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晶——《台湾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1924-1932)研究·档案》中文版问世

合集下载

台湾共产党

台湾共产党

台湾共产党(林木顺等人1928年创建的台湾共产党)1921年,台湾人连温卿与日本左翼人士山川均在台湾推行“农民组合活动”,这是共产国际触角伸进台湾的最早记载。

中文名台湾共产党成立时间1928年4月15日创始人林木顺、谢阿女(即谢雪红)等人成立地点上海目录.1简介.2日共瓦解对台共的影响.3主张与发展策略.4与农民组合结合.5夺取新文协领导权.6松山会议简介编辑1928年4月15日,台湾留苏学生林木顺、谢阿女(即谢雪红)、翁泽生等人,在上海集会,决定成立“台湾共产党”。

共产国际、日本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当时就为新诞生的台湾共产党拟定了一份纲领,有三大主张:台湾民主、台湾革命、和台湾独立。

并决定以现有“台湾文化协会”及“台湾农民组合”为活动中心,推选林木顺、林日高、庄春火、洪朝宗、蔡孝干等五人为“中央委员”,以翁泽生、谢阿女(即谢雪红)为“候补委员”。

1929年,由于台湾中南部农村,在“台湾农民组合”的煽动下,发生小规模暴动,日本警方乃有第一次“台共大检肃”案,计逮捕“台共”59人,38人被起诉,有12人被判刑。

1931年,日本警方发动第二次“台共大检肃”,计捕获“台共”重要干部王万得、谢阿女(谢雪红)、潘钦信等107人,均以违反治安罪,判处重刑。

经过两次检肃后,“台共”重要成员,或则坐牢,或则逃返大陆(如蔡孝干),或则潜伏,已无力展开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警方对台湾作全面性的严厉控制,“台共”遂一蹶不振。

日共瓦解对台共的影响编辑根据第三国际的规定,一个国家成立一个共产党。

台湾当时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台共为日共的一个支部,正式名称为‘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

台共于上海组党后,原应负责与日共连络的谢雪红随即被捕并被遣返台湾,于是仅由林来旺返回日本东京与日共联络。

1928年4月23日林来旺返东京,发现在三一五大检举后,日共领袖虽有部份躲过逮捕但都在逃亡,林来旺几经努力才终于与逃亡中的日共联系上,这段期间,林来旺也招收了两个留学生林兑、林添进为党员。

白色恐怖背后的国民党派系斗争

白色恐怖背后的国民党派系斗争

白色恐怖背后的国民党派系斗争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10期1927年,以蒋介石发动的上海“四·一二”事变为标志,国民党“清党”白色恐怖向全国蔓延开来。

从国民党一大默许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直至3年之后血腥捕杀共产党人,这段时间中,随同孙中山的逝世,国共合作格局呈现出怎样的此消彼长?国民党决策层间涌动着怎样的斗争纠葛?纷争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权力洗牌?请看《南方都市报》刊刘雪的文章。

容共:异见纷纭中被坚持的合作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通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决定——《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很快在中共内部形成方案。

同年6月份,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议案,“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彼时的孙中山正在寻求他国支持,他答应了共产国际这一合作条件。

然而,这一建议并未在国民党内部获得广泛认可。

1924年1月28日,国民党“一大”在讨论党的章程报告案时,代表方瑞麟临时提议,在国民党章程中明文规定,“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

对此,中共代表李大钊立即声明表示,中共党员将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服从国民党的主义,遵守其章程。

两方意见僵持不下,在会上争辩激烈。

最终表决时,对“党员不得加入他党这一条款不必明文规定于章程”投了赞成票的代表,占了大多数。

在台湾学者李云汉看来,这是国民党“容共”政策得以确定的标志性事件。

不过,关于两党关系的决议并未明文写进大会宣言。

大陆学者王奇生分析,这一是避免“赤化”嫌疑而有意淡化宣传;二是此事早经孙中山定夺,且中共加入既成事实,大会只是在化解国民党内反对意见而已。

在孙中山的眼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不过是一班“自以为是”的“中国少年学生”,是“北京一班新青年”的小组织。

他轻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存在,而只愿意重用一些年轻有为的中共分子。

例如,他任命共产党人谭平山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一职,明确表示是看中谭“有能力和有才智”。

