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观点 -回复
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观点-回复文章主题: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观点分析引言:《新人口论》是中国经济学家马寅初于1986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在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政府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从人口问题的现状入手,一步一步回答中括号内的问题,全面分析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的观点。
一、人口问题现状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人口问题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局面,且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出现了老龄化趋势。
这一现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人口问题的关注。
二、马寅初的观点1. 人口与经济发展:马寅初认为,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他支持中国政府采取适度的人口控制政策,以保持人口数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合适的劳动力资源。
2. 人口政策与人口流动:他主张调整人口政策,促进人口流动,特别是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壁垒,以促进包括农村转移人口在内的人口资源优化配置。
3. 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调整:马寅初主张通过调整生育政策,合理控制人口的出生率,避免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他提出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医疗保健以及提高生育率的途径,来平衡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
4. 社会保障与人口政策:他强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
他认为,社会保障的完善可以减轻家庭对于多子女的需求,从而对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5. 人口发展与科技创新:马寅初还关注人口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他主张加强人口科学研究,推动人口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以实现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三、马寅初观点的影响1. 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新人口论》的观点成为了中国政府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改革与调整。
2. 对学术界的影响:马寅初的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成为中国人口学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3. 对社会的影响:他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推动了人口教育与宣传的开展,增强了公众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增加人口还是计划生育?——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新“正名” 我说社会
增加人口还是计划生育?——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新“正名”我说社会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socialor 自《新人口论》提出以降,学界甚或社会各界对厥始终都呈极端化倾向的态度,对其评价也是分时段的毁誉参半。
1957年,马寅初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一文,系统地阐述了他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张,时值反右运动的推出,顿时间,各界黑云压城、万马齐喑。
从1957年暨文革结束这一期间,全国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对《新人口论》基本持“绝对批判”态度;直至1979年,党中央为马老平反,社会各界又一反其道,响起了一片歌功颂德、率土同庆的赞扬之声,自1979年之今,学界甚而社会各界对《新人口论》普遍持“全盘正名”的态度。
笔者浅见,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实是一部深具时代意义的著作,更彰显了马老超凡远见的学识和坚贞不屈的学术尊严,但《新人口论》无论是在过往历史还是现实之今,都并非是毫无瑕疵和完全适用于社会的。
在重访《新人口论》这一划时代的著作之时,我们也应当将个人的价值情感抽离出局,在理论和现实、历史和社会的视野之中对其加以重新认识。
一、《新人口论》的理论缺陷1.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先生从工业原料、科学研究、粮食等方面论述了控制人口的缘由。
马老认为,人口的扩大必然导致土地的减少,从而工业原料的生产下降、人均粮食占有量缩减,进而还会阻碍科学研究的发展。
[1]一方面,马老的这种论述是合理的,人口扩大必然导致消费资料的占有量也相应地增加;另一方面,这种论述又是单向度而不充分的。
马老在此仅强调人作为消费者所拥有的消费属性,但他却忽视了人同时也具有生产属性,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双向度的统一。
首先,人是生产者,人类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再利用自己生产的生产工具进行消费资料的生产;其次,人又是消费者,人最基本的消费是生存资料的消费,进而是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统一中,生产永远是第一性,消费才是第二性,生产的目的正是为了消费,脱离了生产谈消费,那也就背离了生产的本来意义。
马寅初“新人口论”研究
马寅初“新人口论”研究摘要:马寅初在认识到新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后提出著名的“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虽然在当时几度受到批判,但实践证明“新人口论”是科学的认识,对当今的人口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马寅初人口理论进行研究后,将马寅初人口理论分为以下七个方面:(1)我国的人口问题;(2)控制人口的必要性;(3)人口控制的建议;(4)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新人口论的区别;(5)计划生育和文化技术下乡;(6)我国失业问题;(7)强调人口质量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马寅初研究人口理论所运用的方法,探析马寅初人口理论学术贡献及其意义。
关键字:马寅初;人口问题;计划生育;马尔萨斯人口论;研究方法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争频繁发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缓慢,各类保障措施和医疗救护的不完善,人口发展缓慢,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生长率的人口发展模式。
