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垂直问题
大学画法几何试题及答案
大学画法几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画法几何中,点的表示方法是什么?A. 用字母表示B. 用数字表示C. 用圆圈表示D. 用线段表示答案:C2. 线段的表示方法是什么?A. 用字母表示B. 用数字表示C. 用线段表示D. 用箭头表示答案:C3. 面的基本性质是什么?A. 面是一维的B. 面是二维的C. 面是三维的D. 面是四维的答案:B4. 空间中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A. 1种B. 2种C. 3种D. 4种答案:C5. 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交点的表示方法是什么?A. 用字母表示B. 用数字表示C. 用圆圈表示D. 用线段表示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画法几何中,______表示线段的端点。
答案:点2. 直线的表示方法通常是用______表示。
答案:字母3. 平面与平面相交时,交线是______。
答案:直线4.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种。
答案:35. 画法几何中,表示垂直关系的符号是______。
答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请简述线面垂直的判定条件。
答案:线面垂直的判定条件是: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2. 描述空间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答案:空间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如果两直线没有交点,且在任意一个平面内,两直线的投影是平行的,则这两直线是平行的。
3. 解释什么是平面的法向量。
答案:平面的法向量是垂直于平面的向量,它可以用来表示平面的方向,并且与平面上的所有向量都垂直。
四、作图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给定直线AB和点C,作直线AC垂直于AB。
答案:首先确定直线AB,然后以点C为圆心,作一个圆与直线AB相交,取交点为D,连接CD,直线CD即为所求的垂直线。
2. 给定平面α和直线l,作直线m平行于l且在平面α内。
答案:首先确定直线l和平面α,然后在平面α内作直线l的平行线,确保该平行线与直线l没有交点,即为所求的直线m。
如何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
如何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
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是数学中基本的几何作图技巧,它们有着特定的构造方法。
下面将介绍如何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步骤。
一、平行线的画法:
1. 给定一条直线l和一点P,在点P处作一条不与直线l相交的直线m。
2. 使用直尺在直线l上任选一点A,然后将直尺放在点A上,调整直尺的位置,使之与直线m相交于点B。
3. 在点B处作一条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n。
4. 直线n与直线l就是平行线。
二、垂直线的画法:
1. 给定一条直线l和一点P,在点P处作一条不与直线l相交的直线m。
2. 使用直尺在直线l上任选一点A,并将直尺放在点A上。
3. 使用量角器,在直线m上在点P处作一个角,使之与直尺上的直线l相交于点B。
4. 在点B处作一条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n。
5. 直线n与直线l就是垂直线。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画出准确的平行线和垂直线,需要使用准确的工具(如直尺、量角器)和仔细的操作。
另外,还可以利用已知的平行线或垂直线来画出新的平行线或垂直线。
例如,已知两条平行线l和m,可以通过作一条与l垂直的直线来得到与m平行的线。
熟练掌握画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与几何相关的问题。
画平行线和垂直线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基本技巧,也是学习更高级几何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可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立体几何线线垂直专题(史上最全)
立体几何垂直总结1、线线垂直的判断:线面垂直的定义: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2、线面垂直的判断:(1)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3、面面垂直的判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例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C AD BD ==,E 是AB 的中点。
求证:(1)⊥AB 平面CDE;(2)平面CDE ⊥平面ABC 。
证明:(1)BC AC CE AB AE BE =⎫⇒⊥⎬=⎭同理,AD BD DE AB AE BE =⎫⇒⊥⎬=⎭又∵CE DE E ⋂= ∴AB ⊥平面CDE (2)由(1)有AB ⊥平面CDE又∵AB ⊆平面ABC , ∴平面CDE ⊥平面ABC例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菱形.PB PD =,E 为PA 的中点.(Ⅰ)求证:PC ∥平面BDE ;(Ⅱ)求证:平面PAC ⊥平面BDE .AEDBC例3、(线线、线面垂直相互转化)已知ABC ∆中90ACB ∠=,SA ⊥面ABC ,AD SC ⊥,求证:AD ⊥面SBC .证明:90ACB ∠=∵° B C A C ∴⊥ 又SA ⊥面ABC S A B C ∴⊥ BC ∴⊥面SACBC AD ∴⊥ 又,SC AD SC BC C ⊥⋂=AD ∴⊥面SBC例4、(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如图2所示,已知PA 垂直于圆O 在平面,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O 的圆周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且PA AC =,点E 是线段PC 的中点.求证:AE ⊥平面PBC .证明:∵PA ⊥O 所在平面,BC 是O 的弦,∴BC PA ⊥.又∵AB 是O 的直径,ACB ∠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BC AC ⊥.∵,PA AC A PA =⊂平面PAC ,AC ⊂平面PAC . ∴BC ⊥平面PAC ,AE ⊂平面PAC ,∴AE BC ⊥. ∵PA AC =,点E 是线段PC 的中点.∴AE PC ⊥. ∵PCBC C =,PC ⊂平面PBC ,BC ⊂平面PBC .∴AE ⊥平面PBC .例5、(证明所成角为直角)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DAB =60°,AE ⊥BD ,CB =CD =CF . 求证:BD ⊥平面AED ; 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DAB =60°,所以∠ADC =∠BCD =120°. 又CB =CD ,所以∠CDB =30°, 因此∠ADB =90°,即AD ⊥BD .又AE ⊥BD ,且AE ∩AD =A ,AE ,AD ⊂平面AED ,SDCBAACBPEO图2所以BD ⊥平面AED .例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图7-7-5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AB =AA 1,D 、E 、F 分别为B 1A 、C 1C 、BC 的中点. 求证:(1)DE ∥平面ABC ;(2)B 1F ⊥平面AEF .例7、(三垂线定理)证明: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C ⊥平面BC 1D证明:连结ACB D AC ∵⊥∴ AC 为A 1C 在平面AC 上的射影∴⊥⊥⎫⎬⎭⇒⊥BD A C A C BC A C BC D11111同理可证平面练习;1、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证明:AP ⊥BC ;AC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BC =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DC 1⊥BD .证明:DC 1⊥BC 。