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合集下载

第三十章黄病毒

第三十章黄病毒

第三十章黄病毒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

这类病毒通常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蝉、白岭等)传播,故过去曾归类为虫媒病毒(arbovirus)。

由于“虫媒病毒”一词在分类学中含义不够准确,所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

与黄病毒许多性状相似,亦通过节股动物传播,但基因组结构及复制方式不同的甲病毒属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重要的成员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以往认为,我国不存在甲病毒感染。

近年研究发现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区人群亦有不同程度的甲病毒属(辛德毕斯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感染。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可列于表30-1:表30-1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Comparation items Characters形态球形直径40~70nm包膜有衣壳蛋白对称类型20面体立体对称基因组ss+RNA(有感染性),在胞质内增殖传播途径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黄病毒和甲病毒感染人的临床表现多样,可总结如表30-2:标30-2 黄病毒和甲病毒的常见临床症状与疾病Symptom Disease脑炎或脑脊髓炎乙型脑炎、森林脑炎、东部马脑炎特殊部位的全身性感染登革热、辛德毕斯热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性感染黄热病表现为出血热的全身性感染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表现为关节炎的全身性感染基孔肯雅热、罗斯河热第一节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简称乙脑。

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本病毒首先(1935年)在日本乙脑患者脑组织中分离获得,因此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所致疾病在日本称日本乙型脑炎。

第30章黄病毒

第30章黄病毒

带度越冬蚊 猪等 病毒血症4d 蚊 带毒期14d 长期储存宿主 经卵传代 蚊 人终末宿主 猪等 扩增宿主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
一 生物学性状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毒在蚊→人→蚊间循环传播。常因RNA突变或外来毒株的侵入而形成新的毒株,从而引起登革热的爆发流行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增殖,然后释放入血形成病毒血症
登革病毒感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普通型登革热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2种类型,主要表现有发热、肌肉痛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胀、皮肤出血和休克等症状。前者病情较轻,后者病情较重
三 血清学检查 由于血凝抑制(HI)抗体、补体结合(CF) 抗体及中和(NT)抗体出现和消失时间不同,因而检出意义各异 1.异性IgM检测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特特异性IgM抗体,一般在病后4d就可出现,2-3w达高峰。因此HI试验可用于早期诊断。 大多数患者病后4-8d可查出特异性IgM,急性期患者约90%为阳性
病毒在动物、鸡胚及组织细胞内均能增殖。最敏感动物是小鼠、乳鼠。鼠龄越小,易感性越高。幼鼠脑内接种病毒后,经3-5d潜伏期,出现耸毛、蜷伏、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等症状,不久转入麻痹期而死亡。受感染的鼠脑组织含有大量病毒。在地鼠及猪肾原代细胞中增殖引起明显的CPE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抵抗力弱,对热敏感,56℃30min可灭活。对乙醚、丙酮也较敏感,低温中能较长时间保存。该病毒抗原性稳定,抗原性单一,因此疫苗预防效果较好
第2次病毒血症期,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若不再继续发展,则成为顿挫感染,数日后可自愈。但有少数(0.1%)患者体内病毒可越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增殖,造成脑实质及脑膜病变,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烧、头痛、呕吐或惊厥、昏迷等脑膜刺激症状及脑炎症状。死亡率很高,一般为10%-30%。部分患者恢复后可留下精神障碍、运动障碍等复杂后遗症

