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火把节》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音乐 火把节(节选)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 火把节(节选)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进行了修订;作品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前三章分别为《茶林春雨》、《山寨路上》以及《夜歌》)。

如今《火把节》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2教学目标1、通过多次聆听体验,能够感受《火把节》片段中热烈欢快的情绪,喜欢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中国本土交响音乐。

2、听出《火把节》音乐片段中的双簧管、短笛等主要演奏乐器,熟悉乐器的音乐及特点;并能听辨出伴奏乐器的不同音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3、通过声势伴奏、律动、哼唱等多种手段表现音乐的旋律特点及音乐各段落的情绪对比。

3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西洋管弦乐所表现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为切入点,联系音乐中彝族特有的的“文化元素”展开教学。

力求引导学生参与并体验《火把节》音乐作品中表现彝族节日载歌载舞的场面。

关注音乐要素是欣赏音乐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声势模拟、律动、哼唱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不同的人物形象、音乐结构、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之间的深层体验,从不断感受体验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所表现彝族人民火把节中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感知三个乐段的旋律所塑造的不同形象及旋律的特点,尝试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为主题伴奏。

教学难点:体验打击乐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尝试模拟表演。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6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对比导入:中外音乐的对比聆听(《匈牙利舞曲》和《丰收锣鼓》)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音乐片段,谁能说说演奏两首音乐作品的乐队有什么不同?生:中外音乐不同的特点,从乐器的演奏方面上来说一首是中国民族乐队演奏,一首是西洋管弦乐队。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火把节》片段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感受乐曲《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3、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结构,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火把节视频,创设情境2、介绍彝族。

(课件展示“彝族”男女服装图片,介绍彝族人民。

)3、揭题——选自《云南音诗》第四乐章的管弦乐《火把节》,体验音乐之旅。

(板贴:火把节)二、感受、欣赏《火把节》1、初步感受、引导聆听主题音乐一提问:加入什么乐器能使音乐气氛变得更加欢腾?(师放主题一)引出鼓,出示,提问:会使音乐变得怎么样?师跟音乐一敲鼓示范“XX X0”——引导学生合着音乐的节拍进行拍腿律动——另一种动作表现主题音乐一——评价。

(设计意图:按节奏“拍腿律动”和另一种“动作表现”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丰富主题音乐一,在感受与体验的同时初步创设火把节热闹氛围。

)2、分组合作,主题一律动3、完整聆听引导学生边听边数:这个主题音乐一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用手指记住次数或者心里默记)4、完整聆听,律动主题音乐一。

播放音乐,主题一出现时提示学生敲打鼓点节奏,一起来数一数,引导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反复完整聆听,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及熟悉音乐结构)5、聆听插部音乐,乐器模仿提问:除了主题音乐一,作曲家在两主题一之间还加入了其他的音乐,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笛子)模仿一下吹笛子的演奏姿势。

提问:还听到了哪种明显的打击乐器在伴奏?(串铃)引导跟着音乐,老师串铃伴奏,学生模仿吹奏笛子,表演一次。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1)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1)

欣赏《火把节》(片段)【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欣赏《火把节》(片段)【教材分析】《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修订),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作品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设计意图】本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参加彝族火把节这一线索展开聆听、律动、“演奏”和哼唱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意图通过听辨及模仿乐曲演奏,增进学生对打击乐器、短笛、双簧管、弦乐等乐器音色及其表现力的了解。

通过参与全曲演奏,巩固对乐曲主题音乐的识记,促进学生对作品结构的辨听,也加深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已有经验,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以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熟悉乐曲特点鲜明的音乐主题。

2.能听出乐曲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及音乐特点,并能用哼唱、动作和节奏拍击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验乐曲的音乐特点,并以合适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教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教室。

昨天,我收到一个重要的活动邀请,我想这么好的事情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学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参加活动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参加彝族活动为线索,拉开音乐实践活动的序幕。

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大致方向。

】二、分段欣赏1.欣赏主题一(1)一听——风格师:这里有一份活动的邀请函,让我们听听是来自咱们中国,还是外国的?(中国)(2)二听——旋律线①师:活动到底在中国什么地方?有人告诉我说答案就在这封邀请函里,请你一边唱谱,一边用手指来划划音乐进行的路线,看看谁能发现里面的重要线索。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火把节》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火把节》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进行了修订;作品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前三章分别为《茶林春雨》、《山寨路上》以及《夜歌》)。

