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状况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去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 安定。 2.政治因素: 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 稳定。 3.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生产工具是 否有新的发明。 4.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 于文化的发展。 5.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 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典例精析】
[典例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9题)宋代,儒学家开 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 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 选C。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理学。“天理是宇宙 万物的本原”知道程朱理学的这一核心主张,此题应该 不难选择。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从哲学本体论 高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使得这一时期儒家 义理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重点突破:宋元科技文化的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科技上: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 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 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正是社会生产发展 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2.思想上:理学出现,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是为 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强化而出现的,实质是反映了封建社 会中后期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3.文学上:(1)宋词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宋代民 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文人多用词抒发对山河破碎、国家分 裂的悲愤之情,故宋词多反映了南北分裂的史实,如辛弃疾的 词;另一方面,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使词的文 学特征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
古代中国-宋元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这样 介绍宋朝:宋朝的历史留下了不少似是而非的 现象:一个骁勇军人开创的国家,偏偏在武功 上不及任何一个主要朝代;它的商品经济空前 发达,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率先转型;它企图 注意实际,不受抽象的观念所蒙蔽,而所产生 的特殊人物,偏偏是哲学家为多。
◆ ◆
由军人开创的国家,在武功上却不及其它朝代?
唐末以来国家为何不安?如何解决?
1.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1) 清除武人专权和割据势力
①收精兵: ……收大将兵权……禁军……枢密 院……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 军权。 ②削实权:文官掌握地方行政权,所有州郡直属 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 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A
【高考真题】(2010·海南单科·T5)辛 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 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 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 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C
【典型例题】(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 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 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 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 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②在乡村出现定期的集市 ③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④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④地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 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 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 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⑵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开创者) 唯心论 认识论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提出 “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 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即反省内 心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 主观唯心主义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宋元时期(解析版)
宋元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民族政权林立的分裂状态又逐步走向统一,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标志地方行政管理管理制度走向成熟。
尽管战争一度频繁发生,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苏湖熟,天下足”,标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五代十国就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基本上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元代建立后,创立了全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制度的成熟,为后世所沿用。
(2)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在唐末坊市界限开始打破的基础上,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完全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纸币交子的出现“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元朝的黄道婆是著名的棉纺织专家;景德镇成为瓷都。
外贸范围扩大,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3)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强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发展为新儒学——理学。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里程碑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但仍以雕版印刷为主)、火药在唐末用于军事的基础上,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军事上广泛运用,指南针用于航海。
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重点识记】1.政治上:北宋初年全面加强中央集权,二府三司制,转运使和通判;王安石变法可适当了解。
元朝的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土司制度。
宋元时期
1、宋元时期的农业 (1)耕作制度的发展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 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 提高. (2)灌溉工具的进步: 出现了高转筒车
宋代高转筒车复原图
2、宋元时期的手工业 (1)制瓷业: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 五大名窑
定窑
2、宋元时期的手工业 (1)制瓷业: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 大名窑 (2)丝织业: 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图案生动活泼
(3)民营手工业:
①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 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 营手工业。 ②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 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 比例。
汝窑
官窑
钧窑
哥窑
景德镇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 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4分)“草市” 的出现有何意义?(2分) 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
“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迚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 和文化的发展。
【典型例题】《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 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 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等之类。每遇有 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 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 )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 【解析】选B。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宊东 京城市管理现象,可以排除A、C两项;从材料“每遇有 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 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可知反映的是政府重 视城市的消防,排除C项,答案为B。
专题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
则例①”,政府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
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②。”政府
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
反而增加。
②严惩官员侵商、扰商行为
——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3)国家干预的减少: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 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
(4)国家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唐 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
问题探究·角度
唯物史观——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至唐代后期逐渐瓦解,与之相 配套的租庸调制也遭到破坏。到了宋代,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退出 历史舞台,土地所有权转移速度加快,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传统的 门阀士族被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出现,宋代的士 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
问题探究·角度
探究主题三 宋元商品经济繁荣
史料印证 宋“基层市场”涌现
材料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 (小商贩),谓之墟市(草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思考:材料描述的史实反映宋代经济怎样的历史信息?
