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循环障碍谈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及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及治疗方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然而,对于一部分冠心病患者来说,尽管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良好,但仍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异常表现。
这一现象被称为微循环障碍,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是指在冠脉造影检查中,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的狭窄或者闭塞,但患者却出现了心绞痛症状。
这种情况下,心肌的供血是通过微血管网络完成的,而不是主要的冠状动脉。
常见的病理生理特征包括微血管功能异常、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及自主神经调节紊乱等。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易被忽视,因为冠状动脉造影等常规检查无法准确展示微血管的情况。
而临床上,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绞痛、心动过速、疲劳等心脏症状,并且心电图也会出现ST-T改变。
因此,对于出现心绞痛症状且冠脉造影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可能存在微循环障碍。
二、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方法针对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行为治疗等。
1.药物治疗(1)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通过舒张血管、改善心肌氧供情况来缓解心绞痛症状。
口服制剂和舌下含化剂是常见的给药方式,但其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长效制剂或者贴片制剂可以更好地维持治疗效果。
(2)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脏的收缩速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3)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来减轻心绞痛症状。
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2.介入治疗在一些严重微循环障碍的患者中,介入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常见的介入治疗手段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旋磨术以及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手术主要通过扩张微血管,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情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或微血管痉挛等原因导致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症状。
近年来,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本文将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 临床表现和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传统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舒张试验,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微循环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心脏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手段。
2.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内皮功能异常、炎症因子释放、微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等因素都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遗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也被认为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
3. 治疗策略针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扩张微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代谢等。
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抗氧化剂、ACEI/ARB等。
微创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手术治疗也适用于某些患者。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讨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以提高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1.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相关的基因变异、表达谱和信号通路,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诊治及其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诊治及其研究进展沈伟【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5【摘要】中国冠心病患者目前总数在逐年上升,全国每年死于冠心病已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大约每5例死亡患者中,就有2例死于冠心病.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的成熟,解决了大部分患者的临床问题,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开通罪犯血管后,造影结果提示出现无复流、慢血流,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未见冠状动脉大血管狭窄或狭窄<50%,提示可能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检查方法及治疗做一综述.%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the annual dea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accounted for the first cause of deat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about every 5 cases of death,2 cases died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and oth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ma-ture,to solve the clinical problems of most patients,greatly reducing the mortality rate,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atients after the clinical open-ing of criminals blood vessels,angiography results suggest no flow,slow blood flow,or coronary angiography or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no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or stenosis less than 50% ,suggesting that there may be coronarymicrocircul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physiology,examination methods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总页数】5页(P566-570)【作者】沈伟【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 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J], 安军钰;黄晏;李万鹏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J], 欧洋;沈伟;施海明3.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发生机制和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段天兵4.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冠心病诊治领域的黑洞? [J], 黄进宇5.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冠心病诊治领域的黑洞? [J], 黄进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和治疗方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问题仅仅存在于冠状动脉的阻塞上。
实际上,一部分人患有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这意味着血液在冠状动脉的细小血管中流动不畅。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及其治疗方法。
一、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的概念和病因分析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指的是冠状动脉细小血管的功能异常或结构异常,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然而经典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阻塞。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女性、糖尿病患者及中年以上高龄人群中。
导致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局部氧化应激等。
此外,血液黏稠度的增加、纤溶系统异常和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也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原因之一。
二、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方法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的症状与传统冠心病相似,包括胸痛、气短、乏力等。
然而,由于微循环障碍的存在,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往往无法检测到明显的异常。
为了诊断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和冠脉内超声等。
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放射性示踪剂观察心肌灌注情况,能够间接评估微循环的状态。
负荷试验则是通过体力或药物负荷来观察心脏功能的变化,从而推测微循环的情况。
冠脉内超声能够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细小血管的形态和功能,是最为准确的诊断方法之一。
