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摘要: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增多的趋势,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根据笔者的生活实际,简要探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不等同于心理学,但其与心理学、健康学、教育学挂钩。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起疏导作用的工具,是一系列教导人如何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是一门帮助受用者更好地面对自己身心与环境变化的学科。
且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
根据生活实际,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从四个方面呈现。
首先是对学生自身的指导作用;其次是让学生的家庭更加幸福;接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了缺失的一环;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本来属于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和消除,导致变成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焦躁不安、心理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这些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排解压力,消除心理负担,让学生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
比如,之前有遇到一位学生,一遇到考试就心跳加速,脸发烫,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想吐的现象,这明显就是对考试过于焦虑。
因此,通过与学生交流谈话,了解学生的压力来源,再借助心里放松疗法,改变学生错误的认知,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在今后遇到考试时,这名学生总是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这也就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帮助。
在教学中,学校应适当给予教师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不拘形式,使教师可以学生为本,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顾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多聆听学生的学习提议,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必将日益突出。
而与之矛盾的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行为问题也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
学生突发性事件与超出学生年龄特点的事件屡屡发生,有时令教师措手不及,无法理解,甚至大大干扰教师们正常的教育思路,影响了教师良好的育人心态。
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师越来越难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性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即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过程。
从某种意文上说,心育强调教育者运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协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有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获得自我认知、自我感悟、自我调节,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现结合学校的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及体会: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呼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校园。
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别无选择,学校领导者要肩负起引导、舒缓、抚慰的重任;学生面对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我们别无选择,教师要肩负起引导、舒缓、抚慰的重任。
当我们的教师倍感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但要讲师德修养,讲爱岗敬业,更要关注教师,尊重教师,多与教师交流,多倾听教师的呼声,多以平等的心态与教师沟通。
当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引导、协助,少点指责,多点关心、帮助。
当教师由于心情烦躁,和学生、家长闹矛盾时,既要教育、引导,更要倾听、宽容。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的成长过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的人格培养也非常重要。
1. 学生意志的培养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乃至成才的根本保证。
初中学生的意志尽管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但这种意志还缺乏磨练,还存在明显的暗示性,自制力还较薄弱,恒心不足,稳定性、果断性较差。
而物理学科的特点又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良好意志品质。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组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集体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史和中国科技发憎爱分明的概况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远大理想和志向,因为,崇高的目标、远大的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力量源泉。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设置一些“坡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使学生既感到有压力,又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断向更高目标攀登的不渝意志。
2. 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诱发、引导,达到知识和情感交融,以理育情;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适当开展做化学小实验、写化学小论文、搞化学实验小设计等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化学中的奥妙,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获得解决化学问题后的喜悦,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行育情;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情感氛围,以境育情;教师运用简练、幽默的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预期教学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积极、自豪、愉快的情感,以教育情。
还可以利用化学史及许多化学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动人事例,去唤起学生喜爱化学、热爱科学的热情。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教师与高中学生的沟通技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教师与高中学生的沟通技巧在教师与高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中,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教师与高中学生的沟通技巧。
一、倾听和理解有效的沟通需要教师首先倾听并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匆忙地做出回应。
教师应该用平等和支持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
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被接纳,并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他们的倾听者和支持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积极和开放的姿态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入和掌握,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提供反馈反馈是提高沟通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以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自尊心。
反过来,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感受和反馈做出回应。
因此,教师应该信任学生并尽量使学生自主地做出决策。
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犯错误或有任何问题时,应立刻提供必要的帮助,以防止问题加重。
三、清晰和明确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清晰和明确,确保学生理解他们所说的话。
避免使用教育术语或一些模糊的术语,使学生无法理解。
在讲解某一领域的知识时,教师应该采用与学生相似的语言水平,以确保学生能听懂。
教师还应该尽量简化问题,并以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方式讲解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力。
四、鼓励学生教师应该用鼓励和支持的话语鼓励学生,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鼓励学生接受挑战,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课程。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活力。
总之,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与高中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积极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和理解,提供反馈,清晰和明确,以及鼓励学生。
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教师学生互动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这种互动。
一、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2. 增强师生感情教师与学生互动,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
在这种亲密的关系中,学生更愿意向教师倾诉心声,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关心和帮助他们。
3.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与学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师与学生互动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同时,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帮助。
2. 创设互动氛围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
4.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教育心理
教师教育心理教师教育心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
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也有直接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教师教育心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教育心理。