提示 宋代市场监管相对宽松,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宋代“二府三司制”;文官政治;科举制完善(三级考试糊名 誊录);通判及转运使;王安石变法;元中书省及行省制(省 路府州县);宣政院、枢密院、御史台
经济 文化
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棉纺织 业,黄道婆;五大名窑,青花瓷;交子;市坊时空界限打破;政 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榷场互市贸易;海外贸易发达;元朝 泉州第一大港;
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
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四川省资阳市伍隍中学欧质坤一、政治上:封建国家由分裂割剧、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1、唐朝统治结束后,我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剧状态,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北宋建立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与其先后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夏、金等。
3、辽、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同时还有夏、金、畏吾儿、大理等政权并存。
4、元朝建立后,陆续灭掉国内其他政权,统一了金国,并施行行省制度,保证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二、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有突出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主。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
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杭州、成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丝织品品种多,工艺精;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贸易繁荣,成为一些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
2、北宋时,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区域扩大,手工业技术提高,城市繁荣,商业活跃,货币种类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南宋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根本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
水田增加,水稻产量很大,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进一步推广,从广东、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逐渐成为产棉区主要农村副业,棉纺织工具和工艺水平都有很大改进,有了擀、弹、纺、织的工具;造船技术进步,装有指南针;海外贸易发达,有泉州、广州和明州等著名海港,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4、元朝时,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漕运、海运发达,对外交往和海外贸易相当活跃,城市商业繁荣。
5、海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到宋元的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一是北方战乱。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相互征战,使我国与中亚、西域的陆路交通受阻,只有通过海路去发展对外贸易;二是江南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为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普遍使用,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条件;四是南宋政府采取鼓励海外贸易的措施,并把它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20高考历史】专题06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
文化上: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辨化,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具体史实】(一)政治1.宋朝(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
2.元朝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1)目的: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经济1.农业(1)灌溉工具: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耕作制度: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作物熟制。
(3)农作物: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
(4)经济重心: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手工业(1)制瓷: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2)纺织:①宋代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1)宋朝:①地域限制被打破: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可随处开设;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较大的市镇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历史笔记——宋元时期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一、阶段特征1、政治方面:①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全国统一。
②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经济法面: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经济水平。
②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③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经济有很大发展。
④北方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
⑤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3、民族关系方面:①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顶点在元朝。
②民族间战争随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
③几个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4、对外关系方面:①海外贸易发达。
②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
③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并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同时期的世界:欧洲仍处于封建社会;阿拉伯帝国走向衰亡;日本进入封建化。
三、朝代的更替北宋960——1126赵匡胤(太祖)——赵桓(钦宗)都城:东京(开封)南宋1126——1276赵构(高宗)——赵昺(末帝)后梁:朱温(洛阳)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洛阳)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洛阳)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都城:临安(杭州) 元1271——1368 忽必烈——顺帝 都城:大都四、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北宋——君权与相权的斗争1、背景:避免唐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为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2、措施:强化皇权削弱相权——二府三司皇帝三 司 (三司使) 北宋的中央机构 ——二府三司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宰 相)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密使)(计 相)政府枢府二府三司三 衙(三 帅)有统兵权无调兵权有调兵权无统兵权集权中央分权地方—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剥夺节度使和州郡长官的实权军事上:削弱地方军队,精壮充实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的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繁荣、开放、创新、和谐。
