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早出现的理论之一,它强调观察和测量可见行为,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所驱动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而非遗传或内在的因素所决定。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指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根据认知理论,人的行为是受到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所驱动的。

认知理论强调人的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对环境的认知和解释,而非简单地对刺激的反应。

三、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和变化。

发展理论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身心发展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所影响的。

发展理论强调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个体对自身价值和目标的追求所驱动的。

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情感、意义和目的,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自我决定性。

五、生物心理学理论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生物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生物因素和神经系统的影响的。

生物心理学理论关注神经系统、荷尔蒙和遗传等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的简要介绍。

这些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每个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1.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积极反馈和惩罚相联系而形成的。

1.3 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形成的。

二、认知理论:2.1 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从而影响其思维和行为。

2.2 信息加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和舒夫提出,强调个体在接受信息时会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从而影响其行为和决策。

2.3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由加拿大心理学家班迪拉提出,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来促进认知发展。

三、社会学习理论:3.1 模型观察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3.2 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念会影响其行为和决策。

3.3 人际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强调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的态度和认知会影响其行为和决策。

四、心理动力学理论:4.1 内驱力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动力的驱使和影响。

4.2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个体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焦虑和冲突的影响。

4.3 心理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和整合的过程,包括个体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早浮现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并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来进行塑造和改变。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森和斯金纳。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或者负向的强化来加强或者削弱。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和解释行为,忽略了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一种反思和补充,它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内部心理活动。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解释所决定的。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来处理和理解信息。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认为人的思维和心理过程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三、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是关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经历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个体味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

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个体在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个体的自由意志。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个体是积极主动的,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满足。

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是基于其内在的需求和价值观。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能力,认为个体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对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五、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它关注个体的无意识心理过程和潜意识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源于无意识冲突和潜意识的压抑。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五大理论被认为是发展心理学的基石。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关系来学习和形成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他们认为环境刺激是行为的惟一决定因素,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的应用广泛,如教育、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疗法等领域。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

它认为人类是主动的信息处理者,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量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世界。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计算机科学家Newell和Simon。

他们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信息处理模型,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它认为人类具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和自我决定的能力,个体通过追求自我实现来达到幸福和满意。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Maslow和Rogers。

他们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治疗方法,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它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塑造和影响,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来获得知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俄罗斯心理学家Vygotsky和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生命周期发展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

他们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长期的研究中,发展心理学形成了五大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生物发展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五大理论,并详细阐述每个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

正文内容:一、行为主义理论1.1 条件反射: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的刺激和反应建立条件反射,从而形成行为习惯。

1.2 强化和惩罚: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强化和惩罚,可以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

1.3 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还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和模仿。

二、认知发展理论2.1 感知和认知: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发展,强调感知和认知的互动作用。

2.2 认知结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概念,认为个体通过适应和调整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3 知觉和操作:认知发展理论还研究了个体在知觉和操作方面的发展,揭示了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阶段性差异。

三、社会文化理论3.1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的,包括语言、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等。

3.2 社会交往: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交往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个体能够获取知识和经验。

3.3 文化传承:社会文化理论还研究了文化传承的过程,指出个体通过社会化和文化传统来接受和传递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生物发展理论4.1 遗传因素:生物发展理论认为,遗传因素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基因对身体和智力的影响。

4.2 神经发育:生物发展理论研究了个体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揭示了神经发育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4.3 生理发育:生物发展理论还关注个体在生理方面的发展,如身体成长、性别发育等。

五、生态系统理论5.1 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的。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并通过学习来形成。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类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响应,而学习是通过反馈和强化来实现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Watson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而Skinner则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的概念,强调环境的反馈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和感知的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是主动参预信息加工和处理的,人们通过思量、记忆和解决问题来影响自己的行为。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Vygotsky。

Piaget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类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

Vygotsky则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交互中形成的。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人类是自主、故意识和有目的性的存在。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和尊重,认为人类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Maslow和Rogers。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系列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