三、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方法针对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一致的共识。
然而,一些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1.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和血脂调节药物是冠心病微循环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通畅性。
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动脉内膜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微循环的功能。
2. 心血管康复:通过定期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冠心病的微循环障碍也有一定的益处。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领域备受关注。
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心脏内最小的动脉和血管,是心脏供血的主要部分。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指在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或局部原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为心肌缺血症状,如胸痛、心绞痛等。
这一现象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其在心脏疾病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揭示了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微循环介导的冠状动脉疾病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我们不断拓展了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心肌再灌注损伤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与诊断方法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2. 正文2.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内膜的内层,对冠状动脉微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进而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正常运行。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会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增加,微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减慢等情况。
这些情况进一步影响心肌的供血和氧合,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手段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有效减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带来的不良影响。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常见中医治法
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常见中医治法冠脉微循环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气短等。
中医学认为,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方法主要是调理气血、活络经脉、化瘀消肿等。
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常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中药可以调理气血、活络经脉、化瘀消肿等,从而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
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按、推等。
四、气功疗法气功疗法是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一种传统方法。
气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自愈能力,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气功包括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
五、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防止血液黏稠、降低胆固醇等,从而预防和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
常用的食疗方包括红枣、山药、莲子、芡实等。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疗法、中药治疗、推拿按摩、气功疗法、饮食调理等。
但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该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由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坚持饮食调理、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
导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其治疗进展
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引起 微血管内血流停滞;此外,缺氧时红细胞 可通过释放N0导致血管扩张,从而调 节微循环血流量[8。9],而这种调节作用在 严重感染时可能受到影响。白细胞被循 环中的炎症因子激活后也可导致变形性 降低、聚集性增加和细胞表面受体表达 增加,一方面通过与内皮细胞的作用影 响微循环血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释放 各种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直接破坏微血 管的结构,激活凝血系统等。 1.3.3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的激活:感 染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通过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 体、清道夫受体等,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 产物,可通过核转录因子~KB(NF—KB)途 径或其他转录途径导致各种促炎因子和 抗炎因子的释放,这些因子可通过激活 内皮细胞、白细胞、树突细胞等释放各种 血管活性物质如N0、内皮素等,引起一 系列级联反应,其中炎症介质诱导的诱 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上调的 不均一性是引起严重感染时微循环血液 分流的重要机制之一。 炎症反应的激活与凝血系统的激活 相互关联。多种炎症介质使得“细胞间通 讯”更加容易,并且可以激活白细胞和凝 血级联反应,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以 及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于内皮细胞,引 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和微血栓 形成,严重时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从而导致微循环血流分布异常和分流。 2微循环的监测 微循环在严重感染的早期即发生改 变,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但床边微循 环的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 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因此监测严重 感染患者的微循环变化十分必要。 2.1临床评估:临床上微循环的改变往 往比较隐匿,而临床评估通常不需要复 杂的仪器或仅需简单的化验检查即可反 映微循环的变化,因此不能忽视临床评 估在微循环监测中的价值。 目前临床监测严重感染患者微循环
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策略效果评估
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策略效果评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血压已成为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高血压患者不仅面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引发微循环障碍。
因此,改善微循环成为了治疗高血压的重要一环。
然而,为了评估微循环改善策略的效果,医学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血压的微循环改善策略及其效果评估的问题。
一、微循环改善策略微循环是指机体在保持正常血压的同时,通过血管、微血管、毛细血管等微小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的血流交换,以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高血压患者的微循环往往受到损害,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堆积,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微循环改善策略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首先,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微循环改善策略之一。
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等,可通过改善血管壁的弹性以及调节血管张力来改善微循环功能。
其次,运动锻炼也是改善微循环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表明,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
此外,运动锻炼还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和微循环的再生,增加微循环的密度和稳定性。
最后,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和心理因素的调整。
饮食方面,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饮食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
心理因素方面,应尽量避免应激、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改善微循环非常重要。
二、微循环改善策略效果评估对于微循环改善策略的效果评估,医学界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现有评估方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仍然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微循环改善的过程相对较长,很难通过短期观察来准确评估其效果。
因此,有效的评估方法对于指导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微循环评估方法包括皮肤灌注和血流速度测定等。
皮肤灌注可以通过测量血管反应、皮肤温度和色素变化等指标来判断微循环的改善情况。
血流速度测定可以通过超声多普勒或激光多普勒等技术测量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从而评估微循环功能。
微循环堵塞给人体带来伤害怎么办,五种改善微循环方法告诉你!