[党史资料第二讲]国共合作的大革命

[党史资料第二讲]国共合作的大革命

[党史资料第二讲]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国共合作的大革命(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1924年至1927年,一场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似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

对于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果不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更不可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从这种情况出发,党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它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严重地脱离群众。

但它也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点:一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创立了中华民国,所以孙中山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象征。

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威信的。

二是这个党已经在中国南方建立了一块容许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并且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三是孙中山在几经挫折后,深感革命必须改弦易辙。

他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国民革命。

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时,首先同国民党合作是经过认真考虑和选择的。

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取何种方式,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是实行“党外合作”。

尔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实行“党内合作”。

这一合作方式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同。

这也是当时孙中山和国民党所能接受的合作形式。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在保持党的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指示。

经过反复讨论和马林的说服,会议接受共产国际的提议,决定在国民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改组的前提下,采取党内合作方式同国民党合作,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00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资料

200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资料

影响: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5)、解放战争时期--分裂 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影响: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6)、通邮、通商, 和缓松动;努力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叶剑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国共对等谈判, 为解决台湾问题,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大革命时期-- 合作 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影响:基本消灭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
(3)、土地革命时期--分裂 原因: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影响: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4)、抗日战争时期--合作 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和则有利于
第 1 页 共 25 页
200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资料
一.国共关系和台湾问题
(一)、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及历史教训和启示。 1Biblioteka 关系演变: (1)、各自独立
国民党:1894建立兴中会、1905年建中国同盟会、1912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1980年以后,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③2005年4月底—5月初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揭幕开了两党合作和两岸关系的新篇章。
④趋势:“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2、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专题复习-国共关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专题复习-国共关系

6、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 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 现代史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合所学知 识,探究下列问题: (l)中国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在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总理的是 谁?(2分) (2)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请问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 益?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2分)
时间 标 志 战线 1924 1924年,国 革命 民党“一大” 统一 1927 的召开 战线
成果(后果) 黄埔军校的 建立;北伐 战争胜利进 军
原因
共同任务: 反帝反封建
1927 国民党右派叛 1936 变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国民党右 使日本侵略有机 派叛变革 可趁。 命
第 二 次 合 作 第 二 次 分 裂
合 作 国民 革命
1924 国 民 党 一 大
国共关系的历程 合 分 作 裂 十年 对峙 抗日 战争
分 裂
三年 内战
1927 1937 1945 1946 1949 抗 内 解 七 四 战 战 放 七 一 胜 爆 二 南 事到分裂,再合作到再分裂
第 一 次 合 作 第 一 次 分 裂
1937- 西安事变和平解 抗日民 取得抗日 中日民族矛 1946 决(初步);国 族统一 战争的伟 盾上升为主 民党公布《国共 战线 大胜利 要矛盾; 合作宣言》(正 式) 1946国共三年内战;蒋介石 1946.6.26撕毁 1949 “双十”协定, 台湾与大陆分 发动内 战 进攻中原解放区 离
(3)国共之间“合则两利”,请问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分)

浅析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台湾共产党的兴亡

浅析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台湾共产党的兴亡

浅析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台湾共产党的兴亡作者:梁宇辰刘常喜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年第01期[摘要] 20世纪2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巨浪,列宁根据当时的世界形势提出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解放的问题,共产国际也相应制定了“东方战略”,作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建立了台湾共产党。

然而台湾共产党从1928年建立到1932年解体仅有短短的四年时间,其失败的原因既有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的错误指导,也有自身内部的不团结因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启示。

[关键词]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第三时期”;台湾共产党[作者簡介]梁宇辰(1992-),男,山西太原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刘常喜(1964-),男,陕西府谷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D3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1-0017-0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发动革命,夺取政权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之下,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纷纷建立起本国的共产党,地处东方的中国和日本的无产阶级也积极响应号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简称日共)。

此时的台湾因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成为了日本殖民地,遭受到了残酷地殖民统治。

在此期间,涌现出蒋渭水等一批仁人志士与殖民者发起斗争,其目的都是为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

台湾共产党(简称台共)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诞生、发展与最终的失败都跟共产国际的指示密不可分,虽然其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但却留给人们许多深刻的教训与启示,它的出现也成为20世纪2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潮中涌现出的一朵浪花。

