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研究综述
汉语外来词及其收录研究

汉语外来词及其收录研究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外来词产生的原因、定义以及对外来词不同角度的研究,我们对外来词的定义和分类有了明确的认识。
研究国内外在词典收录外来词方面的成果,对我们以后的外来词词典编纂有重要借鉴作用。
标签:外来词词典收录研究一、外来词研究(一)外来词的界定萨丕尔认为,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
只要有文化借贷,就有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
布龙菲尔德认为,外来词是一个民族向另一民族借来的词汇。
汉语曾使用过“译语”“译名”“译词”“外国语”等来指称外来词。
20世纪50年代以前,“外来词”这一术语还未在中国语言学界通行,多用“借字”或“外来语”。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称“外来语”,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中称“借字”,周祖谟称“外来词”或“借词”。
1958年,在高名凯、刘正埮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外来词”这一术语首先被正式使用,其外延包括各种音译词以及日语语源汉字词。
目前学术界逐渐统一称“外来词”了。
史有为对外来词的定义则是:“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二)外来词的分类对于外来词的分类,主要分歧在于意译词的归属问题。
王力先生严格区分了借词(音译词)和译词(意译词),认为只有借词才是外来词。
高名凯、刘正埮(1958)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认为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周祖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孙常叙在《汉语词汇》中也都认为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胡裕树、高名凯、刘正埮等也认为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葛本仪在《汉语词汇论》中,岑麒祥在《序言》中,张志公在《现代汉语》中,都主张意译词是外来词的一种。
另一种观点认为意译词不是真正的外来词,而是准外来词。
史有为(2000:4)将音译词、音意合译词和通过借形手段引进的日语借词统称为外来词,而将通过意译外语词汇词素而成的仿译词视为“准外来词”。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现代汉语是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语言体系,其词汇的丰富性得益于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并对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古代外来词的引入自古代起,汉语就与周边民族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而引入了大量外来词。
如“葡萄”、“狮子”等词,都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引入的外来词。
2. 近现代外来词的增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引入更为频繁。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如“咖啡”、“沙发”、“樱花”等。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词汇来源多样化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英语、日语等语言外,还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
这些外来词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科技、文化、生活等。
2.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翻译方式多样,既有音译(如“咖啡”、“沙发”),也有意译(如“民主”、“自由”)。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外来词更好地融入汉语词汇体系。
3. 文化内涵丰富外来词在引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其所在文化的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外来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1. 数量增多与质量提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
同时,外来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被引入汉语词汇体系。
2. 本土化与全球化并存外来词在发展过程中,既会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特色,也会逐渐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实现本土化。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将直接反映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3. 规范性与创新性并重在引入外来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性,避免随意引入不规范的词汇,也要注重创新性,引入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新词汇。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一、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外来词作为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汉语外来词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来词的界定、分类、来源、特点、影响等。
在界定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形译词等多种类型。
在来源方面,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汇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在研究特点上,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者们注重对外来词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外来词在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揭示了外来词在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
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的多元性。
外来词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挑战,因此需要在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综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加强对外来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探索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等。