微循环堵塞给人体带来伤害怎么办,五种改善微循环方法告诉你!生活中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有没有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不通百病丛生!那么,微循环堵塞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患有微循环障碍该怎么办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人体发生微循环堵塞的危害,及如何改善微循环的方法。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物质交换的体液的循环动态。
血液是流动的、循环的,而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一机能就是在微循环实现的。
所以微循环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基础环节,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
微循环四大结构特点:微循环是由长、细、薄、慢的小血管构建而成,它是一张遍布全身的供应网。
长:一个正常人的微动脉与微静脉加起来,并拉直了量一量共有多长呢?拉直其总长度有10万-13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
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它要迂回曲折的深入到细胞之间去。
不长不能够满足100亿细胞的需要。
细: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径很细,只有头发丝的1/20,只允许1-2个红细胞通过。
如果血管壁变厚,管腔更细一个红细胞都不容易通过。
薄: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壁很薄,只有一张纸的1/100,以便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一旦管壁增厚就影响了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慢:微动脉及微静脉中的血流速度很慢,流速1毫米/秒。
当血液粘稠度增高时,血流速度更慢。
血液内容物容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栓塞,阻塞血管。
微循环有哪些功能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运送养料(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废物(包括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微循环的血管最细,管壁最薄,血流量最适宜,是组织细胞真正的营养血管,微血管可以让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可以让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可让盐水和其它营养物质通过。
微血管提供了物质代谢的交换场所,通过微循环完成了物质交换过程。
保证了全身组织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了人体活动的生命机能。
简述循环障碍的治疗原则
简述循环障碍的治疗原则
循环障碍是指心脏、血管、血液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失调,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或异常,进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循环障碍常见症状包括胸闷、气促、头晕、心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心绞痛等并发症。
治疗循环障碍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寻找并消除病因
循环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治疗时应首先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冠心病等。
二、改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是引起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循环障碍。
具体措施包括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适当运动等。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循环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扩张血管
药、降压药、抗凝血药等。
不同类型的循环障碍需要选用不同的药物
进行治疗。
四、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循环障碍疾病,如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疾病等,需
要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介入手术和开放手术两种。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循环障碍的趋势之一。
中医通过调整人体
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西医则
通过药物和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循环障碍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并且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同时,预防循环障碍也非常重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循环障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微循环障碍处理流程
微循环障碍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微循环障碍处理流程一、评估与诊断阶段。
在处理微循环障碍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解析与心脑血管病治疗方法探索
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解析与心脑血管病治疗方法探索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是指血液在心脑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原理和规律。