一、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台湾共产党的建立1920年8月,共产国际二大通过《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决议》,指出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必须共同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共产国际与中共三大——以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共产国际与中共三大——以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共产国际与中共三大——以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李超
【期刊名称】《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
【摘要】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
关系问题的决议》,这份决议既有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形势的分析,也有对中国革
命具体问题的指导,其核心是明确提出了“国民党与年青(“青”字原文如此,后同)
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的这份决议对其后召开的中共三大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共三大按照决议精神,作出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等一系列决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由此掀起了大革命的波涛,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李超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51
【相关文献】
1.两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关系的比较研究
2.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与国民党左派关系的影响
3.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与国民党左派关系的影响
4.1930年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与中共中央的争论——以双方有关书信为中心的考察
5.如何全面评价共产国际第八次执委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史..

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史..

国共关系史一、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过程:国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和必然选择。

按照历史时间,按照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掌握国共双方关系。

(一)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1、原因和条件:①二七罢工后中共认识到,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比较革命的真正的民主派③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和他合作④共产国际促成了国共合作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把国民党改组为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创建黄埔军校开展工农运动3、成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北伐战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4、特点:党内合作5、结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1、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表现: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武装反抗国民党;毛泽东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国民政府形成对峙状态。

3、结束:“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以民族战争的形式驱逐日寇出中国,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双方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再次合作的实现:1937.9-1946年1、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规模,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不懈的努力;“八一三”事变后,四大家族和美英在中国的利益受到极大的威胁,国民政府被迫联共抗日。

2、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特点:党外合作4、统一战线内部斗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中共采取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捍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评析

共产国际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评析

共产国际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评析郑德荣/邢华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关于共产国际与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的探讨已经比较深入。

然而我们注意到,对共产国际与两次国共合作之间有何异同,特别是共产国际在两次国共合作中指导思想和领导方式上的明显差异,这一重要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

鉴于此,本文将对共产国际与两次国共合作的关系作一综合比较,在归纳共性的同时,着力分析其差异,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求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认识。

一、共产国际对两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倡导和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其他党派采取的是“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①]。

经中共二大确定“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②]后,决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最后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形式。

这一转变是在共产国际的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实现的。

首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是共产国际支持中国革命、积极倡导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共制定有关国共合作策略的理论依据。

这一理论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和本国反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

其中关于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划分、关于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分析、关于殖民地革命的对象、前途、任务以及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阐述,极大地提高了中共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其次,共产国际根据中国革命实际和国共两党状况,发出一系列文件,提议国共合作,并坚持党内合作形式。

1922年8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发出给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指示信,1923年又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在这些文件的直接指导下,1923年6月中共三大有关革命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标志着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政策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早期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变迁

中国共产党早期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变迁

中国共产党早期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变迁陈玉珊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成长经历离不开共产国际的帮助。

共产国际具有“国际主义”的阶级本质,苏联作为共产国际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后中苏两国国际国内局势更加的错综复杂。

随着一系列革命事件的发生,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潜移默化的在改变。

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发展成为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成熟政党。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倡导和组建的一个国际性联合组织。

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至1943年6月存在的24年里,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走向都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说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与共产国际相互妥协与碰撞的过程中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一)、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与中国共产党的筹建1920年4月,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出维经斯基等人作为全权代表来到中国,共产国际在中国的工作随之正式拉开序幕。

此时的李大钊和陈独秀等早期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国内也正为筹备建党工作进行商讨和准备工作。

维经斯基来华后,首先到达北京见到了李大钊,后辗转到达上海会见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共产国际代表首先在广州、上海等产业工人最为密集的大城市建立起了革命局。

在国际代表们的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

1921年3月,具有长期地下斗争经验的马林接替维经斯基来到了中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

在中共一大上,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当时作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 “国际无产阶级相互援助”的观念。

(二)、加入共产国际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及创始人之一,希望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有关的俄罗斯档案现状介绍

