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椭圆的定义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椭圆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椭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83e4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5.png)
高中数学人教版椭圆教案
教学内容:椭圆的性质和方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3. 能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教学难点:
1. 掌握椭圆的性质,包括离心率、长轴、短轴、焦点等;
2.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列出椭圆的方程。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练习,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性质和方程。
教学过程:
一、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1. 引导学生回顾椭圆的定义,并画出椭圆的几何图形;
2. 讲解椭圆的性质,包括离心率、焦点、长轴、短轴等;
3. 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熟悉椭圆的性质。
二、椭圆的方程
1. 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推导过程;
2. 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练习列出椭圆的方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椭圆方程的性质和特点。
三、综合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综合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椭圆的掌握程度;
2. 强调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错题订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椭圆的方程,并能够灵活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椭圆的定义教学教案
![椭圆的定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c731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b.png)
椭圆的定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椭圆的概念,理解椭圆是一种圆的特殊情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发现椭圆的形状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椭圆的定义和形状特点。
3. 通过实际物体观察,让学生发现椭圆的形状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
2. 提问:“圆是一种特殊的图形,那椭圆又是怎样的图形呢?”引入椭圆的概念。
3. 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椭圆是一种圆的特殊情况。
4. 组织学生观察实际物体,如地球、太阳等,发现它们的形状特点是椭圆的。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椭圆的形状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发现椭圆形状特点的能力。
第二章:椭圆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椭圆的基本性质,如椭圆的焦点、长轴、短轴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椭圆性质的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椭圆的基本性质,如焦点、长轴、短轴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椭圆性质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复习椭圆的定义,提问:“椭圆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
2. 讲解椭圆的焦点、长轴、短轴等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椭圆的形状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通过观察地球、太阳等实际物体,发现椭圆性质的特点。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椭圆的性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椭圆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椭圆性质特点的能力。
第三章:椭圆的方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2. 引导学生运用椭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2. 引导学生运用椭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复习椭圆的性质,提问:“如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椭圆呢?”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第十二章12.3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第十二章12.3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c1910d5bbfd0a7856733b.png)
12.3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椭圆定义,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在求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难点的关键在于抓住“如何建系”与“如何化简方程”两个环节。
三、教学辅助工具:PPT 课件、几何画板、每人一个自制的椭圆教具。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嫦娥二号”运行轨道视频和图片,欣赏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椭圆。
2、引入课题既然椭圆可以认为由圆演变而来,那么数学中是怎么定义椭圆的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圆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猜想:如何画出椭圆?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想象。
通过学过的圆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思想猜想椭圆,有益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实验探究动手实验:取出提前准备好的具有一定长的细绳,并把细绳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21,F F 两点,当绳长大于21,F F 两点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通过实验,思考如下问题:(1)在作图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变的? 12MF MF +的和是否变化? (2) 12MF MF +与12F F 的大小关系是?M2F1F(3)若绳长与两定点12F F 、的距离相等,画出的图形是? (4)绳长能小于两定点12F F 、之间的距离吗? 设计意图:(1) 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 (2) 通过实验,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去探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点的集合为椭圆”。
2、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1) 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
高二数学导学案椭圆的定义
![高二数学导学案椭圆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396d7c35a45177232f60a2a7.png)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数学学案椭圆的标准方程设计人:王建辉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 初步体会用定义法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思想.预习案:问题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黑板的同一点处,套上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问题2. 如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黑板的两点处,套上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练习案:1. 判定下列椭圆的焦点在 哪个轴上,并指明a 2、b 2,写出焦点坐标。
