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1)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精品教学课件

∴∠ABP=∠ACP=90°
∵PB=PC,AP=AP
∴Rt△ABP≌Rt△ACP(HL)
∴∠APB=∠APC
PB=PC,
在△PBD和△PCD中,
∠DPB=∠DPC, DP=DP,
∴△PBD≌△PCD(SAS)
∴∠BDP=∠CDP
课堂小结,整体感知
1.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猜想: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分析命题: 条件: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结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数学语言: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C=∠C′=90°,AC=A′C′,AB=A′B′; 求证:△ABC≌△A′B′C′.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2 如图,∠BAC=90°,AD是∠BAC内部一条射线,若AB=AC,BE⊥AD于点E
,CF⊥AD于点F.求证:AF=BE.
证明:∵∠BAC=90°
∴∠BAE+∠FAC=90°
∵BE⊥AD,CF⊥AD
∴∠BEA=∠AFC=90°
∴∠BAE+∠EBA=90°
∴∠EBA=∠FAC.
∴∠BFD=∠CED=90°
DF=DE,
在△BDF和△CDE中 ∠BFD=∠CED,
BF=CE,
∴△BDF≌△CDE(SAS)
∴∠B=∠C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变式训练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
BE⊥AC于点E,DF⊥AC于点F,CF=AE,BC=DA.
求证:Rt△ABE≌Rt△CDF.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1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 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F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判定方法。
2.难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直角三角形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图片,如:直角尺、房屋设计图等,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直角三角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三角形。
接着,通过PPT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取一个三角形图形,判断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 教案1

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一、引入:如果你是设计师:(提出问题)2008年将建造一个地铁站,设计师设想把地铁站的出口建造在离附近的三个公交站点45路、13路、23路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而这三个公交站点的位置正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地铁站的出口建造在哪里?请同学们分小组在模型上找出那个点,并说出它的位置。
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这个点到这三个顶点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实验请猜想一下,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和斜边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授:提出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命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完成证明过程)应用定理:已知:如图,在△ABC中,∠B=∠C,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AB.AC的中点。
求证:DE=DFFEDC BAE D C B A 分析:可证两条线段分别是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再证两斜边相等即可证得。
练习变式:1. 已知: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高,F 是BC 的中点。
求证:FD=FE 练习引申:(1)若连接DE ,能得出什么结论?(2)若O 是DE 的中点,则MO 与DE 存在什么结论吗?上题两个直角三角形共用一条斜边,两个直角三角形位于斜边的同侧。
如果共用一条斜边,两个直角三角形位于斜边的两侧我们又会有哪些结论?2.已知:∠ABC=∠ADC=90º,E 是AC 中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2.1直角三角形(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实际问题中直角三角形的识别和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方法。
举例: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图形,如等腰直角三角形、含30°或6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强调如何快速识别直角三角形。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的计算。
-难点解析:
-勾股定理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定理背后的几何关系和代数表达,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斜边上的高。
-问题解决中的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举例:
-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可以设计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距离、计算斜边长度等,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直角三角形的情况?”比如,我们常见的红领巾,它的形状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测量和计算,亲自验证了勾股定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对于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几何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索成果,互相提问,解决问题。
4.讲解与演示:老师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点评,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进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c.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d.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它是直角三角形e.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练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1.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三角板、直尺等。
2.教学材料:教材《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板书)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中,含有一个直角(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首先,请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直角三角形?请举个例子。
4.2 引入新知识(板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
老师:很好,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大家都回忆了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请注意我的板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两个?学生: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老师:非常棒!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直角三角形的例子。
(教师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些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它们的两条直角边是不是相互垂直?它们的斜边是不是最长的?学生:是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老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这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一。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请看我的板书。
(板书)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方法一:三边关系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两边关系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已知,且两条边相互垂直,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1)教案