首先,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繁荣昌盛。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农田的开垦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蓬勃发展,许多手工业工坊和商业市场纷纷涌现,商品交流和贸易活动频繁,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富裕。
其次,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开放包容。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更加紧密。
南宋时期,中国与南洋诸国的贸易活动达到了巅峰,许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带来了大量的外国商品和文化。
元代时期,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蒙古人对于汉族文化的包容和融合,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多元。
第三,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创新能力强。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南宋时期,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如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科技的进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时期,蒙古人对于汉族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
最后,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相对较为安定,人民的生活相对和平。
南宋时期,尽管面临着金朝和蒙古帝国的威胁,但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保持了国家的相对稳定。
元代时期,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统治措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宋元时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繁荣、开放、创新和谐等特征。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感谢下 载
可编辑
宋元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
阶 段
经济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特 征
民族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各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外交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文化
封建文化高度繁荣,有突出成就, 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宋元时期政治
1、从分裂走向统一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
类别
哲 学
程朱理学
五代
宋 豪放派 词
婉约派
文 学
宋 话
本
诗
元 元杂剧 曲 散曲
代表人 二程 朱熹 李煜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代表著作
主要成就
客观唯心主义 理学
承上启下
念奴娇水调歌 头
《菩萨蛮》
《雨霖铃》
拓展内容,开 创风格
意义、地位 两宋文学的主流
市民阶 层的兴 起
陆游
《示儿》
关汉卿 《窦娥冤》
辽宋夏金 元朝灭南宋,肃清反抗势力(6分) (2)秦:郡县制 宋:文臣担任知州,设置通判牵制知
州 (或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必须由中 央复审等 元:行省制 (6分) (3)剿杀农民军,消灭南明小朝廷;(2分) 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3分) 平定大小和卓、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 将军,并调遣军队进驻新疆;(4分) 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2分) 两次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俄军,签订《尼布楚条 约》。(3分) (4)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 家的统一;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经济发展的需求; 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历史文化认同不断强化;杰出历史 人物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在统一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批杰出入物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奠 基、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6分每点2分, 答出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
宋元的时代特征八个字宋元时代特征:1. 分裂与统一:宋元时期,中原地区先后被南宋和蒙古统治,出现了南宋和北元两个政权。
南宋政权力量弱小,无力抵抗蒙古的入侵,最终导致中原地区沦为蒙古的统治下。
2. 文化繁荣:宋元时代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
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追求自由、豪放、浪漫的文学艺术风格,出现了宋词和南宋画院等文艺形式;北元时期,蒙古统治者也重视文化艺术,推动了元曲、元杂剧等文学艺术的发展。
3. 受外族文化影响:宋元时代中国面临来自外族的统治,蒙古族及其他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元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吸收了蒙古、西亚、波斯、阿拉伯等西方文化,同时与汉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交融。
4. 海上贸易与海禁政策:宋元时代,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中国海上贸易繁荣起来。
南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海外贸易,发展了对外贸易港口,增加了商业贸易往来。
然而,北元时期出现了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海外贸易,导致中国的海外贸易出现萧条。
5. 社会变迁与阶级矛盾:宋元时代经历了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北方农民起义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冲击,同时也引发了对封建制度和统治者的反抗。
这些社会变迁和阶级矛盾成为了后来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6. 科技进步与文化转型:宋元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例如,南宋时期的科技发展促进了船舶制造与航海技术的发展,为后来郑和下西洋奠定了基础。
同时,元代的金属铸造技术、火药及火器的使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7.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宋元时代,蒙古族和汉族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和融合。
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大量汉族人参与政府和文化艺术活动,成为了元朝社会的一部分。
同时,蒙古族和汉族之间也进行了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元代文化。
8. 统治手段与政策: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统治手段和政策来维持统治。
例如,推行均田制和保田法等农业政策,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实行三司使制度,确保中央政权对各地区的控制;实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
