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赏析
《观沧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沧海之中,灿烂的银河也好像出自沧海里面。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表达了曹操的博大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答案:这两句诗选取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凄哀啼叫的子规点明季节时令,渲染了悲凉凄楚的氛围,生动地表达出了漂泊之感和离别之情。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答案:拟人。
将明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①点明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②“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③借凄凉落花烘托诗人的落寞心情。
《次北固山下》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以小景和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为后人所称道。
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翻译诗句)②江中日早,残冬立春,虽是寻常意思,但诗人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修辞)③本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在诗人笔下,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哲理)《天净沙秋思》【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户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一、古诗-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赏析:- 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诗人登上碣石山,看到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大海远景的轮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从静到动,展现了岛上的草木和大海的波涛。
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想象,将大海的气势和包容天地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曹操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赏析:-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选取杨花和子规这两种富有暮春特色的事物,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赏析:- 诗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字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字准确地写出了帆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思乡之情。
-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赏析:- 这是一首元曲小令。
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由名词组合而成,罗列了九种不同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小桥流水人家”则是温馨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旅人的孤寂愁苦。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
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
枥,马槽。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怡,调养身心。
永年,长寿。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过故人庄》孟浩然(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置办。
黍(shǔ):黄米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合:环绕。
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窗户。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泛指庄稼。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就:靠近、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赏析
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1.《观沧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和。
海水荡漾,是态;山岛耸立,是态,相互,显示了大海的和;再写,仍然是态,次及“”,又回到态,显示了大海的和。
这一层全是写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来表现大海的气概,两个“”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首诗于中又有,历来被视为“”的代表作。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暮春,“杨花”给人以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二者合起来便有了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点题,“闻道龙标”也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的感情。
第三四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诗人的奇想,为什么会有此奇想?下句便是回答。
读时两句间须有稍长停顿,以制造,突出下句在全诗中的作用——诗人安慰朋友的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句话里。
这首诗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
清代沈德潜评论这首诗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说它新,就新在诗人上。
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带到夜郎去。
这是将明月化,把它看成,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发感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如曹植诗《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
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古人”指古代那些能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指后世那
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圣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写出了时间的绵长。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出了空间的辽阔。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凄凉的心情。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孤单寂寞的心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赏析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赏析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⒉既就是写景的过程又就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f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尾联表面上就是进一步写下禅院的清幽,实际上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观点,所谓诗眼往往就是指一句诗中最提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指出这首诗第三联及两句中的诗眼分别就是那一个字?为什么?恳请融合全诗详细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这首诗立足于整体表现禅寺后院曲径喧闹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就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必须达至能领悟精道的胜境,先得走到一段坎坷的道路。
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尚,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8、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下禅院中花木兴盛的样子,整体表现了禅院中苍凉安静的环境。
二、登岳阳楼昔言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写得壮丽而又生动的诗句就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沉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处?既有晶灵,又存有虚写下,坼、沉把洞庭湖的气象描写得壮丽而又生动。
3.首联点明登临之意。
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
你同意哪种看法?说说理由。
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主旨
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主旨解析:你看啊,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那茫茫大海,那场面可壮观了。
大海啊,它能容纳日月星辰在里面运行,就好像曹操自己的胸怀一样,有着远大的抱负。
他看着这大海,心里就想啊,我也要像大海包容万物一样,把天下都纳入自己的版图呢。
这诗里描写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可不仅仅是写景哦,那是曹操内心伟大志向的一种投射。
这首诗主旨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王昌龄被贬官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赏析:王昌龄倒霉了,被贬到偏远的龙标去了。
李白知道这事儿后啊,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他就写了这首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就像是在说,我满心的担忧和同情啊,没办法直接送到你身边,那我就拜托明月带着我的这份情谊,陪着你一直到那遥远的夜郎西边去。
你看,李白多够朋友啊,这诗里满满的都是对友人的关怀。
主旨是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同时也透露出新旧交替的哲理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解析:诗人在北固山下停宿的时候,看到了眼前的景色。
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上的太阳在残夜中升起,江上新春的气息在旧年未尽的时候就已经来临了,这既是在写自然的新旧交替,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而诗人漂泊在外,看到这样的景象,就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了。
但是呢,他又不是那种特别消沉的思念,而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好像在说虽然我在外面漂泊,但是新的希望总会到来的,就像新春总会取代旧年一样。
主旨是通过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赏析:马致远可真是个“大画家”啊,用文字就画出了一幅超级凄凉的画面。
你看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也是黄昏时候叫着,小桥流水旁边有温馨的人家,可那游子却骑着瘦马走在古道上,吹着西风,多孤独啊。
最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太阳都要落山了,而这个伤心的游子还在天涯漂泊,他心里的愁苦就像那滔滔江水,止也止不住啊。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挂起。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中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应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赏析]:1、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洛阳的思念。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①以小景与大景相映衬。
②若用来描写三峡风光就不合适,因为只有在长江下游,才会出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既是美景,又是哲理。
4、诗人注意词语的锤炼,“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埋在黄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赏析]:1、借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感叹。
2、以两位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构思巧妙)3、以小见大:①以两位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②以“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妙在思路奇特,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3、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1、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全诗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全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第1首.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重点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参考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背景知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重点赏析1.炼字(1)全诗一题目中的“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诗歌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临”字写诗人登高观海,起笔气势不凡。