2024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目录

2024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目录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目录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2)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8)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2)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养殖专业户 (18)
第四节鱼 (19)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5)
第六节鸟 (30)
生物学与艺术动物与造型艺术 (35)
第七节哺乳动物 (36)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兽医师 (40)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1)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42)
生物学与文学借动物以言志 (46)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7)
科学.技术.社会动物行为学家的新装备 (52)
第三节社会行为 (54)
科学家的故事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交朋友 (59)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中的作用 (61)
科学.技术.社会动物与仿生 (65)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66)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66)
第二节细菌 (71)
第三节真菌 (75)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79)
科学.技术.社会以菌治虫 (83)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84)
科学.技术.社会“超级细菌”近在咫尺 (88)
第五章病毒 (89)
科学.技术.社会狂犬病和狂犬病病毒 (93)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95)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96)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96)
第二节从种到界 (101)
科学家的故事林奈和双名法 (105)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06)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10)。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X型题1.下列关于森林脑炎描述正确的是A.所致疾病为自然源性疾病B.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不同来源的毒株,毒力与抗原性相差较大D.一般感染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E.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小鼠正确答案:A,B,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2.下列有关HFRSV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B.隐性感染率高C.鼠为传染源D.常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病毒抗原E.病毒核酸为多片段单负链RNA 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3.目前可特异性预防的疾病有A.丙型肝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乙型肝炎D.森林脑炎E.登革热.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4.关于登革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正确的选项是A.登革出血热通常发生于再次感染者B.与乙脑病毒相同C.变态反应是登革病毒致病机制之一D.初次感染形成的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再次感染的症状E.初次感染诱生的抗体对再次感染的病毒,可发生免疫促进作用正确答案:A,C,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5.下列关于出血热病原体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血热病毒感染后均可获得牢固的免疫B.在我国发现的只有汉坦病毒和新疆出血热病毒C.汉坦病毒主要流行于韩国D.HPS是以肺部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E.不同出血热病毒有不同的传播媒介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6.下面哪个选项属于乙脑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点A.体液和细胞免疫可阻止疾病的发展B.病后免疫力持久C.病毒经感觉神经进入大脑D.全身症状明显E.大多数为隐性传染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7.乙脑病毒与森林脑炎病毒的相似之处是A.形态结构B.流行范围C.抵抗力D.疾病类型E.培养特性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8.下列对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主要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B.有较广的宿主范围C.上述叙述均不正确D.基因组为正链RNAE.病毒呈球状、衣壳蛋白构成20面体对称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9.下列描述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症状的是A.高血压B.低血压C.蛋白尿D.高血糖E.发热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10.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有A.登革病毒B.新疆出血热C.单纯疱疹病毒D.日本脑炎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微生物问答题

微生物问答题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有哪3种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第2章细菌的生理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4.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6.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第4章噬菌体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2.何谓BCG、transposon、R质粒、Hfr、lysogenic conversion和Ames试验?3.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突变型细菌有哪些?第6章细菌耐药性1.简述抗菌药物类型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又几种?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4.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5.当机体感染病原菌后,感染的发展及其结果可能在机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6.试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从医学微生物学角度,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 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2. 对已经分离出的细菌菌落,怎样从微生物学角度去进一步鉴定?3. 试述疫苗研制及其发展的主要阶段?第9章球菌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微生物研究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微生物研究
以往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多为儿童,近年由于儿 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年人的发 病率相对增高。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分离:由于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短暂,病毒滴度低, 故从血液或CSF分离病毒极为困难。
血清学诊断:由于血凝抑制 (HI) 抗体、补体结合 (CF) 抗体及中和(NT)抗体出现和消失时间不同, 因而检出意义各异。
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烧、头痛、呕吐或惊厥、昏迷等脑 膜刺激症状及脑炎症状。死亡率很高,一般为10%-30%。 部分患者恢复后可留下精神障碍、运动障碍等复杂后遗症。
免疫性
IgM型HI抗体,5-6个月后下降;NT抗体在病后1w 内出现,可持续5年,甚至终生;CF抗体出现较迟, 消失亦快,无保护作用。完整的血脑屏障和细胞免疫 对抗病毒感染也具有重要作用。病后或隐性感染均可 获得持久免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生物学性状
病毒呈球形,20面体对称,直径45-50 nm。 核酸为+ssRNA,衣壳外有脂蛋白包膜。已知其结构蛋白 有3种,即M、C和E。非结构蛋白有7种。 M位于病毒包膜的内面,C在衣壳中,E是锚在病毒包膜 上的糖蛋白,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雏鸡、鸽和鹅的红细胞, 其相应抗体能抑制血凝并有中和病毒的作用。乙脑病毒的抗原 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毒侵入人体 皮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等处增殖
第1次病毒血症 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的单核-巨噬细胞中继续增殖经10d左右潜
伏期,在体内增殖的大量病毒 第2次病毒血症
发热、寒战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若不再继续发展,则成为顿挫感染,数日后可自愈。 但有少数 (0.1%) 患者体内病毒可越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 织增殖,造成脑实质及脑膜病变,
1. HI试验 HI抗体,特别是IgM型于病后5d就可出现,2-3w 达高峰。因此可用于早期诊断。 大多数患者病后4-8d可查出特异性IgM,急性期患者约 75%为阳性。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