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有关的俄罗斯档案现状介绍

的文件全宗" 该馆大部分档案对外开放" !L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 #((( 年由当
代文献 保 管 中 心*+X改 名 而 来" 该 馆 馆 藏 了 #(&! 年至 #((# 年苏共中央文件 $* 个全宗 部分文 件是 #(!! 年 至 #(&# 年 的 ! 大 约 #"!$"+) 件 列入目录的为 &!)((& 件 " 其中包括很多与中 共& 中苏关系相关的文件! 主要有( !" 世纪 &" 年代苏共中央各种会议# 与中国有关的各项政 治& 经济& 文化合作的协议草案# 苏共中央各 部门驻华代表的报告原件# 苏共中央领导人与 中共驻苏代表的谈话记录! 以及苏共驻华代表 与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谈话记录# 苏方访华代表 团和中方访苏代表团的报告# !" 世纪 &" 至 $" 年代苏共中央国际部的文书& 文件和资料等" 该馆大部分档案对外开放"
$L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 该馆馆藏 了苏 联 和 俄 罗 斯 联 邦 外 交 部 #(#' 年 至 今 的 #()$ 年以前为外交人民委员部 文件 #*'+ 个 全宗! 大约 #&" 万件" 包括与各国的外交函电! 各苏联驻外大使馆& 领事馆以及外国驻苏使馆& 领事馆的文件! 参加各种国际组织& 国际会议 的文件! 还藏有 #(#' 年至 #(** 年间的苏联外 交官个人档案" 该馆是俄罗斯管制非常严格的 档案馆! 不能自由查找档案" 未经俄罗斯外交 部专门批准! 外国研究人员不得进入该馆"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

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
党的统一战线》
叙一
【期刊名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卷),期】1982()2
【摘要】1979年,西德帕德博恩出版社出版了西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郭
衡钰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

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一书。

全书共336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统一战线的建立,1919—1924年”,共九章。

第二部分:“统一战线破裂的准备,1925—1926年”,共九章。

这两部分约占全书的一半篇幅。

第三部分:“统一战线的破裂,
【总页数】3页(P317-319)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国际;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国民党;柏林自由大学;东
亚研究;中山舰事件;破裂;资产阶级
【作者】叙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07
【相关文献】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方针的形成--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影响的视角 [J], 杨丽坤;马建新
2.论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的政党性质--兼论共产国际和中共部分领导者当时的错误 [J], 吴九占
3.中国革命史中教条主义的祸害——读周恩来《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有感 [J], 陈修良
4.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原则的光辉一章──论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我党同共产国际、国民党的关系 [J], 张庆瑰;秦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劳丁《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

克劳丁《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

克劳丁《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
方光明
【期刊名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卷),期】1982()2
【摘要】《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一书,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危机》的第一部,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费南德·克劳丁是西班牙共产党的老党员。

青年时代起即参加工人运动,1937年被选为西共中央委员。

【总页数】4页(P314-317)
【关键词】共产国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情报局;国际共运;民族化;西班牙;民主化;革命形势;无产阶级;斯大林
【作者】方光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07
【相关文献】
1.南斯拉夫共产党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关系浅析 [J], 马琳
2.两国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晶——《台湾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1924-1932)研究·档案》中文版问世 [J], 刘伟东
3.《论联合政府》的修改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文献考述——兼谈共产党情报局对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J], 任晓伟;康楠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关于共产国际文献评介 [J], 王学东
5.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发展——"第九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综述 [J], 马丽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专题5.2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与中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专题5.2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与中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③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①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 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反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1949年初,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③胜利:1949年4月,长江防线突破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并 向全国进军。
(2)中国共产党成立 ①背景:思想基础: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 础:陈独秀、李大钊等在各地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阶级基础:工 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标志:中共一大。 ③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 封建)。 ④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无产 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解题思路:第(1)问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中国共产党 代表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理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 下,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第(2)问要求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回答 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实践可回答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理论指“农村包围城市”的确立。 答案:(1)俄国式革命道路。理由: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件下,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2)实践:毛泽东率 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理论:“农村包围城 市”的革命道路。
发展
四、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项目 变迁 ①服饰更加西化;②饮食中西结合;③婚姻礼仪进一步变 社会习俗 革 ①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②民国时期陆 交通 续修建了一些公路;③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 民航拉开序幕 ①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 报刊业 报刊;②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 要作用 ①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影视业 ②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不历史时期的国共关系

