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

合集下载

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怀柔区中医医院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背景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对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将其作为科室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人员安排为统筹分工,加强管理,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将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特成立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组长:马友合业务院长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副组长:张亮医务科长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牛卫洲医务科员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组员:孙久林、陈少军、齐锡友、谢春荣、王小强、王国范、陶杰、邢天伶各科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三、实施步骤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认真组织学习《通知》精神,明确科室的重点病种,总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路径管理情况。

(2013年12月23日)2、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疗效总结分析的基础数据收集表,布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每月完成的目标值。

将科室成员的任务分工、人员职责做好。

(2013年12月23日)3、参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各科室完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并汇总到医务科。

(2014年1月7日前)4、医务科汇总后,综合处理,检查无误后上报。

四、工作要求1、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完成此项工作。

2、克服困难,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2013-12-18附:各科室具体人员分工如下:。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作者:杨正裕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10期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7例,完成27例,平均住院日8.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疱液抽取、地龙油涂擦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9%,特色疗法使用率81.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7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例(2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22.2%),灸法治疗22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疱液抽取5例(18.5%),地龙油涂擦27例(100%),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凉血解毒止痛法治疗肝经郁热证及脾虚湿蕴证蛇串疮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的疱疹治疗,地龙油涂擦不适合于气滞血瘀证蛇串疮(带状疱疹后患遗症)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内科常见病包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痛、腹泻)、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肝胆胰疾病(如肝炎、胆结石)、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核心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象等身体特征,判断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进而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方剂,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方案:1.感冒:属于外感病,常见证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三黄片等中药进行治疗。

2.腹泻:常见证型有寒湿腹泻、湿热腹泻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祛寒、燥湿、清热、化湿。

常用药物包括草果、鸦胆子、竹茹等。

3.高血压: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痰湿阻络、气滞血瘀等。

治疗方法包括降肝阳、祛痰湿、活血化瘀等。

常用药物有天麻、丹参、益母草等。

4.中风:中医认为中风多由气虚、痰瘀、湿热等因素引起。

治疗方法包括扶正固脱、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

常用药物有人参、三七、川楝子等。

5.糖尿病:常见证型有气阴两亏、痰瘀阻络、湿热蕴结等。

治疗方法包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清热利湿等。

常用药物有黄芪、玄参、黄柏等。

这仅仅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介绍,实际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另外,中医治疗常强调养生方面的调理,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心养肺等,以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014肺胀诊疗方案

2014肺胀诊疗方案

汝州市中医院内一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4年内一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4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肺胀一、诊断:中医病名:肺胀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病二、诊断依据:(一)中医: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早期仅于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的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辩证分型:1.肺脾气虚证:①咳嗽或喘息、气短,动则加重;②神疲、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③恶风,易感冒;④纳呆或食少;⑤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⑥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沉缓或细弱。

具备①、②、③中的2项,加④、⑤、⑥中的2项。

2.肺肾气虚证:①喘息、气短,动则加重;②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③易感冒,恶风;④腰膝酸软;⑤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⑥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⑦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具备①、②、③中的2项,加④、⑤、⑥、⑦中的2项。

3.肺肾气阴两虚证:①喘息、气短,动则加重;②自汗或乏力,动则加重;③易感冒;④腰膝酸软;⑤耳鸣,头昏或头晕;⑥干咳或少痰、咳痰不爽;⑦盗汗;⑧手足心热;⑨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弱或细数。

具备①、②、③中的2项加④、⑤、⑥、⑦、⑧、⑨中的2项。

(二)西医:1.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或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浅快,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长期低氧病例可见杵状指/趾。

