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合集下载

简述院外心肺复苏流程

简述院外心肺复苏流程

简述院外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的步骤:
1、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并不像以前所说的首先要进行气管确认,首先要确定患者确实已经处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状态,而不能盲目地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

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通常是在两乳头连线的中间,一般为胸骨中下1/3的交界处。

按压时,双膝跪在患者右侧,双臂要伸直,每一次按压的力度要使胸廓下陷5-6cm,才能使胸廓完全回弹。

每分钟按压至少100-120次,且按压的频率不能减少;
2、人工呼吸:通常人工呼吸和按压的比率是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

开放患者的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用嘴包住患者的嘴,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力向患者的口内吹气,直到胸廓抬起;
3、吹气后将患者的鼻子松开,如此进行5个循环,期间按压的力度需要均匀而不能减弱;
4、为了保证按压有效,要求持续按压2分钟,然后评估此次抢救对患者是否有效。

评估要根据五个方面:意识有没有恢复、瞳孔有没有缩小、面色是否变为红润、肢体有没有抽动、颈动脉和自主呼吸有没有恢复正常。

原则上心肺复苏需要不间断的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因此,只要发现有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就需要按照
先胸外按压30次,然后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2次的步骤反复操作,5组操作之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或者专业的急救人员到现场后,再一次进行评估。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一、引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在发生意外性心脏骤停时通过人工手段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可以挽救生命,并预防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二、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步骤1.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状况当遇到疑似心脏骤停的患者时,首先需要迅速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和正常呼吸。

可以通过轻拍或喊叫等方式刺激患者觉醒,并观察其胸廓是否有起伏以及听诊是否有呼吸声。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并且没有正常呼吸,即可确定为心脏骤停。

2.叫求救和通知急救人员在确认了疑似心脏骤停后,第一时间应该大声呼唤周围人员提供帮助,并尽快拨打紧急电话请求急救人员的支持。

在通知急救人员时,应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赶到现场。

3.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进行胸外按压。

操作者应将手掌叠放在患者胸骨下缘的中线上,并用力向下按压,保证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和至少5cm深度。

同时,在释放压力时要注意让胸廓完全恢复原状,以使心脏有足够时间充盈血液。

4.人工呼吸除了胸外按压,还需要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通过嘴对嘴或口对面罩等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确保患者气道畅通并创造良好的密封效果,每次给予2次呼吸,每个呼吸时间约为1秒钟。

5.循环检查和除颤在继续持续30:2的按压与人工呼吸后,操作者应检查患者是否有有效循环并做好相关记录。

如果存在可治疗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6.持续心肺复苏和等待急救人员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测到可治疗性心律失常,或者除颤后仍未恢复自主循环,应该继续进行30:2的按压与人工呼吸。

同时,尽量确保患者头部处于正常位置,并为其保持体温。

在这个阶段要坚持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三、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1.操作者需熟悉基本操作步骤要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操作者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并熟悉基本操作步骤。

实施心肺复苏的三个步骤

实施心肺复苏的三个步骤

实施心肺复苏的三个步骤概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用于处理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急救技术。

在紧急情况下,心肺复苏可以维持血液循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直到专业医疗人员赶到。

本文将介绍实施心肺复苏的三个步骤,具体包括:识别紧急情况、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提供人工呼吸。

步骤一:识别紧急情况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存在紧急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迹象,表明患者需要心肺复苏:•意识丧失:患者无反应,无法唤醒。

•呼吸停止:患者没有呼吸或只有间歇性的呼吸。

•脉搏停止:无法感受到患者的脉搏。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并进行心肺复苏。

步骤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它可以保持血液流动,为患者的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氧气。

以下是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步骤:1.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确保患者的胸部暴露出来。

2.自己站在患者身旁,将双手叠放在患者的胸骨中部,手指交叉插入。

3.保持肩膀直立,控制双臂,用身体的重量向下施加压力,压住患者胸骨。

注意不要用手臂的力量施压。

4.按压的速度应为每分钟100到120次,每次按压的深度应为至少5厘米。

5.持续按压,不间断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出现其他反应。

步骤三:人工呼吸除了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也是心肺复苏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提供人工呼吸的步骤:1.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确认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

可以进行头后仰、下颚抬高等操作来确保气道通畅。

2.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另一只手掌将患者的下颚抬高。

3.将嘴贴紧患者的口腔,同时用力吹气,每次吹气的时间应为1秒钟。

4.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隆起,确保气体进入患者的肺部。

5.每次人工呼吸之间应允许胸廓回弹,以便气体排出患者的肺部。

6.按照30次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医院心肺脑复苏操作规范

医院心肺脑复苏操作规范

医院心肺脑复苏操作规范心跳骤停的原因和诊断【原因】1.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缺血;2.突发意外事件:如触电、溺水、窒息、创伤、中毒、大出血等;3.药物过敏、过量的有害反应,手术及麻醉意外、心导管刺激、急性高血钾症等。

