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2000年12月29日印发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2000年12月29日印发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2000年12月29日印发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国发[2000]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前相当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日趋严重;与此同时,水价不合理、节水措施不落实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

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既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统一规划,优化配置,多渠道保障城市供水(一)各地区研究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要优先考虑和安排城市用水。

要依据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尽快组织制定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并将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应包括水资源中长期供求、供水水源、节水、污水资源化、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

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城市,要在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挖潜、大力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基础上,依据流域水资源规划实施跨流域调水。

(二)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重点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

要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城市用水要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贵州省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向社会发布反映水资源情势的年报,向全社会通报当年来水、用水、水环境状况,反映重要水事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让全社会了解水资源、关心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一、水资源量㈠降水量全省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130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290.2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多4.8%,比多年平均偏多9.2%,属平水年份。

西部盘县以北、西南部兴仁以北、中部织金~安顺一带、南部都匀片区年降水量超过1800毫米,为年降水量高值区;西部毕节、北部遵义以西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为年降水量低值区;省的中部、北部、西部、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0%~20%,属偏丰年份;省的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0.1%至3.7%,属平水年份。

1、流域分区降水量按流域Ⅰ级分区统计,长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245.4毫米,较常年偏多9.8%,属平水年份;珠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404.6毫米,较常年偏多8.1%,属平水年份。

按流域Ⅱ级分区统计,除金沙江区(878.2毫米)偏少6.5%,长江上游干流区(1133.6毫米)偏多11.8%、乌江区(1266.9毫米)偏多13.0%、北盘江区(1396.7毫米)偏多12.3%外,其余Ⅱ级流域区与常年降水量相当,偏多4.7%~9.8%,以金沙江区的年降水量878.2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小值,都柳江区的1453.3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大值。

2、行政分区降水量按行政分区统计,贵阳市1300.8毫米、遵义市1231.9毫米、安顺市1431.1毫米、黔南州1429.3毫米、毕节地区1151.8毫米、六盘水市1513.9毫米,分别与常年降水量相当,黔东南州1304.2毫米、铜仁地区1231.6毫米、黔西南州1326.9毫米,与常年降水量比较偏多。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

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

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

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

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

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

2000年天津水资源公报

2000年天津水资源公报

综述天津市2000年总人口912.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79.5万人,城镇人口532.5万人。

全年工业总产值2582.1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39.41亿元。

实有耕地面积636.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9.7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432.7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37.48万亩。

粮食总产量124.1万吨。

一.降水2000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424.4毫米,折合水量47.9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63.93亿立方米少24.95%,比上年度多22.20%。

排列于1956年以来45年资料系列(下同)的第39位,相当于P=84.78%,属于偏枯年份。

海河北系年降水量391.6毫米,折合水量25.3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37.77亿立方米少32.83%,比上年多7.05%,排列第42位,相当于P=91.30%,属枯水年份。

其中:山区年降水量547.5毫米,折合水量3.9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5.05亿立方米少21.19%,比上年度多41.13%,排列第36位;平原年降水量371.9毫米,折合水量21.3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32.72亿立方米少34.63%,比上年度多2.44%,排列第43位。

海河南系年降水量468.5毫米,折合水量22.6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26.16亿立方米少13.57%,比上年度多45.31%,排列第32位,相当于P=69.57%,属偏枯年份。

降水量时程分布不均,有74.7%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6-9月)。

地区分布亦不均匀,高值区出现在北部山区和南部地区的静海西南部和大港地区,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最大超过600mm。

低值区出现在中部地区的武清北部和宁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

(二)地表水资源1.自产水量2000年全市天然产水量0.6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9.92亿立方米少93.75%,比上年度少7.46%。

海河北系产水0.53亿立方米,其中山区产水0.45亿立方米,平原产水0.08亿立方米。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说明“九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环境立法和执法取得进展,全民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

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缔、关停了8.4万多家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前景的企业。

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长,占同期GDP的0.93%。

以重点流域、地区、城市、海域核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始实施。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酸雨区范围和频率没有增加;工业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三河三湖”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有所改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但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2000年,我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断面满足三类水质要求,21.6%的断面为4类水质,6.9%的断面属5类水质,13.8%的断面属劣5类水质。