中医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的比较

中医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的比较

3、辨证论治根据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本方案将失眠症分为以下四种证型:肝 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针对不同证型,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法。
4、治疗措施 (1)肝郁化火型: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为原则,采用丹栀逍 遥散加减治疗。 (2)痰热内扰型:以化痰清热、和中安神为原则,采用黄连 温胆汤加减治疗。 (3)阴虚火旺型: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为原则,采用六 味地黄丸加减治疗。 (4)心脾两虚型: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为原则,采用 归脾汤加减治疗。
中医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 疗方案的比较
目录
01 一、中医诊疗指南
02 二、中医临床路径
03 三、中医诊疗方案
04 四、比较与分析
05 五、案例撰写
中医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路径与 中医诊疗方案:优势与异同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当代医疗实践中,中 医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 将比较这三种中医诊疗模式的优势与异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5、预防与保健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志 波动;适当进行锻炼。
谢谢观看
一、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诊疗指南是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总结与规范,反映了中医治疗的最佳实践和 共识。它包含了疾病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保健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制定 中医诊疗指南时,需要充分考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等 因素,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同时,中医诊疗指南还能提高医生的诊疗 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
三、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是医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病情需要以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针 对特定患者的诊疗计划。它既包含了中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也结合了现代 医学研究成果。中医诊疗方案的特点是个性化、精细化,充分体现了“因人制 宜”的中医治疗原则。同时,中医诊疗方案还能促进多学科联合治疗,提高治 疗效果,缩短疗程。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病种:颈腰膝痛
中医诊疗方案:
一、治疗方式
1、中药疗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不同的中药组合来进行治疗。

(1)活血化瘀方:桔梗、当归、白芍、玄参、防风、赤芍、荆芥、何首乌、石膏、熟地、半夏等
(2)温补调理方:枸杞子、炙甘草、当归、赤参、茯苓、白术、人参、党参等
(3)活血助活方:阿胶、红花、川芎、乌头、当归、党参、桂枝、熟地、芍药、白芍等
2、拔罐疗法:运用拔罐的手法,对病灶穴位进行拔罐治疗,能够活血化瘀,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改善肌肉疼痛状态。

3、拔罐推拿疗法:运用一定的拔罐手法对不同的穴位进行拔罐推拿的操作,可以刺激穴位,调理血肿,改善疼痛状态,祛除病痛。

4、内外治法:
(1)内服中药:针对症状,注重调理血液循环,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病痛状态。

(2)外用中药:采用中药调剂,以外敷的形式,可以起到封闭、补活、修复等作用,改善症状,促进恢复。

二、注意事项
1、预防:预防运动损伤,加强身体锻炼,注意调节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规律作息,保护好腰部,注意身体保健。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感冒:中医认为感冒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治疗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方剂,如解表药膏剂(葛根黄芩汤)、辛凉解表法(薄荷石膏)、清热解毒法(连花清瘟胶囊)等。

2.咳嗽:中医大多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两大类。

寒咳多因感受寒邪或肺气虚寒所致,治疗可采用温肺化寒的方剂,如川贝雪梨膏、蜜炙白矾散等;热咳多因热邪侵袭或肺火上炎所致,治疗可采用清肺降火的方剂,如川贝清肺糖浆、桑白皮饮等。

3.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由肝火上炎、肾虚、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消除因素、平衡阴阳的方剂,如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推拿或气功等疗法。

4.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肾气亏损、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补气健脾、滋阴降糖的方剂,如正酣脾气丸、小蓝盖降糖胶囊,并结合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胃炎:中医认为胃炎可分为寒证和热证,常伴有脾气虚弱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温胃祛寒、清胃降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大黄龙牡丹皮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和中药泡脚等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中医内科还包括甲亢、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肾炎、哮喘、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内科诊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调理治疗。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调理,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当然,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具体用药和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胸痹心痛病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病诊疗方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修订版)胸痹是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

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或心气不足,心失血养等所致。

属于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十几分钟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2、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消失。

