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英汉翻译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探究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英汉翻译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探究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吕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一直在呈直线发展,也正是因为经济上的发展迅速,所以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中英汉翻译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通过翻译转换理论的概念及意义、文化和翻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英汉翻译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具体影响和分析,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或采纳。
【关键词】英汉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 探究前言提高翻译质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和翻译活动研究状况,通过对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与翻译活动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进而帮助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更好把握自己的翻译方向和风格,使中国人对翻译活动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利于中华文化的优化和传播,服务国家的文化建设需要,从而为我国翻译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撑。
一、翻译转换理论的概念及意义Halliday认为语言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层次,这四种四种层次就是语法、语音、词汇以及词形,而由于任何一个层次比如语音和另外一个层次之间是不可能进行翻译的,所以Halliday认为层次的转换仅仅限于同层次之间。
而Catford却认为翻译完全可以分为等级限制的翻译和不限制等级的翻译,所以Catford将这种不受限制的翻译统称为翻译转换理论。
译者的翻译活动中最难的一点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交流和理解的困难所在,但是翻译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必然通道,所以只有克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使译者的翻译活动整体水平的得到有效提升。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但是语言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这其中存在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存在就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译者的翻译活动属于“权力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译者要将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很准确的理解,不仅仅是对两种语言,还要对两个国家的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忠于原文”。
英汉互译与视角转换研究
英汉互译与视角转换研究作者:熊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转换过程,是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而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受英汉语言文化影响很大。
英、汉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因此,翻译人员必须转换视角,进行“语义翻译”。
对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进行了研究整理,同时提出翻译教学必须重视“文化转型”。
关键词:翻译;视角;转换;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322-04翻译是一种双语处理艺术,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转换过程,即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过来文化又给语言以很大的影响,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及东西方人在思维上的不同使英汉之间的转换变得复杂与困难。
巴尔胡达罗夫说:“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即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 奈达和泰伯也提出:“翻译是接受语复制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的等值物。
”翻译等值理论指出,要使译文“自然”、“可读”,原文与译文要达到最大程度的等值,就需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借助必要的变通手段,摆脱常规,采取不同程度的意译的对策,准确、通顺地译出原文、在翻译中有目的地进行视角转换,以符合译入语的逻辑、风俗习惯,使译文在通顺流畅的同时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视角转换的运用为等值翻译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一、视角转换的必要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艺术,需要经过不断地调整、取舍,使之符合译入语的逻辑、风俗习惯。
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应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进行翻译[1]。
功能派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试图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应妥善处理两种文化差异的问题。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多实践,积累翻译经验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翻译经验,提高对不同语 境和文本类型的处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视角转 换。
详细描述
翻译实践是提高视角转换技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 的练习和反思,译者可以逐渐掌握不同语境和文本类 型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 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翻译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翻译策 略和技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阅读,提高语言敏感度
总结词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新闻报道、专业文献等,提高 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敏感度,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原文的 视角和意图。
详细描述
阅读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可以帮助译者熟悉不同语境下 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增强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不同作者或 文本的视角和观点,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合同翻译
商务报告翻译
在商务合同翻译中,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更准 确地传达合同条款的意图,避免歧义和误解。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合同条款,可以提高译文 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商务报告的翻译中,适当的视角转换可以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提高 报告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词性转换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英语中的某个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另一个词,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语境和表达习惯。这种转换可 以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
例如,英语原文“She is a good student.”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她是一个好学生。”(名词),也可以翻译成“她学习很好。” (动词),具体选择哪种词性要根据语境和表达习惯来决定。
要点一
英汉翻译——视角转换
英语具体词汇抽象化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When I met you, I finally felt like I was part of something. 遇到你之后,我终于有了归属感。 I was practically on my knees but he still refused. 我几乎是苦苦哀求,但他依然拒绝。 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她生长在富贵之家。
汤普森先生是无可指责的 Mr. Thompson was above reproach. 她的美丽是语言无法描述的。 Her beauty is beyond words. 我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了。 His name slipped from my memory. 今天的世界还很不安宁。 The world today is far from peaceful. 工作没有经验,出点差错,在所难免。 Slips are scarcely avoidable when you are new to your work. 男人有泪不轻弹,皆因未到伤心处。 Men only shed tears when deeply hurt.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The weasel pays a courtesy to the hen with evil intent.
