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对柳宗元的评价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人格魅力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人格魅力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人格魅力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山西永济,出生在长安,少有文名,21岁进士及第,一度活跃于唐中叶政治变革舞台。

33岁任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迁柳州刺史,47岁便英年早逝。

孙昌武教授评价柳宗元说:“他的品德、意志、人格,他的才华、感情、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与良知,具有极大的魅力,成为不朽的榜样。

特别是他后半生,身为流囚,仍奋斗不息,在极其艰难困顿条件下,凭籍自己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人格的一大转变:由政治斗争中怨抑退屈的牺牲者、失败者拼搏而成为思想战线、文学领域的创造者、胜利者,从一个供奉朝廷的官吏,成长为代表一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创作成就的伟人”(《柳宗元研究文集》序言)。

何谓人格?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种非凡的精神力量。

品德是人格之本,人格的魅力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它。

柳宗元被誉为一代宗师,是我国古代具有人格魅力的杰出代表。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理想是人生的路标,是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柳宗元刻苦攻读,自学成才,从小胸怀大志,想干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

年轻时,他怀着“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理想积极投身“永贞革新”,“冲罗陷阱,不知颠踣”。

革新失败,遭贬永州,流言蜚语,刻毒攻讦。

《旧唐书》说他“蹈道不谨,昵比小人,自致流离,遂堕素业。

”而韩愈为他鸣不平:“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

”尽管政敌落井下石,自己遭受残酷打击,但他正直倔强,刚正不阿,坚持真理,毫不妥协。

在永州写过《冉溪》诗:“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前四句抒发了希望建功立业、以身殉国的抱负,遭遇流落南荒、形同囚犯的处境。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后四句述说了卜居冉溪、愿学樊重种漆南园以利天下的心志。

在《笼鹰词》中,更是借饱经摧残的苍鹰意象,抒发了冲破牢笼、展翅高飞的宏伟理想!他追求理想,坚韧不拔。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是怎样的呢?柳宗元在璀璨的诗坛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人们永远的怀念他。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如何柳宗元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唐宋八大家”中排第二,后人对柳宗元有很高的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评价过柳宗元,他说:“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成就让很多后人望其项背。

他擅长的领域有很多,诗歌、辞赋、散文、寓言故事等等。

并且,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于世。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仕途上的失意,激发了柳宗元的才情,他在文学方面大展拳脚,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而悠久的作品。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他们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

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柳宗元具有远知卓见,敢于挑战恶势力。

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

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

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有哪些柳宗元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等。

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先驱者。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着重反映现实状况,比如社会现状、人民生产生活情形等。

文章只有具备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后,文章才会耐人寻味。

唐宋八大家评价600字

唐宋八大家评价600字

唐宋八大家评价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这八位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唐宋八大家的详细全面评价:一、韩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这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韩愈的散文注重气势和文采,语言质朴而有力,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如《师说》、《获麟解》等,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散文,还在于他的诗歌和赋作,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柳宗元:柳宗元的散文简洁明快,语言优美,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如《永州八记》等,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柳宗元的诗歌和赋作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的高度解放。

三、欧阳修:欧阳修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文风格多样,既有平淡自然的一面,又有华丽的一面。

他的作品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欧阳修的诗歌和赋作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反映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苏洵: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散文以明快见长,语言质朴而有力。

他的作品如《六国论》、《名二子说》等,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洵的诗歌和赋作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反映了北宋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五、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散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一面,又有婉约的一面。

他的作品如《赤壁赋》、《水调歌头》等,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苏轼的诗歌、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反映了宋代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的高度解放。

六、苏辙:苏辙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散文以清新自然见长,语言优美而流畅。

他的作品如《黄州快哉亭记》、《庐山栖霞楼记》等,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和陶渊明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他们诗文的一些评价:
1. 柳宗元:柳宗元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要特点,他的山水诗和边塞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散文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寓言小品,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韦应物:韦应物的诗文风格高雅、清新,他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写得非常出色。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他的作品被誉为“韦体”,是唐代诗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3. 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文风格朴素自然、平淡恬静,他的田园诗和饮酒诗都写得非常出色。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总之,柳宗元、韦应物和陶渊明的诗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形容柳宗元词语或句子

形容柳宗元词语或句子

形容柳宗元词语或句子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语和句子富有哲理和感性,下面是一些形容柳宗元词语或句子的描述:
1. 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富有深厚的人文关怀,能够触动人心。

