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测试题试卷
必修4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4语文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ca01f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7.png)
必修4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蹉跎(cuō)踽踽独行(jǔ)B. 踌躇(chú)蹉跎(cuō)踽踽独行(gǔ)C. 踌躇(chú)蹉跎(cuō)踽踽独行(jǔ)D. 踌躇(chú)蹉跎(cuō)踽踽独行(g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思想品德也很优秀。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穿过了树林。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D. 他像一只猫一样安静。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B. 太阳高高挂在天空。
C. 月亮在夜空中微笑。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旅行。
B. 他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写作,更喜欢旅行。
C. 他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旅行,喜欢音乐。
D. 他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旅行,喜欢音乐,喜欢绘画。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离开?B. 你为什么要离开?难道你不喜欢这里吗?C. 你为什么要离开?是因为工作吗?D. 你为什么要离开?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正确的吗?B.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正确的吗?C. 你不知道这是正确的吗?D. 这是正确的,难道你不知道吗?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大得连隔壁的邻居都听到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综合测评(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综合测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bc8cc2c8d376eeaeaa31cd.png)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
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
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
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
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
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祀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
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
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
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
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bce94b9d528ea81c77975.png)
高一语文周周清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桀骜.(ào)隽.(juàn)永裨.(pì)益吹毛求疵.(cī)B、屠戮.(lù)落蕊.(nuǐ)彷.(páng)徨饮鸩.(zhèn)止渴C、惩创.(chuāng)蛮横.(héng)端倪.(ní)未雨绸缪.(móu)D、菲薄.(fěi)悲怆.(chuàng)兑现.(duì)怏.(yàng)怏不乐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谍血宣泄笑靥纷至踏来B、针贬逡巡慰藉沧海桑田C、精萃詈骂遒劲根深蒂固D、湮没殷红皈依长歌当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于那些苦心孤诣的人,上天往往会,对我也未曾遗忘。
②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得大哭。
③刚开始那年,我每天都如坐针毡,觉得自己有,也有能力,可以胜任更多有挑战性的工作。
A、眷顾委屈抱负B、照顾委曲报复C、眷顾委曲抱负D、照顾委屈报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老校长在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努力进取,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B、评论一篇作品总是着眼于思想性、社会效果、情节结构等方面,本来无可厚非....,但好像其中的语言运用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C、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登上黄山光明顶,你会看到: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并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语文必修四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四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c71d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a.png)
语文必修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恣意(zì)蹊跷(qiāo)踟蹰(chú)踌躇(chú)B. 徜徉(cháng)徜徉(yáng)徜徉(cháng)徜徉(yáng)C. 踟蹰(chú)踌躇(chú)蹊跷(qiāo)恣意(zì)D. 徜徉(cháng)徜徉(yáng)徜徉(cháng)徜徉(yáng)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不轻易下决心。
B. 他做事总是畏首畏尾,从不轻易下决心。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不轻易下决心。
D. 他做事总是畏首畏尾,从不轻易下决心。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B.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C.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春风拂面,柳树摇曳生姿。
B. 春风拂面,柳树摇曳生姿。
C. 春风拂面,柳树摇曳生姿。
D. 春风拂面,柳树摇曳生姿。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B.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C.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D.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B.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C.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D.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吗?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高语文必修四试题及答案