“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本课是《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根底上,进步探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判定定理。
教学内容主要为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了解逆命题、互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和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本节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以直观认识为根底进行简单的说理,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表达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图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观察、画图、推理、合作等活动体验,具备了本节课所需的探索、交流和演绎推理能力。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根底上,将进一步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证明方法。
让学生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经历观察、归纳出他们的共性,以得出互逆命题、逆命题的概念。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的例子。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魅力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开展教学过程,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应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2〕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开展抽象思维。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可能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2.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演示。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
4.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解释。
5.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a.两个锐角的和为90度b.直角对边最长c.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等于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根乘以斜边d.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e.证明几何命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第一单元 1.2 直角三角形课件

作业:
1,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 2,3,4
B 1.5, 2,3
C 9, 12, 15
D 7, 8, 9
2,在△ABC中,三边长分别是8,15,17,则这个三角形是__
它的面积是__。
3,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n+1,n+2,n+3,当n=__时,此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 在△ABC中,BC=6,AC=5,BC边上中线长为4,则S△ABC=____ 5,已知:在△ABC中,AB=15cm,AC=20cm,BC=25cm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你知道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 * * *据说*,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
他们用13个等距离的结把一根绳
子分成等长的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
住绳子的第1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
(13) (1)
* * (2) * * (3)
(12) (11)
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 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
(10) 直角在第4个结处. (9)
* * * (4)
* * * * * (5) (6)
(7) (8)
你想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探究1
动
分别以下列两组数据为三
手
角形的边长,画出两个三角形.
画
(单位:cm)
一 画
(1) a=6, b=8, c=10; (2) a=5, b=12, c=13
(3) a=4, b=6, c=8;
(4) a=6, b=7, c=8.
初二数学下册(北师大版)《1.2 直角三角形(1)》【教案匹配版】最新中小学课程

∴AB2=DF2,
∴AB=DF, ∴△ABC≌△DFE(SSS). D
∴∠C=∠E=90°,
┏
∴△ABC是直角三角形. E
F
归纳总结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 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4:观察下面各组命题,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归纳总结
上面每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 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 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思考: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2
c2 =2ab+b2-2ab+a2, c2 =a2+b2, ∴ a2+b2=c2.
勾股定理反过来,怎么叙述呢?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为什么?
探究3: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如何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中,AC2+BC2=AB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与△ABC全等,你能自 己写出证明过程吗?
A
C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证明:作Rt△DEF,使∠E=90°,
DE=AC,FE=BC,
则DE2+EF2=DF2(勾股定理). C
B
∵AC2+BC2=AB2(已知), DE=AC,FE=BC(作图),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

则在Rt△ADE中,AD2=DE2+AE2,
又∵AB=AC,∠BAC=90°,
E
∴AE=BE=CE,
∵BD2+CD2=(BE-DE)2+(CE+DE)2
=BE2+CE2+2DE2=2AE2+2DE2=2AD2,
即BD2+CD2=2AD2.
课堂检测
1.2 直角三角形/
能力提升题
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12cm,BC=5cm,
探究新知
1.2 直角三角形/
小结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直角三角 形的两锐角互余”.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新知
1.2 直角三角形/
证明: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ABC中, ∠A +∠B=90°.
∵AC2+BC2=AB2(已知), DE=AC,FE=BC(作图), C
B
∴AB2=DF2,∴AB=DF,
∴△ABC≌△DFE(SSS).
D
∴∠C=∠E=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
E
F
探究新知
1.2 直角三角形/
结论 勾股定理与逆定理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讲练课件-(共28张PPT)