还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以推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影响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汉语词类百年研究综述

06汉语言吴少冰20060103009汉语词类百年研究综述摘要:汉语词类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
从《马氏文通》至今,虽几经反复,犹未有定论,大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
本文把自《马氏文通》以来人们关于对词类的认识成果的论述加以搜集、整理,对此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汉语词类近百年研究历史一、《马氏文通》至文法革新讨论之前的汉语词类研究1898年的《马氏文通》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兴起,同时也标志着汉语词类研究的真正开端。
从1898至1938的四十年的时间里,汉语语法学处于草创之时,同样对汉语词类的研究也处在新生阶段,既有不少建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一时期的汉语词类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文言词类的研究;一是对国语白话文词类的研究。
前者以《马氏文通》为代表,后者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
这一时期词类研究的两个共同倾向:⒈模仿倾向;⒉各家对词的分类标准普遍重视不够,不少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给一些词的归类上。
同时也存在着两大分歧:⒈词无定类和词有定类的分歧;⒉分类标准: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
二、文法革新讨论至建国前汉语词类研究1938年的文法革新讨论冲击了语言学界的模仿体制,给汉语词类研究带来了转机。
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建立自己的词类体系,是这时期汉语词类研究的共同倾向。
由于各家都比较注意从汉语本身特点出发,这时期的汉语词类观体现了较多的分歧点:⒈有关分类标准的分歧:这一时期,关于词类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王力、吕叔湘的“意义说”;一是方光焘的“广义形态说”;一是高名凯的“三条标准说”。
⒉有关词类划分的分歧:吕叔湘、王力、高名凯对词类进行不同划分。
文法革新讨论使人们开始注意汉语的自身特点,因而在词类研究上也突破了不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对词的分类比以前更为精细;词类的体系更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开始注意到了词类活用和兼类问题。
但是,在革新的成就中也隐藏着一时难以避免的不足,主要是:模仿风气虽被大大冲淡,但并未绝迹;在划分词类时,仍过于强调词汇意义这一条标准,而对其他标准则重视不够,而未能出现依据广义形态拟定的词类新体系;大多数学者只重视句法,因而对词类的研究并没有付之多少心血,所以词类的研究成果并不显著。
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

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一、本文概述《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是一篇旨在全面回顾和梳理汉语外来词研究历程的文章。
本文将从汉语外来词的定义、来源、类型、影响以及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对过去五十年的汉语外来词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梳理,本文将展现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汉语外来词的定义进行界定,明确其研究范围。
随后,将分析汉语外来词的来源,包括历史上的外来词借入、文化交流中的词汇传播以及现代社会的语言接触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汉语外来词的类型,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等,并分析其特点和演变规律。
除了对汉语外来词本身的研究,本文还将关注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促进了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外来词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比较、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汉语外来词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本文将揭示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轨迹;通过历史比较,本文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汉语外来词的特点和变化;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将展示汉语外来词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旨在全面回顾和梳理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将为汉语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演变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演变是一个悠久而复杂的过程,其演变轨迹既反映了汉语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
外来词,作为语言交流和文化交融的产物,自古以来就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在先秦时期,汉语就开始吸收外来词汇。
例如,《诗经》中的“葡萄”一词,据考证源自古代波斯语。
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

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作者:吴恒来源:《商情》2013年第43期【摘要】汉语中的外来词虽多,但是关于外来词的研究成果却不是很多,外来词的研究也一直未收到重视。
本文着重梳理了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外来词研究的著作。
【关键词】外来词;著作;史有为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借词等。
汉语引进外来词有三个高峰时期:①汉唐时期,这是主要是和西域少数民族接触以及翻译佛经引进的外来词,如,葡萄、如来、塔等;②清末民初时期,当时西方文化开始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出现了很多新兴事物,因此出现了很多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多为音译词,后来多被意译词取代,如德律风——电话、赛恩斯——民主等;③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开始进入到汉语中。
