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术后中药内服外洗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泡洗,因为有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2.有过敏史的人:对中药或其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3.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中药泡洗有时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患有肝肾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

4.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人:如果正在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尤其是使用西药治疗的人,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避免中药泡洗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穿刺伤口或破损皮肤:中药泡洗的过程中,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进入伤口,引起感染或刺激,所以在有创伤或破损皮肤的地方不宜进行中药泡洗。

注意:以上禁忌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是否适合中药泡洗,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几千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特别擅长调理身体的健康,尤其是伤口的愈合过程。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念之一,这一调理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的调理良方,帮助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

一、食疗调理1.花生红糖粥:取适量花生,浸泡后煮熟,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花生红糖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E,对促进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效果。

2.酸枣仁炖乌鸡:将适量酸枣仁与乌鸡一同炖煮,酸枣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乌鸡则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过程。

3.红豆山药粥:将适量红豆和山药煮成粥,可以养血活血,促进伤口愈合。

二、中药外敷1.当归酒精擦洗:取适量当归,浸泡酒精中,使用棉球蘸取当归酒精,轻轻擦洗伤口周围,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加速伤口愈合。

2.益母草敷贴:将适量益母草煎煮成糊状,待温热时敷贴在伤口上,益母草能够活血化瘀,促进伤口的愈合与恢复。

3.蜂蜜金银花药膏:将适量蜂蜜和金银花煮沸,冷却后涂抹在伤口处,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中医推拿按摩1.拇指按压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底部最凹陷处,用拇指揉捏按压此穴位5-10分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2.推拿擦脚心:将双手握拳,以拳头关节部位在脚心用力擦拭,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每天坚持数分钟,可促进足底的血液循环。

3.刮痧活血:使用刮痧板按摩伤口周围的肌肤,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这些中医的调理良方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合理的食疗、中草药外敷以及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在使用中医调理方法时,请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医 外伤治则

中医 外伤治则

中医外伤治则摘要:1.中医对外伤的认识2.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3.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4.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正文:一、中医对外伤的认识中医学对外伤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经典中就有关于外伤的论述。

中医认为,外伤是指因外部暴力、锐器、火焰、寒冷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肌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损伤。

外伤不仅会导致局部损伤,还可能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因此需要及时恰当的治疗。

二、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活血化瘀:外伤后局部容易出现瘀血,瘀血会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因此治疗外伤时要重视活血化瘀,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2.消肿止痛:外伤后局部肿胀和疼痛是常见症状,中药治疗要力求消肿止痛,缓解患者痛苦。

3.接骨续筋:对于骨折、脱位等外伤,中医治疗要重视接骨续筋,促使骨折端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4.疏通经络:外伤可能导致经络受损,治疗时要重视疏通经络,恢复经络气血运行。

三、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主要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1.内治法:主要运用中药内服,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程度和全身状况,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方剂。

内治法能够调节气血、脏腑功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外治法:包括敷贴、熏洗、按摩、牵引等方法。

外治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起到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等作用。

四、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以骨折为例,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受伤部位,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和程度等信息。

2.复位:在局部麻醉或无痛状态下,采用手法或牵引等方法将骨折端复位。

3.固定:采用石膏、夹板等外固定或内固定方法,将骨折端固定,保持复位后的位置。

4.药物治疗: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外用中药敷贴、熏洗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5.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

总之,中医外伤治则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外伤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中医草药的奇妙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草药的奇妙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草药的奇妙作用促进伤口愈合伤口是人体受到外界损伤后的一种生理反应,通常表现为切割、撞击、烧伤等。

如何促进伤口的愈合是医学界一直探索的课题之一。

而中医草药通过其丰富的活性成分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在促进伤口愈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草药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奇妙作用。

一、中医草药通过消炎抗菌作用减少感染风险伤口愈合的关键是保持伤口清洁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中医草药中许多植物有着出色的消炎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伤口内的病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例如,黄芩、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具有广谱抗菌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清除伤口内的细菌,促进伤口的愈合。

二、中医草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修复血液循环是伤口修复的基础。

中医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流经伤口的血液供应,从而加快伤口修复进程。

当有草药应用于伤口上时,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中,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例如,川芎、三七等草药中含有的活血化瘀成分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的愈合进程。

三、中医草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伤口抵抗力免疫系统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能够增强伤口的抵抗力。

例如,黄芪、淮山等草药中的多糖类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细胞修复和再生。

四、中医草药通过减轻疼痛舒缓伤口不适感伤口愈合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

中医草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痛和舒缓作用,可以减轻伤口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例如,当归、白芷等草药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迅速发挥镇痛舒缓的作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伤口愈合体验。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促进伤口愈合中具有独特的奇妙作用。

其消炎抗菌、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和缓解疼痛的特性,可以起到协助伤口愈合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中医草药促进伤口愈合时,仍需谨慎使用,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定义:因外伤导致手部的组织损伤、功能障碍,常伴有深部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