(3)“涌”字写出了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表现了诗人的惊叹和对大海的赞美。
2、表现手法(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创造了极其开阔的意境,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2)虚实结合。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3)动静结合。
先描写海水和山岛,水波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二者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秋风”“洪波”,又回到动态,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01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品析①主题概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②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默写考点①《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③《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④《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⑤《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⑥《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⑦《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鉴赏品析①主题概述。
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
(完整word版)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1.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观沧海》以字统领全篇的景物描写。
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观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
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3.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写景的前六句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后四句虚写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含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万物一样统一天下的胸襟,虚实相间,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
4、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一、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杨花,子规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试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加以赏析。
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
七册(上)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
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思想内容】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阕: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
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及作者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词语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古地名,在今洪。
2、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3、花:柳絮。
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5、龙标:今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省西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桐梓和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夜雨寄北(唐)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注释①选自《义山诗集》。
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生[1],又号樊南生。
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1.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观沧海》以字统领全篇的景物描写。
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观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
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3.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写景的前六句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后四句虚写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含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万物一样统一天下的胸襟,虚实相间,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
4、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描绘本诗 所展示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清晨,旭日东升,高大林木的遮蔽下, 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 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 耳边传来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 带来深远的禅意,使我的心灵更加沉静。
题破山寺后禅院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 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 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 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 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 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 写法来回答)
答:蒙蒙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 着寒意逼人的秋水,笼罩着江岸寂静的 沙滩。营造出了幽静、迷蒙、冷寂的意 境。
5、谈谈最后一句中“犹”的表达效果。
“犹”是“还”的意思。灯火通明中歌 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 花”。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 者却醉生梦死,制国家危亡于不顾。作者借古 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 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 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过故人庄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 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周 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 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 之情。
(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 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 十分工整。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何表达作用? 点明季节,渲染寂寥、凄冷的氛围。
泊秦淮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 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 的特点?
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 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 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4、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
答: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 环抱相拥;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 依依相伴。
5、谈谈最后一句“还”的表达效果。
“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 深为农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 走时,向主人率真的表示将在秋高气 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表现了作 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 的情怀。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曹操垂暮之年那种积极进取、壮
志不衰的雄风和豪迈超脱的胸襟以及建功立 业统一全国的抱负。
5、任选角度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马伏于马棚,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 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有 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 勃勃雄心永不消沉。作者以老马自喻,表达 了自己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 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 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 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
4、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情景及画 面特点。
夜雨寄北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 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 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 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 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 欢乐。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 辞?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 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 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 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 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 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5、“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是以动写静,悠扬的 钟声更能衬托出山寺的清幽、静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 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 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 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古诗词鉴赏题
七年级上册
龟虽寿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 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 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 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 “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 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 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 怎样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 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