![高语文必修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d5f8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0.png)
高语文必修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讣告(fù)诘难(jié)瞠目结舌(chēng)B. 徜徉(cháng)叱咤(zhà)踟蹰(chú)C. 饕餮(tāo)翱翔(áo)喟然长叹(kuì)D. 踌躇(chú)恣意(zì)觊觎(jì)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并没有骄傲。
C.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C3. 下列诗句中,描述秋天景象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C. 小说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其出生时带来的。
D. 小说中林黛玉最终嫁给了贾宝玉。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头牛一样,默默地工作着。
B. 他工作勤奋,成绩斐然。
C.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
D. 他像一阵风一样,来去匆匆。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
答案:各地的民歌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______》。
答案:静夜思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中的“______”。
答案:离娄章句上4. 《水浒传》中,被称为“及时雨”的人物是______。
答案:宋江5.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发表于1918年的《______》杂志。
语文必修4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4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83d24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5.png)
语文必修4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蓓蕾(lěi)迸发(bèng)恣意(zì)B. 踌躇(chóu)缜密(zhěn)蹉跎(cuō)C. 剽悍(piāo)踽踽独行(jǔ)瞠目结舌(chēng)D. 踌躇(chú)缄默(jiān)峥嵘(zhē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B. 这篇文章的情节虽然复杂,但是作者叙述得条理清晰。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1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海上生明月,________。
”答案:天涯共此时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13.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14-15.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三、阅读理解(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6. 文中“田田的叶子”形容的是荷叶的什么特点?答案:形容荷叶茂盛、排列紧密的样子。
17.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描绘了荷塘的美景?答案: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了荷叶的形态、荷花的娇美以及荷塘的宁静。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白专题试卷(含解析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白专题试卷(含解析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facb08482fb4daa58d4bce.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白专题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白专题试卷(含解析人教版)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暂伴月将饮 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我欲因之梦吴越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云霞明灭或可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天姥连天向天横失向来之烟霞 D.且放白鹿青崖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5.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对此欲倒东南倾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云青青兮欲雨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樯橹灰飞烟灭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 6.名句默写(10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身登青云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中闻天鸡。
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5)客心洗流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云暗几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4分)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1)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四专题 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四专题 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af6d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e.png)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①________ 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②________ 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③________ 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答案】出现“垃圾围城”, 短期内不可能出现下降, 将高标准的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根本依托【解析】语段的内容是垃圾围城的原因和处理垃圾的方法第一处是错误的观点根据文末“垃圾围城” 可以得知有人认为没有垃圾分类导致垃圾围城所以第一处填写出现“垃圾围城” 第二处根据前文内容可以得知垃圾产生量不可能下降第二处应填短期内不可能出现下降最后一句是下结论如何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 