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神分析理论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0-1937)
(1870-1937)
1
追求优越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3
出生顺序
阿德勒与freud的不同: 人的行为是受未来目标导引、激发
的,而不是由过去经验决定的。
1、 freud :决定论;
阿德勒:目的论 2、对人类动机的描述: freud :性、攻击 阿德勒:追求优越
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假想的, 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然而这 我在每一个心理现象中都 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 清楚地看到了对优越感的 着深刻的影想,激发他去完成重大 寻求,它是解决一切人生 的事业。
弗洛姆:皈依宗教,不是出于对它的忠诚,热爱,而是为
了寻求安全感,产生于逃离自由的需要,从而获得保护感、 力量感和安全感。
问题的所有方法的根,解 正常人必要时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 决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它。 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患者却 我们所有的机能都遵从它 做不到这一点。 的指挥。——阿德勒
如:音乐痴汉罗平
……
——始于自卑感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 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他
屈从性 自信
埃里克森的8个阶段生命周期
埃里克森的三个阶段,描述了渐成原则
自尊的情感模型__自尊的两个成分


自尊的情感模型假设自尊在早期形成,并以两种类型的情感感受为特征。
归属感(belonging)起源于社会交往经验,是指无条件地喜欢或者尊重的感觉, 它不需要任何特定的品质和原因,而只取决于这个人是谁。归属感给人的生活提 供了安全的基石,即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受到尊重。
响的重视
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形成的作用(凯伦· 霍妮)
提出自我的积极特征,强调
(被无意识和本能控制)
意识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主要内容
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二、卡尔.荣格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四、凯伦.霍尼 五、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六、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 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 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 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个男人努力克服自卑感的优秀样板! 儿时,排行老三,患佝偻病和声门抽搐 病。弟弟出生后被”废黜“的感觉。四 岁时患肺炎险些丧生,两次差点被车撞 死。 数学差—最好。 1888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医学院,后取得 医学博士学位(为克服童年的恐惧)
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从儿童意识到自己弱 小的这一刻起,就开始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自卑感。在每一段心理 生活的开始,人都会感受深刻的自卑。
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做补偿。 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克服自卑感。 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
精神分析的发展
自我心理学
安娜· 弗洛伊德 马勒 雅各布森
安娜· 弗洛伊德
客体关系心理学
马勒
克莱因 (客体关系之母) 费尔贝恩 温尼克特 科恩伯格
克莱因
自体心理学
克莱因
温尼克特
科恩伯格
科胡特 埃里克森

主体间心理学
科胡特 埃里克森
新弗洛伊德主义:
大部分保留了潜意识的概念,把它作为
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
情感模型认为只有前者才与自尊有关。
自尊的情感模型——自尊的发展
自尊的情感模型假设归属感和掌控感都是在早期发展而成的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可作为理论基础。
--婴儿最初面临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于抚养者之间的信任感。信任 感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发展起来的,它对应归属感。
--“自主对害羞和怀疑‛这个阶段包含了掌控感的获得。通过鼓 励孩子探索、创造和修改他周围的世界,可以帮助他们形成 掌控感。如果父母破坏、嘲笑或者过度批评他们的努力,他 们将无法形成掌控感。
原型包括三个部分 :名称、象征、心理内容 如 :大母神 正性大母神 : 象征: 圣母 内容: 救度、仁慈、温柔、智慧(正性的)
2、一些重要的原型
负性大母神 象征 :夜叉 巫婆(负性的) 心理内容 :破坏 吞噬 嫉妒
正性大父神 象征 : 摩西 心理内容 :保护
坚毅
百度文库能力
负性大父神 象征 :纣王 心理内容 :指责 惩罚 控制 破坏 喜怒无常
神经症原因:
-Freud:固着的能量、人格各个方面的无意识斗争
-霍尼:认为神经症是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 是那种制造焦虑感的家庭环境造成的。神经症行为是儿 童期为克服焦虑而采用的人际交往风格的结果。
四、凯伦.霍妮
神经症原因:
五、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弗洛伊德:宗教意味着集体妄想和神经症。它始于婴儿的
社会利益(social
interest):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 之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是对个人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将 个人私利服从于公共福利。
溺爱: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 度的保护。 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会引 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 的人格问题 (如不能做决定、 不会应付问题和挫折) 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 己做决定,即使有时做错,但对 未来也是有好处的。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中人们都 面临一种“危机”(如岔路口的转折点处)。 人们会选择两个手段中的一种去解决危机。解决 这些危机的方式决定了我们人格发展的方向,并 影响到我们如何解决今后危机的方式。
埃里克森的8个发展阶段 每个发展阶段具有适宜的基本力量和心理社会危机
最能取得成就、最少发生心理问题

生 儿:被惯坏,非常依赖,缺乏主动性,强烈的自卑感
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相当复杂,出生顺序并不能预测人格 测验得分。 该观点可能只适合于部分家庭
有各种人物和形象造访了他,如‚宗教领袖‛…… “各种奇怪念头不断地从我头脑里溢出‛
研究古代现代文化、炼金术、藏传佛教、易经…...
y
1,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的内涵:是一个储存心理内容的心理空间,这个空 间在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之下,他不是个人所拥有的,而是人 类共同拥有的,所以说是集体潜意识。它象一个大的储藏器,人 类世世代代的经验都储存在里面,而且世代遗传。

