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技术要点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越发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生产质量、养殖效益以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要做好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关于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要做好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首先要做好环境的卫生管理。
只有养殖环境卫生良好,才能有效地预防畜禽疫病的传播。
养殖场要定期做好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饲养场所的整洁干净,杜绝臭气熏天的情况发生。
还要做好饮水卫生管理工作,为畜禽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杜绝饮水受到污染。
二、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动物检疫是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动物检疫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疫病的传播。
要做好动物检疫工作,首先要做好动物的定期体检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还要做好动物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疫情,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三、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畜禽疫病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畜禽的抵抗力,降低疫病的感染率。
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首先要科学选择疫苗,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养殖环境和畜禽种类的疫苗。
要做好疫苗的保存和输送工作,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要做好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确保畜禽都接种到了疫苗。
四、加强信息宣传教育工作信息宣传教育是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信息宣传教育工作,才能提高养殖户和群众的防疫意识,促进养殖户和群众自觉遵守防疫法规,积极参与防疫工作。
要加强信息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举办防疫知识讲座、发放防疫宣传资料、搭建防疫信息平台等方式,向养殖户和群众宣传疫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
五、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疫情监测和预警是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才能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果断的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
(整理)动物防疫知识.
动物防疫知识一、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概念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
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
4、动物防疫,把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称动物防疫。
(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
2、适宜的传染途径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宜的途径侵入到动物适宜的部位使动物感染。
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的部位不适宜,也不能引起传染病。
如破伤风必须是破伤风梭菌经外伤侵入动物体,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才能引起动物发病。
3、动物对某种疫病具有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叫易感性。
因此,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到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时才能引起疫病的发生。
动物的易感性受诸多因素影响。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如炭疽杆菌羊最易感染,感染后表现最急性死亡;牛马次之;而猪则表现慢性经过,临床很难发现;狗、猫易感性更低。
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一致,个体营养状况差的动物,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①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如每年早春季节,青黄不接,饲料缺乏,动物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寄生在牛羊胆管内的双腔吸虫迅速发育繁殖,对牛羊危害增强,易引起死亡。
②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毒力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利于病毒的生存,易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蚊子能传播多种疫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受季节的影响,炎热的夏季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①散发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发在形式发生,如破伤风。
②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数量较多,范围不广,常限于一个地区(如县、乡内),如巴氏杆菌病。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推荐文档)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要点一、动物疫病类别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一类动物疫病(17种),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牛海绵状脑病、痒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
二类动物疫病(77种),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包括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牛结核病、猪乙型脑炎、魏氏梭菌病、棘球蚴等疫病。
三类动物疫病(63种),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
二、防制方针和原则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实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原则。
突出规模养殖场、交通沿线、城乡接合部和新老疫区等重点区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三、主要指标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重点地区全覆盖免疫,散养户采取春秋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98%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免密度达到100%;动物群体免疫抗体有效保护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
对羊痘、狂犬病、炭疽、羊梭菌病等实行因病设防,进行区域性免疫。
四、防控措施(一)综合性防控措施1、疫病预防:主要是指对动物采取免疫接种、驱虫、药浴、疫病监测和对动物饲养场所采取消毒、生物安全控制、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疫承诺制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2、疫病控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发生动物疫病时,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其扩散,做到有疫不流行;二是对已经存在的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淘汰等措施,逐步净化直至达到消灭动物疫病。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机械消毒:包括通风换气、清扫、冲洗。
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例如,经过清扫,畜禽舍内的细菌可以减少21.5%,如果再用高压水枪冲洗,舍内细菌数可减少54~60%。
最后使用药物喷雾消毒,舍内的细菌数即可减少90%。
2. 日光消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阳光的灼热和水分蒸发造成的干燥,使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例如,可以将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通过紫外线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照射达到消毒目的。
紫外线消毒时,紫外线灯波长在250~260纳米时杀菌力最强。
3.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在生产中应用的是火焰消毒。
4.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5. 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因子如抗生素等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动物防疫消毒的处理对象包括畜禽舍、运输工具(船舶、飞机)、集装箱、汽车轮胎等。
对于高风险防疫消毒处理业务,如检出动物疫病的进境动物产品的检疫处理,以及进境大中种用和屠宰用动物运输工具、装卸场所、隔离场所的防疫消毒处理等,需要由海关总署发布并动态调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些主要措施:1.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对畜禽养殖场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确保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
2. 实施动物疫苗计划: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畜禽种类,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为畜禽提供免疫保护,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 加强检疫工作:对进出口的活体动物、动物产品和饲料进行严格检疫,防止疫情通过国际贸易等途径传入或扩散,维护畜禽业安全。
4. 实施动物禽流感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动物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及时采取隔离、消毒和处置等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护人畜环境安全。