根据前文“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和“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可以得知垃圾分类应有足够的垃圾处理设施所以第三处填写将高标准的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根本依托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②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答案】D【解析】(1)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做“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故选D【答案】A, D【解析】(2)A项属编著D项具拟写【答案】C【解析】(3)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 “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4)①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②于是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许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③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解析】(4)①过超过及追上赶上②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③猥自谦之词犹“鄙” 当任、充当东宫指太子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A. 上片写景叙事“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B. 运用移情手法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C. 下片深情寄语“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D. 劝诫语重心长“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答案】C【解析】(1)C项“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错误“诗书事业青毡犹在”是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祐之盖“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祐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答案】(2)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第二问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解析】(2)第一问辛词中“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 是幻想的一种情状写从此以后只能在回忆中想象兄弟到半夜仍在长谈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李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意思是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由此可见两句诗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第二问辛词中“小窗风雨”是眼前的实景而“中夜笑谈清软”是虚写诗歌由实到虚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李诗中“何当”为设想之词“巴山夜雨”是眼前实景诗歌虚中有实写了诗人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A. 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B. 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 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C. 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D. 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答案】C【解析】(1)C项因果关系牵强从原文看金砖四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动机与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2)B项“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是无中生有原文中无此信息【答案】(3)①纠正文化推广方式与接触渠道偏好错位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较多的是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而外国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因此应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②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强化传播的对象化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金砖国家则对中国娱乐性的文化更感兴趣③加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解析】(3)此题要求概括“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概括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小说节选部分中的主要人物韵梅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3)小说中老三瑞全只是在韵梅匆匆一瞥中提到并没有充分描写可后面的文字却围绕老三从瑞宣和韵梅两个人铺开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A. 小说开头特意写领粮人们身着“奇装异服” 红呢子破风帽、耳帽儿、旧棉袍、皮坎肩简单几笔的勾勒写出了沦陷区百姓生活的艰难B. 小说中描写自然环境用的笔墨并不多但还是能够写出抗战时北平的艰难形势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并鲜明地表达了全民齐心抗敌的主旨C. 小说写瑞宣听到老三瑞全的消息后采用了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的手法表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态度真实地表现了瑞宣的个性特点D. 小说长于叙事巧于剪裁择选抗战时北平普通百姓的一次领粮情景中与祁家有关的内容来写突出了韵梅夫妇对老三的牵挂和盼望【解析】(1)B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文字有两处“一夜飕飕的西北风地上头一次见了冰”和“那蓝得像宝石的天” 从这两处描写来看说“表达了全民齐心抗敌的主旨”有些牵强【答案】(2)①奔波劳碌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不能怕冷要走出家去为家人领粮②崇拜英雄小说最后写韵梅想象在海边、山上都有个结实的、勇敢的老三表现出她对抗战英雄的崇敬③见识不多她一生没出过北平城连山、海都没有见识过④做事小心谨慎不敢随便告诉别人在街上看到老三的事情【解析】(2)由“一清早韵梅须去领粮看着地上的薄冰她想找出她的手套来可是她并没去找她不能怕冷她知道这一冬天苦难还多着呢不能先教一点冰吓倒”可见她为了一家人操劳奔波吃苦耐劳由“老三在外边打敌人不单没被敌人打死反倒公然地打进北平在马路边上大踏步走着!