长江、珠江水质保持良好,黄河、松花江水质保持稳定,淮河、海河、辽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4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

海洋环境2000年,全国海区中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10.2万平方公里、5.4万平方公里、2.1万平方公里、2.9万平方公里。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0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381.8mm,折合降水总量3034.04亿m3,较常年偏少14.4%。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41.4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49.87亿m3,地下水资源量338.52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46.99亿m3。

2000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80.68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46.10亿m3。

黄河总耗水量为365.8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72.32亿m3。

2000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2.22亿t,其中工业废水30.68亿t。

2000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24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807km,Ⅳ类水河长为145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2984km。

2000年重要水事: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②李鹏委员长考察黄河。

③黄河大旱之年调水成功,实现全年不断流。

④引黄济津调水工作圆满完成。

⑤《黄河法》立法咨询专家组考察黄河。

⑥黄委关注西部大开发。

⑦金堤河发生严重内涝。

⑧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奠基开工。

⑨万家寨库区水质污染严重。

一、水情概况1.1降水2000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381.8mm,折合降水总量3034.04亿m3。

与常年降水量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4.4%。

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至河口的681.5 mm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657.1mm;黄河内流区的165.6 mm为最小,其次为兰州至头道拐的182.9 mm。

2000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见图1。

1.2实测河川径流量2000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

00广东水资源公报

00广东水资源公报

2000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发布时间:2003-10-21概述广东省国土面积17.79万平方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珠江流域的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流域和粤东、粤西沿海诸河共7大流域。

全省分广州、韶关、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顺德22个市。

本公报分别按上述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对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2000年我省降水为平水年,全省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5.2%,比上年增加11.6%,地表水资源量受前期雨量小和降水量较分散的影响,比多年平均偏少11.2%,比上年增加7.6%。

地下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8%,总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约1成。

上游流入我省的过境客水量比上年减少10%。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末有所增加。

全省供水量比上年略有减少,工业用水比上年相比有所减少,生活用水有所增加。

全省江河水库的水质总体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局部河段水质有所恶化。

2000年全省洪涝、台风灾害较轻,但仍造成一定损失。

广东省珠江河口整治工程指挥部成立,开始对珠江河口进行综合整治。

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东深供水将得到彻底改善。

一、来水分析降雨总量低于多年平均值,属平水年份2000年全省平均降雨量1684毫米,折合降雨总量为2975亿立方米,比上年多11.6%,比多年平均值少5.2%,属平水年,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各市降雨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增加最多为深圳,达18.1%,减少最多为阳江,达21.3%;其中减少1~2成的有:江门、茂名、肇庆、阳江、清远、云浮6市。

各流域区降雨状况是:除东江、韩江流域比多年平均值有增加外,其余均比多年平均值减少,其中减少1成以上的有西江、北江和粤西沿海区。

2000年降雨的地区分布不均,总的特点是东部大于西部。

全省降雨有三个高值区、一个低值区,与多年平均状况大体一致。

(完整版)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完整版)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

中国水资源稀缺性分析宁显胜;农经一班,222011303210010分析背景: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阵痛期,很多经济学家预计这个阵痛期还会更长一些。

引发阵痛的原因很多,其中,资源的稀缺是一个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的依赖于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这种依赖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极大的受限于这种依赖。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人均分配、地域分布、以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稀缺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注:图表自制,数据来源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综合05年至11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水资源总量在2.8万亿立方米上下浮动。

其中地表水约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我国水资源总量已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则更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态势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置于至关重要的位子上。

二、水资源地域分布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我国水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域分布极度不均匀。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水资源需求极度不相符。

我国北方是传统的重工业地区,西部拥有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对这些地方的限制性作用极度明显。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是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的总称,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1604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209.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16163.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0%,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037.2亿立方米,西南诸河水资源总量6126.1亿立方米。

2000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35.6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3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7%;西南诸河总供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

长江片总用水量1827.1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用水量172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西南诸河总用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

长江片总耗水量903.8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耗水量835.5亿立方米;西南诸河耗水量68.3亿立方米。

