮痧》观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d0fee9b90d6c85ed3ac69f.png)
《刮痧》观后感精选10篇《刮痧》是一部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 / 蒋雯丽 / 朱旭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刮痧》观后感(一):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刮痧《刮痧》可以说是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一部典型影片。
作为中国人,其实是很能理解那一家人的种种做法的,无可厚非,可是,只因他们生活在美国,所以,那样的行为就与美国文化格格不入了····《刮痧》观后感(二):miss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看着看着怎么就眼泪像大雨滂沱一样地落下呢……我感动所有电影里关于父亲的情节,看着孩子和父亲的对话、对视、互动,感觉陌生又熟悉又怀念。
爸爸,我爱你。
我想念你。
《刮痧》观后感(三):文化的差异。
一个描述亲情的故事。
影片以中西文化对撞为题材。
极力强调亲人间的情感。
从矛盾生起到冰释前嫌。
影片大打温情牌。
是部不错的温馨贺岁片。
值得推荐的是片中几个主人公的演技确实不错。
《刮痧》观后感(四):感人而深具内涵内容正如其简介一样。
总体感觉一个词:感动。
!简宁对问题“为什么大同替爸爸顶‘虐待’小孩的罪名”给予的答案是”“because he is a Chinese.”这话真够震撼人心。
!。
无疑是对中国人的赞美!《刮痧》观后感(五):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爱《刮痧》中许大同父亲对许大同想逃离美国时说的话:“生活,就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但每个人要学着去生活。
他父亲很好的教育了他。
为他教育他自己儿子做了榜样。
这个世界上父爱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
电影中许大同为了给他儿子一个圣诞礼物,圣诞夜爬上自己被不允许进的住房给孩子当圣诞老人和送礼物。
《刮痧》观后感(六):感知爱需要被证明吗?爱需要用心去体会。
当传统深厚并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文化遇到西方实证主义的理性文化,就像一个文科生遇见一个理科生,很多东西,不能理解。
不是所东西科学都能解释的,它不是万能的。
如果什么都要讲科学,那么科学也就是一种迷信了。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4c39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c.png)
《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是一部深入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影片,通过主人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本文将从电影的情节、人物设定、价值观等方面入手,浅析电影中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情节与人物设定中的文化差异电影《刮痧》以主人公在美国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活事件,展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情节和人物设定上,电影突出了中美文化的不同特点。
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十分重要,家庭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依赖。
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更为突出。
电影中,主人公在美国的家庭生活中,面临着与美国妻子和孩子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沟通问题。
这种家庭观念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社交礼仪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社交礼仪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参加美国朋友的聚会时,由于不熟悉美国社交礼仪而闹出了许多笑话。
这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差异,也展示了主人公在适应美国文化过程中的困难。
二、价值观的差异电影《刮痧》还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展示了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而中国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
在电影中,主人公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他的美国朋友则更倾向于个人主义的选择。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尊重与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尊重和面子十分重要。
而在美国文化中,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更为突出。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往往会考虑到尊重和面子的因素,而他的美国朋友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也影响了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尽管《刮痧》展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但电影也展示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可能性。
1. 相互理解与包容在电影中,主人公通过与美国朋友的交流和相处,逐渐了解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他的美国朋友也通过了解中国文化,对刮痧等中国传统疗法产生了兴趣。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5459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1.png)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与差异电影《刮痧》是一部深度展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佳作,通过对人物、情节以及环境等多角度的细腻刻画,不仅将两方的文化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
一、文化习俗的冲突电影中,父亲因为刮痧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手法,而在西方社会引起了误解和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人行为的文化冲突体现,更是东西方在文化习俗上存在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刮痧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社会,由于缺乏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很容易将其视为一种异类或是不科学的疗法。
