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收益与客户贷款集中度——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银行集中度与银行业风险关系研究
02
在高集中度的情况下,一旦某个借款人或少数几个借款人出现违约,将对银行 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稳定。
03
此外,过度集中的银行结构可能使得银行对某些行业或地区的风险暴露过大, 进一步增加了信用风险。
银行集中度对市场风险的影响
银行集中度高,意味着少数几家银行在市场中 占据主导地位,这可能增加市场风险。
分析
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高集中度的银行体系可能导致大 银行的垄断地位,降低银行业竞争,进而增加银行业 风险。此外,高集中度的银行体系也可能导致监管难 度增加,加剧银行业风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5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回顾
银行集中度与银行业风险呈正相关关系
银行集中度越高,银行业面临的风险越大。
银行集中度的变化对银行业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加强政策研究
针对降低银行集中度、加强风险管理等政策建议,可以进行深入的政策研究,提出更加具 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银行集中度与银行业风险关 系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银行集中度与银行业风险的相关理论 • 银行集中度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分析 • 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 • 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银行集中度与银行业风险关系的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探讨银行集中度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银行管理者提 供参考
当银行集中度发生变化时,银行业风险也会随之变化。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银行集中度与银行业风险的关…
这可能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因素有关。
政策建议
1 2 3
降低银行集中度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研究——基于14家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
市场 集中度进行 了实证 分析 。 结果表 明 , 市场 的集 中程 度或 垄断程度仍 然较 高, 该 整个银行 业处 于被 四大 国有
Hale Waihona Puke 商业银行寡头 垄断的市场结构之 中。但是 , 从动态看 , 市场整 体的 垄断程度在稳 步降低 , 该 银行 的竞争力在加
强, 国银行 业的市场结构正在从极高寡 占型转变为 高集 中寡 占型 , 寡头垄断、 我 从 高度集 中转 变为垄断竞争、 适
s i r m h i h o io oy t ih c n e tai n o io oy,f m h l p l o mo o l t o e t n,fo h g o c n r t n t p rp it h f fo t e h g lg p l o h g o c nr to l p l t g r t e o i o y t n p i i c mp t i o o g o sc io r m i h c n e ta o o a p o ra e i
e nrto ai n r n a lId x e tain rtoa d Hef d h n e .Th eu t fsu ys o sta h o c nrt n d ge fti mak to n p l ne st tlrlt ey i e rsl o td h w h ttec n e t i e reo s r e rmo o oyitn i i s l eai l ao h ys i v hg ih,a d tewh l a k r h l o oysrcueo eF u tt n h oeb n saei teoi p l t tr ft o rSae—o d C mme il n .Bu o tet n s h oemo o l ne n g u h we o c r a k Ba trm e d ,tewh l n p yitn- f h r o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
DOI:10.19995/10-1617/F7.2023.23.089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温秀玲(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行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本文选取了2008—2022年13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并选取了拨备覆盖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占比、净利差5个指标作为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个性指标,GDP增长率、M2增长率2个指标作为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共性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宏观经济环境及提升商业银行自身风险防范水平等措施,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及防范金融危机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本文索引:温秀玲.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展经济,2023(23):089-092.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现代经济社会,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不良贷款问题一直被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整体来看,2008年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45%,2008—2012年,受银行上市的政策红利、金融危机后人民币信贷资产的快速扩张,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从2013年开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开始上升,并在2020年达到最高,开始逐步下降,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3%。
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对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及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从制度、宏观因素及微观因素多个维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银行所有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控制——基于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工 商 银 行
光 大银 行 建 设银 行 中 国银 行 中 信银 行
l.7 29
95 .6 l .4 22 l .1 28 1. 22 0
22 .8
18 . 8 21 .5 2 8 . 4 19 . 4
3 .0 54
3 .8 67 5 .2 6 1 6 .l 75 6 .l 66
Br el e和 Me n (9 3 指 出 所 有 权 分 散 减 弱 了 股 东 a s 13 )
和 不 良贷 款 率 来 衡 量 风 险 程 度 。 C o d r(0 0 曾 指 出 hu hy 2 1 ) 由 于 银 行 的 大 股 东 很 可 能 不 通 过 存 款 持 有 者 或 其 他 管
由 于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股 份 改 制 较 晚 ,上 市 银 行 较 少 .
