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各论.

合集下载

初级宝石各论——五大宝石宝石学性质总结

初级宝石各论——五大宝石宝石学性质总结
假六方三连晶,有内凹角,厚板状、扁平板状,晶面常有条纹。
无结晶外形,致密块状、土状、结核状、薄层状。
4.RI、DR
2.417
1.76-1.78,0.008
1.56-1.59,
0.004-0.009.
1.74-1.75,0.008。
1.45,可低至1.37。
5.光性
I
U-
U-
B+
I
6.颜色
无、黄、褐、灰、蓝、绿、粉红、紫红等。
不完全底面解理;
祖母绿脆性大。
不完全-中等柱面解理。

15.断口
阶梯状断口
贝壳状,有裂理则阶梯状断口
贝壳状断口
贝壳状断口。
贝壳状断口
16.H
10
9
7.25-7.75
8.5
5.5-6.5
17.SG
3.52
4.00
2.7-2.9。
3.72
火欧泊:2.00;
其他:2.10。
18.包裹体
各种晶体包体、生长纹、裂隙等。
红宝:典型Cr谱,红区692nm双线,668线,黄绿区以550nm为中心的宽带,蓝区468、475、476nm三条线,紫区普遍吸收;
蓝宝:典型Fe谱,蓝区450、460、470nm窄带。
祖母绿:典型Cr谱,不同方向略有差异,红区683、680、637nm有线,橙黄区以600nm为中心的弱宽带,蓝区477弱线,紫区全吸收;
澳大利亚、博茨瓦纳、南非等。
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我国新疆、山东等。
哥伦比亚、巴西、中国云南等。
斯里兰卡(变石猫眼的唯一产地)、巴西、印度;
前苏联乌拉尔(变石的主要产地)。
澳大利亚(闪电岭的黑欧泊)、墨西哥(火欧泊)、巴西(白欧泊)。

3.3 第三篇 宝石各论 第三章 稀少宝石

3.3 第三篇  宝石各论 第三章 稀少宝石

第三章稀少宝石第一节硫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卤化物一、硫化物(一) 闪锌矿1.矿物学特征1)矿物名称:闪锌矿(Sphalente)。

2)化学成分:ZnS。

3)晶系及结晶习性:等轴晶系,晶体常呈四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见图3-3-1),集合体呈粒状、葡萄状、同心圆状。

4)颜色:无色、浅黄、棕褐、黑色(含铁量越高颜色越深),有的呈绿色、红色、黄色(见图3-3-2)。

5)光泽与透明度:金刚光泽一半金属光泽(随含铁量的增多而增强);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均质体。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拆射率为2.37;无双折射率。

8)多色性:三色性中一强黄色至褐色,榍石浅黄色,褐橙色和褐黄色。

9)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有时呈橘红色荧光。

10)吸收光谱:具651nm、667nm、690nm吸收线。

11)解理:(110)解理完全。

12)摩氏硬度:3~4.5。

13)密度:3.9—4.2g/cm3(随铁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2.宝石学资料美国华盛顿斯密逊博物馆珍藏品:1)黄褐色闪锌矿,重73.3ct,美国犹他州产。

2)黄绿色闪锌矿,重59.5ct,美国新泽西州产。

3)黄色闪锌矿,重48ct,墨西哥产。

3.产状与产地1)产状:常见于各种热液型矿床中。

2)产地:墨西哥Sonora,美国的俄亥俄州、新泽西州,西班牙,瑞士,中国,加拿大。

(二) 雄黄1.矿物学特征1)矿物名称:雄黄(Realzar)。

2)化学成分:AsS。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晶体细小呈柱状,有时为针状;集合体呈细微粒状、致密块状,土状(见图3-3-3、图3-3-4)。

4)颜色:橘红色。

5)光泽与透明度:金刚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n g=2.704,n m=2.684,n p=2.538;双折射率为0.166。

8)多色性:浅绿黄色至朱砂红色;无色至浅橙黄红色。

9)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10)吸收光谱:未见特征吸收谱。

宝石各论(红蓝宝石)

宝石各论(红蓝宝石)


红宝石的药用价值
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 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 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
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
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缅甸鸽血红级红宝石原石
鸽血红红宝石(高8mm) 5.08apphire):刚玉中混入Fe、 Ti元素,呈“蔚蓝”或“阳青色”最好。自然界 产出蓝宝石较红宝石多,且不乏有大颗粒者,故 不如红宝石珍贵 是忠诚和坚贞的象征。被称为“命运之星”的星 光蓝宝石的三束星光带被赋予忠诚、希望和博爱 的美好象征 蓝宝石是九月的生辰石、结婚45周年的纪念石、 希腊和美国的国石

红、蓝宝石的鉴别
(1)被鉴别宝石的材料是否是刚玉?
(2)如果是刚玉,是合成的还是天然的? (3)若是天然的,是否经过优化处理?是 用什么方法进行优化处理的?
红、蓝宝石的鉴别