这种文化习俗的冲突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认知上的巨大差异。
二、价值观的差异电影中的人物在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等方面的选择时,往往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父亲在面对家庭危机时,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而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这种不同导致了两方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态度和思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社会环境的差异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家庭与美国社会的环境差异。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家庭观念尤为重要,家族成员之间往往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而在美国社会中,虽然也有家庭观念,但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和选择。
同时,这也反映了中西方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四、沟通方式的差异电影中还展示了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的差异。
在中国的沟通方式中,往往更注重面子和人情,喜欢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同方式。
五、电影对文化差异的反思电影《刮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刮痧电影的观后感5篇
![刮痧电影的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f999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7.png)
刮痧电影的观后感5篇刮痧电影的观后感5篇刮痧电影的观后感《刮痧》是一部中国大陆拍摄的以中国传统中医中刮痧治疗方法为载体,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影片,移居美国的华人许大同的孩子感冒了,华人家庭用刮痧方法治疗,但却意外遭到儿童保护组织的控告,因为他们认为许大同有虐待儿童的嫌疑,这场误会最终虽然消除了,但却给许大同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看完成这部电影,让人没有办法感到轻松,我一方面为梁家辉饰演的父亲许大同对孩子、家人的深情所感动,另一方面也对中、西方文化之间巨大的鸿沟,以及相互了解的不对称性而感到惋惜。
中、西方两种文明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避免,要消除这种文化隔阂,就必须要相互增进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消除误会,但很遗憾的是,中、西方两种文明的交流,双方的态度和主动性都不一样,是非常地不对称,也就是说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了解的程度,远远大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从片中可能看出,许大同一开始对美国的生活是非常向往,似乎已经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但这都是许大同自己的努力适应,他们能够在西方人主导的社会中有所作为,说明他们非常了解西方文化,但“刮痧”事件发生后,让许大同一家感到震惊的是,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不知晓,甚至有些误解和歪曲,比方说片中对方律师对“刮痧”、“孙悟空”这些中国元素的解释,可以说完全是污蔑了,就算是这名律师是有意而为之,而法官、许大同的老板等对此也毫无认识,这就是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
这种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造成文化相互认知的不同,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远远大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而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又是和国家实力相对称的,目前西方文化是世界主流的文化,就是因为西方的国家通常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以西方人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文化优越感,所以他们就不可能主动去了解别的民族文化传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但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增进文化交流,不仅仅我们要多多学习西方文化,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将本民族的文化向世界传播,过去我们就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连中国自己也要贬低自己的传统,试想现在中国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刮痧”,有多少人看病会想到看中医,这了难怪“端午节”也被别人抢注了,筷子也被西方人认为是日本人发明的,等等诸如此类,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强大了,自然而然地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增加了,我相信像电影中“刮痧”这样的误会会越来越少。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57b3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e.png)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刮痧》: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折射一、引言《刮痧》是一部讲述中国父亲在美国家庭中的生活、文化和情感纠葛的影片。
它以小家庭的生活作为镜子,生动地折射出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本篇文章将从电影内容、价值观、交流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讨《刮痧》所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二、电影内容中的文化差异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电影中,中国父亲与美国妻子之间的家庭观念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庭注重家庭的整体性和家族荣誉,而美国家庭则更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