Keep upright. 切勿倒置 The warriors would fight to death before they surrendered. 战士们宁愿战斗到死,而绝不投降。 They will have to be prepared to wait longer for earnings from this investment. 这项投资不会在短时间内盈利,他们得做好准 备。
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的实现
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的实现本文基于奈达的对等理论,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研究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问题。
首先对视角转换的具体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继而以思维对等、文化对等、情感对等和行为对等四个方面为着眼点,考察英汉互译中运用视角转换的理据,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翻译的对等。
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现象,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给翻译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签:视角转换翻译对等思维方式一、引言在全球化的文化多元性的环境中,随着国内外的密切交流,国外纷纷设立了孔子学院,出现了汉语热。
而翻译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翻译是一项基于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而进行人类跨语言文化的转换、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活动。
曹青(1995)指出:“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将储存于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信息。
”而视角转换是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下进行翻译的重要手段,是清楚准确地表达信息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翻译对等的良好方法。
二、研究综述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的研究是目前翻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此课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外国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
前人时贤在不同的理论、视角、方法下就此问题展开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视角转换的具体类型和翻译对等的理论。
邵卫平在《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一文中从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入手,通过描述、分析九大视角转换的具体类型: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动态与静态、人称与物称、抽象与具体、顺向与逆向、替代与重复、省略、主语与主题、形合与意合,并给予相关的例证与翻译策略。
张勤在《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等值翻译》一文中指出受制于中英文各自语言的结构特点,在中英文互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正反转换、句式转换、主体转换和词义的褒贬等翻译技巧和方法。
连淑能(1993)在《英汉对比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十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专题,内容涉及英汉的语法特征、表现方式、修辞手段、思维习惯、语体风格、翻译技巧以及某些文化因素,试图把学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
从视点转换理论看英汉翻译中词类的变换
、
具 之一 。
尤金 ・ A・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根据翻译 的本质 ,提出了著名 的 “ 动态对等 ”翻译理论 ,即 “ 功 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 中, 他指出, “ 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 奈达有关翻译 的定义指 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 ,还包括语义 、风格和文体 的对等 ,翻译传达的 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 ,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 、句法对 等、 篇章对等 、文体对等。在这 四个方 面中,奈达认为 , “ 意义是最重要 的,形式其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8 X ( 2 0 1 3 ) 0 5 — 0 0 8 4 — 0 2
各种语言在语义上有非常多的相同点 ,但在具体的表述方式上千差万别。因为文化是语言的基 因,每 种语言都与它所处 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文化不 同,语言体系也就各不相同;另一方面 ,语言使用的个 体— — 每个 自然 人对 语 言又有 自己特殊 的理解 ,在 表达 方式 上 形成 一 定 的特性 ,这就 是 差异 性 的根 源 。要 实 现源语 与 目标语 之 间的等值 转换 ,以力求译 文 的 “ 信 、达 、雅 ” ,英 汉 翻译 中就 必 然要求 转换 表 达方 式 和 表 达角 度 ,其 中常 用 的一种方 式就 是视 点转换 法 。 视 点转换 的概 念 试 点转 换是 翻译 学 和语 言学 中的专用 术语 。语 言 学 中 ,视 点是 指 观察 事物 的角度 ,文学 中则是 指 叙事 或 论证 时所 采 用 的视觉 角度 。英 语专 业界 有 专家 指 出 ,试 点转 换指 的是 重组 源语 信 息 的表 层形 式 ,从 与 源 语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来传递 同样 的信息 ; 并且 ,源语和 目的语之间可能存在的认识和思维习惯上 的差异 , 是 翻译 过程 中视 点转换 法必 要性 的根据 之一 。 美 国著 名 的 翻译 理 论家 和语 言学 家奈 达博 士 在 其T h e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一 书 中认 为 , “ 翻 译就是用接受者的语言复制 出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 自然 等值体 ,首先在意义上 其次在风格上。 ”其 中 “ t h e c l o s e s t n a t u r a l e q u i v a l e n t ”与我 国严复所 提倡 的翻译标 准 “ 信 、达 、雅 ” 中的 “ 达” 、傅 雷 的 “ 重 神似 而 不重形似”中的 “ 似” 、钱钟书所持的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 “ 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质都是强调源语 和 目标语 在 最大程 度 上的等 值 。 二 、视 点转 换法 的使 用依 据 文化是 语 言 的温床 ,每 一种 语 言都会 受 到具体 语 言文 化环 境 的 巨大 而深 刻 的影 响 ,会 产生 表 达方 式 上 的各 样差 异 。柯平 教授 认 为 ,源语 和 目的语 之 间可 能存 在 的认识 和思 维 习惯 上 的差 异 ,是 翻译 实 践 中视 点 转 换 的理 由。在 翻译 实 践 中 ,要 使译 文 和原 文最 切 近 ,就要 求在 不涉 及 特殊 文化 背 景 因素 的 条件 下 ,用 目 标 语 来重 组源 语信 息 ,转换 表 达角 度 ,使 译 文更 符 合 目标 语 的 习惯 ,更 利 于读 者接 受 。而 要 实现 目标 语 和 源语之间最大的等值 ,就需要借助必要的变通手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转换 ,试点转换就是最有效 的3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作者:王天润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10期英汉翻译中既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又要使译文通顺流畅,才能完整地实现翻译的目的。