这一时期的外来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呈现方式也越多越多元化,如音译:沙发、纽约,意译:互联网,音译+类名:因特网、啤酒、高尔夫球,音译+意译:卡片、卡车、马克思主义,仿译词:篮球、足球、马力,字母词:ATM、CEO、WTO。
虽然外来词在汉语中有一定的数量,并且是汉语创造新词汇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对于外来词的研究相比语法、词汇的其他方面研究,一直是比较薄弱的。
甚至关于外来词的的外延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那就是马力、互联网之类的仿译词、意译词到底是否属于外来词。
关于外来词的范畴问题,学术界现在仍然没有统一观点。
虽然如此,相比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词的研究也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接下来本文主要梳理了几部关于外来词研究的重要著作。
1. 高名凯、刘正埮和《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可以说是现在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开山之作,在外来词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书从音声、词义、词源、外来词的类型以及规范等方面对外来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成为今后研究外来词的重要参考。
本书明确地限定了外来词的范围:从外国语言或者从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都吸收进来的词叫做外来词。
汉语借用外来语的发展史

汉语借用外来语的发展史汉语借用外来语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随着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外来语词汇逐渐进入了汉语言中,并且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最早的外来语借词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当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商贸往来频繁,中亚地区的外来语词汇开始渗透到汉语当中,例如“车”、“衣”、“酒”等词汇就是从中亚地区借用而来的。
随着汉朝的兴起,汉族与匈奴、高句丽等边境民族的接触也带来了大量外来语词汇。
匈奴语和高句丽语的借词对中古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马”、“羊”、“饭”等词汇就是从匈奴语中借用而来的。
此外,汉朝还与西域地区的吐蕃、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有密切的交流,带来了大量外来语词汇,如“茶”、“僧”、“佛”等。
随着唐朝的繁荣,外来语的借词进一步增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各国使节、学者以及僧侣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带来了大量外来语词汇。
如“西方”、“教育”、“文化”等词汇就是从唐朝时期的外来语中借用而来的。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欧洲语言的借词进入了汉语。
尤其是英语和葡萄牙语的影响最为显著。
这一时期的外来语词汇主要涉及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如“电”、“自行车”、“电视”、“民主”、“共产主义”等。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加深,外来语词汇的借用也愈加频繁。
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借词成为最为普遍的现象。
如“手机”、“网络”、“管理”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
总体来说,汉语借用外来语的发展史是中国历史与世界交流的真实写照。
外来语词汇的借用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外来语借词的发展史也是汉语语言变迁的一个缩影,同时也代表了汉语与世界各国语言交流的重要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综述

202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综述文/蒋静摘要:汉语外来词历史发展悠久,早在人们有意识的去研究这些来自他国、他族的词语前,它们便随着国家、民族间的接触,深入到了汉民族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汉族人民使用逾千年之久,成为了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近代国门的打开,新的文化、观念、知识大量涌入,不仅极大丰富了汉语外来词的词汇量,同时也引起了国内语言学家对外来词研究的重视,开创了汉语外来语研究的高潮。
关键词:外来词;研究热点;现状;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词词源的考证与整理、汉语外来词的词典编撰及外来词的文化视角研究方面,并且由此而引起的对汉语外来词性质的讨论、对汉语外来词的分类问题讨论及对汉语外来词规范的讨论等等。
从目前所知的文章、书籍等资料来看,新时期汉语外来语的研究著作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继续对汉语外来词词源进行的研究,这一类的文章多集中在早期对外来词的研究上。
二是关于汉语外来词的热点问题的讨论,这一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的外来词研究上。
其讨论热点主要是汉语外来词的性质、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及汉语外来词的规范化方面,而尤以前两点为主。
第三类则是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历史的一个的总概括与回顾。
这一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外来词的研究上,其数量与第二类外来词研究著作的数量相当。
以下将对近年来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增外来词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量的新兴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反映在词汇上,则是外来词的急速增长。
可以说,30多年来,新增的外来词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数量,并且遍布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下是我们从80年代以来学者专家的论文及专书中抽取出来的一些新增外来词,并佐以网络搜集资料,对新时期新增外来词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和分析。
三十年来汉语外来词回顾

三十年来汉语外来词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汉语外来词也不断向前发展,新的外来词不断涌现,如克隆、因特网、雅思、博客、wto、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这一时期汉语外来词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外来字母词大量出现,快速发展,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卡拉ok、gre,90年代出现的bp机、bbs,2000年之后出现的atm机、pk。