这种差异在家庭决策、亲情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2. 价值观的差异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电影中,中国父亲重视亲情、友情和道义,而美国社会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种差异在处理家庭问题、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三、电影中体现的交流方式差异1.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在沟通时往往更注重委婉、含蓄,而美国人则更直接、坦率。
在电影中,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双方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2. 处理冲突的方式在面对冲突时,中国家庭往往更倾向于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解决问题,而美国家庭则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辩论来解决问题。
这种处理冲突的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也得到了体现。
四、电影如何呈现文化差异的影响电影通过主人公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文化差异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家庭关系上,还体现在社会关系、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同时,电影也通过情节和人物塑造,让观众对中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从《刮痧》看文化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刮痧》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并不意味着对立或冲突,而是展示了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电影中的人物通过互相尊重和理解,逐渐化解了矛盾和冲突,展现了中美文化的共融和互补。
这种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刮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成功地将中美文化差异呈现给观众。
电影中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家庭观念、价值观和交流方式等方面,还涉及到社会关系、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56385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b.png)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WTT的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电影《刮痧》观后感篇1我平时,比拟少看电影,却偏爱于追电视剧。
但渐渐地,我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呈现给观众的都是一个故事,只不过电视剧耗时更多,表达更为详尽,而电影把一个故事浓缩于一个小时之内,它们都能带着我们去观察现实,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却不平凡的事情,进而引发我们去考虑,去感悟人生。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想我以后会倾向于电影或微电影。
或许等我老了或退休以后,有足够的时间,我又会重新爱上电视剧。
像如今我的妈妈一样,晚饭过后,便守在电视机之前来消磨时间。
前几天,我抽空看了心理教师推荐的,是好早之前出的影片了,由梁家辉与蒋丽雯主演的。
故事情节虽简单,但高潮局部能牵动人心,引人深思。
《刮痧》以美国华裔许大同与妻子简宁,儿子丹尼斯,及其有着深沉的中国传统味儿的父亲的一个普通家庭发生的平常事展开。
主要讲述了,大同父亲由于其老友意外死亡被逗留在警察局,大同一时忽略把熟睡在家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便慌忙赶去警局接其爸。
妻子的一个把孩子吵醒,孩子在一片漆黑中感到非常害怕。
待大同开门那一刻,丹尼斯急忙跑着去迎接,但由于黑暗,不小心羁绊,弄到头破血流。
医生给丹检查时,偶尔发现孩子背上有瘀处,疑心孩子受到长期体罚与,并马上与儿童福利局联络。
一场官司纠纷由此展开,东西方文化冲突也越演越烈。
其实孩子的瘀伤由中国传统治疗方法—刮痧而致,由于西方医学没这记载这回事,再加上西方人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不深化,甚至对中国文化进展歪曲,最终使大同与其妻儿分居。
后来,经过大同好友的亲身试验,证实了大同的无辜。
在圣诞节那天,大同一家终于团聚了。
本来想好好去构思一番这部电影完完好整的细节来去深深体会其中的一些东西,却发现,有时候记忆里深处的东西能保存的,只是最最简单的一个框架,也就是刮痧中那种感人至深的情感。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d532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6.png)
《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一、引言电影《刮痧》作为一部深入探讨跨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影片,以其细腻的情节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让观众得以一窥中美文化差异的冰山一角。
本文将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展现的中美文化差异,以期为读者提供对跨文化交流的全新认识。
二、电影概述《刮痧》以一位中国父亲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通过他在面对美国文化时所遭遇的种种挑战和冲突,展现了中美两国在价值观、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三、中美文化差异分析1. 价值观差异电影中,中国父亲在面对美国社会的种种挑战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价值观的差异。
美国社会强调个人主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而中国社会则更注重家庭观念、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体现在人物的选择、行为和态度上,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两种文化的不同。
2. 生活习惯差异生活习惯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
在电影中,中国父亲在适应美国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活习惯的冲突。
例如,在饮食、起居、社交等方面,中美两国都有各自的习惯和传统。
这些习惯和传统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观众得以一窥中美两国的生活方式。
3. 教育方式差异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电影中,中国父亲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社会的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父亲注重孩子的纪律、规矩和传统教育,而美国社会则更注重孩子的创造力、个性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观众得以了解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劣和特点。