长江入海水量9599.9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248.7亿立方米)。

长江片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39.5亿吨,其中长江流域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了约27亿吨;西南诸河5.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水资源量降水量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094.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64.6亿立方米,比上年少4.1%,比常年多0.3%;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144.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31.8亿立方米,比上年少0.7%,比常年多8.0%。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长江、黄河)2001-12-26来源:本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一章长江一、概述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市、自治区。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约19%。

下游大通站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年径流量905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4%。

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自河源至宜昌(4504公里)通称上游,宜昌至湖口(955公里)为中游,湖口至大通(338公里)为下游,大通以下为河口段(600公里)。

长江泥沙运动的主要特点有:1、水流含沙量不高,但因水量丰沛,输沙量大。

例如:宜昌水文站1950~2000年平均含沙量约1.14千克/立方米,相应的年均输沙量达5.01亿吨。

输沙量的90%集中于汛期。

2、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

由长江干流屏山、宜昌、汉口、大通等水文站年均输沙量沿程变化显示,宜昌站输沙量最大。

由于沿程部分泥沙淤积于湖泊与河流之中,其下游沙市、监利、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输沙量均比宜昌小。

3、长江中下游河段为冲积性河流。

从总体上说,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大致平衡。

但部分河段的冲淤变化较大,特别是宜昌~城陵矶~武汉河段。

该河段泄洪能力较低,大洪水水位高于两岸地面较多,是防洪的关键河段。

4、长江中游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相沟通。

江湖之间的分流分沙及河床演变呈现比较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5、长江流域已修建大量水库,但几乎全在支流上。

长江干流至今仅建成一座低坝——闸坝式的葛洲坝工程。

此外为稳定河势与维护航道,沿河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如裁弯与边岸控制工程。

这些工程对长江径流过程的影响不大,长江的水沙过程基本上仍保持其自然特性。

长江的泥沙测验始于1923年。

现在全流域共有329个水文站开展泥沙测验工作。

悬移质泥沙采集一般采用横式采样器,缆道站则采用积时式采样器。

颗粒分析采用粒径计与移液管相结合的方法。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95.3毫米,比上年增加65.4%,比多年均值增加26.8%,超过10年一遇,属丰水年份。

6--9月降水量77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7%,比常年同期偏多58.4%。

本年度汛期降水量多且强度大,沙颍河、洪汝河、唐白河多次出现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多52.2%,比上年偏多345.9%。

尤其是省辖淮河、长江流域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298.9亿立方米、125.7亿立方米。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81.18亿立方米。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87.13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99.95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加61.9%。

2000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6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43.42亿立方米,增加20.2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82亿立方米,增加4.42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上年末相比,面平均上升1.37米,地下水储蓄量增加48.06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7个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总面积为726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749平方公里。

2000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水源为87.53亿立方米,地下水水源117.11亿立方米,其它水源0.23亿立方米。

引黄河干流水量18.77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16.65亿立方米。

全省总用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4.2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1.7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8.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0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91.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66立方米,不含火电为5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64.4升,农村65.7升(含牲畜用水)。

2000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2000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浙江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2000年全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1999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2000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00年全省降水量属正常年份。

全年降水量为1632.2毫米(折合水量1682.997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56%。

梅汛期,我省瓯江中上游发生了超警戒和危急水位的洪水,台汛期,有五次台风影响我省,其中有两次在我省登陆,温州、台州、舟山、宁波等地发生了特大暴雨。

全省总水资源量为963.66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49.001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多2.71%,占水资源总量的98.5%。

产水系数为0.57,产水模数为93.5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060立方米。

全省共有大中型水库144座,2000年末蓄水总量比1999年末减少7.4410亿立方米。

主要平原区(嘉兴、宁波市)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比去年有增大趋势,应引起重视。

全省总供水量为203.2665亿立方米,比上年略少。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5.1410亿立方米,占96.0%。

总用水量为201.1528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11.0523亿立方米,占55.2%,农田灌溉用水亩均508立方米,比去年少6.09%。

