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1.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2.心理测验:是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3.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
4.信度: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5.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6.智力测验:是评估个人一般能力的方法,它是根据有关智力概念和智力理论经标准化过程编制而成。
1.评估者应具备哪些条件?(1)在技术方面,要求对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对心理评估理论和操作有较好的掌握,要有与各种年龄、教育水平、职业性质、社会地位及各种疾病的人交往的经验。
(2)在心理素质方面,要求评估者具备健康的人格,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愿意助人,尊重人,有接纳性和通情。
(3)在心理评估中,评估者要有建立良好的、协调的关系的经验和方法,但同情、接受和尊重被试者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合作的关系,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2.临床心理评估的目的是什么?(1)单独或辅助作出心理或医学诊断;(2)指导制定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的防治措施,并常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3)为估计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预后提供依据;(4)医学科学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5)其它:如预测个体未来成就,作为人才选拔的方法,以及作为司法鉴定的方法。
3.心理评估者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1)严肃对待心理评估工作;(2)保守被试者的利益;(3)管理好心理评估工具。
4.晤谈提问的类型有哪些?(1)开放性提问;(2)促进性提问;(3)阐明问题的提问;(4)对质的提问;(5)直接的提问。
5.心理测验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根据临床或科研工作不同目的来选择测验种类或组合多种测验来满足不同的要求;(2)选择常模样本能代表被试者条件的测验;(3)优先选用标准化程度高的测验及有结构的测验;(4)选用国外引进的测验时,应尽可能选择经过我国修订和再标准化的测验;(5)主试者应选用自己熟悉和具有使用经验的测验。
医学心理学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 是在不加任何人为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对人进行观察的方法 如:对MBD 日常行为的观察 优点:简便、不使被观察者产生紧张等反应,材料来源接近 生活实际。 缺点:费时、费力、结果有偶然性 2、控制观察法 是在预先控制观察的情境和条件下进行,结果带有一定规律 性、必然性。 优点:快、所得资料易作横向比较分析 缺点:易对被试者影响,不易获真实情况(六)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2、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对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 组被试者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分析、比较, 或对相同背景的几组被试者分别采用不 同的心理干予以对各组被试之间反应的 差异做出分析研究。 在临床常被采用。
第六节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1、普通心理学: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来源于此,如 心理现象、认知、意志、人格。 2、健康心理学:把心理知识用于预防保健,防止疾病 发生。 3、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变化和行为活动对生理的影 响,是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基础分支学科。 4、心身医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诊断、 治疗、预防。 5、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行为偏离,揭示 异常心理种类、产生原因、发病机制及演变规律。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 生的动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系 统观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 把人看成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综 合考虑致病原因。
产生背景及动因
1、疾病谱的改变 心脑血管病、肿瘤、意外死亡已取代传染 病,成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 率的前三位疾病,而这些病由生物、心 理、社会多因素引起,仅靠药物、理疗、 手术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L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研究过程分六个步骤:1提出假设2选择关键变量及其检查方法3确定临床研究范式4选定研究样本5检验假设6结果的解释和发布(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分类: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绪的功能:1情绪的适应功能2.情绪的动机功能3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4情绪的信号功能认知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协助意志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克服困难的合理方法,而情绪对意志具有动力作用,表现为情绪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另一方面意志过程又可以推动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意志对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的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自我调节系统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区别: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而性格形成晚,变化要快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联系: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2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3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性格形成的速度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及不愉快的经历人格的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服务于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体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的分型: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否认3退行4投射5反向形成6置换7合理化8认同9理智化10.升华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以可观察的行为,以及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作为主要观测元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强化物:凡是能增强某个行为概率的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它描述了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后,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事件行为强化:一个具体的行为的发生,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了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正性加强: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负性加强:指行为结果使消极刺激减少,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第五章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心理评估的作用:1辅助诊断2疗效评价3健康鉴定(人才选拔、新职工入职)4司法鉴定(案发时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2会谈发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1确定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智力水平分级:超常115~130平常85~115边界70~85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或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应激源: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 第1次课
将巨大的生物学成就和心理学社会学的成果结合 起来,不仅从人的个体局部,也从整体以及群体、生 态系统,综合研究健康与疾病。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 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 完整的连续体, 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 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 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
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 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
健康和疾病
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
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
整体医学模式 (holistic medical model)
医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
二、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