【诊断】当病人突发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无颈动脉搏动,即可诊断心跳骤停。

切勿反复测血压及描记心电图,丧失抢救时间。

初期复苏急救的步骤可按ABC顺序进行。

【A(Airway)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

应迅速将病人摆成合适体位(仰卧、去枕、背后应有硬板支持或移至地面),使病人抬头、后仰、提起下颌呈半张口状清除口腔内异物,发现仍无呼吸或慢而浅,即立即作口对口(鼻)呼吸,开始连续吹二口气,以后16-20次/分,800-1200ml/次(成人),胸廓抬起为有效,亦可用简易呼吸囊面罩法人工呼吸,均须保持气道开放和防止漏气。

【B(Breathing)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为现场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

2.空气人工呼吸法:应用简易呼吸器和面罩加压人工呼吸。

3.纯氧人工通气法:面罩或插管后使用T型管装置、JacksonRess回路、麻醉、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必须与人工循环同时进行,才能达到复苏的目的。

1.心前区叩击法:此法应在心跳骤停1分钟内进行,对心脏尚有潜在反应能力的反射性心跳骤停效果最佳。

若叩击无效(1-2次),则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2.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立于或跪于病人胸侧,以一手食指、中指由肋弓向中间滑移止于胸骨下切迹,以另一手食指、中指并拢横放于该切迹上方,二指上方即为标准心脏按压位置(成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先以一手掌根置于按压部位,再将另一手掌根重叠其上,双手指上翘,使手指脱离胸壁,双臂绷直与胸壁呈90°角,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然后以自己的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有节奏按压与放松(任胸廓回弹、掌根不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恢复心脏停跳的患者的循环和呼吸。

以下是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1.确认患者的意识状态:首先,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或摇动患者的肩膀,并询问“您还好吗?”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可以肯定他们失去意识。

3.检查呼吸:确定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

可以将耳朵靠近患者的嘴巴和鼻孔,观察胸部的起伏,或观察呼吸频率。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有间断的浅表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心肺复苏的位置:在地面上找一个平坦的表面,将患者放在上面。

如果你担心患者的脖子或背部受伤,可以把你的手一起放在患者的头后面,用另一只手托起下巴。

这有助于保持气道畅通。

5.找到胸骨:在距离胸骨两个手指宽度的位置,找到胸骨的下缘。

将手掌的下部放在此位置上。

6.握住手掌:将另一只手交叠放在上面,握住自己的手掌。

确保你的手指不会触摸到患者的胸骨。

7.使用身体重量:将你的上身前倾,并在自己的手臂上用力压下。

使用你的整个身体重量,压下胸骨的位置。

8.压迫胸骨:在完成步骤7后,开始连续且均匀地压下胸骨。

压迫应该至少达到至少5厘米(2英寸)的深度。

压迫速度应保持在100到120次/分钟。

9.继续压迫:在每次压迫之后,手指保持在胸骨上。

不要将手指完全离开患者的胸骨。

让胸廓回弹到原来的位置,然后进行下一次压迫。

10.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苏醒。

如果有另一位急救人员帮助,可以每两分钟交换一次压迫和人工呼吸的任务。

11.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立即应用:当AED到达时,打开设备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通常,这涉及贴上AED电极,按下分析按钮,遵循声音和显示屏上的指示进行电击。

心肺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技术,可以挽救生命。

了解和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关键作用。

如果有机会参加相关培训,以学习和演练这些技术,将会更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成功率。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完整版_2020最新心肺复苏全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完整版_2020最新心肺复苏全步骤

⼼肺复苏操作流程完整版_2020最新⼼肺复苏全步骤⼼肺复苏已成为我们医疗卫⽣事业单位考试⾯试中重要的考点之⼀,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关于⼼肺复苏操作流程完整版,欢迎⼤家前来参阅。

⼼肺复苏操作流程完整版⾸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双⼿轻拍病⼈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呼吸,3、呼救:来⼈啊!喊医⽣!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右⼿的中指和⾷指从⽓管正中环状软⾻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领及裤带。

6、胸外⼼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中下1/3处),⽤左⼿掌跟紧贴病⼈的胸部,两⼿重叠,左⼿五指翘起,双臂深直,⽤上⾝⼒量⽤⼒按压30次(按压频率⾄少100次⁄分,按压深度⾄少5cm)7、打开⽓道;仰头抬颌法。

⼝腔⽆分泌物,⽆假⽛。

8、⼈⼯呼吸:应⽤简易呼吸器,⼀⼿以“CE”⼿法固定,⼀⼿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效率的CPR:以⼼脏按压:⼈⼯呼吸=30:2的⽐例进⾏,操作5个周期。

(⼼脏按压开始送⽓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进⼀步⽣命⽀持。

⼼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管病⼈死亡数达百万⼈,约占总死亡病因1/2。

⽽因⼼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中约有85%的⼈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的⽣命。

⼼脏跳动停⽌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员进⼀步⼼脏救⽣,死⽽复⽣的可能性最⼤,因此时间就是⽣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

心肺脑复苏程序

心肺脑复苏程序

心肺脑复苏程序
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

迅速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目睹者)