韵梅的眼亮起来腮上红了两小块她无须再怕任何人任何事老三就离她不远一定会保护她”“韵梅闭上了眼心中浮起比三海大着多少倍的海与蓝石头蓝树木的蓝山海边、山上都有个结实的、勇敢的老三”可见她对敢于打仗的老三这样的英雄充满崇拜之情由“她一生没出过北平城对于山她只远远地看见过西山与北山老那么蓝汪汪的比天色深一点她可不晓得山上的东西是不是也全是蓝颜色的对于海她只见过三海公园的‘海’ 不知道真正的大海要比三海大多少”可见她见识不多没出过北平城不知道真正的山、海的样子由“回到家中多少次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老人们可是她晓得这不是随便说着玩的事必须先和丈夫商议一下她的话像一群急于出窝的蜂子在心中乱挤乱撞她须咬紧了嘴唇把唇咬痛才能使那群蜂儿暂时安静一会儿……好容易到了就寝的时候她才得到开口的机会”“一定不说”可见她性格谨慎即使心中高兴万分也坚决忍住不告诉他人【答案】(3)①将表达的重点落在了人们得知老三还活着并且回到了北平这一消息后的反应这样安排有利于从人物反应的角度突出表现瑞宣和韵梅对老三的牵挂和他们的小心谨慎②表现了抗日英雄给了人们安全感让人们感动、兴奋、振作③将老三写得富有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兴趣与想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解析】(3)围绕老三从瑞宣和韵梅两个人铺开来写是侧面刻画老三的形象通过老三在瑞宣和韵梅想象中的样子让读者更具有想象的空间从“老三在外边打敌人不单没被敌人打死反倒公然地打进北平在马路边上大踏步走着!韵梅的眼亮起来腮上红了两小块她无须再怕任何人任何事老三就离她不远一定会保护她”“多少次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老人们”“他真愿和韵梅谈讲老三说一整夜也好但是他必须把老三的过去全盘想一过儿以便谈得有条理老三是祁家的也是民族的英雄他不能随便东一句西一句地乱扯”可知当他们得知老三还活着心中便感到踏实、高兴想说老三但又觉得不能随便谈一个“英雄” 展现出他们对老三的牵挂以及做事谨慎的性格特点同时还透露出人们对于抗日英雄的信赖感受到抗日英雄活着带来的振作和兴奋感6.(1)选出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6.(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结构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6.(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师道尊严”作为尊师重教理念在道德层面的集中表达不仅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崇也是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B. 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职业的“去魅化”导致教师专业权威不断被解构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C.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民族信仰的树立至关重要如何重振“师道尊严”就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D. 教师知善恶、明是非、能担当、有格局、有境界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解析】(1)A项递进关系不对第一段原文是“不仅是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崇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答案】B【解析】(2)B项文章没有论及“师道尊严”的发展演变【答案】D【解析】(3)A项“在作者看来”错这是《礼记学记》的观点第二段原文是“出自《礼记·学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B项因果关系于文无据C项“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需要”错第四段原文是“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故选D7.(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7.(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7.(3)材料多处引用他人对马一浮的评价有何作用?请举例简要说明A. 马一浮读书之多无人能及曾经读完36 400余册的《四库全书》这为他的国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C. 马一浮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D. 马一浮诗歌造诣极高又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书法亦精纯被评价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答案】B【解析】B项理解错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不是在马一浮赴美期间而是在他于日本学习期间.原文为“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答案】B, D【解析】A项才智高与母亲启蒙早并无绝对关系其中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C中不应该有偏题之嫌疑因为正是由于热衷才跑到了西方但也正因这样才体会到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歧视促使他回国转而醉心于儒学并对中西之学有了更好的认识.E项作者不是完全认同马一浮的说法从文章中“其观点值得商榷”可以看出.【答案】①引用熊十力的评价意在突出传主的学问之深诗歌造诣极高②引用沙孟海的说法高度赞扬了传主对历史碑帖研究的独到知晓其书法精纯的因由③引用梁漱溟的评价旨在突出传主在我国儒家学派的宗主地位④文末引用的赞语是对传主终生追求并践行“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肯定与敬佩⑤多处引用丰富了传主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传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是一道作用分析概括的题目要求对引用他人对马一浮的评价的作用进行概括实际就是分析引用的作用一般从内容方面分析.如丰富文章内容增强传记的真实性等.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题目问“材料多处引用他人对马一浮的评价有何作用?” 该题考查实用类文本中材料的作用.实用类文本中引用材料主要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马一浮是传主文中多次引用材料有熊十力的评价有沙孟海的说法还有梁漱溟的评价最后引文末的赞语.每次引用都有表现人物形象的侧重点这样就丰富了传主形象对于侧重表现的地方要结合所引内容进行概括评价.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根据下面的材料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魔幻现实主义是 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融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的一种以把现实与幻景融为一体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文学流派【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的整合材料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炼信息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提取有效信息时应注意把握能反映“魔幻现实主义”本质属性的语言如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是“魔幻”而不失其真实魔幻现实主义产生领域是“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等等然后找到它的属概念“文学流派” 组织成“种是属”的句式即“魔幻现实主义是……创作手法”9.