如今《火把节》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教学目标1、通过多次聆听体验,能够感受《火把节》片段中热烈欢快的情绪,喜欢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中国本土交响音乐。

2、听出《火把节》音乐片段中的双簧管、短笛等主要演奏乐器,熟悉乐器的音乐及特点;并能听辨出伴奏乐器的不同音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3、通过声势伴奏、律动、哼唱等多种手段表现音乐的旋律特点及音乐各段落的情绪对比。

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西洋管弦乐所表现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为切入点,联系音乐中彝族特有的的“文化元素”展开教学。

力求引导学生参与并体验《火把节》音乐作品中表现彝族节日载歌载舞的场面。

关注音乐要素是欣赏音乐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声势模拟、律动、哼唱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不同的人物形象、音乐结构、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之间的深层体验,从不断感受体验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所表现彝族人民火把节中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感知三个乐段的旋律所塑造的不同形象及旋律的特点,尝试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为主题伴奏。

教学难点:体验打击乐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尝试模拟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对比导入:中外音乐的对比聆听(《匈牙利舞曲》和《丰收锣鼓》)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音乐片段,谁能说说演奏两首音乐作品的乐队有什么不同?生:中外音乐不同的特点,从乐器的演奏方面上来说一首是中国民族乐队演奏,一首是西洋管弦乐队。

师:一说到西洋管弦乐我们就想到古典音乐,或者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作品,中国民族的音乐我们就想到民族乐队,那么,西洋管弦乐队是不是也可以表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呢?这样的作品你有了解吗?【设计意图】听过西洋管弦乐和中国民乐演奏片段的对比聆听,激发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洋管弦乐作品欣赏的兴趣,也为整堂欣赏课音乐作品整体风格奠定基础。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和节奏创作非常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很好的团队协作和创造力。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我应该在下次活动中更加明确讨论的方向,并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以保持讨论的针对性和效率。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和思考民族音乐的价值。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这一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我需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识别与运用,以及歌曲的民族风格演唱。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歌曲《火把节(片段)》中的节奏特点和文化意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节奏创作活动,运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创作自己的小节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简谱中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基本概念。附点音符能延长音的时值,切分音则改变了节奏的重音位置。它们在音乐中起着丰富节奏变化的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歌曲《火把节(片段)》来感受这些音乐元素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火把节(片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节日庆典中是否有过参与民族舞蹈和歌唱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族音乐的奥妙。
2.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往往在这些复杂的节奏上出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操作来突破。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火把节(节选)》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火把节(节选)》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火把节(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火把节(节选)》是人音版音乐六下的教材,本节课通过学习彝族火把节的音乐,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和音乐特色。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描绘了彝族人民欢庆火把节的喜悦场面;第二乐段节奏缓慢,富有诗意,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音符、节拍等。

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彝族文化和音乐特色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意义,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火把节(节选)》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第二乐段的旋律。

2.了解彝族音乐特色,如五声阶、装饰音等。

3.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讲解法:讲解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背景。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5.评价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图片、视频等。

2.准备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和教学演示。

3.准备乐谱,分发给学生。

4.准备合唱架,保证学生演唱时的舒适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火把节的意义,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火把节(节选)》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彝族音乐的特色。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它以热情奔放的舞蹈和激昂的音乐著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火把节》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一节日的热情和活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火把节》的视频,观察视频中人们的服饰、舞蹈和音乐特点,了解歌曲如何体现节日的氛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复杂的节奏型和高音区的演唱,我会通过示范和逐步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火把节》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欣赏歌曲《火把节》,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
2.学会歌曲《火把节》,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了解三段式(ABA)结构的特点;
-对于曲式结构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将曲式结构比喻成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A段、B段的交替和整体布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火把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参加过节日庆典吗?有没有感受过那种欢乐的氛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火把节》的奥秘。
4.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体验彝族舞蹈的风格;
5.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火把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学唱、舞蹈体验、音乐欣赏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彝族的火把节为背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歌曲的结构短小精悍,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各有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火把节(片段)》,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和传统,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火把节(片段)》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节拍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火把节(片段)》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以及彝族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彝族火把节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提高演唱能力。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聆听、观看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案、多媒体设备、乐器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良好的音响设备,舒适的座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彝族火把节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2023)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2023)
-通过实物展示、音色对比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乐器的特点,结合歌曲欣赏,理解其在火把节音乐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节奏复杂性:对于一些节奏感不强或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准确掌握八分音符的连续节奏可能是一个难点。
-调式理解:五声民族调式的概念和运用,尤其是宫调式的理解,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火把节的基本概念。火把节是我国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代表着祈求丰收和吉祥。它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火把节音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达民族情感。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得较好,但对于调式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尝试更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声民族调式和宫调式的特点。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非常积极。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合唱技巧上的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合唱训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热烈,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仍较拘谨,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启发和鼓励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正热爱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2.学习《火把节》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其节奏特点,如2/4拍和八分音符的使用。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