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医学心理学专业委 员会。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1987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 1992年,《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创刊; 1993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创刊。 近年,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已逐渐扩大到基础 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各个领域,全国医疗、健 康保健及相关机构建立了更多的医学心理咨询门诊, 解决临床各科及健康领域的心理问题,反映了我国医 学心理学科应用的广阔前景。
“慢性病 ”的特征
原因多
遗传 年龄 性别 吸烟 缺乏锻炼 应激 不良个性 行为方式 ……
病程长
难痊愈
机体
长时间
疾 病 症 状
医学模式的转变
▲ 三、促使新的医学模式提出的动因
1、人类死亡顺位与疾病谱的变化
2、人类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02
心理现象及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 面的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 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和表现 。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 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感知觉和意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感知觉为意识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意识又能够影 响我们对感知觉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这种相互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04
记忆与学习
记忆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记忆概念
记忆是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涉及感知、思维、情感和行动等多个 方面。
记忆过程
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编码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存储 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检索出来的过程。
影响因素
年龄、健康状况、情绪、注意力、睡眠、饮食、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记忆过程 。
学习类型、理论及应用
学习类型
根据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不同 ,学习可分为认知学习、情 感学习和技能学习等类型。
与其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病理变化 。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 叉学科,以医学为基础,探讨心 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 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关系
医学心理学还与社会学、教育学 、法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共同探 讨人类身心健康的问题。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士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和应用科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或疾病的相互关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以及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科学。
从科学特点来看:第一,医学心理学是基础性科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医学领域中心里现象的科学,然而基础科学、临床医学,还是预防医学、护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等涉及医学心理问题。
进一步的说,临床各科患者都涉及医学心理问题,所以医科大学的各专业学生都应该学习医学心理学,将其作为医学的一门必修课。
同时医学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是表明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心理活动在健康和疾病相互转换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因此,医学心理学是教给医学生从“社会、心理、生物”多角度观察人的学科,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科学。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使医学生树立身心统一的观点,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第二,医学心理学史临床应用性科学。
医学心理学将其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的各个环节,处理各种医学心理的问题。
与其他临床科学的应用相比较,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具有两个特点:①应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
医学心理学没有自己确定的临床实体,而应用不局限于某个科室的患者,因而医学心理学的见习和实习不能独立的进行,而是应与其他临床课程一起进行,即要求医学生将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技能在医学诊断、治疗护理中加以运用;②操作上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
由于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观性、模糊性和变量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测定和改变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手段的主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即使是像医学心理学中的医患沟通、心理护理方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些要求操作的方法,也不像物理化学诊断、手术治疗那样指示明确,程序化很强。
总之,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与健康或疾病的相互关系、作用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善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
下面我们就以A型行为和冠心病的相互关系为例,具体介绍一下医学心理学的目的。
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过程)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结构的核心)3.医学心理学方法学的主要特点:基础理论的多样性、心理因素的主观性、研究对象的多科学属性4.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描述、序量法、间接定量、直接定量5.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晤谈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6.最早使用医学心理学一次命名其著作:Lotze RH洛采—弗洛伊德?主要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临床观察,弗洛伊德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解释,形成了有关心理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潜意识,人格结构,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理论和心理障碍的心理病理学理论等。
意识:与言语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前意识:当前意识不到但随时可能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一旦注意的焦点扫描到那里,前意识的内容就可被意识到了,此时前意识转变为意识。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自我: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
超我: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与意识的。
性心理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1压抑:最基本,包含在其他机制中。
医学心理学课件(全)
07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医学心理学在各类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病患者
医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 应对长期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如焦虑、抑郁等,提高患者的心
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急性病患者
对于急性病患者,医学心理学可 以协助患者缓解因疾病突发带来 的恐惧、不安等情绪,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疼痛患者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与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紧密相关,为医 学提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医学心理学还与神经科学、社会学、 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共同探讨人类 身心健康问题。
与心理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心理 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健 康和疾病中的表现。
02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1 2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心理活动及其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等。
3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 法等。
心理实质探讨
心理实质的定义
01
心理实质是指心理现象的本质和核心,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
提问技巧
医生应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患者详 细描述病情和感受,以便更准确地了 解患者情况。
解释技巧
医生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 术语和复杂概念,确保患者能够充分 理解。
非语言沟通
医生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和表情 等非语言信息,传递出积极、专业和 可信的形象。
提高医患沟通效果途径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心理学
图5—5 形状恒常性 (资料来源:Atkinson,1983.)