(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生命力蕴藏绵延不绝形神兼备B. 生命力孕育绵延不断形质兼美C. 生存力蕴藏绵延不绝形神兼备D. 生存力孕育绵延不断形质兼美【答案】A【解析】(1)生命力事物具有的生存、发展的能力生存力草木等生命体滋长存活的能力本领此处用于“汉字” 应选择“生命力”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此处指“中国人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和“文字”的关系应选择“蕴藏”绵延不绝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故此处选“绵延不绝"和“绵延不断”都可以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形质兼美外形和内在都完美此处用于形容“汉字” 应选择“形神兼备”故选A【答案】C【解析】(2)原句有如下错误“甚至于针对一些人来说用笔书写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中“针对”用词不当应改为“对” “书写的能力却在退步”和“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是现阶段青少年中存在的两种情况应是分句关系“随着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是状语应删去“随着” 据此分析可知 C项正确故选C。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d7895da21614791611283d.png)
尊还酹江月。
高一语文周周清6.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象,起什么作用?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ī)吹毛求疵(隽(juàn)永裨(pì)益 A、桀骜(ào) 7.下片写“小乔初嫁”与刻画周瑜的形象有何关系?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周瑜? n)止渴彷(páng)徨饮鸩(zhè B、屠戮(lù)落蕊(nu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óun端倪(í)未雨绸缪(、惩创(Cchuāng)蛮横(hé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g)怏不乐怏(y à)D、菲薄(fěi 悲怆(chuàng)兑现(duì))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9题。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 ( 慰藉沧海桑田 B 笑靥纷至踏来、针贬逡巡 A、谍血宣泄定风波、湮没 D 殷红皈依长歌当哭詈骂C、精萃遒劲根深蒂固轼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对我也未曾遗忘。
①对于那些苦心孤诣的人,上天往往会料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得大哭。
②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也有能力,可以胜任③刚开始那年,我每天都如坐针毡,觉得自己有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高中必修4语文试题
![高中必修4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8a64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5.png)
高中必修4语文试题高中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过程,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高中必修4语文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高中必修4语文试题第Ⅰ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熟稔rěn 讣告fù 烘焙bèi 勇猛剽悍piāoB.侪辈chái 绾结wǎn 羞怯què 鱼龙潜跃qiánC.刹那chà 愆期yǎn 城阙quē 含英咀华jǔD.霰雪xiàn 痉挛jīnɡ 砧板zhēn 翘首而待qiá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李明同学学是很用心,大练习结束的铃声响起,他也充耳不闻,继续在草纸上演算着。
B.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微风轻轻撩起我的头发,昆虫鸣啼声总在耳边萦绕,满眼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瓜苗,夏日的田野真美!我真向往这瓜田李下的生活。
C.写评论文章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一针见血,否则就如隔靴搔痒,没什么效果。
D.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件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端午节刚过,有一则新闻被广为传播,说南京某中学的音乐课上,老师让知道屈原的同学举手,全班五十多个同学中只有约四分之一左右的人举手,而且这些同学中还有人回答错误,把屈原说成是歌手、医生和发明粽子的厨师。
B.这名贪污受贿的局长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谈廉政建设,努力塑造自己廉洁奉公,真是欲盖弥彰。
C.电报本身并不是大众传媒,但它作为电子媒介的开端,为大众传媒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大众传媒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D.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体验过卡茨-巴西特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②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③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④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⑤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A.③①⑤②④B.③⑤②①④C.①④③②⑤D.①③⑤②④二、(9分,每小题3分)极光的来龙去脉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测试卷.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测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368387019e314332386893ef.png)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测试卷试题命制:林晓萍、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宁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fi liang白雪皑堂di歧视qiB.数罟不入湾池CU编攀zuan繁羞丛杂WUC.见现dui畛罪shu贼氛方釈zhiD.嫉恨ji后嗣si卓有成效zhud】2.下列句了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偌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B.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留沙中拯救上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罄石上的时候。