2013-7-26
16
汉坦病毒 电镜下形态
汉坦病毒形 态及基因组 结构示意图
3. 血清学分型
汉坦病毒属在我国和朝鲜半岛主要为1型汉滩型和 2型汉城型。 汉滩病毒(HTNV) 主要宿主为黑线姬鼠,亦称野鼠 型。引起人感染的病情危重,有5个期的典型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 期) 汉城病毒(SEOV) 主要宿主为褐家鼠和大鼠,呈全 球性分布。对人致病性属中等,多有3期经过。 此外,3型Puumala病毒(棕背鼢)和4型Prospect hill 病毒(美国田鼠)引起欧洲北美轻型传染性肾 病。
(四)防治原则
防蚊、灭蚊是主导措施。 接种国产地鼠肾组织培养病毒灭活疫苗可用于 保护10岁以下儿童和到达疫区的易感人群。 幼猪接种疫苗有可能控制乙脑的流行与传播。 目前,发病多见于边远地区 流脑和乙脑 的区别
汉坦病毒 Hantavirus,HV
HV引起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为致死 性疾病。
2013-7-26
28
2013-7-26 24
免疫性
病程第1~2天出现IgM 抗体,7~10天达高峰 病程第3~4天出现IgG 抗体 获得持久免疫力
2013-7-26
25
(三)病原学诊断
1.血清学: 应用重组核蛋白(NP)抗原,建立ELISA检测血清抗-NP。
NP出现早,可用于早期诊断。
2.PCR方法: HFRS和HPS均可用PCR进行基因诊断,应用M基因保守 区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可作出诊断。还可采用M基因非 保守区及S基因片段作引物并扩增,可进行HV的分型。
虫媒病毒分类上属于 不同的病毒科。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临床、全科医学等专业)一、课程基本信息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

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

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

每篇首先系统的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随之,介绍各篇可引起人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

该课程为必修课,3.5学分,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27学时。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三基”内容。

同时,同学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突发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以激起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_张卓然_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_张卓然_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五年制>用一、前言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美容医学专业等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的分支及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地位是今后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弧菌与螺旋菌、螺菌与螺旋体。

二、细菌的结构(一)基本结构:细胞壁的结构及主要化学组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胞壁的功能及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原生质与原生质球)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二)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与功能、荚膜、细荚膜粘液层、糖萼等的概念。

鞭毛的排列、化学组成与结构、鞭毛的功能。

菌毛的概念、普通菌毛与性菌毛的性质与意义。

芽孢的形成、大小、位置及其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三、细菌形态的结构检查法(自学及结合实验课学习)显微镜放大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化学组成,注意仅存在于细菌学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二氨荃庚二酸及吡啶二羧酸等,细菌的主要物理性状,如:表面积大、带电现象及半透明、渗透压等。

二、细菌的代谢(一)细菌生长的化学条件、自营菌与异营菌的划分原则、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氧无机盐及生长因素等。

)(二)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的划分;专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细菌生长温度。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

第15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学习要点一、虫媒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为单正链RNA病毒,有包膜。

基因组为单正链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E 蛋白、M蛋白、C蛋白)和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NS)。

E蛋白具有血凝素活性,并可诱生中和抗体。

小鼠和乳鼠是易感动物,病毒培养常用C6/36细胞。

(2)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带毒的蚊子和猪、牛、马、驴、羊等家畜。

幼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

人感染病毒后仅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所以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带毒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流行特征:主要流行区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

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流行为主,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相一致。

易感者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

(3)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

多为隐性感染和顿挫感染。

少数免疫力不强的感染者,病毒可穿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增殖,损伤脑实质和脑膜,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惊厥或昏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

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有痴呆、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4)防治原则:防蚊和灭蚊是关键。