英汉之间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导致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因此,英汉翻译中常常需要调整视角才能在译文中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视角的转换。
一、叙述角度的转换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有的句子或词语在英语中表达顺利,但同样的叙述方法在汉语中却不顺利或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而需要转换叙述角度。
1.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有些词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如At this his heart missed a beat and he became pale.(听到这些,他心里咯噔一下,吓得面无血色)/But you never know what’s in store for you.(但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事情)/He made believe he was innocent.(他装作一副无辜的样子)。
上面几个例子中,his heart missed a beat 原意是“他的心停跳了一下”是比较具体的描写,而汉语说“他心里咯噔一下”视角在于“他”的感觉,描写比较口语化。
he became pale如直译为“他变得苍白”,不太顺口,翻译时把“吓得”和“面”的意义补充出来句子更通顺。
what’s in store for you原意是“什么事情在等着你”翻译成“你会遇到什么事情”更符合汉语习惯。
make believe 字面意思是“使人相信”,译为“装作”更通顺。
2.在某些并列结构中,英语和汉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表达顺序却不同。
如:old and new 新和旧;iron and steel钢铁;northeast东北;southeast东南;northwest西北;southwest西南。
3.有些固定的表达方式英语和汉语的用词不同,如: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浓咖啡(不加糖或牛奶);black eyes挨打或撞成的青肿的眼睛;dark eyes黑眼睛;brown sugar红糖;blue movie色影片;in the black有盈余,有节余;in the red亏损,有赤字;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译本探析——以《爱玛》汉译为例
转换理论 在翻译 实践 中有着 举 足轻 重的地位 。在翻译活 动 中,有 很多知
名译者来 探讨分析 这一理 论。 本文通 过分析翻 译转换 的分类 ,构 建翻译 转换理 论,将这 一理论应 用到 小说汉译 中加 以讨论分 析 ,通过对 翻译转
换理论 的介绍和 阐释 ,以 《 爱 玛》汉译本作为 素材 ,深 析翻译转 换理论
d o . ”在 这句话 中 的 “ h e l l ”一词英 文翻 译为 “ 地狱 ” ,而 中方文 化 中地狱代 表
的 是 邪 恶 的 势 力 和 死 亡 ,在 这 里 对 地 狱 直 接 进 行 翻 译 往 往 是 不 行 的 。 因 此 , 在
— —
译本探析
以《 爱玛 》汉译为例
I 中图分类号】 H3 1 5 . 9 l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l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1 0 — 0 1 3 3 3 . 0 2
表 达方 式 并 不 能充 分 表达 出作者 所 要 表 达的艺术 形式 。因此 ,一个 合格的翻 译工作人员就 必须学会对文学作 品中添 加 新 的喻 体 形 象来 表 达 出作 者在 文 学 作 品 中 的 艺 术 形 象 和 文 学 内 涵 。 例 如
“And Cr a wl e y’ S r e p u t a t i o n wa s a i f r e I e a t i ng
口引 言
卡特福德 发表 的 《 翻译 的语言学理 论》 中提 出 了 “ 翻 译转换 ”这一 术语 ,这 是一本开拓翻译理 论研究新途径 的著作 ( C a r t f o r d , 1 9 6 7 ) 。翻译
下的范畴转换在实践中的作用。
英译汉中的视角转换
( ) te stad I Maf ’ / i  ̄ u d ret n ta ethsda n e a ad Eh nkp i n h s o t rmell g rh n i n iano  ̄ n e a to t t n osay eesl
耀 品 j l 5女 l乡 , 大 湘 医 院文研 讲 , 从英 静 研 萋葬 翟 器 6 , 湘人 南学 雅学 外 教 室 师 要事 语 译 究 ; . 湖 ) 南 中 主
的, 反说 。将 它们译成汉语时 , 有时需要 转换角度。也就是说, 对那些正 面译 不通 的英语表 达 , 妨从 不
反而 来译 , 从反 面译不通的从正 面来译 . 舍弃形式方面 的意义对等而保 留内容方 面的现实对等 。如英语
成语 at m ks at 详 成“ H s ae s ” e w e 欲速则不达 .l yoe b yoe” “ t gns ebgns译成“ eb 既往 不咎 ”都 是很好 的视角转 , 换的译例。下 面是儿种常用 的视角转换 的方式方法 , 供读者举一反三 , 循例翻译 : l埘有些英语 表达 , 、 不管它们是正说还是反 翻译时非转换 视角不 可 , 兑. 否则很 难有 贴切 的对等译
2 9
维普资讯
句 中 时 间 状 况 am m n l gr hn i哪 o et o e ta t n
rcs ・e e
中 含 有 一 个 比较 状 语 从 句 , 正 面 说 明 爱 森 从
( 山 n 抓住 马蒂( e的手的时间比必要 的要久一会儿 :翻译时 , E a) № ) 如果仍从正面 的视角来译 的话很难 有确 切的与之对应 的汉语表达 , 即使有 、 文也台显田 唆, 不能表达爱森 当时想抓住 马蒂 的手并想抓 译 更 住不故 的微妙心 情。因此 , 不妨将其从反方面的视角来译 , 译作 : 马蒂 的手在下 面, 爱森 紧紧抓 住它 , 欲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Catford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模式为基础,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为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围绕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实例,分析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标签:英汉翻译翻译转换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一、引言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翻译活动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种翻译理论研究也逐渐兴起。