Rogers则强调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

四、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强调通过观察和摹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并通过摹仿和自我调节来学习新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Bandura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摹仿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我效能观念,认为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

正文内容:1. 行为主义理论:1.1 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帕夫洛夫的经典实验表明,通过条件反射,人类可以学会特定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婴儿通过重复的刺激学会了哭泣来寻求食物或安慰时,就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1.2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还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的。

例如,当一个儿童通过获得奖励来学会某种行为时,他会更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2 经验塑造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还强调了经验在塑造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社会学习理论:3.1 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的。

例如,儿童会观察他们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行为,并通过模仿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

3.2 强化和惩罚: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塑造中的作用。

当一个儿童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奖励时,他会更有可能继续这种行为。

4. 生态系统理论:4.1 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受到多个环境系统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

这些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个体的发展。

4.2 微系统和宏系统:生态系统理论将环境系统分为微系统和宏系统。

微系统是指个体直接参与的环境,如家庭和学校;宏系统是指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如社区和文化价值观。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最早出现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人类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外界刺激和环境条件的控制和塑造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来塑造和改变。

正向激励是指给予奖励或赞扬,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

负向激励是指给予惩罚或消除不愉快的刺激,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在不断的学习和调节中形成的,而不是由内在的心理过程所决定。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关注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思维和知觉的过程所决定的,而不仅仅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Vygotsky。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和知觉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来产生的。

人们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来理解和适应外界环境。

认知理论强调人的思维和知觉过程对行为的影响,认为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觉过程,可以改变和塑造人的行为。

三、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和成长。

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

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

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

在每个阶段,人们会经历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对后续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种人文主义理论,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的主观体验。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自我需求和价值观所驱动的,人们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个体的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而内在的心理过程则被忽略。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他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概念。

经典条件作用指的是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条件的刺激相结合,使中性刺激产生类似有条件刺激的反应。

操作条件作用指的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

根据认知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他们对环境的感知、思考和理解所驱动的。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感知到运算再到抽象推理。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传统来塑造的。

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列维·维果茨基,他提出了“区域性发展区域”和“近期发展区域”概念。

区域性发展区域指的是个体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完成的任务,而近期发展区域指的是个体能够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

4.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内心冲突和潜意识驱动的。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所引起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指的是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指的是个体的现实感和社会规范,超我指的是个体的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理想。

5.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强调个体的发展是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系统密切相关的。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形成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领域中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重点概念: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环境中习得的。

1.2 代表人物:帕维洛夫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揭示了条件刺激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1.3 应用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者可以通过刺激和奖励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二、认知发展理论2.1 重点概念: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和发展过程,认为儿童通过主动探索和互动来建构知识。

2.2 代表人物:皮亚杰是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2.3 应用领域: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社会学习理论3.1 重点概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摹仿他人而学习的,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2 代表人物:巴德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者对摹仿对象的认知过程。

3.3 应用领域: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和社会工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心理动力学理论4.1 重点概念: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冲突和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潜意识驱动的。

4.2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探讨了潜意识和童年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3 应用领域:心理动力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解决个体内部冲突来匡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五、生态系统理论5.1 重点概念: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五大理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生物社会心理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早浮现的理论之一,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响应。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个体的环境和经验对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Piaget提出的,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明显的变化和发展。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个体在经历不同的认知阶段后,会逐渐形成更复杂、抽象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是由俄罗斯心理学家Vygotsky提出的,强调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学习而形成的。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4. 生物社会心理理论:生物社会心理理论是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的理论。

根据生物社会心理理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遗传、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在心理发展中的多重因素作用。

5.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ronfenbrenner提出的,强调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多个层面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的。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社区和文化等多个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中五大理论的简要介绍。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发展心理学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五大理论被广泛应用和接受,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发展过程和行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个体的行为习惯。

1.2 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1.3 强调行为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

