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6、心理诊断学:指测验和评估、对诊断具 特殊意义,重要的应用分支学科。 7、心理治疗学:在理论指导下,用多种技 术治疗心理行为障碍的方法。 8、咨询心理学:为正常人处理生活、工作、 学习等提供指导。 9、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中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 用规律 ①精神疾病:Sch、情感障碍、N症、人格障碍、性变态 ②身心障碍 ③理化因素造成的疾病伴心理障碍 中毒、外伤、烧伤等 2、研究情绪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 免性情绪所造成机体生理生化功能下降,长期间会造成系统 及器官功能失调 3、人格特征在发病与康复中的作用 A型行为——冠心、心梗率高 C型行为——肿瘤 4、研究调节功能 改变认知和训练,支配和调节自身生理机能。气功、瑜珈、 禅宗、静默。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健康与疾病 观及其研究任务
一、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 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一、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国内对健康的观点: 1、整体观 人是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使个体保持全身各系统、 器官、组织和细胞功能活动的完整统一,把任一部分割 裂开来,都是错误的。 2、心身统一观 心身相互影响 3、人与环境密切联系观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 经济、职业、地位、人际) 4、认知与自我评价作用观 致病不但取决社会因素性质, 更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认知评价 5、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主动做出适应和努力
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绪论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概述
医学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是应我国医学教育的需要而逐渐形成具有我 国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与国际多门学科存在一定联系, 但又不尽相同,无法用国际上某一单一学科来替代
➢ 不同学科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 理论依据、应用的侧重面,甚至地域或文化背景等方面 的不同而相继出现,可算作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交 叉学科或相似学科
国内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况
医学心理学
➢ 我国医学心理学近30年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 其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已逐渐扩大到基础医学和内、外、 妇、儿各临床学科以及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各领域
➢ 在各类学术年会以及有关刊物发表的论文中,心身医学 和临床应用性论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反映我国医学 心理学开始向广阔的领域发展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医学心理学
➢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律和社会的认识能力提高, 慢慢的开始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环境,对健康和疾病 产生了粗浅的理性概括
➢ 自然哲学医疗模式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医学思想 来解释疾病和防治疾病的,以“唯物论”、“整体论”、 “心身一元论”为指导,使“巫”、“医”分离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医学心理学
从基础、临床和综合联系程度分以下几类: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2、医学模式: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
范围: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及其机制;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5、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简答)
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分类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心理现象结构示意图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形成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深化。感觉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外部联系。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是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集合或总合。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4、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谈谈对医学心理学的理解
谈谈对医学心理学的理解
谈谈对医学心理学的理解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影响和促进人们健康的心理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学。所以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等。
医学心理学有助于人们确认、恪守和实施健康和心理平衡的行为。它将伦理原则和职业标准应用到研究、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的技术和服务。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改善人们的健康和心理平衡。它也有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关注身体和心理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更好地理解、预防和治疗人体的疾病。
医学心理学同时也关注人们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它可以分析个体之间的沟通和行为,确定和改善良性关系,减少恶意和伤害人的情绪和行为。
总之,医学心理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承担着研究、设计和实施健康和心理平衡的行为,从而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问题的重要使命。
医学心理学的特点
医学心理学的特点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实践性:医学心理学强调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它关注疾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
2. 跨学科性:医学心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它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心理问题。
3. 个体差异性:医学心理学认识到个体在面对疾病和健康问题时存在差异。它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和生活经历等因素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4. 预防和促进健康:医学心理学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强调预防和促进健康。它关注心理因素在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健康行为改变中的作用,提倡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心理障碍的预防。
5. 实证研究:医学心理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等,以验证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干预方法。它重视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
总之,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它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疗实践中,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意识概念及功能
觉知功能
意识能够觉知外部世界和内部状 态的变化,为认知活动提供基础 。
反思功能
意识能够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进 行反思和评价,促进自我成长和 发展。
01
意识概念
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 状态的感知能力,是高级神经活 动的一种表现。意识具有自觉性 、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
02
03
控制功能
01
认知因素
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对决 策产生影响。
动机因素
动机的强弱和性质影响决策的方向 和效果。
03
02
情绪因素
积极和消极情绪对决策有重要影响 。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社会规范等也会影响决 策过程。
04
意志与行为决策在医学中意义
疾病预防
通过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增强抵抗力,预防 疾病发生。
康复护理
02
心理现象及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 面的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 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和表现 。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 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疾病,以及身心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生理、神经、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的心理影响:疾病对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疾病对人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医学心理学研究不同疾病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心理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病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
3. 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医学心理学研究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4. 健康促进:医学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促进人的健康,包括预防疾病、改善生活方式等方面。
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非常丰富,包括行为学、认知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临床医生可以通过
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进行心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此外,医学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方面。
总之,医学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疾病,以及身心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生理、神经、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非常丰富,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多个方面。
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过程)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结构的核心)
3.医学心理学方法学的主要特点:基础理论的多样性、心理因素的主观性、研究对象的多科学属性
4.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描述、序量法、间接定量、直接定量
5.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晤谈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
6.最早使用医学心理学一次命名其著作:Lotze RH洛采—弗洛伊德?