④诱因:常为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因素诱发。

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

⑤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

(二)证候诊断:1、痰浊闭塞证:闷痛痞满,口粘乏味,纳呆脘胀,身困重,恶心呕吐,痰多体胖,苔腻、黄或白滑,脉滑或数。

2、心血瘀阻证:刺痛固定,面晦唇青,怔忡不宁,指甲发青,发枯肤糙,舌质紫暗或见紫斑或舌下脉络紫胀。

3、痰(热)瘀闭阻证:闷痛痞满,刺痛,口粘乏味,指甲发青,痰多体胖,舌质紫暗或见紫斑或暗红,苔腻、黄或白滑,脉滑涩或数。

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

2、针灸疗法
包括局部取穴,远端取穴,循经针刺运 动疗法,董氏奇穴疗法,经验穴疗法,针 刺方法有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及特殊手 法,同时配合电针仪
3、小针刀疗法
对关键的肌肉起止点,重要解剖结构,疼 痛明显点行小针刀松解,减压
4、手法治疗
传统推拿手法,美式正脊法,龙氏正 骨法
5.辅助治疗方法 牵引、中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蜡疗、刮痧、拔罐
3.拔罐:面瘫中医多考虑是感受风邪,阻滞 经络,邪气积聚所致,因此在针刺过后, 辅以火罐疗法,能够行气活血、祛风通络 、消肿止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面部闪罐10次左右,配合3-5分钟留罐,每 日1次,10次为1疗程。
• 4.灸法:借助艾灸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 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 温通气血、扶
二是科主任负责,以重点专科为突破,进 行诊疗方案的执行与优化;
科室将具体的奖励与惩罚措施落实到各 医生头上,科室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制 定诊疗方案,优化及总结诊疗方案,统计 实施了诊疗方案的病例数,以及退出、变 异的数据
三是医务管理部门监管,做好管理制度 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测与评价。
各科室所确定的中医诊疗方案要认真组织 实施,做好登记工作,每月5日医务科督促 各科室上报上月中医诊疗方案开展数量。
各科室的优势病种是指科室的就诊量最多, 治疗效果又佳的疾病。
如何确定诊疗方案的病种
根据门诊日志统计出就诊量靠前、治疗 效果佳、治疗方法切实可行的病种,可以 确定门诊治疗病种,也可以确定住院治疗 病种,后者居多
注意:有的病种只能实行门诊诊疗方案 ,有的病种只能实行住院诊疗方案
具体实施过程
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认真组织 学习相关文件,明确科室的重点病种,总 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精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精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基本情况:2010年我科共收治膝骨性关节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例,腰椎管狭窄症例,颈椎病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股骨颈骨折例,胫腓骨骨折例;所有病例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均为100%。

病种分析和整改: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所占比例比其他病种稍多,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到100%,说明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现行的诊疗规范已经比较成熟,也说明了当前社会患此病的人数较多,我院可加强开展一系列新的特色疗法,吸引更多的颈椎病患者就医。

治疗情况:1、膝骨性关节病:我科住院的此类病人诊断较明确,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关节镜清理术,所有病人均能改善疼痛症状,行走活动改善,治疗有效率100%。

2、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为按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部分症状重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有效率100%。

3、腰椎管狭窄症:我科此病种也是100%明确诊断,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椎间盘镜下神经松解术,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其他病种由于病例少,未能进行总结及分析。

中医治疗的难点分析:目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传统手法、牵引、理疗中药辨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

但是对于部分的顽症,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就不能完全解决或者无法解决。

针对难点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目标,组织专科协作组开展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价研究,以形成疗效较为确切的中医综合干预治疗方案。

2. 加强中医康复及物理治疗的优点,我科购进骨伤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各一台,加强中医物理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3.对部分经治疗无好转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手术是中医较早就使用的方法,应该加以挖掘使用并进一步改善。

护师 中医诊疗方案(肺胀)9月.

护师 中医诊疗方案(肺胀)9月.