材料属性的鉴别
红宝石的材料鉴别
硬度 9 7.5 密度(比重 折射率(折 天平) 射率议) 3.99 4.69 3.9~4.2 3.7~3.9 1.76~1.77 1.92~1.98 1.76~1.81 1.74~1.76 双折射率 0.008 0.060 无 无 二色性(二色镜) 中等,黄红-深红 弱 无 无

刚玉类宝石分类 (3)白宝石:如水通透的刚玉晶体。自然 界产出者少见,常作为钻石的赝品。 (4)金宝石:呈黄、浅黄、金黄色的刚玉 类宝石,以金黄色最佳,自然界中少见。 (5)黑星石:黑色刚玉类星光宝石。很珍 贵,也是星光宝石中较常见的品种。黑色是刚 玉矿物中呈微细分布的碳元素所致。 有人主张将红宝石之外的刚玉类宝石统称“蓝 宝石”(包括粉红色)。用前置形容词修饰定 名,如黄色蓝宝石等。
多色性
萤光性

宝石各论--红、蓝宝石

宝石各论--红、蓝宝石

力学性质



硬度:摩氏硬度为9, 刚玉是自然界中硬度仅次于钻石的第二号高硬 度物质。 比重: 3.99-4.00之间。 Cr、Fe等杂质元素含量影响着 比重值的大小, 含量越高,比重越大。 熔点:高达2000℃ -2030℃ 。
显微特征
刚玉宝石含丰富的固态包裹体、气液两相 包裹体及特征的生长结构。 内含物的种类、 特征是鉴别刚 玉宝石的产地、 天然与人工合 成刚玉宝石的 重要依据。
2、固态包裹体 很少见流体 包裹体,固态包裹体非常丰 富,其中金红石的分布特征 构成了重要的产地鉴别依据。
放大检查可发现金红石分 布不均匀,呈团块状聚集, 恰似一块块“补丁”。 缅甸红宝石中还常见方 解石、榍石、磁铁矿、 橄榄石等包裹体。
3、双晶 缅甸红宝石中一般仅能见到一组双晶, 在成品宝石中表现出一组“百叶窗”式图案。
蓝色刚玉宝石中的蓝色、绿色品种,可具450nm、 460nm、470nm的吸收线。 不同产地或颜色深浅其吸收光谱稍有差异,如深蓝 色者往往只见450nm处较粗的吸收带及460nm的一条 细线,浅灰蓝色者仅可见450nm处的一条细线,黄 色刚玉宝石的吸收线则很难见到。
变色刚玉宝石的吸收光谱很独特,具550-600nm的强吸 收线,及470.5nm和685.5nm的吸收线。
红宝石中三组定向的金红石内含物
三、 刚玉宝石的品种
刚玉宝石品种的 划分主要依据是: 颜色、 光学效应。
1、 根据颜色
a. 红宝石: 指所有红色调的刚玉宝石, 包括粉红色的刚玉。 b. 蓝宝石: 除去红色系列以外的所有颜 色的刚玉宝石,包括无色、 黄色、橙色、绿色、 蓝色、 黑褐色、紫色等。定名时: 除了蓝色刚玉直接定名 为蓝宝石, 其它各种颜色的刚玉需 在蓝宝石名称前冠以颜色形 容词,如黄色蓝宝石、绿色 蓝宝石。

GIC证书宝石各论

GIC证书宝石各论

绿柱石(铍铝硅酸盐)
透-半透
玻璃光泽;有猫眼效应; 星光效应(稀少)
1.56-1.60
0.003-0.010
0.014
U-
六方晶系
六方柱单形。 柱状习性,晶面可有蚀痕
因颜色而异。祖母绿, 二色性:蓝绿/黄绿 祖母绿表现为铬谱,红区有 ;海蓝宝石,二色性: 683nm和680nm强吸收线和 蓝到绿和无色; 622nm646nm弱吸收线,黄绿区 黄色绿柱石,二色性: 625nm到580nm宽吸收带,紫区全 绿黄色/黄色 吸收 ;摩根石,二色性:浅 红/紫红
透-半透
玻璃光泽 油脂光泽到树脂光泽;横切面为圆形或 近圆形, 旋转引擎状纹理(Retzium);纵切面为 平行波状线 树脂光泽;烧之有芳香味; 摩擦可带电;性脆易崩缺 玻璃光泽;可显星光效应、 猫眼效应、砂金效应(稀少)
1.535-1.537
0.000-0.003
/
U+
四方晶系
晶体呈假立方体状、 柱状或板状晶体 大象的獠牙从根部向顶端形 成半圆形,并逐渐变尖
U/ UB+
六方晶系 单斜晶系
中等,绿/蓝绿色 / 透明材料显示浅黄橙/ 橙粉红或深红/褐红色 /
同天然祖母绿 / / / 在紫区411nm、419nm和437nm 三处有明显的吸收线
晶体细小,多呈瘤状、 块状集合体 块状、肾状、土状集合体; 三方晶系 完好发育晶体不常见 单斜晶系 常呈柱状晶体产出
/ / / / 在668nm处有强吸收线, 在650nm处有弱吸收线 / / 除吉尔森N型祖母绿在427nm处有 吸收线外,其他吸收同天然祖母 绿
块状或显微鳞片状结构 玳瑁龟的背甲,由十三块龟 非晶质 板组成,每块龟板约 20cm*15cm 晶体少见,多为具纤维 单斜晶系 结构的多晶质块状集合体 斜方晶系 非晶质 单斜晶系 六方晶系 常呈块状或结核状集合体 一种海洋动物珊瑚虫 分泌的支撑骨架(深部海域 几百至一千米深处) 隐晶质块状 六方柱状

宝石各论(欧泊).