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回产生的某种固有 倾向性的歪曲知觉,包括几何错觉、形状 错觉、方位错觉等。
二、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memory)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 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 记忆 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思维的过程与形式 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 括 三种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总之,任何思维活动都是分析、综合、比 较、抽象和概括这些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 并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是指一定的、未解决的目标。个体 运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 心理活动阶段,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就是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和憩。 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 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 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 疼痛—恐惧—怒等;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 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 等。
第二章 认识过程
• 一、什么是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指个 体对来自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 加以选择、接受,在神经通路和脑中 进行编码、储存,确定其意义,并运 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等过程。 等过程。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区别 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 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②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 性和持久性。 联系: 联系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医学医学心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方向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提高心理健 康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5
医学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医学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差异对疾病认知的影响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解释和应对方式是否 存在差异。
跨文化心理评估
研究如何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准确的心理评估,制定适应 不同文化的评估工具和程序。
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恐惧 或焦虑的刺激,帮助其逐 渐适应并克服恐惧或焦虑 。
厌恶疗法
通过给予患者一些不愉快 的刺激,如轻微的电击或 注射药物,以消除不良行 为或瘾癖。
松弛疗法
通过教授患者一些放松技 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 肉松弛等,以缓解紧张和 焦虑。
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其非 理性信念和思维模式,以减轻
认知心理学理论
总结词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解 释和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详细描述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他们对 客观现实的认知和理解的影响。这个理论关 注个体如何获取、储存、处理和使用信息, 以及这些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和行 为。它认为认知过程是有意识的,可以通过 自我观察和实验来研究。
理治疗。
03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法律责任与权益
分析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为相
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
06
医学心理学案例研究
案例一: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是医学心理学中重要的案例之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医学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认知理论
人类情感与动机理论主要研究情感和动机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
人类情感与动机理论
概括
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动机理论,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动机是由一系列层次化的需要所驱动的。
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情感与动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理解和解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情绪障碍、心理创伤、成瘾行为和社会心理问题等。
应用
心理神经免疫学
心理神经免疫学是一种研究心理压力和神经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概括
心理生理学理论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对生理和健康的影响,以及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应用
心理生理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理解各种身心疾病和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疼痛和焦虑症等。
心理生理学理论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医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
它涉及到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社会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术。
医学心理学还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共同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01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02
03
04
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02
行为学习理论主要研究行为、认知、社会和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学习而发生变化。
行为学习理论
概括
行为疗法是一种使用行为学习理论来帮助人们克服各种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方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和非临床环境中,包括心理健康治疗、学校教育、家庭治疗和企业组织管理。
03
临床心理诊断
包括症状诊断、病因诊断和病理诊断。
医学心理学
❖ 重视心身关系:1病因学 :生活方式---疾病关系 2目的:处理心理学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3研究的进展:多层次 多学科
局限:人类心理复杂性与生物解释的局限性矛盾
❖其他理论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1代表人物 马斯洛(maslow A,1908---1970)
罗杰斯(Rogers CR,1902---1987) 潜能说 :潜能与环境矛盾说 自我论 :心理健康论 实际我与理想我
三 知觉的基本特性
❖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的恒常性
对象和背景
四 观察与观察效果 五 感知与医学临床
二记忆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 再认、和重现的过程
❖ 1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 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无意
识记与有意识记 保持 再认与再现
历史与现状
❖ 1、国外医学心理学史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物理实
验室 1900年freud s创建心理动力学派 watson JB sinnerBF 行为心理学派 1930年美国成立心身医学会,创办心身医
学会及心身医学杂志
1950年人本主义心理学 ROGERS C来访 者中心
1976年行为行为医学
1978健康心理学
2、内容:冯特---结构主义--- 弗洛伊德--格式塔---Watson JB—心身医学---人本主 义---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
❖ 国内: 1979年医学心理学委员会 1980年医学心理学培训班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990年行为医学会 1993年心身学会
医学模式及转变
情感过程
❖ 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 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 身变化 情绪与生理需要满足感有关 情绪具有情景性 情绪比情感强烈
2024版01医学心理学(一)
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同时,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语言的 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入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和准确。