在易感儿童接种灭活疫苗。

在流行地区可给幼猪接种疫苗。

2.登革病毒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

有四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性。

病毒易在C6/36、Vero等细胞中增殖,亦可在蚊体内和乳鼠脑内增殖。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引起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前者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后者病情较重,可出现皮肤大片紫癜及瘀斑、消化道出血等,并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

“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是DHF/DSS的重要的发病机制。

医学微生物题库含答案.doc

医学微生物题库含答案.doc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绪论一、A型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结构简单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二、是非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器。

2•微生物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3.—种病毒只具有单一核酸。

三、名词解释1 •微生物四、问答题1•什么是微生物,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绪论测试题答案(仅附A型选择题、是非题答案,以下各章类同)l. E 2.C 3.C1.否2.否3.是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A型选择题1.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A.聚糖骨架B.四肽侧链C.五肽交联桥D.B-1,4糖莒键E.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2.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C.具有抗吞噬作用D. 一般在机体内形成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A.菌毛B.荚膜C.中介体D.胞浆膜E.鞭毛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E.脂多糖A.中介体B.细胞膜C.异染颗粒D.芽胞E.荚膜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 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 A.染色不易着色 B.细胞壁缺陷 C.形成光滑中等大小菌落D.无致病性 名词解释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E.破坏细胞膜3.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B.芽胞C.细胞膜D.细胞质E.核质4. 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C.具有抗吞噬作用D.具有免疫原性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5. 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6.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7. 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9. 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10. L 型细菌的主要特点是:E.形态为球形 二、是非题1.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菌菌毛。

虫媒病毒 病毒性出血热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虫媒病毒 病毒性出血热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fevers; some may cause severe encephalitis, and life-threatening hemorrhagic fever.
The influence of the Vectors
Vectors and viruses tend to be clustered in the
up" in reference to the stooped posture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the arthritic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Chikungunya is a relatively rare form of viral fever (non-fatal viral illness) caused by alphavirus through mosquitoes.
Aedes aegypti mosquito
Epidemiology of Chikungunya
Chikungunya was first described in Tanzania, Africa
in 1952.
An outbreak of chikungunya was discovered in 1999
Bunyaviridae Reoviridae
Uukuvirus Coltivirus
tick tick Ceratopogonidae (Culicoides spp.)
viral encephalitis, viral hemorrhagic fever viral hemorrhagic fever
Reoviridae
Orbivirus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
共同特征
病毒呈球状,直径40-70nm。 +SS RNA,20面体对称。有包膜,包 膜镶嵌糖蛋白。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 对脂溶剂、热、酸等敏感。 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节肢动物可长 期储存和传播病毒。 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主cephalitis B virus)
又称日本脑炎病毒 传播媒介:蚊子(库蚊、伊蚊等) 传播方式:动物(猪等)←→蚊→人 灭活疫苗。
出血热病毒
汉坦病毒
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伤为特征的病毒 性感染通称为汉坦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 (HFRS)。 肺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的疾病称 为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SS RNA,基因组分为3个节段:L、M、S。 至少有十多种血清型。 由啮齿类动物传播(黑线姬鼠、田鼠、家鼠 等),通过唾液、尿、粪便等污染环境。 经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等途径传播。 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有亲嗜性和 侵袭力。 灭活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等不适
肝、脾在单核吞 噬细胞内继续大
10天左右
若不再发展 多顿挫感染,
二次病毒血症
数日后可自愈
量增殖
突破血脑屏障 少数抵抗力低下
脑组织:脑实质、脑膜病变
2020/9/23
临床症状、后遗症
• 脑实质和脑膜损伤,患者有高热、剧烈 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或昏 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 脑疝而死亡,死亡率高达10-40%。部分 病人恢复后可有严重后遗症-瘫痪、痴 呆、失语、耳聋等。
3传播方式:
蚊 动物