因 此 研 究 所 有 权 集 中 度 与 银 行 风 险 之 间 的 文 献 相 对 较 少 。 国安 , 涛 ( 0 4 认 为银 行 所 有 权 结 构 是 影 响 银 行 曾 冯 20 )
道 德 风 险 的 重要 因 素 之 一 。在 我 国 。 行 所 有 权 结 构 的 银 缺 陷是 导 致 银 行 业 不 良资 产 居 高 的 重 要 原 因 , 因此 改 革
和 所 有 权 结 构 之 间 的 关 系 . 认 为 在 有 股 东 保 护 权 益 和 他
浦 发 银 行 华 夏 银 行
民生 银 行
92 .3 1 .l 02
9 . 8
11 . 6 12 . 9
14 . 0
2 .7 23 1.6 2 4
96 .7
招 商 银 行
南 京 银 行 兴 业 银 行
收 稿 日期 : 0 2 0 — 0 2 1— 5 3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少数几家大型银行控制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程度。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分析了目前市场集中度的现状,探讨了市场集中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接着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监管和应对措施。
最后对市场集中度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监管和政策的制定将对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定义、计算方法、现状分析、影响、问题、监管、应对措施、趋势分析、未来发展1. 引言1.1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是衡量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结构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反映了银行业内各家银行之间的市场份额分配情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方法得出。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集中度指数、赫芬达指数和四大商业银行市场份额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的整体竞争格局和结构。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现状分析显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市场份额。
这种高度集中度的市场结构给其他中小银行带来竞争压力,也影响了整个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对我国银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市场竞争不充分,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旦出现风险,也可能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稳定运行。
为了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竞争,引导银行业创新发展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和政策引导,才能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合理化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市场集中度是衡量某一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市场上少数几家企业对市场的控制程度。
资本市场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中国电子商务 2012·132081、引言Anthony Saunders(2002)指出:“流动性风险是由于银行不能及时地以有效成本满足支付与清偿负债而引起的对银行收益和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流动性不足,轻则失去盈利机会,重则破产。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较为充裕但存在危机,我们不得忽视贷款集中度高、偿债主体不明、资产泡沫等因素。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而资本市场的资金运营又依赖银行的支持。
与此同时,客户群体的交叉又使两者处于竞争状态。
在这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关系不容忽视。
本文立足于银行角度,致力于研究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2、文献综述商业银行流动性研究:在流动性风险相关性研究上,Kashyap 等(200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流动性储备与活期存款和授信放款额度正相关,与流动资产成本负相关。
王书华、孔祥毅(2009)对我国11家商业银行2001-2007年面板数据分析,得出融资结构对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上,王元园(2012)认为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不理想。
刘妍、宫长亮(2010)通过R型聚类分析筛选指标设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压力测试研究方面,Froyland E和Larsen.K (2002)RIMINI对银行不良贷款在宏观经济波动情境下进行了压力测试。
关于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关系方面,大多数研究认识到了资本市场对银行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Diamond(1997)指出,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是提供流动性的两种竞争性机制。
发达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银行主动负债能力和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及时满足其流动性需求。
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会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造成其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
李威、俞鑫(2009)认为资本市场有益于商业银行上市溢价和融资,同时导致信贷资金需求减少,长期内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我国金融体系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关乎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也与国家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框架1. 风险管理的定义与目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以保障资产安全、维护经营稳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目标在于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
2.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审慎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银行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审慎性原则要求银行在风险管理中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时性原则强调银行应迅速应对突发事件,降低风险损失;有效性原则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1. 风险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信用评分模型、压力测试等,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
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2.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部分银行过于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管理;二是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有待更新,部分银行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三是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分银行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四、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实证研究。
选取了我国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近几年的风险管理数据和相关资料。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 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与银行经营状况呈正相关关系。