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
第二单元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的特点:1、民族政权并立(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2、经济重心的南移3、民族大融合一、民族政权并立1、10世纪,族首领,建立,都城年,后周大将发动,建立,定都,今11世纪,族首领,建立,都城12世纪,女真族首领,建立,都城1127年,赵构建立,都城2、唐朝灭亡后,出现了的割据混战局面,后来,结束了的分裂局面。
3、辽宋夏的和战北宋和辽的关系:先战后和。
战:北宋与辽发生,主战派宰相,结果。
和:,史称。
意义:。
宋和西夏的关系:先战后和:内容影响:北宋和金的关系: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4、南宋与金的对峙南宋时期,是抗金名将,训练了军纪严明的,从金军手中收复,取得了。
秦桧以“谋反”罪杀害岳飞。
1141年,宋金和议:内容:。
影响:。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原因:1、2、3、4、2、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从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到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经济重心的南移表现:(一)农业的表现:(1)从引进的优良品种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2)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的谚语);(3)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4)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
(5)的栽培有很大发展,在江南丘陵地区新了许多茶园。
(二)手工业的兴旺:纺织业——(1)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多来自。
(3)以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1)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2)淅江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3)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
造船业——(4)宋朝的居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等地造船业发达。
(三)商业的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最大的商业都市——和(后为临安);、“买卖昼夜不绝”,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有着独特的历史阶段特征。
以下是对宋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1200字以上的介绍:1.阶级矛盾激化:宋元时期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阶级结构明显,阶级矛盾激化。
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越发尖锐。
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和重度剥削,大量农民被迫离土而去,一些地主也在这种情况下降级为富贵地主。
2.商业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商道通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繁荣的市场经济。
通商发达不仅拉近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交流,也为农村人口流动创造了条件。
同时,繁荣的商业活动也重塑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使商人阶级崛起,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制度。
3.文化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涌现了众多文化作品。
艺术上,诗人陆游、苏轼等代表着文学艺术的高峰;科技上,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了“望远镜”、“指南针”等重要科技发明;哲学上,朱熹的“理学”对中国儒学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积淀,也为后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土壤。
4.抗击外敌:宋元时期,在金朝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成为常态,宋朝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
尽管士兵的战斗力有所下降,但宋朝政府仍努力加强边防建设,以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略。
此外,宋朝开设边境军屯,组织乡勇,建立战略竖立,以应对来自外敌的威胁。
5.政治腐败与分裂:宋元时期,政治腐败严重,封建统治集团的权力腐败现象十分突出。
由于许多官员贪污腐化,政府财政出现严重问题,导致政府无力应对内外困境。
此外,宋元时期国家的分裂也是十分明显的,内部政治斗争激烈。
宋室的皇权不断被地方势力削弱,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局面。
6.民族融合:宋元时期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各族、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时期。
金朝的统治推动了南北方的融合,汉人在政权更替中被逐渐融入北方社会,南北方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此外,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也有所提升,与汉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历史复习资料总结:5.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
历史复习资料总结:5.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907唐朝灭亡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包括三个历史阶段,907年到979年是五代十国,979年北宋局部统一到1279年元朝大统一期间是两宋和辽夏金元的对峙时期,1279年到1368年是元朝的统一。
(一)、政治-分裂走向统一和中央集权强化;1、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分裂时期,但逐渐走向元朝的大统一,而且统一的范围和深度远超秦朝和隋朝。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达到空前水平,特别是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
2、中央集权强化:北宋从中央到地方采取分权和收权的方法强化了中央集权,基本防止了篡权和割据的政治现象;元朝形成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制度,对后代影响至今。
3、改革变法:一种是汉族政权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包括范仲淹的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啊;一种是少数民族采取的封建化和汉化改革,例如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和忽必烈的改革。
(二)、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三)、民族-民族大融合局面1、多个民族争政权并立,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加强了交流和融合。
2、元朝大统一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局面。
民族迁徙频繁,汉族到边疆,少族到中原;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范围广,程度深。
3、元朝空前加强边疆的管辖,特别是西藏和台湾正式归属中央。
(四)、外交-海贸空前。
(五)、文化-高度繁荣1、应用性的科技三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2、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理是本源,气是材料,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文学突出了世俗性,宋词元曲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和和议。