宝石各论(欧泊).

欧 泊 的 分 类
黑欧泊:黑色、深绿、深蓝、深灰、褐色为底色, 具强烈变彩,以黑色为底者最好。由于它的美丽 可爱,产量又稀少,价位较高,属名贵宝石之一。 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地区最为有名; 白欧泊:最常见品种,基本颜色为无色、蛋白色 及浅灰色等。琢成弧面型宝石后,表面会浮现出 美丽的色彩。以底色洁白,变彩颜色鲜艳者最佳。 主要发现于澳大利亚库伯迪城。 火欧泊:欧泊中的特殊品种,呈半透明至透明。 颜色为黄色及橙红色。无变彩火仅有少量变彩, 在紫外线的照耀下可见中等强度的绿褐色荧光, 有时有磷光。主要产地墨西哥。
15.2×7.6×2.5
漂亮的黑欧泊,存 于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美国国立博物馆 美国国立博物馆
澳大利亚
166
美国国立博物馆

J.Trauig收藏的26ct重的欧泊,是新南威尔士 Lighting Ridge矿床优质黑欧泊
(二)蛋白石的特征及其宝石分类
含水可变的二氧化硅(分子式SiO2· nH20),含水1~ 12%,一般3~10%,最高34%。还常含Fe、Ca、Mg 等混入物 欧泊主要由非晶质二氧化硅组成,无固定的外形,通 常为致密块体或结核状等,有的孔隙较多;某些欧泊 局部为晶质,是一种硅酸水胶凝体 内部具球粒结构,集合体为块状、片状、葡萄状、钟 乳状
(二)蛋白石的特征及其宝石分类
性脆易裂;比重1.25~2.33 (2.1)。
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5~6.5;韧性差到中等,
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透明-不透明
颜色多样,普通蛋白石呈乳白色;能作宝石者一般
具不同程度变彩(play of color)(红、紫、橙、
绿、蓝)
温度变化可引起裂开;失水失去变彩;易被氢氟酸
彩纹欧泊石

宝石各论

宝石各论

1翡翠颜色质量评价:浓、阳、正、匀、和。

2岫玉颜色有:无色、淡黄色、黄绿色、绿色、灰黄色、棕色、白色、黑色、瓶绿色、深绿色。

3显晶质石英岩玉分类:京白玉、密玉、桂翠、佘太翠、东陵石。

4珍珠光泽的形成:是由许多层结构对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有核珍珠是由什么做的?是由贝壳作核。

6淡水养殖珍珠的产地: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

7琥珀:密度为1.08g/cm3,在饱和的浓盐水中可以悬浮。

8红翡的致色机理是:赤铁矿9和田玉主要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阳起石,其结构为毛毡状交织结构。

10和田玉籽料产出于玉龙客什河和客拉客什河。

11翡翠的翠性:解理面和双晶面的星点状,片状,针状闪光。

处理方法:强酸,强碱腐蚀。

定义:以硬玉为主的由多种细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12和田玉的产地鉴别:1从颜色上鉴别:和田玉以黑色和白色为主,少量糖色。

青海有黑色,白色,青白色,烟紫色,碧玉。

韩国有青白色,白色。

俄罗斯有白色,糖白色,青白色,碧玉。

2以透明度鉴别:青海最高有‘水线’,其次韩国,俄罗斯和和田玉。

3以结晶粒度鉴别:颗粒越细越温润,以和田玉最细,其次俄罗斯,青海,韩国4以产出籽料鉴别:和田玉最多,俄罗斯少,青海和韩国无籽料。

13翡翠,软玉,葡萄石的鉴别:14玉石定义: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15勒兹纹:象牙的横截面上两组呈十字交叉状的纹理线以大于115度或小于65度角相交组成的菱形图案。

16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蛇纹石,次要矿物:方解石,滑石,白云石,透闪石等。

珠宝鉴定——宝石鉴定各论3

珠宝鉴定——宝石鉴定各论3

§3 一般宝石与少见宝石的鉴定一般宝石一、石英(水晶、紫晶、黄水晶、绿水晶、黄蓉石等)石英quartz石英有α-石英(三方晶系)、β-石英(六方晶系)—573℃以上的一种同种多象变体等九个变种。

α-石英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物,宝石学中的石英族宝石品种也均为α-石英,简称石英。

化学成分:SiO2属氯化物类矿物光性特征:非均质体、三方晶系U+ L33L2结晶习性:单晶多为柱状,由六方柱、菱面体、三方双锥、三方偏方面体等组成的聚形,柱面有横纹和多边形蚀象。