临床表现:肢体疼痛、伤口渗血、功能障碍。

证型:气滞血瘀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严禁吸烟。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5~10cm,功能位固定。

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2、手部肌腱修复或肌腱移植手术病人,注意保护好石膏外固定,以维持手指在修复肌腱松弛位置上,禁止被动牵拉患指。

三、给药护理
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为法,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四、临证护理
1、不寐时,对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劝导患者不能思虑过度。

2、便秘时,遵医嘱予以中药泡水代茶饮。

通腑合剂内服或中药保留灌肠。

3、剧烈疼痛时,遵医嘱予以曲马多足三里注射。

4、血压偏高时,嘱其卧床休息,起床宜缓慢,防跌倒,放松心情。

五、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刺激之品,戒烟酒。

六、情志护理
因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予以疏导。

七、健康指导
1、向患者解释手外伤的相关知识,强调严禁吸烟的重要性。

2、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防外感。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防便秘。

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告知不可过急,要循序渐进,力量由小到大,缓慢进行,不可用力过猛;在开始锻炼之前先做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等。

出院后仍须坚持,定期复诊,直至完全康复。

养生草药改善内外伤的五种常用草药

养生草药改善内外伤的五种常用草药

养生草药改善内外伤的五种常用草药养生草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草药在改善内外伤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并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

在本文中,将介绍五种常用的养生草药,它们对于改善内外伤具有良好的效果。

草药一: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在改善外伤方面,金银花可以用于治疗烧伤、刀伤等皮肤损伤。

金银花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且具有抗菌的作用,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外,在治疗刀伤时,可以使用金银花浸泡的水或制成药膏涂抹在伤口上,有助于止血和减少疼痛。

草药二:薄荷薄荷是一种清凉解毒的草药,对于改善内外伤具有显著的效果。

薄荷可以用于缓解内伤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同时,薄荷还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问题引起的不适。

在外伤方面,薄荷可以用于治疗扭伤、骨折等创伤,具有镇痛和消肿的作用。

薄荷油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草药三: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兼药材,有助于调养身体和改善内外伤。

红枣可以滋补脾胃、补益气血,并且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在内伤方面,红枣可以用于调节体内能量,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在外伤方面,红枣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食用红枣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内外伤,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草药四: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在改善内伤方面,当归可以用于调理女性身体,缓解经期不适和月经不调等问题。

当归还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外伤方面,当归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具有止血和消肿的作用。

当归可以制作成药膏或者煮水饮用,对于改善内外伤都有良好的效果。

草药五: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在改善内伤方面,川贝母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

川贝母还可以改善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在外伤方面,川贝母可以用于治疗肺损伤引起的气促、咳嗽等症状。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外洗中药是指将中药以一定的浓度冲泡成药液,然后外用于患处。

外洗中药通常用于皮肤病、烧伤、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和伤口的清洗。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外洗中药的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外洗。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外洗。

比如在治疗烧伤时,可以选择壮腰活络中药方剂,如川穹、白胁、三牛膝等药材;在皮肤病的治疗时,可以选用化湿止痒的中药,如黄连、苦参、连翘等药材。

然后,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用适量的水浸泡。

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以使中药材释放出有效成分。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煮沸10-20分钟,使药材充分溶解。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煮沸的时间,每次使用时可重新煮沸药液。

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容器中,待稍凉后进行外洗。

使用前需要先将患处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细菌感染。

然后,用药棉或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擦拭患处,或者直接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持续约10-15分钟,每天2-3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外洗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一般以体温左右为宜。

同时,要避免用力擦拭患处,以防止加重疼痛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此外,患处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外洗后可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防止细菌感染。

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处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中药的种类和浓度。

如果用药后患处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外洗,并就近就医。

如果使用中药外洗效果不佳,可咨询中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调整。

此外,在使用中药外洗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卫生原则。

比如,保持用具的清洁,使用前用开水烫洗消毒,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保存;避免与他人共用用具,以防交叉感染;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总之,外洗中药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正确使用中药进行外洗,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辅助伤口愈合的作用。

在使用中药外洗时,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掌握正确的外洗方法,并注意卫生原则。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中药外洗药是指用中药煎剂、外敷药膏、药粉等形式直接涂敷或敷贴在患处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渗透作用、局部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外伤等方面。

正确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发挥中药外洗药的疗效,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中药外洗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1. 选用适当的中药材。

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中药材是中药外洗药的第一步。

不同的病症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材,比如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病,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功效的中药材;对于外伤、烫伤等情况,可以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材。

在选择中药材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选用过敏原或有毒药材。

2. 合理熬制中药煎剂。

熬制中药煎剂是中药外洗药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然后按照药方中的比例将药材加水煎煮,直至煎出浓缩液。

在熬制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煎制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药效。

煎制好的中药煎剂要先让其降温至适宜的温度再使用,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3. 清洁患处并涂敷中药外洗药。