二、认知发展理论:2.1 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成熟。

2.2 强调个体通过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认知结构来组织和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

2.3 提出了适应性平衡和认知冲突的概念。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会经历适应性平衡和认知冲突的阶段。

三、社会文化理论:3.1 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到社会化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3.2 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文化传承来实现的。

3.3 提出了文化工具和内化的概念。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使用文化工具和内化社会规范来实现认知和行为的发展。

四、生物学理论:4.1 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遗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受到遗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2 强调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对发展的影响。

生物学理论认为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对其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重要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并且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系来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遗传因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塑造来改变的。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人的思维和知觉对于行为的影响,个体通过不断的观察、思量和理解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模型。

认知发展理论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摹仿他人来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从中获得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对于社会化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沃尔波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发展是经历一系列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

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能力的差异,对于理解个体的发展轨迹和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自主和自由的,个体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人本主义理论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发展阶段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释了人的发展和行为,并对于教育、社会化和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不仅为我们理解人的行为和发展提供了框架,也为我们提供了改善个体和社会的方法和策略。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为了多种理论。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重点观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在外部刺激下形成的,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1.2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等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等概念。

1.3 应用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临床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行为疗法等。

二、认知理论2.1 重点观点: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强调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2.2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等是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研究了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习过程。

2.3 应用领域:认知理论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三、发展理论3.1 重点观点: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强调环境和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2 代表人物:皮亚杰、埃里克森等是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研究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过程。

3.3 应用领域:发展理论在教育、家庭教育等领域有重要意义,指导着儿童教育和家庭教养。

四、人本主义理论4.1 重点观点: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潜力,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

4.2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是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研究了人类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过程。

4.3 应用领域: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治疗、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等。

五、社会文化理论5.1 重点观点: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塑造。

5.2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伯努斯等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研究了文化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5.3 应用领域:社会文化理论在跨文化研究、组织管理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如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等。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索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五大理论被广泛应用和接受,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生物发展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理论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刺激和反应的一种学习结果。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类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而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被忽略或简化。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他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当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意义的刺激同时出现时,中性刺激逐渐产生与有意义刺激相同的反应。

例如,当一个音乐声与食物同时出现时,音乐声逐渐会引起食物的唾液分泌反应。

操作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减弱特定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时,他可能会得到奖励,这样他就会更有动力继续努力。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心理治疗和行为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行为,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强调个体在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的逐渐发展和变化。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历了从感知、运动到逻辑思维的不同阶段。

皮亚杰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符号操作来解决问题。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具体问题解决。

在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和推理思维。

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生物学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机制。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帕夫洛夫提出了古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形成的。

1.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和改变的。

1.3 社会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德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行为不仅仅依赖于刺激和反应,还受到观察和摹仿他人行为的影响。

二、认知理论:2.1 信息处理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过程,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2.2 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变化,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形象操作阶段再到抽象逻辑阶段。

2.3 社会文化认知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社会文化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三、社会文化理论:3.1 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评价、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3.2 文化心理学理论:柯尔霍斯特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3 社会发展理论:沃尔科特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实现的,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

四、生物学理论:4.1 进化心理学理论: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进化机制,认为人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的结果。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理论和观点,其中五大理论是最为重要和广泛研究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理论,并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古典条件反射: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解释行为的形成和改变。

1.2 操作条件反射: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行为,认为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中学习和形成的。

1.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二、认知发展理论2.1 感知和认知:研究人类如何感知和处理信息,以及这些过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2.2 认知结构:研究人类思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强调思维的逻辑和概念的形成。

2.3 认知发展阶段:根据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社会文化理论3.1 社会交互:认为人类的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来实现的。

3.2 语言和符号:强调语言和符号对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社会交互来发展。

3.3 文化影响: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强调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对个体的塑造。

四、心理动力理论4.1 内驱力和冲动:研究人类内在的动机和冲动对行为和发展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