C.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趁,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淹没于荒烟蔓草间。
D.听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常常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让人获得精神的亨受;反之, 枯躁干瘪的语言使人感到无味而生厌,官腔套话更是在糟塌语言。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浮气躁历来是学习的大敌,心不在焉,这罟和生,“糊猶、屁股坐不住”,不可能学深学透。
B.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C.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寥D.写作不仅要有好的构思立意,还要具备积极的修辞意识,所谓“肓乙无支,.彳了而不麵”。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答应每一个美国人给予他们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C.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吵耳的纷争,转化为歌颂手足深情的优美交响乐章;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扎、一起为自山奋斗,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有一天会一同获得自山。
D.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高一必修四语文考试卷
![高一必修四语文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c356b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7.png)
高一必修四语文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矍铄(jué shuò)蹉跎(cuō tuó)B. 徜徉(cháng yáng)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quǎn)C. 踯躅(zhí zhú)彳亍(chì chù)踌躇(chóu chú)D. 饕餮(tāo tiè)旖旎(yǐ nǐ)翩跹(piān x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而应该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B.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比年轻人还要有活力。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结构也很紧凑,但是语言不够生动。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扑向敌人。
B. 他的心情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10. 根据题目要求,继续出题,确保题目覆盖不同的知识点,如词语解释、成语使用、句子成分分析、文学常识等。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2.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象。
3. “_________,_________”出自《论语·学而》,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4.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象征着什么?5. “_________,_________”是《水浒传》中宋江的名言,体现了他的义气和豪情。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高中语文必修4综合测评试卷(一)
![高中语文必修4综合测评试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1317f600453610661ed9f461.png)
高中语文必修4综合测评试卷(一)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Ⅰ卷(阅读题共6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粥食的前生今世汪朗熬粥亦有道。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米水融洽,柔腻如一,并不只是治粥之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这是中国过去的治家格言。
粥与饭,据说最早都出自黄帝之手,他老人家一边“蒸谷为饭”,一边“烹谷为粥”,这粥饭问世之后,地位迥然不同。
周代之前,王公贵族吃的是饭,以甑蒸;庶民奴隶喝的是粥,用鬲煮。
鬲是粗陶制成的,火烤便会炸裂,因此只能煮粥不能做饭。
奴隶外出劳作,主人只须给个鬲,发点米,由他们自己在田头熬粥吃。
鬲之容量只够一人填满肚子,因此一个奴隶便可称为一鬲。
大约汉代之后,粥之地位才有了提高。
西汉时阳虚侯的宰相赵章得了一种怪病,饮食咽下后,总会吐出来。
名医淳于意诊治,结论是“洞风病”,五天之后必死。
不料赵章却是在十天之后死去的。
淳于意的结论是,赵章喜好吃粥,胃中充实,因此多活了几天。
从《史记》中这一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高干”已有喝粥的,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喝粥有益于健康。
于是文人们便喝将起来,还要写诗。
苏东坡有《豆粥》诗:“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
……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往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这诗里有典,说的是刘秀起兵时曾被强敌追得乱窜,跑到河北滹沱河下游的饶阳无萎亭时,已是饥寒交迫。
幸亏手下大将冯异送来豆粥,才使刘秀小有温饱。
以后刘秀当上皇帝,特意赐给冯异珍宝、钱帛。
看来,这豆粥还有救驾之功。
陆游与苏轼也有同好,认为“豆粥从来味最长”。
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7260b9025c52cc58ad6be50.png)
第I卷〔42分〕一、〔18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词语语音标注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炽烈..〔chì〕碑帖.〔tiè〕汗流浃.背〔jiá〕戛.然而止〔jiá〕B.咯.血〔kǎ〕压轴〔zhóu〕寥.寥无几〔liǎo〕哑.哑学语〔yǎ〕C.症.候〔zhēng〕应.届〔yìng〕殷.鉴不远〔yǐn〕罪行累.累〔léi〕D.哂.笑〔shěn〕裨.将〔pí〕忍俊不禁.〔jīn〕插科打诨.〔hùn〕2.写列各组词语书写规范、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轫孰不知大声疾呼心心相映B.掺和变速挡雪中送炭披沙拣金C.砂糖过度房唇枪舌剑合盘托出D.睽违舶来品嬉笑怒骂开源截流3.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经由冯雪峰__________,我拜访了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
②杭州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称:“酒店挖_________,肥了大厨师。