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1) 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只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2 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4 1:1:2 的直角梯形中 ○5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O OE ⊥(2) 异面垂直 (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 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 B C 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证明:AD PB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将△AED,△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A C 两点重合于'A . 求证:'A D EF ⊥;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PAC =∠PBC =90 º证明:AB ⊥PC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例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O BDE ⊥平面变式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求证:11AC BDC ⊥平面 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E 为BB 1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 3 .求证:CD ⊥平面A 1ABB 1;变式3: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BE 'ADFG2,CA CB CD BD AB AD ======求证:AO ⊥平面BCD ;变式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90ABC ∠=°,PA ⊥平面ABCD .3PA =,2AD =,AB =,6BC =类型3:面面垂直的证明。
画法几何试题及答案
画法几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画法几何中,点的投影通常表示为:A. 一条线B. 一个点C. 一个面D. 一个体答案:B2.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线与线相交的点?A. 交点B. 投影点C. 垂足D. 投影线答案:A3. 正投影法中,平行于投影面的线段投影后:A. 长度不变B. 长度变短C. 长度变长D. 无法确定答案:A4. 画法几何中,一个平面图形在垂直于投影面的平面上的投影是:A. 原图形B. 缩小的图形C. 放大的图形D. 无法确定答案:A5. 在三视图中,主视图通常表示物体的:A. 正面B. 侧面C. 顶面D. 底面答案:A二、填空题1. 在画法几何中,_______表示物体的三维形状。
答案:三视图2. 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方法称为_______投影法。
答案:正3. 当一个物体的表面与投影面平行时,其投影是_______。
答案:原图形4. 在画法几何中,_______是指物体表面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
答案:投影角5. 如果一个物体的投影是一条线,则该物体与投影面是_______关系。
答案:垂直三、简答题1. 简述画法几何中三视图的作用。
答案:三视图的作用是全面展示物体的三维形状,包括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顶面进行投影,以确保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物体形状的准确理解。
2. 解释什么是正投影法,并给出其特点。
答案:正投影法是一种投影方法,其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
其特点包括:投影线平行时,投影后的线段长度不变;投影线与投影面平行时,投影后的形状与原物体形状相同。
四、绘图题1. 根据题目给出的三视图,绘制一个立方体的三视图。
答案:(此处应有绘图,但无法提供)2. 给定一个物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请绘制其俯视图。
答案:(此处应有绘图,但无法提供)五、计算题1. 已知一个圆柱的正视图直径为10cm,侧视图高度为20cm,求圆柱的体积。
答案:圆柱体积V = πr²h = π(5cm)²(20cm) = 500π cm³2. 给定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8cm,高为12cm,求其体积。
考点24 空间几何中的垂直(解析版)
考点24 空间几何中的垂直知识理解一.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三.证明线线垂直的思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矩形图形三角形:等腰(等边)三角形--取中点正余弦定理边关系或边长勾股逆定理线面垂直的定义面面垂直的性质⎧⎧⎪⎪⎨⎪⎩⎪⎪⎧⎪⎪⎨⎨⎪⎩⎪⎪⎪⎪⎩ 考向一 线面垂直【例1】3.(2021·江西吉安市·高三期末节选)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90ADC ∠=︒,22AD DC BC ===,PAD △为正三角形,Q 为AD 的中点,求证:AD ⊥平面PBQ【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PAD △为正三角形,Q 为AD 的中点,∴PQ AD ⊥.∵//AD BC ,2AD DC BC ==,Q 为AD 的中点.∴四边形BCDQ 为平行四边形,∴//BQ CD . 又90ADC ∠=︒,∴90AQB ∠=︒,即BQ AD ⊥.又PQBQ Q =,∴AD ⊥平面PBQ.考向分析【举一反三】1.(2021·河南信阳市节选)如图所示,四棱锥S ABCD -中,//AB CD ,AD DC ⊥,2224CD AD AB SD ====,SD ⊥平面ABCD ,求证:BC ⊥平面SB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2AB CD AD DC AB AD ⊥==,BD BC ∴==又4CD =,222CD BD BC ∴=+,故BC BD ⊥, 又S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BC SD ∴⊥, 又SD BD D =,BC ∴⊥平面SBD .2.(2021·江西赣州市节选)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均为2,13B BA π∠=,证明:1B C ⊥平面1AB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如图取AB 中点D ,连接1,B D CD .因为四边形11BCC B 为菱形,所以11B C BC ⊥ 又因为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2,13B BA π∠=,所以ABC 和1ABB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1,B D AB CD AB ⊥⊥因为1,B D CD ⊂平面11,B CD B D CD D ⋂=,所以AB ⊥平面1B CD 所以1B C AB ⊥,而1BC AB B ,所以1B C ⊥平面1ABC3.(2020·山东德州市节选)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D ∆为等边三角形,,E F 分别为PC 和BD 的中点,且EF CD ⊥,证明:CD ⊥平面PA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 ,由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因为F 是BD 的中点,可得AC 的中点,在PAC △中,因为,E F 分别是,PC AC 的中点,可得//EF PA , 又因为EF CD ⊥,所以PA CD ⊥,又由AD CD ⊥,且ADAP A =,所以CD ⊥平面PAD .考向二 面面垂直【例2】(2021·河南高三期末节选)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3AD =,5AB =,3cos 5BAD ∠=,1BD DD =,E 是1CC 的中点,求证:平面DBE ⊥平面1AD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由题意可得2222cos 16BD AD AB AB AD BAD =+-⨯∠=, 所以222AD BD AB +=,因此AD BD ⊥. 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DD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1.DD BD ⊥又因为1ADDD D =,1,AD DD ⊂平面1ADD ,所以BD ⊥平面1ADD ,因为BD ⊂平面DBE ,所以平面DBE ⊥平面1ADD . 【举一反三】1.