只要是人类,我们的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就是共同的,我们不同 的是我们个人潜意识的那一部分。
归属感与反射性评价不同。归属感并不是发生在意识水平,它更直觉化,是一种 被爱的感觉,以及有这种感觉带来的安全感。 掌控感(mastery)是对世界能够施加影响的感觉——但并不一定要在大范围的意 义上,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层面。



掌控感与知觉到的胜任力不同,虽然有些人交替使用这两个概念。掌控感是我们 专心做一件事情或努力去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的感觉,是过程取向的,在创造 和操纵过程中的愉悦感会提升自尊。而胜任力是结果取向的,是对一个人是否擅 长做某事的判断。
荣格通过对神话、文化象征物、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述的考察,发现在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中都能找到原始意象。
‚有多少种生活情境,就有多少种原型‛。
2、一些重要的原型 原型 : 人类世代遗传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
识当中呈现。它以原始意象的方式表现自己。 能够凝聚心理能量、并在潜意
如自性、大母 神、大父神、智慧老人、阿尼玛、 阿尼姆斯、人格面具等等 是人类共同的潜在的原型。这些原型在艺术、宗教、神话、人类历史当中以不 同的意象呈现出来。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慧能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1902-1994)




出生于德国,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 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 母亲嫁给了一名儿科医生(德国犹太人)。 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此事。直到 青少年期后,埃里克森才知道自己是个私 生子的真相。他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 到68岁才公开。 埃里克森的生理特征,也使他自我同一性 常常混乱——上学、教堂、第一次世界大 战 高中毕业后,继父建议上医学院,他的同 一性不接受这种期望,决定做艺术家。之 后几年在欧洲游历。并师从安娜.弗洛伊德。 后在美国定居,曾任教与哈佛大学、耶鲁 大学等。
无助感和对有力量的保护者的渴望,为保护自己不受可怕的、 不可预测的世界的伤害。上帝不过是以幼稚的方式造出来的 为我们提供安全感的无意识的父亲式人物。
荣格:曾经在赞成和反对之间摇摆不定,晚年赞赏。
-对宗教的永恒需要源于上帝的原始意象。承认宗教能为信徒 提供目的性和安全感。 -当病人对宗教提供的答案感到失望时,现代心理治疗就可以 取代宗教的作用,心理治疗师起着神职人员的作用。
思考:你感到有些自卑吗?你怎样看待自卑?
自卑
克服自卑——寻求优越感——战胜挑战 过度自卑—— 无 助 感——拒绝、远离挑战
调节变量? ——坚韧人格?社会支持?成功经验?
1.自我调节差的人: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和追求个人名誉来 追求不恰当的优越感。如患神经症的人只顾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2.自我调节好的人:在达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人的利益,以对 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

y
1,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的构成:由原始意象构成。 原始意象/原型: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可能性。荣格把这些意象统称 为‛原型‛。还被称为显性、无意识意象、虚构或原始意象等,但原型似乎最被接受。 ‚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 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 ‚没有内容的形式‛ 如英雄原型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1902-1994)
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自我是人格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强大的部分,具有积极作用,执行着许 多建设性的功能。其作用是: -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建立、发展并保持自我同一性/认同感(identity) 其理论成为“自我心理学”。 同一性: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人关于自己的个体性、唯一性、 完整性以及从过去到未来的连续性的感觉。 同一性危机:人在缺乏同一性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很多人在一生中 都有一段时期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或自己生活的 方向。常出现在青少年,但不限于年轻人。
虽然认为童年以后的经历也影响成年后
的人格,但大多同意童年早期经历影响 人格发展的观点
多数接受了防御机制、梦的解析等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Freud:
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
新弗洛伊德:
青少年期、成年初期-----老
格的变化
强调本能而缺乏对社会影
年(埃里克森).
社会文化对男女人格差异的
阴影(或阴暗自我):包含无意识部分,本质是 消极的,比喻人格中的阴暗面。 象征:妖魔鬼怪
2、一些重要的原型
• 自性(self):它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 是我们每个人的原始可能性。荣格将 自性看作是先天的蓝图,这一蓝图至 少在理论上讲,是可以实现的,实现 自性,意味着“一个人成为他实际上 就是的确定的、独特的个体的过程”。 自性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最终目的。
忽视:
长大后多半会变成冷 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不 能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会让他们感到不 舒服,亲热或抚摸会让他 们局促不安。
父母的溺爱和忽视是导致人格问题的根源!
头生儿童:溺爱、过度注意——“废黜”。自卑感较强,易出现问题儿

中间儿童:未被过多溺爱,总是落后于别人,有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性,
2、一些重要的原型
智慧老人: 象征 :老子等等 心理内容 :智慧
人格面具(persona):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 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 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阿尼玛(Anima) :男人心中的女性的原型 作用:使男人具有女性特征;为男人在男女交往 (包括母子交往、朋友和爱人间的交往)时提供 参照系。 阿尼姆斯(Animus) :女人心目中的男性的原型
人格同一性测试 p69
四、凯伦.霍妮
提出女性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对人格发展
中本能作用的过分强调(弗洛伊德主张:男 人和女人生儿具有不同的人格),霍妮认为 文化和社会力量对于性别差异的作用远远大 于生物因素。
四、凯伦.霍妮
三种神经症风格:
接近人群(依赖) 反对人群(敌意) 脱离人群(回避)
四、凯伦.霍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