置病人于硬板床呈仰卧位,触颈动脉搏动消失,

立即右手拳击病人胸骨中点一次

触颈动脉仍无搏动

BLS及ALS并举

气道开放、吸痰、声门前高频输0 2
、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通气(给高浓度氧或纯氧)持续心脏按压
术(每分钟8
0~100次)接
上心电除颤监
护仪示室颤,
即反复除颤,
(电能:200~3
60焦耳)示停
搏:即紧急起

开放静脉通道(两
条)(使用肾上腺素、
阿托品等复苏药及
肾上腺皮质激素、碱
性药物、抗颤剂等;
导尿、查尿常规、比
重、记尿量;采血,
查血气、电解质BUN、
Cr等

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
详细记录抢救经过,召开抢救人员讨论会(拟定稳定自主循环),强化呼吸管理、脑复苏措施、热量、液量与成份及监护项目等总结经验教训。

简述人工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

简述人工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

简述人工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
1、当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应快速判断有无意识、呼吸、颈动脉搏动,确定后立即拨打120。

评估周围环境,使患者仰卧于平地上,保持呼吸道通畅。

2、在患者身体右侧方,两手掌根部重叠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 cm,立刻放松,频率为100-120次/分。

3、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开通气道。

左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患者的鼻孔,平静吸气后,将口唇紧贴患者口唇,把患者口部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内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吹气量每次500-600ml。

4、使患者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每胸外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做5个循环)。

5、判断复苏效果,再进行下一步抢救。

心肺脑复苏治疗与护理

心肺脑复苏治疗与护理

缺氧性脑损伤:心肺脑复苏时缺氧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
06
缺氧性脑损伤,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心肺脑复苏的风险和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还可能出现感染、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心肺脑复苏时,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尽 可能避免并发症和风险,同时在复苏后进行相应的监测和 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复苏效果。
心肺脑复苏的常见问题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脑复苏? 一般来说,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心肺脑复苏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尽量避免二次伤害;同时要注意施力和呼吸的时间和频率,以避免出现 并发症;复苏后还需要进行监测和治疗。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一系列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血流 动力学支持药物等,以恢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气道管理: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包括使用口咽通气管(Orotracheal Intubation)或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等技术,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
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如何? 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原因、复苏时间、施救过程中的操作质量等。一般来说, 早期进行心肺脑复苏和及时施救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
心肺复苏后,判断其效果
A
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
恢复心跳:心肺复苏的另一
C
个重要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心 跳。如果复苏后能够恢复患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肺复苏:在出现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 苏时,要注意适当的压力、频率和深度,以及配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进行除颤,以恢复患者的心跳。 心电监护: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了解心律异常和心电图 异常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及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及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及操作步骤一、心肺复苏简介: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二、单人徒手急救方法及操作步骤:1、判断意识:先在病人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再轻轻拍病人的肩部,如病人对呼唤和轻拍没反应,可判断病人无意识。

2、呼救求援:当判断病人无意识时,应立刻求助他人帮忙,并拨打急救电话。

3、调整体位:对于意识不清者,让病人仰卧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如水泥地面等)。

4、打开气道:用最快的时间,先将病人衣领口、领带等解开,用手帕或毛巾等抠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

开放气道有下面三种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病人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

在复苏操作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1)仰头提颏法亦称“压额举颏法”:如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

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病人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仰头托颌法亦称“压额举颌法”: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病人前额向下压迫;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

(3)双手拉颌法: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

站立或跪在病人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病人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病人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病人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5、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

所谓看,就是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就是耳朵贴在病人口鼻处听有无喘息;感觉,就将脸靠近病人面部感觉有无微弱的鼻息。

同时心中默数:1001,1002,1003,1004,1005,如果5秒钟以内没有呼吸,就可以判断为呼吸停止。

心肺复苏流程及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流程及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流程及注意事项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患者。

正确的心肺复苏流程和注意事项对于救援者和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心肺复苏流程和注意事项的10条详细描述。

1. 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流程主要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紧急呼叫救护车,施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救援者应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正常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和呼吸,则应立即呼叫救护车。

然后,按照正确的手法施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如果有条件,救援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以保持患者的供氧。

2. 检查意识和呼吸状态: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救援者应检查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

救援者可以轻轻摇动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您还好吗?”如果患者没有回应,救援者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并进行下一步的复苏措施。

3. 呼叫救护车:在发现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后,救援者应立即呼叫当地的急救电话。

通常是拨打民用电话的“120”。

在呼叫救护车时,救援者应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具体位置、患者的症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4. 施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之一。

救援者应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并站在患者的一侧。

救援者应将手掌叠放在跨越胸骨中部的位置,并将另一只手叠放在上面。

然后,救援者应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用身体的上半身重量向下施压。

每次按压应达到至少5厘米的深度。

5. 人工呼吸:如果有条件,救援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来补充患者的供氧。

救援者应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掀起下巴,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救援者可以用自己的嘴巴覆盖患者的鼻子和嘴巴,并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持续1秒钟,吹入足够的空气使患者的胸部能够抬起。