(2021·河南焦作市节选)如图所示,在四棱锥Р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PA ⊥平面,ABCD 点Q 为线段PC 的中点,求证:平面BDQ ⊥平面PA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 因为P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BD PA ⊥ 又因为,PA AC A ⋂=所以BD ⊥平面,PAC 因为BD ⊂平面,BDQ 所以平面BDQ ⊥平面PAC .2.(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期末节选)如图,在直角梯形ABED 中,//BE AD ,DE AD ⊥,BC AD ⊥,4AB =,BE =将矩形BEDC 沿BC 翻折,使得平面ABC ⊥平面BCDE ,若BC BE =,证明:平面ABD ⊥平面AC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连接BD ,因BC BE =所以BD CE ⊥ 因为平面ABC ⊥平面BCDE ,平面ABC 平面BCDE BC =,AC BC ⊥所以AC ⊥平面BCDE因为BD ⊂平面BCDE ,所以AC BD ⊥ 因为ACCE C =,所以BD ⊥平面ACE因为BD ⊂平面ABD ,所以平面ABD ⊥平面ACE3.(2021·安徽马鞍山市节选)如图,BE ,CD 为圆柱的母线,ABC 是底面圆的内接正三角形,M 为BC 的中点,证明:平面AEM ⊥平面BCDE【答案】证明见详解【解析】根据题意可得,AM BC ⊥. 又BE 为圆柱的母线,BE ∴⊥平面ABC .BE AM ∴⊥,BC BE B =,AM ∴⊥平面BCDE .又AM ⊂平面AEM ,∴平面AEM ⊥平面BCDE .考向三 线线垂直【例3】(2021·江西宜春市·高安中学节选)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BAD ∠=,已知2,PB PD PA ===,E 为PA 的中点,求证PC BD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AC BD 交点为O ,连接PO ,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AC BD O ∴⊥是,AC BD 的中点,,PD O B BD P P =∴⊥,又PO ⊂平面POC ,AC ⊂平面POC ,POAC O =,BD ∴⊥平面POC ,PC ⊂平面POC ,.C BD P ∴⊥【举一反三】1.(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期末节选)如图,在四棱锥A BCDE -中,//BC DE ,22BC DE ==,BC CD ⊥,F 为AB 的中点,BC EF ⊥,求证:AC BC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取AC 中点M ,连接FM ,DM ,,F M 分别为AB ,AC 中点,12FMBC ∴, 1,2DEBC FM DE ∴, ∴四边形DEFM 是平行四边形,//DM EF ∴,,EF BC DM BC ⊥∴⊥,,,CD DM CD DM ⊥⊂平面ACD ,CD DM D ⋂=,BC ∴⊥平面CDM ,AC ⊂平面CDM ,BC AC ∴⊥;2.(2020·山东德州市节选)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60,ABC PA ∠=︒⊥平面,,ABCD E F 分别为,BC PA 的中点.(1)求证:AE PD ⊥; (2)求证://EF 平面PC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1)连AC ,60ABC ∠=,底面ABCD 为菱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 BE EC =,AE BC ∴⊥,又//BC AD ,AE AD ∴⊥,又PA ⊥面,ABCD AE ⊂面ABCD ,PA AE ∴⊥, PA AD A ⋂=,AE ∴⊥面,PAD PD ⊂面PAD ,AE PD ∴⊥.()2取PD 的中点M ,连,FM MC ,PF FA =,所以11//,22FM AD FM AD =, 又11//,22EC AD EC AD =, //,FM EC FM EC ∴=, ∴四边形FECM 是平行四边形,//EF MC ∴,又EF ⊄面,PCD MC ⊂面PCD ,//EF ∴面PCD .3.(2021·山东枣庄市节选)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PAD △是正三角形,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90BAD ADC ∠=∠=,22AD AB CD ===,M 为BC 的中点,求证:PM A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7. 【解析】证明:取AD 中点N ,连PN ,NM , 因为PAD △是正三角形,所以PNAD .又M 是BC 中点,所以//NM AB .因为90BAD ∠=,即AB AD ⊥.所以NM AD ⊥,因为NM PN N ⋂=,NM 、PN ⊂平而PMN , 所以AD ⊥平面PMN ,PM ⊂平面PMN ,所以AD PM ⊥.1.(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期末节选)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60BAD ∠=︒,PB PD =,F 为PC 上一点,过AF 作与BD 平行的平面AEFG ,分别交PD ,PB 于点E ,G ,证明:EG ⊥平面PA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PO . ∵//BD 平面AEFG ,平面PBD平面AEFG EG =,BD ⊂平面PBD ,∴//EG BD .∵底面ABCD 是菱形,∴AC BD ⊥,且O 为AC ,BD 中点,强化练习又PB PD =,∴PO BD ⊥,又AC PO O =,,AC PO ⊂平面PAC ,∴BD ⊥平面PAC ,∴EG ⊥平面PAC .2.(2021·浙江金华市·高三期末节选)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AC ⊥平面ABC ,PA PB AB ====,)证明:PC ⊥平面AB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取AB 中点D ,连接PD ,DC∵PA PB =,AC BC =,则AB PD ⊥,AB DC ⊥, 而PD DC D ⋂=,∴AB ⊥平面PDC , 因为PC ⊂平面PDC ,故AB PC ⊥.在ABC 中,AB ==,故222AB AC BC =+,∴BC AC ⊥.又∵平面PAC ⊥平面ABC ,且交线为AC ,BC ⊂平面ABC , ∴BC ⊥平面PAC ,因为PC ⊂平面PAC ,故BC PC ⊥. 因为AB BC B ⋂=,∴PC ⊥平面ABC .3.(2021·河南焦作市节选)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A ⊥底面ABCD ,E ,F ,H 分别为AB ,PC ,BC 的中点,求证:DE ⊥平面PAH【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因为PA ⊥底面ABCD ,DE ⊂底面ABCD ,所以PA DE ⊥,因为E ,H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AB DA BH AE HBA EAD ,所以Rt ABH Rt DAE ≌△△,所以BAH ADE ∠=∠,由90AED ADE ∠+∠= 所以90BAH AED ∠+∠=,所以DE AH ⊥, 因为PA ⊂平面PAH ,AH ⊂平面PAH ,PA AH A ⋂=,所以DE ⊥平面PAH .4.(2021·浙江温州市节选)如图,已知三棱锥P ABC -﹐PC AB ⊥,ABC 是边长为形,PB =60PBC ∠=,点F 为线段AP 的中点,证明:PC ⊥平面AB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在PBC 中,PB =BC =60PBC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36PC PB BC PB BC PBC =+-⋅∠=,222PC BC PB ∴+=,PC BC ∴⊥,PC AB ⊥,AB BC B ⋂=,PC ∴⊥平面ABC ;5.(2021·陕西咸阳市·高三一模节选)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AC ⊥平面ABC ,PC AC ⊥,BC AC ⊥,2AC PC ==,4CB =,M 是PA 的中点,求证:PA ⊥平面MB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 =AC ,BC ⊂平面ABC ,BC AC ⊥,∴BC ⊥平面PAC , ∵PA ⊂平面PAC , ∴BC PA ⊥,∵AC PC =,M 是PA 的中点, ∴CM PA ⊥, ∵CMBC C =,,CM BC ⊂平面MBC ,∴PA ⊥平面MBC .6.(2021·浙江金华市节选)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D AB ==,平面PCD ⊥平面ABCD ,若E 为PC 的中点,求证:DE ⊥平面PBC【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因为平面PCD ⊥平面ABCD ,且平面PCD平面ABCD CD =,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BC CD ⊥,又CD ⊂平面PDC ,所以BC ⊥平面PDC ,又DE ⊂平面PDC ,所以BC DE ⊥;因为PD AB DC ==,所以PDC △为等腰三角形,E 为PC 的中点,所以DE CP ⊥,因为CPBC C =,,BC CP ⊂面PBC ,所以DE ⊥面PBC7.