然而在建国后,这一切得到改善,社会趋于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传统的“多子多孙”等旧观念的影响,人口发展出现了新模式,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的发展模式,从而使中国人口呈爆炸型增长。
然而如此庞大的人口已经拖累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马寅初(1882-1982),又名马元善,浙江嵊县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他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
他在逝世11年后,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他一生著有多本专著,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人口学第一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马寅初先生就十分关心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马老多次到浙江、上海等地进行人口调查,他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经过长期的准备,于1957年4月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就人口问题发表首次演讲,题目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同时在这年6月,马老将自己的演讲整理成文,作为一项提案,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第四次会议,并在此次会议中做了题为《新人口论》的发言,并于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评介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评介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一、简介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马寅初,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
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1957年7月3日马寅初在第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这篇论文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它正确地分析了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
二、《新人口论》的内容和马寅初的论证(一)《新人口论》共分十个部分,包括:1.我国人口增殖太快。
2.我国资金积累不够快。
3.我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
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5.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
6.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快积累资金。
7.从工业原料方面看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8.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不可。
9.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10.几点建议。
(二)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论证了人口过多势必引起一系列的矛盾:一是同资金积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矛盾;二是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农民有矛盾;三是同粮食、工业原料、劳动就业、人民生活有矛盾;四是人口多同科学研究有矛盾;五是人口数量大与人口质量的提高有矛盾。
以下是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对我国人口的主要看法和论点:1、人口多同资金积累的矛盾,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矛盾。
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靠自身积累,而消费多了积累就少。
人口同机械化、自动化也有矛盾,人多了,就拖住了我国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2、人口多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也有矛盾,同农民也有矛盾。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阅读附答案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残痛的学术冤案。
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____;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一种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明日黄花/过眼云烟)。
一种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
一种是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异端斜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
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疾俗,慷慨悲歌。
未来的先知思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法治/法制)越来越健全规范。
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要恪守真理,仍需要(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甘之如怡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1.文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功利异端斜说瞻(zhān)之在前B.残痛甘之如怡和(hé)者盖寡C.竖子昌明民主抡(lūn)起大棒 D.申斥愤世疾俗恪(kè)守真理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日黄花法治我行我素B.过眼云烟法治特立独行C.过眼云烟法制我行我素 D.明日黄花法制特立独行3.在第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B.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C.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仁敬重D.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仁敬重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解析几何、微积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介绍马寅初人物