了解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对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心脑血管病是指以冠心病、高血压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探索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医学界的研究重点。
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主要从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阻力以及血液的流体力学等方面进行探索。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关键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血液在心脏收缩时被推送进入动脉系统,血压增加;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入心脏,血压下降。
这一过程被称为心脏收缩-舒张循环,它使血流保持稳定和连续的流动。
血管阻力是影响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血管阻力是指血管对血流的阻拦程度。
血管的阻力主要由血管壁的粘滞阻力和血管管径的调节控制。
粘滞阻力主要由血液黏度和血管壁的摩擦力组成,而管径的调节则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调节因素控制。
血管的阻力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流动速度和血压的水平。
血液的流体力学特性也对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起到重要影响。
血液的流体力学主要涉及血液的粘滞力、惯性力和表面张力等。
血液的粘滞力取决于血液的浓缩度,粘稠度高的血液流动阻力大,对血管壁的摩擦力增大。
而血液的惯性力和表面张力则与血流速度和表面张力有关。
当血流速度增加时,血液的惯性力增大,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增加。
表面张力是指血液接触到血管内壁时,血液分子间的吸引力,其大小直接影响血管内腔的面积和血液流速。
了解了血液循环动力学机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可以从药物疗法、介入手术和保健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
药物疗法是最常见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降脂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的凝聚,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生。
冠脉微循环障碍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整理ppt
整理ppt
冠脉血流速度与毛细血管的直径和分布有关,毛 细血管平均长度为0.5mm,平均直径为7μm。 冠脉平滑肌的肌源性反应通过自身调节,能维持 毛细血管压力在稳定状态。
冠脉血流(CBF)的阻力主要来自毛细血管,并 限制了最大CBF。毛细血管越多,血流增加情况 下CBF越高,反之,血流增加CBF越低,这与解 剖或功能上毛细血管数量改变有关。
整理ppt
整理ppt
冠脉狭窄导致的CBF储备减少主要是毛细 血管而不是狭窄本身。冠脉微循环总阻力 决定于血液粘度及血管阻力,前者约占 60%-70%。
整理ppt
4、冠脉微循环障碍与心络瘀阻
中医血瘀证临床上大部分可归属于“血管 源”性疾病。大、中、小血管多为中医之 经脉,小血管、微动脉、微静脉可归属于 中医学之络脉。
中医络脉与微循环十分类似,微循环已成 为中医血瘀证诊断微观辨证中的重要内容。
整理ppt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 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指出经脉是主 干,络脉是由经脉支横分出,并再进一步 网络状分布,逐层细分至孙络。
整理ppt
整理ppt
血管性无复流指PCI或支架置入成功后冠 脉血流未达正常TIMI 3级(≤TIMI 2 级),发生率为10%~30%,心梗再灌 注性无复流指PCI成功后,心肌水平无再 灌注即组织无复流,发生率约30%-40%。
心肌声学造影(MCE)研究发现,AMI急 诊PCI后冠脉血流为TIMI 2级者,MCE 均显示组织无再流(缺血面积超过PCI前 的25%),即使冠脉血流恢复TIMI 3级, 仍有16% ~32%的患者存在心肌水平无 复流或无再灌注。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治疗再认识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治疗再认识赵艳茹【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6【摘要】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rvival rat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which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linical practice.It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further research,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its mechanism and its treatment.%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其已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现就其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总页数】5页(P1016-1020)【作者】赵艳茹【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J], 欧洋;沈伟;施海明2.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治疗新进展 [J], 陆丽洁;朱永翔;李烽;龙明智3.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 [J], 张剑春;杨宁;韩薇4.