在使用中药外洗药前,要先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患处,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然后将熬制好的中药煎剂或外敷药膏均匀涂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渗透。

对于药粉,可以直接撒在患处,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

在涂敷中药外洗药后,患者要避免用手搔抓或摩擦患处,以免影响药效。

4. 注意药物搭配和剂量控制。

在使用中药外洗药时,要注意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中药外洗药,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此外,要控制好中药外洗药的使用剂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影响疗效。

5. 注意药物保存和药效观察。

熬制好的中药煎剂和外敷药膏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药效反应,比如是否出现过敏、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总之,中药外洗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中药材、合理熬制中药煎剂、清洁患处并正确涂敷药物、注意药物搭配和剂量控制,以及注意药物保存和药效观察。

手外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总结

手外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总结

邻指皮瓣,腹部皮瓣,指骨短缩缝合皮肤,真皮组织甲床再造 ,
细血管外, 也可累及微动脉和微静脉, 微血管可因血栓形成而堵塞管
参考文献
[】 彭慧刚. 1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6 例疗效分析[ _ 4 J 中国生 】 化药物杂志,0 8 95: 03 20 , () 5 .5 . 2 3 1
腔 。有研究证明, s病儿存在高黏滞状态。 HP 而缓解期凝血状态基 本正常p J 。故采取抗凝 抗血栓治疗大有必要。
缩,关节活动正常为优 残端痛,关节僵直,感觉异常者为差,出现 感染 ,皮瓣坏死,骨髓炎为无效。优23 5例,差2例 ,无效5 5 例。优秀 率为8. 9 %。 4 3讨 论 31对手 外伤 的 治疗 宜简 单有效 、美 观 、恢复 手指 功能 的灵 活性 为 .
主 。对手 指端的处理 ,尽量保 留指腹 的外 型 ,原有 的皮肤和指 甲 。 采用每一步都是 为了恢复受损 组织 ,保证外露 的指骨 有组织覆盖 ,提 供 一个无痛 ,感觉好 ,同时有一个满意 的整 形效果 的手 指。 3 非手术治疗 . 2
报 , 0 , () 6—6 . 2 8 43: 526 0 4 2
手外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总结
刘 江
(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医院,辽宁 铁岭 1 00 1 0) 2
【 摘要】 固的 讨论手外伤的泊疗原则和疗效 方法 对钦岭市银州 区医院骨科 20 年 1 02 月至 21 年 1 月手,伤治疗临 00 2 床资料 回 ,采用 顾
裂者:清创后,找到断端 ,采用8 字,套圈等肌腱缝合方法吻合肌
腱 ,断端 缺损 大 ,取掌 长肌腱 行肌 腱行 肌 腱移 植术 。 ③指 端 甲半月
定期换药 ,直到愈合 ,对甲下血肿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张力高者烙孔

中医伤科--治疗方法 内、外治法

中医伤科--治疗方法 内、外治法


攻下逐瘀法

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便秘,腹胀,苔黄,脉 数的体实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 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 攻下逐瘀法属下法,常用苦寒泻下以攻逐瘀血, 药效相当竣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 气血虚衰、失血过多、慢性劳损、妇女妊娠、 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

行气活血法



敷贴药

是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损伤局部,使药力发 挥作用。 常用约有药膏,膏药、药散三种。

药膏

药膏 又称敷药或软膏。 将药粉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馅糖、蜜、油、水、 鲜草药汁、酒、醋或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 摊在棉垫或桑皮纸上。为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 激和换药时容易取下,可在药上加一张极薄的 棉绒。配制药膏时多用馅糖,除药物作用外, 还取其硬结后有固定和保护伤处的作用。
肌内加速恢复。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
养胃汤、归脾汤。
补益肝肾法

本法又称强壮筋骨法。肝主筋,肾主骨,主腰 脚。《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肝气衰筋不能动。 《素问· 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

故损伤后期年老体弱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琉松 而肝肾虚弱者常采用补益肝肾法。
补益肝肾法
以及长期卧床不能经常活动,日久必气养血法。
补气养血法

补气、补血虽各有正点,但亦不能截然划分, 气虚可致血虚,血虚可致气损,故在治疗上常 补气养血并用。通用于平素气血虚弱或气血耗 损较重,筋骨萎软或迟级愈合者。

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 大补汤等。
药散


止血收口类:桃花散、花蕊石散、如圣金刀散.金枪铁 扇散等,以及近年来研制出来的不少止血药粉,都具 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祛腐拔毒类:适用于创面腐肉未去或肉芽过长的患者。 常用的有九一丹、七三丹等,主药是升丹,但纯用升 丹则嫌药性太峻猛,往往加入熟石膏等药,如熟石膏 与升丹之比为9:1者是九一丹,7:33者是七三丹。 对升丹过敏的患者,可用不含有升丹的祛腐拔毒药, 如黑虎丹等。