时间:2014年9月地点:护办室培训人:孙娇参加人:培训内容: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5.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1.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1.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名录(全)2014.2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名录(全)2014.2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沈阳市儿童医院 长春市中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江西省中医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按摩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 山东省中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厦门市中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 广东省中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昌市第九医院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河南中医△ △ △ △ △ △ △ △ △



部分第三批未发布的病种,纳入第四批管理,均在第四批名单中。 完善协作组成员信息
第四批病种:
名单(2013.11.26)
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北以岭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院 海南省中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西安市第五医院 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 石家庄平安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潍坊市中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嘉兴市中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沈阳肛肠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长青肛肠医院 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洪都中医院 湖南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四川省骨科医院 黄冈市中医院 原批次 3.2 4 4 4 3.1 3.1 4 3.2 3.2 4 3.1 3.2 4 3.2 3.2 3.2 4 3.1 3.1 4 3.2 3.2 3.2 3.1 3.1 4 4 4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1 3.1 3.2 3.2 3.2 3.2

工作计划中医诊疗方案

工作计划中医诊疗方案

一、前言为响应国家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中医诊疗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2. 扩大中医诊疗范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3.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业务水平;4. 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中医特色。

三、具体措施1. 优化诊疗流程(1)加强中医诊断技能培训,提高医生诊断准确率;(2)规范中医处方书写,确保用药安全;(3)完善中医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2. 拓展诊疗项目(1)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2)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3)加强中医药与康复医学的融合,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的中医专家,提升中医诊疗水平;(2)加强中医人才培训,提高医生业务能力;(3)开展中医学术交流,促进中医技术传承与创新。

4. 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承(1)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2)加强中医药典籍整理与研究,传承中医精髓;(3)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5. 提升服务质量(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2)开展中医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3)优化就诊环境,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四、工作计划1. 第一季度:完成中医诊疗流程优化,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 第二季度:拓展中医诊疗项目,引进高水平的中医专家;3. 第三季度: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普及;4. 第四季度:总结全年工作,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3. 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工作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实现2023年度中医诊疗工作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4版各科诊疗方案

2014版各科诊疗方案

第一章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4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胸痹心痛病(TCD 编码BNX020)西医病名:冠心病心绞痛(ICD-10 编码I20.902)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0年中西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病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

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

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

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美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1、心痛发作期(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2、心痛缓解期(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滑。

2014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2014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

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而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

(2)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易鉴别。

2.西医鉴别诊断(1)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容易鉴别。

(2)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

(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病诊疗方案
(2014年)
一、病名
中医病名:尪痹
西医病名: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定义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三、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关节及关节周围的晨僵至少 1 小时(≥ 6 周)。

②3个或者 3 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肿(≥ 6 周)。

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者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个关节区关节肿(≥ 6 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 6 周)。

⑤类风湿结节伸肌表面或近关节区域的皮下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正常人群中阳性率<5% )。

⑦手X线改变后前位手、腕关节 X 线显示骨侵袭或明确骨质脱钙的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改变。

(2)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ACPA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

(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
-<6周(0分)
-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四、辨证要点
根据痹痛的性质、部位,辨病邪之偏胜;以痹痛性质辨:疼痛游走性、放射性、闪电样者多属风邪偏胜;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局部欠温,遇暖则舒,多属寒性偏胜;疼痛重着,属湿。

以疼痛部位辨:上肢、全身多个部位疼痛多属风邪偏胜;下肢疼痛多属湿邪偏胜;腰部冷痛多属寒邪偏胜;局部疼痛不移多属淤血。

但是,临床实践发现,由于痹病的病变部位在肌表、经络、筋骨,未直接涉及脏腑,或病程长久,正邪在体内几经变化,各证多难悉具。

因此,临床要谨守病机,把握特征,结合兼证,辩证施治。

五、症候分类
1.风寒痹阻:肢体关节冷痛,游走不定,遇寒则痛剧,得热则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舌苔薄白,脉弦缓或弦紧,或浮。

2.热毒痹阻: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得冷则舒,壮热烦渴,面赤咽红,溲赤便秘,舌红或红绛,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3.肝肾阴虚: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

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血亏虚: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面色谈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

舌谈、苔薄白,脉细弱。

六、临床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此时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并保持于功能位臵。

在缓解期,应尽可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应适当补充营养,增加优质蛋白和高纤维食物。