主要理论流派
1.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临床观察,弗洛伊德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解释,形成了有关心理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潜意识,人格结构,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理论和心理障碍的心理病理学理论等。
意识:与言语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前意识:当前意识不到但随时可能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一旦注意的焦点扫描到那里,前意识的内容就可被意识到了,此时前意识转变为意识。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
题.医学模式:我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医学研究的方法、对象、范畴和基本对策.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的防治.
医学模式及其主要思想:1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采用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手段探索人体奥秘,从整体到系统、器官直到现在的分子水平,并将研究成果用于医学临床和疾病预防.这一时期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医疗活动反映出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不再停留在身体上的无病,而是追求心身的舒适和协调.恩格尔认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的医学模式,他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1.描述2.序量化3.间接定量4.直接定量
二.心理学基础
心理活动: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2情绪过程3意志过程
2人格 1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2人格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总总结医学心理学(完整版)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掌握医学心理学概念,医学心理学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医学心理学中的心理行为量化方法,观察法;熟悉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医学模式的概念,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临床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法;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其他相关学科。
掌握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三)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二)研究范围
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
医学模式需要改变的理由
1.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2.科学研究证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心理活动与健康关系密切。
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越趋明显,如何维护心身健康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5.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心理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以及如何影响其健康和疾病进程的学科。它涉及多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个体和社会改善其健康和幸福。因此,医学心理学对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学心理学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病人。医学心理学涉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精神疾病,因此通过医学心理学,医学生可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这将使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其次,医学心理学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情感。医学生需要了解病人的情感状态,以便根据病人的不同情感状态给出更有效的护理服务。因此,通过医学心理学,医学生可以了解病人的情感,并且可以有效地改变病人的情感状态。这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
此外,医学心理学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病人的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涉及行为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因此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行为,并且可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最后,医学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生理状况,还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通过医学心理学,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从而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之,医学心理学对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病人,更好地理解病人的情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病人的行为问题,以及更好地理解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因此,医学生应该结合本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医学心理学,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医学心理学基本概念
定义:通过观察 和记录被试的行 为、反应和表现, 以了解其心理状
态和变化。
优点:直接、 真实、自然, 可以观察到被 试的真实反应
和表现。
缺点:可能受 到观察者的主 观因素影响, 导致观察结果
不准确。
应用:在医学心 理学研究中,观 察法常用于研究 患者的行为、反 应和表现,以了 解其心理状态和
变化。
调查法
心理教育与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
培养医护人员的共情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强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压力能力
医学心理学与相
6
关学科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关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综合 考虑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医学 模式
关系:医学心理学是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 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 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的学科
应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 以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疾病的预 防、诊断和治疗效果
医学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关注心理 因素在疾病发生、发 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而神经心理学则关注 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 构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意义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意义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综合了医学和心理学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的身体疾
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了解和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临
床医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阐述。
首先,医学心理学帮助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身体疾病往往会对
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
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效果,还可
能使患者面临心理困扰和抑郁的风险。通过医学心理学的方法,医生能够
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和干预。
另外,医学心理学也对医生的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医生面对一些
复杂的病例时,常常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例如,患者可能
因为对手术的恐惧而产生紧张和不合作的情绪,医生需要通过适当的沟通
和心理干预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医学心理学
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供更加全
面的医疗服务。
最后,医学心理学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医学生和临
床医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需要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的
知识和方法能够帮助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医学教育的全面性和人文关怀。
医学心理学
历史与现状
❖ 1、国外医学心理学史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物理实
验室 1900年freud s创建心理动力学派 watson JB sinnerBF 行为心理学派 1930年美国成立心身医学会,创办心身医
学会及心身医学杂志
1950年人本主义心理学 ROGERS C来访 者中心
1976年行为行为医学
❖ 人格冲突理论:本我 自我 超我三者协调,否 则产生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 心理动力理论:力比多动力,伊底浦斯情结 ❖ 评论:贡献:潜意识 心理动力学
缺陷:1过分强调早期经验 2过多强调潜意识 3过多强调力比多 4不可测量性及重复性
认知理论
❖ 一 、概念:个体对感觉信号的接受、检测、 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 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 过程。
现状
❖ 重视心身关系:1病因学 :生活方式---疾病关系 2目的:处理心理学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3研究的进展:多层次 多学科
局限:人类心理复杂性与生物解释的局限性矛盾
❖其他理论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1代表人物 马斯洛(maslow A,1908---1970)
罗杰斯(Rogers CR,1902---1987) 潜能说 :潜能与环境矛盾说 自我论 :心理健康论 实际我与理想我
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 1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和能动的反映
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
健康的重要性。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得
到了重视。本文将从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和心理教育三个方面讨论心