手外伤术后中药内服加熏洗配合手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手外伤术后中药内服加熏洗配合手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 编辑
杨 阳)
手外伤术后 中药 内服加 熏洗配合 手功能 康复训练 的临床效 果分析
杨 电明 江 西 省 高 安 市 龙 潭 卫 生 院 3 3 0 8 0 0
摘要 目的 : 探讨手外伤术后 中药 内服加熏洗 配合手 功能康 复训练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 2 0 1 2年 3月一2 0 1 4
2 7 9 2 厂 _ ] J Me G T h e or &P r oo V o 1 . 2 8 , N o . 2 0 , Oc t 2 0 1 5
2 0 1 5 年第 2 8卷第 2 o期 医 掌 王 熏豫 与 囊 茬 量
体 的植入需 按 照 正常 的前倾 角 。安 装髋 臼假 体 , 前 倾 角 以
2 0 g 、 当归 1 5 g 、 透骨草 2 0 g 、 桃仁 1 5 g 、 秦艽 2 0 g 、 红花 1 5 g 。水 煮2 0 ai r n后 , 熏蒸 1 5 ai r n 。温度 降至 4 O ℃, 浸洗 患手 2 0 ai r n ,
2 次/ d 。治 疗 8 周。
收治的 6 7 例行手外伤术 患者 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可配合完
志, 2 0 0 7 , 2 4 ( 1 2 B) : 6 6 — 6 7 .
E 3 ] 王治英 . 全髋关节 置换术 的术 后护理 和 出院康复指 导 [ J ] .医
学 理论 与 实践 , 2 0 1 1 , 2 4 ( 1 1 ) : 1 3 3 5 .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2 5
中图分类号 : R2 6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5 ) 2 0 - 2 7 9 2 — 0 2

中医养生知识:中药内服和外用的优缺点

中医养生知识:中药内服和外用的优缺点

中医养生知识:中药内服和外用的优缺点中医养生知识:中药内服和外用的优缺点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疗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

中药有很多种类,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中药内服是指把药材煮熬成汤剂或制成丸、散等剂型,通过口服的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而中药外用则是指把药材用来制成药膏、药水等剂型,直接涂抹于患处或者"穴位"进行治疗。

中药内服和外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中药内服的优点:1.治疗范围广。

中药内服能够从整体上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于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例如:感冒、疲劳、失眠、头痛、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2.内服药物直接作用于身体内部。

中药内服能够通过口服,直接作用于身体内部,可以快速吸收,并且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药物的治疗作用上更加有效,因此,一般情况下,内服药物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3.内服药物具有互补作用。

中药制剂中经常会出现几种药材的搭配使用,起到互相补充和协同作用的效果。

这种互补作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中药内服的缺点:1.副作用较大。

中药内服药物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强的化学影响力,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

例如:肝肾损伤,胃肠不适等。

2.服用药量难以控制。

中药制剂的各种标准存在差异,中药的制作流程和难度对于制容制剂存在一定的差异,会导致药效的差异。

因此,人们的剂量容易出现误差。

3.需要配伍使用。

中药的组合比较复杂,需要掌握丰富的中药方案知识才能对处方进行配伍使用,对于一般人来说,比较困难。

中药外用的优点:1.针对性强。

中药外用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症处,针对性强,可以快速止痛,缓解症状,防治疾病的复发。

2.安全性高。

与一些化学制药相比,中药外用的副作用小,对于人体不易产生依赖性等问题。

因此,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3.分子小易渗透。

中药外用可以直接渗透到皮肤下层,分子量小,不会被大部分组织或皮肤组成阻碍。

中药外用的缺点:1.适应病症范围较小。

探讨中药内服加熏洗结合手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手外伤术后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药内服加熏洗结合手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手外伤术后的临床效果
1 资 料和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 选取2 0 1 3年 5月~ 2 0 i 6 年 4月我 院 收治 的手术治 疗 后 的手 外伤 患者 7 8 例, 均 经 影像 学 检查 确 诊 , 符合 《 手 外科 学 》 诊 断标 2 . 2 两 组 治疗 前 、 后 的 手功 能 : 两 组 治疗 后 的手 功 能评 分 均 明显 优 于 准日 , 排 除 了术 后 伤 口感染 、 合 并严 重全 身疾病 、 相 关药 物禁 忌症 及 中 治 疗 前 ( P < 0 . 0 5 ) , 观察 组 治疗 后 手功 能评 分 优 于对 照 组 ( P < 0 . 0 5 ) , 见 途放 弃 治疗 的患 者 。 表 2 。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的比较《 分, i ± s ) 根 据 治疗 方法 的 不 同将 患 者分 为对 照组 ( n = 3 8 )和观察 组 ( n = 4 0 ) 。对 照 组 男性 2 1 例、 女性 1 7 例, 年龄 2 5 — 6 7 岁、 平 均年 龄 ( 3 8 . 4 ± 5 . 7 ) 岁, 受伤原 因: 压砸伤 l 3例 , 切 割伤 1 1 例, 撕 脱 伤 8例 , 其他 6 例。 观 察组 男性 2 3 例、 女性 1 7 例, 年龄 2 4 ~ 6 9岁 、 平均 年龄 ( 3 8 . 6 + 5 . 9 ) 岁, 受伤 原 因 : 压砸 伤 1 3 例, 切 割伤 1 2 例, 撕 脱伤 9 例, 其他 6 例。 两 组性 别 、 年 龄 及 受伤 原 因的 差异 不显 著 ( 尸 > 0 . 0 5 ) , 无统 计学 意
复训 练 可 明显 改 善手 外 伤 术后 血液循 环 状 态和 手功 能 , 疗效 显著 , 值得 推 广 。
关键 词 : 手外伤; 手术; 康复 训 练 ; 中 药 内服 ; 中药 熏洗 中图分类 号 : R 2 6 9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7 ) 0 3 — 0 0 1 4 — 0 2