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下面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一:1、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3、内蒙古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4、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5、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6、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7、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8、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9、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0、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分析1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13、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1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15、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6、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与长期增长前景17、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18、从共享单车上树现象谈如何有效管理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11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1、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22、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3、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2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25、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26、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27、美国经济政策转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29、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30、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3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32、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33、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34、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空间效应分析35、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36、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二:37、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与实施38、我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39、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解释力和话语权240、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41、中国FDI与ODI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42、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比较43、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44、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45、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46、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47、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48、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倒U型关系:杠杆率非对称变化机制视角49、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50、城市群内部经济服务化空间互动关系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51、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52、湖南省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演变53、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54、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资社会风险探究55、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兼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6、新常态、新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转型57、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58、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59、中国经济增长拐点问题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60、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61、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62、“一带一路”与“中美经济博弈”63、滞留的集体主义:微博场域经济议题的社会共识现状与表达64、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65、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366、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67、长江经济带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68、基于VAR模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69、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70、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71、绿色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经济影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解答72、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三:73、财政激励、政府偏好与地区经济增长74、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75、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财政政策调控7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77、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78、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79、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时序性研究80、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8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8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3、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84、基于空间计量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85、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贸效应模拟分析--基于GTAP模型及偏效应分解8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87、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88、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489、中国经济增长与三个产业能源消耗的结构调整90、利润率下降与中国经济新常态91、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92、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区间非线性经济调度研究93、中国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差异分析9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95、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减排潜力研究96、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97、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98、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99、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动力--兼论“简政放权”如何动态释放改革红利100、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101、基于“互联网+”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02、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时空变化格局1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104、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与其城市经济的偏移增长及重心耦合态势研究10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106、中国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107、生产商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选择108、经济转型视野的“去库存”与房地产市场稳健性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四:109、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110、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5111、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12、作为经济伦理的经济共享理念113、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114、城市化、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5、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116、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117、