城乡居民人均用水量61.0立方米,较去年有所提高。

全省总耗水量115.443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7.4%。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77.7990亿立方米,占67.4%。

水资源利用率为20.9%。

全年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2.9813亿吨,其中达标排放量14.9209亿吨,占34.7%。

2000年全省各河流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城市内河、平原水网和各江河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严重,污染类型仍以有机污染为主。

全省各水库的水质较好。

主要湖泊水体则处于富营养-中营养状态。

二、降水量㈠.分区降水量2000年,全省降水量为1632.2毫米(折合水量1682.997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56%,比1999年降水量(1861.9566亿立方米)少9.61%。

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资源公报

人均用水量
水田
菜田
综合用水指标
万元GDP用水量
水浇地(旱地)
农田灌溉
农业用水指标
城镇居民 公共设施
林果地灌溉 草场灌溉 鱼塘补水
农村居民 牲畜
生活用水指标 城镇生活 工业用水指标 农村生活
重复利用率 火核电工业 一般工业
单位产品用水量
万元产值用水量
用水指标(m 3 )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7 1998
3.3 用水量调查统计
用水总量
指分配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 量之和,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包括: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农业用水 生态用水
农业用水
指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 水和鱼塘补水。
工业用水
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 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 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生活耗水量
生活耗水量包括输水损失以及居民家庭和公共用水 消耗的水量。 城镇生活耗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工业基本相同,即由 用水量减去污水排放量求得。 农村住宅一般没有给排水设施,用水定额低,耗水 率较高(可近似认为农村生活用水量基本是耗水量); 对于有给排水设施的农村,应采用典型调查确定耗水 的办法估算耗水量。
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年8月16日
汇报内容

1. 基本情况 2. 水资源数量及质量评价 3. 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4. 存在问题
1. 基本情况
开展状况
1994年以前: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4年—1996年: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7年— :全国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贵州省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向社会发布反映水资源情势的年报,向全社会通报当年来水、用水、水环境状况,反映重要水事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让全社会了解水资源、关心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一、水资源量㈠降水量全省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130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290.2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多4.8%,比多年平均偏多9.2%,属平水年份。

西部盘县以北、西南部兴仁以北、中部织金~安顺一带、南部都匀片区年降水量超过1800毫米,为年降水量高值区;西部毕节、北部遵义以西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为年降水量低值区;省的中部、北部、西部、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0%~20%,属偏丰年份;省的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0.1%至3.7%,属平水年份。

1、流域分区降水量按流域Ⅰ级分区统计,长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245.4毫米,较常年偏多9.8%,属平水年份;珠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404.6毫米,较常年偏多8.1%,属平水年份。

按流域Ⅱ级分区统计,除金沙江区(878.2毫米)偏少6.5%,长江上游干流区(1133.6毫米)偏多11.8%、乌江区(1266.9毫米)偏多13.0%、北盘江区(1396.7毫米)偏多12.3%外,其余Ⅱ级流域区与常年降水量相当,偏多4.7%~9.8%,以金沙江区的年降水量878.2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小值,都柳江区的1453.3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大值。

2、行政分区降水量按行政分区统计,贵阳市1300.8毫米、遵义市1231.9毫米、安顺市1431.1毫米、黔南州1429.3毫米、毕节地区1151.8毫米、六盘水市1513.9毫米,分别与常年降水量相当,黔东南州1304.2毫米、铜仁地区1231.6毫米、黔西南州1326.9毫米,与常年降水量比较偏多。

200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源来源:国家水利部综述200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九五”期间水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央对水利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二是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大大增强,对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认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1998~2000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总规模近千亿元,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的投入也相应增加,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是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和实践,正在逐步形成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新的治水思路,为在新世纪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其中2~7月降水量偏少2~7成,干旱严重,灾情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峻的缺水局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节约用水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巨大胜利。

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

200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偏少0.9%。

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量1139亿立方米后的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

2000年末,全国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96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19亿立方米,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减少24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

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

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

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

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
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

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

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

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

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

(见表、表)
(二)地表水资源
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

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

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

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

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从流域分区看:清水河最大为亿,泾河亿,葫芦河亿,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黄河左岸区间亿,折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