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 九上 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合集下载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8
同桌互译文本
9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男: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女: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男: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女: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水调歌头
师生对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
你觉得这篇文章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虚实结合
19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今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 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 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 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 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 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 他非常思念弟弟。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 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 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 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月亮
“月亮的诗句知多少?” 看哪个组想起得快又多,且朗读得清晰。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1.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诵全词。
2.顺畅地翻译全词。 3.展开丰富的联想,用笔描述词所营造美 的意境。
4.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品位词中包含的 人生哲理,学习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苏轼 (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问题一:怎么理解“高处不胜寒”?
“天上”、“人间” 暗指 “朝廷”、 “地方”,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 迫害的政治遭遇。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 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等)
苦闷 矛盾 豁达 祝愿
心路历程
1.做官被贬 2.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 3.中秋团圆夜思念亲人
1.大醉后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 飞向美丽的月宫(想回朝廷) 2.害怕回到朝廷没有立足之地
1.地方官逍遥自在 2.化解苦闷,翩翩起舞
1.感慨人生与月亮的无常 2.希望所有分离的人都能团聚、 长久
*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 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 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
1.对照注释,小组成员互相说词义。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班上 提出来,请其他同学说说词的意思。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 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 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着清风 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 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 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 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 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 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 , 心情抑郁。其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 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 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宋代著名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 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哪里比得上
起舞 弄 清影,
何似
在人间。
在月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里)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品析:词人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 还不如留在的人间!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上阙:写词人月下饮酒时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的身世 之感思想矛盾。
朱红色的楼阁
转朱
雕花的窗户 动词做名词,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
当堂训练
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
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 、一个“又恐” 、一个“何似” ,
情感波涛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
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 指的是因欣赏中秋而不想入睡的人。
阁, 低
绮 户, 照 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品析“转”和”低”都是指月影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为什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圆时呢?
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
但愿人 长久, 千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他善于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等传诵甚广。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牌名就是词的音调,每个词牌规定了这
问 以迫切追问的语气开篇,表现了诗人对的向往之情。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诗人对天上 又有什么感情?从哪些字可以看出?
由“欲”可见诗人对天上的向往之情,根源来自他对现实人 间的不满,想要到琼楼玉宇中过逍遥日子。但最终诗人还是徘 徊犹豫了,担心他在天宫中经受不住寒冷,由“恐”字可见。
有“低低的”修饰之意, 释字义
b.运用了拟人修辞,将月亮拟
1.说说某字好在哪里; 2.赏析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请你从某诗句中选出字词加以赏析;
人化,
知手法 4.该字如果用另一个字替换,好不好?
c.“一转一低”准确生动地描 为什么?
画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 明内容
d.流动的月光照耀着难以入眠的诗人,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
写出诗人能够不被离别愁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同时也表达
了他对天下离人们的深深祝愿。
诗人将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天下人的祝福。
以 月
人生在世,不可能总在顺境中,
明 那么我们应该抱定怎样的心态呢?
理 在无力改变事实的情况下,尽量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心中保住那一
份美好,必定会看到不同的景观。
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词情感的理解再读一遍,读出 苏轼矛盾的心理,读出乐观的态度,读出美好的祝愿。
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诗人的忧伤以及亲人不能团聚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一句中“此事”指什么?
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合作探究
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富有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 然。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 遗憾;世上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课堂检测
3、《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 寞,满腹疑问无人问询,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 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 话,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 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同样 表达出挥洒自如的气派。
作者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 藉,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表பைடு நூலகம்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和乐观的情怀。
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成为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 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课堂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中“_无__眠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人__生__。
(2)词的上阙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 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 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_又__恐__”、一个是“_何__似__”。
比喻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还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 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 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背景注释译文赏析【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遭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冤家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有望的他深感仕路的困难,满怀气愤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巧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周围,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梗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下行路呵多么困难,多么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置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现代盛酒的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描画酒美价高。