5. 高危动物疫苗接种:对于一些高危动物,如狂犬病等,制定和实施疫苗接种计划,降低传染风险,保护人畜健康。
6. 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定期检测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情况,防止因污染引发疫情,确保畜禽养殖环境的健康。
7. 推广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培训,推广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提高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和防疫意识。
8. 提高兽医技术水平: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防疫知识,增强动物防疫能力。
9.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疫情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协调合作,及时应对和应对动物疫情。
10.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畜禽养殖户和广大民众的防疫意识,使其能主动参与到预防和控制动物疫情中来。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实施疫苗计划、强化检疫工作、加强畜禽流感监测和预防控制、高危动物疫苗接种、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提高兽医技术水平、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教育。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禽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对于农户、兽医等从事畜牧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物防疫知识,提高动物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内容。
1. 疫病防控常识疫病是造成动物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繁殖力减弱、种畜禽大量死亡等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至关重要。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通常会详细介绍各种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内容,帮助兽医和养殖户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动物免疫注射技术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通常也包括了动物免疫注射技术的相关知识。
免疫注射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培训资料会详细介绍免疫注射的方法、时间、剂量等,帮助兽医正确并有效地进行免疫注射工作。
3. 动物常见疾病防治除了疫病外,动物还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产后疾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也会涵盖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养殖户及时识别疾病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动物的生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4. 定期检测和监测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还会提到定期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查清动物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监测可以记录动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变化,为预防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合理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总的来说,动物防疫培训资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库,包括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免疫注射技术、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动物养殖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防疫水平,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广大兽医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物防疫培训资料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共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动物防疫做法与措施策划方案
动物防疫做法与措施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日益繁荣,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频发,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定位1.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减少疫情发生。
2.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防疫效率。
3.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三、防疫措施1.建立健全防疫制度(1)制定严格的养殖场防疫规定,包括免疫、消毒、隔离等环节。
(2)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防疫知识水平。
2.加强免疫接种(1)根据疫情动态,及时调整免疫策略,确保疫苗覆盖面。
(2)加强疫苗管理,确保疫苗质量。
3.消毒灭源(1)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消灭病原体。
(2)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治理,防止病原体扩散。
4.隔离观察(1)对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2)对病愈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康复后再投入使用。
5.应急处置(1)建立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四、防疫做法1.强化宣传引导(1)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知识。
(2)开展防疫知识讲座,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
2.落实防疫责任(1)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养殖户的防疫责任,确保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2)对防疫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3.创新防疫模式(1)引入智能化防疫系统,提高防疫效率。
(2)推广防疫新技术,提升防疫水平。
4.加强部门协作(1)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防疫信息畅通。
(2)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防疫合力。
五、项目实施1.项目启动(1)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等。
(2)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进行宣传和动员。
2.项目实施(1)按照项目计划,分阶段推进防疫工作。
(2)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项目验收(1)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动物疫病防控和净化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和净化措施动物疫病是指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通过微生物、寄生虫、病毒等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动物疫病对农业、畜牧业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措施,以帮助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生活。
1. 动物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前为动物接种合适的疫苗,可有效提升动物免疫能力,阻断疫病在群体中的传播。
疫苗接种需遵循专业的操作规范,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 动物隔离动物隔离是指将有疑似疫病的动物或已经感染病原体的动物与其他动物分离开来,以避免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严格的动物隔离措施可以减少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风险,防止疾病爆发蔓延。
隔离区域的环境应该保持干净,隔离设施要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3. 定期体检和监控对于养殖动物,定期的体检和监控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基本措施。
通过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以及疫病发展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疫病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病情的扩散。
定期体检还有助于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疫病,提前准备相应的防控措施。
4. 动物环境净化养殖场等动物饲养场所应定期进行环境净化,以保证动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环境净化包括定期清理和消毒动物舍、清理禽畜粪便、控制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等。
清洁环境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动物的健康与生长。
5. 饲养管理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对防控动物疫病有重要意义。
包括合理的饲养密度,科学的饲料配方,良好的饲养环境等。
饲养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动物的日常护理,注意动物的饮食和健康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6. 健康证明和追溯系统建立完善的动物健康证明和追溯系统,有助于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质量。
通过对动物疫苗接种记录、体检报告、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记录和保存,可以追溯动物的健康状况和防控措施,以应对潜在的疫病风险。
总结:动物疫病的防控和净化是保障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动物防疫工作要点
动物防疫工作要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动物防疫工作要点:
1. 一定要给动物们打疫苗呀!就像我们人需要打预防针来预防疾病一样,动物们也需要呢!你想想,要是没打疫苗,那传染病一来,它们多容易生病呀!比如养鸡场的小鸡们,如果没及时接种疫苗,那一旦爆发疫病,岂不是损失惨重!所以,按时给动物打疫苗,这可是关键要点呢!