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118、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119、中国城市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溢出性120、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12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2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123、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124、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双重冲击下的世界经济125、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126、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兼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异同127、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128、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研究129、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费用上涨对我国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分析130、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1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32、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133、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134、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6135、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136、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成长--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实证137、浅析体验经济环境下服装品牌的体验设计方法138、经济因素对服装流行色趋势影响的实证研究139、循环经济下的闭环模式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启示140、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141、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142、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143、互联网、信息元与屏幕化市场--现代网络经济理论模型和应用144、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五:1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146、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变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综述147、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148、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149、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150、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逻辑151、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的关系及发展前景152、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探析153、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15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及其效应分析155、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56、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7157、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效应--基于联立方程的检验158、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探讨159、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160、基于通用分布的含风电电力系统随机动态经济调度161、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162、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163、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164、中国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研究165、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166、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167、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68、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169、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17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171、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联特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172、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江苏省为例173、政治关联与经济增长--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174、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175、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176、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形成机理及公司治理对其影响177、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178、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9、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180、要素重新配置型的中国经济增长181、中国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与经济分权的可持续性89。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第一部分1银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2财政分权与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分析3基于MM莫型的税收效应分析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究—基于资本税收效应的分析5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6我国上市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研究7从上市公司分配方案看我国股利政策的特点8股利政策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9技术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的实证研究10累积投票制度与分类表决制度的比较11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12市盈率、成长性与公司股票价格/ 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13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中美两国发行制度的比较研究14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15对我国寿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实证研究16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莫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7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8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及预测19我国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股指的变化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第二部分1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2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3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4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5银行信贷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浙江案例6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7利率波动对股价的影响研究8农产品期货的周期性研究9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10上市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研究11上市证券公司税收负担研究12社会保障资金运作绩效研究13基于copula 