4.2 防御机制: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压力和冲突,以维持心理平衡。

4.3 人格发展: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和人格类型的形成,强调个体在心理发展中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结论: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提供了对人类心理发展的深入理解。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和学习的影响;认知发展理论关注思维和认知的发展过程;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因素的作用;心理动力理论研究内驱力和人格发展。

这些理论相互补充和交叉,共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基石。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发展过程,为个体的成长和教育提供指导。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浮现了许多理论,其中五大理论被广泛接受并对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发展理论、人格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

他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行为的条件反射和学习上,如帕夫洛夫的狗实验。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行为可以被塑造和改变,通过正反馈和惩罚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强调人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记忆、思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

他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限制和信息处理的规律。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主动思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知过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三、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发展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他提出了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促进个体的发展。

四、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格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他认为人类行为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形成于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冲突。

人格理论的研究主要通过心理测试和临床观察来揭示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问题。

五、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其中最著名的社会文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利维·斯特劳斯的文化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是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

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主要关注文化差异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了五大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物心理学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框架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1.1 条件反射: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环境刺激形成的。

帕夫洛夫的经典实验表明,动物和人类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1.2 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理论还强调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性。

斯金纳的实验揭示了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行为的原理。

1.3 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还发展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和摹仿。

二、认知理论:2.1 信息加工:认知理论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认为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并通过这些过程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2.2 认知发展:认知理论还研究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限制。

2.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理论还应用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发展出了认知心理治疗方法,用于匡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三、人本主义理论:3.1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类有着追求自我实现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通过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来实现个人发展。

3.2 自我概念:人本主义理论还强调了个体对自我概念的重视。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接纳来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

3.3 客观经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客观经验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们应该关注当下的体验,并通过真实和自我表达来实现个人发展。

四、生物心理学理论:4.1 神经生理学: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了神经系统和生物化学过程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①心理发展的因素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此外,皮亚杰还指出思维结构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等三要素。

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结构的自调性是说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

(3)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l、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概括而言,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包含了以下几种含义: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④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⑤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⑥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总之,皮亚杰的理论为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

他的理论主要有这几方面的特色: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上做了许多探讨,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等有很独特的论述。

(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

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所制约。

(2)阐明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人类心理的发源于社会一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3)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

(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3.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在发展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学观点。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他以自己对病态人格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①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属于无意识的东西,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婴儿几乎完全处于本我状态。

“自我”是意识部分,“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个体要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必须通过“自我”。

“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本能冲动。

随儿童年龄自增长,“自我”在其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良心具有惩罚性的功能,当儿童有某种坏有为时,良心就会使他有犯罪感;而自我理想则具有积极的功能,它使得儿童积极向上。

②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他根据里比多投放的部位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里必多从嘴开始,吮吸本能产生快感。

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其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指男孩的恋母情结,女孩的恋父情结)。

第四阶段:潜伏期(6~11岁),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

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第五阶段: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首先,青春期的发展。

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艾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与弗洛伊德不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了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他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①婴儿期(0到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的生理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如果自身的生理需要总不能得到满足,则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②儿童早期(2岁到4岁):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将有利于儿童对未来社会秩序和法律生活的适应;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儿童就会产生对自己的羞怯和对他人及生活的疑虑。

③学前期(4岁到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本阶段又称为游戏期,儿童在各种游戏中体会着自我的功能,实现着自我教育。

儿童在此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将与以后在工作与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有关。

如果这一阶段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儿重就会因感到自己无用而产生内疚感。

④学龄期(7岁到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需要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勤奋精神将与其以后的工作态度有关,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任务,就会产生自卑感。

⑤青年期(12岁到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他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

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

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⑥成年早期(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已经自愿准备去开始一种相互信任、努力工作、生儿育女的生活,以便能更圆满地进入社会,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与他人或伴侣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因而产生孤独感。

⑦成年中期(25岁至5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阶段的个体己建立了家庭,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若缺乏这种对下一代的关心,会有一种停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