中药泡手的功能主治

中药泡手的功能主治

中药泡手的功能主治1. 缓解手部疼痛•中药泡手能够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缓解手部疼痛。

•中药中含有许多具有镇痛和消炎作用的成分,可以舒缓手部的不适感。

2. 消除手部湿气•手部湿气过重会导致手部发麻、湿疹等问题,中药泡手可以帮助消除手部的湿气。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排湿作用,能够减轻或消除手部湿气带来的不适感。

3. 促进血液循环•中药泡手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动,改善手部的循环状况。

4. 舒缓手部皮肤炎症•中药泡手含有一些具有消炎作用的成分,可以舒缓手部的皮肤炎症。

•对于手部湿疹、皮肤瘙痒等问题,中药泡手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5. 预防手部冻疮•中药泡手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手部冻疮的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增加手部的抗寒能力,减少手部受寒冷引起的冻疮。

6. 止痒祛斑•中药泡手可以缓解手部瘙痒的症状。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舒缓手部的神经痒感,减少手部瘙痒引起的不适。

•同时,中药泡手还可以淡化手部的色斑,改善手部的肤色。

7. 保养手部皮肤•中药泡手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保湿滋润的作用,可以保养手部皮肤。

•经常泡手可以使手部皮肤变得更加柔软光滑。

8. 改善睡眠质量•中药泡手可以通过温暖的感觉,帮助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泡手前睡前泡手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入睡,并且提高睡眠的质量。

9. 缓解疲劳•中药泡手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帮助缓解手部的疲劳感。

•有效缓解因长时间使用手部造成的疲劳感。

10. 提供温暖感受•中药泡手可以给予人们温暖的感受。

•在寒冷的季节,泡手可以帮助恢复手部的温暖,提高人们的舒适感。

以上是中药泡手的功能主治,你只需按照该模板编写即可。

中药泡手的功能主治

中药泡手的功能主治

中药泡手的功能主治简介中药泡手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用一些中草药泡水来泡洗双手,达到预防疾病和保健身体的目的。

这种疗法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药浴”,起源于古代。

中药泡手的功效以及其在传统中医中的主要使用范围将在以下内容中进行介绍。

功能主治中药泡手被广泛认为具有许多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1.血液循环改善:中药泡手可以通过刺激手部血管,增加血液流动,改善手部的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滋养手部组织,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手部疲劳和手部冰冷等问题。

2.手湿疹和湿疹预防:中药泡手中的一些中草药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缓解手湿疹和湿疹等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和炎症。

同时,中药泡手还可以起到预防这些皮肤疾病的作用,使手部皮肤保持湿润,并增强皮肤的自愈能力。

3.改善手部关节疼痛:中药泡手中的一些中草药具有温补作用,可以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手部关节疼痛。

这对于经常使用手部力量较大的人群,如打字员、家政人员等,具有积极的保健效果。

4.改善睡眠质量:中药泡手中的一些中草药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可以调节神经系统,舒缓情绪,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特别是对于因工作紧张、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失眠和躁动不安的人群,具有良好的疗效。

5.提高免疫力:中药泡手中的一些中草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加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或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泡手能够有效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使用方法中药泡手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泡手的使用步骤:1.准备一盆温水:将一盆温水准备好,水温以能够承受的范围为宜,不要太烫或太凉。

2.加入中药材:根据个人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中草药添加到温水中。

常用的中药材有枸杞、菊花、独活等,这些中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添加。

3.泡手时间:将双手放入温水中,开始泡手,泡手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可以根据需求和个人感觉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

治疗刀伤的中药

治疗刀伤的中药

治疗刀伤的中药
治疗刀伤的中药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云南白药。

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对跌打损伤、吐血、便血、崩漏等有很
好的疗效。

对于刀伤,它可以帮助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恢复时间。

此外,常用的还有七厘散、龙血竭、失笑散等,这些药物对于刀伤都
有治疗作用。

它们能止痛止血,促进刀伤愈合。

在使用这些药物前,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日常护理也很重要。

刀伤后要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可
以用碘伏消毒伤口,并使用干净的纱布或创可贴进行护理。