2. 保持动物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真的超重要!这就好比我们人都喜欢住在干净舒适的家里,动物也一样呀!你看看那些又脏又乱的动物栖息地,疾病能不找上门嘛!像猪圈如果不经常打扫,粪便到处都是,病菌能不滋生吗?所以要勤打扫、多消毒呀!
3. 动物的饮食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我们得吃健康有营养的食物才能身体棒,动物也需要吃得好呀!你说要是给动物吃些变质的食物,它们能不生病吗?就拿狗狗来说吧,总不能一直喂它们过期的狗粮吧!给动物提供合适、干净的食物,这是必须的呀!
4. 要密切关注动物的健康状况呀!这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时刻关注我们有没有不舒服一样。
你想想,如果动物生病了你都没发现,那不是耽误治疗嘛!就像牧场里的牛,如果不仔细观察它们有没有异常,等病严重了可就不好办了!所以要细心留意动物的一举一动哦!
5. 动物的饲养密度也得把控好呀!总不能一股脑塞得满满当当的吧,这就跟我们坐公交车不能太拥挤是一个道理呀!要是养得太密集,传染病可就容易传播啦!就好比兔子窝,如果兔子太多太挤,那得病的几率不就大了嘛!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很重要哦!
6. 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注意防护呀!不然把病菌带给动物怎么办呢?这就像我们去医院要做好防护免得感染一样!你总不能脏兮兮地就去照顾动物吧!比如给动物看病的兽医,自己得先做好卫生措施呀!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动物嘛!
总之,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真的非常关键,关系到动物们的健康呀,可不能马虎对待!。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202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CATALOGUE目录•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疫病的控制•动物检疫技术•动物疫病的净化与消灭•公共卫生与动物防疫01动物疫病的预防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远离污染源及交通要道的地方建舍。
动物饲养管理合理选址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饲料和饮水。
科学饲养保持栏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动物排泄物,定期消毒栏舍和用具。
卫生管理诊断技术掌握动物疫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如病原分离鉴定、抗体检测等。
监测计划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包括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疫情报告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动物疫病的监测与诊断动物疫病的防疫措施根据当地疫情和免疫程序,合理安排动物免疫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免疫接种隔离与封锁消毒措施人员防护发现疫情后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对发病地区进行封锁,防止疫情扩散。
对动物舍、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
从事动物饲养和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
02动物疫病的控制包括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常见动物疫病分类流行病学特征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症状三种类型。
每种疫病的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发病特点等都不尽相同。
03动物疫病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征0201一旦发现动物疫情,应立即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确认。
疫情报告与确认对疫区进行封锁,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外进行全面消毒。
隔离与消毒针对不同疫情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动物疫病的疫情处理动物疫病的控制策略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力度,提高养殖业主的防疫意识。
强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预警。
监测与预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疫病防治,包括合理制定免疫程序、规范使用兽药、定期进行驱虫等。
科学防治加强与国际动物防疫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与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动物疫情挑战。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一、兽医生物制品、疫苗及其分类(一)相关概念兽医生物制品:是指用天然的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
兽医生物制品的分类:狭义包括疫苗、免疫血清和诊断制剂,广义还包括各种血液制剂、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及自身免疫病等非传染病的免疫诊断、治疗及预防制剂以及提高动物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免疫增强剂等生物制品。
疫苗: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免疫接种:是根据免疫学的原理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一种手段。
免疫接种的分类:预防免疫接种、紧急免疫接种、临时免疫接种。
(二)疫苗的分类1、常规疫苗(1)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或灭能疫苗。
是指用标准强毒菌种、毒种或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株,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其杀死(灭活)而制成的疫苗。
如鸡新城疫苗、猪丹毒灭活疫苗等。
优点:研制、生产方便,使用安全,易于保存、运输。
缺点:接种剂量较大,免疫效力较差,免疫期较短。
(2)活疫苗:又称弱毒疫苗。
是指应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筛选的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或丧失毒力的无毒株所制成的疫苗。
如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等。
优点: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长。
缺点:有的可能散毒,贮存和运输要求条件较高。
2、亚单位疫苗利用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亚单位或亚结构制成的疫苗。
它可免除全微生物疫苗的一些副作用,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性。
3、分子生物技术疫苗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制备的疫苗。
包括:基因工程苗、合成肽疫苗、抗毒特型疫苗、核酸疫苗等。