双晶道芬双晶、巴西双晶常见,尚有日本双晶,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或晶簇。

颜色:多样:无色、紫、黄、粉红、绿、蓝及褐—黑等光泽:玻璃光泽解理:无,可具贝壳状断口Hm:7D:2.66(+0.03, -0.02)g/cm3多色性:弱—强R·I:1.544-1.553Δ:0.009内合物:矿物包体、页晶、气液包体、此晶有虎纹状包体,可具压电性。

二石英的宝石品种1.水晶: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2.紫晶:紫色的水晶,即透明至半透明的紫色石英。

Fe3+、辐照产生空穴心致色3.黄水晶:黄色的水晶Fe2+/Fe3+,O-2与Fe3+,电荷迁移所致。

自然界产出较少,大多与紫晶及水晶晶簇伴生,市场所见有些是由紫晶热处理而成,但多数是合成品。

4.紫黄晶(双色水晶):一种紫色和黄色共存一体的水晶。

紫色、黄色有清晰分界,各占据晶体的一部分。

据认为,这是双晶现象所致。

当紫晶加热至350-400℃时,偶尔可产生紫黄晶。

天然紫黄晶主要产地为玻利维亚。

当前俄罗斯用水热法已成功地合成出紫黄晶,甚至紫黄绿三色水晶。

5.烟晶:指烟黄色、褐色甚至几乎黑色的水晶,行业上也称茶晶和墨晶。

Al3+辐照色心致色,市场上许多是经辐照的水晶,也有合成的烟晶。

6.芙蓉石:粉红色至蔷薇红色的石英,Ti4+与Fe2+电荷转移致色/Mn、Ti致色,通常致密块状,也可为单晶体,可有六射透射星光(含矽线石)7.绿水晶:无色水晶含绿泥石等矿物而呈绿色,质差的绿色石英产于巴西,目前市场上绿色水晶是紫晶加热成黄水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尚有合成墨绿色水晶。

宝石各论-红宝石、蓝宝石

宝石各论-红宝石、蓝宝石

基本特征 • • • • 化学成分 晶体特征 物理特征 产 地
化学成分
• 红宝石和蓝宝石癿矿物材料(刚玉) 癿化学成分为铝癿氧化物,分子式为 Al2O3。 • 含Cr2O3 0.01-0.05%者为浅红; • 含Cr2O3 0.1-0.2%为桃红, • 含Cr2O3 2-3%为深红色, • 含TiO2 0.5% + Fe2O31.5%为蓝色。
•锆石(晕)、尖晶石、云母、赤铁矿、长石、磷灰石、 石英、石榴石、刚玉等矿物包体。
•气液包体、指纹状包体、羽状包体。
1、缅甸红宝石
颜色:鲜艳的玫瑰红色-红色最高品级称为"鸽血红",即红色纯正,
且饱和度很高。 流纹状色带,红色分布不匀,呈流纹状、团块状色斑,被形象地称为 “糖浆状”的色带。 高档缅甸红宝石的颜色取决于: 一是颜色的明度高并具有纯正的红色荧光;二是内部含有大量丝状 金红石包体,使入射光线散射到宝石表面,赋予更柔和的颜色。
• 蓝宝石(Sapphire)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 “对土星癿珍爱”。 • ① 据说它能保护国王和君主免叐伤害和妒忌。 • ② 波斯人认为,大地是由一个巨大癿蓝宝石 来支撑癿,是蓝宝石癿反光将天穹映成为蔚 蓝色癿。 • ③ 据传说蓝宝石可以除去眼中污物和异物, 1391年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收到癿礼物中有一 颗蓝宝石,捐赠人要求把这颗蓝宝石陈列在 神殿上,用来治疗眼疾, 幵且公布治疗效果。
意义的是其中的金红石、锆石包裹体。 金红石:与缅甸红宝石内的金红石相比,斯里兰卡红宝石内的金红石 显得细长,呈丝状,且分布均匀。 锆石:锆石包裹体多呈细小的他形一自形粒状,无色或略带褐色, 由于锆石内放射性元素的蜕变作用,其周围常伴生着——圈盘状裂隙。 当裂隙被气液包裹体充填后,灯光下可表现出五颜六色的干涉色。 除金红石、锆石外,斯里兰卡红宝石中还可含有石榴石、橄榄石、电 气石、方解石、黑云母、尖晶石、磷灰石等固态包裹体。

石榴石族—宝石各论

石榴石族—宝石各论
12.紫外荧光
/
13.特殊光学效应
变色效应:
红、深红—烛光下
紫、绿蓝色—日光下
六射、四射星光,有时可同时出现
/
/
14.解理、裂理