2. 柳宗元的语言流畅自然,句式简洁明快,富有诗意。

3. 柳宗元的词句既有精深的思想内涵,也蕴含着生动的形象。

4. 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常常以智慧和哲理为主题,表现出作者的博学和高超的思辨能力。

5. 柳宗元的语言风格明快流畅,富有韵律感,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6. 柳宗元的句子中常常包含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刻启示。

7. 柳宗元的词句锋芒毕露,犀利而又不失温情,展现出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8. 柳宗元的语言风格充满着文学的气息,既有诗歌的抒发,也有散文的思辨。

9. 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富有哲理性,常常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10. 柳宗元的语言具有深厚的感性和理性,能够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 1 -。

苏轼封建论分析

苏轼封建论分析

苏轼封建论分析宋代苏轼极高的评价了柳宗元的《封建论》,并附议认为在封建制下,人们对于世袭爵位的争夺会加剧,因此力主推行“郡县制”;南宋政论家叶适认为封建制适合道德高尚的上古,而郡县制则适合秦汉以后,并客观上承认了封建制代表王道,而郡县制则代表着霸政,在道义价值上将封建论置于郡县制之上;宋代大儒朱熹批判柳宗元“专以封建为非”,主张不专以封建为非,也不专以郡县为是。

在中国历史上,周以前曾实行过封建(封国土、建诸侯)制。

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第一次用郡县制取代了封建制。

秦以后,汉代两种制度并存,魏承汉制,封建犹存,西晋承魏,因循不革。

直到唐兴,李世民还曾一度想恢复封建制,“欲与三代比隆”,只是由于魏征、李百药切谏,方作罢论。

至于历史上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更是此起彼伏,源远流长。

到了中唐,藩镇割据日甚一日,军阀占据的地区俨然成了国中之国。

于是一些人又出来鼓吹封建制优于郡县制的谬论,为藩镇割据制造舆论。

柳宗元的《封建论》就是针对这种现实问题写的。

他据古验今,探寻根本,得出几点结论:一是封建制的产生和存在并非圣人之意,而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而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实行封建制必然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诸侯王逼上、病民,只会加速封建王朝的衰落以至灭亡;三是世袭的封建制不可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更谈不上政治清明,得到人民的拥护。

同时他还详尽分析了历代王朝兴衰的原因,列举出郡县制的许多优越性。

这些都反映出作者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思想。

他的见解在古代思想界影响很大,苏轼说:“昔之论封建者,曹元首、陆机、刘颂,及唐太宗时魏征、李百药、颜师古,其后有刘秩、杜佑、柳宗元。

宗元之论出,而诸予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论封建》) 全文可分为四段。

开头至“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为第一段,阐明封建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柳宗元的诗歌,善于刻画情态,特别是山水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清丽如画。

刘熙载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至论。

这里,辑录宋人对柳诗的评述若干条。

1。

独创性:柳子厚游于艺,非但好古,又能自出新意,兼具六朝余风,去陈陈相因之弊,故其诗有《风》、《骚》之遗意。

——方回2。

诗无杰语,笔力遒健而思致深远,有建安风骨。

——薛昂夫3。

奇崛处不减唐人高处。

——薛昂夫4。

诗从胸中流出,自然高妙,当代名家,唯孟郊、韦应物两人近之。

——何梦桂5。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风雅之宗匠,百代之英,虽老不衰。

——许尚6。

前人为此诗极称之,以为有深情之风。

以余观之,寓兴幽渺,正不在浅近之间,此所以取适于世之深也。

——张耒7。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理,而理自说。

——李正民8。

一生精神尽入此诗,犹之诗外更有一层楼也。

——辛弃疾9。

《江雪》一篇自是大宗之祖,不独七言律,即五言亦皆根源于此。

——方回10。

超轶绝尘,不可到达。

…看他写山水景物,全用赋体,…及至到了诗,则以诗句出之,乃所谓意在笔先者也。

4。

凡遇到没有气魄的作家,必须多读柳子厚的诗,才能成为有气魄的人。

——杨万里5。

读子厚《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知子厚当年所以为子厚者,岂惟气魄之大耶?…6。

柳宗元作诗,讲究辞采。

他自己说过:“凡吾所陈,悉信而有证。

”(《送黎安二生序》)他还喜欢使用排偶句,往往对仗工整,又善用典故,这些手法,都给人以美感。

王禹偁在《黄州快哉亭记》中就曾经用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词句,形容自己孤独的情怀,十分贴切。