汉语外来词通常指源自外语的音译词,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音译的,如咖啡(coffee),一种是音译+意译的,如啤酒(beer)。
直接借用书写形式的日借词通常也被视为汉语外来词,如写真、物语。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外来字母词大量产生,这种借形兼借音的词语成为汉语外来词的新成员,并且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30年来,外来词从不同方面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卡拉ok”风靡一时,进而又发展成“ktv”的形式,至今仍是深受大众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
“迪斯科”这种舞蹈形式从80年代中期进入人们的生活,随后衍生出迪厅、迪吧、蹦迪等词语,流行至今,而80年代末期流行一时的霹雳舞(break dance)则昙花一现。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的影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显现,其名称起初音译为“爱滋病”,1986年后大陆地区为避免误解更名为“艾滋病”,港台仍沿用“爱滋病”的译名,新加坡则音译为“爱之病”。
字母词形式的aids也在使用,与之相关的还有hiv、艾滋孤儿等。
“比基尼”泳装这一时期也开始在大陆出现,显示社会观念正由保守向开放转变。
pc机的出现,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托福、gre的热考反映了中国新一轮留学热出现,显示中西文化交流在一度陷于停滞之后日趋活跃。
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极大地推进了科技的进步,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因为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译名,汉语先是直接引入了internet 和internet两个字母形式的外来词,随后出现了互联网、国际互联网、英特网等译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7年正式推荐定名为“因特网”,经历了几年混乱时期,“因特网”这一统一译名终于被大众接受。
汉语日源外来词研究综述

65汉语言文字研究一、汉语日源外来词研究成果综述近年来,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的注意,关于“汉语日源外来词”的学术成果日渐增多。
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近十年来的学术成果,发现以学术论文为主,共72篇左右,具体情况见表1。
表1:近十年来汉语日源外来词论文数量情况2007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篇4篇3篇7篇8篇12篇9篇6篇8篇11篇由上表可见,2010年以后,似乎迎来了日源外来词研究的高潮。
2007年之前,在知网上未能检索到的相关论文。
2017年只有一两篇文章。
虽然在21世纪初,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迎来了春天,实际上研究成果的整体数量还是偏少。
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数量也不乐观,在以上六七十篇文章中,绝大部分在反复说同样的事情。
当然,经过多年的研究,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仍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高名凯、麦永乾、刘正埮);《从构词法上辨别不了的日语借词》(王立达);《现代汉语中能有这么多日语借词》(张应德),《再论现代汉语外来词》(曹炜);王雯《改革开放以来日源外来词研究》,谢静怡《日源外来词新词语言特征》,王晓《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关于日源外来词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某个词是否为日源外来词,如“退婴、写真、控、环境”。
2.日源外来词与文化。
3.日源外来词回流。
4.日源外来词使用情况。
5.日源外来词语言特征。
6.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
7.日源外来词与汉语的关系。
8.日源外来词教学。
传统词汇学视觉下的日源外来词研究包括日源外来词构词法、造词法、借入方式等。
汉语日源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晚清传教士文献的汉语外来词研究”[16BYY1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淞宇,男,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师。
汉语日源外来词研究综述蒋淞宇(重庆工商大学 派斯学院,重庆 401521)摘 要: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关于日源外来词研究的论文和专著近几年越来越多。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以期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古代汉语的外来词引入古代汉语中已有外来词的引入,如“葡萄”、“苜蓿”、“佛教”等。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西域、中亚及印度等地区,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
2. 近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快速发展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全球化的发展,汉语外来词的引入速度加快,范围扩大。
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
3.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现状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引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如“微博”、“抖音”、“iPhone”等。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词汇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外来词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词汇丰富多样。
这些词汇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2. 音译和意译并存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引入方式主要有音译和意译两种。
音译是指将外语词汇的发音转化为汉语拼音或汉字,如“沙发”、“啤酒”等;意译则是根据外语词汇的含义,用汉语表达出相应的意思,如“互联网”、“云计算”等。