15.断口
贝壳状断口
16.H
7.25
7.5
7
6.5
17.SG
3.7—3.8
3.8—4.2
4.16
3.85
18.包裹体
较纯净,可有晶体包体,如:磷灰石等
晶体包体(磷灰石、锆石等)、针状金红石(交角110°/70°)及锆石晕
巴西,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
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呈卵石状产出,纳米比亚,赞比亚
22.优化处理方法
/
/
/
/
23.合成品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4.相似品/仿制品
/
/
/
/
25.其他性质
/
/
/
CCF下:浅红色
均质体,某些可有异常消光
6.颜色
浅黄红、深红、紫红和红色。他色宝石,Fe\Cr共同致色,纯净时无色
较暗的褐红、紫红、紫、深红等,自色宝石,Fe致色
黄—淡橙黄(近乎纯净时)、橙红(最漂亮,价高)、褐红(含铁铝榴石成分)
翠绿色,黄色(罕见)
Cr致色
7.光泽
亮玻璃
8.透明度
透—不透
9.色散




10.多色性

11.吸收光谱
a.特征的黄绿区500—590nm宽吸收带,蓝区475nm以后吸收。可由于Cr而在红区680nm处有一弱吸收线
b.除红橙区外,全部吸收

GIC证书宝石各论.

GIC证书宝石各论.

浅绿色钙铝榴石可显弱橙黄色荧光 3.6-3.7 7.25 无解理,贝壳状断口铁钙铝榴石(桂榴石)变种:大量的晶体包裹体,似粒状外观,描述为糖浆状构造。

折射率1.74-1.75;钒铬钙铝榴石变种(绿色钙铝榴石):内部较干净,含有长柱状磷灰石,细小的棱柱状透辉石以及石英、长石、顽火辉石和硫锰矿,这些矿物组合是一典型的特征。

在 CCF下变红色;折射率1.74左右;块状钙铝榴石(商业上称“青海翠”)变种:以钙铝榴石为主,可含少量的绢云母、蛇纹石、黝帘石等。

折射率1.74-1.75,SG约3.6,X射线下有橙色荧光,绿色部分在CCF下变红;水钙铝榴石变种;强异常双折射;其包裹体和荧光效应、折射率是鉴别的关键商业名“红榴石”;内含物较少,常见浑圆状的磷灰石,细小的片状钛铁矿和其他针状包体,有时可见有石英组成的圆形雪环状小晶体;强异常双折射;具变色效应的品种,白炽灯下红色,日光下紫色;颜色(浅黄红、深红色、紫红色)和光谱是鉴定的关键;常与铁铝榴石与锰铝榴石成混熔体指纹状包体,丝状包体以及阶梯状双晶面;猫眼变种:又称“锡兰”或“东方”猫眼,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管状包体切磨成弧面宝石出现一条随光移动的亮带,称为“猫眼活光”;基底色主要为葵花黄色、棕黄色或蜜蜡黄色;变石变种:称亚历山大石,含微量氧化铬,在富含红光的钨丝灯下为红色,在富含绿光的日光下为绿色/蓝绿色/翠绿色;变色猫眼变种(稀少):集变色和猫眼于一身;合成变石:助溶剂法;溶剂充填孔洞和愈合裂隙;铂片晶、晶体和针状体;直生长线;提拉法;一般无瑕疵,具气泡或弯曲条纹。

合成变石比天然者有稍镁铝榴石和铁铝榴石的固溶体;红榴石-紫色;包裹体和光谱与铁铝榴石基本相同;强异常双折射。

颜色、折射率、光谱是鉴定的关键; / 3.7-3.8 7.25 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変石在SW、LW下显示弱的红色荧光;金绿宝石含铁无荧光反应 3.72 8.5 不完全到中等,柱状解理 / 3.7-4.2 7.25-7.5 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在SW下发明亮的蓝色荧光;无色的在LW下发暗淡的红光 3.65 6.5 红宝石在UV下有明显的红色荧光;蓝宝石大多数无荧光,斯里兰卡的黄色蓝宝石在UV及X射线下可能显示橙黄色荧光 3.99-4 9 常为蓝色、蓝紫色;放大观察刻面棱双影明显;蓝色的蓝锥矿在SW下发明亮的蓝色荧光(诊断性);可有色带;易与蓝宝石相混含固态矿物晶体、液体羽状体和气液态管状体;直的或角状色带;缅甸产的红宝石含有三个方向排列的短金红石针状体互成120°夹角,发育完好可形成六射星光效应。

宝石学各论篇

宝石学各论篇

各论篇第一章钻石一.概述钻石象征着纯洁、富贵和永恒,是结婚的信物,四月行辰石,结婚六十周年的贺品,在宝石贸易中,钻石的营业额最大,占宝石总销售额的80%,但市场上仍供不应求,价格连连上涨,所以有人把它作为保值的硬通货。

