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特点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特点的研究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但是如何引导幼儿更好的进行角色游戏,一直一来就是很多老师所困惑的问题,尤其是角色游戏不同于其他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更依赖于幼儿的主观游戏愿望,教师更难以进行干预。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是如何产生的?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
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角色”的特点,我对10名大班小朋友进行了大约40天的观察,他们是高小玉、李炀琛、杨嘉祺、马圣童、孙世敬、詹映月、王心竹、孙佳蕊、张永言(男)、曾纪平(男)等,研究的方法以自然观察法为主。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有如下特点:
一、角色的生活性
通过观察我发现,这十几个幼儿组成的游戏团体中,在大约四十天的角色游戏中,出现的角色大概有如下几个:妹妹、姐姐、面包师、顾客、消防队员、警察、爸爸、妈妈、大姨、小姨、姑妈、坏人、女儿、孩子、售货员、医生、护士、小猫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使用的角色,大多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在其周围的人或物,极少有幼儿自己凭空创造出的角色。这说明幼儿的游戏内容是源于生活的,是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所直接或间接经历的人或事经过加工、理解后作出的一种积极反应。这种生活性也可以通过游戏所呈现的情境得到体现,幼儿在游戏所表现的情节一般来说都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的,例如:“妈妈教导孩子们好好学习”、“妈妈帮助孩子穿衣服”、“姐姐照顾妹妹吃饭”、“消防队员紧急出动去救火”……这些情景无一不是幼儿生活环境中所直接或间接经历的事情。这一点也可以从幼儿游戏中使用的语言中得以体现,幼儿的游戏语言也同样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例如:“妈妈”会说:“要听老师话,不准调皮”、“爸爸”会说:“我上班太累”、“妹妹”会说:“我要买玩具娃娃”、“售货员”会说:“您好,您要点什么?”、“面包师”会说:“快来买面包,香喷喷的夹心面包,便宜卖”……
那么为什么幼儿的游戏角色会有这个特点呢?我认为这于幼儿非常善于模仿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我也感到这种模仿并不是刻板的临摹,而是幼儿主动从生活中提取原型,再通过自己积极的加工、重构后才呈现出来的。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经验周围的环境世界,并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了解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必然会带有深深的生活的烙印,这个烙印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打上去的,是幼儿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是幼儿与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其游戏的生活气息也自然会越浓。
二、角色的语言伴随性
这一点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有相当明显的体现,主要表现有两个:
1、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对话。例如:“面包师”说:“来啊,快来买面包啊!”“顾客”说:“我买一个,多少钱?”
“面包师”:“两块钱”
在这个过程中,角色与角色之间通过语言交流发生了联系,确立了彼此的角色
特征,从而表明了自己的游戏角色身份,每个角色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体现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的主要特点,并在相互之间发生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沟通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他们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游戏团体。这种语言具有协调游戏角色、发展游戏情节的重要功能,它还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幼儿对各种角色的认识程度,他们不仅认识到自己所担当角色的主要特点,还能区分其他角色的特点,认识各种角色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言自语。例如:“姐姐”在地上捡树叶,一边捡一边自言自语道:“这是给妹妹买的冰棍,这是给小猫买的鱼”。这其实是幼儿思维过程的一种外化的表现,幼儿说过这些话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一般会按照他刚才对自己说过的话去做,把冰棍给妹妹吃,把小鱼给小猫吃。这种语言有助于幼儿整理自己的游戏思路,从而确立自己游戏角色的下一步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反映了幼儿的内心活动过程,在有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游戏的维系,当然这个过程也是自然而然进行的,是幼儿的一种自发性语言,并没有外在力量要求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反映了幼儿的游戏水平的,这种自言自语式的语言是以幼儿的“自我中心”为基础的,反映了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三、角色的“情景产生”、“组织产生”与“社会关系产生”
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幼儿角色的产生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把他们归结为“情景产生”、“组织协商产生”与“社会关系产生”三种方法。先来看一个游戏的实例。
在户外活动时,当老师宣布自由活动后,李炀琛小朋友首先来到滑梯周围捡起了杨树叶和杨树的苞芽等,很快杨嘉祺、高小玉、孙世敬三位小朋友也跟了过来一起捡起了树叶,杨嘉祺说:“地上好多面包啊”,李炀琛:“对啊,那是我烤给孩子们吃的。”说着便在塑胶地上作出一付正在认真烤面包的样子。很快孙世敬凑上来说:“妈妈,我要吃面包”。高小玉也上来说:“我也要吃”。李炀琛对高小玉说:“你是姐姐,你应该让妹妹先吃,妈妈很忙,你就来照顾妹妹吧”说完就给了高小玉一块面包,让她去喂妹妹(孙世敬)吃。过了一会儿,孙佳蕊、马圣童、詹映月三位小朋友也来到滑梯旁,她们捡来树叶给李炀琛,说:“给这是我带来的面包”、“这是我捡的树叶”、“我可以跟你们玩吗?”,于是这三个新来的幼儿也成了这个游戏团体中的一员。人数越来越多,滑梯旁越来越不能装下这么多人了,游戏的场地就转移到了滑梯架上的小亭子中去了,现在已经有“家”的雏形了。这个时候“妈妈”李炀琛开始安排角色,她安排杨嘉祺做“二姐”,安排詹映月当“三姐”,她想让马圣童当“姑妈”,可马圣童说她要做“小姨”,于是李炀琛就让她做小姨,让孙佳蕊当“大姨”,“大姐”和“妹妹”刚才已经安排好了,这样一个有着七名成员的“家”就初步组成了。“妈妈”负责做吃的,照顾孩子们;“大姐”说自己是大学生,她安排二姐(14岁)上中学,安排三姐(9岁)上三年级,大姐就负责每天送妹妹们上学;大姨和小姨经常会来“家”里做客,照顾在家里一个人呆着的“妹妹”,帮助妈妈“做饭”“打扫卫生”等等,其中有一次“大姨”孙佳蕊说:“你们家里就只有小妹妹一个人,没有人和她一起玩,我们就送给她一只小猫吧?”刚说完,在一旁的詹映月说:“我是小猫”“喵喵喵……”,说着蹲下来做起了“小猫”。“家”里的“爸爸”是最后出现的家庭成员,张永言小朋友在滑梯上玩,经过“家门口”时被“妹妹”孙世敬看见,她一下子抱住张永言的腿说:“爸爸,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