3. 文化交流的产物现代汉语外来词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影响1. 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使得汉语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2. 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现代汉语外来词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言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种大背景下,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成为了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外来词,即源自其他语言并经过音译、意译或借形等方式进入汉语的词汇,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影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语料库的统计分析,我们将揭示外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和变化,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语法结构以及语用习惯的影响,以期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关注现象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
我们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语料库统计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期全面深入地揭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现代汉语的教学、翻译、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外来词的定义与分类外来词,或称借词,是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直接产物。
在现代汉语中,外来词指的是从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借用过来的词汇。
这些词汇可能是音译词,即按照原词的发音用汉字进行转写,如“沙发”(sofa)、“吉他”(guitar);也可能是意译词,即根据原词的意义用汉字表达,如“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
外来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库,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根据来源语言的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从英语借入的词汇,如“派对”(party)、“秀”(show)。
还有从法语、德语、日语等其他语言借入的词汇,如“浪漫”(romantic,源于法语)、“哲学”(philosophie,源于德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外来词的研究热潮,在外来词的界定、来源等方面建树颇多。
汉语外来词主要来源于英语、日语、韩语、俄语等,源自少数民族语言是一种特殊现象当然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多次的学术探讨中,学者们对于如何对外来词分类,分为几类至今没有统一口径,所以最深入人心的分类方向还是外来词的译介方式。
所以,本篇文章在综合学对界外来词来源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根据外来词的分类分别展开研究与探讨,尤其注重于字母词的分析。
主要是为了对汉语外来词形成新的认识,便于生活应用。
一直以来,学界对外来词的内涵问题,并没有一致权威的认定。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否应该明确区分“外来词”、“外来语”、“借词”这三者之间的概念。
关于汉语外来词的分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首先,可以根据汉语外来词进入的时间分类,表现最突出的是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其次,从汉语外来词来自的语言来讲,英语、俄语、韩语等都很多;最后,根据翻译的方法分类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度,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中分了四大类。
《2024年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范文

《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交流日益频繁,外来词逐渐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以期为汉语词汇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程1. 早期外来词的引入早期外来词的引入主要源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如“茶”、“瓷器”、“丝绸”等词汇,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此外,佛教的传入也带来了大量佛教术语,如“菩提”、“因果”等。
2. 近现代外来词的引入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词汇系统。
这些词汇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如“电话”、“汽车”、“电脑”等。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被引入到现代汉语中。
三、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1. 多元化现代汉语外来词来源于多种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
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还为汉语带来了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2. 流行性现代汉语外来词具有很强的流行性,一些词汇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使用。
如“网红”、“二次元”、“小鲜肉”等词汇,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
3. 创新性现代汉语外来词在引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创新性。
一些外来词经过改造和加工后,形成了具有汉语特色的表达方式。
如“苹果”(Apple)一词在汉语中不仅指苹果公司的产品,还具有多种衍生含义和用法。
四、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影响1. 丰富汉语词汇量外来词的引入为汉语带来了大量的新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
这些词汇涉及各个领域,使汉语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和多样。
2.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外来词的引入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体现。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外来词得以传入并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3. 推动语言发展与创新外来词的引入为汉语语言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外来词的来源发展