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兴起,西方翻译界开始对“翻译转换”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此背景下,Catford(1965)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其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首次在他的翻译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该书以微观语言学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等值”这一中心概念,并就翻译的其他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虽然本书出版于几十年前,但是Catford 将语言学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从新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研究,使得翻译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
本文将基于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翻译转换理论的可操作性,探索英汉翻译的规律。
二、翻译转换理论基于Halliday的系统语法和语言层次理论,Catford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他把“转换”定义为“源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翻译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Catford,1965)。
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Catford,1965)。
基于Halliday的理论,Catford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次:语法、词汇、词形和语音。
由于词形和语音这两个层次之间,或两者中任何一个层次与词汇或语法层次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因而,Catford认为层次转换只存在于词汇到语法或语法到词汇的翻译过程中。
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
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汉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英语和汉语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和恰当翻译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必要性不同的文化拥有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这些文化元素在语言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例如,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被视为积极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主和独立;而在汉语文化中,更强调集体主义,注重群体的和谐与统一。
如果在翻译时不进行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就可能导致误解或信息传达不准确。
再如,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白色通常与纯洁、婚礼等美好事物相关;而在中国,白色更多地与丧葬、悲伤联系在一起。
如果在翻译涉及颜色的文本时,不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就可能让读者感到困惑。
此外,宗教信仰也是影响语言的重要因素。
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许多英语表达都与基督教的教义和故事有关;而中国主要受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相关的语言表达也截然不同。
二、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方法1、了解文化背景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深入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影视作品,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等方式,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能够敏锐地感知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进行恰当的处理。
2、避免文化定势文化定势是指对某个文化群体的过于简单和片面的看法。
在翻译中,要避免这种定势思维,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视角转换时,要站在目标语读者的角度思考,采用他们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三、常见的英汉翻译技巧1、直译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试论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试论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思想交流,都离不开语言与思维。
语言文字是文化之根,亦是翻译之基。
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
思维方式则是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活的灵魂。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把握翻译的过程也各不相同。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具象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概念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翻译的深层次研究应该是探讨译者思维活动的规律、机制以及译者、原作者及读者的思维模式、认知心理的互动。
本文首先从造成中西方人思维差异的原因入手,对中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概述和比较,指出具象思维和概念思维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以及中西方人都同时具有自己的具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这一事实。
但处于不同的民族,他们思维的方式和特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开篇重点对中西方人的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进行了比较。
然后阐述了语言、思维和翻译的关系,指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研究语言绝不能脱离思维研究,对思维过程的探索能更好地帮我们探究语言的本质。
作为对不同语言信息加工转换的过程,翻译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只研究语言而不探讨思维不能诊释翻译的本质。