玉盘:精巧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突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完成政管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飞行,因天水相连,船帆似乎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冤家出于对李白的深沉友谊,出于对这样一位天赋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话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 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 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 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 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 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 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里)哪里比
得上在热闹的人间。
何似:哪 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 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合作探究
1.“高处不胜寒”仅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 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含义。
探究一: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 相争,勾心斗角。
探究二: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 炎凉。
探究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合作探究
2.《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
探究: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 许那美好明亮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同时, “归”字也说明了作者远离政治中心,期望回归朝 廷。写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精读细研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 赏这一轮,并互致安慰不也是一种团聚吗? 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 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 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主题思想 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子的 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重点)
2.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 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重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 豁达的人生思考。(素养)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 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导, 在散文、诗、词、书、画等 方面成绩都很高。其词引领 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 清新雄健。著有《东坡全 集》。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释怀
水 调

“古
怅 问天 问月 难
歌 头
“偏”
问 问心
全”
祝愿“共”
梳理小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 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 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 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 怀和乐观的情致。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 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
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 问。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哲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 的阴晴圆缺,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要 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
赏 人。“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 析 其不得安眠。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思亲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

13.诗词三首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同步讲解 第13课《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同步讲解 第13课《诗词三首》

长久和共婵娟的祝愿《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词人任密州知州时写的。

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有五年。

政治失意,弟弟远在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饮酒之后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都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从语气上看,这两句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看,又推进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表现了词人的达观知命,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未来的期许: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词人在解脱之后,对自己、对弟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的美好祝愿。

“婵娟”是美好的形象,这里指嫦娥,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词人发出“长久”和“共婵娟”的祝愿,情怀美好,表现了词人旷达无私、善良高尚的情操,凸显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身处逆境乐观积极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

期间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回赠了此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怀念旧友,诗人只能徒然地吟唱《思旧赋》;回到故乡,恍若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这一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一份乘风破浪的高远情怀《行路难(其一)》通过描写复杂的感情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远大理想的阻遏,又反映了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的强烈苦闷,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展示了诗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译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坯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篇,斩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优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玉,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喜不待言。

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背景链接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 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 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 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 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集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 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 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 对一轮,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思考: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青天、“我”、风、清影、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①开头四句借空想中的月宫境域,发出“几时有”“今 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应了词 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 时候,这首词正反应了他内心的猛烈矛盾:冷漠的 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 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思考:“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 的什么感情?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 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 人很快领会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 叹、自我安慰了,奇妙转入下一句。
板书设计
一问:几时
上片

二问:今夕何年
节奏划分
诗词诵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q由uè。 几时 有?把酒 问 青天。不知 天上 宫阙,今夕 是何
qiónɡ
年。我欲 乘风 归去,又恐 琼楼 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