不历史时期的国共关系

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共关系国民党的前身是依次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宋教仁在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国民党于1928年以国民革命北伐为标志,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权统治大陆至1949年。

1949年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撤守,中央总部由大陆迁往台湾台北。

迁往台湾的仍名为中国国民党,部分留在大陆的党员继续中国国民党运作,并成为中国大陆接受中共领导的民主党派之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和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无主从关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国共两党成立于国家多难之际,在其初期政治纲领中,均主张反帝反封建,建设真正民主共和国。

解放以前(1924年----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四个阶段。

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独立统一,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时的国民党是一个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的推动下,又加上共产国际的帮助,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

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体奋战,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大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但国民革命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党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革命任务也就没有最终完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演变成中共代表的工农大众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1资产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民党军队对革命党人进行屠杀和围剿,疯狂进攻红色根据地;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由于国共的分裂,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虚而入,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独立,给广大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中日社会的主要矛盾。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失败原因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失败原因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失败原因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中国革命时期展开的合作与斗争的历史阶段。

国共两党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曾经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国共合作最终失败。

本文将对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失败原因进行探讨。

一、国共合作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0年后,中国国民党也于1923年成立。

然而,在中国内外压力的情况下,国共两党认识到彼此的互补性,并开始进行合作。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的国共联盟成立。

国共两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联合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以孙中山为元首的统一政权。

共产党积极参与国共合作,并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军阀的反对和内外交困的压力,第一次国共合作在1927年被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清党”行动所摧毁。

2.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是由于日本侵略引发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重新开始了合作。

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发起了抗日根据地的战争,国民党则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进行统一战线的组建。

两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共产党逐渐发展壮大,并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二、国共合作的失败原因尽管国共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失败原因。

1. 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国共合作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党派对意识形态的共同理解和共同目标的追求。

然而,国共两党对于共产主义和国民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在合作中的摩擦。

2. 内外压力的影响国共两党面临着内外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国共合作面临着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这使得两党很难找到持续的合作基础。

另一方面,两党内部也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这 further further the further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further the the the the the the the.3. 地区利益的冲突国共两党在实施合作时,由于地区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合作的困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台湾共 产 主义 运 动 与共 产 国际 (94 12— 13 ) 究 ・档 案 》[ . TpH ̄f,A.3. 92 研 K M. eT tri K
Be o y o a: “ Tala C e K MMy n rp B f Hb KO O B HHC H- c o Tq Ke e
2 1 年 2月 期 01 第3 卷 第 1 8
西伯 利亚研 究
S BERI I AN TUDI S ES
Fe 2 1 b. 01 V0 . 8 No 1 13 .


评 ・



三 方 通

合 作
的 结

《 台湾共产 主义运 动 与共产 国际( 94—13 ) 究 ・ 案》 12 92 研 档 中文版 问世
长期联 络 的重要 文 件 。解 读文 件 的内容 , 即可 立
价值
关 于 台湾 共产 党 的历史 , 一直 有许 多未 能 解 开的谜 团。造 成 这 种 情 况 的 重要 原 因 是 资 料 缺 乏 。在 相 当长 的时期 里 , 究 台湾 共 产党 的学 者 研
以发现 翁泽生 不 仅介 入 台 共 内部 的派 系斗争 , 并 且也清 楚看 到他 持续 传 达 偏 颇 的消 息 给莫 斯科 。
刘伟 东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文献信息中心 , 哈尔滨 10 1 ) 5 0 8
中 图分 标 志 码 : E
文 章 编 号 :0 8— 9 12 1 ) l 0 9 0 10 06 (0 1 0 一 04— 2
摆在 我 面 前 的是 一 部 沉 甸 甸 的译 著 ,0万 4 字 ,4 5 2页 。咖啡色 的封 面给人 一 种严 肃 、 重 的 庄
感觉。
管 如此 , 究 者仍 然 为 资料 不 足 而苦 恼 。苏联 解 研 体 后 , 罗斯公 布 了一 批 关 涉 台湾 共 产 主义 运动 俄 的解 密 档案 , 中包括 台湾共 产党党 纲 、 产 国际 其 共 给 台湾共 产党 的指 示 、 台湾 共产 党 人 向共 产 国际 的报告 等等 , 6 共 7份 。在 漫 长 的岁 月 里 , 这些 文
间 的互 动完 全厘 清。 ……对于 台湾左翼 史 的研 究 确实带 来拨 云见 日的效 应” 。
和 17 年山边健太郎编辑的《 91 现代史资料》 2 第 2 册所 收的对 台湾共 产党 的审讯 记录 。这 两份史 料
出 自日本人 之手 , 表达 的是 日本 殖 民者 的立场 , 其
俄 罗斯 的两 位作者 把这批解 密档案 收 录在这 部著作 里 , 为 附录 。显 而易见 , 作 这部 著作 的翻译 出版 为大 陆和 台湾 学 者提 供 了珍 贵 的 原始 资 料 ,
动 。要知道 , 一章 的注释 一共 有六 十多个 , 这 增减