介绍:马寅初先生与他的新人口论(介绍人物篇)之一前言:最近,有许多报刊与杂志在介绍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
其中当我读到介绍我国一位教育家马寅初先生时,顿使我眼前一亮,读到在他一生事迹中有其成名的“新人口论”即计划生育论,乃因我本人后来在医院任职时,也曾参与了计划生育的一些工作。
回想起来,这项工作是与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有其因果的相连关系啊!(1882~1982)一、马寅初先生的个人经历:1、出生:1882年6月24日至1982年5月,享年100岁。
2、籍贯:浙江绍兴3、最高学历:191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和哲学博士学位。
4、父亲:马棣生(在绍兴酿酒开一酒店为生)5、母亲:王贤惠6、儿子:马本初(共有八个子女)7、孙子:马思泽(有很多不一一罗列)二、马寅初的任职情况:1、他在1916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便回国,先任职北洋政府财政部工作。
2、后又被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经济系任教。
3、在民国时期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
4、南京政府立法院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5、新中国时期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付主席(由周恩来的邀请)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经济委员会付主任。
总的来说,马寅初先生在三个不同的政权时期,其所担任的公职与教育都与他的专业经济相关联的。
三、他当官的抱负受挫:他秉持当官的理念与设想越来越渺茫。
他发现政府不能办富人的税,只能在穷人身上刮。
三民主义名存实亡,权贵资本是实的一个国民政府,他说这些是为人痛哭也。
因此他后来便弃政从教想以教育后人来挽回中国的命运。
他先后在杭州财务学校、上海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
四、因为言论激烈被当局关押:1、1940年12月,马寅初被逮捕,中央社发稿称马奉命赴前方研究战区经济,实际上他已被押进贵州息烽看守所。
2、1942年8月,他回到重庆,便被软禁在歌乐山家中。
3、1944年12月,此时马寅初已62岁,因有周恩来等人的呼吁终于获得了自由,数年的监禁未能折损他的刚正公义。
马寅初新人口论读后感
马寅初新人口论读后感马寅初《新人口论》读后感“新人口论”是马寅初于1956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他根据1953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和以后几年人口增长的情况,认为我国人口增殖太快。
1953年为止,中国人口一共有6亿多人,这是一个静态的纪录。
但是,从1953年以后的社会情况考虑,人民生活改善,老年人死亡率降低,国内秩序安定,以及人们思想上希望多福多寿等等,马寅初估计“近四年来人口增殖率很可能在千分之二十以上”。
以六亿为基数,每年以千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不能不认为这样增长下去是太快了。
因而,他认为,为了要扩大生产和再生产,加速资金积累,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应该降低消费比例,这就必须把人口控制起来。
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扩大轻工业原料的来源,提高粮食的消费水平,以及为促进科学研究事业,他认为“非控制人口不可”,“人口的增殖,就是积累的减少,也就是工业化的推迟”,“所以对于人口问题若不早为之图,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不免给政府带来很多的困难”。
为了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借以提高他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一面要积累资金,一面应控制人口。
马寅初做了以上各点的分析说明之后,提出了三点建议,也就是现在《新人口论》的主要内容:建议在1958年至在1963年进行普选时,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使我们可以知道这五年中或这十年中我国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接着认真举办人口动态统计,在这个基础上来确定人口政策,一面把人口增长的数字订入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年计划之中,使以后计划的准确性可以逐步提高;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第一步要依靠普遍宣传,使广大群众都知道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方法,一面大力宣传早婚的害处,迟婚的好处。
如果控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自应辅之以更严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
国家理应有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之权;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
马寅初坚持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坚持的“新人口论”作者:穆光宗来源:《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02期建国之初,我国人口开始了快速的“转变增长”,即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结果人口增长加快。
根据孙沫寒先生编撰的《中国计划生育纪事》,195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8.00‰,自然增长率19.00‰,年增人口1039万。
到1953年时,全国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4.00‰,自然增长率23.00‰,年增人口1337万。
1953年,为了配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同时也为了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于1953年6月30日零时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人口调查结果的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6.02亿,其中城市人口为13.26%,农村人口占86.74%;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6%,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3.6%,属典型的年轻型人口。
至1954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增至37.97‰,死亡率降至13.18‰,自然增长率增至24.79‰,年增人口1475万。
人口逐年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
第一次人口普查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还不能准确概括全貌。
1954年,已经73岁高龄的马寅初先后三次到浙江视察,深入调查。
这一年的5月25~30日,他以全国政协常委、人大代表的身份回到故乡浙江省黄岩、乐清、永嘉、温州市郊调查,发现农村的儿童特别多,这令他很担忧。
此行回来后他写了《浙江温州区视察报告》,对农村孩子太多表示忧虑。