恐:矛盾心理
3.词人最后的选择是什么呢,从哪 里可以看出来?
4、联系写作背景,我们不难看出词人 所说的“天上”“人间”是有深意的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背景资料链接】苏轼因为与当权的 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和,在朝廷 上颇受排挤,所以苏轼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政治上很不得意,即 使如此,他却仍然心系朝廷,关注时 局变化。这首词就写于苏轼在密州太 守任上。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入朝 欲
外放 恐
赏析下阕(què):
-----对月怀人的惆怅 与豁达
细读词的下片,我们不难发现词人的 情感是有变化的,请触摸词人的情感 脉搏,说说你的理解。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沉。
词句的基本内容,把 握词人的情感起伏变化。 素养目标:在诵读讲解的过程中,学 习苏轼的乐观旷达,培养自己的积极 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水调歌头 词牌名
❖古词新唱。
通过词前小序,你读出了什么?
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 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苏辙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辙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 了因----苏轼
美词诵读
美词赏析
赏析上阕(què): ----天上人间的抉择
1、读词的上片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有 一个心愿,是什么呢?(可用原句回 答)
送给同学们的话:
《水调歌头》中交织着作者对人生 不如意的慨叹以及中秋对月月圆人不 圆的抑郁惆怅之感。但是词人没有陷 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 观的思想排除忧烦,表现出对生活的 热爱以及乐观放达的胸襟。希望同学 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乐观旷达, 奋发有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 达的思 想感情 、所反 映的生 活,都 只能是 过去的 ,而理 解总是 现在进 行时。 当我们 接受历 史上的 艺术作 品时, 我们当 然可以 设身处 地想象 古人的 生活, 体验古 人的思 想感情 ,但我 们毕竟 是现代 人,只 能按照 我们现 在的心 理文化 结构去 理解古 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也 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感情也升华对天 下之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豁达的 胸襟与乐观豪迈的情怀。
词人的情绪变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巩固练习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C
巩固练习
3.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 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堂测
理解填空: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子:
我欲乘风归去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 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表现身处高位时寂寞孤独心声的句子:
2.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 美价值 仅仅是 一种可 能的存 在,只 有通过 阅读, 它才转 化为现 实的存 在,因 此对作 品的接 受具有 艺术本 体的意 义,也 就是说 ,接受 者也是 艺术创 作的主 体之一 。
3.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海德格 尔提出“ 前理解 ”,即 理解前 的心理 文化结 构,这 种结构 影响着 理解。 理解不 可能是 文本意 义的重 现,而 只能是 文本与“ 前理解 ”的统 一。
明标
1、品读作品的语言 (重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
助读资料一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 外职,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 又贬谪惠州、儋州。与父洵弟苏辙,合称“三 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 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传诵甚广。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8.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 他所具 有的方 法和工 具在字 里表现 出生命 体的骨 、筋、 肉、血 的感觉 来。许 慎说:“ 书者, 如也。 ”书的 任务是 如,写 出来的 字要“如” 我们心 中对于 物象的 把握和 理解。
高处不胜寒 5.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理解填空: 6.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月光流转相照的句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7.下片中含有 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蜕变而来,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 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答案: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巩固练习
4.《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
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
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
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政治苦闷
想摆脱苦闷 内心矛盾 不再矛盾
怀人无法入睡
诘问、埋怨 自我排遣
化思念为祝福
小结
《水调歌头》上阕写对月饮酒, 下阕写对月怀人,既反映了作者宦 海失意时的思想苦闷,也反映了作 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以豁达的 胸襟,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 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 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王安石、曾巩。
助读资料二
词是由诗歌演变而出的一种韵文文体,可分为
三类:小令、中调、长词。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是指 词所配的乐调,而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的内容与词 牌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在词牌下还要写上词题,以概括 说明词的内容。
词一般分为两段,前段称“上片”、或“上阕”,后 段称“下片”或“下阕”。
运用了拟人、反问的手法。这一问 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 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抒发了词 人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和对亲人的怀 恋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蕴涵了人生哲理,即人世的聚散离合 如同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是必然的规律。 作者自我排遣的内心的遗憾,表达了词人 心胸开阔旷达的一面。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 交代了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写作背景 :序言中,透露了 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 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 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 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 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 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 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 郁惆怅。
4.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 的关系 :一方 面文本 在相当 程度上 规定了 接受者 理解的 范围、 方向, 让理解 朝它的 本义靠 拢;另 一方面 ,文本 不可能 将接受 者完全 制约住 、规范 住,接 受者必 然会按 照自己 的方式 去理解 作品, 于是不 可避免 地就会 出现误 读或创 造。
时间:6分钟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 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 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 读出延长音。
朗读训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助读资料三
写作背景: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厚。写 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 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 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 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独学感知
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疏通 词意。
要求:1.自由朗读,同位互读。 2. 疏通词意后,同位交流。

”的句子。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布置作业
古人苏轼以月抒怀,表达心中的郁闷和对 亲人的思念,今天面对明月你会想到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你的感受。
1.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 发,将 创作看 作艺术 家审美 经验的 结晶过 程,作 品完成 就意味 着创作 完成。 而从接 受美学 的角度 来看, 这一完 成并不 说明创 作已经 终结, 它只说 明创作 的第一 阶段告 一段落 ,接下 来是读 者或观 众、听 众的再 创作。
6.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 竟是与 群体相 通的, 所以个 体的理 解中也 有普遍 性。理 解作为 现实的 行为具 有通向 实践的 品格, 艺术品 正是通 过理解 走向现 实,并 在生活 中发挥 作用的 。不是 别的, 正是理 解擦亮 了艺术 品的生 命之光 。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子 ”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子 ”字有 着鸟飞 形象的 暗示, 成为一 个表现 生命的 单位。
9.诗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 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0.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号 ,与《水调歌头》
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 弟 )及父亲 同为“ ”,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答案: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 八大家,词牌名
品读赏析
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的 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例: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一句,它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 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 活的赞美和向往。
要求:先独学3分钟,再组议2分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