技术的金融相依性分析研究14基于分位点回归的VaR度量方法15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研究16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问题研究17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问题分析18人民币实际汇率预测:基于STAR莫型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2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3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结构的分析4实际汇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5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东亚各国数据6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7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分析:基于东亚各国数据8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研究9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研究10危机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保增长、促就业”的效果研究11我国2001-2006年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研究12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中国国际资本输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4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分析15我国P2P网贷平台借款人行为分析:以拍拍贷网贷为例16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一一基于XX政策目标定制廉创论文.包修包讨.专本论文【论文老师0盟餌25的1佩】17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18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1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0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研究第三部分1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2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4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5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6人民币升值具有J曲线效应?7劳动收入占比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研究8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成立吗9全球供应竞争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10 “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11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中韩比较12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中德比较13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研究14私人银行现状的中外对比15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16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17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8中韩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比较研究19房价的变动对人身险需求的影响20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第四部分1腐败行为对城市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来自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2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3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4银行治理、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5VaR风险度量及其在股市中应用6VaR在汇率风险度量中的应用7股票市场高频数据风险分析8均值-方差准则下最优投资组合选择9宁波市洪涝灾害的防灾防损措施研究10网络购物退运费险现状及对策网络购物退运费险现状及对策11浙江省小微企业巨灾保险模式探讨12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策13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定制原创论文"包修包过・专本论文【论文老师QQ2402599198J14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6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17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房价18人民币升值对中国FDI的影响19升值预期与通货膨胀20亚洲国家实际汇率联动效应研究第五部分1政府消费与人民币实际汇率2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市场反应比较3股指期货GARC效应检验4股指期货价格随机游走检验5日度上海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相关性检验6日度深圳市场流动性波动率相关性检验7深圳市场股价惯性翻转效应检验8股市乱象背后的行为金融学本质9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变化和CPI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联动性分析10黄金等贵金属在资本市场的避险能力研究11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于其经营状况的预测能力分析12套期保值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可能的应用13统计套利在市场上的应用14中小投资者偏向“非理性”投资股票市场的原因分析15银行风险度量的理论与实证16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17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银行风险行为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实证研究19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和风险水平影响实证研究20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资本与风险的关系研究第六部分1人口老龄化对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2深圳A股市场交易量溢价检验3投资者情绪、资产估值与股票市场波动4投资者情绪测量研究5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本与风险关系研究6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信息传到机制7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一一以高科技行业为例8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一以创业板为例定制瓯创论文.包修包过・专本论文【论文老师QQ24025991981 9中国上市公司红利政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一以金融(银行保险券商信托)业为例10中国证券市场IPO现象分析一一以中小板为例11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联动关系研究12国际资本流动会影响汇率波动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检验13国际资本流动与股票价格指数关系的实证检验14国际资本流入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15互联网与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分析16黄金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7美国宏观经济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18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一一基于协整约束的VAR莫型的分析19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分析20基于B2B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21创业板投资收益风险分析22行为金融之处置效应检验23可转换债券套利机会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探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探究作者:孙晓玉赵敏夏秀芳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进行了探究,此探究主要是从信贷客户基本情况、贷款资金用途、贷款企业发展前景、抵质押物、还款来源五大指标来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大指标的风险权重,这就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提供了降低风险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层次分析法信贷业务风险一、引言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后起之秀,发展迅速,但同时面臨的问题也较多,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信贷风险的问题。
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我国的金融市场大有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那么,谁降低了信贷业务的风险,谁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理仍是通过对借款人5C、 5W、 5P来分析贷款的风险,这种方法容易让信贷经理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判断作出决定,这就影响了信贷业务的效率与准确度。
二、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学者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的决策方法。