〞③公平竞争反映了人类在竞技场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在当今社会中,正为其他许多领域所提倡。
④据此间报纸会议是全封闭式的,只有在谈判休息时,才可以看到有人在草地上漫步。
A.引荐墙角规则宣称B.引见墙脚准则披露C.引荐墙脚规则披露D.引见墙角准则宣称4.以下划线熟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今年6月,法国电信旗下子公司宣布将强化与中国通信设备商的合作。
无独有偶....,在全球处一流地位的商沃达丰运营商已经频繁地向中国的3G终端厂商抛出橄榄枝。
B.所谓的“苏醒的秦代军团〞的兵马俑展的800多件展品全是粗糙的仿制品,兵马俑尺寸严重失调,而翻拍的107幅画册更是质量低劣,令人不忍卒读....。
C.虽然消委会等机构对“打折商品不予退换〞等“准霸王条款〞的讨伐声从未间断,但这一条款一直以来依旧被不少商家当成“挡箭牌...〞。
D.今年5月,方正科技推出了“望子成龙〞PC台式机,花3199元就能给孩子买到一款既能学习主流应用、又能辅助学习的电脑,这让消费者拍手称快....!5.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表达意义明确的一项是A.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制作、茅台酒酿制……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传统手工技艺均在日前首批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高二语文必修四考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四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90559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e.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憾怒负荆请罪B. 漫不经心瓢泼大雨贵不可言C. 沦陷火树银花畸形发展D. 遒劲纵横捭阖振聋发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不足,因此我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B. 现在的学校教育,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C. 近来,随着天气转暖,不少游客纷纷来到公园踏青,公园内花团锦簇,春意盎然。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对当前农村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不恰当的一项是()A. 母亲总是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孩子,别难过,总会过去的。
”B. 他用颤抖的手拿起酒杯,深情地说:“这是我国酿造的美酒,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干杯!”C. 站在长城上,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峦,我仿佛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士兵在烽火台上巡逻。
D. 在这寒冷的冬日,他依然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跑步锻炼身体。
4.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B.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现了……()②“温故而知新”表现了……()C. 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表现了……()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表现了……()D.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以“忧国忧民”著称,有“诗史”之称。
C.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D.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
6. 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国的主要谋士,被誉为“卧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四专题测试题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愆.期(qiān)贾.人(gǔ)猿猱.(láo)将.子无怒(qiāng)B.巉.岩(chán)辟.(pì)芷砯.崖(pīng)雕阑玉砌.(qì)C.不谙.(àn)暂.歇(zàn)乍.破(zhà)渐.车帷裳(jiān)D.霓裳.(shāng)钿.头(diàn)银篦.(bì)肇锡.(cì)1、答案:B(A 猱náo ;C 谙ān;D霓裳chá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吮.血(shǔn)飞湍.(tuān)悄.无言(qiào)B.揆.(kuí)情怜悯.(mǐnɡ)教坊.(fānɡ) 琵琶行.(xínɡ)C.铁骑.(jì) 独倾.(qǐnɡ)红绡.(shāo) 虾.蟆陵(há)D.瑟瑟.(sè) 崔嵬.(wéi)幽咽.(yè) 湓.浦口(pén)2. 答案:D(A项,“悄”qiǎo;B项,“悯”mǐn,“坊”fánɡ;C项,“倾”qīnɡ,“绡”xiāo)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逆折横绝峨嵋倚绝壁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萧萧落木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两鬓斑白仰胁息3.答案:B(峨眉)4.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B.良辰美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C.乍暖还寒不谙世事波澜壮阔D.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4.答案:D(罗幕轻寒)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淹.:久留②以手抚膺..坐长叹抚膺:抚摸胸口③将.子无怒将:请④委身..嫁作商人妇委身:女子出嫁⑤艰难苦.恨烦霜鬓苦:艰苦,困苦⑥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 这里指憔悴A.①⑥ B.①④ C.②③ D.③⑤5、答案:D (⑤苦:很,非常。
)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秋②今漂沦憔悴③因为..人..长句④同是天涯沦落⑤铁骑突出..故..刀枪鸣⑥暮去朝来颜色⑦老大..声..嫁作商人妇⑧凄凄不似向前⑨门前冷落..衣裳起敛容..鞍马稀⑩整顿A.①⑤⑧ B.⑦⑨⑩C.③④⑥ D.②④⑨6.答案:D7.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匪来贸丝B.扈江离与辟芷兮C.来吾道夫先路D. 凄凄惨惨戚戚7.答案:D(A匪——非,B辟——僻,C道——导)8.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A.又重之以修能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恐年岁之不吾与D.肇锡余以嘉名8.答案:C(C宾前,其余介宾后)9.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包括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或骚体,这种诗体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
《离骚》是其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C、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事作”。