A.HL
B.SAS
C.ASA
D.SSS
2.如图,在△ABC中,∠C=90°,AD=AC,DE⊥AB于点D.若
∠B=28°,则∠AEC=( B )
A.28°
B.59°
C.60°
D.62°
3.如图,在△ABC中,∠BAC=90°,ED⊥BC于点D,AB=
BD,若AC=8,DE=3,则EC的长为 5 .
B.AB=AB
C.∠ABC=∠ABD
D.∠BAC=∠BAD
3.如图,在△ABC中,∠C=90°,ED⊥AB于点D,BD=BC,若
AC=6 cm,则AE+DE等于( C )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4.如图,AC⊥AB,AC⊥CD,要使得△ABC≌△CDA.
( 1 )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AB=CD ;
6.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
=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
AP= 5或10 时,△ABC和△PQA全等.
7.【教材P35复习题T13变式】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
为点C,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是点E,F.求证:
= ,
∴Rt△ABC≌Rt△BAD(HL).
∴∠ABC=∠BAD.
3.如图,△ABC和△DEF为直角三角形,∠ABC=∠DEF=90°,边
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斜边AC,DF交于点G,且BF=CE,AC=DF.
求证:GF=GC.
证明:∵BF=CE,∴BF+FC=CE+FC.∴BC=EF.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2.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

(3)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有类似的关系吗?
与同伴交流.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 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 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 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 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证明: 如图(2) ,作Rt △A′B′C′ ,使
∠A′=90° A′B′=AB, A′C′=AC,
则A′B′ 2+A′C′ 2 =B′C′ 2(勾股定理). ∵AB2+AC2=BC2 , ∴BC2 = B′C′ 2. ∴BC = B′C′. ∴△ABC≌ △A′B′C′ (SSS). ∴ ∠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 △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 的真假: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为零; (4)如果ab<0,那么a>0,b<0.
导引:根据题目要求,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将原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部分互换,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最 后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AB·CD,
∴AC·BC=AB·CD.又由方法一知AB=15,
∴CD= 9 12 = 36 ,即点C到AB的距离为 3 6 .
15 5
5
新知小结
应用方程思想求线段的长很常见,而用面积法求 线段的长更是简化了计算步骤,使解题过程变得 简明 易懂.
巩固新知
1 在△ABC中,已知∠A=∠B=45°,BC=3, 求AB的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定理)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学生可能对HL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以及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于HL定理的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进行直观展示,以及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熟能生巧。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将采取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后,我将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部分,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讲解或提供额外的辅导资源。同时,我也会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转折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具备了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然而,对于HL定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互动方式
在师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采用问题引导法和问答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生生互动环节,我计划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些互动方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材,主要介绍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内容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运用。
2.难点:对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的实例,如建筑工人使用的勾股尺、三角板等,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几何画图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本节课将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例如,可以引用建筑工人如何确定墙壁是否垂直、画家如何画出直角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投入到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中。
2.讲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从特殊直角三角形(如3-4-5三角形)入手,发现并总结勾股定理。
3.结合具体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等。
4.引导学生探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总结出常用的判定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责任感。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理:对顶角相等 有逆定理吗?
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随堂练习3:
(1)四边形是多边形;是真命 逆命题:多边形是四边形; 是假真命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
逆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
(3)如果ab=0,那么a=0,b=0. 是假真命 逆命题:如果a=0,b=0,那么ab=0。 是真命
勾股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ABC中,AB 2 +AC 2 =BC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复习提问: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直三角形.
小结: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两个锐角互余.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 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
是直角直三角形.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 条件 和_结_论_
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 结论 和 条件 ,那么这两
个命题称为 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称
为另一个命题的 逆命题 .
如: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逆命题为: 如果两有理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相等.
2.如果一个 定理 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 那么它是一个 定理 ,这两个定理为互逆定理, 其中一个定理称另一个定理的_逆_定_理_.
已知:如图,在△ABC中,∠A+∠B=90°.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A+∠B+∠C=180°(三角形内和定理)
∠A+∠B=90°
∴∠C =180°-(∠A+∠B) =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 求证:∠A+∠B=90° 证明: ∵∠A+∠B+∠C=180°(三角形内和定理)
∠C=90°
∴∠A+∠B=180°-∠C=90°
证明: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