它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践经验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体现了决策中分析、判断、综合的基本特征。
该方法首先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分层,然后两两比较每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顺序,按顺序做出决策。
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
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问题分解成三个层级,即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方案层(如图1),同一层次的因素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层因素。
《2024年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范文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加剧,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盈利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提升其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研究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其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服务质量等方面。
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然而,由于各地区、各银行之间的差异,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银行年报、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
五、实证研究1.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服务质量、宏观经济因素等作为影响因素,以城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其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关系。
3. 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和服务质量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对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而风险控制则对盈利能力具有负向影响。
此外,宏观经济因素如GDP增长率、市场利率等也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六、讨论与结论1. 讨论本文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和服务质量是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银行集中度与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亚洲八国(地区)的面板数据
效率 , 它反映银行利用资源获取 收入 的能力 和配置
资 源 的能力 。 一 关于市场竞争导致的银行集 中、 制度与银行边
垄断会导致利率的提高, 与其他多数产业不同, 由于 有 严格 的准 入 限制 , 行 业 可 以通 过 垄 断获 取 超 额 银
利润 ; 同时 银行 垄断可 能会 增大 资金 实力 , 完全 可 以
维普资讯
第 3卷
第3 期
南 京 审 计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nig Au i Unv ri o r a o j dt ies y Na n t
Vo. ,No 13 .3
Au g.,2 6 00
20 0 6年 8月
[ 关键词] 银行集 中度 ; 银行 效率; 面板模型 [ 中图分类号] 8 0 3 F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2 7 0 2 0 ) 3 0 5 0 1 7 —8 5 (0 60 —0 1 — 5
一
、
文献 综述 及研 究假设
银 行 集 中的形 成 主 要有 两 种 方式 : 管制 和 市 场 竞争 。管 制导致 的银 行垄 断 ( 中) 集 可能会 出现银行
论_ 。1 9 8 9 8年 De o n t J y u g R和 Haa snZ发现 市场集
如果 集 中一 制度 效率 论 得 到 支 持 , 么说 明集 那 中反 映制 度特 征 。因 为经济 自由度变 量可 以充 分说 明制 度变 化 , 以可 以预期 当我们 控 制制度 变量 时 , 所 银行 集 中与银 行效 率关 系 也会消 失 。则有
成本和更大市场份额会导致更高效率[ 。第三种观 2 ]
点集 中一 制 度效 率 不 确定 论 认 为 : 银行 集 中反 映 了 制度特 征而不 是 银行 效 率 的决 定 因 素 , 控 制 制度 若 变量 , 行集 中与 银行 效 率 的关 系 应该 消失 。部分 银 学 者认 为制 度 限制 了竞 争 , 而保 护 了有 势 力 的银 从 行_ ] 3 。但 是 , 多 研 究 都 表 明 良好 的 制 度 促 进 经 很
所有权、收入多样化和银行风险——基于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务管理。( 西桂林 广 5 10 4 0 6)
一
、
引 言
出在 新 兴 国 家 , 由于 国 家控 股 的 国有 银 行 在 贷 款 收 入 上 要 远 远 高 于 其 他 非 国 有银 行 , 国有 银 行 更 可 非
和 创新 程度 上 都 有 了长 足 的 发展 。Ant(0 2曾 指 i 2 11 a 6 。。。— 8 。。。I I。。 。。。 。。I 。I. R。 。。 。- —
所有 权 、 收入 多样 化和银 行 风 险—— 基 于我 国 l 5家上 市银 行 的 实证研 究
果 均 由 s t 1 计 软 件 完成 。 t a 2统 a 表 1为不 同类 型 银行 在 2 0 ~ 0 0年 的营 业 收 052 1 入 组 成 , 行 营业 收入 主要 包 括利 息 收 入 和 非 利 息 银 影 响 非 利 息 收入 。本 文 用 N INo — neet n o ) I( n It s Icme r 作 为 非 利 息 收 人 的替 代 指 标 , 利 息 收 入 是 指 非 利 非 息 收 入 占 总 收 入 的 比 重 来 衡 量 。 用 N t nle ai ai d o z
[ 图分 类 号】 8 0 中 F3
[ 献 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0 6 l9 2 1 )9 0 6 - 4 文 10 一 6 x(0 20 - 0 8 0
钟 t( 8 一)男 , 南 湘 阴人 , 西 师 范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商 业银 行 经 营 , 司 ,1 7 , 湖  ̄ 9 , 广 研 公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信用风险: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股 权 集 中 度越 高 的银 行 , 由于 主 要 股 东 将 大 量 资 产
投 资 于 银 行 , 银 行 的 经 营 质 量 息 息 相 关 , 此 风 与 因
的 明显 加 快 , 金融 服 务 和产 品 日渐 多元 化 、 杂 化 。 复 银 行 所 制 缺 陷 、 衡 和激 励 机 制 不 科 学 容 易 导 致 风 制 险 管 控 失 效 并 进 而 引 发 金 融 危 机 。世 界 银 行 2 0 00
制方 面 的重 要 性 。
一
内部 人 持 股 方 面 , 论 是 何 类 银 行 , 部 人 持 股 比 无 内
率 越 高 , 行 信 用 风 险越 高 。孔 德 兰 等 人 (0 8 选 银 20 )
、
文 献 回顾
取 了 2 0 ~ 0 7年 国 内五 家 上 市 银 行 的数 据 。 用 0020 利
年 的一 项 研 究 显 示 , 司和 银 行 在 公 司 治 理 方 面 存 公
险 承担 行 为 发 生 的概 率 越 低 。D le和 Kn p(0 6 od of 0 ) 2
基 于 19 ~ 0 ,年 的 数 据 研 究 了 股 权 结 构 与 风 险 9020 3
之 间 的关 系 , 实证 结果 表 明 内部 人 持 股 比率 与 风 险
基 金 项 目 : 京 市 博 士 后 工作 经 费 资助 项 目( 0 2 Z 1 3 。 北 2 1 Z 一 1 )
梁 洪 波 (9 6 ) 湖 南 娄 底 人 , 外 经 济 贸 易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风 险 管 理 ; 远 亮 17 一 , 对 研 刘
基于风险调整的银行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大量 资本 的银 行 好 。
因而 , 合 国内市 场结 构情 况 , 到影 响商 业银 行 市 结 找 场绩 效 的关 键 因素 , 提 高 我 国银 行 业 的 国际 竞 争 对
力, 维护 国家 金融 安全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一
有 资料 显示 , 至 2 0 截 0 7年 3月末 , 国 主要 商 我
除, 以反 映银 行 的真 实 收益 。本 文正 是基于 此 , 采用
了与 国内研究 不 同 的方 法 , R R A( 险 调整 的 即 A O 风
资产 收益 率 ) R O 风 险 调 整 的 净 资 产 收 益 率 ) 、 AR E( 作 为绩 效指 标 。 另外 , 文试 图通过 实 证分 析外 资银行 进 入后 , 本 对我 国银 行 管理 效 率 、 市场 绩效 与垄 断程 度 的影 响 , 以填 补 国 内这方 面 实证研 究 的空 白并 提 出 自己的模
加剧 , 国内银行 纷纷 进 行 改革 , 在 经 营管 理上 取 得 并 了巨大 进 步 , 与 国外 银 行 相 比 差 距 仍 然 较 大 ①。 但
函数研 究 了所 有 制结 构和 硬 预算 约束对 银行 效 率的 影响, 结果 表 明 : 国有银 行 比国有 银 行 效 率 高 , 非 面 临硬 预算 约束 的银行 的绩 效 比国家和 地方 政府 投入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测算及效应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测算及效应分析魏晓琴;李晓霞【摘要】本文用行业集中度、地区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以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采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考察各组同质同类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盈利能力和风险【作者】魏晓琴;李晓霞【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4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据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大量信贷的集中投放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风险问题愈发凸显。
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