因此它至今仍是最紧俏、最名贵的宝石,非宝石级的称为金刚石。

宝石原料称为宝石金刚石,加工后的成品称为钻石。

人类对天然金刚石的认识和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文化。

至迟在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就发现了金刚石,并用它来制作神像的眼睛。

始建于585公元前年的缅甸“瑞光大金塔”,在其一个直径为27厘米的金球上就镶嵌有5449颗钻石及其它高档宝石。

大英博物馆一个古外套膜专铀雕像的眼睛则是480公元前年用金刚石制作的。

最迟在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金刚石即已销售于古代的巴比伦,埃及等地。

约公元前300年,悬挂在蒙古皇帝孔雀御座的孔雀嘴上的一块宝石即用的是刻花钻石。

据老普林尼的记述,约350公元前年在印度战争时,亚历山大大帝曾从—深坑中获得钻石。

当时深坑中有许多毒蛇把守,它们可在数丈之外致人死地,亚历山大大帝令士兵用镜子折光将毒蛇烧死,然后掷羊肉于深坑中,钻石粘于肉脂上,秃鹰来坑内吃羊肉时即跟踪之,杀鹰以取钻石。

公元1447年8月17日,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世与法国勃艮地的玛莉公主订情时,马克西米连-世将一枚钻石戒指戴在她的手上,玛莉公主就是历史上第一位接受钻石戒指作为订情信物的皇室女性。

“钻石之父”;公元1604年-1689年,一位名叫塔沃尼的法国人曾6次往返于印度与欧洲的各王室之间,大量从事钻石生意,从而推动了钻石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金刚石多来自印度,波斯等国,中国自己找到金刚石相传在明清之际(17世纪),据说当时湖南省西部乡民在淘金时,就淘出过金刚石。

抗日战争前,在湖南桃源、黔阳一带的乡村集市上,乡民们珲将金刚石置于小碟中出售。

1937年在山东郯城县由农民罗振邦找到重281.75克拉的“金鸡钻石”此钻发现不久被日本人掠去。

宝石各论

宝石各论

荧光:祖母绿在长波紫外光下由无色到弱橙红到带紫 的红色荧光,海蓝宝石无荧光。 查尔西滤色镜下:哥伦比亚等地的祖母绿呈粉红色,印 度和南非的祖母绿反应绿色;
吸收谱线:哥伦比亚祖母绿在光谱的红色区有3~5条密 集排列的吸收线, 15在蓝色区475nm处有一条吸收线, 在 橙色区和紫蓝区有宽的吸收带。海蓝宝石在462nm、 500nm处有二条吸收线,在蓝、紫区和红色区有吸收带。
表面吸附性:具亲油性和疏水性。 包裹体:钻石中常有磁铁矿、磁黄铁矿、石榴石、石 墨、橄榄石、铬尖晶石、赤铁矿等矿物的细小包体。 二、钻石的评价 (一)4C分级概述:钻石质量的评价,国际上有统一的 标准,即评价其洁净度(Clarity)、颜色(Color,)、重 量(Carat weight),切工(Cat),通称“4C标准”。 (二)钻石的质量(克拉重)评价 1、钻石质量(克拉重)的意义:钻石价格与克拉重不是 简单的线性关系,在克拉重量处出现“克拉溢价”。 2、钻石的称重及法则:钻石的重量单位为克拉,每克拉 又分为100分,1格令=0.25ct 。 3、钻石重量的估算:⑴直径-重量法:直径6.4mm,重 1ct;直径8.1mm,重2ct。 ⑵筛分法 ⑶直径比较法
宝石各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钻石 刚玉(红宝石、蓝宝石) 绿柱石(祖母绿、海蓝宝石) 金绿宝石(猫眼、变石) 其它常见宝石 少见宝石
第一节 钻石
一、钻石(Diamond)的基本性质 1、钻石的结构和形态 ⑴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具立方面心格子。 ⑵形态:常见八面体{111}、菱形十二面体{110}、立方 体{100}等单形及其聚形。 由于溶蚀作用使晶面棱弯曲,呈凸晶。依(111)的双 晶普遍,其中三角薄片接触双晶在双晶两个平面结合处 有明显的青鱼骨剌纹(结节)。 2、化学组成和分类: 其化学分子式为C,C原子以共价键联结,结合十分 牢固。可含其它微量元素,、如氮、硼、铍、铝等。 根据其含N、B等微量成分,分为Ⅰ型和Ⅱ型。据 N 的存在形式将Ⅰ型进一步分为Ⅰa型Ⅰb 型;按是否含B 将Ⅱ型进一步分为Ⅱa型和Ⅱb型。 天然钻石中Ⅰa型钻 石占98%以上,人工合成钻石以Ⅰb型为主。

宝石各论-红宝石、蓝宝石共103页文档

宝石各论-红宝石、蓝宝石共103页文档
宝石各论-红宝石、蓝宝石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珠宝鉴定——宝石鉴定各论1

珠宝鉴定——宝石鉴定各论1

第四章宝石鉴定各论§1钻石鉴定与分级一、概述*钻石是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等轴晶系天然矿物,摩氏硬度10,密度3.52(±0.01) q/cm3,折射率2.17,色调0.044。