《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中欣赏曲目——《火把节》(片段)。

【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选自由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

《云南音诗》创作于1963年,是一部风俗性、色彩性的交响套曲,生动地描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分别是《茶林春雨》、《山寨路上》、《夜歌》、《火把节》它描绘了云南各族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情景,是回旋曲式。

【教学目标】1. 聆听《火把节》,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进一步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2. 对比主题旋律力度、节奏、音高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利用体态律动、声势、乐器伴奏等方式辅助欣赏音乐,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深层次理解音乐。

3. 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过程中,能够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初步感知乐曲中的独特音乐特点,以及知道乐曲中三个主干音。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表现方式积极参与乐曲聆听;感受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在体验、感受、实践、探究等过程中,充分感知、理解音乐并乐于聆听管弦乐作品。

【教学难点】领会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体验与感受独特的音乐特点,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方法】听唱法、表演法、体验法、启示法等。

【教学准备】钢琴、教学课件、铝板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聆听《春节序曲》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背景,欣赏云南风景。

2.初步全曲感受。

二、聆听《火把节》A段。

1.介绍彝族音乐特点,学唱主干音6、2、32.出示歌谱,请学生唱一唱指定处旋律。

3.创编火把节音乐。

4.节奏感受A段重拍,加入打击与乐器5.跟着音乐感受鼓点,聆听插部音乐。

6.完整演绎A段。

三、聆听B段,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

1.初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及乐器。

2.阿诗玛学习彝族舞蹈动作。

3.听音乐模仿弹拨三弦的动作及唱一唱主旋律。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火把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964年,作曲家王西麟创作了以云南民族音乐为元素的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组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分别是《茶林春雨》《赶摆路上》《夜歌》《火把节》。

本教学就是第四乐章《火把节》。

云南是一个有26个民族的地区,2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与音乐特色,而这26个民族在长期共存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云南”的味道。

王西麟先生正是在学习了大量云南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并研究掌握了云南各民族音乐内在规律性的基础上,以A、D、E三个音为中心,加上富有大小调色彩的变化音#C,创造出既有浓郁民族特色,又不是简单的照搬民间音乐素材的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火把节》为具有回旋性结构的自由曲式,由五个独立乐段加一个带再现的尾声组成,属于乐段聚集。

第一段有“a b c b1 b2 c”6个乐句组成,A羽调式,紧紧围绕A、D、E三个音,描绘载歌载舞的东方狂欢节——火把节的辉煌与壮丽。

第二段由两个方整的乐句构成,较之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节奏宽广,由双簧管演奏的d乐句柔美婀娜,再现的d1乐句单簧管奏出的副旋律,与主旋律遥相呼应,令音响色彩更为生动,也拥有更多的画面想象。

第三乐段变化再现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主题,把音乐推向一个小小的高潮。

第四乐段是全区最富想象与层次性的一部分。

作曲家将三层音乐用不同的节拍加以对位,大提琴、低音提琴先行奏出固定节奏型,接着木管乐器的固定音型加入,之后弦乐洒脱的上行进入,奏出极富舞蹈韵律表情的主旋律e乐句,上五度模进与变化再现e乐句后,进入第五段。

第五段运用丰富的作曲手段,使音乐情绪不断高涨。

尾声,再现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的主题,使整个作品前后呼应,充满遐想。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有聆听较长篇幅音乐作品的意愿。

感悟到音乐作品的音响美、形式美、意蕴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谱面实践、身体活动、意境想象,获得更多元的聆听方法。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火把节》教案2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火把节》教案2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火把节》教案2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良好的聆听音乐得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吉克族及该民族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曲中阮。