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机制及治疗策略 [J], 刘甜甜;姚魁武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及其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J], 王岚;马玉良;王伟民;朱天刚;靳文英;赵红;曹成富;张前;王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治疗再认识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治疗再认识赵艳茹【摘要】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rvival rat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which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linical practice.It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further research,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its mechanism and its treatment.%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其已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现就其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5页(P1016-1020)【关键词】微循环障碍;微循环栓塞;无复流;冠状动脉慢血流;急性心肌梗死【作者】赵艳茹【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冠心病是中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虽早期实现了心肌再灌注,但仍有约35%的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即在心外膜梗死动脉开放后,并未实现心肌组织水平上的再灌注,生存率并未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1-2]。
刺血改善微循环障碍
刺血改善微循环障碍刺血改善微循环障碍血液循环由心脏到微循环,又由微循环到心脏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是心血管系统在组织内真正实施其重要功能的部位,包括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运送各种代谢产物,以及分配循环激素和调控局部激素的作用。
可随着局部组织代谢需求的改变而调整血流暈,并能局部自我调整以稳定血流、血压和血容量。
同时,由于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及血液内胶体渗透压之间的差异,在此处可调节组织及血液内的含水量。
因此微循环功能状态正常与否,对机体的内环境的平衡稳定有直接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机体,仅靠心脏的有限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血管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而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性运动,才能将血液灌注到全身各处去营养组织细胞。
微循环的运动节律不同于大血管的收缩节律,它有一套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所以现代研究提出了“微循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由于各器官功能不同,其微循环的任务也不同,小肠绒毛的微循环主要是吸收营养,肾小球微循环主要是排除废物,肺泡壁微循环主要是保证红细胞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器官的代谢越旺盛,微血管网越稠密,如肌肉和腺体中毛细血管网致密,而肌腱和韧带中毛细血管网很少。
肌朿内的毛细血管走在肌纤维之间,一条毛细血管可同时营养数根肌纤维,而一根肌纤维又能同时被多条毛细血管所营养。
毛细血管的数量多而致密,在单位而积内的毛细血管数量:心肌为2 000 条/mm2、骨骼肌为600-1 200条/mm2、大脑皮层约为1000条/mm2,而皮肤和结締组织只有50条/mm2左右。
而且每个机体的差异也很大,并可通过功能的锻炼使局部毛细血管增加。
疾病时局部毛细血管可以关闭、消失和被吸收。
人体的毛细血管的总而积很大,一个成人约有700m2的毛细血管床来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总的容量也很大,总长度占全身血管总长度的90%以上。
假如全身毛细血管都尽量舒张,则大部分血液都将潴留在毛细血管中,从而大大减少了静脉回流,心输出量将得不到保证,血压下降,组织细胞也将形成缺血缺氧状况。
微循环障碍的危害,怎样改善你的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的危害,怎样改善你的微循环!天热中⽼年⼈容易出现胸闷、头晕、失眠多梦、⼿脚⿇⽊、听⼒下降等症状,其实这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
科学研究发现,当⽓温升⾼到30℃以上时,⼈的微循环系统压⼒增⼤,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专家认为,改善微循环是中⽼年朋友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关键。
记者采访北京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肖青时了解到,微循环是指⼈体中微⼩动脉、⽑细⾎管、微⼩静脉之间的⾎液循环。
由于微⼩⾎管特别细,只有⼈的头发丝的⼆⼗分之⼀;⽽且特别多,⼈体内约有⼀百亿根,连起来长达⼗⼀万公⾥,可绕地球两圈半。
⾎液在这么多、这么细的⾎管中流动,很容易因各种原因造成⾎流缓慢受阻。
特别是夏季出汗多,⾎液黏稠,微循环中的⾎液很容易形成⼩⾎栓,出现局部循环障碍,使部分器官组织缺⾎缺氧,诱发多种⽼年性疾病。
肖⼤夫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液中的红细胞会衰⽼,携氧能⼒下降,造成微⼩⾎管管腔狭窄和⾎流受阻,容易形成微循环障碍,⽽且年龄越⼤微循环功能会变得越差。
此外,吸烟、过量饮酒、吃得过于油腻、运动少、喝⽔少等不良⽣活习惯,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
因为⾎液中的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等杂质过多,就会堵塞微⼩⾎管,中⽼年常见病⾼⾎压,就是全⾝的微⼩⾎管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的⾎压增⾼。
⽽⾼⾎脂、⾼⾎糖等,都与微循环⾎流缓慢及受阻有关。
中⽼年⼈微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多为⼿脚发凉、发⿇,抬⾼时变苍⽩,下垂时变红紫;⽪肤⼲燥、⾓化(变厚、硬)、变脆(容易破损),⽑发脱落;睡眠不好,记忆⼒下降,头痛头晕等。
⼀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疏通微循环。
末梢微循环:出现障碍可表现为⼿脚冰凉、发⿇及指尖发紫等。
由于末梢⾎液循环较差,⾎液容易淤滞,⾎液含氧量下降,导致⼿脚发⿇、指尖变紫。
末梢微⼩⾎管变细还可引起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出现即使在夏季也⼗⽩冷的情形。