(2021·西安市铁一中学节选)如图,在底面为菱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60,1,ABC PA AC PB PD ︒∠=====,点E 在PD 上,且2PEED=,求证:PA ⊥平面ABCD【答案】证明见详解【解析】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60ABC ︒∠=, 所以1AB AC AD ===,在PAB △中,1,PA PB ==由222PA AB PB +=,可得PA AB ⊥.同理,PA AD ⊥,又AB AD A ⋂=所以PA ⊥平面ABCD .8.(2021·河南高三期末节选)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133,5,cos ,,5AD AB BAD BD DD E ==∠==是1CC 的中点,求证:平面DBE ⊥平面1ADD【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由题意可得2222cos 16BD AD AB AB AD BAD =+-⨯∠=, 所以222AD BD AB +=,因此AD BD ⊥,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DD ⊥平面ABCD ,所以1DD BD ⊥, 又因为1ADDD D =,所以BD ⊥平面1ADD ,因为BD ⊂平面DBE ,所以平面DBE ⊥平面1ADD .9.(2021·江苏南通市节选)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是BD 的中点,点G 、E 分别在线段AO 和BC 上,2BE EC =,2AG GO =,2CA CB CD BD ====,AB AD ==(1)求证://GE 平面ACD ; (2)求证:平面ABD ⊥平面BCD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1)连接BG 并延长,交AD 于M ,连接MC ,在ABD △中,O 为BD 中点,G 在AO 上,2AG GO =, ∴G 为ABD △的重心∴21BG GM =, 又21BE EC =∴BG BEGM EC=∴//GE MC , ∵GE ⊄平面ACD ,AC ⊂平面ACD , ∴//GE 平面ACD ;(2)在ABD △中,O 为BD 中点,2BD =,AB AD ==∴AO BD ⊥∴1AO ==,在BCD △中,2BC CD BD ===,O 为BD 中点,连接OC ,则OC =又2CA =,∴222OA OC CA +=,∴AO OC ⊥ 由AO OC ⊥,AO BD ⊥,OC BD O =,,OC BD ⊂平面BCD ,得AO ⊥平面BCD , 又AO ⊂平面ABD , ∴平面ABD ⊥平面BCD .10.(2021·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节选)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AB CD ,BC CD ⊥,侧面SCD为等边三角形, 4AB BC ==,2CD =,SB =BC SD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由已知4BC =,2SC =,SB =222SB BC SC =+,所以90BCS ∠=︒,所以BC CS ⊥,又,BC CD CDCS C ⊥=,所以BC ⊥平面SCD ,又SD ⊂平面SCD ,所以BC SD ⊥.11.(2021·云南高三期末)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M 为线段B D ''的中点.(1)求证:DD AC '⊥; (2)求证://BM平面AC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DD AD '⊥,DD CD '⊥,且CDAD D =,∴DD '⊥平面ACD ,AC ⊂平面ACD . ∴DD AC '⊥(2)如图所示,连接BD ,交AC 于N ,连接D N '.由题设得:BN MD '=,//BN MD ', ∴四边形BMD N '为平行四边形. ∴//BM ND '.又∵ND '⊂平面ACD ',BM ⊄平面ACD ', ∴//BM平面ACD '.12.(2021·江西景德镇市节选)如图,已知四棱锥S ABCD -,其中//AD BC ,AB AD ⊥,45BCD ∠=,22BC AD ==,侧面SBC ⊥底面ABCD ,E 是SB 上一点,且ECD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E ⊥平面SAB【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AD BC ,AB AD ⊥,AB BC ∴⊥,侧面SBC ⊥底面ABCD ,侧面SBC底面ABCD BC =,AB平面ABCD ,AB ∴⊥平面SBC ,CE ⊂平面SBC ,CE AB ∴⊥,如下图所示,取BC 的中点F ,连接DF 、EF ,2BC AD =,且F 为BC 的中点,则AD BF =,//BC AD ,则//AD BF ,所以,四边形ABFD 为平行四边形,则//DF AB , DF ⊥∴平面SBC ,EF 、BC ⊂平面SBC ,DF EF ∴⊥,DF BC ⊥,ECD 为等边三角形,则EF CF BF ===,所以,FBE BEF ∠=∠,FCE CEF ∠=∠,由2FBE BEF FCE CEF BEC π∠+∠+∠+∠=∠=,2BEC π∴∠=,即CE SB ⊥,SB AB B =,因此,CE ⊥平面SAB ;13.(2021·江西景德镇市·景德镇一中)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1A ACC ⊥平面ABC ,2,AB BC == 30ACB ∠=,13AA =,11BC A C ,E 为AC 的中点.(1)求证:1//AB 平面1C EB ; (2)求证:1A C ⊥平面1C EB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如下图所示,连接1AB 、1B C ,设11B CBC F =,连接EF ,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四边形11BB C C 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11B CBC F =,在点F 为1B C 的中点,又因为点E 为AC 的中点,1//EF AB ∴,1AB ⊄平面1C EB ,EF ⊂平面1C EB ,所以,1//AB 平面1C EB ;(2)AB BC =,E 为AC 的中点,BE AC ∴⊥,因为平面11A ACC ⊥平面ABC ,平面11A ACC ⋂平面ABC AC =,BE ⊂平面ABC ,BE ∴⊥平面11A ACC ,1A C ⊂平面11A ACC ,1A C BE ∴⊥, 11BC AC ⊥,1BE BC B =,1A C ∴⊥平面1C EB .14.(2021·陕西咸阳市)在三棱锥A BCD -中,E 、F 分别为AD 、DC 的中点,且BA BD =,平面ABD ⊥平面ADC .(1)证明://EF 平面ABC ;(2)证明:BE C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在ADC 中,E 、F 分别是AD 、DC 的中点,//EF AC ∴.EF ⊄平面ABC ,AC ⊂平面ABC ,//EF ∴平面ABC ;(2)在ABD △中,BA BD =,E 为AD 的中点,BE AD ∴⊥, 又平面ABD ⊥平面ADC ,平面ABD ⋂平面ADC AD =,BE ⊂平面ABD ,BE ∴⊥平面ADC .CD ⊂平面ADC ,BE CD ∴⊥.15.(2021·全国)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B ⊥平面ABCD ,PAB △为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90DAB ∠=︒且2AB CD =,点M 为PB 的中点,求证:PB DM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因为PAB △为等边三角形,M 为PB 的中点,所以AM PB ⊥,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D ,平面PAB ⋂平面ABCD AB =,DA AB ⊥,DA ⊂平面ABCD , 所以DA ⊥平面PAB ,因为PB ⊂平面PAB ,所以DA PB ⊥,因为DA AM A ⋂=,所以PB ⊥平面ADM ,因为DM ⊂平面ADM ,所以PB DM ⊥.16.