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配合,确保供氧和血液循环。

6.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可以使用,救援者应尽快将其运用到救援过程中。

AED是一种用来检测心脏节律和提供电击治疗的设备。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从心脏停搏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

故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并将其分为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复苏后治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复苏初期复苏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

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 、指保持呼吸道顺畅,B、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 、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第二阶段后期复苏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1、继续初期复苏2、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3、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4、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5、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药物、电除颤等)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一)呼吸道的管理为了获得最佳肺泡通气和供氧,或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应施行气管内插管。

而对于不适宜气管内插管者,可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二)呼吸器的应用便携式呼吸器,。

,尤其适用于有气管内插管者和病人的转运。

多功能呼吸器是性能完善、结构精细的自动机械装置。

可按要求调节多项呼吸参数,并有监测和报警系统。

使用这种呼吸器不仅能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而且能纠正病人的某些病理生理状态,起到呼吸治疗的作用。

主要在重症监测治疗室或手术室等固定场所使用。

(三)监测1、应尽快监测心电图。

因为心脏停搏时的心律可能是心室停顿,也可能是心室纤颤,其临床表现虽然相同,但治疗却不相同。

只有心电图(或开胸直视)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

在复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监测可以明确其性质,为治疗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简述心肺复苏的步骤及要点

简述心肺复苏的步骤及要点

简述心肺复苏的步骤及要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在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来恢复心肺功能。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维持供氧供血,保护脑细胞免受氧供不足的损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

下面将简述心肺复苏的步骤及要点。

一、判断意识和呼吸在遇到疑似心脏骤停的患者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

可以通过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患者的名字,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同时,可以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来判断是否有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反应且没有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报警求助在确认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后,应立即报警求助。

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的情况和位置,以便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赶到现场。

三、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之一。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跪在患者旁边。

双手交叉放置在患者胸骨下部,用力将胸骨向下按压,每次压下的深度约为5-6厘米。

按压的频率应为100-120次/分钟,每按压30次后应停下来进行人工呼吸。

四、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先将患者的头后仰,然后捏住患者的鼻子,用自己的嘴对患者的嘴进行密封。

吹气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吹气的时间约为1秒钟,使患者的胸廓明显抬起。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五、持续循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应持续进行,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场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在复苏过程中,应不间断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尽量减少中断时间,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六、注意事项1.按压力度要适当,过度用力可能会造成患者的骨折或内脏损伤。

2.每次按压和人工呼吸之间的转换要流畅,以避免时间上的浪费。

3.复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以保证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4.复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部颜色的改变、呼吸的恢复等,及时调整复苏措施。