民族战争:这些战争属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采取侵略反侵略来评判;但存在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由于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财富,破坏经济发展,岳飞等领导的属于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也符合两族人民根本利益.但不宜采用民族英雄的称号.可称抗金英雄.民族和议:这些议和不能认识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不是外交条约,是民族和约.对于两宋来说,政治上具有屈辱性,也加剧了人民经济负担,但积极意义是主要的,政治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局面,经济上有利于双方贸易交流,最终促进民族融合.三、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四大发明对中西的不同影响(1)宋元时期,由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继承前一时期发达的科学技术成就技术上,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三大发明是其中最突出的成就。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一、政治方面: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二、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农业: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棉花种植到闽粤地区,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格;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三、文化方面: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
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
扩展资料:宋代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抛弃了前代依据理念凭空设想制作的传统,转而追随普遍的社会心理,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题材进行创作,使玉器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其特点和标志便是玉雕童子等作品在各种艺术品中的广泛出现。
宋代玉器以和田白玉、青玉为主,很少一部分是独山玉。
这件“宋代玉雕双人小摆件”为和田青白玉,玉泛青灰之色,质地柔润,有沧旧感。
上有淡淡的红褐色沁,沁色深浅不等、自然生动。
宋玉如同宋画,好似写生作品,刀工往往繁简得当,既简练又传神。
这件宋代人物纹玉摆件形体概括性极强,对人物具体动作的描述非常的生动,使整体造型看起来相当具有传神效果。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
宋元阶段特征总结一、历史背景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宋代从960年至1279年,元代从1271年至1368年。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特点。
二、政治特征1. 宋代政治特征宋代政权相对稳定,实行了官僚制度,建立了官方统治体系。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社会中产阶级的地位提高,士人阶级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政府管理相对高效,国家官员的选拔和任命都要经过考试和严格的选拔程序。
2. 元代政治特征元代是蒙古帝国的时期,统治者采取了蒙古人的统治方法,并融入了汉族传统制度。
政府实行了高度集权的制度,决策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蒙古统治者任命和管理官员的方式与宋代有所不同,强调族群背景和个人的能力。
此外,元代还推行了均田制和户籍制度,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经济特征1. 宋代经济特征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农田的开垦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手工业的发展也十分突出,以丝绸、陶瓷、纸张和印刷术等为代表的手工业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商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2. 元代经济特征元代经济较为复杂,包括蒙古草原经济、内地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蒙古草原经济是元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放牧为主要方式,与内地农业经济互为补充。
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鼓励内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元代还实行了一些改革政策,提高了贸易和金融的规模和水平。
四、文化特征1. 宋代文化特征宋代文化发展较为繁荣,以文人士人文化为主导。
诗词、绘画和书法成为当时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宋代文人风尚。
在科技方面,宋代发明了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等重要科技。
此外,宋代也是佛教和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
2. 元代文化特征元代的文化特征受到了蒙古和汉文化的双重影响。
元代文化以诗词、戏剧和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进行 了哪些重大活动?(14分)
(4)结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是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主流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春秋战国 秦灭六国 魏晋南北朝 隋灭陈 五代十国
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 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 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 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 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辽宋夏金 元朝灭南宋,肃清反抗势力(6分) (2)秦:郡县制 宋:文臣担任知州,设置通判牵制知
州 (或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必须由中 央复审等 元:行省制 (6分) (3)剿杀农民军,消灭南明小朝廷;(2分) 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3分) 平定大小和卓、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 将军,并调遣军队进驻新疆;(4分) 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2分) 两次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俄军,签订《尼布楚条 约》。(3分) (4)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 家的统一;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经济发展的需求; 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历史文化认同不断强化;杰出历史 人物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在统一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批杰出入物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奠 基、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6分每点2分, 答出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
提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内容: 明显有利于农民的措施是: 青苗法
募役法
损害了官僚、地主利益的措施有:
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保甲法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将兵法的实施是为了克服北宋初期的 更戍法 带来 的弊端
思考和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未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主要原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次要原因: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直接原因:宋神宗去世,保守派上台