1162522=+y x 116914422=+y x112222=++m y m x【思考】判断椭圆标准方程的焦点在哪个轴上的准则是什么?2.填空()()()。
则两焦点坐标为已知椭圆方程为。
的范围为轴上的椭圆,则表示焦点在方程。
的范围为轴上的椭圆,则表示焦点在方程_________1,9y 16x 3) (b y 19y b x 2) (a x 13y a x 1222222=+=+=+【思考】在求椭圆方程时,关键是弄清什么?3.填空:(1)已知椭圆的方程为: 1162522=+y x ,则a=_____,b=_______,c=__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焦距等于______;若CD 为过左焦点F1的弦,则∆F 2CD 的周长为________检测案:1. 满足a=4,b=1,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2. 满足a=4,c= 15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3.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的一点P 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2)两个焦点的距离等于8,椭圆上的一点P 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3)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椭圆经过点35,22⎛⎫- ⎪⎝⎭作业案:见课时作业2。
高中数学椭圆详细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详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660d4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d.png)
高中数学椭圆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正确画出椭圆的图像;
3. 掌握椭圆的参数方程和标准方程;
4. 能够求解椭圆的焦点、离心率等相关参数。
二、教学内容:
1. 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椭圆的参数方程和标准方程;
3. 椭圆的焦点、离心率等相关参数的求解。
三、教学重点:
1. 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椭圆的参数方程和标准方程。
四、教学难点:
1. 椭圆的焦点、离心率等参数的求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出学生对椭圆的认识;
2. 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3. 讲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和标准方程;
4. 指导学生练习绘制椭圆的图像;
5. 讲解椭圆的焦点、离心率等参数的求解方法;
6. 练习题目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7. 总结本节课内容,梳理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手段:
1. 课件展示;
2. 书本教材;
3. 黑板和彩色粉笔。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33f9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1.png)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高中数学椭圆教案一、知识目标1. 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求椭圆的参数方程和标准方程。
3. 能够利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椭圆的特性。
2. 能够准确求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及标准方程。
3. 能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陈述问题。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椭圆的相关性质及应用。
2. 椭圆的参数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2.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方式。
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讲解椭圆的函数方程和参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3. 分组讨论和解决椭圆相关问题。
4. 教师总结并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七、教学资源1. 板书、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相关习题和问题分析。
八、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的成果汇报。
3. 学生完成的作业。
九、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应用椭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椭圆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在课堂组织和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中数学椭圆定义的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定义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b7b67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c.png)
高中数学椭圆定义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2. 掌握椭圆的性质和特点;3. 能够利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椭圆的定义;2. 椭圆的性质。
教学难点:1. 椭圆的特点;2. 椭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和粉笔;2. 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椭圆。
通过展示椭圆的实际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椭圆的兴趣。
二、讲解椭圆的定义(10分钟)1. 定义椭圆:椭圆是平面上到两定点F1和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的动点P的轨迹。
2. 展示椭圆的定义图形,让学生理解椭圆的含义。
三、讲解椭圆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1. 椭圆的性质:椭圆的两焦点的连线称为主轴,主轴的长度为2a;椭圆的短轴长度为2b,满足a>b。
2. 展示椭圆的性质图形,让学生掌握椭圆的主要特点。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椭圆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椭圆的参数方程,引导学生利用参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有关椭圆的拓展研究,例如椭圆的三维图形等。
2. 鼓励学生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求解。
板书设计: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定点F1和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的动点P的轨迹。
椭圆的性质:主轴长度为2a,短轴长度为2b。
教学反思:教师在讲解椭圆的定义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椭圆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椭圆的性质和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数学椭圆定义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定义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db4e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b.png)
高中数学椭圆定义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椭圆的定义;
2. 掌握椭圆的性质;
3. 能够应用椭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椭圆的定义与性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椭圆的方程。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形状,引出椭圆的定义。
2. 概念讲解:讲解椭圆的定义,即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点的集合称
为椭圆。
3. 性质讲解:讲解椭圆的性质,如焦点、长轴、短轴等。
4. 示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椭圆的方程,以及如何应用椭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椭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椭圆形的运动轨迹等。
五、课堂总结:
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点的集合,具有特定的性质和方程形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椭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示例分析等环节,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课堂练习环节的设置
上可以更具体一些,以加深学生对椭圆的理解。
椭圆的定义 教案
![椭圆的定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19575769eae009581bec23.png)
2 2 . 1 . 1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结构特点,并能运用这一公式,学习并领会寻找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思维过程以及推导方法。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体现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的能力。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的精神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研究探索过程。
( 2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三 、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行星绕着太阳在不停地转动。
我们了解它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形,多媒体展示行星运行轨道图片. 有同学就要说我又没见过,我哪知道它是不是椭圆形。
那么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块儿来看一下。
看一下这些建筑,它们的俯视图是一个椭圆形。
还有一些,比如这个交通工具,它的一个截面儿;还有这个镜子,还有这一个标志,它们都是一个椭圆形。
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什么是椭圆,也就是说椭圆的定义是什么?还有它能不能像圆一样用一个方程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验探索 , 建构新知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以前的知识。
给出一个定点A 和一个定点B 根据距离公式我们可以求出来它们俩之间的距离212212)()(y y x x AB -+-=。
以前我们学过圆,那么圆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圆。
我们是如何画圆的又是如何求出圆的标准方程的?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首先给出一个圆,我们可以建立坐标系,然后设出点P 的坐标就是(x,y )根据距离公式就可以求出。
经过化简,可以求出圆的方程。
1.假如我们设两个定点的长为c 2,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2ɑ,即定长为2ɑ。
数学高中椭圆的教案
![数学高中椭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ed58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7.png)
数学高中椭圆的教案教学内容:椭圆教学目标:1.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3.能够解决与椭圆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椭圆的定义和特点;2.椭圆的标准方程;3.椭圆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椭圆的几何性质;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3.解决与椭圆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讨论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椭圆的图形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向学生展示椭圆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讨论椭圆的形状和特点。
二、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介绍椭圆的定义和性质;2.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举例说明;3.讲解椭圆的焦点、长轴、短轴等性质。
三、椭圆的相关练习(20分钟)1.让学生练习画椭圆的图形;2.让学生练习求解椭圆的周长和面积;3.让学生练习利用椭圆解决实际问题。
四、椭圆的应用(10分钟)讨论椭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椭圆形的建筑、运动轨迹等。
五、椭圆的习题讲解和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讲解一些典型习题,巩固学生对椭圆知识点的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解题题目,以巩固学生对椭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椭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椭圆这一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通过应用实例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椭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运用椭圆知识的能力。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715e0fe87101f69e319538.png)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广州科学城中学黄伟华 510530一、教学背景: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本教案适用于高二文科学生。
二、教学课题: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感知研究椭圆标准方程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体会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教学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五、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节课,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圆锥曲线与方程是本章的主要研究对象,圆锥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
圆锥曲线都是平面内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在必修②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对曲线与方程有一定的认识,因而在本章中可以把圆锥曲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这样做教学难度较大,所以教材是按每种曲线的定义、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这几项来来讨论的。
椭圆作为圆锥曲线的起始课,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涉及的概念是全新的,因此可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或信息技术的辅助演示来探究,使学生理解并明确概念;在方程化简过程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根式化简问题,由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详细介绍无理方程的化简,因此要通过学生的预习与教师的认真讲解结合起来,才能突破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研究。
通过动态模拟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知椭圆的产生、探索椭圆的定义;启发学生根据定义和通过类比圆标准方程来推导、建立椭圆标准方程;通过精选例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椭圆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87b9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d.png)
高中数学椭圆试讲教案
课题名称:椭圆
教学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定义与性质;
2. 掌握椭圆的方程和标准形式;
3. 能够解决与椭圆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与性质,椭圆的方程和标准形式。
难点:椭圆的性质应用问题解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教学课件;
2. 打印好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图形,引出椭圆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椭圆的性质和特点。
二、椭圆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椭圆的定义,并讨论椭圆的特点和性质;
2. 讲解椭圆的焦点、长轴、短轴等概念。
三、椭圆的方程和标准形式(15分钟)
1. 讲解椭圆的一般方程和标准形式,并举例说明;