06
情感与意志
Chapter
情感概述
1 2
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 态度体验。
意识的概念与功能
监控功能
意识能够监控自身的认知、情感 和行为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的变 化。
调节功能
意识能够调节自身的认知、情感 和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 求。
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觉 知状态,包括对自身认知、情感 和行为的觉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 感知和理解。
整合功能
意识能够将不同的心理过程整合 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心理活 动整体。
个性心理
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 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系统, 是个体心理的独特性表现。
心理状态
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 的心理活动状态,如注意、 记忆、思维等。
心理实质的探讨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活动与大脑的功能密切相关,是 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活动不仅受客观现实的制约,还 能主动地改造客观现实,具有主观能 动性。
表征功能
意识能够表征和解释自身和周围 环境的状态和意义。
04
记忆与学习
Chapter
记忆概述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 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 再认)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作用
记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感知 觉、思维、情感和意志等 心理过和时间, 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免疫学原理及应用
心理免疫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 科学。
它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身 体健康。
心理免疫学在医学、心理学和免疫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如在心理治疗、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系探讨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存在密 切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医学心理学将在心理评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实 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全球化与跨文化研究
医学心理学将加强跨国和跨文化研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问题的共性和差异,为 制定更具普适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常见精神障碍案例分析
抑郁症案例
患者长期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 碍等,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逐渐缓
解症状。
精神分裂症案例
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影 响社会功能,需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
训练。
焦虑症案例
患者过度担心、紧张不安,伴有心悸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通过认知行 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改善病情。
约。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身体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如焦虑、抑郁等 情绪障碍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
统疾病等的关系密切。
保持心理健康对维护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 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
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03
认知过程与情感调节机制
Chapter
认知过程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认知过程定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 ,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 持和实际帮助,以减轻心 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策略选择依据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3、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4、个案法:是对某现象的个例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1、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的观点②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③认知评价的观点④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⑤情绪因素作用过的观点⑥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2、心理的实质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五、论述题西方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构造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
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是1913年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学派,创始人华生提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人的意识,而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或对现实的顺应。
他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否认遗传和本能,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
精神分析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他主张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并提出人格结构的理论、人的性欲理论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创本质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他们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他们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只研究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并自称为心理学的“第三阵营”。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3、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4、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6、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医学-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绪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
(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
(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的概念(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医学心理学
行为疗法的类型
操作法(奖励法,惩罚法,行为塑造法,标记奖励法)
应答性(系统脱敏,厌恶疗法,发泄疗法)
替代学习疗法(示范法,自信训练法,行为契约法,习惯转换法)
自我调节技术(放松功、瑜珈,放松训练,自主训练,呼吸训练,生物反馈)
(2)由于实验法中严格控制了变量和条件,与现实生活总不免有一定的差距,在推广应用实验结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它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常常是在所研究的题目不适合于实验室内,以人为方式控制条件下进行时使用的。
(2)可重复性(通过控制,使某种心理和行为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发生,其他研究者可重复和核对其结果)
(3)结论的因果性(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观察实验条件的变化引起心理行为的改变,从而推测条件变化与观察行为的因果关系)。
实验步骤:
1、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施实验(实验组)
3、结果整理与分析
实验法类型:
1.实验室实验法
五、个案法
个案是医学心理学工作和研究的基本和主要的信息来源,包括家庭史、疾病史、教育背景史、职业和婚姻史、人格发展和形成历程,以及现在的心理状态等,属个体研究。
特征:
(1)将回忆以往事件和查阅有关记录得来的信息重新组织。
(2)属纵向研究或称追踪研究。长期地、全面地系统描述。个案史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因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不同而异。
②形成假说:通过对详尽的个案报告的分析和归类而形成新的假说;
③印证理论:有关理论具有一般性、概念化特点。通过临床法的研究,使它在个案中得到印证。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句号后的数字为书中页码)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1)2.无意识(潜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无所感、无所知的状态。