类别
哲 学
程朱理学
五代
宋 豪放派 词
婉约派
文 学
宋 话
本
诗
元 元杂剧 曲 散曲
代表人 二程 朱熹 李煜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代表著作
主要成就
意义、地位
客观唯心主义 理学
念奴娇水调歌 头
《菩萨蛮》
《雨霖铃》
承上启下
拓展内容,开 创风格
两宋文学的主流
市民阶 层的兴 起
陆游
《示儿》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秋思>
情境的设置,展现了一个与教材较少联系的新的信息平台, 解答时注意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 合归纳分析回答。另,本题的缺点是提供的古文字过难。 (本题与上题都考查了与救灾有关的问题,是现实热点问 题,因此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把握高考的动向。)回答 第(1)、(2)问要紧扣材料,善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第(3)问要结合课本知识,围绕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 治体制的弊端作答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 合所学知识原之有理即可。
关于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减地方权力
2、在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能够直接增加政府财政 收入的是
(1)青苗法 (2)募役法 (3)农田水利法 (4)方田均税法 (5)市易法 A、12345 B、245 C、145 D、134
北
916
1125 1206 1271
元 辽(契丹) 金 蒙 1115 1234
北 西夏 古 907 五代 960
1038
1227
十国
宋
南宋
891
979
1127
1276
1368
南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1)北宋:宋初强化中央集权
背景--- 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目的— 铲除……防范……巩固…… 措施--- ① ② ③ ④科举制的发展 影响--- 积极、消极 特点--- 重文轻武、重内轻外、分化事权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下
二府三司制
枢 (三衙)
密
院
侍 卫
殿 前
侍 卫
马司步
军
军
司
司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北宋:中期的改革
内忧:土地兼并 —— 农民反抗 冗官、冗兵、冗费 —— 积贫积弱
外患:辽、西夏的威胁
王安石变法 目的: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实质:地主阶级改革家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
宋元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
阶 段
经济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特 征
民族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各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外交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文化
封建文化高度繁荣,有突出成就, 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宋元时期政治
1、从分裂走向统一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
货币: 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商业:市镇:宋元城:市纯时纸间币、流空通间政突权破坊市限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中心:北宋-汴梁 南宋-临安 元-大都
对外贸易;北宋: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南宋: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口 杭州-最大商业和手工业
类别
代表 人
代表著作
主要成就
意义、地位
印刷
三术
大 指南
揭露封建统治 元代剧作家的杰
腐朽黑暗
出代表
关于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减地方权力
2、在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能够直接增加政府财政 收入的是
(1)青苗法 (2)募役法 (3)农田水利法 (4)方田均税法 (5)市易法 A、12345 B、245 C、145 D、134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不得摘抄 原文)(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2分) (3)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4分) (4)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那些启示?(2分) 解析:本题以救灾为主题展开考查,试题通过新材料、新
3、答案要点:
(1)组织百姓竞渡,提供饮食;鼓励佛寺大兴土木。
(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措施多样;迷信色彩浓厚。
(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3)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配人力、物力;在中央集权 制度下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给救灾带来不利影响。
农业: 水利经验: 郭守敬治水经验
农业技术:水旱轮作稻麦复种制 、《农桑辑要》《农书》
冶炼业:北宋: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纺织业:棉花种植广泛,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手工业:
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陶瓷业:宋: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青花瓷 釉里红 彩瓷 景德镇制瓷中心
造船业:南宋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背景 + 目的 + 实质 + 效果 + 败因
(3)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中央--“一省制”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行省制 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琉球) 宣慰司--管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事务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经济重心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至江浙地区“苏湖熟、天下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破除迷信,科学救灾。
(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中国历史上有分裂时期,也有统一时期,但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哪三次政治大分裂 时期?这三次分裂局面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6分)
——摘自《梦溪笔谈》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 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 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
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 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 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 (求雨祭名)之义。”
科发 针
学明 技
火药
术 综合
毕升
沈括
《梦溪笔 谈》
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用于航海
广泛用于军事、 管形火器 总结宋以前,特 别是北宋科技
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欧洲资本主 义发展的必要前 提
在我国世界科技 史上地位重要
天文历法
郭守 敬
科学技术的特点:
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早三 百年
⑴世界领先. ⑵ 以应用型技术为主,面向现实、服务现实。 ⑶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