当时,浙江各地的人口增殖率都偏高,每年增长22‰,甚至达到30‰,每年净增人口1300万,这些数字让马寅初感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实地调研,马寅初发现并抓住了人口增长太快与国民经济不相适应的种种矛盾。
他认为,国家还比较穷,不可能一下子就建设起来,如果人口不控制一下,将来国家负担很重。
在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他极其敏锐地发现了人口盲目增长的危害和挑战。
马寅初《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我国农村过去长期存在着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这个矛盾经过了解放战争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已经解决了。
土改之后,农村中发生了新矛盾,这就是个体农民走向资本主义还是走向社会主义的矛盾。
经过了几年来的斗争和艰苦工作,一九五六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中国农民肯定地走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基本上解决了这个两条道路的矛盾。
那么现在还有没有矛盾呢?矛盾是有的,除了毛主席所说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外,我认为人口多,资金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矛盾。
过去的矛盾是阶级矛盾,现在的矛盾主要的是生产矛盾。
一、我国人口增殖太快一九五三年的普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普查,普查结果表明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中国人口一共有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这是一个静态的纪录,如果五三年以后每年都有人口统计数字,这样就成为动态的人口纪录。
可惜的是这些数字现在没有,今后必须建立生命统计,登记各个区域人口出生、死亡、结婚、离婚、迁入、迁出的人数,这样才有正确的人口统计。
现在一般估计中国人口大概每年增加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三百万,增殖率千分之二十,如果这样估计下去,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
增殖率千分之二十是怎样得来的呢?一九五三年政府在二十九个大中城市、宁夏全省、其余各省每省选十个县进行普查,另有三十五个县只查一区、两镇、五十八个乡、九个村、共有人口三千零一十八万人,出生率千分之三十七、死亡率千分之一十七,因此人口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并且说城市的增殖率高于乡村;上海一地的增殖率是千分之三十九,城乡平均起来每年增加千分之二十。
我很怀疑四年来增殖率是否仍旧是千分之二十呢?普查的数字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拿千分之二十来解释以后四年的情况(自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恐怕有出入。
由于以下七方面的考虑,我认为增殖率或超过千分之二十:(一)结婚人数增加,在解放以前青年人毕业即失业;现在毕业以后,国家分配工作,经济情况改善就具备了组成家庭的条件。
计划生育是谁提出来的
方案生育是谁提出来的在新中国,马寅初先生最早提出"方案生育〞主的,但是,他遭到了的无理批判,被打成"右派〞,受尽了苦头。
1979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批准大学党委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
15日,马寅初被任命为大学名誉校长。
马寅初先生于1957年提出了"新人口论〞,主要容是: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实行方案生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普遍避孕。
马寅初先生因这一理论被戴上"马尔萨斯主义〞的帽子,遭到无理批判。
历史作出了惩罚。
我国人口随之严重失控,"批错一人,陡增几亿〞。
为马寅初先生平反,说明我国开场纠正在人口政策上的严重失误,"方案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一根本国策开场形成。
对于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
直至2009年,时值方案生育政策实行30年,在人民日报一篇名为"中国人口政策回忆与展望"的文章,提醒决策者这一国策已到转型之际。
从公开当初制定方案生育政策的历史过程来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中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强调,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总数控制在十二亿以,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这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立的速度和前途,关系到子后代的安康和幸福,符合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
中央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头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并且积极负责地、耐心细致地向广阔群众进展宣传教育。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国务院的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但是公开信不能变成根本国策,方案生育政策出台时的大背景是什么?政策当然是针对问题来的。
新中国成立,最早一局部人提出中国要节制生育,后来出现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社会学派的节制主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也提出要节制人口。
无私无畏马寅初
无私无畏马寅初
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后受到极不公正的谴责。
在来势汹汹的大批判、大围攻面前,他公开声明:“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到战死为止。
”又说:“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
”
点悟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与《皇帝的新装》中孩子那童真一语之石破天惊相似,马寅初的理论当初也是语惊天下;与孩子的童真不同的是马寅初的孤独只因他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列太远;比孩子的童真还可贵的是马寅初明知坚持自己的理论要付出沉重代价,仍不愿违心检讨,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为维护学术尊严,为真理献身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
滑稽的是,后来几十年的人口政策都像是在向马寅初的人口理论检讨、致敬,这真是时代的悲剧!。
马寅初人口论
发展