4、多价苗和联合苗(1)多价疫苗:是指将同种微生物不同血清的病原微生物混合而制成的疫苗。
例如,仔猪大肠杆菌埃希氏三价活疫苗、鸡马利克氏病双价活疫苗等。
(2)联合疫苗:是指由两种以上不同种的病原微生物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春季畜禽安全防疫技术要点
春季畜禽安全防疫技术要点春季是畜禽的繁殖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畜禽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需要更多的营养和保健措施。
同时,春季也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活跃的季节,畜禽疾病发病率高,因此,加强畜禽安全防疫技术是春季关键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畜禽饲养管理、消毒、疫苗接种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春季畜禽安全防疫技术要点。
1. 饲养管理(1)环境卫生保持。
春季气温升高,空气潮湿,适宜细菌、病毒繁殖。
因此,要及时清理畜禽舍内的粪便、饲料等杂物,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增加阳光照射,使畜禽舍内保持干燥、清洁、通风的环境。
(2)定期体检。
春季是畜禽疾病高发期,定期对畜禽进行体检,检查其身体状况、饮食情况等,及时进行病情诊断、预防和治疗。
(3)合理饮食。
春季气温升高,畜禽的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水和营养。
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畜禽,合理配置饲料,在饮食上要注意定量定时,不能过量过饱,避免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引发疾病。
2. 消毒(1)畜禽舍内消毒。
春季气温升高,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易活跃,畜禽舍内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烟雾消毒、红外线消毒等方式,对畜禽舍内的地面、墙面、设备等进行消毒。
(2)人员消毒。
保持人员清洁卫生也是畜禽防疫的重要环节。
进入畜禽舍前要穿好防护服,并进行手部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在人员之间的交叉传播。
(3)饲料消毒。
在春季要特别注意饲料的消毒。
可以采用高温、紫外线、化学消毒等方式对饲料进行处理,杀死其中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3. 疫苗接种(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春季要根据不同的畜禽种类、年龄等情况,合理选择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畜禽的免疫力。
(2)冷库管理。
疫苗的保管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疫苗需要保存在制冷设备中,保持冷藏状态,避免受潮、过期等情况的发生,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3)防范疫苗反应。
在接种疫苗时要注意防范疫苗反应。
接种后,要对畜禽进行观察,如发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处理。
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管理要点
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管理要点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管理是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疫病防控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下面将详细介绍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管理的要点。
一、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1. 定期检查动物健康状况: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害症状。
2. 做好疫病监测记录:建立详细的疫病监测记录,包括疫病发病情况、防控措施和效果等,以便于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二、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1. 做好场地清洁消毒:定期进行场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消毒剂的选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2. 控制病原菌的传播:严格控制人员和工具的进出,防止外界病原菌的传播。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养殖场,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三、养殖动物的防疫措施1. 健康动物引进:引进养殖动物时,要选择健康的个体,确保没有携带疫病。
同时,要对引进动物进行隔离观察,防止引入疫病传播到其他动物。
2. 定期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动物的疫病特点,合理制订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予养殖动物疫苗注射,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3. 合理饲养管理:养殖场要为养殖动物提供优质饲料和清洁水源,保证动物的饮食和生活环境良好,提高动物的抵抗力。
四、疫病的隔离和处理1. 及时发现疫病:养殖场要加强对动物的观察和检查,一旦发现动物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进行隔离和处理。
2. 合理隔离治疗:将病症动物从健康动物中隔离开来,进行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减少疫病的传播范围,防止疫情扩散。
3. 疫病的处理方法:对于发生疫情的病症动物,根据疫病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如安全掩埋、喷洒消毒液等,以减少对其他动物的传播风险。
五、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教育1. 培训管理人员:对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疫病防控的培训,提高其对疫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建立防疫意识:加强养殖场员工的防疫意识教育,让其了解疫病对养殖业的严重危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操作规范。
动物疫病防控方案
动物疫病防控方案一、加强养殖管理1、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和其他污染源。
内部应划分明确的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各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并设置有效的隔离设施,如围墙、栅栏等。
2、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养殖场内的粪便、污水和垃圾,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包括场地、圈舍、设备和工具等,可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3、提供适宜的饲养条件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和压力。