平时避免
用手触碰伤口,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
建议咨询医生。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伤口愈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除了现代医学的方法外,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促进伤口的愈合。

中药的特点在于其多种天然草药的组合配方,可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一、生地黄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且有助于抗炎和消肿。

使用时,取适量的生地黄饮片,用开水冲泡,每日两次饮用。

饮用生地黄可以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并且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黄芩黄芩是一种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的中药。

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感染,对于促进伤口的愈合也有帮助。

使用时,将黄芩饮片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清水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伤口上。

每天更换一次黄芩糊,可以加快伤口的愈合进程。

三、三七三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三七皂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伤口的新陈代谢和修复速度。

使用时,将适量的三七饮片研磨成粉末,加入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每日两次,可在餐前或餐后饮用。

四、决明子决明子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中药材,可以帮助伤口的愈合和消炎。

使用时,将适量的决明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成糊状,然后涂抹在伤口上。

每天更换一次决明子糊,可有效减轻伤口疼痛,促进愈合。

五、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伤口的供血,提高伤口的代谢和修复速度。

使用时,将适量的川芎研磨成粉末,加入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每日两次,可在餐前或餐后饮用。

总结起来,生地黄、黄芩、三七、决明子和川芎都是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

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使用。

除了中药的使用,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伤口清洁和卫生习惯,避免感染和病菌侵入伤口,加速伤口的愈合进程。

希望本文对于大家了解中药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作用有所帮助。

中药外用技术总结

中药外用技术总结

中药外用技术总结
引言:
中药外用技术是指将中药制剂应用于皮肤表面,以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本文对中药外用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其应用领域和
优势。

一、中药外用技术的应用领域
1. 皮肤病治疗:中药外用制剂在治疗各类皮肤病方面表现出良
好的疗效,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

2. 伤口愈合:中药外用技术能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并减少感染和瘢痕形成的风险。

3. 改善局部症状:中药外用制剂可以有效缓解瘙痒、红肿等局
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中药外用技术的优势
1. 安全性高:中药外用制剂通常通过皮肤局部使用,不经过消
化道吸收,减少了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刺激和损害。

2. 便于操作:中药外用制剂一般以涂搽剂、洗剂、喷雾剂等形
式出现,易于患者使用,减少了治疗的困难度。

3. 有效性好:中药外用制剂经过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疗效;
且中药中的活性成分通过外用更容易渗透到病变组织,提高了疗效。

总结:
中药外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和伤口愈合等领域,具有
安全、便捷、有效等优势。

未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中药外用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
治疗选择。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中药外洗药是指使用中药材制成外用药剂,用于对皮肤病、创伤、疮疡等外部疾病进行治疗。

正确的方法对于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1.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中药外洗药的选择应该根据病情来进行,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的中药材。

一般来说,常用的中药材有黄连、金银花、板蓝根、地黄、络石藤等。

对于不同的皮肤病、创伤病情,应该根据中医诊断原则来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2. 洗净患处使用中药外洗药之前,先要将患处洗净。

对于创面,应温水冲洗,去除杂质和分泌物,保持伤口清洁。

对于皮肤疾病,也应该先用温水清洗患处,去除局部的污垢和分泌物,为中药外洗药的渗透和吸收提供良好的环境。

3. 制作中药外洗药制作中药外洗药可以采用浸泡、煮汤、冲剂等方法。

浸泡法是将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使用浸泡液将患处清洗;煮汤法是先将中药材煮沸然后放凉到适用温度,然后使用汤液将患处清洗;冲剂法是将药材包装在草纸或者纱布中,然后用开水冲剂,冲剂过程中尽量保持水温适宜。

4. 清洗患处将制好的中药外洗药倒在比较大的容器中(如盆子、盆)中,用浸泡液、煮汤或者冲剂将患处清洗。

可以用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擦拭患处。

对于较大的创面或者病变范围,可以使用浸泡或者浸泡液倒入盆子,将患处浸泡一段时间。

保持患处湿润,不断更换中药外洗液。

5. 按摩或冷敷对于部分皮肤疾病,可以在清洗后进行按摩,促进药液的渗透和吸收。

对于创面或者疼痛较重的患处,可以使用冷敷,即用药后用湿凉的毛巾或冰袋敷在患处,减轻疼痛和肿胀。

6. 防止感染外伤和皮肤疾病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使用中药外洗药的同时,要注意防止感染。

保持伤口或者患处干燥透气,避免污染,定期更换消毒纱布或绷带,避免乱用抗菌药物。

7. 勤换药中药外洗药的药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因此使用中药外洗药时应该按时更换药液。

一般来说,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左右的浸泡或者清洗就可以了。

促进伤口愈合加速创面恢复的中药治疗方法

促进伤口愈合加速创面恢复的中药治疗方法

促进伤口愈合加速创面恢复的中药治疗方法伤口是我们身体受伤后产生的创面,伤口的愈合与创面的恢复速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在促进伤口愈合和加速创面恢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帮助促进伤口愈合和加速创面恢复。