教学重点:1、感受塔吉克人民节日立欢快、热烈的场面。

2、聆听中阮的音色。

教学难点:听辨《火把节之夜》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创景启情演唱《快乐的泼水节》进教室。

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的歌曲,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二、欣赏《火把节之夜》1、教师配音乐《火把节之夜》讲解。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一组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斗牛、赛马、射箭、摔跤。

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在田野山村之间,以去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火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2、再听乐曲,感受乐曲中欢快的情绪。

3、讲解:中阮好像一把大的月琴,它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阮友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都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弹奏,中阮的音色柔和、浑厚、表现力很强。

4、听音乐,听听中阮的音色,并说说乐曲分几个部分?5、分段细听(1)仔细听第一乐段,这一段情绪怎样?速度?使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简短的引子过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体轻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犹如巴乌在吹奏,舒展柔美。

(3)再次感受这一乐段。

(4)听第二乐段。

(5)你感受到了什么?热烈活泼,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

(6)你能用舞蹈表现这一段吗?(7)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

(8)指导学生再次完整欣赏全曲进行舞蹈。

三、小结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这首曲目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情的歌曲,歌曲旋律热情奔放,歌词描绘了彝族人民在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中的欢庆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的文化和传统,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符、节奏、唱名等。

然而,对于彝族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和火把节的意义。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火把节的意义和彝族的文化,能够用正确的唱腔和表情演唱《火把节(片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火把节(片段)》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唱腔和表情演唱。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火把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歌: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火把节(片段)》,引导学生学习歌词和旋律。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进行反复练习。

4.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活动,如演奏乐器、编排舞蹈等,展示自己对《火把节(片段)》的理解和创意。

火把节(片段)-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火把节(片段)-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火把节(片段)-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火把节;•学习火把节的歌曲及舞蹈;•掌握协作和表演技巧;•探究音乐的形式和内涵。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火把节的歌曲和舞蹈的学习;•团队协作和表演技巧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学习火把节的音乐形式和内涵;•学生表演技巧的提升。

3. 教学准备•火把;•音频设备。

4. 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介绍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火把节;•播放火把节的音乐片段。

4.2 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唱歌;•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音高、音色;•让学生分别练习歌曲的实际演唱。

4.3 舞蹈教学•教学基本舞步;•教学队形和移动;•教学整个舞蹈的编排。

4.4 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配不同任务的角色,如舞蹈者、歌手、持火把的人等;•练习舞蹈和歌曲的细节。

4.5 表演实践•练习整个表演过程;•分角色模拟表演;•调整细节和技巧。

4.6 课堂总结•回顾整个课程;•宣布下一节课的内容。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火把节,并学习了火把节的歌曲和舞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和表演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心。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火把节》获奖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火把节》获奖教学设计

火把节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2、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关于彝族的图片和视频进行观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彝族的典目《转圆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二)欣赏《火把节》。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观图片,说说:这是我国那个地域风貌?那里有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他们最重大的节日是什么?
2、聆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想象下它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4、复听乐曲,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个主题?
5、教师视唱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学生学唱感受体验旋律特点。

6、再次聆听音乐,思考: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在表现力上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来实现的?
学生回答。

7、再次聆听乐曲,跟着乐曲进行哼唱,可以加上彝族的一些舞蹈动作。

(三)师生小结。

五、课后练习:
1、哼唱《火把节》的旋律,边唱边跳。

2、搜集一些彝族的音乐和视频进行聆听和观看。

火把节(节选)-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火把节(节选)-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火把节(节选)-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火把节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通过听取、演唱和体操表演的形式,认识和掌握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曲式。

3.能够掌握节奏感和简单的合唱技巧。

4.能够通过合唱和体操表演的形式,发扬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曲式。

2.通过合唱和体操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在合唱中掌握和谐的声音效果。

2.通过体操表演,使学生在动作上自如。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歌曲在学生们学习的课程中,为了加深学生们对火把节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放一些与火把节有关的图片,如在桂林的火把节表演等;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比较特殊的节目,如由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火把来表演,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演唱让学生们听录音或观看演唱视频,并进行口跟读,重点学习火把节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 体操表演将歌曲分配给学生,老师为学生介绍重难点动作,分级进行练习,以便于学生们完美的呈现这舞蹈动作。