一、教师教育心理的重要性教师教育心理对于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教育心理包括了教师的情感态度、责任心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次,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也会对课堂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此外,教师教育心理对教学效果也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将直接反映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上。
二、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自我价值感、教学动机以及教学责任心等方面。
首先,教师的情感态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尊重、关心等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以爱心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自我价值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内在评价和态度。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再次,教学动机指的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目标。
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教育事业追求和对学生发展的渴望。
最后,教学责任心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三、提高教师教育心理的方法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师工作压力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需要学会合理调解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影响到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再次,教师应该与同事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班主任工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班主任工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鄞州区华泰小学周金芳摘要:在人类进入新纪元的今天,教育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和意识的巨大转变,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与孩子们关系密切的班主任,此时的角色已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同时必须是一名懂得教育艺术的心理工作者,这样才能胜任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任,而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关键。
但是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教育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的内在修炼,也需要外部环境的塑造。
重要的是在面对学生心理教育上,班主任应该有意识,有方法。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谈谈班主任工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
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在人类进入新纪元的今天,我们的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教育也一样,我们对于教育不再是机械的知识和技能的追求,而开始注重孩子素质和能力的追求,因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关注的是怎样培养青少年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怎样开发青少年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正走在一条探索的道路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将要背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
我国中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随着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面对学习、社会竞争的压力,独生子女人际交往的困惑,耐挫能力的缺失等等,在其心理上有脆弱需扶持的一面。
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浅谈教育教学中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浅谈教育教学中师生沟通的重要性今年暑期,我读了《让学生听话的心理战》一书,作为教师。
都希望学生能对自己言听计从,可往往事与愿违。
读过此书之后深深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灵感,与感悟。
今天就此谈谈我在书中得到的一些小体会跟大家谈一谈。
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首先要养成的教育能力。
一项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
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方法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
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喜欢教师,继而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
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渴望心灵的沟通,包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因此,构筑他们沟通的平台就显的尤为重要。
如果教师没有学会沟通,就根本实现不了新课程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求。
其实,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是这样。
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就很难构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构想。
也就是说,沟通能力,是现在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我简单谈谈自己在与学生沟通中的所思所想。
1、幽默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
一些调查证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
喜欢听幽默的话,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2、委婉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这是,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太好。
如果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的软一些、策略一些,使对方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他就也许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
3、含蓄师生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达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对方从自己的话中揣摩、体会出里面所蕴涵着的真正意思,这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手段就可称为含蓄。
谈谈班主任与学生谈心
谈谈班主任与学生谈心一、谈心的意义谈心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谈心,既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又可以相互交流思想,解开思想上的某些“疙瘩”。
以往我们提到师生关系,往往会想起“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好学生的首要标准要恭恭敬敬地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位。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忠恳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
“亲其师而信其道”。
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
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那怎样才能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加强师生间的谈心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为此,本人就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二、谈心的原则在谈心时,班主任应遵循两条原则:(一)与学生谈心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知道,事物的内容决定着事物的外在形式,但内容必须通过外在形式加以反映和深化。
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5.5英尺。
这个距离用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中,也很有实际意义,不少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不注意双方所处的距离。
如教师坐在讲台上,学生站在讲台下,好似学生在受审,这种“盛气凌人”的做法,会增大学生获取教师爱生之情信息的难度,客观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双方难以长谈、深谈,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和抵触情绪。
师生心理辅导服务
师生心理辅导服务教育是社会的基石,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与沟通,学校和机构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服务。
本文将就师生心理辅导服务展开探讨,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而学生则面临着诸多成长困惑和压力,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与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师生心理辅导的方式现如今,学校和机构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师生心理辅导服务,旨在帮助师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其中,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和心理讲座,为师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私人空间与心灵抚慰;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深入了解师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建议;组织各类心理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游戏等,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三、师生心理辅导的价值师生心理辅导服务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心态,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
同时,心理辅导还可以改善学校的师生关系,减少课堂纠纷与冲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
四、师生心理辅导服务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进步,师生心理辅导服务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未来,师生心理辅导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专业化,为师生提供更贴心、更精准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同时,师生心理辅导将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师生心理服务体系,助力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