• 毛泽东在1958年4月5日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 中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 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他 还说过:“应当看到人口多是好事,实际人口到 七亿五到八亿时再控制”宣传人口多的困难会 “造成悲观空气” • 1958年5月5日刘少奇不点名地批评了马寅初和他 的《新人口论》。 • 1958年4月以来首先在北大采用大字报、辩论等 方式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及其整个学术思想、 政治观点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 • • • • 实行人口定期普查,以确定人口政策措施 实行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的政策 将我国总人口数稳定在八亿内 人口生育纳入我国计划之内 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采取行政手段控制 生育 • 实行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提倡晚婚、节 育等等。
批判降临时
大跃进
整风运动
反右斗争
…………… ………
初期
• 马寅初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理论观点 从1955年提出时就受到一些人的指责,本 来可以通过研究讨论来解决,但随着反右 派斗争错误全面的发展,终于开展了对马 寅初人口理论观点的大批判。
• 马寅初论证了人口多、人口增长过快将势 必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主要有:第一,人 口多同资金积累的矛盾,同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矛盾。第二,人口多同农业机械化有 矛盾、同农民有矛盾。第三,人口多同粮 食、工业原料、劳动就业、人民生活的矛 盾。第四,人口多同科学研究的矛盾。第 五,人口数量同质量的矛盾。
马寅初对控制人口提出了几点建议:
“反击”
• 马寅初除了继续充实自己的观点听取不同 意见,还发表文章、口头说明,为自己观 点作辩护。他在《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 论》一文的《附带声明》中说:“我虽年 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 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压服 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ppt课件
ppt课件
“有几位朋友,劝我退却,认一个错了事。要不然的话, 不免影响我的政治地位,甚至人身安危。他们的劝告出 于真挚的友谊,使我感激不尽,但我不能实行。这里, 我还要对另二位好友准备谢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 难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来营救,我l949年从香港北上参政, 也是应他的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感激不尽,如今还牢 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真心实 意的劝告,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 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我希望这 位朋友仍然虚怀若谷,不要把我的拒绝视同抗命,则幸 甚。”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 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 批判者们投降!”
8
ppt课件
Ⅱ学术及政治事业
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
1953年人口普查6亿7000多万人 增长率2%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 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结果因反对 人数过多而被迫收回,伺机再提。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 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 1957年6月将新人口论提交人大一届四次会议。 1957年7月五日,《人民日报》全版刊登《新人口论》。 不久康生首先发难,用化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有 人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这完全是右派进攻
ppt课件
出品单位:西安交大社会学01 出品人:叶林轩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1
ppt课件
目录
Ⅰ 生平 Ⅱ 学术及政治事业
家庭及生活 Ⅲ 新人口论
2
马寅初
ppt课件
新人口论
(1882—1982)
原名元善,字寅初,汉族 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 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 学家。 主要著作有: 《通货新论》(1944)、 《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 《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立场》 (1958)、 《中国国外汇兑》(1925)、 《中国银行论》(1929)、 《中国关税问题》(1930)、 《资本主义发展史》(1934)、 《中国经济改造》(1935)、 《经济学概论》(1943)、 《新人口论(重版)》(1979)、 《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 (1981)等。
略评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作者: 刘长茂
作者机构: 杭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人口与经济
页码: 22-26页
主题词: 马寅初;《新人口论》;人口学;中国人口问题;人口思想;人口观;失业;人口理论;发言稿;“新”
摘要: <正> 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散见于他的许多经济著作和文章,但《新人口论》却集中了他最主要最重要的人口观点。
因此,深入地研究《新人口论》中的主要观点及其由来,对于全面地认识和正确地评述他的人口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人口论》的新意何在 马寅初唯一的一本人口学著作,叫做《新人口论》。
这本小册子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
“人口论”遭批判始末
“人口论”遭批判始末.txt一个人一盒烟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
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
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始末一九五三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
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
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
据他了解,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千分之三十九,能否用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说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二十呢?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达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