四、跨文化交流的意义电影《刮痧》通过展现中美文化差异,让观众深刻认识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跨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实现自我提升。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五篇分享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五篇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e22ad5e0b9d528ea81c779c0.png)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五篇分享《刮痧》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最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接下来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一通过电影能看到中外文化中的差异,当然文化无所谓好坏,但是通过文化背后折射的现代行为规范、法制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
比如电影中主要矛盾是刮痧,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文化交流引起的,但另一面更重要的是美国法治的严格性引起的。
看电影时,我们为中国的一家人感到难过惋惜焦急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美国法制性!想象一下,在中国会引起这么多事吗?首先大家没这么高的法律意识,那么当同一个中国医生看到孩子背上的"伤痕"(假设她真的认为是伤痕),她会想到去利用法律去保护这个孩子吗?也许只是从人道上惋惜下,然后和身边的同事说说怎么对待这件事,大家也一起探讨下当前一些家庭暴力现状然后一起感慨无能为力下,也就过去了。
或者说医生和同事法制意识是比较高的,他们想保护这个孩子,那么第一步他们要找谁,似乎在中国这个看起来本应该很清楚的事却是困难的第一步,他们经过一番咨询找到了儿童保障的单位,那么接下来,儿童保障单位会有专门的行动组去全权处理这件事么?尚且是像电影中的这么用心用力,俨然孩子是他们自己的一样!在中国很多时候要借助媒体之手才有这样的效果吧!在中国,那么电影中的一家人也许完全就不会惹来这么多麻烦,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从这些一环环中去阻止这件事。
所以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应该反省!中国在发展,法制的`健全化是必经之路再看教育方面,面对小孩子犯错的时候,中美家长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中国家庭常常采取的是殴打,那么理由呢---儿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打是亲骂是爱。
更甚至还有梁家辉扮演的男主角面对朋友那句"我打我儿子我是为了给你面子"!这些背后折射的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比如长幼有序…(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客人多时,孩子是不能上餐桌的)在中国孩子是不被当做一个个体看待的,他们更多的是附属家长的!那么什么时候才有"独立"的权利呢!这个恐怕要很久了!也许18岁以后,甚至也许要成家立业后吧!所以中国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很多时候比之美国的会缺乏自足独立性!因为在他们的成长的环境中,在很长时间是不被当做个体看待的。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五篇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932848d0d233d4b14e69cd.png)
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电影《刮痧》观后感范文一通过电影能看到中外文化中的差异,当然文化无所谓好坏,但是通过文化背后折射的现代行为规范、法制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
比如电影中主要矛盾是刮痧,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文化交流引起的,但另一面更重要的是美国法治的严格性引起的。
看电影时,我们为中国的一家人感到难过惋惜焦急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美国法制性!想象一下,在中国会引起这么多事吗?首先大家没这么高的法律意识,那么当同一个中国医生看到孩子背上的"伤痕"(假设她真的认为是伤痕),她会想到去利用法律去保护这个孩子吗?也许只是从人道上惋惜下,然后和身边的同事说说怎么对待这件事,大家也一起探讨下当前一些家庭暴力现状然后一起感慨无能为力下,也就过去了。
或者说医生和同事法制意识是比较高的,他们想保护这个孩子,那么第一步他们要找谁,似乎在中国这个看起来本应该很清楚的事却是困难的第一步,他们经过一番咨询找到了儿童保障的单位,那么接下来,儿童保障单位会有专门的行动组去全权处理这件事么?尚且是像电影中的这么用心用力,俨然孩子是他们自己的一样!在中国很多时候要借助媒体之手才有这样的效果吧!在中国,那么电影中的一家人也许完全就不会惹来这么多麻烦,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从这些一环环中去阻止这件事。
所以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应该反省!中国在发展,法制的`健全化是必经之路再看教育方面,面对小孩子犯错的时候,中美家长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中国家庭常常采取的是殴打,那么理由呢---儿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打是亲骂是爱。
更甚至还有梁家辉扮演的男主角面对朋友那句"我打我儿子我是为了给你面子"!这些背后折射的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比如长幼有序…(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客人多时,孩子是不能上餐桌的)在中国孩子是不被当做一个个体看待的,他们更多的是附属家长的!那么什么时候才有"独立"的权利呢!这个恐怕要很久了!也许18岁以后,甚至也许要成家立业后吧!所以中国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很多时候比之美国的会缺乏自足独立性!因为在他们的成长的环境中,在很长时间是不被当做个体看待的。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0861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4.png)
《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一、引言电影《刮痧》以一位华裔男子在美国面对文化冲突与误解的故事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电影以小见大,透过男主角在美国生活的日常,将两国间的文化差异以具象的方式展现出来。
本文旨在从电影的角度,浅析中美文化差异的多个层面,探讨如何理解和跨越这些差异。
二、电影《刮痧》的背景与主题《刮痧》以男主角因文化差异在美国家庭和工作中遭遇的种种困难为线索,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化冲突的深刻探讨。
电影中的主角因误将刮痧视为家庭暴力而引发一系列的误会和困扰,反映出中美两国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三、中美文化差异的体现1. 价值观差异:电影中,美国人对家庭暴力的敏感和反感与中国人对传统医学的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体现了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即对家庭、尊重和自由的不同理解。