1. 中药药膏中药药膏是一种外用的中药制剂,在中药治疗中应用广泛。

它通过将一些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效果的中药成分加工成膏状,涂抹在伤口上以促进愈合和恢复。

常用的中药药膏有黄连膏、透骨草膏等。

这些药膏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并提高伤口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

2. 中药水浸洗中药水浸洗是将一定比例的中药材浸泡在温水中,然后用这个中药水浸洗伤口。

中药水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伤口组织中,可以消肿止痛、杀菌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常用的中药水浸洗的中药材有黄连、金银花等。

3. 中药汤药中药汤药是将多种中药材配方组合煮煎后,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

中药汤药可以通过内部作用,改善身体的整体机能,增加营养供给,提高免疫力,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和加速创面恢复。

同时,中药汤药也可以通过内外联用,同时进行外用涂抹,加速创面的愈合。

4. 中药药粉中药药粉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粉状后使用的一种中药制剂。

在伤口愈合和创面恢复方面,中药药粉可以直接涂抹在创面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药粉有黄粉、九曲黄、冰片粉等。

这些中药药粉可以抗菌、止血、消肿等,促进伤口愈合和加速创面恢复。

5. 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是将中药材加工成贴敷剂后,直接贴敷在伤口上。

中药贴敷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创面的恢复,同时还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常见的中药贴敷材料有膏敷剂、糊剂等,它们贴敷在伤口上后,可以渗透到伤口组织中发挥作用。

总结起来,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在促进伤口愈合和加速创面恢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中药药膏、中药水浸洗、中药汤药、中药药粉和中药贴敷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创面的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40mg,每日1次,口服。

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漏出,白蛋白注射液10g或血浆200mL静脉滴注,每周1~2次。

⑤用头孢曲松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感染。

共用药4周。

若有合并症发生,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

研究组:用加味胃苓汤。

郁金9g,陈皮12g,茯苓12g,黄芪15g,泽泻6g,白术12g,白芍6g,猪苓12g,木香12g,厚朴12g,蒲公英9g,大腹皮6g,黄连6g。

水煎120mL,1日1次口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腹水消失,脾肿大及门脉高压控制或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腹水减少,脾肿大稳定不变,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

无效:病情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甚至加重。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组别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3218122(93.8)对照组3213136(81.3)χ2 3.782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例(%)组别例恶心腹痛过敏不良反应率研究组32000(0)对照组32121(12.5)χ213.745P<0.05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logCFU/g,x±s)组别例时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研究组32治疗前 3.15±1.24 2.31±1.031.22±1.149.31±1.97治疗后 3.03±1.07 2.87±1.641.98±1.278.71±1.26对照组32治疗前 3.15±1.25 2.33±1.221.23±1.199.34±1.20治疗后 2.01±1.17 3.57±1.212.74±1.378.01±1.03 5 结 论肝硬化腹水是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形成原因是由于门脉高压的长期存在增加了后门脉系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交感缩血管系统活性增高等[3],水电解质、蛋白质大量涌入腹腔内,从而形成了肝腹水。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是因肝气郁结所致[4],治疗当理气疏肝,健脾利水。

加味胃苓汤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白术补气健脾,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白芍养血柔肝。

诸药合用,共奏气机调畅,纳运协调之功效。

药理研究证实,黄连具有抑制有害菌群的作用,茯苓、猪苓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作用。

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比例,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1] 鲁梦倩,于天源.中医对肝硬化腹水(HAPC)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8(1):33-34.[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7,9(4):6-17.[3] 邓欣,邬艳波,吴其恺,等.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9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7,27(5):282-283.[4] 仁桑.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5(11):90-91.[收稿日期]2019-03-26手外伤术后手功能的恢复难度较大,甚至可发生手部畸形、感觉丧失等。

我院在手外伤术后用通络续筋方内服结合熏洗干预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16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中医院诊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观察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17~46岁,平均(30.58±8.31)岁;切割伤30例,撕脱伤15例,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5例。

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18~46岁,平均(30.94±7.64)岁;切割伤31例,撕脱伤15例,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4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手外科学》[1]中关于手外伤的诊断标准。

疼痛、肿胀等明显遗留症状,伤口愈合良好。

排除标准: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感染,精神疾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2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基础治疗。

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羟苯磺酸钙等改善神经、血管功能,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活动关手外伤术后中药内服外洗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徐 毅(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郑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R274.98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07-0792-02[摘 要]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应用通络续筋方内服结合熏洗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两组均用基础治疗结合熏洗,观察组加用通络续筋方内服。

结果:干预后两组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 评分、TAM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外伤术后应用通络续筋方内服结合熏洗对手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评分、TAM值,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手外伤术后;通络续筋方;熏洗;功能恢复;影响节,避免关节僵硬。

头孢他啶(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23),每日6g;羟苯磺酸钙(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88)0.5g,1日3次。