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
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
一九五五年七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
马寅初曾描述过当时的情况∶“小组会上除少数人外,其余的代表们好多不表示意见,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且竟有人认为我所说的是马尔萨斯的一套,也有的认为说话虽与马尔萨斯不同,但思想体系是马尔萨斯的,虽然他们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但我认为都是出于善意,故我自动地把这篇发言稿收回,静待时机成熟再在大会上提出来。
”九月,周恩来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
”马寅初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节育问题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可以公开谈论控制人口的问题了。
一九五七年二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
马寅初先生与《新人口论》
昌
等封 建 思 想 的影 响
,
还 想 继 续生 孩子
“
《 新 人 口 论 》 的真理
,
马 寅 初便 对这 位 亲 戚说 : 一 定 要 有 计划
生孩 子 的 问 题 你想
,
性 也 终 于得 到 了历 史 的验 证
目的光芒
闪烁 出灿 烂夺
不能盲目
,
。
你 祖父 一
,
个人 姐妹 9 个 2
,
到我们 这
,
并 系统 地
,
生 育的 机会 也就 增 加 了 妇
,
政府 对 于 孕 产 妇 有5 6 天
。
深 刻地 阐述 了我 国人 口 问题的 性质 式 和 解 决 的办法
口 增殖 太快
《 , <
表现形
产妇 和 婴 儿 的福利 照顾
,
,
负担 减 轻
也 促
,
发 展生产 力的 关 系 》 以 及 同 记 者 的谈话 科 学 成果
。
这
使 结婚 人 数 增 加 婚夫 妇
、
业 且 政 府 照 顾 已
, <2 》
,
是 马 寅 初解 放 后 几 年 来 研究 中 国人 口 问题 的 从 中 提 出了新 个 地 点 内 工 作
, ,
。
“
中国 的 人 口 问题 是
、
吗 ? 从 一 个 变七 个
从 七个 变成 二 十 九个
一 个 特 殊的人 口 问题
,
需 要 深入调 查
。
分析
从二十 九个 到 七十五
,
六个
,
这 人 口 增长 的
”
要 用大 量的 有关 资料 来 立 自 己的 观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
2005-11-28易富贤光明观察点击: 14148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1
09-28修正稿
1949年中国人口5.5亿,解放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1953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历史上一直缺乏的人口一下子变成社会问题了。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他说:“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他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虽然他一直说他的“新人口论”有别于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89年的《人口论》,但事实上仍然不过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变种。1959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
历史表明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2
第4次和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均显示1959年到1979年共出生4.57亿人口,按照光明日报的说法,不批马寅初的话,人口会少增加三亿,就是说要是依照马寅初的观点,其中3亿是不应该出生的。换句话说,现在26到46岁之间人口应该为1.57亿而不是现在的4.57亿。这3亿人口大都已经结婚,1959年左右出生的妇女生育高峰在1984年左右,统计局资料显示1984年总和生育率为2.35;而1979年左右出生的妇女除了少部分没有生育外,大多数都已经生育,平均生育率可能还不到1.3。粗略假定这个群体平均生育率为1994年水平(当时总和生育率为1.56),就是说假设这3亿人口中的1.5亿妇女平均每人已经生育1.56个孩子,那么共有2.34亿孩子。就是说多出的那三亿加上他们已经出生的子女总共5.34亿人口,虽然只占中国目前总人口的41%,但却占了中国26-46岁人口的65%,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马寅初新人口论读后感
马寅初新人口论读后感
马寅初先生那时候提出这个理论,真的是超级有前瞻性啊。
你想啊,当时大家可能都还沉浸在人多力量大的想法里,就像一群人都在一个劲儿地往一个大船上挤,觉得人越多这船就开得越稳当。
可是马寅初先生就像是站在高处看全局的人,他看到了这艘船虽然人多力量大,但是如果人太多了,这船可能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的新人口论就像是一本详细的说明书,告诉大家人口如果无节制地增长,就会带来好多麻烦事儿。
比如说资源方面,这就好比是一群人分一块蛋糕,人少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分到一大块,吃得饱饱的。
可要是人越来越多,那蛋糕再大也不够分啊,到最后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小口,连塞牙缝都不够。
像土地资源、水资源这些,都是那块有限的“蛋糕”。
还有就业呢,人太多了,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就像一群人抢为数不多的椅子,总有很多人会抢不到,然后就只能干瞪眼,没工作就没收入,这社会可不就乱套了嘛。
再看看现在,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在人口政策上做出了很多调整,但马寅初先生的理论依然像是一座灯塔。
我们现在意识到了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要是没有他当初勇敢地提出这个观点,我们可能在人口问题上要走更多的弯路。
而且马寅初先生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肯定是顶着巨大的压力的。
就好像他在人群里喊了一句“大家别走太快,要看看路”,可是很多人正跑得兴起,根本不想听。
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精神就像一个顽固又可爱的老小孩,他知道自己是对的,就不管别人怎么反对,也要把真相说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发展 技术水平提高
生产效率提高
所需劳动力减少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 工厂里:儿童数量多对家庭造成影响进 而影响工厂生产生活 产业结构:为了安臵人口不得不发展中 小企业导致拖到大工业后退 农村:农业机械化与人口多之间的矛盾 农民: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对共产党会由 感恩转向失望与不满 目前79%21%的格局不能变
672183万8035人
马老:怀疑
原因: (一)结婚人数增加 (二)政府对于孕妇产妇和婴儿的福利照顾 (三)老年人死亡率减少了 (四)人民死于非命的减少 (五)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尼姑与和尚大半还俗结婚, 解决娼妓问题 (六)老年人尚有旧思想的残余,希望多福多寿 (七)政府对于一胎多婴的家庭,除了奖励以外,还有经 济上的补助