条注 释就会 导致 正文 中所有 注释 序号必 须重 新 为慎 重起见 , 随 安 把译 稿 交 给 原 书作 者过 李
方 的通力 合 作
这部 著作 的翻译 出版 是 两 国三 方 ( 国一 俄 中 罗斯 , 台北一 哈 尔 滨一莫 斯 科 ) 界 同仁 通 力 合 学
作 的结果 。 两位作 者是俄 罗 斯 的 中 国学 家—— K M. . 捷
增大。有一次 , 作者来信说 “ 3章” 第 的注释要 改
必将 推 动 台共 史 、 台湾 史 、 中俄 关 系史 等 领 域 的
研 究。
真实性 、 靠 性 值 得 怀 疑 。18 可 9 0年代 开 始 , 些 一 台湾共 产党 人或 其 子女 出版 了 回忆 录 , 中 以台 其 共领 导 人 谢 雪 红 的《 的半 生记 》 为 著 名 。 我 最 尽
重 要意义 。
日 本人编纂的文献、 台湾共产党人的回忆录等资
料 进行 比较 , 而澄清 了长期 困扰 世人 的问题 。 从 台湾 国立 政治大 学 台湾文学研 究所 所长陈芳
明教授 在为这 部译 著 所作 的序 言 中指 出 , 部著 这


最令 人 瞩 目之 处 , 是 揭 开 翁 泽 生 与莫 斯 科 便 这 部 著 作 的 学 术 价 值 和 史 料 作“
献 一直保存 在莫 斯科 苏共 中央马列 主义研 究院 中
央党务 档 案 馆 ( HHA M/) 。 19 H I里 9 0年 以前 , 这 些 文献不 但不 对外 国人 开放 , 连 苏 联学 者 也不 就 得 问津 。本书 作 者近 水楼 台先 得 月 , 首先 获得 了 这 些解 密文献 , 对之进 行 了详 细 的研 究 , 将之与 并
更 令人 讶异 的 , 是 翁泽 生 以共产 国际 的权 威对 便
岛 内台共下指 导棋 。 因此 , 这份 研究 的重大 贡献 ,
们 主要 依据 13 99年 台湾 殖 民地 当局 编纂 的《 台湾 总督府 警察沿 革志 》 中的第 3章《 产 主义 运动 》 共
便是根 据第 一手 史 料 , 首度 让 台共 与共 产 国 际之
A HKH e K M H e H (12 — 1 3 F. B , H M O H Tp ' e 94 92 r)
Hc l/ B H t. oe o a  ̄ I e  ̄O y H b ” K Me T I . 000
“  ̄TY CB C , CB ,0 5 ] 近 年来 Haaeb rOA T” MO K a 2 0 . 是 [ 俄 罗斯 中俄关 系史 、 台湾史研 究领 域的重要 著作 , 其 中文版 于 2 1 0 0年 6月在 台北 问世 。这 部著 作 对 海峡两 岸 的中俄关 系史 、 台共史 、 台湾史 研究有

9 ・ 4
两国三方通 力合作的结晶—— 《 台湾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 (94— 92 研究 ・ 案》 12 13 ) 档 中文版 问世
原 书作者 的修 订 给 翻译 工 作 带 来 许 多麻 烦 ,
二 、 译 出版 的 过 程— — 两 国三 翻
李 随安 的一部 分译 稿 不 得 不作 废 , 工作 量 因此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