二、严格的检疫制度1、引进动物检疫在引进新的动物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
包括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免疫记录和疫病检测报告等。
引进后,应进行隔离观察,一般不少于 30 天,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
2、定期疫病监测定期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监测的疫病种类应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养殖动物的种类确定。
对监测中发现的阳性动物,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或扑杀等措施,并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3、运输检疫加强动物运输过程中的检疫监管,确保运输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健康状况良好。
运输动物应持有有效的检疫证明。
三、免疫接种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动物的种类、年龄和饲养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应包括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等。
2、选择优质疫苗从正规渠道购买经过国家批准生产和使用的疫苗,并严格按照疫苗的保存条件进行储存和运输。
在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检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标签等,确保疫苗质量合格。
3、规范免疫操作免疫接种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接种剂量准确、接种部位正确。
接种后,应观察动物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养殖场动物防疫保证措施
养殖场动物防疫保证措施在养殖场的运营中,动物的健康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的动物防疫保证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措施,包括动物疫苗的应用、环境卫生的保障、动物饲养管理的措施以及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
一、动物疫苗的应用动物疫苗的应用是养殖场动物防疫的重要一环。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一些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保障养殖场的养殖动物健康。
养殖场应该根据当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动物品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在动物疫苗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疫苗的良好质量,购买正规渠道的疫苗,并保持其冷链运输和储存条件。
其次,合理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根据疫情和养殖密度制定合理的接种次数和时间间隔。
最后,做好接种记录,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剂量等信息,以备查验。
二、环境卫生的保障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对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水平可以有效预防动物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为了确保环境的卫生,养殖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定期清理和消毒动物舍、畜舍及所有器械设备。
定期清理可以清除污物和病原微生物,消除传染源。
消毒则可以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预防动物感染。
其次,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维持合适的通风。
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可以减少动物的生长潜力,提高其免疫力。
最后,合理管理粪便和废弃物,妥善处理和清除,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三、动物饲养管理的措施养殖场的动物饲养管理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为了确保良好的饲养管理,养殖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科学配置动物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满足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动物患病的风险。
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和疾病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动物的异常症状和疾病迹象。
针对出现问题的动物,采取及时的治疗和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最后,做好动物的养殖记录,包括养殖数量、死亡情况、疾病发生等信息。
通过记录信息,可以及时分析养殖情况,评估饲养效益,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动物防疫中有关生物安全的注意事项
保护宠物和人类,你需要了解这些动物防疫中的生物安全注意事项
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宠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但是在进行动物防疫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生物安全问题,以避免病毒或疾病的扩散。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做好消毒防控工作
对于养殖场、宠物店等场所,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以杀灭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
对于家中的宠物器具、窝垫等也需要进行消毒工作。
消毒剂的选择需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消毒剂适用的范围、使用方法等均有不同,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2. 宠物养护管理
对于宠物的养护管理也需要格外注意生物安全问题,保证宠物身体健康。
定期为宠物打疫苗、做体检可以有效预防宠物疾病爆发。
每日掏耳、刷牙、清理眼屎等常规卫生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3. 严密的防疫措施
在进行养殖和转运动物时,需要采取严密的防疫措施,确保动物之间不会互相感染。
同时需要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综上所述,生物安全是动物防疫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只有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保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及时应对,全面预防:秋季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分享