2. 指导学生如何将一般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四、椭圆的性质应用问题解题(20分钟)
1. 给学生出几道椭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进行适时的指导和辅导。
五、课堂练习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然后在黑板上讲解解题思路,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熟练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椭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还需进一步培养。
接下来,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设计更多的应用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椭圆数学解析教案
![高中椭圆数学解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b3a16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f.png)
高中椭圆数学解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
3. 能够通过椭圆的方程确定其几何特征
4. 能够解决与椭圆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
难点:椭圆的性质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椭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椭圆与圆的区别和联系
2. 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确定椭圆的几何特征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给定的椭圆方程来确定其长轴、短轴、焦点等几何特征
4. 引入椭圆的性质,如离心率、焦点、顶点等,讲解其数学意义和应用
5. 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如椭圆的焦点到直线的距离、椭圆与直线的交点等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椭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椭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提出一个与椭圆有关的实际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五、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解答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2.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和例题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实物:椭圆模型、几何工具等
七、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椭圆的知识
2. 学生在课后应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应用运用能力
以上为高中椭圆数学解析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中数学“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3c888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5.png)
高中数学“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作者:***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3期一、教材分析對于本课内容,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并从中抽象出椭圆产生过程,概括并理解椭圆定义,并掌握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研究方法和之后需要学习的双曲线、抛物线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教材对椭圆研究也非常重视,所以本部分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本节内容还涉及数形结合意识、转化思想等,因此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需要将这些数学思想融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1.理解椭圆概念,掌握椭圆标准方程,能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
2.用坐标法推导椭圆标准方程,锻炼发现、概括、认知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椭圆具有的对称美和简洁美,并增强数形结合思想。
4.培养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点椭圆定义和椭圆两种形式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能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素养。
五、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圆锥曲线概念,如圆、椭圆等,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还不太强,而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本章学习重点是数形结合,需要学生建立代数方程与椭圆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本要求,本课教学可采用如下策略:1.用问题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2.借助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椭圆画图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椭圆定义。
3.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其标准方程。
4.引导学生回忆圆方程求解步骤,通过知识迁移建立椭圆直角坐标系,通过列式运算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
5.对典型求解椭圆标准方程例题进行变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求解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这类习题本质。
中职数学高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质教案
![中职数学高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4bf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b.png)
中职数学高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椭圆的形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椭圆的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2. 椭圆的几何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
难点: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几何画板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与椭圆的相关的知识,激活学生的前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策略。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己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椭圆形状,例如橄榄球、鸡蛋等,引导学生思考椭圆的定义。
2. 讲授新课: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采用引导式,让学生理解推导的思路。
通过几何画板展示椭圆在平面上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
3. 巩固练习:给出几个点,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椭圆,进一步理解椭圆的形状。
再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求解点的坐标的练习。
4. 归纳小结:总结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以及几何性质,让学生对椭圆有完整的认识。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小组报告和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椭圆的有关知识。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自己尝试给出几个点的坐标,求出对应的椭圆方程。
高二数学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9篇
![高二数学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aeb0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6.png)