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的急救措施,能够挽救许多生命。

详细讲解心肺复苏过程及原理

详细讲解心肺复苏过程及原理

第一节一、概念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eal resuscitation=CPCR二、胸外按压产生血液泵出的机制1、心泵机制,胸部按压时候通过胸骨和肋骨直接传到心脏2、胸腔内压力变化,促进血液流动3、腹泵机制,在胸外按压加用腹部按压,可以促进动脉血打入周围动脉,也可促使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三、心脏骤停在缺乏抢救情况下的后果1、10s后意识出现障碍2、30s后全身抽搐3、60s后自主呼吸停止4、3min后出现脑水肿(所以早期尽快降低颅内压)5、6min后出现脑细胞死亡6、8min后进入脑死亡状态第二节基础生命支持一、心肺脑复苏的顺序1、如果是继发性心脏骤停(窒息,缺氧),顺序是A(airway)-B(breathing)-C(circulation)2、如果不是因为缺氧导致的心脏骤停,顺序是C (circulation)-A(airway)-B(breathing)【理论】可以使用C-A-B这个顺序的理论基础是:正常时脑组织含有足够的氧气,大脑可以耐受严重低氧(低氧饱和度)30s,而对于缺血耐受没有缺氧耐受力强二、ABC的具体方法(一)A(airway)1、仰头举颏法是一般常用方法,也是打开气道的基本方法2、如果口腔内有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挖出,然后再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3、如果气管有异物阻塞用Heimlich手法排除异物,患者站位、坐位、卧位都可以使用,方法要领是快速,反复冲击4、如果溺水患者溺水时候,其实肺里面并未吸入大量水分,大部分在胃里面导致胃扩张,可以将患者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用膝盖顶住患者的胃部,用力挤压背部排除胃里面的水,一定要俯卧位,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误吸(二)B(breathing)1、口对口要求每次吹起1s以上,要有腹部起伏,频率为8-10次/min,潮气量为700-1000ml,口对口人工呼吸非常有效,可以使氧分压达到80mmHg2、口对鼻如果患者张口受限,可以使用口对鼻,但是效果没有口对口好3、口对口鼻用于小孩【研究1】研究发现在CPCR过程中传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的概率很低【研究2】研究发现如果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仅仅是胸外按压与有人工呼吸的胸外按压相比,在院内、院外抢救的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三)C(circulation)胸外按压和胸腹按压1、按压位置一共有三种定位方法(1)连个乳头连线(2)剑突上两个横直(3)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2、按压深度4-5cm3、频率100次以上/min4、与呼吸配合频率30:2【研究】研究发现如果正确的胸外按压,只能是收缩压力在60-80mmHg,舒张压在20mmHg,不能完全满足心脑血流灌注,所以在缺乏除颤设备时候,胸外按压是不能维持患者生命的,如果没有电除颤,仅仅是胸外按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极低5、胸腹按压胸腹按压更加有利于血液的循环,增加抢救成功概率第三节、高级生命支持目的在于恢复心脏,恢复正常血压一、电除颤1、时间这个是抢救的重点,尽早得到除颤设备进行除颤,在发生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除颤的成功率是90%,随时间的推移成功率下降,每分钟下降10%2、适应症无脉性室速、室扑、室颤3、除颤顺序开机-调节除颤能量,同时涂抹导电液和选择paddle导联-清场-除颤4、能量的选择(1)成人第一次200J;第二次200-300J(2)儿童2J/kg【研究】研究发现175J和320J具有同样的除颤成功率,所以定第一次除颤能量为200J,而第一次除颤后,胸部电阻会下降,所以第二次除颤还是可以选择200J5、除颤电极板位置二、气管插管见气管插管篇三、药物给予(一)给药途径1、静脉给药最好是肘前静脉或是颈外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研究】研究发现,肘前静脉可以快速的进入循环,而且血药浓度要高,如果要选择中心静脉给药,股静脉没有颈外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好,因为CPCR时候,膈肌以下静脉回流减少2、气管内给药如果不能建立静脉通道,可以选择气管内给药,给药的剂量为静脉给药的2倍,需要用10ml的生理盐水或是蒸馏水稀释,蒸馏水更容易吸收但是对于呼吸影响更大(二)药物种类1、升压药物(1)名称肾上腺素,为CPCR的首选药物(2)作用收缩外周动脉,增加血压,增加冠脉供血(3)剂量和时间一般是3-5min给一次,一次为1mg静脉注射【研究】研究发现成功的除颤需要的最低冠脉灌注压为15mmHg,心肌血流量为15-20/min·100g,而单纯的胸外按压达不到要求的,所以在除颤前最好使用一次肾上腺素2、纠正心率失常药物,心脏骤停使用药物(1)名称最佳药物为胺碘酮【研究】研究发现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相对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更加有利,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别(2)使用时机除颤后和肾上腺素使用后顽固性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3)剂量首次为5mg/kg静脉注射,然后使用静脉泵5ug/kg·min,如果是50kg成人,150mg胺碘酮+50mlNS,5ml/h泵入【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证明利多卡因可以用于心脏骤停,但是利多卡因可以用于各种室性心率失常,可以增加室颤阈值,可以降低除颤阈值,使用剂量为1mg/kg静脉注射,然后利多卡因1-4mg/min,也就是5支利多卡因,25ml=500mg,3-12ml/h或是20-50ug/(kg·min)泵入,如果是50kg的成人,就是mg利多卡因+50mlNS,2-5ml/h3、稳定心脏稳定性补钾补镁4、纠正酸中毒(1)药物名称碳酸氢钠(2)一般不推荐使用因为碳酸氢钠会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出现反常性细胞内酸中毒(3)适应症1)PH小于7.22)碳酸氢根小于15mmol/L四、除颤成功后处理心脏骤停复跳成功后非常容易再次骤停,需要维持血压,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1、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2、使用胺碘酮(150mg+50ml盐水5ml/h)和利多卡因(5支,3ml/h)静脉泵入防止再次室颤3、如果复跳后出现心动过缓,可以使用阿托品1mg静脉注射,3-5min可以再次使用一次,最大总剂量为3mg,也可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4、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候,可以调节过度通气,这样可以降低颅内压5、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1)冰帽降温,使鼻温下降到33-34度(2)待四肢协调动作和听觉恢复后再复温,在32度以上不会影响患者的神志恢复(3)地塞米松首次1mg/kg,然后0.2mg/kg,Q6静脉注射,时间不超过4天,在使用激素时候需要使用PPI,防止发生应激性溃疡(4)呋塞米20-40mg(5)20%甘露醇1-2g/kg,一天2-4次(6)使用钙通道拮抗剂,抑制血管痉挛,如硝苯地平第四节复苏的结局和停止抢救1、好的结局复苏的顺序是:心跳恢复1小时内出现呼吸--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痛觉反射--四肢活动--视力恢复,当然临床上常常出现突然清醒2、坏的结局药物、除颤、胸外按压等全部使用后还是无心跳30min,可以放弃抢救了第五节抢救的顺序发现患者没有知觉或是晕倒后立即触摸大动脉(下颌角下方或是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听呼吸,如果发现没有呼吸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同时通知护士准备7.5号气管插管,除颤仪,一支肾上腺素,50mg利多卡因(1mg/kg),一支半的胺碘酮(5mg/kg)+葡萄糖注射液,并抽血检查(BNP、心梗指标、电解质、血气分析),准备冰帽。