另用干姜20g,白芍15g,川芎15g,桂枝10g,艾叶10g,苏木10g,白芥子10g,红花15g,赤芍15g,甘草15g,花椒10g,草乌10g,透骨草10g。

研磨成粉,装入无纺布袋中,用时加入3000mL水煮30min,先熏后洗,1日2次,1次30min。

治疗4周。

观察组加用通络续筋方。

银花藤20g,生地黄15g,赤芍12g,青风藤10g,独活10g,秦艽15g,威灵仙12g,知母12g,羌活10g,桂枝6g。

水煎至400mL,分早晚服用,1日1剂。

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血液循环状态评分[2]:根据皮肤的色泽、温度等进行评价。

一切正常、不需要特殊保护为10分,色泽比正常略差、怕冷者为8分,色泽较差、特别怕冷者为4分,皮肤色泽晦暗、温度低是不能外露者为2分。

分值越高表示血液循环状态越好。

UEFI[3]:肩、肘、腕、手等关节进行评价,观察活动度,满分为80分,分值越高表示上肢功能越好。

TAM[4]: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远位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的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的和即TAM。

分值越高表示手指总的活动度越好。

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T A M>220°为优,T A M200°~220°为良,TAM180°~199°为可,TAM<179°为差。

5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评分、TAM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评分、TAM值比较 (x±s)组别例血液循环状态(分)t P UEFI(分)t P TAM(°)t P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8 4.09±1.158.16±0.7723.7410.00019.54±6.1270.29±6.3455.6280.00061.18±10.45183.16±9.1778.3030.000对照组58 4.18±1.226.39±0.5512.1520.00720.79±5.7748.28±7.4931.9600.00058.38±9.34138.49±8.1457.5370.000 t-0.525 15.420 -- 1.370 23.288 -- 1.797 32.678 --P-0.5640.003--0.2170.000--0.1960.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分组例优良可差优良率观察组5818(31.03)24(41.38)14(24.14)2(3.45)(72.41)△对照组589(15.52)21(36.21)11(18.97)17(29.31)(51.72)注:与对照组比较,△χ²=5.273,P<0.05。

6 讨 论手外伤是常见骨科疾病,往往伴有软组织损伤等,容易发生炎症,甚至发生微血管破裂、组织坏死等。

手外伤临床处理治疗不当,会发生充血、水肿、疼痛等情况,如果长时间水肿,会引发关节囊性变性、增生等,预后欠佳。

手外伤主要是手术治疗,使损伤组织的快速愈合,恢复手部基本功能。

头孢他啶[5]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能抑制转肽酶在细胞壁合成的最后一步交叉连接中的转肽作用,使交叉连接不能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壁合成,使细菌溶菌死亡。

羟苯磺酸钙[6]作用于毛细胞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和基底层,调节和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柔韧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对淋巴循环系统有活化作用,降低血液及血浆黏稠度,纠正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降低血浆黏度,从而防止血栓形成,达到改善神经,营养血管的功能。

中药熏洗方中干姜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其提取物姜烯酚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A)对肠系膜静脉的收缩作用;白芍、艾叶、花椒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上肢血液循环恢复;红花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透骨草等可以促进骨头愈合[7-8]。

诸药配伍熏洗,借助熏洗的刺激作用和药力,发挥局部或整体的调节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经脉畅通、阴阳平衡,从面达到治疗效果。

其刺激作用、药物作用和综合作用,均可以发挥到最佳[9]。

通络续筋方中银花藤[10]、生地黄[11]、赤芍[12]泻火解毒、活血止痛,青风藤[13]、独活[14]、秦艽[15]通风活络、凉血消肿。

诸药合用,通经活络、散结止痛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1] 王澍寰.手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 蔡雅楠,景斗星,孙军锁,等.清热生肌中药熏洗辅助常规创面消毒治疗手外伤术后感染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10):64-66.[3] 顾兴菊.手外伤中医综合治疗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13-114.[4] 郝敏,范红丽.手外伤患者术后中医特色护理策略[J].西部中医药,2016,29(8):148-149.[5] 苏玉华.头孢他啶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73.[6] 杨文波,王红雁.羟苯磺酸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43-1044.[7] 王文心.干姜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特点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6):146-148.[8] 韩宇,谢国勇,李冉,等.西红花苷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9):1806-1814.[9] 房名东.熏洗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功效[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3.[10] 赵媛媛,杨倩茹,郝江波,等.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药理作用差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422-2427.[11] 郭琳,苗明三.生(鲜)地黄的化学、药理与应用特点[J].中医学报,2014,29(3):375-377.[12] 陆小华,马骁,王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4):595-602.[13] 曾茜垚,杨华.青风藤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及栽培繁育研究进展[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8,5(1):46-51.[14] 胡昱,赵丹,张晓丹,等.独活不同提取部位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184-188.[15] 聂安政,林志健,王雨,等.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3):597-608.[收稿日期]2019-03-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