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神分析理论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PPT课件
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的创立
心理的解析
•
•
生理层面:需求
心理内部:心理需要、欲望 动机 目的
•
•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个体与环境: 群体、人际关系、社会、文化
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的创立
心理治疗工作位点 :心理世界
认知 动机 目的
心理需要、欲望
情感 行为
什么是精神分析治疗
(1)定义:精神分析治疗是以精神分析理论原则 和治疗技术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实践活动。 几个名词: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学说
(2)人格结构:1923年提出。 本我(id),是由原始纯正地道的本能能量组成。快乐-痛苦原则。 初生的婴儿只有本我。先天遗传的。是能量的源泉,是内驱力的基 地。出生时就有的。 初级思维过程:是心理结构起作用的原始方式。立刻满足,不区分 对象与方式,具有强制性。是儿童正常的心理功能,是儿童的意识, 是成年人的潜意识,是成年人的病理心理活动。 幽默是初级过程的直接显现。 精神病不是初级过程的表现,而是缺乏或者未出现次级过程的表现。 没有时间感。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学说
心理的划分: (1)意识层面 意识:我们在清醒时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由于注意力的转移,曾被意识到的而现在暂 时不被意识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那些不被个人所觉察的、被意识所排斥的心 理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证明:口误、笔误、梦、自由联想、催眠、幽默。特 别是通过自由联想而获得证实。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学说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 响的思想之一。
弗洛伊德的本行是精神病医生,其治疗 方法为“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让病 人处于“自由联想”状态,再由医生帮 助病人解除压抑感,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个过程即精神分析。
福柯论弗洛伊德
我认为,正是随着对潜意识概念的澄清,人文科学诸学科 才得以完成它们的重新组合与划分,换言之,这一重新组 合与划分基本上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从那以后所谓的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和个体的人的学科这个由18世纪继 承而来的实证主义定义,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
无(一般在此阶段 不会发生固着)
生殖期
12-18 生殖器
genital stage
2021/7/20
成熟的性亲密行 为
成功完成早期阶段 的成年人会对他人 产生真诚的兴趣并 具有成熟的性特征
33
人格适应
心理性欲阶段与成人性格特征的潜在关系(Phares,1991)
性心理 发展阶段
潜意识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文科学的总体结构,心理 学才由此对其他学科具有超乎寻常的支配力。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 Sigmund Freud 1856年5月6日 - 1939年9月23日
童年的家庭教养 学习上的刻苦进取 爱情上的偏狭执着 学术研究上的独特探索 晚年生活的坎坷 弗洛伊德的重要著作
从小兴趣广泛,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他通晓多种语言, 十分熟悉希伯来文,精通拉丁文,希腊文,英文,法文, 还自学了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弗洛伊德喜爱文学,阅读 过大量不同作家的作品,对歌德的作品也十分欣赏。
心理学史课件---第8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
㈠、核心思想: ——强调本能的对象的重要性,从而把对象关系即人际关系,特 别是亲子关系作为理论和临床的中心 ㈡、代表人物: ——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克恩伯格
㈢、发展历程: ——对象关系理论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英国,60年代传播到北美, 随后产生了美国的对象关系理论,70年 代在美国呈现相互融 合的倾向 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㈠、核心思想: ——把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概念和社会文化因素相调和来解释人的 心理问题和社会状况 ㈡、代表人物: ——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 ㈢、发展历程: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美国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古典精神分析在自我研究方面的最大问题:过于强调自我与伊 底的冲突,忽视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the conflictfree sphere)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空间领域,而是一套心理机能,这 些心理机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可以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 用,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等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哈特曼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的基础 二、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发展:
㈢、外部环境对适应的影响: “正常期待的环境”(average expectable environ- ment):人正常适应和正常发展所面临的环境 五、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 ㈠、贡献: 继承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弗洛伊德身后引 领正统精神分析沿着自我心理学方向发展 使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两个根本方面得以修正: ——改变了“自我在实质上隶属于伊底”的看法 ——改变了“自我的机能主要是对伊底的防御”的看法 这一修正沟通了古典精神分析与普通心理学 开辟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解:
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
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
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