政治经济:独立检察官 弹劾 WTO 恩格尔系自助餐 奶昔 吐司 娱乐:卡丁车 迪斯尼乐园 溜溜球 NBA 其他方面:隐私权 血拼 伟哥
隐私权血拼伟哥由于求雅崇洋心里或尚异心理及营销策略的影响由于求雅崇洋心里或尚异心理及营销策略的影响国内许多公司名品牌名也采用英文名的形式
外来词的来源和发展
翻译一班 李旺
外来词的来源和发展
汉语外来词的主要来源是外国语。其中,英语借词在新增外来词中的 比例占大多数。 例如: 嘉年华(carnival) 培根(bacon) 马赛克(mosaic) 罗宋汤(Russian Borsch)
此外,也有日语借词,法语借词,俄语借词,西班牙语借词。少数民 族语借词。
汉语借用外来词的历史
从汉代开始,有俩次高潮。 第一次:清末明初大量借用外来词。
第二次:20世纪70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代表新技术,新发现的外来词 被大量引进。 例如: GPS 基因 克隆 空间站 DHA 数码技术 试管婴儿
由于求雅崇洋心里或尚异心理及营销策略的影响, 国内许多公司名,品牌名也采用英文名的形式。 例如:海尔 TCL 纳爱斯 四通
英语借入汉语词汇是在明末至辛亥革命时期, 随着中英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开始多为音 译词,例如: Tea congou(功夫茶) Oolong(乌龙茶) China(瓷器)
汉语外来词浅析

汉语外来词浅析汉语外来词浅析摘要: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外来词和现代外来词两个阶段。
外来词的进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但是这些词进入汉语之后,受到了汉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特点;分类;历史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因此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反映出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痕迹, 而在语言的要素当中词汇是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
相对于汉语来讲,外来词又是反映这一语言现象的载体。
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揭示出外来词的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一.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甚至更远的国家已有交往,并带来了语言的相互渗透。
例如:《楚辞·大招》中“小腰秀劲,若鲜卑只”中的“鲜卑”就是外来词,是指一种金属带钩。
纵观整个汉语发展史,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外来词和现代外来词两个阶段。
古代外来词指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外来词主要来源于佛教传入地——西域或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其吸收高潮在汉唐时期。
当时国内经济繁荣,我国与周边兄弟民族和亚欧诸国来往频繁,汉语与西域诸语言的接触广泛,这就使汉语有很多机会吸收外来词。
如:葡萄、狮子、枇杷、楼兰等。
再有隋唐时代,大量佛经从印度的梵文翻译过来,于是佛教词语大量涌入到汉语词汇中,如Buddha译为“佛”,Nama译为“南无”。
现代外来词指鸦片战争以后,主要吸收以英语为主的现代印欧词汇。
这一百多年来,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会,随着欧美列强的入侵,欧美各国的科学文化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把大量的外国词汇特别是英语词汇借用到汉语中来。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与现状综述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与现状摘要现代汉语外来词词汇是在继承古代汉语的外来词汇的基础上又不断吸收新的外来词丰富发展起来的。
汉民族在其他民族各方面交往中,各民族语言往往相互影响和渗透,就产生了外来词。
本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现代汉语外来词概况,讲到了外来词的含义以及外来词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部分,分别讲述了现代汉语外来词中的音译式外来词、意译式外来词和借形式外来词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外来词的规范”部分,简要地说明了外来词规范的问题和规范的原则。
第四章诉述了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五部分“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现状”说到了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中的新动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泛滥。
关键词: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规范现状目录摘要... II引言 (2)第一章现代汉语外来词概况 (3)1.1外来词的含义 (3)1.2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基本形式 (3)1.2.1音译式外来词 (3)1.2.2意译式外来词 (3)1.2.3借形式外来词 (4)第二章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 (5)2.1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主要特点 (5)2.2外来词的发展特点 (5)第三章现代汉语外来词存在的问题 (7)第四章外来词的规范 (8)4.1外来词规范的问题 (8)4.2外来词规范的方法 (8)第五章外来词的发展 (10)5.1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 (10)5.2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新动向—字母词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引言今日之世界被称为“地球村”,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大文化的视野来看,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汉语必然要受这种国际化潮流的驱动,其表征便是其外来词的日益丰富多彩。
语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外来词更能体现生活的新变化。
所以,外来词的大量涌入恰好说明了我们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密切以及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现状综述

2282018年29期总第417期ENGLISH ON CAMPUS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现状综述文/汤盼【摘要】本文回顾了现代汉语外来词在不同阶段吸收外来词情况的发展变化。
国内外学者在外来词词源编纂、文化交流、规范化和分类问题上都有了比较详实的研究成果,值得肯定,但在外来词引入之后发生得变化及规律研究方面仍有待后人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词源编纂;文化交流;规范化【作者简介】汤盼(1991-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助教,主要从事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一、引言汉语在历史上因文化、贸易、移民、战争等多种形式的接触碰撞不断变化。