高二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9篇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教学目标1.把握椭圆的定义,把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把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5.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创新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 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关键是把握建立坐标系与根式化简的方法.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教材整体来看是两大块内容:一是椭圆的定义;二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是圆锥曲线这一章所要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中首先碰到的,所以教材把对椭圆的研究放在了重点,在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教学中巩固和应用.先讲椭圆也与第七章的圆的方程衔接自然.学好椭圆对于学生学好圆锥曲线是非常重要的.(1)对于椭圆的定义的理解,要抓住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即椭圆上点的几何性质,可以对比圆的定义来理解.另外要注重到定义中对“常数”的限定即常数要大于 .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出现两种非凡情况,即:“当常数等于时轨迹是一条线段;当常数小于时无轨迹”.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进一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但讲解椭圆的定义时注重不要忽略这两种非凡情况,以保证对椭圆定义的准确性.(2)根据椭圆的定义求标准方程,应注重下面几点:①曲线的方程依靠于坐标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是求曲线方程首先应该注重的地方.应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或根据椭圆的定义进行推理,发现椭圆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以这两条对称轴作为坐标系的两轴,不但可以使方程的推导过程变得简单,而且也可以使最终得出的方程形式整洁和简洁.②设椭圆的焦距为 ,椭圆上任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为 ,令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简化推导过程和最后得到的方程形式整洁、简洁,要让学生认真领会.③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碰到了无理方程的化简,这既是我们今后在求轨迹方程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又是学生的难点.要注重说明这类方程的化简方法:①方程中只有一个根式时,需将它单独留在方程的一侧,把其他项移至另一侧;②方程中有两个根式时,需将它们分别放在方程的两侧,并使其中一侧只有一项.④教科书上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实际上只给出了“椭圆上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而没有证实,”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椭圆上”.这实际上是方程的同解变形问题,难度较大,对同学们不作要求.(3)两种标准方程的椭圆异同点中心在原点、焦点分别在轴上,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分别为: , .它们的相同点是:外形相同、大小相同,都有 , .不同点是:两种椭圆相对于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它们的焦点坐标也不同.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中项的分母较大;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中项的分母较大.另外,形如中,只要 , , 同号,就是椭圆方程,它可以化为 .(4)教科书上通过例3介绍了另一种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中间变量法.例3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教给学生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的方法;第二是向学生说明,假如求得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形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相同,那么这个轨迹是椭圆;第三是使学生知道,一个圆按某一个方向作伸缩变换可以得到椭圆.教法建议(1)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激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爱好,体会圆锥曲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提出圆锥曲线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还可以启发学生寻找身边与圆锥曲线有关的例子。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备课模板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备课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33eeda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7.png)
高中数学椭圆教案备课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求解椭圆的离心率、焦点、顶点等相关问题;
3. 能够应用椭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椭圆的定义;
2. 椭圆的离心率;
3. 椭圆的焦点和顶点。
教学难点:
1. 椭圆的性质应用;
2. 椭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
2. 教学PPT;
3. 小黑板和粉笔;
4. 范例习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相关问题或者实例,引起学生对椭圆的兴趣,同时复习椭圆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
1. 定义椭圆及其特点;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3. 椭圆的焦点和离心率的计算方法;
4. 椭圆的其他性质。
三、练习与训练(20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椭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再让学生上台解答题目并进行讲解。
四、拓展与讨论(10分钟)
给学生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椭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椭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椭圆的理解水平各有不同,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
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椭圆》的教案
![《椭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2d452b0717fd5370cdc25.png)
【跟踪训练】求椭圆 25x2+y2=25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及焦点和顶点坐标.
第1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 2020 级高二数学一体化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例 2、分别求满足下列各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F(-2 3,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2 倍; (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y 轴上,其离心率为12,焦距为 8; (3)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e=23,短轴长为 8 5.
)
(2)已知点 F1(-1,0),F2(1,0),动点 P 满足 PF1+PF2=2,则点 P 的轨迹是椭圆. (
)
(3)已知点 F1(0,-1),F2(0,1),动点 P 满足 PF1+PF2=1,则点 P 的轨迹是椭圆. (
)
(4)椭圆1x22 +y82=1 的焦点坐标是(±2,0). (
)
2.设 F1,F2 是椭圆1x629+2y52 =1 的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则△PF1F2 的周长为________.
(0,± a2-b2)
|F1F2|=2 a2-b2 对称轴:x 轴、y 轴 对称中心:原点
e=ac∈(0,1)(其中 c= a2-b2)
2.离心率 (1)定义:焦距与长轴长的比ac叫作椭圆的离心率. (2)范围:e=ac∈(0,1).