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心理健康的有一定的帮助,那么这种理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健康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为大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无论是荒诞的理论还是科学的学说,都不可能是学者的凭空杜撰,而必然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亦是如此。 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在经济上,已经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急剧尖锐化,尤其是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大批工人
失业,人们的生活极其悲惨。在政治上,奥地利人民受资产阶级压迫日益严重,广大人民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在文化上,奥地利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严厉,尤其是两性关系禁锢更深,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
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心的紧张与冲突,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反映这一社会情况,并适应社会需要,在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精神病历来被认为是中邪、巫术或魔鬼附身,人们常采取惩罚与隔离等非人
道手段来对待精神失常的人。人类文明的发展为科学研究精神病铺平了道路。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早期的理论中,他将人的心理生活分为两个层次,即潜意识和意识。潜意识又可再分为两个不同的水平,即潜意识本身和前意识。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和意识内容。弗洛伊德则认为,精神分析主要应该研究潜意识内容。潜意识包括所有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驱力、冲动或本能。它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或生理驱力,它是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础,又是个体精神生活
高等教育]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
h
18
沙利文受当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企图将精神病与 其他学科如自然哲学、人类学、生物学、语言学 和行为学等结合起来,他以其独特方法,并以人 际关系心理过程为主要参数,构成其新的精神分 析理论体系。
他有两大贡献:①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由于患
者的童年人际关系的失调,产生了严重的焦虑, 从而导致经验组织的分裂;②提出了自我系统概 念,主张人生来就有追求满足和安全的需要,在 人际关系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人格模式。在他的 理论中,包括了机能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格式塔 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折 衷主义思想的典型倾向。
第五章 精神分析理论:新 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
及评价
h
1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认为人格几乎是在儿童五六岁时就 已完全形成
没有认识到许多重要的社会文化 力量在对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理论整体上带有消极特 征
h
2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 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 维过程极为重要。
h
12
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在六岁左右超我出 现的时候就基本形成了。在弗洛伊德的理 论中。成年人人格的根本特点是在寻陧就 确定了的。与此不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 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提出了 八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这八个 阶段,每一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整理笔记)
一、理论背景
精神分析学说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更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精神分析学说是莱布尼茨、赫尔巴特的心理哲学和叔本华、尼采的反理性哲学与精神病医学临床实验相结合的产物。
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无意识和本能的来源:
(一)无意识的来源
1.莱布尼茨。德国心理学奠基人、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客观存在的、能活动(即有意识)的实体,是由单子组成的,单子是一切实体的元素,类似于知觉。单子不生、不灭、不变,依其本性的规律不加外力而永行不息。它们间的和谐,预先存在于单子的法则之内,单子的发展是一种明了化的过程,即一些不明了的知觉逐渐向明了的知觉发展,所以实体表现出活动的等差,也就是意识的等差。低级的为微觉,微觉是无意识的,如一滴水的知觉,是无意识的知觉,知觉继续发展为意识的实现,便成了统觉。
2.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认为心理学就是观念的静力学和动力学。他从联想主义观点以及力学的引力和斥力的原理出发,认为观念不仅相互吸引,而且互相排斥,观点联结的方式是融合和复合。此外,他在莱布尼兹的微觉统觉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识阈”与“统觉团”的概念。认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意识阈”这道门槛。而任何观念要想进入意识内部,必须与意识内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而降入无意识内,意识阈随着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转化而变化。
不同的是莱布尼茨关于无意识的观念倾向于纯粹的描述,认为有些观念为人“意识到”,有些观念不被人意识到,即为无意识;而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一个叫做无意识的心理区域。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完全版课件
三重含义:时间方向、适应发展、转向自身攻击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学说
心理的划分: (1)意识层面 意识:我们在清醒时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由于注意力的转移,曾被意识到的而现在暂 时不被意识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那些不被个人所觉察的、被意识所排斥的心 理活动的内容和过程。证明:口误、笔误、梦、自由联想、 催眠、幽默。特别是通过自由联想而获得证实。