2. 思维方式差异:在处理问题时,中国人更倾向于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思考,而美国人则更注重细节和逻辑分析。
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在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同的策略和方案。
3. 生活习惯差异:电影中展现的饮食、生活作息、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也体现了中美两国在生活习惯上的不同。
例如,中国家庭重视亲情和友情,而美国家庭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
四、如何理解和跨越文化差异1. 尊重和理解: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2. 沟通与交流: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我们应该主动与对方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彼此的背景和想法。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场和需求,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包容与融合: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学会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要积极寻求融合的可能性。
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结论电影《刮痧》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情感体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
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1600字
![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1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cf9be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7.png)
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1600字作为中西文化的代表之一,电影《刮痧》引人深思。
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往往来自于不同文化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观看《刮痧》这部电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互相学习、尊重。
首先,电影中通过主人公王大彪工作生活中的经历,揭示了中西文化中交际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会关系进行交际。
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通过社交活动和商业活动来建立关系。
在电影中,王大彪从前跟之前的同事通过送礼建立了关系,而在西方国家,这样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贿赂。
另外,西方国家注重约定俗成的交际方式,讲究时间观念严谨,相比之下,中国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往往会有更多的变动和改变。
其次,电影中披露了中西文化中“面子”观念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优先考虑面子的问题,而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在电影中,王大彪与西班牙人合作时出现了很多误会,双方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无法互相理解。
在中西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语言表达方式和人际关系,减少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刮痧》所揭示的中西文化差异还包括在礼仪方面的区别。
中国人传统上重视礼仪,言行谨慎,而西方文化中对礼仪有独特的要求和要求,如用餐礼仪、公共场合的行为准则等。
在电影中,王大彪与西班牙人用餐时,不懂西方的用餐礼仪,就连吃饭时的筷子摆放也遭到了西班牙人的批评。
通过这个场景,电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即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理解礼仪方面的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总之,中西文化的交际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电影《刮痧》所呈现的种种场景、交际误会等,生动地展示了中西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应该抱着尊重、学习和融合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以建立更好的社会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电影刮痧观后感跨文化交际
![电影刮痧观后感跨文化交际](https://img.taocdn.com/s3/m/b7e5e1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a.png)
电影刮痧观后感跨文化交际第一篇嘿,朋友们!我刚看完《刮痧》这部电影,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被主人公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生活吸引住啦。
他们努力打拼,想融入那个陌生的环境,真的不容易。
那个刮痧,在咱们中国是再平常不过的中医疗法,可在美国人眼里,居然成了虐待儿童!这可把我给惊到了。
就因为文化差异,许大同一家遭受了那么多的误解和麻烦。
想想看,咱们觉得天经地义的事儿,在别人那儿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就像刮痧,咱们知道这是为了治病,是对孩子好,可美国人不懂啊,他们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红痕,就认定是伤害。
这让我明白,在跨文化交际中,真不能想当然。
得去了解、去沟通,不然误会可大了去啦。
还有许大同在法庭上的无奈,他那么努力解释,可对方就是不理解,那种无助感,真让人心疼。
电影里的每一个情节,都像是在给我们敲警钟。
告诉我们在和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时,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尊重,别让文化的差异成为交流的障碍。
好啦,这就是我看完《刮痧》的一些感想,你们呢?第二篇亲人们,来跟你们聊聊我看完《刮痧》的感受哈。
这电影啊,真是让我感触颇深。
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遭遇,太让我揪心了。
他们本来过着幸福的小日子,结果就因为一个刮痧,整个生活都乱套了。
这让我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有时候真的很深。