基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文章重点讨论了英汉互译研究中概念思维转向具象思维或从具象思维转向概念思维的必要性。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以具象思维为主导,而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以概念思维为主导,并探讨了等值翻译、衔接、关联以及接受美学与思维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论证了英汉或汉英思维方式变化与翻译的关系,从而为译者在进行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依据。
最后用示例法展示了思维转换的四种情况:从概念思维到概念思维;从概念思维到具象思维;从具象思维到具象思维,从具象思维到概念思维;并指出了翻译中思维转换必然与传统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与意译法、归化法和异化法相结合,以此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就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应用两种思维转换进行论述。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德阳市语言村翻译有限公司摘要:英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沟通的桥梁,而要进行有效的英语翻译就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不仅要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而且还要了解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英语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理解方式的差异性,并且在翻译过程中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具体目的灵活应用各种翻译技巧。
本文以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英语翻译水平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翻译技巧;分析引言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想提高翻译质量,就必须要注意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且还要注重对跨文化视角进行转换。
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不仅能够提升英语翻译水平,而且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要想做到对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有效转换,就需要注意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
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英语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充分了解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理解方式的转换。
同时,还要注意到不同地区人们对同一事物理解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具体原因。
一、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意义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英语作品,而且还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到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英汉互译作品中涉及到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内容,而这些内容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相符。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英语翻译。
谈谈英汉互译中视角的转换
谈谈英汉互译中视角的转换不同民族和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时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对同一个事物或现象就可能会各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视角不同表现在许多方面,表现在有灵主语句和无灵主语句以及被动句方面,在英汉互译中一定要注意。
标签:英汉互译;视觉;转换不同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民族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面临许多类似的问题,但是,由于各国具体生活环境和习惯不一样,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时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对同一个事物或现象就可能会各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因而有许多表达上的差异,这是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请看下面这两句:Let Joe please himself.The lack of furniture had accentuated the feeling of space如果照字面将这两句分别译为“让乔自己愉悦自己吧”和“缺少家具加重了空间感”,那就显得非常别扭。
要将意思说清楚,必须换个视角,根据汉语的习惯翻译成“乔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和“由于家具少,地方显得更宽敞。
”下面再看一些句子:Most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万事开头难。
(译成“大多数事情在容易之前的是难的。
”感觉又怎样?)I have no opinion of him他给我的印象太坏。
(也可译作“我对他的印象太坏”,但不要误解为“我对他没有意见”。
)I have his ear ,of course.他当然听我的话。
(照字面译成“我有他的耳朵”会使人莫名其妙。
)Are you a father?你有孩子了吗?(显然比问“你是父亲吗”要自然很多。
)You are telling me 我早就知道了。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相关翻译技巧分析
校园英语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相关翻译技巧分析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白一平【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跨越步伐逐渐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交际的特殊工具,其间涉及英语会话翻译要求变得更加严苛。
须知翻译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语言格式转换,而是需要结合特殊地域、民族文化背景进行代码转换,因为不同的国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不尽相同,因此有关英语翻译过程中特殊文化视角转换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项目中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英语翻译 文化视角 应对技巧 转换规则 认知规则前言:英汉两国语言无论在听说读写等层面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毕竟语言是特定文化的载体,任何交际活动都不得脱离文化基础而独立运行,因为某些典故与用语习惯,在缺乏对应文化背景下是不可能理解的。