解决办法。
可采取拍打、抖动的⽅法来改善末梢微循环,降低外周阻⼒,防⽌⾎压骤然⼤幅波动诱发中风等疾患。
打通脑微循环、治疗脑血管病
打通脑微循环、治疗脑血管病标签:微循环;排除;黄水;健康;脑血管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垃圾、毒素、黄水过多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
如“脑血管意外”“卒中”“中风”等都属于脑血管疾病。
医学研究已证实:一旦脑内发生微循环故障,脑组织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氧气、养料,代谢垃圾不能及时充分排除,进而造成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健忘、神经衰弱、帕金森、痴呆等,重者会生成高血压、造成脑梗塞、中风等症。
一、形成原因人在自然中,如果情志自贼,导致正气不足,又对外界疾风暴雨、祁寒溽暑、山岚瘴疠避之不及,外邪就会趁虚而入,若不能及时排除,风寒署湿热、瘴疠等与内邪、垃圾共同形成黄水存于体内。
外邪进入体内先络于皮毛,络脉满再入住腠理,腠理满再入注经脉。
十二条经脉都与大脑相通,所以毒素、黄水进入脑内也属于自然。
毒素不但毒害细胞,造成血管老化,还是血液斑块形成的黏合剂。
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细、薄、长所以最易堵塞。
大脑工作量大,用血量大,代谢垃圾多。
一旦脑内毛细血管堵塞,数量会越来越多,就会发生微循环不畅通,造成各种脑内疾病。
二、脑血管病的治疗通过以上病因分析,可知脑微循环不畅通,也没能跳出“百病皆生于郁”的中医理论。
清郁最主要的是排除血液中的毒素、黄水。
研究已知黄水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磷脂、脂肪酸、二氧化碳等。
这些毒素被排除后,血液质量就会提高,血流速度加快,微循环就会被疏通。
各种病症会痊愈或减轻。
方法是,剃光头,按摩百会穴,通过挤压使郁滞的穴位开一点缝隙,然后排毒液跟进,扩大效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满头涂满排毒液后,戴上薄膜冒,加热20分钟,逼气进入毛孔,因气与病相中。
气进入血液后,迅速激活血液中、血管壁、肠道细胞内多种脂质代谢酶,彻底分解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同时亦能分解血管壁硬化斑块,使血液和血管壁得到双重清洗。
排毒液的气迅速激活肠道细胞产生分解酶及肠胃动力素,加速体内毒素的分解,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28
29
30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
P<0.05
P<0.05
2016
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毛玉山等,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24:1077-1079
31
方法:冠心病患者17例,99mTc-MIBI心肌 SPECT阳性,HMP2~3粒含服后再检测
2016
P<0.05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CFR明显减低,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在降低血脂同时,可能通过减 轻微血管的早期硬化和改善内皮功能而达到改善慢血流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效果。
宋开友等,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作用的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
34
2016
Eur Heart J. 2013 Aug 30
22
2016
ACC/AHA NSTE-ACS患者管理指南1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非阻塞性CAD患者的NSTE-ACS病 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CCS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2
微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肌缺氧
JCS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3
3天 7天
15 天
假手术
得分图
草酰琥珀 酸
烟酰胺单核苷酸
心梗造模后15天,麝香保心丸组大鼠尿液整体状态恢复至正常组附近而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的回调,表明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标志物的逆转表明,麝香保 心丸主要通过调控紊乱的能量代谢途径发挥其作用。
Peng Jiang Molecular Biosystems, IF=4.0, 2011
2016
PCI+最佳药物治疗
COURAGE研究
仅最佳药物治疗
34%
42%
治疗后1年心绞痛发作比例
治疗后1年心绞痛发作比例
N=2287,有明显缺血证据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149例接受PCI+最佳药物治疗,1138例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 PCI+最佳药物治疗组术后1年,仍有34%的患者发生心绞痛,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无优势。
□ 冠脉内插管(热稀释法;多普勒)→ml/min □ TIMI评分→0~3分
微循环阻力指数IMR 冠脉血流储备CFR
12
2016
冠脉微血管病变
临床中常见的冠脉微血管病变
• 大血管病变合并微血管病变 • 微血管心绞痛(X综合征)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 女性冠心病 • PCI中的无复流现象
Bolognese L, et al. Circulation. 2004;109(9):1121-6.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管理指南
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 • 固定的或动态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 • 微血管功能障碍 • 局灶性或弥漫性心外膜冠脉痉挛 • 以上机制可能重叠,并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改变
MBG 2级 MBG 3级 2500
100
2000
80
60
1500
40
1000
20
500
0
0
2016
心肌呈色分级(MBG)反映心肌灌注情况, 评分越高提示灌注越好。
Sari I, et al. Int J Cardiol. 2008;127(2):262-5.