他的诗中的语言也颇有特色,例如:“我来竟何事,高卧观朝槿。

槿花明朝红,处处照江水。

”四句用字精炼,形象鲜明,耐人寻味。

还有他描写战争的诗歌,比喻生动形象,很富有感染力,在《渔翁》一首中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7。

他的诗的最大特点,是“纡余委备,蓄蕴不尽”,它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各种类型的生活都有。

柳宗元的生平故事

柳宗元的生平故事

柳宗元的生平故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枊宗元位列唐宋八大家的第二位,韩愈和他发起的古文革新运动,一时间在唐代掀起了散文创作的浪潮,形成了唐宋八大家散文风清骨竣、气势宏伟、笔力雄健的文风。

宋代苏东坡对柳宗元的评价颇高,说他的文章内容很丰富,读起很优美,将其质朴疏淡的诗文风格与东晋大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可见柳宗元的造诣之高。

特别值得提一提的是,他的人格也依然清高。

(一)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柳宗元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北魏时期开始,其先祖就陆续有人在朝中做官,他的父亲延续家族传统,也谋得了一个监察御史的职位。

在浓厚的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下,加之母亲的言传身教,他很早就养成了积极入世的心态和言行标准。

柳宗元出生时大唐已度过盛世繁华,渐渐走向衰败。

781年,发生了一起继“安史之乱”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乱,在战乱时期,柳宗元的父亲在夏口任职,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乱就去投奔他父亲。

夏口是官军和叛军双方争夺的一个战场,他亲眼目睹了军阀割据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更加坚定了他从政为民的理想。

792年柳宗元20岁时,被推选为贡生,第二年一举高中,从此步入仕途。

唐顺宗继位后,启用王叔文等人推行改革,柳宗元与王叔文的政见相同且又是好朋友,经王叔文推荐,柳宗元被朝廷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负责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等事务。

他积极参与了由王叔文主持、史称的“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的主要内容有,加强朝廷的权力,抑制各地藩镇势力并收回兵权;废除宫市,罢免负责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等五坊的宦官头儿;清查打击朝廷和地方的贪官污吏;整顿地方税收,由朝廷派员直接管理。

两派政治力量的斗争异常激烈。

唐顺宗是个多病的皇帝,随着其病情日趋加重,逐步失去了对朝政的把控能力,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朝廷大臣,联合一些藩镇向朝廷施加压力,由太子李纯监国。

在王叔文因母去世回家守丧期间,唐顺宗被廹将帝位禅让给李纯,是为唐宪宗。

唐宪宗继位后就全盘否定了“永贞革新”,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等人全部被降职外调。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评价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上。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

他的文笔犀利而独特,以婉约清新、质朴自然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永州司马青衫泪》以及《天台山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政治、民俗风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他的诗歌作品也被人们称为“柳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借鉴。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开创了唐代文人的新风貌。

他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人要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境地。

他的《致伯阳王书》被后人尊为“文章圣教”,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启迪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哲学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智慧,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宗元的政治才能也是人们评价他的重要方面之一。

他曾任唐朝官员,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监察御史、江淮节度使等。

他在任职期间以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作风著称,深受百姓和下属的爱戴。

他在政务上勤勉尽责,积极改革,力图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柳宗元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都为后世所称道。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人格魅力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人格魅力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人格魅力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山西永济,出生在长安,少有文名,21岁进士及第,一度活跃于唐中叶政治变革舞台。

33岁任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迁柳州刺史,47岁便英年早逝。

孙昌武教授评价柳宗元说:“他的品德、意志、人格,他的才华、感情、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与良知,具有极大的魅力,成为不朽的榜样。

特别是他后半生,身为流囚,仍奋斗不息,在极其艰难困顿条件下,凭籍自己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人格的一大转变:由政治斗争中怨抑退屈的牺牲者、失败者拼搏而成为思想战线、文学领域的创造者、胜利者,从一个供奉朝廷的官吏,成长为代表一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创作成就的伟人”(《柳宗元研究文集》序言)。

何谓人格?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种非凡的精神力量。

品德是人格之本,人格的魅力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它。

柳宗元被誉为一代宗师,是我国古代具有人格魅力的杰出代表。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理想是人生的路标,是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柳宗元刻苦攻读,自学成才,从小胸怀大志,想干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