(2020·全国)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若P 点是线段AM 的中点,求证://MC 平面PB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1)因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弦CD 所在平面垂直,面ABCD 面CDM CD =,AD DC ⊥,AD ⊂面ABCD ,所以AD ⊥半圆弦CD 所在平面,且CM ⊂半圆弦CD 所在平面,所以CM AD ⊥;又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所以CM DM ⊥;又DM AD D =,所以CM ⊥平面AMD ;又CM ⊂平面CMB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2)由P 是AM 的中点,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OP ,如图所示:由中位线定理得//MC OP ;又MC ⊂/平面BDP ,OP ⊂平面BDP ,所以//MC 平面PBD .1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而DM ⊂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18.(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B ⊥平面ABCD ,PAB △为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90DAB ∠=︒且2AB CD =,点M 为PB 的中点,求证:DM PB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PAB ∆为等边三角形,M 为PB 的中点,∴AM PB ⊥, 又∵平面PAB ⊥平面ABCD ,且平面PAB 平面ABCD AB =, DA AB ⊥,DA ⊂平面ABCD ,∴DA ⊥平面PAB ,又PB ⊂平面PAB ,∴DA PB ⊥,∵DA AM A ⋂=,∴PB ⊥平面ADM ,又DM ⊂平面ADM ,∴PB DM ⊥.19.(2020·江苏苏州市·高三三模)如图,在三棱柱111A B C ABC -中,AB AC =,D 为BC 中点,平面ABC ⊥平面11BCC B ,11BC B D ⊥.(1)求证:1//A C 平面1AB D ;(2)求证:11AB BC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1)连结1A B 交1AB 于点O ,连结OD .因为111A B C ABC -是三棱柱,所以11ABB A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 为1A B 中点. 有因为D 为BC 中点,所以1OD AC . 又1AC ⊄平面1AB D ,OD ⊂平面1AB D ,所以1A C 平面1AB D . (2)因为AB AC =,D 为BC 中点,所以AD BC ⊥.又因为平面ABC ⊥平面11BCC B ,平面ABC 平面11BCC B BC =,AD ⊂平面ABC , 所以AD ⊥平面11BCC B . 因为1BC ⊂平面11BCC B ,所以1AD BC ⊥. 又因为11BC B D ⊥,1AD B D D ⋂=,AD ⊂平面1AB D ,1B D ⊂平面1AB D , 所以1BC ⊥平面1AB D . 因为1AB ⊂平面1AB D ,所以11AB BC ⊥.。
【精品】画法几何垂直问题完整版
一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 。
a
s
d
f
k
e
m
n
b
c
r
X
O
c
r
n
e
b
k
m
d
f
s
a 8
例5 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s
a
d
e
f
r
X
es
SH d a
f r PH
结论:两平面平行
b c
O
c b
9
3.2 相交问题
3.2.1 积聚性法 3.2.2 辅助平面法
10
交点与交线的性质
B D
PA
K B
KA
L
F
E
C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不平行则必相交。直线与平面 相交有交点,交点既在直线上又在平面上,因而交点是直线 与平面的共有点。两平面的交线是直线,它是两个平面的共 有线。求线与面交点、面与面交线的实质是求共有点、共有 线的投影。
EF∥AB与直线CD交于点K;过点K作直线KL ∥AH交AB于L点
,KL即为所求的公垂线。
54
g
X g
作图过程
h
d
3 k 2
f
e
1
4
b
c
a
l
l
a
b
3
d
e k2
f
1
4
h c
O
55
本章小结
1. 平行问题
(1)熟悉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几何条件; (2)熟练掌握线、国平行,面、面平行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
38
A
Ⅰ Ⅱ
B
两平面垂直
立体几何证垂直的方法
立体几何证垂直的方法垂直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常常用于判断两个直线、两个平面或者一个直线和一个平面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证明两个线段、两个直线、两个平面或者一个线段和一个平面之间的垂直关系。
1. 定义证明法:垂直可以通过定义来证明。
垂直的定义是:两条直线相交,互相垂直。
这个定义可以用来判断两条直线之间是否垂直。
如果已知两条直线相交,并且相交角度为90度,则可以得出两条直线垂直的结论。
2. 重叠线证明法:当两个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并且两个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也重合时,可以得出这两个线段垂直的结论。
这是因为,当两个线段垂直时,它们的端点将构成一个直角,而直角的两条边重合时,会得到一个重叠的线段,从而可以推出两个线段垂直。
3. 垂直性质证明法:根据垂直性质来证明两个直线或者平面之间的垂直关系。
例如,两个直线垂直的性质之一是:直线的斜率相乘为-1。
如果已知两个直线的斜率,且斜率的乘积等于-1,则可以得出这两条直线垂直的结论。
类似地,两个平面之间垂直的性质之一是:平面上两个垂直的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线也垂直。
如果已知两个平面上的直线的投影线垂直,则可以得出这两个平面垂直的结论。
4. 垂直线性等式证明法:当两个线段、直线或平面上的点坐标可以满足垂直线性等式时,可以证明它们之间的垂直关系。
例如,对于两个直线L1:y = a1x + b1和L2:y = a2x + b2,如果它们的斜率满足a1 * a2 = -1,则可以得出这两条直线垂直的结论。
5. 三角形几何证明法:在三角形中,垂直性质也可以用来证明两个线段或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例如,如果一条线段平分了一个角,并且与另一条线段垂直相交,那么可以得出这两个线段垂直的结论。
同样地,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边互相垂直,那么可以得出这两条边垂直的结论。
总结起来,证明垂直关系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基于定义、重叠线、垂直性质、线性等式和三角形几何的方法。
微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微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题型一、线面平行与垂直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面内找线;二是通过面面平行转化。
直线与平面垂直关键是找两条相交直线。
例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M,N分别为棱P A,PD的中点.已知侧面P A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DA=DP.求证:(1)MN∥平面PBC;MD⊥平面P AB.【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棱P A,PD的中点,所以MN∥AD又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AD.所以MN∥BC.又BC⊂平面PBC,MN⊄平面PBC,所以MN∥平面PBC.(2)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AD.又侧面P AD⊥底面ABCD,侧面P AD∩底面ABCD=AD,AB⊂底面ABCD,所以AB⊥侧面P AD.又MD⊂侧面P AD,所以AB⊥MD.因为DA=DP,又M为AP的中点,从而MD⊥P A.又P A,AB在平面P AB内,P A∩AB=A,所以MD⊥平面P AB【类比训练】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为矩形,平面AA1B1B⊥平面ABC,点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1) 求证:EF∥平面ABC;(2) 求证:BB1⊥AC.解答(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四边形BB1C1C均为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所以E,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所以EF∥AC.(4分)因为EF⊄平面ABC,AC⊂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8分)(2)因为四边形AA1B1B为矩形,所以BB1⊥AB.因为平面AA1B1B⊥平面ABC,且平面AA1B1B∩平面ABC=AB,BB1⊂平面AA1B1B,所以BB1⊥平面ABC.(12分)因为AC⊂平面ABC,所以BB1⊥AC.