1960年1月3日,马老被迫搬出北大燕园 1965年夏 ,上书党中央,希望人民领袖务必保 持谦虚谨慎作风,保持客观冷静头脑,决不可 行“领袖至上”那一套。 1966年夏,周总理发话“马寅初是只死老虎,早 就批倒批臭,再批他意思不大吧!” 文革幸免于难
平反昭雪
1979年9月11日恢复名誉,教育部任命他为北 京大学名誉校长,并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当时马老已经98岁高龄,下肢瘫痪,耳朵也有 点背,他在轮椅上听了为他平反的通知,只淡 淡地说了一句话:“二十年前中国的人口并不 多,现在太多了,你们不要再误事了。”
Ⅱ学术及政治事业
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
1953年人口普查6亿7000多万人 增长率2%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 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结果因反 对人数过多而被迫收回,伺机再提。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 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 1957年6月将新人口论提交人大一届四次会议。 1957年7月五日,《人民日报》全版刊登《新人口论》。 不久康生首先发难,用化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有 人借人口问题搞政放战争
地主VS农民
土地革命
农民走资 走社
义社 改会 造主
人口增殖太快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 存在的矛盾: 1、同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 2、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 3、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 盾 4、同发展科学事业之间的矛盾
人口多资金少
一 中国人口增殖太快
2%
人口 普查
求学时代
1898年 受亲友资助到上海等地读书。 1902年 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 1906年 北洋大学毕业,赴美留学。 1910年 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14年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 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归国岁月
1915年回国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等职。 1916年 应聘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19年 出任北京大学首位教务长。 1920年,继国立东南大学首任商科主任杨杏佛之后,出任东 南大学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 1927年 离开北大,到浙江出任省政府委员。 1928年 到南京任国民政府立法院财政、经济两委员会委员兼 委员长。 1929-1936年 先后在南京大学、交通大学、苏州、东吴大学、 浙大任教。 1938-1940年 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百分比
二 我国资金积累的不够快
人口增加太快
0% 积累 21%
0%
资金积累太慢
消费 79%
消费 国民收入 积累
人民生活及生产 积极性 社会扩大再生产
三 我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
四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五 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与马尔萨斯是不 同的
出发点: 马氏:掩盖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马老:提高农民生产劳动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和 物质水平,最终提高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使国 家民族富强
七从工业原料方面看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轻工业与农业:轻工业依赖于农业经济作物,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影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从而不利于轻工业发展 重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依赖于外国输入,输入 决定与农业与轻工业出口数量,人口过多影响 农业出口和轻工业发展,从而影响重工业发展
八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文化技术下乡 总结农民生产经验
文化技术 下乡
发挥聪明才智 因地制宜 提高生产效率
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 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 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 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 能言
谢 谢
随着“反右”运动的深入,全国主要报刊纷纷发表 批判马寅初的文章达200多篇,给他扣了三顶大 帽子:宣传马尔萨斯主义,反对“人多好办事”的 唯物史观,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58年对马寅初的批判,已从学术范畴升级为 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 1959年 马: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为了国家 和真理,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
(1882—1982)
Ⅰ生平
少年时代
1882年 6月24日(农历五月初九) 出生于浙江绍兴 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 他出生后不久,父亲为了寻求更好的酿酒水质,将全家迁移到 地处黄泽江和剡江会合处的嵊县浦口镇。 父亲见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聪明伶俐,有心让他读书识 字以便继承父业。马寅初不喜欢乡下私塾中的四书五经,一心 向往城里的新学堂,在求学无望的情况下,他一头扎进了黄泽 江,被人救起后收亲友资助才得以到上海求学。
“有几位朋友,劝我退却,认一个错了事。要不然的话, 不免影响我的政治地位,甚至人身安危。他们的劝告出 于真挚的友谊,使我感激不尽,但我不能实行。这里, 我还要对另二位好友准备谢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 难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来营救,我l949年从香港北上参 政,也是应他的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感激不尽,如今 还牢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真 心实意的劝告,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 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我希 望这位朋友仍然虚怀若谷,不要把我的拒绝视同抗命, 则幸甚。”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 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 批判者们投降!”