另外还存在部分文化独有事物,运用别国语言难以挖掘对应词汇,这就需要翻译人员予以创造。
翻译工作中涉及异国文化冲突已属常有之事,并且常常令相关翻译人员进退两难。
因此可见,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存在价值有多深刻。
一、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现象研究首先,在宗教信仰层面上,包括欧洲、美洲在内普遍信奉基督教,而北非、西亚等尊崇伊斯兰教,具体来讲各类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有所区分,都包含不同形式的避讳词语,在翻译过程中要多加关注。
其次,在颜色理解方面,西方人将白色视为纯真、幸福,会在举办婚礼期间穿着白色婚纱,而中国奉行红白喜事传统,白色一般象征着老人离开人世等哀伤氛围。
中西方国家在颜色理解上存在较大偏差现象,翻译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尽量避讳。
再次,有关数字的禁忌规则,中国不愿单独提及4和7等数字,因为其与死存在谐音关联;而英国则对13敏感反应强烈,主要是在圣经“最后的晚餐之”中,耶稣的第十三个徒弟背叛了他,这就无形中传输出欺骗与不幸信息。
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英语交际过程中,要尽量杜绝不必要的数字出现,确保双方之间情感交流的顺畅效应。
最后,思维模式上,包括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上,中西之间产生冲突,表现在中国人在书写家庭住址时习惯按照由大到小顺序,而美国恰好相反,其主张在最后标注所在国家。
英汉翻译——视角转换
含否定意义的英语表达法
英语表达否定意义除了通过使用一些明显表示 否定意义的副词和连接词以外,英语里还有大 量的短语或搭配暗含否定意义,如“far from, other than”等。在翻译时,灵活使用这些表达, 可以使语言更灵活地道。 e.g. The world today is far from peaceful. 今天的世界还很不安宁。
英译汉中被动句的处理
三、译成汉语主动句 1 形式上是主动句,表达被动意义 The whole country was armed in a few days. 几天以内,全国就武装起来了。 Another middle school has been set up in our district. 我们区又办了一所中学。
Assignment
The history of a tree from the time it starts in the forest until the boards which it yields are used, would form an interesting and, in many instances, an exciting story.
英译汉中被动句的处理
五.含主语从句的被动句型译为主动句
以it作形式主语的英语句子,翻译时常要转为主动 形式,有时可加上“有人”、“大家”、“我们” 等不确定主语。例如: It is suggested that meeting be put off till next Monday. 有人建议会议推迟到下星期一举行。 It is well known that natural light is actually made up of many colors. 众所周知,自然光其实是由许多种颜色构成的。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E-C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is located near the Golden Gate Park.旧金山大学座落在金门公园附近。
(语态的转换)(王恩冕、李正中:《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Her parents are both in their seventies.她父母都已年过古稀。
(表达方式的转换)(陈刚)If children are so well able to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plunge themselves into the sea of language instead of reading a few textbooks only.孩子们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恰恰是因为他们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之中,而不单单是读几本教科书而已。
(条件状语转换成结果状语)(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天津大学出版社)You can mass-produce … incredible quantities of facts and figure s. You cannot mass-produce knowledge, which is created by individual minds, drawing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 separating the significant from the irrelevant.你可以大批制造……数量惊人的事实与数字,但不可能大批生产知识,因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用个人经验,经过去伪存真后创造出来的。
(定语从句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王恩冕、李正中:《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C 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up the steps, across the verandah, and into the porch.“来啦!”她转身蹦跳着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英汉翻译中的反向视角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反向视角转换
曹丹丹
【期刊名称】《大学英语》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翻译时常遇到一些词或句子,如果仅翻译其字面意思,译文会晦涩难懂,甚至与源语的含义截然相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英汉两种语言在观察世界时视角有差别。
因此必须仔细揣摩,从恰当的角度来转达其意。
现
【总页数】2页(P)
【作者】曹丹丹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4
【相关文献】
1.简议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J], 黄从玲
2.简议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J], 黄从玲
3.论英汉翻译中的正反视角转换处理 [J], 王春霞
4.英汉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J], 邱光华
5.英汉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J], 邱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英汉译本探究——以呼啸山庄汉译本探究为例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此外,对社会文化习俗及一些地理知识背景信息的了解也会影响翻译的质量。
《名利场》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英国展开的。