咱中国人讲究的一些东西,美国人根本就不明白。
比如说亲情的表达方式,咱们觉得打是亲骂是爱,可在美国人眼里可能就成了暴力。
还有啊,电影里那些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真的好气又好笑。
他们怎么就不能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了解呢?不过反过来想,咱们有时候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不也存在误解吗?通过这部电影,我算是明白了,跨文化交际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能光站在自己的文化角度去看问题,得换位思考,得去真正走进别人的文化里。
就像许大同,如果他能早点跟周围的人解释清楚刮痧是什么,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
所以呀,以后咱们遇到不同文化的人,可得主动点,热情点,把咱们的好东西分享给他们,也多听听他们的故事。
刮痧观后感文化差异1000字5篇
![刮痧观后感文化差异10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c931a389eb172dec63b74d.png)
刮痧观后感文化差异1000字5篇文化差异的指标不会只有四个。
但即使只考虑这四个文化差异指标,且认为每个指标也都只有两种情况,按照排列组合来分析,也可能有68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
霍夫斯坦特的研究方法,和企业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相兼容。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刮痧观后感文化差异10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刮痧观后感文化差异1000字(1)电影的开端,便是中美文化的第一次碰撞,许大同认为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美国是一个充满机遇,凭着个人努力便可以改变命运的世界,中国社会中也许家世背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更为决定的作用。
对于渴望成功,怀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说,美国的社会也许更有吸引力,从许大同的一句" I love America. This is my piece of America dream."中可以看出,他对美国文化的认同。
可是从他打儿子,以及他在家庭伦理观,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所刻下的深深的印迹。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这是不需要思考便可以做出的本能反应。
因为要替他父亲办绿卡,他承认是他给他儿子刮痧,对家庭和家人的重视,这也是我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自古便有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他在法庭上与控方律师以及法官的各种对峙,刮痧也好,父亲管教儿子也好,我们都看到许大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这种认同不同于他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对于美国文化,就好像现代社会中,大家会对现实不满,对社会现象充满怨言,然后对比西方国家,认为他们国民素质高,国家自由、民主、开放之类的,这更多的是在一种外显的认同,并且一般来说,大家并没有真正进入到西方社会去体验,大部分的了解来自于其他人的转述。
而对于自己的文化,由于从出生便完全浸入这种文化,一言一行都受其规范、影响,这种认同更多的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与本能融为一体。
虽然中国一般被划分到集体主义文化之中,但是中国的集体主义与日本的集体主义又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中国人真正认同,或者是大部分人完全认同的集体是由血缘亲族维系起来的家庭或者家族,而走出家庭,社会上的集体其实是很难让其成员真正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
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
![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381f4b965ce050877321303.png)
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影片《刮痧》讲述的是一位移民美国的华人知识分子许大同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差点丧失孩子抚养权,妻离子散的故事。
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一直都知道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但如此直面的了解还是第一次。
在中国人看来,当孩子做错事,打他是在教育他,也是爱他的表现。
同时也是大同在向老板表示尊重。
这是受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的影响。
In high-context culture,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in the physical context or is internalized in the people who are a part of the interaction. V er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ctually coded in the verbal massage.大部分的信息是通过交际双方内化的知识与语境来理解的。
但这在美国老板看来却完全难以理解。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注重个体的公正和自由,将孩子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与大人具有同样的权利,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打孩子是虐待儿童,是违法的。
而且,在电影中还讲到,晚上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也是违法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许多美国人接受了这样的生活信条: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uture.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同样是难以理解的。
就老父用刮痧给孩子治病这一情节而言,刮痧本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但这在美国人眼中却成了虐待儿童的证据。
虽然大同在法庭上极力为刮痧做辩护,但是他所引用的“气”“丹田”和“七经八脉”等中医传统术语却难以让美国儿童福利局和法官所接受。
西医学理论及诊疗方法的极大差异,再加上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足,使得刮痧成为大同在法庭举证中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电影《刮痧》观后感(精选5篇)
![电影《刮痧》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5700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4.png)