结语师生心理辅导服务是一项繁重而又光荣的事业,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
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1. 引言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教师心理辅导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的核心要素。
对于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和生活幸福感。
同样地,对于教师而言,心理健康也是取得教学成果和保持工作热情的关键因素。
因此,建立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是确保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3. 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教师工作面临的压力来源多种多样,如教学目标的高压、学生问题学习困难等。
此外,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工作负担过重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压力也是常见的压力源。
因此,教师需要学会有效的心理调适和管理,而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就可以提供相关的帮助。
4. 教师教育心理辅导的必要性教师教育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问题。
通过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不仅对教师个人有益,也对教育事业有积极的影响。
5. 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教师教育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技巧的传授也是教师教育心理辅导的关键内容之一。
此外,针对个体差异的心理辅导也应该被充分考虑。
6. 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包括多个组成部分。
其中,教育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心理支持小组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和定期评估的机制也是制度的必要补充。
7. 建立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的挑战建立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挑战包括资源不足、教师对心理辅导的认知和态度等方面。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与资源,提高教师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接受度。
8. 培训教师教育心理辅导师资力量教师教育心理辅导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其实施的主要承载者,在确保教师具有相应的学科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心育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营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创建一种和谐的师生的关系,促进师生的多方位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一个新概念,对于这个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社会学家波孟则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
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因此,加强心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里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
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我认为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般有下面几方面原因:一是和社会有关。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社会对孩子的发展,我们应承认它所具有的积极的一面,比如,那些好的广播、电视、录像和电脑制作等一些大众传媒教育,的确培养造就了几代人。
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与之进步不相称、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一些孩子整天与计算机为伴,而远离自己的亲人,产生孤僻沉默的不良性格,不能和谐地与他人相处,那些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影视、街头聚赌、还有网吧、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浅谈中学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
浅谈中学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福州八中鳌峰初中阮捷中学教师以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了。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简单谈谈这二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先来讲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毫无疑问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各方面。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换言之,心理必须是健康的。
如果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当了老师,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是会误人子弟,对学生的发展将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当然,教师也是人,是人都会生病,身体会病,心理也会病。
那么,当我们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时,就要及时的去解决,尽量不要把这种问题带到工作中,在没影响到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前就要处理好、解决清楚,否则就不能胜任教师这项工作。
目前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来自于学生,有的是学生的成绩方面,有的是学生的德育方面,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全部都调教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各有差异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一样优秀,当所有的人都一样优秀时,你也不觉得他优秀了。
有些老师对工作尽力尽责,在学生身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但可能有些学生成绩还是上不去,有些学生可能不领你的情,这时候不妨好好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是否方法得当,是否学生真的想好好学习,这些因素都非常的关键,只有学生自己想学,方法得当,老师的努力才不会白费,不然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当好一名老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我们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胜任。
接着,我再来谈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都会有心理问题,都有心理不健康的时候。
先说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后进生成绩都比较差,由于落下的功课多,本身的学习能力又不强,经常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觉得自己学不好了,便自暴自弃,从此放弃学业,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是一种逃避自卑的心理,需要有人帮助他走出第一步,他才会慢慢树立信心,跨不出这第一步,只会越来越差,甚至学坏,误入歧途。
再说说好学生的心理问题。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
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
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栋梁。
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
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
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
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
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能够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帮助幼儿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
他们能够为幼儿提供安全、温暖、有利于成长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自尊心。
其次,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社交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做好干预和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克服困难,从而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尊重每一个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以及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对于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该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以营造一个充满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同时,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并大力鼓励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教师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他们的工作不仅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社会都应该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并积极与教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
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教师始终要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教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教师要学会反思,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此教师学会心理调控很重要,要知足长乐,要换一个角度
看问题,要心理换位,要合理宣泄。
借用韩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显示自己的微笑;我们无法样样顺利,但可以无怨无悔。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将会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
理支持
答案: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
这涉及对学生的情绪、行为和心理发展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并介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提高自尊自信。