汉语外来词作为语言变化中最敏感的部分成为了汉语词汇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史有为(2000)是这样定义外来词的:“一方面具有外族语的血缘,在形式以及部分内容上含有外来因子,一方面又被改造为汉语词,在形式和内容桑都或多或少被汉语化了”。
历史上外来词的引进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汉唐期间,在相对较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大量的动植物外来词和佛教用词从西域传入了中原大地,例如:葡萄、琉璃、和尚、烦恼。
第二次大规模引入外来词是在晚晴时代,由于半殖民化的影响,外来词几乎渗入了到了各个社会层面。
代表词汇有:电话(德律风)、民主(德谟克拉西)、科学等。
当时很多词汇都没有进行翻译而直接使用了音译。
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近的一次引入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引入了很多带有时代特色的词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典型代表有:基因、镭射、黑客等。
每一次的词汇引入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词汇在引入之后也都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汉化,推动了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二、汉语外来词的历史研究由于外来词在汉语结构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中国的语言词汇学者一直致力于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致如下:1.外来词词典编纂研究。
中国第一本汉语外来词词典由胡行之(1936)编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3期(总第10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No.3,2012Total No.10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研究综述韩淑红(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外来词研究中历史分期问题既不同于汉语史的断代分期,也不同于历史学的朝代更替分割,但又与二者有一定的联系。
全面梳理学界对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的研究,分析外来词历史分期的多样性及不同依据所在,提出两汉时期是汉语外来词引进的第一时期,对其进行断代整体性研究是推动外来词系统历时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两汉[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2)03-0053-05[收稿日期]2012-03-11[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两汉外来词研究”(20121009)[作者简介]韩淑红,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史,汉英对比研究。
汉语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
在外来词问题上,汉语与其他语言在界定上有着不同的一点:汉语中源自其他少数民族的词语也是外来词的一部分。
因此,汉语外来词的历史同民族交流的历史关系更为密切,汉语中出现明确的外来词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虽然学界对外来词的研究日益关注,研究成果也是林林总总,但对于外来词的历史分期大多是散见于其他问题的论述中,专门深入探讨的较少。
本文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求为汉语外来词的断代系统研究奠定基础,并提出两汉时期在外来词历史上的整体性看法。
一、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代表学说随着汉语史的深入研究,学者关于其分期以往多以语法特点为主要参数,近年来又有应参照词汇发展特征进行分期的呼声。
正因为目前学界对汉语史的分期仍有争议,所以分期界限多派观点并存,此不赘述。
同时,这种争议势必影响汉语词汇史的断代问题,而外来词作为词汇研究中的一般词汇,近些年的研究红红火火,但关注近现代,尤其是新时期外来词现象的研究更多,对其做深入的断代研究尚在初始阶段,关于汉语外来词的历史分期也是众说纷纭,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主要有以下观点。
1.二分说对汉语外来词的引进一分为二的说法,一般重在研究现代汉语的相关问题,对历史上古代汉语中的外来词一视同仁。
李行健、余志鸿(2005:217)提出“汉语外来词的历史可以从远古时期说起,只要有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就可能把有关的词语借过来,历史上也曾称外来词为‘胡语’”。
袁彩云(2006)认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时间开始于汉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大量外来概念和词语进入汉语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王汉生(2009)认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在汉朝和魏晋时期开始,更多的外来词是近代和现代吸收进来的,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外来词大量涌现。
二分学说划分的观点多认为古代外来词始于汉或汉魏,对以后的中古和近代不做细分。
这种只是古今断开的做法显得过于笼统。
2.三分说对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明确进行三分的学者首推王力(1982)。
他认为引进第一时期是受北方民族与西域影响的汉代;第二时期是以印度影响为主的东汉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第三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后,以西洋文化、科学、技术的影响为主。
后来周国光(1986)认为汉语中的外来词历史最早在西汉时期;其后是印度佛教的输入带来大量的古印度语(梵语)外来词时期;第三时期为近代和现代社会时期。
张德鑫(1993)提出“汉语在吸收外来语方面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主要有‘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古代佛教传入引起的浪潮;第二次西学东渐引起的浪潮,指的是明末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三次浪潮缘于当代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外来词的大量引进。
梁晓虹(1994)也认为汉语的词汇史上较大规模地吸收外来词有三次:一是战国秦汉时期,主要来源于匈奴、西域;二是魏晋至隋唐时期,主要来源于梵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源于西语。
她还认为其中来自梵语系统语源词的数量远远超过第一次和第三次。
其后还有一些学者也持“三分说”。