及时应对,全面预防:秋季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分享随着秋季的到来,农民朋友们需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在这个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天气渐渐转凉,很多人会有一种错觉,认为病虫害的危害会随之减少。
但实际上,在秋季往往是动物疫病爆发的高峰期。
因此,及时应对、全面预防是关键。
本文将分享我的一些防控经验,以期对广大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加强动物健康管理动物健康管理是防控疫病的重要环节。
农民朋友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动物免疫力,预防感染疾病。
要做到以下几点:1. 合理饲养秋季温度逐渐下降,农民朋友们应该尽可能为动物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避免诱发诸如感冒等疾病。
比如,要合理调节饲料种类和饲养密度,确保动物的饮食健康;要统一消毒饲喂器具,消除各种病源;要尽量避免动物出现呼吸道疾病,居住环境应保持干燥、温暖。
2. 疫苗接种动物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农民朋友们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给动物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比如,对于家禽,应该在秋季的早期开始用新一季的特别预防疫苗进行接种;对于大型动物,如猪、奶牛、羊、牛等,则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疫苗进行接种。
农民朋友们应该积极向专业人士咨询,并在不影响动物健康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疫苗接种方案。
二、管理防护措施除了加强动物健康管理之外,农民朋友们还应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控制疫病的传播。
1. 严格卫生标准农民朋友们应该注重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标准和环境,避免疫病的传播。
比如,要及时清理动物粪便和废草等物品,保持圈舍内部空气流通,防止疫病孳生的环境;要将破损的圈舍及时修复,防止虫害等动物疾病孳生;要引导动物排放处置正确。
2. 加强人员管理农民朋友们要加强管理,避免人员增多给疫情防控造成困难。
比如,要规范管理、加强卫生、细致执行操作等,减少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同时,要及时给员工提供健康检查,并对疾病早期发现和处理做好准备。
动物防疫基本技术要求及改进方法
动物防疫基本技术要求及改进方法1 动物防疫基本技术要求动物防疫是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时防治动物疫病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动物防疫的基本技术要求:1.1 建立完善的防疫档案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防疫档案,记录每批出栏动物的防疫情况,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剂量、接种方式等信息,以便于进行追溯管理。
1.2 严格实施消毒制度消毒是预防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应采用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注意消毒药剂浓度和使用方法,以充分发挥消毒的效果。
1.3 做好疾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养殖场应定期开展动物疾病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疑似疫情,实行动态监测。
同时,养殖场应建立动物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动物,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1.4 预防控制害虫和鼠类害虫和鼠类是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也可能直接引起动物疾病,养殖场应使用有效的防虫、鼠药剂及时控制害虫和鼠类的数量。
1.5 采用有机饲养方式采用有机饲养方式可以减少使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减轻对动物体质和抗病能力的影响,同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 改进方法虽然我们已经实行了动物防疫基本技术要求,但不断改进是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的必要途径。
2.1 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如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纳米技术等,可以提高动物疾病的检测效率,及时发现和隔离病原体,减少动物的损失。
2.2 加强动物免疫措施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最为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
应不断推进疫苗研究与生产,加强动物免疫措施,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效果,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2.3 倡导良好的养殖方式倡导良好的养殖方式,如循环养殖、绿色养殖等,可以减轻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动物的生长环境,增强动物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4 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动物健康信息系统,可对动物群体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动物健康情况和防疫措施执行情况,开展动物疫情精准防控。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保障家畜和家禽的健康,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流行,保
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是其中
的一些措施:
1. 加强监测和排查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监测和排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针对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病原体的传播源头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风险,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确
保畜禽健康生长。
2. 实行分区管理
针对发现的疫情,要实行分区管理措施,及时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隔离,确保疫情不
会蔓延到其他区域,同时要实施人流、物流、车辆等管理,避免疫情跨区传播。
3. 医治和处置
在发现疫情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坚决遏制疫情的蔓延。
另外,防疫
工作组织要建立起统一的处置流程,确保处置措施的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加强宣传教育
防疫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从基本防疫措施、疫情