心肺脑复苏(CPCR)标准操作教学

心肺脑复苏(CPCR)标准操作教学

利多卡 因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抑制心脏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碳酸氢 钠
用于纠正酸中毒,提高血液pH值,增强心肌收缩力。
药物的给药方式和剂量
静脉给药
气管内给药
心内注射
通过静脉注射药物, 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需严格控制剂量。
通过气管导管给药, 适用于心脏骤停患 者,剂量需根据体
重调整。
直接将药物注入心 脏,效果迅速但操 作风险高,剂量需
模拟操作指导
由专业急救人员 指导模拟操作, 确保操作正确、 规范。
实际操作演练
模拟场景演练
在模拟场景中,学 员需按照CPCR标准 操作流程进行心肺 复苏操作,以检验
其掌握程度。
急救设备使用
介绍CPCR中使用的 急救设备,如除颤 器、呼吸机等,并 演示其正确使用方
法。
团队协作训练
通过团队协作训练, 提高学员在紧急情 况下协作配合的能 力,确保CPCR操作
2
CPCR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CPCR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
适应症
心跳骤停、呼吸 骤停等紧急情况
禁忌症
胸部外伤、肋骨 骨折、心脏填塞 等
3 CPCR操作技巧
心肺复苏术(CPR)技巧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确保每次按压深 度达到5-6厘米, 以保证足够的胸 廓回缩。
每分钟进行100120次按压,保 持稳定的按压速 度。
失误。
持续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 行定期CPCR 培训,提高操
作技能。
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协作, 确保在紧急情 况下能够迅速、
准确地完成 CPCR操作。
6 CPCR的实践操作
模拟操作训练
模拟场景设置

院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评估现场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确保现场安全,避免继续对患者造成伤害。

2. 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并在耳边大声呼喊,以判断患者是否失去意识。

3. 呼叫急救系统:如果患者无反应,立即呼叫当地的急救系统(如拨打 120),告知他们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4. 检查呼吸:将耳朵靠近患者口鼻,观察是否有呼吸迹象,同时感受是否有气流通过。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微弱,进行下一步操作。

5.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解开衣物。

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中央,用手掌根部进行快速而有力的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120 次,深度为至少 5 厘米。

按压时要确保胸廓完全回弹。

6. 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巴,以确保气道畅通。

7. 进行人工呼吸: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子,用自己的嘴对着患者的嘴进行人工呼吸,每次持续吹气 1-2 秒,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

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8. 持续心肺复苏:按照 30 次胸外按压和 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循环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9. 除颤(如果有除颤器):如果现场有除颤器,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

需要注意的是,院前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的急救措施,需要在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进行。

如果你没有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简述完整的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部分

简述完整的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部分

简述完整的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部分心肺脑复苏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它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1.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的第一步。

当一个人失去意识,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确保环境安全,然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

如果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维持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

首先,将患者放置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

然后,双手交叉放置在胸骨下方,向下按压胸骨,使胸廓下陷至少5厘米。

按压时应保持节奏和力度一致,每分钟大约100-120次。

按压和松开的时间比例应为30:2,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2.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按压胸骨,可以恢复心脏的机械功能,推动血液流动。

按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按压的位置,即胸骨下方的正中间。

然后,交叉双手放在胸骨下方,用力向下按压。

按压的力度应足够,使胸廓下陷至少5厘米。

此外,按压的节奏也很重要,每分钟应进行100-120次。

胸外心脏按压可以帮助维持血液循环,向重要器官供氧。

它起到代替心脏收缩的作用,促进血液流动。

胸外心脏按压需要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3.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另一个基本部分。

它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氧气,帮助恢复呼吸功能。

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应先松开按压,并将头部向后仰。

然后,用手捏住鼻子,并用嘴对准患者的嘴巴或鼻子,吹气进入患者的呼吸道。

每次吹气应持续1-1.5秒,使胸廓上抬。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氧气,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氧气供应和呼吸功能,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心肺脑复苏是一种关键的急救技术,可以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挽救生命。

它包括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三个基本部分。

通过正确应用这些步骤,可以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直到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院前心肺脑复苏整体化流程

院前心肺脑复苏整体化流程

院前心肺脑复苏整体化流程
前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种急救技术,可以提高突发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肺疾病发作时的生存几率。

CPR是一种能够用来挽救生命的技术,在医院、护士站、学校和家庭中都可以使用。

CPR的整体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检查、呼吸和心肺复苏(CPR)。

首先,检查受害者是否有意识,以及受害者的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

如果受害者没有意识,则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将受害者放置在安全的位置上,把头放正,用手按压受害者的鼻子,用另一只手捂住受害者的口部,然后吹气入口,每次吹气大约1秒钟。

然后,进行心肺复苏:将受害者放置在安全的位置上,将受害者的脖子抬高,在他的胸口上施加胸外按压,每次按压持续2秒,按压深度为4-5厘米,每次按压后轻轻抬起,重复这个动作30次。

最后,用压力冲洗受害者的胸部:将受害者放置在安全的位置上,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心肺复苏,每次按压后进行压力冲洗,使受害者的胸部受到冲洗压力,每次冲洗持续2秒,每次冲洗后抬起手指,重复这个动作30次。

