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J2018计算柱子基础内箍筋根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子基础内箍筋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软件也给出了公式,但是公式看不懂,很多学员问我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搞懂,前一段时间和广联达开发人员在一起备课,我就顺便问了开发人员,开发人员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我相信有很多同学也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今天的文章我就给大家说说柱子基础内箍筋根数的算法。

一、柱子基础内箍筋根数软件是怎样计算的?

关于柱子在基础内箍筋根数计算,图集和规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只是说间距不大于500,不少于2根,我们可以从平法图集16G101-3的66页查出,如图1所示。

图1

从图集提供的这些条件,我们是没法算出柱子在基础内的箍筋根数的,因为少一个条件,就是最底部的第一根箍筋起步是多少,图集上没有说。

那么软件是怎样计算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软件的算法。

我们随便拿一个工程,看看软件是怎样计算柱子基础内的箍筋根数的,如图2所示。

图2

你知道这3根箍筋,软件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我们看下公式,操作步骤如图3所示。

图3

你能看懂软件这个计算公式吗?max(Ceil((760-100)/500)+1,2)。我们试着解释下,如图4所示。

这里的760是怎么来的,我解释不了,问了广联达的开发人员,开发人员说是基础厚度减去保护层,说明广联达软件把最底部第一根箍筋的起步当成保护层,那么图4就变成这样了,如图5所示。

如果我们把基础的保护层变一下,看看这个760会不会变化。现在我们把基础的保护层变成70,如图6所示。

再汇总一次,我们看看软件根数计算结果会不会变化,如图7所示。

图7

又一次验证,软件是按最底部第一根箍筋起步为保护层计算的。

软件是怎样设置的?

现在我们明白了软件是怎么计算出这个根数的,现在我问你,软件在什么地方设置,就可以计算出这个结果?如果我们想让结果变化,怎样设置?

原来软件是预置了这个结果,大家看一下图8就明白了。

图8

按照图8,我们完全可以设置基础内指定根数为2根,这时候无论基础厚度如何变化,软件都计算为2根,这一点我在这里就不测试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测试一下。

这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知道软件是怎么计算的,又一时找不到相关人员询问,我就不断地测试,看软件是怎么计算的,测试多了,就弄清楚软件是怎么计算的了。这是我们驾驭软件的诀窍。

二、手工计算与软件有什么区别?

手工与软件的计算原理一样,就是在底部第一根箍筋起步上理解有所不同,手工我一般取值为150,这150也是推导出来的,推导过程如下:

第一根钢筋起步=基础保护层厚度+底部两层网片直径+主筋弯折直径+起步50≈150,具体推导过程如图9所示。

图9

这样基础根数的计算公式就变成:

根数=max[(800-150-100)/500(向上取整)+1,2]=3根。

这里虽然根数相同,但是意义却不同。我的观点,手工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理解不同,没有对错

.........................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手工算法虽然与软件算法不同,但是没有对错,都是因为大家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不同,软件的理解更符合大家的常识,计算起来也简单。因为国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就会产生这些争议。不过,因为在基础内争个对错也没有意义,计算出来的根数都差不多。

记得我在北京听陈青睐教授的讲座,有一个人就问这样一个问题:“基础内的箍筋到底是只有外围箍筋还是复合箍筋?”陈教授回答很有意思,大意是这样的:“从力学角度考虑,基础内箍筋不承载任何力,只起到固定纵筋的作用,只需要外围箍筋就可以了,不过,你算上就算上了,没多少钢筋。”所以,规则是规则,应用是应用,大家灵活掌握。

钢筋上应该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大家遇到具体情况,能找依据就找依据,找不到依据就依据常识,具体怎么算,你看着办。哈哈!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