受压迫的年代
1940-1942年 因公开反蒋反“四大家族”反国 民党经济政策而被囚贵州息烽、 江西上饶集中 营达一年零八个月。 1945-1946年 抗战胜利后,恢复人身自由,积 极投身反独裁、反内战、争民主、求和平的爱 国民主运动。
新中国时代
1949年 辗转香港赴北平参政,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任命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 副主席。8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 1951年 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57年 7月,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 1960年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1963-1965年 在家精心编撰《农书》,初稿一百万字。 1968-1972年 因患病,双腿先后瘫痪,九十一岁时,直 肠癌手术成功。 1979年 9月,平反,并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1 月,《新人口论》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2年 5月10下午5时,在北京逝世,终年101岁。
出品单位:西安交大社会学01 出品人:叶林轩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目录
Ⅰ 生平 Ⅱ 学术及政治事业 家庭及生活 Ⅲ 新人口论
马寅初
新人口论
原名元善,字寅初,汉族 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 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 学家。 主要著作有: 《通货新论》(1944)、 《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 《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立场》 (1958)、 《中国国外汇兑》(1925)、 《中国银行论》(1929)、 《中国关税问题》(1930)、 《资本主义发展史》(1934)、 《中国经济改造》(1935)、 《经济学概论》(1943)、 《新人口论(重版)》 (1979)、《马寅初经济论文 集(上、下)》(1981)等。
家庭及生活
两个妻子 七个子女
马寅初与妻子张团妹结婚于1901年,到了1917年,留学归来的 马寅初又回嵊县老家迎娶了与女儿马仰班同岁的王仲贞。小学 毕业的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马寅初与两位妻子恩爱和谐, 共生育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美满家庭。 生活习惯:每日必洗冷水澡,不喝酒
Ⅲ 新人口论
社会变化和卓越的科技成就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质生产的发展是共同基础 科学高度取决于生产力高度,受积累和人口影 响,因而要增加积累,控制人口
九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十 几点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人口统计制度 二:改变人民思想观念并控制人口 三步走:1、普遍宣传 2、法律约束 3、强制约束 三、实行计划生育是最有效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切忌人流 1、杀生 2、伤害妇女健康 3、冲淡避孕意义 4、增加医生医院负担
剩余劳动力增加
解决途径:增加积累 控制人口
六 不但要积累资金 而且要加速积累资金
社会主义国家要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 技术装备水平,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积 累资金 加强工人的技术装备会使工人的创造的财富增 加,而农民由于生产效率低,会使工农收入差距 越来越大,最终引发工农矛盾,影响工农联盟, 因而在加强工人技术装备的同时要控制人口
《新人口论》共分十个部分: 1.中国人口增殖太快 2.中国资金积累不够快 3.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 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5.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 不同的 6.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快积累资金 7.从工业原料方面看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8.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9.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10.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