(14分)例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1C⊥BC1,AB1⊥BC1,D,E分别是AB1和BC的中点.求证:(1)DE∥平面ACC1A1;(2)AE⊥平面BCC1B1.解答(1)连结A1B,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且AA1=BB1,所以四边形AA1B1B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D是AB1的中点,所以D也是BA1的中点.(2分)在△BA1C中,D和E分别是BA1和BC的中点,所以DE∥A1C.又因为DE⊄平面ACC1A1,A1C⊂平面ACC1A1,所以DE∥平面ACC1A1.(6分)(2)由(1)知DE∥A1C,因为A1C⊥BC1,所以BC1⊥DE.(8分)又因为BC1⊥AB1,AB1∩DE=D,AB1,DE⊂平面ADE,所以BC1⊥平面ADE.又因为AE⊂平在ADE,所以AE⊥BC1.(10分)在△ABC中,AB=AC,E是BC的中点,所以AE⊥BC.(12分)因为AE⊥BC1,AE⊥BC,BC1∩BC=B,BC1,BC⊂平面BCC1B1,所以AE⊥平面BCC1B1. (14分)【类比训练】三棱锥DABC中,已知AC⊥BC,AC⊥DC,BC=DC,E,F分别为BD,CD的中点.求证:(1) EF∥平面ABC;(2) BD⊥平面ACE.解答(1)三棱锥DABC中,因为E为DB的中点,F为DC的中点,所以EF∥BC,(3分)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6分)(2)因为AC⊥BC,AC⊥DC,BC∩DC=C,BC,DC⊂平面BCD所以AC⊥平面BCD,(8分)因为BD⊂平面BCD,所以AC⊥BD,(10分)因为DC=BC,E为BD的中点,所以CE⊥BD,(12分)因为AC∩CE=C,AC,CE⊂平面ACE,所以BD⊥平面ACE.(14分)题型二、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画法几何习题集答案
画法几何习题集答案问题一:如何确定一个平面图形在空间中的投影?答案:确定一个平面图形在空间中的投影,首先需要确定投影面和视图。
通常,我们使用正投影法,将图形投影到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即前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通过这三个视图,可以完整地表达出空间图形的形状和尺寸。
问题二:如何绘制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答案:绘制长方体的三视图需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
首先,绘制前视图,显示长方体的正面和侧面;然后,绘制侧视图,显示长方体的侧面和背面;最后,绘制俯视图,显示长方体的顶面和底面。
每个视图都应该展示长方体的相应边长和高度。
问题三:如何通过已知的两个视图来恢复第三个视图?答案:通过已知的两个视图来恢复第三个视图,需要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和已知的尺寸。
首先,分析已知视图中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缺失视图的轮廓。
然后,根据已知视图中的尺寸和比例,计算缺失视图中的线段长度和角度。
最后,将计算出的数据绘制成缺失的视图。
问题四:如何判断两个平面图形是否平行或垂直?答案:判断两个平面图形是否平行或垂直,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投影。
如果两个图形在所有视图中的投影都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并且没有相交线,那么这两个图形是平行的。
如果两个图形在某个视图中的投影相交于一条直线,并且在其他视图中没有相交,那么这两个图形是垂直的。
问题五:如何计算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计算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空间两点距离公式。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P_1(x_1, y_1, z_1) \) 和 \( P_2(x_2, y_2, z_2) \),则两点之间的距离 \( d \)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 \sqrt{(x_2 - x_1)^2 + (y_2 - y_1)^2 + (z_2 - z_1)^2} \]结束语:画法几何习题的解答需要对空间图形有深刻的理解,以及对几何原理和绘图技巧的熟练掌握。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可以提高解决画法几何问题的能力。
画法几何答疑
l′ a′
a
l k
b
21页
距离问题:点到平面问题
点到投影面垂直距离
点到一般平面垂直距离: 过点作垂线垂直于平面 上相交线
直线平面垂直距离:取 直线上点,使过点垂线 点垂直于平面上相交线
平面与平面垂直距离:取平面 上点,使过点垂线点垂直于平 面上相交线
4-32求点K到△ABC的真实距离
b′ k′
c′
(b) 求对V面的倾角b
2′
b′
b
d′
1′ 2
a
3′
a′
c′ c b d
a 3
1
做出相应最大斜度线: 做出特殊线(正平,水平,侧 平),过其另一面投影作垂线
4-11 已知AB为平面P对V面的最大斜度线,求作该平面的投影和对 H面的倾角a。
V面的最大斜度线 b′ 对 AB 和与之垂直相交
的正平线确定平面P
线相交于面: 包含线的面与面相 交 辅助平面法求交 点 见(4-23(2)) 线交于面上线 线垂直于面: 线垂直于面上线 (特殊线) 题型(4-32) 包含线的面垂直于 面
2.两直线垂直: 直角投影定理 求最大斜度线问题 (4-10,4-11) 包含线的面垂直另 一线(4-35)
2.两平面垂直: 一平面上线垂直 于另一面 题型(4-29)
18页
k′
b′
4-20 (3)
1′
(k′) a′ (b′)
2′
4′
3′
b 1 k 4 a
2
3
18页
4-20 (4)
a′ k′
b′
p′
交点K在非积聚性 直线AB上,它符合 等比性
a
k
p
b
18页
专题四--垂直线模型归纳
专题四--垂直线模型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垂直线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提供相关概念和应
用示例。
一、背景介绍
垂直线模型是一种常用于解决垂直关系问题的工具。
该模型基
于垂直线的性质,通过引入垂直线来解决与垂直线相关的几何问题。
二、垂直线的性质
垂直线模型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性质的基础上:
1. 垂直线相交于一点:两条垂直线在它们的交点上相互垂直。
2. 垂直线与水平线的关系:垂直线与水平线构成直角。
3. 垂直线建立正交关系:垂直线可以被用来构建正交坐标系,
并进行相关的几何分析。
三、垂直线模型的应用示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垂直线模型的应用示例:
1. 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垂直:通过绘制两条线段并观察它们的交点,可以判断它们是否相互垂直。
2. 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关系:通过绘制直线和平面,并观察它们的交点,可以判断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
3. 构建二维坐标系:通过引入两条垂直线作为坐标轴,可以构建二维坐标系,用于表示平面上的点和进行几何分析。
4. 判断四边形是否为正交四边形:通过观察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互相垂直,可以判断四边形是否为正交四边形。
四、总结
垂直线模型是解决与垂直关系相关问题的有效工具。
通过引入垂直线,我们可以简化问题,准确判断垂直关系,并进行相关的几何分析。
熟悉垂直线的性质和应用示例,可以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以上是对垂直线模型的简要归纳和总结,希望对您理解和应用垂直线模型有所帮助。
---
注:本文档的内容来源于几何学和相关应用领域,所有概念和示例均经过确认。
垂线的画法及应用
垂线的画法及应用垂线是指与给定直线或平面相交且与其垂直的线。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画垂线,并且垂线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垂线的画法以及它的具体应用。
一、画垂线的方法1. 使用直尺和铅笔。
首先,在给定的直线上找到任意两个不同的点A和B。
然后,使用直尺将点A和B相连。
接下来,在直尺的边缘以某一点为圆心,在这条直线的两侧分别画两个相等的圆弧。
然后,使用直尺将这两个圆弧产生的交点与点A和B相连,即可得到垂线。
2. 使用量角器。
同样,在给定的直线上找到任意两个不同点A和B。
然后,在原点处放置量角器,使量角器的一个方向指向点A。
接下来,将量角器的另一个方向旋转45度,并将量角器沿着给定的直线移动,直到量角器的两个方向恰好分别与点A和点B相交为止。
此时,在给定直线上量角器相交的点就是所求的垂线。
二、垂线的应用垂线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