(18)3.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1)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3)5.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5)6.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禀性和脾气.(41)7.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互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3)8.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74)9.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92)10.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突然发生强烈的创伤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多在应激事件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130)11.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与遭遇到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有关,并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在非创伤性情境中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130)12.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的心理障碍.(131)13.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8)14.心理诊断:是要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作出心理方面的判断和鉴别。
(138)15.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医学心理学第1章 绪论
o医学模式的转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起源于原始社会,相信“万物有灵” 疾病观:神灵处罚、魔鬼作祟 治疗观:祈祷神灵、驱鬼避魔
•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问题。 •药物心理学:研究药物对心理和行为的作用以及影响药物疗效的心理因素。 •行为医学: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矫正有害健康
的习惯行为。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客观 性
发展性
实事求是
动态的、 变化发展
研究原则
理论 联系 实际
解决 实际问题
1. 观察法
(三)认知评价影响健康
各种应激源作用于人体能否导致疾病,不 完全取决于其产生刺激的质与量,更重要 的是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和应对。
(四)适应和调节影响健康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 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格 特点。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化与医学心理学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二、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与疾病的 基本观点
(一)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的统一 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中,除了注意
生物学因素的作用意外,要特别强调心理 因素和生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同时注意 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治病和治人的统一
医务人员不应仅限于了解患者患了什么病, 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 格特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患者和 具体医疗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 在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范围是什么?①基础研究。
其目的是探索和创建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②实践应用。
其目的在于运用医学心理学理论指导医学实践。
③教学任务。
其目的是普及医学心理学知识。
3、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是什么?①强调心身统一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但是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则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②个体与社会保持和谐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圈里的人,而且也是社会圈的人。
③认知与评价的观点。
心理因素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取决于该因素的性质和强度,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
④主动适应与自我调节的观点。
个体在与外界环境接触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是个体与环境保持相对和谐、抵御疾病和保护健康的主要因素。
⑤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
情绪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是通过对行为的调节使机体与外界环境适应。
⑥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使个体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①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②发展性原则: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不而且要看到其发展、变化的特征。
③系统性原则:必须从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去认识整体,着重研究各个过程、状态之间相互联系及其整合机制。
④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必须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存在的实际,不仅要遵循相关理论及其方法,还要结合国情实际和民族特征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临床应用学科。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生物因素得到控制,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取代传染病称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这些至死疾病与吸烟、酗酒等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则是上述各种行为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更新迅速,社会竞争加剧,这些都对人类内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保持健全的心理状态,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中介关系已有较深入的了解。
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也证明,心里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身心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医生在解决身体疾病造成的直接痛苦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认识完整的体系,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总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5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相关研究法。
6医学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像医学工作的结局。
7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8调查法:是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9心理测量法:是指以心理测验或评定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测验工具或量表,以达到医学心理学临床和科研的工作要求的一种方法。
10个案法: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包括搜集被试的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以及有关人员做出的评定和情况介绍。
11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12相关研究法:是考量两个变量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
13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1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感觉的特征:感觉性和感觉阈限、感觉后像、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16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7知觉的特性: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8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再现。
19记忆分类:内容分—形象、逻辑、情绪、运动。
加工方式和保持时间—感觉、短时、长时。
20注意: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特征: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重要特征。
方式分类—动作、形象、抽象。
指向性分类—聚合和发散。
独立程度—常规和创造性。