“使用钻石名词不考虑产地。

”(国家标准)钻石被称为宝石之王钻石占宝石总销售额的80%。

金刚石最早首先发现于印度(公元前3000–5000年)世界最大的首饰级金刚石是1905年在南非发现的“库利南”,重3106克拉(成年男子拳头大小),1907年12月9日,南非德兰士瓦地方政府将库里南赠送给了英王爱德华三世(用15万英磅收获的)称为生日礼物,让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阿斯查尔公司加工的,琢磨费时8个月,加工费8万英磅,库利南加工成9颗大钻,96颗小钻,总重1063.65克拉,约为原石重的1/3,其中最大的一颗钻石叫“库利南I”,或“非洲之星I”为具64个剖面的梨形钻石,重为530.20ct,为现今世界已知的最大钻石,镶嵌在英国国王的王杖上。

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金刚石是“金鸡”钻石,重281.25ct,于1940年春,在山东临沂县,由农庄罗建邦发现(已失传)。

1977年12月21日山东省临沂县岩山乡常林村魏振芳发现常林钻石,重158.786ct,淡黄色,两面人而体与菱形结二面体的原形。

二、一般特性钻石diamond金刚石:属自然元素矿物化学成分:C可含N、B、H等微量元素分类:I型,含氮: Ia IaA含双原子氮IaB含多原子氮Ib含单原子氮II型,不含氮: IIa不含硼IIb 含硼天然钻石中Ia 型占98%以上,IIa型1%±。

人工合成钻石中以Ib 型为主,少量为Ib和Ia型混合型。

晶体结构:晶质体,等轴晶素,3L44L36L29PC,立方面心格子。

共价键。

(化学键:晶体内格子构造中的质点之间的,联结力称为化学键,有以下四类:离子键——获得电子的阳离子与失去电子的阳离子之间的联结力为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时的联结力称共价键。

宝石各论汇总

宝石各论汇总

及各种聚形
锥、菱面体
表面特征
阶梯状生长纹、三角凹坑蚀象
晶体柱面有横纹,横截面可见六方生长带,菱面体上可见三角生长 标志
解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具八面体完全
不发育,但因聚片双晶可发育平行底面和平行菱面体面裂理
吸收光谱
钒谱:无色415.5nm棕褐色503nm
Cr谱 692nm双线\黄绿区普遍吸 收(550nm宽)\蓝蔚蓝色476nm\
变质岩中的花岗伟晶岩、云 接触交代变质的大理岩和灰岩、冲击
母片岩;沙矿
砂砾矿
花岗伟晶岩
斯里兰卡、俄罗斯乌拉尔山 、缅甸、印度、巴西
刻面、弧面型 合成变石法、提拉、助熔剂
、水热法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各种刻面型
焰熔法、提拉法
巴西、瑞士、匈牙利、日 本、中国等
刻面型、圆珠、弧面型、 雕件
水热法
辐照、染色、热处理
玻璃
鉴别
RI、颜色、光谱、SG
RI、光谱、颜色、内含物
其他
名称
石英岩玉(多晶)
镁铝榴石
铁铝榴石(贵 榴石)
锰铝榴石
化学成分 晶系 光性
非均质集合体
Mg3Al2(SiO4)3
Fe3Al2(SiO4)3
Mn3Al2(SiO4)3
等轴
均质体 各向同生
颜色
光泽 透明度
H SG
RI DR 色散 多色性
白、绿、黄、红、黑、灰等
发光性
染色时有
特殊光学效 应
变色
4星光
内含物
①针状不规则;②浑圆 状晶体包体;
①针状金红石晶体;② 锆石晶体包体;
①面纱状包体愈合裂 隙;②裂隙上的气液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榴石族宝石
10)光泽——亮玻璃光泽 11)透明度——透明到半透明 12)颜色——黄橙,红,褐自色性宝石。由锰致色 13)包裹体——典型包体为 大量液态包体组成的波纹状 羽状体,常具有特殊的花边状和切碎状外观