马景仑(2002)认为第一时期是佛教传入时期,自东汉到魏晋隋唐时代;第二个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后至“五四”时期;第三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刘叔新(2004)划分为一是汉唐时代;二是19世纪后期至“五四”前后;三是当今社会。
张庆翔、刘焱(2005)认为由于翻译梵语佛经带来大量外来词的中古汉语为第一时期;第二时期为近现代时期,因大量留学生赴日而吸收了许多日语汉字词;第三时期是改革开放制度掀起的吸收外来词高潮。
赵爱武(2005)划分的三个时期一是汉唐时期(公元前206-907);二是晚清至“五四”约一百年间;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期。
张良军、王庆华、王蕾(2006)提出汉语吸收外来语的高峰一是在汉代;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是唐代和清末。
辛红娟、唐丽婷(2008)认为汉语史上大规模吸收外来词的三次一是汉唐时期;二是明末清初到“五四”前后;三是改革开放至今。
宋培杰(2009)认为受西域和佛教影响的时期为第一阶段;受近现代西方文化影响的时期为第二阶段;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引起的一个新高潮为第三阶段。
黎昌友、彭金祥(2009)认为汉朝和魏晋是第一时期;近代社会为第二时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是第三时期。
就目前持“三分”观点的分期来看,大多依循王力的标准。
存在的不同一是是否把现代汉语时期置于历史分期,如梁晓虹的三期只到明清;再是一期的开端有的学者界定只在汉代,有的汉至魏晋或者至唐为第一时期。
可见三分说之内观点并非统一。
3.四分说正是由于汉语外来词的引进历史久远,分期上的各执一说问题随着“四分”观点的提出更加令人思考。
较早进行再划分的学者是苏新春(1994),他提出外来词的引进包括四次浪潮:一是古代佛教传入时期,东汉—鸦片战争(148—1840)时期;二是近代西学东渐,鸦片战争—五四运动(1840—1919);三是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1919—1949)时期;四是当代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1949—)。
魏志成(2003)的四个时期包括:一是魏晋至唐代时期;二是明末清初;三是鸦片战争以后;四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当代汉语时期。
汤志祥(2004)认为外来词引进的四次高潮第一次是汉唐时期(公元前206一公元907);第二次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7)的近代汉语阶段;第三次是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汉语阶段;第四次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汉语阶段。
斯维特兰娜·卡尔玛耶娃(2011)对汉俄外来词的对比研究认为汉语外来词引进历史包括四个高潮期:一是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汉代;二是佛教盛行的唐朝;三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四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
“四分”的划分基本是在王力原来分期上增加了现当代汉语的外来词引进时期,对古汉语阶段没有新的界分。
4.五分说高名凯、刘正埮(1958)是汉语外来词研究的领路人。
他们的分期划分包括:一是从西汉以来与西北各少数民族及亚洲民族、中亚细亚各族交流引进外来词时期;二是梵语对汉语大规模影响的时期;三是13世纪蒙古语对汉语影响较多时期;四是满语对汉语影响的1644年至1911年时期;五是近代欧美科学成就影响汉语的时期。
史存直(1989)对汉语译词和借词的分期也是“五分”说。
他主要分为一是外来词来自匈奴和西域时期;二是来自梵语时期;三是来自蒙语、满语时期;四是鸦片战争前时期;五是鸦片战争以后时期。
潘允中(1989)的分期一是指公元前三世纪五胡乱华以前的上古时期;二是指公元四世纪东晋时代至12世纪南宋前半期的中古汉语时期;三是从13世纪至19世纪鸦片战争以前的近代时期;四是鸦片战争以后时期;五是“五四”运动以后时期。
可见提出五分划界的学者更专注于词汇史的整体研究,在词汇系统内部对外来词的历史分期比其他划分更加细致了,特别是对古代历史中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分期更为重视。
5.六分说汉语外来词的引进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恐怕是其他语言无法可比的,因此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吾三省(1989)认为汉语中外来词的历史包括以下时期:一是西汉时代;二是东汉经魏晋至隋唐时期;三是明朝末年;四是戊戌变法前后;五是五四运动前后;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胡开宝(2005)认为汉语吸收外来词历史分为六个高峰时期:一是汉朝时期;二是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三是明末清初时期;四是鸦片战争至民国建立(1840—1911)时期;五是民国建立至抗战爆发(1911—1937);六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六分说的出现在于这些学者对汉语外来词引进历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是对汉代提出细分观点;二是对鸦片战争后再进行细分。
虽都是划分了六个时期,但仍存在不同见解。
纵观已有的汉语外来词的历史分期,从“二分”到“六分”反映了学界对此现象的认识逐渐走向细化。
当然这种二元向多元发展的认识论也是思维发展的必然,但并不是按照由少到多顺序依次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分期观点都有交叉。
二、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的依据在目前关于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的已有研究成果中,之所以存在多少不一的断代分期,主要在于一是各家研究的立足点不同,二是各家对外来词历史分期的依据标准不同。
总体来看,立足于学者自身研究领域或通史研究基础上涉及外来词方面的划分一般较模糊,而针对汉语词汇史专门研究的划分则趋向精细。
各家对汉语外来词历史不同分期的依据主要有以下情形。
1.粗线条时间标准学者对汉语外来词的历史分期依据粗线条时间标准,其中李行健、余志鸿(2005)与袁彩云(2006)、王汉生(2009)等一分为二的分期方式主要因其研究重点为现代汉语的外来词,而将古代汉语引进的外来词一视同仁,不做词汇系统内部的细致考察。
这种只区分古今来划分外来词历史会导致无法展现古代汉语引进外来词的断代特点。
一些学者的“三分说”较二分相对细致,基本也是以时间为划分标准,有的在古代段增加了分期,如周国光(1986)、梁晓虹(1994)与辛红娟、唐丽婷(2008);有的是在近代后增加了分期,如马景仑(2002)、刘叔新(2004)、张庆翔与刘焱(2005)、赵爱武(2005)、宋培杰(2009)、黎昌友与彭金祥(2009)等。
总体上外来词历史三分的划界也显得粗略。
2.历史事件主流标准以历史事件主流为标准的学者对外来词历史的分期主要参考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外部因素,将明显受到某种外来文化影响的划为一个时期。
如苏新春(1994)等主张外来词历史四个分期的学者主要侧重的就是这一标准。
他们参照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因受少数民族文化、佛教文化、西方科学文化、当代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而划为相对应的外来词历史的四个时期,但在上下限上略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