心肌充盈时间(MFT)越长提示灌注越差。
P<0.01
P<0.01
P<0.05
P<0.05
2016
麝香保心丸可减少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从而改善 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武宁等,麝香保心丸对合并高脂血症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6(5)
ESC发布的SCAD指南在关注大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强调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在冠心病发病机 制中的作用。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具有以下“三联征”
□ 心绞痛症状 □ 运动试验ST段压低 □ 冠脉造影正常(无狭窄、麦角新碱不能诱
发冠脉痉挛)
占心绞痛总数的10%-15%。 重要特征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受限。 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 可能与精神心理疾病相关
16
2016
对于LAD病变<50%者,MBG、MFT指标均提示合并DM者微血管灌注显著较差; 同时,DM+冠脉造影正常者与对照+LAD病变<50%者结果相当。
6
2016
周身疼痛或局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肢体麻木不仁 身体外部或内部发现肿块 由于外伤或内部出血引起的血肿 内出血,出血时夹有紫黯色血块 皮肤黏膜或舌体出现瘀斑
2016
【临床症状】 疼痛、肿块、瘀斑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
【常见疾病】 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外周血管闭塞等 血栓性疾病
2016
冠脉微循环是指直径<150μm的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的微循环系统 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内弹性膜和中膜平滑肌发达, 具有较强的收
2016
24
RAS抑制剂
↓L-精氨酸/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内皮NO↑
他汀
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保护作用,包括抗炎、减轻氧化应激等
二甲双胍
血管保护作用,改善内皮功能
别嘌呤醇
其代谢产物奥昔嘌醇能够在心输出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心肌耗氧源自总体治疗有效率有限25
2016
活血、益气、化痰、通络
26
缩力, 能使管腔明显地缩小或扩大,从而调节和分配到心脏各部位的血流 而小动脉和微动脉(亦称外周阻力血管, 特别是直径< 300um微动脉) 仍属肌
性动脉, 其收缩和扩张可显著影响心肌血流量和冠状动脉阻力的变化 其中冠脉微循环网是冠状动脉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场所
• 心外膜冠状动脉(直径2~7.5mm) 及其 主要分支(1~2mm)
1.2014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2.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3.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Vasospastic Angina (Coronary Spastic Angina) (JCS 2013) 4.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改善微血管功能的药物
13
2016
Bong-Ki Lee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1:1054-1060
对冠脉循环侵入性评估结果
B:心肌桥 E:内皮功能障碍 F:血流储备分数低(<0.80) R:微循环阻力指数高(≥25)
美国斯坦福大学对139例有明显心绞痛事件的阻 塞性冠脉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冠脉循环侵入性评 估诊断发现,除了可见的大血管狭窄外,44% 患者有内皮功能的下降,21%患者存在微循环 功能障碍,5%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0.8。
• 冠状动脉小动脉(500~1000μm) • 微动脉(<500μm)、心肌组织毛细血
管(平均8μm) 和微静脉(<500μm)。
9
2016
2016
J Nuci Cardiol, 2001, 8: 599
微血管栓塞
Moens AL, et al. Int J Cardiol. 2005;100(2):179-90.
结果:心绞痛及潘生丁药物副作用症状 改善率为85%,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心肌SPECT显示麝香保心丸治疗 后心肌缺血区灌注改善
2016
罗海明,戴瑞鸿等,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缺血作用的核心脏影像学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06.20; 16(6): 323-325
32
肌酸
尿苷
谷氨酸 盐
模型组
得分图
2016
硝酸 酯类
β-受体 阻滞剂
如何选择心肌 保护药物
钾离子 通道开 放剂
改善心肌 能量代谢
类药物
钙离子 受体拮 抗剂
ACEI/A RB类药
物
他汀 类药 物
以患者症状改善、 长期生存率、不 良事件发生率作 为评估标准
目的是改善心肌 需氧/供氧矛盾, 预防心室重构
大部分药物难以多靶点 覆盖微循环障碍的病因
由微循环障碍谈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
道路交通重要因素:路、人、车
车
路
人
2016
2019/8/13
1
2016
2
失和——疾病 循环障碍
2016
2019/8/13
3
微循环障碍与心血管疾病 临床中常见的冠脉微血管病变 改善微血管功能的药物
4
2016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 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 的血液循环。它包括 微动脉、微静脉、毛 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 内的体液循环。
5
2016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 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因为人的毛细血管极细极长,而且其中的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 流动0.41毫米。在这么长的血管中,经常有杂质混浊在血液中,如 胆固醇等,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有时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 运行不畅。 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 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痛、麻、心、脑缺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