D、柳永的《雨霖铃》上阕除“念去去”两句,其余写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出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分的心情;下阕设想别后生活,着意描绘词人孤单寂寞之情,连美好的景致都不能为他排遣,照应上阕的别情。
如此虚实结合,使词人利用时间的跨越,全方位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离愁之苦。
9.答案:C,“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错。
(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这是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10.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所谓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形式,它盛行于唐代,当时称作近体诗或今体诗。
律诗由八句四联组成,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属于七言律诗。
B、词是继唐诗之后的一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又称作“曲子词”、“乐府”、“余”、“长短句”等。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其中以豪放派和婉约派最为有名。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和李清照等。
C、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列的高峰,人称“李杜”。
李白的诗飘逸豪放,他的古体诗、绝句尤为后人称道;杜甫的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尤长于古体诗和七律。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写闺怨、离愁,词风侧重于清新明丽;南渡后抒浓愁、哀情,词风哀婉凄凉。
作品有《珠玉词》。
10.答案:D(李清照《漱玉词》,晏殊《珠玉词》)二、诗词理解分析(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1、下列对《氓》(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B、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本诗运用了赋比兴和对比的手法。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11.答案:D12.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A.每句四字,两字一顿,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
B.以桑比兴,让人联想到女子年华老去、备受冷落的不幸。
C.女子感叹斑鸠贪食桑甚,痛悔遇人不淑,落到悲惨境地。
D.“女也不爽”四句暗示女子的过错:私奔而婚,终被抛弃。
12. 答案:D13.下面对这《蜀道难》(节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的感叹词,李白在这里特地把三个感叹词连起来使用,以加强惊叹的语气。
B.诗人把实写、虚写和想像、夸张结合起来刻画山的高险,突出了蜀道之难。
C.“砯崖转石万壑雷”是动景的描绘,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D.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比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13.答案:D14.下列对《蜀道难》(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与夸张融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做衬,极写山势高危险峻。
B.“仰胁息”、抚胸长叹等细节,绘声绘色地刻画出诗人攀登蜀道的豪情。
C.借“问君”引出描述,情境真切,把读者带入令人惊悚的蜀道深处。
D. 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那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
14.答案:B15.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15.答案:D16.下列对《琵琶行(并序)》节选部分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女所弹乐曲或急促或舒缓,或低沉或高亢,有起有伏,有张有弛,于高潮处戛然而止。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现诗人艺术感受的同时,也点出琵琶女的情感。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琵琶曲终的静寂场面,正面突出乐曲的感染力。
D.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充分表现了音乐形象的丰富性,展现出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
16答案: C17.下列对《琵琶行》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二句用“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
B.第三、四句交代人物活动:主客二人下马来到船上,主人设宴饯别客人。
C.第四句中“无管弦”呼应“忽闻水上琵琶声”,并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D.第六句描写冷月映照茫茫江水之景,烘托主客相别时凄凉、伤感之情。
17.A18.下列对这《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
D.全词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
18.答案:D19. 下列对《雨霖铃》《声声慢》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名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界,“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写别后情,含蓄而有余味。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也不止烘托悲苦凄凉气氛,更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
C、“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法,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的悲哀、孤独、寂寞、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19.答案:C( C项都是实写,没有虚写)20.下列对李清照的《声声慢》的评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此词表达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B.“寻寻觅觅”,写她若有所失,试图寻找的不安状态;“冷冷清清”,写环境、处境的孤独、形影孤单;“凄凄惨惨戚戚”则言心情之悲怆,七组叠词创意奇巧。
C.词中,词人想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乍暖还寒”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晚来风急”。
D.最后的设问句式,以“愁”作答收束全篇,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