自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现实检验能力,区分 自我与非我的界线。区别环境刺激与自我的愿望 或想象的能力。 协调本我与超我,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现实检验能力的起点:妈妈的乳房的出现是不受 自己意志控制的,而吃手是受自我意志控制的。 I=Mine=myself=my body+mind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学说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学说
病理心理: 男孩子会出现同性恋、易性癖、露阴癖等性变态, 担心自己的阴茎太小、怀疑自己的男子气概。 女孩会出现对男性的虐待,与男人乱交。
神经症的形成,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学说
潜伏期:6-12岁。此期孩子的快乐主要来自儿童的 游戏和学习。培养能力,形成自信。否则会出现自卑。
此期中孩子有乱伦幻想。
性心理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心理能量) 俄底浦斯期 亲子异性相吸 向竞争者认同 权力斗争 三角关系 超我
精神分析理论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 •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 精神分析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
19世纪末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的 欧洲,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创立。
防御机制的作用
防御机制有助于减轻焦虑 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 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梦境解析
梦境解析的概念
01
梦境解析是精神分析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实践,通过对
梦境内容的解读,揭示梦境背后的潜意识意义。
梦境解析的方法
02 梦境解析通常采用自由联想、象征解释和原型分析等
方法。
梦境解析的意义
自我成长与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强调个体潜力的发 掘和自我成长。
02
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个体可以深Leabharlann Baidu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和
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鼓励个体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和冲突,培养自我
03
调节和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人际关系改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问题往往 与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防御机制有 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或称为心理分析学,是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创立的一门学科。其起源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道德沦丧,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便自然地导致人们精神病和神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分析就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一生的发展都受性本能,也就是“力比多”的冲动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都是由许多性欲阶段组成的。他认为,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与生殖期。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的来源,顺利解决这些矛盾,机体就可以走向成熟。
(一)口唇期(0-18个月)
这一阶段的性感区域是口、唇和舌。婴儿通过吮吸、咀嚼和咬等动作或行动来获得快感寻求乐趣。发展不良好表现为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暴饮暴食,咬指甲等。
(二)肛门期(18个月-3岁)
这个时期的性感区域转变为肛门、直肠和膀胱,大小便的排泄会
给儿童带来快感。本阶段的冲突可能会造成两种类型的人格,一种是肛门排泄(肛门排放型)的人格,比较随意,无序;一种是被称作肛门便秘型人格,表现呆板,不灵活。
(三)性器期(3-6岁)
又称为俄尔普斯期,本阶段儿童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比如男孩“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人文背景,产生后经过众多的心理学家的努力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众多派别。当代心理学界一般把以S·弗洛伊德、A·阿德勒和C·G.·荣格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称为弗洛伊德主义,而把以E.·H.·艾里克森、H.·S.沙利文、E·佛洛姆和K·霍妮等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或新弗洛伊德主义。 1. 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早期精神分析理论 3.新精神分析理论(见前沿新知) 1、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是19世纪末奥地利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及社会生活的产物。当时的奥地利,在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社会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在政治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广大人民遭受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三重压迫,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社会文化上,当时的奥地利仍处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宗教气氛浓厚,两性禁忌甚严,人们正常的性欲望、性生活等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部紧张的冲突状态。社会外部恶劣的政治条件和压抑的文化环境与个人内部的紧张冲突交织在一起,致使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应运而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在心理学上,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论述来源于莱布尼茨的微觉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和费希纳意识运动的学说。他的心理观则受布伦塔诺的影响较大。在哲学思想上,叔本华的无意识概念、他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哈特曼的无意识研究都能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找到影子。与此同时,18、19世纪哲学中盛行的享乐主义动机学说的影响更是体现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当中。在科学思想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观与赫尔姆霍茨的能量守恒观点有密切关系;而他的本能论的依据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促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产生更直接的原因是心理病理学研究的成果与发展。在19世纪,精神病的病因说中生理病因观占优势,但同时心理病因观也很快形成了。弗洛伊德接受了心理病因说和精神催眠术,并更改了心理病因观的一些术语,如"心理组织"为"情结"