1. 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ABC中,三条边的三角形外心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垂心是通过绘制三条高线(即三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相交的点得到的。
垂心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例如垂心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连接形成的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恰好是垂心。
2. 直角三角形中的中线:在直角三角形中,除斜边外的两条直角边的中垂线(即分别从直角边上的点到斜边的垂线)长度相等,且垂足也在斜边的中点。
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即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3.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是指平分一个线段,并且与该线段垂直的线。
垂直平分线可以通过绘制线段的两条垂线,并将其相交的点连接而得到。
垂直平分线在测量和构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测量角度时可以使用垂直平分线来精确画出所需的角度。
4. 垂直投影:垂直投影是指将一个点在给定的直线或平面上的投影点。
垂直投影可以通过绘制从点到直线或平面的垂线,并将垂线与直线或平面的交点连接得到。
高三数学 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 知识精讲 苏教版
高三数学 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 知识精讲 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二. 高考要求:1. 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 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 通过例题的讲解给学生总结归纳证明线面垂直的常见方法:(1)证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证与该线平行的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3)借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4)同一法;(5)向量法。
三. 知识点归纳:1.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
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足。
直线与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记作:a ⊥α。
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3.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 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说明:(1)定理的实质是判定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垂直关系;(2)推理模式:,,PO O PA A a PA a a OA αααα⊥∈⎫⎪=⇒⊥⎬⎪⊂⊥⎭。
5.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注意:⑴三垂线指PA ,PO ,AO 都垂直α内的直线a 。
其实质是: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用。
6.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7.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平面几何中的垂直关系问题
平面几何中的垂直关系问题在平面几何中,垂直关系问题是一类经常出现的问题,它涉及到两条线段或两个平面之间的垂直关系。
垂直关系是指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这种关系在建筑、工程、制图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平面几何中的垂直关系问题,包括判断垂直关系的条件、垂直线段的性质,以及解决垂直关系问题的方法。
一、判断垂直关系的条件在平面几何中,判断两条线段或两个平面之间是否垂直的条件有多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判断垂直关系的条件:1. 互为垂直的线段斜率乘积为-1:如果两条线段的斜率之积为-1,那么它们是互为垂直的。
这是因为斜率为m的直线与斜率为-n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2.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那么它们是垂直的。
这是因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确定了两条垂直于平面的直线,而两条直线的夹角为90度。
3. 通过已知垂直线段的端点作垂线:如果已知一条线段是垂直的,那么可以通过连接该线段的两个端点并作垂线,判断其他线段与垂线的交角是否为90度,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垂直关系。
二、垂直线段的性质在平面几何中,垂直线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以下是垂直线段的几个性质:1. 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如果两条线段互为垂直关系,那么它们的长度相等。
这是因为垂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推导出它们的长度相等。
2. 垂直线段的乘积为零:如果两条线段互为垂直关系,那么它们的乘积为零。
这是因为垂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而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在90度处的值为无穷大,因此它们的斜率乘积为零。
3. 垂直线段与平行线段的关系:如果一条线段与另一条线段垂直,而第二条线段又与第三条线段平行,那么第一条线段与第三条线段也是垂直的。
这是因为两条垂直线段和一条平行线段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第一条线段与第三条线段也是垂直的。
三、解决垂直关系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垂直关系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垂直的性质解题:根据垂直线段的性质,可以使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方法计算线段的长度、斜率乘积等,从而解决垂直关系问题。
立体几何垂直的判定方法
立体几何垂直的判定方法
嘿,立体几何垂直判定超厉害!先说线面垂直,一条线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哇塞,这就像一个勇敢的骑士战胜了两条恶龙。
注意可不能随便找两条线哦,得是相交的。
那要是找错了线,可就糟糕啦,就像打仗找错了对手。
再说面面垂直,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就像两个王国之间有了一座坚固的桥梁。
可一定要找准垂线呀,不然全白搭。
这判定方法安全不?绝对安全呀!只要你认真分析,就像走在平坦的大路上。
稳定性也杠杠的,只要条件满足,结论就妥妥的。
应用场景可多啦!建筑设计里到处都是,难道不是吗?优势也很明显呀,能准确判断空间关系,就像有了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几何世界的大门。
比如盖房子,工程师就得用这些方法保证结构稳定,那房子才能坚固呀!就像搭积木,只有搭对了,才不会倒。
立体几何垂直判定方法超有用,你还不赶紧学起来?。
初中数学 如何画一条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
初中数学如何画一条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在初中数学中,画一条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是一个基本的几何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画一条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
方法一:使用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一种传统的几何作图方法,可以用来画一条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