2009年多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报告显示“前十大贷款客户比例”大幅增长,如深圳发展银行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达到7.84%,比年初增加3.62%;前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40.85%,比年初增加13.95%。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9家主要银行5000万元以上客户贷款集中度占比是60%左右。
按市场通常标准,一旦超过50%,即意味着贷款进入风险区。
根据证券组合理论的风险分散原理,呈线性负相关的多种资产收益与各自期望收益的偏离能够相互抵消,所以通过将多种资产进行有效组合,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也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业、地区、客户集中度越大,越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及贷款规模动态调整的实证分析
贷 规 调 的 式 下: = Ll 款 模 整 公 如 ≠ I
, ,
( 1 )
调整系数为 h 根据商业银行 o 其中, 表示商业银行第 t 的贷款规模 , k 期 L 为商业银行的 目标贷款规模 , i 的经营现状 , 如果 k O = 表示不做任何调整 , 此时意味着商业银行调整的成本较高 , 商业银行更愿意使得资产
市场化改革和整体上市 , 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与 国际接轨的步伐 。 在商业银行治理方面。 国商业 我 银行积极推行巴塞尔《 新资本协议》 根据我国经济制度和实际情况 , , 制定了一系列商业银行监管政策与指 引文件 , 为国内商业银行科学管理资本 、 合理缓释资本计提提供了政策基础与操作指南 。2 1 年 . 0 2 银监会正 式发布《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 试行 ) , 》 明确 了在巴塞尔《 新资本协议》 框架下 , 合格信用衍生工具在内部 评级法下的资本缓释作用 。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动 了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建设。 其中,09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 出了《 20 年 中国银行间市 场衍生产品主协议》又称 N F I主协议 , , A MI 成为中国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的纲领性文件 。 目 , A M I 前 N F I主协
实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信用风险规避方式 。 比如 ,r e, i o , o r20 ) Be rM n n M s (00 证明, w t e 相对那些不参与利 率衍生工具交易的银行来讲 ,积极参与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的美国商业银行 ,其贷款组合增长更为迅速。 C bnyn S aa (04 说明在信贷市场进行贷款交易的商业银行 , eeoa .t hn 20 ) r 一般会有更大的贷款增长并且会持有 较少的资本准备金。Fot tn 19 ) r , e (98构建了一个模型 , oS i 其中积极进行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能够持有相对较 低 的资本金水平 , 实现快速的扩张贷款规模。WanrM r (06 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 ge, a h20 ) s 说明如果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风险的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
历史 经验 表 明 ,资产 组 合 的集 中 度 风 险 问 题 已经 成 为使 银 行 陷入 困境 的最 主要 原 因 之 一 .单 个 银 行 和 整 个
银 行 体 系 都 普 遍 存 在 这 种 现 象 。 m n o Wolc m 和 E rn、 r o d P r lt 大 额 债 务 人 , 银 行 造 成 了 巨额 损 失 。 0世 纪 amaa 等 给 2
的 实证 分 析 : 时 , 文 还 采 用 H I 数 的 方 法 对 该 行 的客 户 集 中度 风 险进 行 了 分析 , 同 本 H 指 以期 为 国 内各 商 业 银 行 集 中
度 风 险 的 计 量 与 管理 提 供 一 定 的借 鉴
关 键 词 : 中度 风 险 ; 项 式 扩展 技 术 : 户 集 中 ; 业 集 中 ; 约概 率 集 二 客 行 违
S h d 银 行 冈 资 产 高 度 集 中于 不 太 发 达 且 行 业 结 构 脆 c mit 弱 、 巾的 区域 而 引 发 的破 产 。此 外 , 端 于 2 0 集 发 0 6年 末 、
常 被 称 为 客 户 集 中度 风 险 ( a eC n et t nR s ) N m oc n ao i 。第 ri k
收 稿 日 期 :0 9 0 2 2 0 —1 — 2
的结 论 ,实 务 界 在 集 中 度 风 险 管 理 方 面 也 主 要 以定 性
管 理 为 主 。国 内 还很 少 有 银 行 可 以做 到 对 集 中度 风 险进 行 准 确 的计 量 并 配 置 相 应 的资 本 。本 文 以 国 内某 商业 银
域 风险因子 ) 充分分散有关 。 为 , 大型经济体 中, 未 因 在 不
类 型 , 会 削 弱 整 个 经 济 体 系 的 稳 定 性 。 外 ,0世 纪 8 二 类 是 行 业 ( 区域 ) 中 , 系统 性 风 险 因子 ( 业 或 区 将 此 2 0 或 集 与 行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集中度及其影响分析
35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8年第10期 总第428期金融观察商业银行贷款投向集中度及其影响分析□ 程宏巍 蔡清亮摘要:商业银行是社会再生产资金融通的纽带,在社会发展中充当着媒介。
在我国主要融资渠道为间接融资的状况下,信贷资产仍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主要组成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及信贷投放方向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盈利,而且合理的信贷投向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调节不同部门之间的资金分配,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本文从商业银行贷款投向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对商业银行自身以及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基于当前的信贷特征,提出一些能够既能规范信贷投放,实现商业银行盈利增长,又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意见。
一、商业银行贷款投向特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底下降0.8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3.5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
这表明,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减。
而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
从用途看,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固定资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余额增长皆高于上年末,说明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支持的,并且企业用于再生产的资金需求依然强劲。
二是小微企业货款平稳增长。
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评估及信贷一直持谨慎态度,因此小企业贷款处于平稳增长。
三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加速增长。
服务业作为经济第三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发展的主要依托。
对服务业的信贷持续支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四是农村贷款增长加快。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解决农村地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中,因此对农村贷款的增加是必然的。
五是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回落。
房地产价格持续升高,因此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有必要减缓,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银行体系日趋复杂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为未来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1. 风险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
2. 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3. 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报告等环节。
这一框架为银行提供了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助于银行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三、实证研究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风险数据和银行经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2. 实证研究结果(1)信用风险管理: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仍需加强信用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
(2)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逐步增强,但仍需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影响。
(3)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银行日常运营中常见的风险。
实证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加强内部控制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关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匹配性,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流动性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