传播原理、防控方案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自我防控和紧急响应能力,达到减少疫情发生和减轻其危害的效果。
5. 管理和监管
健全畜牧兽医管理的监管机制,对饲养户的日常情况、动物饲养疫情、防疫措施等进
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科学
规范的防疫措施的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畜禽健康和人类健康安全,保障广大家禽
家畜饲养户的利益,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动物防疫的基本措施
动物防疫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以下是动物防疫的基本措施:
1. 疫苗接种: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消毒防疫:对动物饲养场所、运输工具、屠宰场等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隔离治疗: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疾病的动物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
4. 监测预警: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5. 检疫检测: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测,防止疾病通过动物及其产品传播。
6.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疾病防控意识,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7.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范动物防疫行为,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防疫技术要点一、兽医生物制品、疫苗及其分类(一)相关概念兽医生物制品:是指用天然的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
兽医生物制品的分类:狭义包括疫苗、免疫血清和诊断制剂,广义还包括各种血液制剂、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及自身免疫病等非传染病的免疫诊断、治疗及预防制剂以及提高动物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免疫增强剂等生物制品。
疫苗: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免疫接种:是根据免疫学的原理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一种手段。
免疫接种的分类:预防免疫接种、紧急免疫接种、临时免疫接种。
(二)疫苗的分类1、常规疫苗(1)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或灭能疫苗。
是指用标准强毒菌种、毒种或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株,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其杀死(灭活)而制成的疫苗。
如鸡新城疫苗、猪丹毒灭活疫苗等。
优点:研制、生产方便,使用安全,易于保存、运输。
缺点:接种剂量较大,免疫效力较差,免疫期较短。
(2)活疫苗:又称弱毒疫苗。
是指应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筛选的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或丧失毒力的无毒株所制成的疫苗。
如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等。
优点:可用较少的免疫剂量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长。
缺点:有的可能散毒,贮存和运输要求条件较高。
2、亚单位疫苗利用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亚单位或亚结构制成的疫苗。
它可免除全微生物疫苗的一些副作用,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性。
3、分子生物技术疫苗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制备的疫苗。
包括:基因工程苗、合成肽疫苗、抗毒特型疫苗、核酸疫苗等。
4、多价苗和联合苗(1)多价疫苗:是指将同种微生物不同血清的病原微生物混合而制成的疫苗。
例如,仔猪大肠杆菌埃希氏三价活疫苗、鸡马利克氏病双价活疫苗等。
(2)联合疫苗:是指由两种以上不同种的病原微生物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如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等。
二、疫苗的运输疫苗运输要求包装完好,防止运输途中损坏,特别要防止温度忽高忽低或冻结。
运送途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并尽快运送到保存地点或预防接种场所。
活疫苗:应在–15℃条件下运送,大量运送应用冷藏车,少量运送可用装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运送,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应用–196℃的液氮罐进行运输。
灭活疫苗:应在2~8℃条件下运送,夏季运送应采取冷藏措施,冬季运送应采取保温措施,特别应防止冻结。
三、疫苗的保存疫苗保存不当就会引起失效。
疫苗不能随意放置,要有良好的保存设施,严格按规定的温度保存,并每天检查和记录保存温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活疫苗一般要求–15℃以下贮藏,但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必须在–196℃的液氮罐中贮藏。
灭活疫苗、免疫血清、诊断液等一般要求2~8℃贮藏,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低于0℃,不能冻结。
如果超越此限度,温度愈高影响愈大。
如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在-15℃以下贮藏,有效期为2年;在0~4贮藏,有效期为8个月;在10~15℃贮藏,有效期为3个月;在25~30℃,有效期为10天。
猪瘟活疫苗,在-15℃贮藏,有效期为12个月;在0~8℃贮藏,有效期为6个月;8~25℃贮藏,有效期为10天。
如已在-15℃贮藏一段时间后移入8℃贮藏,其保存时间应减半计算。
四、疫苗的免疫接种(一)免疫接种前的准备1、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或免疫接种程序。
根据当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包括接种动物、疫苗种类、接种数目、接种途径和方法、接种日期等;动物养殖场应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2、准备器械和药品。
疫苗、稀释液、注射器、针头、镊子、75%酒精、2%~5%碘酊、脱脂棉、纱布、剪毛剪、体温计、急救药品、煮沸消毒器、搪瓷盘、疫苗冷藏箱、冰块、免疫接种登记表、免疫证、免疫耳标、耳标钳、保定用具、洗手盆、毛巾、防护服、胶靴、工作帽、护目镜、口罩等。
3、器械消毒。
将注射器、点眼滴管、刺种针等接种用具先用清水洗干净,如为玻璃注射器,将注射器针管、针芯分开,用纱布包好;如为金属注射器,应拧松活塞调节螺丝,放松活塞,用纱布包好;将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镊子、剪子洗净。
将洗净的器械放入煮沸消毒器内,加水淹没2厘米以上,煮沸30分钟或高压灭菌15分钟,待冷却后放入灭菌器皿中备用。
如果灭菌后长时间不用,下次使用前应重新消毒灭菌。
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消毒。
4、人员消毒。