CPR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技术,在发生突发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肺疾病发作时,及时进行CPR可以有效提高生存几率。

各位在学习或使用CPR技术时,需要注意安全,并且了解CPR的整体流程,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心肺复舒操作流程

心肺复舒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包括评估现场、判断意识和生命体征、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人工呼吸和除颤,具体如下:
1、评估现场:要保证抢救时周边环境安全,避免再次发生伤害。

2、判断意识和生命体征:拍打患者的肩部,观察有无应答,然后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搏动,需在十秒内完成。

若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大动脉无搏动,意识丧失即可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3、呼救:在不延缓心肺复苏的实施的同时,设法呼叫急救电话。

4、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段1/3处,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在5至6厘米。

5、开放气道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般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使下颏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同时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

6、人工呼吸:通常采取口对口呼吸,操作者一手的拇指、示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应该大于1秒。

7、除颤:室颤的患者每次除颤后应该立即给予5个周期的CPR后再次进行心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从心脏停搏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

故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并将其分为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复苏后治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复苏初期复苏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

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 、指保持呼吸道顺畅,B、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 、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第二阶段后期复苏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1、继续初期复苏2、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3、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4、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5、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药物、电除颤等)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一)呼吸道的管理为了获得最佳肺泡通气和供氧,或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应施行气管内插管。

而对于不适宜气管内插管者,可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二)呼吸器的应用便携式呼吸器,。

,尤其适用于有气管内插管者和病人的转运。

多功能呼吸器是性能完善、结构精细的自动机械装置。

可按要求调节多项呼吸参数,并有监测和报警系统。

使用这种呼吸器不仅能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而且能纠正病人的某些病理生理状态,起到呼吸治疗的作用。

主要在重症监测治疗室或手术室等固定场所使用。

(三)监测1、应尽快监测心电图。

因为心脏停搏时的心律可能是心室停顿,也可能是心室纤颤,其临床表现虽然相同,但治疗却不相同。

只有心电图(或开胸直视)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

在复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监测可以明确其性质,为治疗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2、在后期复苏期间,尤应重视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

3、在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时,都应维持Pa02在正常范围,至少不低于8 kPa (60 mmHg); PaC02在4.8-5.3 kPa (36-40 mmHg)之间。

4、应密切监测血压并维持其稳定,在条件允许时应监测直接动脉压,也便于采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

5、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尿比重及镜检,有助于判断肾的灌注和肾功能改变,也为输液提供参考。

6、对于循环难以维持稳定者,应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CVP,也便于给药和输液。

(四)药物治疗第三阶段复苏后治疗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损伤是复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

而在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时,首先应保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的良好和稳定。

(一)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如果自主呼吸未恢复、有通气或氧合功能障碍者,应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器以维持良好的Pa02, PaC02及pH..氧合功能对复苏后治疗尤其是对心、脑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如果发生低氧血症,可直接影响对心、脑的供氧,应对其原因进行判断,并作相应治疗。

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可借助轻度过度通气,维持PaC02在3. 3-4. 7 kPa(25-35 mmHg)之间,以减缓脑水肿的发展。

(二)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循环功能的稳定是一切复苏措施之所以能奏效的先决条件,复苏后期必须严密监测循环功能。

如循环功能不稳定,表现为低血压和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如少尿、神经功能障碍),应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及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估,并及时纠正。

血流动力学监测十分必要,重症病人应监测ECG、动脉压、CVP及尿量,必要时应放置漂浮导管监测PCWP和心排出量以指导临床治疗。

应避免发生低血压,即使轻度低血压也影响脑功能的恢复。

维持血压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为宜,有利于脑内微循环血流的重建。

复苏后期可能仍需要应用某些药物来支持循环功能,其目的是为了给其他更重要的治疗措施创造条件,但不能完全依赖药物,并应及早脱离这些支持。

只有在不需要任何药物的支持下仍能保持循环功能正常时,才能认为循环功能确已稳定。

(三)防治肾衰竭呼吸循环骤停可能损害肾功能,严重者可发生肾衰竭。

复苏后肾衰竭常使整个复苏工作陷于徒劳,必须强调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脏的灌注压。

尽量避免应用使肾血管严重收缩及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纠正酸中毒及使用肾血管扩张药物(如小剂量多巴胺)等都是保护肾功能的措施。

复苏后应监测肾功能,包括每小时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醉及血、尿电解质浓度等,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的改变和及时进行治疗。

(四)脑复苏为了防治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称为脑复苏。

人脑组织按重量计算虽只占体重的2%,而脑血流量却占心排出量的15%-20%,需氧量占全身的20%-25%,葡萄糖消耗占65%。

可见脑组织的代谢率高,氧耗量大,但能量储备很有限。

当脑完全缺血10-15秒钟,脑的氧储备即完全消耗,病人意识丧失;20秒钟后自发和诱发脑电活动停止,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开始衰竭;1分钟后脑干的活动消失,呼吸几乎停止,瞳孔散大;4-5分钟内脑的葡萄糖及糖原储备和三磷酸腺昔(ATP)即被耗竭。