2020/9/23
病毒 感染
蚊:唾液腺和肠道细胞内增殖 叮咬
动物:(幼)猪、牛、羊、马、禽, 感染后有病毒血症,但无症状 中间宿主/扩散宿主=传染源
蚊 其他动物或人
乙脑患者、隐性感染者可成为传染源 蚊体可携带病毒过冬及经卵传代-蚊即 是传染源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2020/9/23
• 4)病毒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严格的地方性 。
• 5)多为人畜共患,致病力强,潜伏期短、发 病急。
• 6)病毒抵抗力较弱,对多种理化因素敏感。
2020/9/23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也称乙脑病毒或日本脑炎病毒) 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病原体。 乙脑是一种以蚊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多 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高,近年来,成人
2020/9/23
免疫性
• 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 • 主要依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防止病毒
进入脑组织和维持血-脑脊液屏障正常功 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2020/9/23
二、 登革病毒
• 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 •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
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地区流行较为严重 。我国在广东、海南及广西等地有病例报告 。 • 患病后有发热、肌肉关节剧痛等症状,故俗 称断骨热。 2020/9/23
及老年人患者相对增加。 该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
不一,死亡率高,少数幸存者可有后遗症。
2020/9/23
(一)生物学性状
• 病毒呈球形,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有包 膜,包膜表面有糖蛋白E和膜蛋白M。糖蛋白E即 病毒血凝素,能凝集邹鸡、鸽和鹅的红细胞,其 相应抗体能抑制血凝并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2020/9/23
第一节 虫媒病毒
• 也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 • 是一类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蜱、白
蛉等)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相 应疾病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 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主要有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
2020/9/23
(伊蚊)
• 该病毒易在蚊体内增殖。
2020/9/23
二)致病性:
• 传播媒介:伊蚊 储存宿主:猴、人 传播途径:猴 蚊 人 临床分型:普通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

2020/9/23
致病机制
带毒伊蚊叮咬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中增殖
Hale Waihona Puke 病毒血症普通型 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 胀及皮肤出血、休克等。
2020/9/23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2020/9/23
(二)致病性
1、主要传播媒介 库蚊,与流行与蚊密度 的高峰一致,多发生于夏 秋季。 南方流行季节多 在6-7月,而东北地区则 多为8-9月。 蚊虫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 主,可携带病毒越冬,能 经卵传代。
2020/9/23
2、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 家畜(特别是幼猪)、 家禽是中间宿主和传染源
一)生物学性状
• 形成结构似乙脑病毒,但体积较小,约1725nm。
• 病毒颗粒为小球形 • 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包膜。 • 有4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
登革病毒与乙脑病毒也有抗原交叉。
2020/9/23
一)生物学性状
• 病毒基因组编码最为重要的包膜蛋白是E 蛋白。
• E蛋白具有型和属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能 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 具有保护作用。
2020/9/23
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
皮 下 出 血
2020/9/23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 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 可由不同科属的多种病毒引起。 • 疾病的特征以发热、皮肤粘膜及不同
脏器出血为主。 • 主要病毒有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
毒等。
2020/9/23
一、汉坦病毒
• 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是肾综合 征出血热的病原体。习惯称流行性出 血热。
• 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 性传染病。
2020/9/23
一)生物学性状
• 病毒在动物、鸡胚及组织细胞内均可增殖。最敏 感的动物是乳鼠,鼠龄越小越易感。乳鼠脑内接 种病毒后,经3-5天的潜伏即可出现耸耳、蜷伏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和肢体痉挛等症状,不久 转入麻痹期而死亡。
• 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很少变异。 • 抵抗力弱,56℃30分钟可被灭活,对石炭酸、来
苏等多种化学试剂较敏感。
(虱、蜱)
(库蚊)
2020/9/23
(吸血白蛉)
•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 1)病毒呈小球状,,直径多为40-70nm.
• 2)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衣壳呈20面体对 称,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
• 3)有较广的宿主范围,能在脊椎动物和非脊 椎动物体内增殖,其中节肢动物可长期储存和 传播病毒。
2020/9/23
2020/9/23
2020/9/23
• 人群普遍易感,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 发病较多。
• 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发生脑炎。
2020/9/23
致病机制
乙脑 病毒
带毒蚊虫叮咬 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 巴结内增殖
少量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发热、寒冷、
发生于再感染
形成原因:免疫反应—血管内皮细 胞损伤,出血,休克
2020/9/23
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 • 登革热
发热 骨、关节疼痛 皮疹 出血 全身中毒样症状 (轻型、典型、重型) •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常有两 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 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