三.例题探究: 例 1、已知椭圆 C1:1x020+6y42 =1,设椭圆 C2 与椭圆 C1 的长轴长、短轴长分别相等,且椭圆 C2 的焦点在 y
ax22+by22=1(a>b>0)
ay22+bx22=1(a>b>0)
高二数学椭圆经典教案
![高二数学椭圆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8f3018bd64783e09122b5b.png)
..一、 椭圆的定义1、 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2a >|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定点F 1,F 2叫做椭圆的焦点,|F 1F 2|叫做椭圆的焦距。
2、 点集P=﹛M||MF 1|+|MF 2|=2a,2a2a >|F 1F 2|﹜,其中两定点F 1,F 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焦点坐标(±c,0),焦距为2c 。
2、焦点在y 轴上,焦点坐标(0,±c ),焦距为2c 。
三、一般方程式1、Ax 2+By 2=C2、Ax 2+By 2=1四、椭圆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1、定义法2、待定系数法五、几种题型的讲解1、共焦点2、焦点三角形3、与椭圆有关的的轨迹方程的求解4、直线与椭圆关系5、中点弦问题及点差法例题1:过已知圆内的一个定点作圆C 与已知圆相切,则圆心C 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圆或椭圆D.线段例题2:如图,Rt △ABC 中,|AB|=|AC|=1,以点C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使这个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在AB 边上,且这个椭圆过A ,B 两点,则这个椭圆的焦距长为。
例题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0,-4),椭圆上任意一点p 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2),(0,2),并且椭圆经过(23-,25) (3)、焦点在y 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1,0);(4)、经过点P(-23,1),Q(3,-2).共焦点问题: 例题4:过点(-3,2)且与92x +142=y 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方程为。
焦点三角形问题:精心整理页脚内容 例题5:已知P 为椭圆1742522=+y x 上的一点,F 1,F 2是椭圆的焦点,∠F 1PF 2=60°,求△F 1PF 2的面积。
与椭圆有关的的轨迹方程的求解问题:例题6:已知圆922=+y x ,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点M 在PP ′上,并且 求点M 的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椭圆的定义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Definition of ellip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椭圆的定义
(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探索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椭圆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我们这节课讲的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椭圆在实际生活及自然界的例子?
教师: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而且要学会用我们的知识去分析和研究我们观察到的东西。
探索研究:
教师:椭圆在生活中这么普遍,那么哪位同学会画椭圆吗?(找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椭圆的画法。
教师:哪位同学能用数学语言定义一下椭圆(找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 平面内②两个定点③常数大于两定点间距离
教师:我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椭圆了,可是我们数学要研究一个曲线这还远远不够吧?首先要求出这个曲线的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教师:那么椭圆的方程怎么求呢?求曲线方程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a2
x2
b2
y2
+
= 1 (a>b>0)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由教师主笔完成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推导完成后,继续引导学生探索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y2
a2
+
x2
b2
=1 (a>b>0)
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教师:在椭圆的标准方程形式上有何特点?方程中有几个参数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三个参数,两个关系”
“三个参数,a、b、c
两个关系,等量关系:a2 - c2=b2
不等关系:a>b>0,a>c>0.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以下练习
16
x2
-9
y2
+
= 1
3、
5
x2
3
y2
+
= 2
1、
练习一、以下哪几个方程表示的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16
x2
16
y2
+
= 1
4、
2、2x2 + 4y2= 1
练习二
如果方程x2 + ky2= 2 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
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
教师和同学一块儿完成解答。
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一节课收获
教师小结:⑴ 注意观察生活,多思考,多分析,多研究
⑴ 知识① 椭圆的画法
② 椭圆的标准过程推导
③ 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索性问题: 当参数a、c变化时,将会对椭圆有什么样的影响?参数b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