译者只有了解英国的地理知识,才可超越词的本义,捕捉到文化背景信息。
例如,《名利场》中有这样一句话:In a word, he went out and ate ices at a Pastry Cook’s Shop in Charing Cross; tried a new coat in Pall Mall,dropped in at the old Slaughters’ and called for Captain Cannon...译文为:乔治先生在却林市场点心铺子里吃冰淇淋,再到帕尔莫尔大街试外套,又在斯洛德咖啡馆老店耽搁了一会,最后去拜访加能上尉。
其中的“Charing Cross,Pall Mall,the Old Slaughters”是伦敦的三个地方,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不可能补出“市场”,“大街”,“咖啡馆”之类的词语,而且可能会译出与原句相去甚远的意思来,造成严重的误译。
所以,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一名合格的译者来说也是必须具备的。
王佐良先生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文化既是一个语言问题,又不是纯语言问题。
翻译中的文化层次就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
”译者不能刻意追求词句的等值,拘泥于字面意义,而要力求把字里行间的深层涵义与文化的真正涵义传达出来。
学翻译不能只是学一般的翻译技巧或只做些机械性的练习,而要学会从文化内涵来分析和理解作品,并要懂得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欣赏与鉴别能力,从而提高翻译水平。
因此,不但要学语言,而且要学习多种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掌握交际工具—语言,并使语言成为真正的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语文出版社,1989.[2]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出版社,2001.69.[3]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2.[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76.[5]林燕.论规化和异化策略在英语隐喻汉语中的使用[J].复旦外国语言学论从,(春季号),2004.284.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英汉译本探究——以呼啸山庄汉译本探究为例中北大学/董帅【摘要】翻译转换理论最早是由卡特福德提出的,并由包振南先生引进到国内,该理论建立在韩礼德阶和功能语法理论之上并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浅析其翻译理论优势,并对其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后来研究者及对翻译实践有所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人类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语言中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的信息,所体现的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
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
2.文献回顾在研究翻译的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
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的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的“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
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和视角转换的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的观点。
3.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由于英、汉语在产生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请看如下一例: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
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3.1翻译中视角转换的必要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的变通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的不可少的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
”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会导致人们按照自身文化思维习惯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因而在翻译中因为被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对原语逐词翻译而无法找到合适的译文。
比如,许多人将英语习语“a heart as hard as flint”理解为“心如坚石”来表示意志坚定,而实际上此习语是“铁石心肠”的意思,形容冷酷无情,两者含义相差甚远。
有不少人会把“望子成龙”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这是不可取的,因为龙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凶残、暴力。
正确的译文是“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somebody”。
由上可见若囿于原语的视角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难以找到地道的表达方式。
相反,若将视角适当转换,问题便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视角转换的必要性。
3.2英汉翻译中视角转换的方法3.2.1词序的调整英语表达式中一些修饰成分和词语有其一定的顺序,且不同于汉语表达式中的顺序。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成分顺序的调整,以符合译入语的语序习惯。
如:(1).an outstand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 (一位美国现代优秀作家)(2).Mary’s pretty new black leather bag (玛丽漂亮的黑色新皮包)英语习惯把越能表示事物基本性质的定语越靠近中心词。
汉语则相反,喜欢把表明事物本质的定语放在最前面,而把一些大小、新旧、颜色的形容词放在后面,最后是主观印象词。
3.2.2肯定与否定的对译由于民族观察和认知事物角度的差异,英语中有许多“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的肯定句(含蓄否定句)。
如:(1).Men only weep when deeply hurt.(2).You may spare yourself the trouble.这类句子在译成汉语时,通常要根据其含义,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否定句。
上两句则分别译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和“你不必找这个麻烦”。
同样,英语中也存在“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的否定句(含蓄肯定句)。