年轻时,他怀着“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理想积极投身“永贞革新”,“冲罗陷阱,不知颠踣”。

革新失败,遭贬永州,流言蜚语,刻毒攻讦。

《旧唐书》说他“蹈道不谨,昵比小人,自致流离,遂堕素业。

”而韩愈为他鸣不平:“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

”尽管政敌落井下石,自己遭受残酷打击,但他正直倔强,刚正不阿,坚持真理,毫不妥协。

在永州写过《冉溪》诗:“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前四句抒发了希望建功立业、以身殉国的抱负,遭遇流落南荒、形同囚犯的处境。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后四句述说了卜居冉溪、愿学樊重种漆南园以利天下的心志。

在《笼鹰词》中,更是借饱经摧残的苍鹰意象,抒发了冲破牢笼、展翅高飞的宏伟理想!他追求理想,坚韧不拔。

柳宗元的评价

柳宗元的评价

柳宗元的历史评价:柳宗元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唐宋八大家”中排第二,后人对柳宗元有很高的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评价过柳宗元,他说:“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成就让很多后人望其项背。

他擅长的领域有很多,诗歌、辞赋、散文、寓言故事等等。

并且,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于世。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仕途上的失意,激发了柳宗元的才情,他在文学方面大展拳脚,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而悠久的作品。

除此之外,柳宗元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写实为主,反映现实,他们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提倡文章写作跟随时代而行,不要拘泥于形式。

柳宗元和韩愈在散文写作上,身体力行贯彻新型散文形式,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柳宗元具有远知卓见,敢于挑战恶势力。

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

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

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柳宗元的主要成就: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

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

柳宗元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钦佩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对当时社会上层士大夫“耻于相师”的风气感到痛心。

他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但他在师道观上又有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式。

他写下了《师友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文章,阐述了自己的师道观。

名人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名人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名人对小石潭记的评价?
答:苏轼曾评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这是切当的评语。

在这篇简淡精练的游记中,便包涵着多少细密浓郁、丰富优美的诗味。

此外,前人对柳宗元永州八记评价很高,认为它“笔笔精妙,字字珠圆玉润,是古典文学的极品之一”。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称赞道:“柳州记山水,从其处所形势求之,则能知其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之分,而不徒曰‘幽深奇峭’也。

”就是说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写景状物,能从所记之景的处所、形势等方面探求,就可懂得其高下、大小、远近、离合的特点,而不只是以为“幽深奇峭”就罢了。

后人认为,“永州八记”继承并发展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创新。

从咏史诗看白居易和柳宗元的贬谪

从咏史诗看白居易和柳宗元的贬谪

柳宗元与白居易同为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两人也都曾遭受过贬官的打击———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更远迁柳州;白居易则因首上疏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以雪国耻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然而,两人对待贬官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宋人蔡启曾将二人的迁谪心态作过一番比较: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

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

乐天既退闲,放浪物外,若真能脱屣轩冕者,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亦力胜之耳。

[1]与柳宗元的“忧悲憔悴”、“特为酸楚”不同,白居易贬谪江州时虽固然也有“天涯沦落”之感,但却能够“力胜之”———随缘自适,自我开解,并最终从抑郁愤懑的心境中解脱出来。

关于这一点,只要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略作比较即可明了。

众所周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作于其谪居永州期间。

《新唐书·柳宗元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这说明《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在贬谪生活中力图排遣内心积郁、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的产物。

从《永州八记》中所描绘的凄怆之景,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源然而静者与心谋”(《钴姆潭西小丘记》),以及所抒发的对美景埋没的感慨,如“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钴姆潭西小丘记》),“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小石城山记》),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那种无法排除的孤寂凄凉以及被谪居弃掷的孤愤郁结。

而白居易作于江州司马任上的《江州司马厅记》的情调却与之明显不同: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

苏轼评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轼评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轼评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一、苏轼对柳宗元的认可与赞美1.1 柳宗元的独特才华柳宗元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备受推崇。

苏轼对柳宗元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赞美。

在苏轼的评价中,柳宗元的诗作中尤其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杰作,成为他最著名的十首诗。