电影《刮痧》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刮痧》观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刮痧》观后感1随着全球化潮流的兴起,跨文化交际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对电影《刮痧》中文化差异的认识。
观看了《刮痧》后也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影响跨文化交际。
首先是价值观念的不同,这是文化特质的深层结构。
中美对于动与静的认知不同,中国人强调"静",更加注重做人。
而西方包括美国则强调"动",更加注重做事,注重个人主义,注重隐私。
如影片中,在颁奖晚会上大同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采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这种对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国人所接受的。
再就是对待变化的态度上,中国人注重求稳而美国人则注重求变。
这一点在影片中通过大同的父亲体现的尤为明显。
大同的父亲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国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最终客死他乡让他很是伤感,这也是最终使自己返回北京"落叶归根"的一大因素。
还有对于人的天性的认识,中国人主张性本善,对他人常有恻隐之心;而美国人主张性本恶,对他人也要用法度来规范其行为,绳之以法。
如影片中大同的美国朋友昆兰在法庭上作证时并没有因私情而偏袒大同,而是讲出自己所看到的事实,作为中国人的大同却不能理解朋友的这种做法。
其次是民族性格的不同,这是文化特制的外化表现。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注重情感本位,讲求内敛含蓄,谦逊恭敬;而美国人则追求平等、民主、自由,讲求坦率真诚,注重个人隐私。
在影片开始,大同和朋友一起进入颁奖大厅前,有很多人在门前搞反对游戏等活动,而美国警方则不会去制止,这体现了他们尊重言论自由。
再就是自然环境不同也会造成文化差异。
亚洲的自然环境使得中国人更具有群体意识,并且很注重讲究等级次序,长幼有别;而在美国则是更主张自由平等,上级与下级之间也没有强烈的等级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电影《刮痧》观后有感
影片《刮痧》讲述的是一位移民美国的华人知识分子许大同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差点丧失孩子抚养权,妻离子散的故事。
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一直都知道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但如此直面的了解还是第一次。
在中国人看来,当孩子做错事,打他是在教育他,也是爱他的表现。
同时也是大同在向老板表示尊重。
这是受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的影响。
In high-context culture,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in the physical context or is internalized in the people who are a part of the interaction. V er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ctually coded in the verbal massage.大部分的信息是通过交际双方内化的知识与语境来理解的。
但这在美国老板看来却完全难以理解。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注重个体的公正和自由,将孩子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与大人具有同样的权利,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打孩子是虐待儿童,是违法的。
而且,在电影中还讲到,晚上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也是违法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许多美国人接受了这样的生活信条: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uture.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同样是难以理解的。
就老父用刮痧给孩子治病这一情节而言,刮痧本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但这在美国人眼中却成了虐待儿童的证据。
虽然大同在法庭上极力为刮痧做辩护,但是他所引用的“气”“丹田”和“七经八脉”等中医传统术语却难以让美国儿童福利局和法官所接受。
西医学理论及诊疗方法的极大差异,再加上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足,使得刮痧成为大同在法庭举证中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而讲忠孝的大同为了父亲能拿到绿卡替父亲“顶罪”的行为也让老板不解。
大同来自讲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的中国,对伦理道德一贯重视。
能说是谁错了吗?并不能,大家各自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这样的“闹剧”。
Edward Steward & Milton Bennet这样描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关系。
理想的境界是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
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
”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来直去,是一种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的体现。
In low-context culture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contained in the verbal message, and very little is embedded in the context or within the participants.这与中国有很大不同。
所以大同才会在老板实话实说后辞职并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
影片《刮痧》通过大同的遭遇,折射出中西文化在家庭教育、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和强烈的冲突。
世界在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文化之间的相互差异和冲突也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在交流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建立互信显得尤为重要。
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影片中老板亲自体验了刮痧之后,努力为大同正名,最终得到法官认可,从而跨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大同一家最终团圆。
希望世界的“大同”早日到来,也希望影片中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