22情绪和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23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24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5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6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27人格: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8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
29人格心理结构:倾向性、心理特征、自我调节系统。
30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归属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
32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33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34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35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6性格:个体在生活方式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37性格的特征:对现实方面的性格、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8心理健康的概念: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39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40婴儿期三大营养:物质营养、信息刺激、母爱。
41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精确性和概括性,意义识记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发展,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
42青少年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促进: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性意识困扰、消除心理代沟。
43青年期心理特征:认知能力趋于完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意志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人格逐渐成熟。
44青年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防止性的困扰。
45中年期心理健康: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顺利度过更年期。
46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19世纪末创立,主要包括潜意识、人格结构、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理论和心理障碍的心理病理学理论。
47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以一种“心理地形学”的观点,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思、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48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全部能量用于一个目的追求快乐,自我现实原则-自我是否对环境有良好适应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是判断人格成熟水平的重要标志,超我至善原则。
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是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49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思、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
50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潜意识里的神经症性冲突是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解决的冲突。
当本能的冲突不得不以伪装的和歪曲的形式释放时,就是以神经症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
51精神分析理论评述: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临床观察和个案研究,概念主要依靠逻辑的推断,缺乏有力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
过多的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是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了潜意识心理冲突的作用,忽略了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研究对象主要是病人。
52行为学习理论:来源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53认知理论:美国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
54ellis的abc理论:a-刺激性时间b-个体的信念系统c-继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早年形成了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
极端思维、主观臆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扩大和缩小、个性化。
Kelly的个人构念理论。
55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的需要和自我实现,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罗杰斯-自我有两个子系统自我概念和理想自我。
56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心理诊断:要对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做成心理方面的判断和鉴别。
57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及临床定表法。
58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施测条件、主试者因素、受试者因素-应试动机测验焦虑生理状态、信度效度及常模。
59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性原则。
60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功能分-智力、人格、精神心理测验、评定量表。
方法分-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
61智力:人们在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学习)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
智商:是智力的量化单位。
比率智商、离差智商。
62人格测量技术和方法:观察、晤谈、行为评定量表、问卷法、投射测验。
最常用问卷法和投射法。
63一般适应综合症gas: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分为: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64心理应激: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医学上意义: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中。
有助于我们清晰的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以通过任何消除或降低各种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65应激源: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
分类:现象学分-工作事件、家庭事件、人际关系事件、经济事件、社会和环境事件、个人健康事件、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事件、喜庆事件。
对个体的影响分-正性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
属性分-主观客观事件。
66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cu,用以表示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一年累计超过300,第二年86%患病,150-300,50%,小于150健康。
67应激心理中介因素: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个性特征。
68认知评价: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分为初级和次级评价。
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
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的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的能力作出估计,这就是次级评价。
69应对: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70社会支持: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等以及家庭、单位等社会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机制:缓冲作用假说、独立作用假说。
71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个性是应激系统中的核心因素、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影响认知评价、影响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有联系。
72应激反应: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73应激的心理反应:情绪性应激反应-焦虑恐惧愤怒抑郁、认知性应激反应-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象力减退、行为性应激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74健康行为: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吸烟、规律运动、维持合理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