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一、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临床心理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通
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善不健康、否定或有害的思维模式,来减轻心理
困扰和改善情绪。
在临床医学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
精神疾病。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认识
到消极情绪和不合理思维的产生方式,并通过引导患者重新审视问题、改变思维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积极应对困难。
2.心理动力治疗
心理动力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分析和探索个体潜意识发现内在冲突、解决情感问题的治疗方法。它注重解决患者内心的心理问题,帮助患
者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医疗实践中,心理动力治疗常用于治疗人格障碍、心理创伤等病症。通过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亲密接触,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挖
掘潜意识中的问题,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过去经历,解决痛苦和人际关系问题。
二、心理评估
1.精神状态测量
心理评估在临床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神状态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通过量化测量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压力水平、自尊心等。
通过精神状态测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医生可以利用心理评估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量化测量患者的抑郁程度,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调节策略
情感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评、表 达抑制、情境选择、情境修正等 。
作用
情感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人 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均有重 要作用。有效的情感调节有助于 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 幸福感。
认知行为疗法在情感调节中应用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 ,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 持和实际帮助,以减轻心 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策略选择依据
01
个体差异
根据个体的性格、经历、文化背 景等差异,选择针对性的心理干 预策略。
问题性质
02
03
严重程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如焦 虑、抑郁、应激等,选择相应的 心理干预方法。
常见精神障碍案例分析
抑郁症案例
患者长期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 碍等,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逐渐缓
解症状。
精神分裂症案例
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影 响社会功能,需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
训练。
来自百度文库
焦虑症案例
患者过度担心、紧张不安,伴有心悸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通过认知行 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改善病情。
心理免疫学原理及应用
心理免疫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 科学。
它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身 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临床应用学科。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生物因素得到控制,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取代传染病称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这些至死疾病与吸烟、酗酒等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则是上述各种行为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原因。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更新迅速,社会竞争加剧,这些都对人类内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保持健全的心理状态,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中介关系已有较深入的了解。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也证明,心里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身心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医生在解决身体疾病造成的直接痛苦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认识完整的体系,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总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5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相关研究法。
6医学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像医学工作的结局。
7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8调查法:是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9心理测量法:是指以心理测验或评定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测验工具或量表,以达到医学心理学临床和科研的工作要求的一种方法。10个案法: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包括搜集被试的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以及有关人员做出的评定和情况介绍。
11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12相关研究法:是考量两个变量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
13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1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感觉的特征:感觉性和感觉阈限、感觉后像、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16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7知觉的特性: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8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再现。
19记忆分类:内容分—形象、逻辑、情绪、运动。加工方式和保持时间—感觉、短时、长时。
20注意: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特征: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是重要特征。方式分类—动作、形象、抽象。指向性分类—聚合和发散。独立程度—常规和创造性。
22情绪和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23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24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5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6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27人格: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8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
29人格心理结构:倾向性、心理特征、自我调节系统。
30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归属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
32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33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34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35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6性格:个体在生活方式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37性格的特征:对现实方面的性格、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38心理健康的概念: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39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40婴儿期三大营养:物质营养、信息刺激、母爱。
41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精确性和概括性,意义识记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发展,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
42青少年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促进: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性意识困扰、消除心理代沟。
43青年期心理特征:认知能力趋于完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意志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人格逐渐成熟。
44青年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防止性的困扰。
45中年期心理健康: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顺利度过更年期。
46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19世纪末创立,主要包括潜意识、人格结构、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理论和心理障碍的心理病理学理论。
47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以一种“心理地形学”的观点,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思、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48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全部能量用于一个目的追求快乐,自我现实原则-自我是否对环境有良好适应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是判断人格成熟水平的重要标志,超我至善原则。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是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49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思、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
50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潜意识里的神经症性冲突是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解决的冲突。当本能的冲突不得不以伪装的和歪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