大脑完全缺血5-7分钟以上者,发现有多发性、局灶性脑组织缺血的形态学改变。

当自主循环功能恢复,脑组织再灌注后,脑缺血性改变仍继续发展。

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是在再灌注后,相继发生脑充血、脑水肿及持续低灌流状态,使脑细胞继续缺血缺氧,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称为脑再灌注损害.脑细胞从缺血到完全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有人观察到,在心跳停止5分钟后,以正常压力恢复脑的灌流,可见到多灶性“无再灌流现象”,可能与红细胞凝聚、血管痉挛、有害物质的释放等因素有关。

因此,脑复苏的主要任务是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以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功能。

脑复苏的适应证一方面取决于初期复苏是否及时和有效,另一方面更应参照复苏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体征。

心脏停搏距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一般常难估计准确,而神经系统的体征对于此段时间的推断更具有意义。

体温升高及肌张力的亢进、痉挛、抽搐乃至惊厥,都是脑缺氧性损伤的体征,说明脑缺氧的时间较长。

复苏过程中应对这些体征进行监测和观察。

体温的上升常先于肌张力的改变,但如不连续监测,则未必能及时发现。

对肌张力的改变也应反复检查。

估计心肺复苏不够及时者,且已呈现明显的脑缺氧性损伤体征时,应立即进行脑复苏。

对心脏停搏时间很短((4分钟以内)的病人而盲目地进行脑复苏,很可能使本来能自然恢复的病程复杂化,甚至丧失恢复的机会。

如果脑损伤的程度已使病人的肌张力完全丧失(即“软瘫,’)时,病情往往已接近“脑死亡”的程度,目前的脑复苏措施还无法使其恢复。

脑复苏的原则在于防止或缓解脑组织肿胀和水肿。

脱水、降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是现今较为行之有效的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措施。

脑复苏时的脱水应以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为主,而血管内液不仅不应减少和浓缩,还应保持正常或高于正常并适当稀释。

脱水应以增加排出量来完成,不应使人量低于代谢需要。

脱水时应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低于2. 0 kPa (15 mmHg),血浆清蛋白在30 g/L以上,维持血液渗透压在280^330 mmol/L。

脱水治疗一般以渗透性利尿为主,快速利尿药(如速尿)为辅助措施。

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渗透性利尿药,用量为每次20%甘露醇0、5-1 g/kg静脉滴注,每日4^-6次,必要时可加用速尿20-40 mg以保持利尿有效。

如发生颅内压突然剧增或疑有脑病发生时,可一次快速注人20%甘露醇50-60 ml(1 ml/kg)。

血浆清蛋白的利尿作用缓和且持续,可与甘露醇同时使用。

而且清蛋白有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以缓解因脱水而使血容量紧缩的不利影响。

高张葡萄糖也有渗透性利尿作用,但有加重脑水肿的可能,因而不作为脱水治疗的主要用药。

一般于两次甘露醇用药之间,静注50%葡萄糖溶液50 ml,或可弥补甘露醇药效难以连续的不足。

一般在第3-4天脑水肿达到高峰,因此脱水治疗应持续5一7日。

低温是脑复苏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温可使脑细胞的氧需量降低,从而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脑保护作用。

体温每降低1℃可使代谢率下降5%-6%。

低温是一较复杂的技术,不宜认为凡是心脏停搏者都必须降温。

心脏停搏未超过3-4分钟或病人已呈软瘫状态时,不是低温的适应证。

心脏停搏时间较久,或病人呈现体温升高或肌张力增高者,应予降温。

如果心脏停搏的时间不明,应密切观察,若病人出现体温升高趋势或有肌紧张及痉挛表现时,应立即降温。

如待体温升高达顶点或出现惊厥时才开始降温,疗效则难以满意。

脑组织是降温的重点,头部以冰帽降温效果较好。

将冰袋置于颈侧、腋窝、腹股沟和胭窝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可达到全身降温的目的。

开始降温时宜将体温迅速降到预期水平,一般为36-33℃。

但在降温时易发生寒战反应,因此在降温之前即应开始用丙嗓类、苯二氮草类或巴比妥类药,以防发生寒战反应。

降温幅度可因病人而异,但以降温达足以使肌张力松弛、呼吸血压平稳为准。

降温可持续到病人神志开始恢复或好转为止。

复温时只需逐步减少冰袋使体温缓慢回升即可。

降温所用的辅助药则宜于体温恢复1-2日后再行停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脑复苏中的应用虽在理论上有很多优点,但临床应用仍有争议。

实验研究中激素能缓解神经胶质细胞的水肿,临床经验认为激素对于神经组织水肿的预防作用似较明显,但对于已经形成的水肿,其作用则难以肯定。

激素的应用宜尽早开始,心脏停搏的即时可静滴氢化可的松100-200 mg,以后用地塞米松20-30 mg/24 h。

一般使用3-4日即可全部停药,以免发生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