如:(1).The thought of returning to his motherland has never deserted him.(2).There is nothing that has not its opposite.在翻译此类句子时也要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肯定句。
上两句则分别译为“归国的念头一直在他心中萦绕”和“凡是皆有其对立面”。
3.2.3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对译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法内容,在英语中频繁出现。
而汉语中并没有相应的语法项目,只是用“被”“受”“遭”“挨”等词汇来表达被动的概念。
汉语的文化习惯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来完成的;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类的行为。
因此,在中国人表达意思时,常把施事者隐含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上,这样受事者便充当了主语,所以在汉语中有许多表示被动概念的说法并不用“被”“受”等这样的词汇,而是以主动形式出现,但这些句子在译成英语时则需译成被动语态。
如:(1).昨晚我盖了两床被子:I was covered with two quilts last night.(2).他分到了一套房子:He was allotted an apartment.反过来,英语中的一些被动句在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译成主动句,且无需“被”字。
如:(1).Mr.Black was given the first prize: 布莱克先生得了头奖。
(2).Most trees are denuded of leaves in winter: 许多树冬天落叶。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一对译是尤为重要的。
3.2.4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的对译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无灵主语)而汉语多用人称主语(有灵主语),这也是一种视角的变化。
因为汉语比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以“人”为出发点来叙述客观事物,而且当人称主语不言而喻时,又常常隐含或省略人称;而英语常用物称,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是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表达出来。
如:(1).1980 found him working in a small factory:1980年时他在一家小厂工作。
(2).A ten minutes’ walk brought us to the restaurant: 我们步行十分钟就到了那家饭馆。
汉译英时,可以反过来将有灵主语译成无灵主语,以便更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
如:(1).收到一份紧急电报,我赶去了纽约:An urgent message sent me hurrying to New York.(2).我突然有了主意:An idea suddenly came to me.3.2.5动态与静态的对译英语倾向于静态描述,而汉语则倾向于动态描述。
从表达形式上来说,英语多用名词、动名词或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同源副词以及介词、介词短语等;汉语表达则多用动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适当地对一些词的词类加以改变,比如将名词译成动词,形容词译成副词等。
如:(1).Arrogance and complacence turned out to be his ruin:骄傲自满最终毁了他。
(2).Britain has no such natural protection from a flood of Hollywood products:英国没有这种天然的保护来阻挡好莱坞影片长驱直入。
第一句中”ruin”是名词,有“废墟”的意思,在这里若将其译成动词“毁了”,则实现了静态到动态的转化。
第二句中将”flood”译为动词“长驱直入”,则变原句的静态为动态。
3.2.6抽象与具体的对译英语惯用抽象思维,善用抽象表达具体的事物。
而汉语喜欢用形象思维。
当抽象事物与具体事物交混在一起时,汉语的视觉总是定位在具体事物上,因此许多从事英汉翻译的专家纷纷指出,汉译英时,化实为虚,即将具体化为抽象;英译汉时,化虚为实,即将抽象化为具体。
如:(1).All the wit and learning (全体学者) in this field are to be present at the symposium.(2).Wisdom prepares for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第一句中将”all the wit and learning”译为“全体学者”比译为“全体才智和学识”更易读,更通顺。
第二句中将”wisdom”译为“聪明人”,将”folly”译成“愚蠢者”,把抽象转化成具体。
3.2.7从句的转换英语中的从句有很多种,大致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等。
这些从句在句子中起定状补语的作用,可以看出从句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及其重要性。
因此在翻译时懂得从句的转换是相当重要的。
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1).If children are so well able to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plunge the mselves into the sea of language instead of reading a few textbooks only:孩子们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恰恰是因为他们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中,而不单单是读几本教科书而已。
(2).You can mass-produce……incredible quantities of facts and figures. You cannot mass-produce knowledge, which is created by individual minds, drawing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 separating th e significant from the irrelevant:你可以大批制造……数量惊人的事实与数字,但不可能大批生产知识,因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用个人经验经过去伪存真后创造出来的。
第一例中原句的if条件状语在翻译时转换成了结果状语从句,不仅突出了原句的主从句内在因果关系,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
第二例中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解释说明了前面的主句,所以翻译时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
3.2.8揭示用语及谚语的翻译转换英语和汉语的揭示用语也常常从不同的视角表达。
如“禁止通行”是”No Thoroughfare(没有通路)”,“未经许可的车辆不得入内”是”Authorized Cars Only(只有获准许的车辆才可入内)”,“顾客止步”的英语是”Employe rs Only(只有雇员才可通行)”,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收款箱上“恕不找零”的英语为”Please Tender Exact Fare(请付确切的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