二、《江雪》:描述江南冬季的美景2.1 简洁而鲜明的描绘《江雪》是柳宗元最著名的一首诗,诗中用简洁而鲜明的词句描绘了江南冬季的美景。

苏轼认为这首诗通过几笔勾勒出江南冬天的冷雪,给人以清新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理解。

2.2 “江雪纷纷而已夜,潦倒城南北”的意境诗中的“江雪纷纷而已夜,潦倒城南北”,给人以一种落寞和凄美的意境。

苏轼认为柳宗元能够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江南冬天独特的景色,使读者沉浸在其中。

2.3 对《江雪》的赞美苏轼赞美道:“此诗情韵悲凉,语画质古,更胜前人。

”他认为《江雪》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使人难以忘怀。

三、《赤壁》:描写豪情壮志与悲怀情怀3.1 柳宗元笔下的奋战豪情《赤壁》是柳宗元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苏轼认为这首诗描写了当时豪情壮志的奋斗,使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气概。

3.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诗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将历史的长河与个人的命运相结合,展现了英雄气概与悲怀情怀的完美融合。

苏轼认为柳宗元通过这首诗深刻描绘了壮志豪情和历史沉淀,使读者沉浸在其中,感受到那种悲壮的情感。

3.3 对《赤壁》的赞美苏轼称赞道:“柳员外此诗豪气干云,器度庄重,当为后学力求而拟用。

”他认为《赤壁》的写作风格充满了豪情壮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且鼓励后来的文学家们学习柳宗元的风格。

四、《登快阁》:借景抒发情怀4.1 清新的春日景色《登快阁》是一首借景抒发情怀的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

苏轼认为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使读者产生一种清新的感受。

形容柳宗元词语或句子

形容柳宗元词语或句子

形容柳宗元的词语或句子引言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表达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柳宗元的词语或句子,并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柳宗元的文学风格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包括内涵深刻、婉约含蓄等。

1. 内涵深刻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往往富有深刻的内涵,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令人深思。

2. 婉约含蓄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通常婉约含蓄,不露锋芒,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例如他在《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句话中的山、鸟、舟、雪等形象描绘的极具诗意,表达了孤独的心境。

二、柳宗元的词语或句子的主题与思想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涉及了丰富的主题,如自然、人生、情感等,并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

1. 自然主题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中常常以自然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例如他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剡县观察使指挥同知仁和川高邽民简及南溪松亭尉彦博供奉金陵敬谡韵甲丙》中写道:“腊后小长至,一夕风雨来。

心伤出洞曲,身近湘南台。

”这句话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表达了柳宗元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叹。

2. 人生主题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关注。

例如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哲理,强调了生命的轮回与不灭。

3. 情感主题柳宗元的词语和句子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在《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试从《柳子厚墓志铭》谈韩愈的文风 兼论韩愈对柳宗元的评价

试从《柳子厚墓志铭》谈韩愈的文风 兼论韩愈对柳宗元的评价




梁绮 艳
毫 发都 捐
有 冠 冕 佩玉 之 吏 颓 纲复
,

永贞 革 新
,
的 政 治集 团


并受 到 王 叔 文 的 器



,
宫 商金 石 之 音

为 一代 文 宗

,

监 察御 史

摧升 为

礼部 员 外 郎
,

,

凡 研 究 古文 运 动 的 学 者 纵览 韩文
, ,
专 家 无 不 推崇

彻 底压

兴 功力
,
致大康 于 民
:
垂不 灭之
倒 了骄 丽 绮 靡 文 风
显 示 了不 可 磨 灭 的 光 焰


( 柳 宗元 《 答贡 士 元公瑾 论仕 进书 》
折 唐书
,
·
韩愈传




愈每 育文 章
,
自汉 司

资聪 颖
才华横 滋
,
,
正如 《 墓 志铭
,

,
说的

马相如
太史 公

刘向
,
杨 雄 后
则 使 归 其质
试从 《柳 子厚墓 志 铭 》谈 韩 愈 的文 风
兼 论 韩 愈 对柳 宗 元 的评 价
尹 文 博

柳子 厚 墓 志 铭
,

( 以 下 简称 《 墓 志

约 时代精 神



,

) 的 作 者韩 愈 是 唐宋 八 大 家之 一

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柳宗元被人称颂千年而未被淡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与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柳宗元具有远见卓识的品质。

他敢于挑战恶势力,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

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

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在文学中,柳宗元倡导改革和创新,他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华而不实,文章应该以反映现实为主。