教师应常态化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通过课堂观察、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情感引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困扰,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小学教师工作总结中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结合自身体验 谈谈你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思考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引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我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思考。
学生角度:尊重与理解作为学生,我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在处理问题时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让他们明白尊重是一种基本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我的经历中,我遇到过一位非常擅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老师。
她总是耐心地倾听我们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而准确的回答。
她鼓励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从中引导我们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她也会定期组织班级活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
这种师生关系让我感到非常舒适和自信,我愿意向她请教问题,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师角度:启发与指导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我应该成为学生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帮助他们探索世界、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应该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优点、困难等,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会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活动,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观点交流。
我也会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互动与合作:共同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他们从彼此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他们建立起真实而亲密的关系。
在我的经验中,我参加过一些小组项目,其中教师扮演了我们小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鼓励我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和引导思考。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析引言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扮演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引导者、辅导者等多重职责。
在这样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校的教育氛围。
本文将详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学质量的影响1. 情绪传递:教师的教学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可能会在无意中将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
2. 教学方法与策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能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2. 情感支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能够提供这种情感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面对挑战。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校教育氛围的影响1. 团队协作: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愿意参与团队合作,共同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努力。
这样的团队协作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2. 应对挑战:面对教育改革、课程调整等挑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更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应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稳定的支持。
建议与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2.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应该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3. 关注教师福祉: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福祉,合理安排工作量,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4. 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参与团队合作,共同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努力。
结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日益引起关注,而师德师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师德师风不仅涉及教育教学方面,更要关注学生内心的世界和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师德师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和培训,注重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倡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此外,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与学校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心理抗压能力。
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巧,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提升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师、学校、家长和学生应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沟通机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重要性
作者:张景雷
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01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成就动机、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是教与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以外,还应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质量效果,尽可能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程度。
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当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时,二者在心理上的相容性就大,就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反之,其心理相容性就小,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不协调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情感距离以及在人际知觉上的偏见。
情感距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差距。
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距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学生心理的定式造成的。
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敢与教师接近,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
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
这种做法,阻碍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理,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心理上与教师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与学生心理不协调,势必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充分予以重视,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
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所产生的不同动机。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协调一致。
其次,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
发展与停滞,优点与过错,前进与反复在所难免。
第三,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一种可以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资源。
这样在认识上与学生取得一致,在教与学上达到统一,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看做是教学移情的结果。
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
内心深处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民主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的心理气氛。
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要在学生答完后再一一纠正。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绝大多教学生是具有学习的积极性的,心理动机是想学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动机与效果没有达到一致。
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制定解决的办法,使教学与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为人师表,就要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有着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
当学生对教师的才能非常欣赏,并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感和信任感时才愿意与教师接近,并乐于接受其教导。
教师应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集两种角色于一身的教师就会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心理上的角色互换也有助于促进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和认识上的交流。
教师应经常回味自己做学生时的心态,让学生进行“假如我是教师”的设想。
通过这样的心理换位,师生之间才能达到共感认知,协调一致。
因此,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才能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
教师才会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