4. 合唱老师为学生介绍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点拨学生的声乐技巧。

5. 推广指导老师为学生介绍,火把节是广西的节日,学生可以了解该节日的文化和实际意义。

在学校可以开展跟火把节有关的相关活动,如彩灯比赛、形体比赛、精神文明建设等。

五、教学反思火把节是广西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们了解并认识到了该节日的背景和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动作问题,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同时,通过在学校推广活动,使学生们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增强团结协作,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024年音乐《火把节》优秀教案

2024年音乐《火把节》优秀教案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②男孩子怎样将长方形的挂历纸条变成圆形,幼儿示范,如何把半圆形的挂历纸变成“圆锥体”,幼儿示范再把二者粘合在一起,最后用剪刀剪出波浪形纸条拧紧插入锥洞里,注意书机的使用方法。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①指导不太会的幼儿。
②让其想像更丰富。
5 、戴上头饰跳“七月火把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火把节(节选)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火把节》片段中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初步了解“火把节”。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回旋曲式结构。

3、能听出主奏乐器,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二.教材分析
《火把节》选自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

是一部风俗性、色彩性的交响套曲。

《火把节》描绘了云南各族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情景。

回旋曲式ABACADA。

基本主题A 性格豪放,音调朴实,是男子们的群舞,有弦乐和木管乐器主奏。

第一插部B是由A发展而成,由单簧管和短笛主奏,小提琴用拨弦为之伴奏。

第二插部C是抒情性质的,是姑娘们的舞蹈音乐,双簧管主奏,弦乐组拨弦伴奏。

第三插部D先由低音乐器演奏,继而传给中音乐器,最后传给小提琴高八度演奏,伴奏上采用三种不同的节拍,表现青年们不同的舞姿。

三.教学重难点
能听出主奏乐器,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唱、节奏
1、视唱旋律
声音要求:轻柔、连贯、气息绵长
2、节奏律动练习
2/4 X O / O X //
(拍手、拍腿、拍腿、拍手)
拍手动作要求轻点手尖,动作要有弹性
活动2【讲授】聆听感知
1、聆听第二插部
(1)继续上述节奏律动练习,并播放第二插部
(2)刚才拍手练习的节奏乐曲中是用什么乐器在演奏?
——三角铁图片
(3)再次播放,仔细聆听旋律是否似曾相识?出示乐谱、用“呣”哼唱,感受旋律中
诸多的连音线让旋律绵长,连贯。

关注演唱力度,速度。

(4)主旋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双簧管
音色特点: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被誉为“抒情女高音”。

今天,我们的作曲家王西麟,也用双簧管演绎着彝族美丽的少女。

岀示图片:彝族少女
2、民族介绍(第二插部音乐为背景):
岀示图片: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生活着很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佤族、纳西族等,其中以彝族人数居多,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姑娘们每到节日就会床上盛装,鲜艳的民族图纹,上面还缀满了精美的饰品,当姑娘们舞动起来,还发出清脆的声音。

让我们也随着她们一起去参加盛会吧!
3、聆听全曲,并观看图片
揭题——《火把节》
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就是火把节,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盛会上,姑娘小伙高歌热舞,那么姑娘的音乐找到了,小伙的音乐呢?
4、聆听基本主题
(1)感受音乐的热烈、刚劲有力,表现小伙子的强壮、矫健,舞姿的气势。

(2)结合乐谱,分析音乐之所以热烈的因素
乐器数量、演奏力度、演奏速度
(3)声势伴奏(用动作表现出男子气概)
X X / X X X //
踏踏捶捶捶
5、曲式结构的感知
要求学生聆听全曲,并用图形记下相同和不同部分,以此来展示曲式结构:如★◇★○★□★,得出ABACADA,即乐曲的回旋曲式结构。

8、结合视频,复听全曲,进一步感知各个部分,根据演奏进度,同步显示乐曲各个部
分的主奏乐器、速度、力度等要素。

活动3【活动】拓展欣赏
与《火把节》同一主题的民族器乐曲,中阮独奏曲《火把节之夜》和杨琴独奏曲《快乐的火把节》,下面我们来聆听片段。

活动4【活动】结束
复听《火把节》,并结合课堂练习,借助乐器、声势律动、哼唱主题来表现乐曲的热烈欢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