假设我们要画一条垂直于直线AB的直线。
首先,在直线AB上选取一点C,并在该点处画一条任意直线。
然后,使用尺规,设置一个固定的距离,将该距离在直线AB上量取为CD。
接下来,在点D处画一条与直线AB垂直的线段DE。
最后,通过点C和点E,画一条直线CE,这条直线就是所求的垂直于直线AB的直线。
方法二:使用垂直线的性质根据垂直线的性质,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与给定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假设我们要画一条垂直于直线AB的直线。
首先,在直线AB上选择一个点C,并在该点处画一条任意直线。
然后,选择一个任意点D,将该点与直线AB连接,得到线段CD。
接下来,通过点D,画一条与直线AB平行的线段EF。
然后,通过点C和点E,画一条直线CE。
最后,通过点D和点F,画一条直线DF。
直线DF 就是所求的垂直于直线AB的直线。
方法三:使用传统几何工具如果你使用传统的几何工具(如直尺和圆规),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画出一条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1. 在给定的直线上选择一个任意点A。
2. 使用圆规设置一个合适的半径,固定在点A上,并画一个圆弧。
3. 然后,移动圆规到圆弧的另一侧,再次画一个圆弧,使其与第一个圆弧相交于点B。
4. 使用直尺连接点A和点B,得到直线AB。
5. 直线AB就是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方法来画一条垂直于给定直线的直线。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初中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几何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垂直线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X
O
n
35
分析 平面的法线与平面的最大斜度线对同一投影面的夹
角互为补角
C A
E
B
D
36
作图过程
m
|zM-zN|
n
X mn
n
|yM-yN| m
k
mn
|yM-yN|
h
直径任取
O
30°
45° NM
k
mn
|zM-zN|
h
37
3.3.2 两平面垂直
A
P
B
几何条件: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定平面,则包含这条直线 的所有平面都垂直于该平面。
h
2、过直线EF作正垂
e 平面P。
3、求平面P与平面 KMN的交线ⅠⅡ。
he
4、求交线ⅠⅡ 与 EF的交点H。
5、连接KH,KH即 为所求。
k
27
3. 3 垂直问题
3.3.1 直线与平面垂直 3.3.2 平面与平面垂直
28
3.3.1 直线与平面垂直
V
C A
E B
D
几何条件: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必垂直于属于该 平面的一切直线。
结论:两平面平行
b c
O
c b
9
3.2 相交问题
3.2.1 积聚性法 3.2.2 辅助平面法
10
交点与交线的性质
B D
PA
K B
KA
L
F
E
C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不平行则必相交。直线与平面 相交有交点,交点既在直线上又在平面上,因而交点是直线 与平面的共有点。两平面的交线是直线,它是两个平面的共 有线。求线与面交点、面与面交线的实质是求共有点、共有 线的投影。
6
例3 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a
b n
m
c
X
d
c m
n a d
f s
r
e
O e
s
r
f
b
结论:两平面平行
7
例4 已知定平面由平行两直线AB和CD给定。试过点K作
一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 。
a
s
d
f
k
e
m
n
b
c
r
X
O
c
r
n
e
b
k
m
d
f
s
a 8
例5 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s
a
d
e
f
r
X
es
SH d a
f r PH
第3章 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33..11 平平行行问题题 3.2 相交问题 3.3 垂直问题
3.4 综合问题分析
1
3.1 平行问题
3.1.1 直线与平面平行 3.1.2 平面与平面平行
2
3.1.1 直线与平面平行
P
C
A
D
B
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 该平面平行。
d
a ( 2 ) 1
4
c
k
3
e
X
b
O
a
2
e
c
k(3) 4
1
d
b
20
以正垂面为辅助平面求线面交点
f
QV
1
b
f
c
步骤:
1、 过EF作正
k
垂平面Q。
2、求Q平面与
2
ΔABC的交线
a ⅠⅡ。
e
3、求交线
ⅠⅡ与EF的交
2
a 点K。
b k
1 21
c
e
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求交线的方法 B
F
A K
利用求一般位置 线面交点的方法找 出交线上的两个点, 将其连线即为两平 面的交线。
29
n
V C
A
k a
e
c b
d
E
X
O
B
D
a
kd
ec
b
n 定理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直线的水平投影必垂 直于属于该平面的水平线的水平投影;直线的正面投影必垂直 于属于该平面的正平线的正面投影。
30
n
V
f
A
C
E
D
a
B Xd
a d
c b
f c
k
O k
b
n
定理2(逆):若一直线垂直于属于平面的水平线的水平投 影;直线的正面投影垂直于属于平面的正平线的正面投影、则 直线必垂直于该平面。
n
a
O a
l
求两平面交线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求两个共有点的问题,
由于特殊位置平面的某些投影有积聚性,交线可直接求出。
15
平面可见性的判别
VM B
m
c
f
b
k l
m C
K F
X L
N ka
f
l
a
n
O
m
kb a
f
l
c
n
Hc
n
16
平面可见性的判别
VM B
m C c
K
L F
N ka
f
l
n
m
c
f
b
k l
a
X
n
O
31
例8 平面由 BDF给定,试过定点M作平面的垂线。
n f
c
a
m b
d
f
m
a
d
c
b
n
32
例9 试过定点K作特殊位置平面的法线。
h
PV
SV
h
k
h
k
k
k
h
k
h QH
hk
33
例10 平面由两平行线AB、CD给定,试判断直线MN是否垂
直于定平面。
a
c
m
e
f
b
d
X
n
O
b
a
m
e
d
c
f
n
34
例11 试过点N作一平面,使该平面与V面的夹角为60 °,与H面 的夹角为45 °。
特殊位置线面相交,根据平面的积聚性投影能直接 判别直线的可见性--观察法
13
例6 铅垂线AB与一般位置平面ΔCDE相交,求交点并判别可 见性。
a’
d’
c’
k’
f’
b’
e’
X
O
e
f
k a(b) d
c
14
(2) 两平面相交
b
V M
m
k
c
f
l
P
B
X
K
m
m C
c PH
F Nk
fb n
L
a l
c
H
n
kb f
38
A
Ⅰ Ⅱ
B
两平面垂直
A
Ⅰ
3
例1 试判断直线AB是否平行于平面 CDE。
c
g
d f
X
f d
g c
结论:直线AB不平行于定平面
a e
e
a
b
O
b
4
例2 过点K作一水平线AB平行于已知平面 ΔCDE。 c
f
e b k a
d
X
d
f c
e k
b
O a
5
3.1.2 平面与平面平行
P E
S B
A D
F
C
若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地平行于另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 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D L
E
C
22
作题步骤
c X f
f
c
b PV e
2
k
1
l
1、用直线与
d
平面求交点
QV 的方法求出
两平面的两
个共有点K、
b2
a O
L。
2、连接两个 共有点,画
l
出交线KL。
k
a d
1
23
e
两平面相交,判别可见性
c
X m
m
3
k 4
3 (4 )
k
c
b n 1 (2 )
l
e
a
O
b2
e a l
1
n
利 用 重 影 点 判 别 可 见 性
24
例7 试过K点作一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ΔABC,并与直线EF相 交。
b
X
b
c f
a
a f
k
e
eO
c
k
25
分析 F
K
C
H
A
E
B
过已知点K作平面P平行于 ABC;直线EF与平面P交 于H;连接KH,KH即为所求。
26
作图步骤
c
b
b c
PV
f1 m
2
a
n
a f
n2
m1
k
1、过点K作平面 KMN// ABC平面。
11
3.2.1 积聚性法
V
N B
P
A
K
PH a bk
C
M
c
H
当直线为一般位置,平面的某个投影具有积聚性时,交点 的一个投影为直线与平面积聚性投影的交点,另一个投影可 在直线的另一个投影上找到。
12
直线可见性的判别
V
B
AK PH a
bk M
N P
C c
b n
a k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