目前,尪痹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等。

(二)中医分型治疗
1.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用自拟风湿2号方加减。

方药组成:制草乌、桂枝、乌梢蛇、鹿角胶等。

中成药:复方夏天无片、关通舒、独一味胶囊等。

2.热毒痹阻证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用自拟风湿1号方加减。

方药组成:寒水石、虎杖、制川草乌、茜草等。

中成药:四妙丸、新癀片、正清风痛宁等
3.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用左归丸加减。

中成药:尪痹片、益肾蠲痹丸等
4.气血亏虚证双补气血,祛邪通络。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中成药:补脾益气颗粒、八珍丸、痹祺胶囊等。

(三)辨证选择经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骨质破坏明显者可加用调节骨质代谢中药静脉制剂如骨肽等;瘀血明显者可加用中药活血通络静脉制剂如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气虚明显者加用参麦注射液等。

(四)常用外治方法
1.中药熏洗:对于手足关节肿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用自拟药浴方熏洗,方药组成:制川草乌、乌梢蛇、徐长卿、威灵仙、红花等。

2.神灯:寒湿偏盛者可针对局部关节给予神灯照射治疗,每日30分钟。

3.外敷:肿胀伴有结节者可选用喻氏外敷颗粒醋调外敷,方药组成:制川草乌、威灵仙、自然铜、土鳖成等。

4、穴位贴敷:根据病人具体病证取穴,曼吉磁贴外用,如不过敏,每日一次。

(五)西药药物治疗
1.对于疼痛严重者可酌情加用非甾类抗炎药(NSAIDs)。

2.治疗一个月尚不能控制病情者适当加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3.病情严重者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六)针灸推拿治疗
根据病情可选用针刺、热敏灸、推拿等手法治疗。

(七)手术治疗
出现关节坏死者可请关节外科会诊,行关节臵换等外科治疗。

七、疗效评定标准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中医症状分级、疗效评价,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2.疾病活动度评价:参照国际DAS(disease antivity scor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28评分评价疾病活动度;
3.疾病疗效评价:参照2002年ACR20、50、70标准。

(二)评价方法
分别于入院、出院时,采用中医证候学评价、DAS28评分、ACR 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价。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1)中医症候分级量化指标
(2)疗效评价:
有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①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疾病活动度评价方法:参照国际DAS(disease antivity scor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28评分评价疾病活动度。

需要:关节压痛数(0-28个)、关节肿胀数(0-28个)、ESR(mm/h)、VAS患者总体健康评价(mm)
详细记录上述指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DAS28分数
DAS28=0.56*sqrt(tender28)+0.28*sqrt(swollen28)+0.70*ln (ESR)+0.014*GH
3.疗效评价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02)
1)完全缓解:
(1)炎症性关节痛消失;
(2)无晨僵;
(3)无疲劳;
(4)关节检查中未发现滑膜炎;
(5)影像学资料不提示骨关节进行性破坏;
(6)血沉(ESR)、或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常。

2)ACR70:
(1)触痛关节数减少≥70%;
(2)肿胀关节数减少≥70%;
(3)以下五条中三条好转≥70%:
①患者对疼痛的评估;
②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③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④患者对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健康评估问卷HAQ);
⑤急性时相反应物(ESR或CRP)。

3)ACR50:
(1)触痛关节数减少≥50%;
(2)肿胀关节数减少≥50%;
(3)以下五条中三条好转≥50%:
①患者对疼痛的评估;
②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③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④患者对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健康评估问卷HAQ);
⑤急性时相反应物(ESR或CRP)。

4)ACR20:
(1)触痛关节数减少≥20%;
(2)肿胀关节数减少≥20%;
(3)以下五条中三条好转≥20%:
①患者对疼痛的评估;
②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③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④患者对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健康评估问卷HAQ);
⑤急性时相反应物(ESR或CRP)。

八、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诊断难点: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早期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应详细问诊,追访患者,开展多种实验室检测项目。

2.治疗难点:本病的治疗目的为快速控制病情,减少骨质破坏,需要定期复诊以观察病情进展情况,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定期复诊,应建立病历档案,定期随访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