——石榴石族宝石
14)吸收光谱——锰致色,紫区432、420 强吸收带
15)加工——刻面形 、 16)产状——花岗岩伟晶岩 17)产地——斯里兰卡,缅甸马达加斯加
及其聚
——石榴石族宝石
9)光泽——玻璃光泽 10)透明度——半透明 11)颜色和品种
A铁钙铝榴石
1)颜色——浅褐黄,浅褐红,橙红 2)包裹体——为典型包体大量圆形包体和独特的油脂 状糖浆状内部效应形成的粒状外观 3)吸收光谱——无
——石榴石族宝石
4)光性——由于结构和双折射包体的应变在偏光镜下呈 异常双折射 5)产状——大多数产在石灰岩 6)产地——斯里兰卡,巴西,加拿大
光假象
——石榴石族宝石
10)光泽——亮玻璃光泽 11)透明度——透明到微透明 12)颜色——褐色到紫红,颜色较深,姿色性宝石有Fe 致色 13)包裹体——常有金红时针典型包体
——石榴石族宝石
14)吸收光谱:铁致色 在黄、绿、蓝区三条 吸收带有时橙区、 蓝区有各有一条弱带
15)特殊光学效应:六射、 四射星光有时还可以 同时出现六射和四射
16)加工:刻面、弧面和珠 子形暗色加工成凹凸面形。
17)产状:变质岩 18)印度、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赞比亚、 美国、巴西。
——石榴石族宝石
3锰铝榴石
1)成分——Mn3Al2(SiO)3 2)晶系 ——等轴 3)结晶习性 ——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
及其聚形 沙砾中常见浑圆状砾石 4)解理 ——无 有贝壳状至平坦状断口 5)硬度——7.25 6)比重——4.2 7)折射率——1.80~1.81 8)色散——中等 9)光性——均质体,
——石榴石族宝石
1镁铝榴石 1)成分—— Mg3Al2(SiO4)3 2)晶系 ——等轴 3)结晶习性 ——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 及其聚形 沙砾中常见浑圆状砾石 4)解理 ——无 有贝壳状至平坦状断口 5)硬度——7.25 6)比重——3.7~3.8 7)折射率——1.74~1.76 8)色散——中等 9)光性——均质体,常见异常双折射即四明四暗的消光 假象
粉红色由Mn致色。 b、习性—— 块状集合体 c、透明度——透明—微透明 d、包裹体——含发光性—— X射线下发橙红色荧光,查尔斯滤 色镜下绿 色品种呈粉红色。
f、产状——产于变质岩中 g 产地——南非、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
5、钙铁榴石
(1)成分——Ca3Fe2(SiO4)3 , (2)硬度——6.5 (3)相对密度——3.85
——石榴石族宝石
4)折射率——1.89 5)光泽 亮玻璃——亚金刚光泽 6)透明度透明——微透明 7)色散——高 0.057,虽然常被体色所掩盖, 但透明品种的火彩可使宝石具有生动的外观 8)颜色和品种有黄色、绿色和黑色,品种有翠 榴石和钛钙铁榴石,后者呈黑色,有宝石意义的 为翠榴石。
翠榴石
a、颜色——绿色,黄色罕见。由Cr致色,查尔斯 滤镜下呈浅红色。
——石榴石族宝石
10)光泽——玻璃光泽 11)透明度——透明到微透明 12)颜色——红色,黄红色紫红色,为他色性宝石FE致
色也有CR的参与 13)包裹体——内部干净,包体少,可见针状包体 14)吸收光谱——红区四条弱吸收线
黄绿区:吸收带 绿区:强吸收 带 紫区:吸收带
15)加工——刻面形 16)产状——变质岩和火成岩,也颗呈卵石状产于冲积 层 17)产地——南非,斯里兰卡,美国俄罗斯,中国
——石榴石族宝石
4钙铝榴石
1)成分——Ca3Al2(SiO)3 2)晶系 —— 等轴 3)结晶习性——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 形 沙砾中常见浑圆状砾石 4)解理 ——无 有贝壳状至平坦状断口 5)硬度 ——7.25 6)比重 —— 3.6~3.7 7)折射率——1.74~1.75 ,单折射 8)色散——中等,常被体色掩盖
——石榴石族宝石
2铁铝榴石 1)成分—— Fe3Al2(SiO)3 2)晶系 —— 等轴 3)结晶习性——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 及其聚
形 沙砾中常见浑圆状砾石 4)解理 ——无 有贝壳状至平坦状断口 5)硬度 ——7.5 6)比重 —— 3.8~4.2 7)折射率——1.76~1.81 8)色散——中等 9)光性——均质体,常见异常双折射即四明四暗的消
宝石各论
——石榴石族宝石
——石榴石族宝石
一 月份的生辰石为石榴石。石榴石的英文名称 Garnet,来自于拉丁文granatum,意思是"象种子" 或"有许多种子"。
石榴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之一,常与其他贵 重宝石共存。也就是说石榴石的形态和颜色很象 石榴中的"籽"。
石榴石在基督诞生几千年以前就被人所知。 数千年以来,各色石榴石被认为是坚贞信仰﹑和 纯朴的象征宝石,并相信它有治病救人的功效。 红色石榴石据说可以用来治发烧;黄色石榴石可 治黄疸病。
——石榴石族宝石
石榴石有两个系列六个品种,其通用分子式为 A3B2(SiO4)3,A为Fe,Ca,MG,Mn;B为Al,Fe,Ti,Cr, B的位置是AL的石榴石称为铝质榴石,有镁铝榴 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A的位置是CA的石榴 石,称为钙质榴石,有钙铝榴石—钙铁榴石—钙 铬榴石。石榴石族宝石是典型的类质同象。(类 质同象——物质在结晶时,在晶体的的结构中某 些离子或原子被性质相似的离子或原子占据,其 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类型不发生变化,但会引起晶 胞参数及物性发生变化。
——石榴石族宝石
B绿色钙铝榴石(铬钒钙铝榴石) a、颜色——黄绿、蓝绿到亮绿色,有V致色有些还会有Cr。 b、包裹体——针状、棒状、纤维状晶体包
——石榴石族宝石
c、查尔斯滤色镜下 —— 粉红—红色 d、产状—— 产于变质岩中
f、产地—— 肯尼亚、坦桑尼亚、巴基斯坦 C、水钙铝榴石 a、颜色——绿、粉红、灰白色,常不均匀。绿色由Cr致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