免疫接种人员剪短手指甲,用消毒液洗手,穿消毒工作服、鞋、帽,戴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5、检查接种动物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免疫接种动物安全及接种效果,接种前应了解预定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可测量体温和进行临床检查。
凡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有病的,体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等,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注意登记,以便以后补种)。
6、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接种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期、色泽改变、发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凝块、有异味、无真空等疫苗质量与说明书不符者,一律不得使用。
7、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了解其用途、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
8、预温疫苗。
为了便于免疫接种,疫苗在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22℃左右)2小时左右。
9、稀释疫苗。
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方法、稀释倍数和稀释剂,稀释疫苗。
同时检查是否真空。
10、吸取疫苗。
轻轻振摇,使疫苗混合均匀;排净注射器、针头内水分;用75%酒精棉球消毒疫苗瓶瓶塞;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疫苗瓶液面下,吸取疫苗,吸出的疫苗切不可回注于瓶内。
11、消毒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要严格消毒,首先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剪毛时应逆毛方向剪面积不宜过大,直径0.5厘米左右),再用2%~5%碘酊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种部位,最后用挤干的75%酒精棉球脱碘(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接种部位,应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再接种)。
(二)免疫接种方法1、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
大家畜宜在臀部或颈部;猪宜在耳后、臀部、颈部;羊、犬、兔宜在颈部;鸡宜在翅膀基部或胸部肌肉。
根据畜禽大小和肥瘦程度不同,掌握刺入不同深度,以免刺入太深(瘦小畜禽)而刺伤骨膜、血管、神经,或因刺入太浅(大肥猪)将疫苗注入脂肪而不能吸收。
2、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
大家畜(牛、马)宜在颈侧中1/3部位,猪宜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犬、羊宜在股内侧,家禽宜在冀下或颈背部下1/3处,兔宜在耳后。
注射时,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约2厘米,左手放开皮肤(如果针头刺入皮下,则可较自由地拨动),然后再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疫苗徐徐注入即可。
3、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部位,宜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
马、牛宜在颈侧、尾根、肩胛中央,猪宜在耳根后,羊宜在颈侧或尾根部,鸡宜在肉髯部位。
注射时,左手绷紧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在皮肤上斜着使针头几乎与皮面平行地轻轻刺入皮内约0.5厘米左右,徐徐注入药液。
如针头确在皮内,则注射时感觉有较大的阻力,同时注射处形成一个圆丘,突起于皮肤表面。
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酒精棉球轻压针孔,以免药液外溢。
4、刺种。
多用于家禽。
5、点眼、滴鼻。
多用于家禽、6、饮水免疫。
多用于家禽。
7、气雾免疫。
多用于家禽、羊。
(三)免疫接种操作注意事项1、免疫接种人员要注意个人消毒和防护。
免疫接种时,免疫人员的手指甲应剪短,用消毒液洗手,然后穿防护服、鞋、帽、或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穿胶靴等,注意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
2、注意选择疫苗。
选择疫苗时,应注意预定免疫预防的疫病有无血清型区别,若有血清型的区别,应选择与预定免疫预防的疫病血清型相同的疫苗或多价疫苗。
3、疫苗稀释后要立即使用。
疫苗稀释后,活疫苗一般应在3~6小时内用完,灭活疫苗一般应当天用完。
但随气温高低和疫苗不同而不同,如猪瘟活疫苗稀释后,气温在16℃以下时,6小时用完;气温在15~27℃以上时,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
超过规定时间未用完的疫苗,应当废弃。
4、防止污染疫苗。
一次吸不完的疫苗,疫苗瓶塞上应固定一个消毒针头,专供吸取疫苗,吸取疫苗后不要拔出针头,用干酒精棉球包裹,以便再次吸取疫苗。
严禁用给畜禽注射用过的针头吸取疫苗,避免疫苗被污染。
5、注射器、针头大小要适宜。
应根据接种剂量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
注射器过大,注射剂量把握不准确;注射器过小,操作麻烦。
应根据接种对象的大小和肥瘦,选择适宜的针头。
针头过短、过粗注射后拔出针头时,疫苗易顺着针孔流出,或将疫苗注入脂肪层,未能注入肌肉内;针头过长,易伤及骨膜、脏器;针头过细,注射速度过慢。
6、防止散毒。
排出针头、针管内气体时,溢出的疫苗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收集于瓶内;用过的酒精棉球也应放入专用瓶内,禁止随意乱扔;用过的疫苗瓶不要乱扔,待免疫接种后,统一收集,一并无害化处理。
7、注意接种部位消毒。
注射接种时,应首先剪毛,再用2%~5%碘酊棉球由内向外螺旋消毒接种部位,最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待干后接种。
8、注意无菌操作。
给家畜注射实行注射一畜,更换一次针头;给农村散养家禽注射,实行注射一户更换一次针头;给畜禽养殖场注射,实行一圈(一笼)换一次针头。
9、注意接种剂量准确。
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接种剂量接种,不得随意增减,保证接种剂量准确。
10、注意疫苗存放条件。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放在疫苗冷藏箱中,避免日光照射,只有在吸取疫苗时方可取出。
11、注意接种前后药物的使用。
动物在接种疫苗的前后10天,尤其是接种活疫苗,禁止使用和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磺胺类药物。
12、佩带免疫耳标。
需佩带免疫耳标的顺便佩带好免疫耳标。
(四)免疫接种后的工作1、清理器材。
将注射器、针头、刺种针、滴管等器械洗净、煮沸消毒备用。
2、处理疫苗。
开启和稀释后的疫苗,当天未用完者应废弃。
未开启和未稀释的疫苗,放入冰箱,在有效期内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3、整理免疫接种登记表,填写免疫档案。
免疫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填写登记表,建立免疫档案。
内容包括:畜主姓名、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接种日期、接种途径、疫苗名称、疫苗批号、生产厂家、销售商、接种头数、接种剂量、免疫耳标号、防疫员签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