因为具有创新精神,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且身体力行,推行长短句不一的文章,深受后人的推崇。

其次,柳宗元敢于承担责任。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遭到守旧派和贵族派的打击,他前往永州任职。

在永州期间,制定了相关措施来改变永州方方面面,承担起了一位父母官的职责。

其三,柳宗元是一位具有乐观品质的人。

仕途上的坎坷让柳宗元深受打击,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他到永州和柳州之后,决心热爱生活。

期间,柳宗元走遍了柳州和永州的山水,写下名诗佳文,字里行间体现出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四,柳宗元具有仁爱之心。

他来到柳州后发现当地有很多不好的习俗。

其中有一个“买卖奴婢”的风俗,极为残酷。

柳宗元决心改掉这个极不人道的风俗,颁布了“革其乡法”。

其中规定,那些沦为奴婢的人,依然可以用钱赎身。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奴婢解放法令,奴婢为债主服务期间,可以按照劳动时间折换成工钱,工钱和卖身钱相抵之后,奴婢们便可以恢复自由身,和家人团聚。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柳宗元擅写寓言故事,以个性鲜明主角影射社会黑暗丑陋的现象。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鹘说》、《谪龙说》、《罴说》、《蝜蝂传》都是柳宗元的寓言作品。

其中,《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出自于《三戒》,也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寓言小品。

《临江之麋》讲述的是,临江的一个猎人打猎时抓到了一只麋鹿,便把它带回家饲养。

柳宗元颁奖词50字

柳宗元颁奖词50字

柳宗元颁奖词50字
1、柳宗元的颁奖词:柳宗元先生十分了不起,在文学特别是诗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2、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3、大名鼎鼎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竟为一个小小的牧童立了传。

这个年仅11岁的农家少年,以他的英勇机智,沉着冷静逃出了两个彪形大汉的绑架。

他面对贪婪时的智慧,使凶残怯懦;他面对危险时的勇气,化不可能为胜利,写出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光辉一笔。

正是这种镇定与智慧,为“自古英雄出少年”做出了最有力的见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评论
诗词方面
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

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翻译:上天生下了柳宗元,只授予他了苦难,超越了以后多次被提拔,因为太好了,被别人排挤。

我为他对国家的忧虑之心感到伤感。

把他放在可以自由发展的地方,他便可以在这片天地之间纵横。

他在天地之间极度凶险的地方游荡。

所以说,他的文章,多位显示不平之气。

感想:柳宗元从小就有当官,治理国家但他在当上官后发现了这个国家政治的黑暗,于是就想着改革,但是,他失败了。

在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到了永州,于是就有了些许不平之气。

宋人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翻译:唐代之人中只有柳宗元是在文学上钻研的很深的。

感悟:纵观古代的诗词写的好的文人墨客,他们大都是正派之人,对于官场的腐败,也是一直想要改变的,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一个。

唐中叶的时候,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
“辞必己出”。

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
的文学主张。

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

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翻译:他所贵在憔悴的讲事情的人,这种是外表看上去憔悴,但实际上内心是肥沃的,
似乎无聊,但实际上是十分优美的,是陶渊明,柳宗元这一类人。

宋人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翻译:唐代之人中只有柳宗元是在文学上钻研的很深的。

感悟:纵观古代的诗词写的好的文人墨客,他们大都是正派之人,对于官场的腐败,也
是一直想要改变的,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一个。

唐中叶的时候,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
发起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针对
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
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
的文学主张。

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

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翻译:他所贵在憔悴的讲事情的人,这种是外表看上去憔悴,但实际上内心是肥沃的,
似乎无聊,但实际上是十分优美的,是陶渊明,柳宗元这一类人。

思想方面:
毛泽东曾经说过:“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

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


《天说》:中国唐代柳宗元的哲学代表作之一。

收入《河东先生集》、《柳宗元集》。

文章着重批判天能赏罚的唯心主义天命观,阐发天没有意志、是物质实体的观点。

感想:这大概就是,柳宗元在革新时候写下的吧,里面的唯物主义思想,因该就是柳宗元政治革新的主体是他批判官场腐败的一个主要的工具。

在古文运动方面,也体现来的,他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翻译:永州八记写山水,描写人物,讨论文章,没有一个不是形容的淋漓尽致的。

他自己叫“牢笼百态”,确实是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