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合性学习 8、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⑴范文系统 ⑵知识系统 ⑶实践活动 ⑷系统助读系统。 9、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 (1)倡导自主性,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综合性学习”都是从 学习主体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的。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都由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 物,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如七年级下册“马的世 界”,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感觉马文化熏陶,积累、梳理 马文化,国赤对“马的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新的发现。 (2)倡导合作性,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承担个人的责任,大家 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进行评估。在群体活动中增强合作 精神。如八年级上册“莲文化的魅力”。学生分小组活动,去搜集 关于莲的资料,参观莲塘荷池,在组内各种讨论、争辩关于莲的各 种问题。 (3)倡导探究性,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 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 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寻找“新解”尝试。如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学提出,三味书屋是作者写 出优秀作品的关键,它是作者生命历程的一部分。与以往老师说, 三味书屋是对鲁迅身心的摧残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㈡现代的阅读教学理念: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2)阅读对话教学把文本从作者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它置于与读者 的关系之中来看待阅读的本质。 (3)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与角色的变化。 13、语文学科教育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2)正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 14、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引导——研读——运用。(三个环节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㈠引导过程:阅读活动的准备期,作用在于引起注意,唤起动机,确定 目标,激活经验。 ⑴预习 ⑵解题: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古代语文教材分为蒙学教材、文选教材、儒家经典。

3《文选》开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先河,显示出中国文章大国风范。

4朗读法包括朗读、背诵、吟诵等。

5导读法的创造者是钱梦龙。

6、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7、作文批改坚持点拨、启发原则就要多就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

8、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9、语文教师要“精”于语文专业,“博”于文化科学知识 ,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语文: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2、语文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双基、语文能力、思想修养、品质、文化品位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3、文道统一:语文训练,简称为“文”,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简称为“道”,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品质的教育。语文教育合思想教育必须统一起来。

4、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意见及努力方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特色有哪些?

答:传统的集中识字、吟诵、涵咏、感悟特色;语文基础知识合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特色;文章编选的典范性特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小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10、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归类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12、小学生在识字中要能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汉字笔画、部件、结构、笔顺分析字形,学会查字典。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

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

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

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

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

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

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

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

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

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

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

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

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

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

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

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

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

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

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

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

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

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

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

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

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

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

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

■“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

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

绪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

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

➢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

➢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

➢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

(三)“语文”的含义

•1。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语言文章说4。语言文学说5。语言文化说

•(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

•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

•主体性.言语性。思维性。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

1.涵养言语能力

2.发展思维结构

3.传承优秀文化

4.塑造美丽人生

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

•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古代语文

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

1、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2、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

3、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识字教学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

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

4、联系日常生活

5、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

1、熟读、精思、博览

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

(三)写作教学

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2、多读、多写、多改

3、从模仿入手

4、先放后收

三、近现代语文教育

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

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指导

一、填空、选择(单项)、简答(占50%):语文课程论和语文教学论的功能各是什么?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当代教育学所作的定义)教育史上曾经有过的课程流派有哪些?什么是教学论?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5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6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试简述之。“五经”、“四书”、蒙学读物的“

三、百、千、千”各指什么?8 语文教材的专指概念是什么?9 语文教材的功能有哪些?试简述之。语文教材由哪些系统构成?11 “语文”名称的确定是哪年?“语文”的涵义是什么?新“课标”有哪些创新理念? 13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试简述之。14 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什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包括“积累·整合”等哪五项?16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17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哪些特点?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语文常规教案包括项目? 21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3 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试简述之语文考试试卷的评析方法哪几种?阅读能力包括哪些能力?26 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包括哪10种方法?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抓关键词语进行阅读教学?试举例说明。朗读的要素和要求有哪些? 30 课文赏析包括哪些内容? 31 成功的板书和图示有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On January 11, 2021, 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教学目标 5.语文课程标准 6.语文课程理念 7.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9.综合性学习10.语文素养 11.语文教学设计 12.情景作文 13.语文教材

14.说课 15.校本课程 16.阅读教学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研究对象。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语文课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思路。

5.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6简述语文教育三个价值追求的具体内容。7.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8.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者的关系怎样。9.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10.简要回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11.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2.请问“红领巾教学法”有何优缺点。13.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4.写作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5.简述写作教学三个指导环节的具体指导内容。16.为学生作文“打评语’有何要求。1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18.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基本途径和方法。19.语文综合性学的特点是什么。20.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21.语文说课有哪些功能。22.语文说课要力避哪些常见毛病。23.简述语文说课与上课的不同。

24.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需要我们转变哪些方面的观念?25.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6.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第二节现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全面”,包含三方面的理解: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全过程。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

2.注重语文的实践性

3.语文学习应重视感性把握、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探究式学习

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从课程类型来说,开设多种形式的语文课程,既要有语文学科课程,又要有语文活动学科

2.从课程目标来看,涵盖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语文过程和方法等层面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各类教学设施)、校外课程资源(图书馆)、信息化课程资源

第四节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知识有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二、初步培养语文能力

1.识字写字能力

2.口语交际能力

3.阅读能力

4.习作能力

三、初步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作业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哪几方面的任务?哪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体性任务?五方面: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初步培养语文能力、初步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

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

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

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

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阶段。

2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四章

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

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

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

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例子:134-135)

第六章

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94页表)

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认识3000个,

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

第七章

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

第八章

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话题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