精神分析学派
1.基本简介
精神分析学说,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实践中产生,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以弗洛伊德为代表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总结、多年累积而逐渐形成。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心理和人格新独特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本能、情欲、自然性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产生原因
奥地利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人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通常意义上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一种中间心理状态。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经验。弗洛伊德还把人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发生。潜意识动机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心理及人格影响,由于弗洛伊德强调和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0-1937)
(1870-1937)
1
追求优越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3
出生顺序
阿德勒与freud的不同: 人的行为是受未来目标导引、激发
的,而不是由过去经验决定的。
1、 freud :决定论;
阿德勒:目的论 2、对人类动机的描述: freud :性、攻击 阿德勒:追求优越
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假想的, 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然而这 我在每一个心理现象中都 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 清楚地看到了对优越感的 着深刻的影想,激发他去完成重大 寻求,它是解决一切人生 的事业。
弗洛姆:皈依宗教,不是出于对它的忠诚,热爱,而是为
了寻求安全感,产生于逃离自由的需要,从而获得保护感、 力量感和安全感。
问题的所有方法的根,解 正常人必要时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 决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它。 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患者却 我们所有的机能都遵从它 做不到这一点。 的指挥。——阿德勒
如:音乐痴汉罗平
……
——始于自卑感
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 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他
屈从性 自信
埃里克森的8个阶段生命周期
埃里克森的三个阶段,描述了渐成原则
自尊的情感模型__自尊的两个成分
•
•
自尊的情感模型假设自尊在早期形成,并以两种类型的情感感受为特征。
归属感(belonging)起源于社会交往经验,是指无条件地喜欢或者尊重的感觉, 它不需要任何特定的品质和原因,而只取决于这个人是谁。归属感给人的生活提 供了安全的基石,即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受到尊重。
响的重视
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形成的作用(凯伦· 霍妮)
提出自我的积极特征,强调
(被无意识和本能控制)
意识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主要内容
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二、卡尔.荣格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四、凯伦.霍尼 五、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六、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 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 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 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个男人努力克服自卑感的优秀样板! 儿时,排行老三,患佝偻病和声门抽搐 病。弟弟出生后被”废黜“的感觉。四 岁时患肺炎险些丧生,两次差点被车撞 死。 数学差—最好。 1888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医学院,后取得 医学博士学位(为克服童年的恐惧)
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从儿童意识到自己弱 小的这一刻起,就开始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自卑感。在每一段心理 生活的开始,人都会感受深刻的自卑。
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做补偿。 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克服自卑感。 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
精神分析的发展
自我心理学
安娜· 弗洛伊德 马勒 雅各布森
安娜· 弗洛伊德
客体关系心理学
马勒
克莱因 (客体关系之母) 费尔贝恩 温尼克特 科恩伯格
克莱因
自体心理学
克莱因
温尼克特
科恩伯格
科胡特 埃里克森
主体间心理学
科胡特 埃里克森
新弗洛伊德主义:
大部分保留了潜意识的概念,把它作为
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
情感模型认为只有前者才与自尊有关。
自尊的情感模型——自尊的发展
自尊的情感模型假设归属感和掌控感都是在早期发展而成的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可作为理论基础。
--婴儿最初面临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于抚养者之间的信任感。信任 感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发展起来的,它对应归属感。
--“自主对害羞和怀疑‛这个阶段包含了掌控感的获得。通过鼓 励孩子探索、创造和修改他周围的世界,可以帮助他们形成 掌控感。如果父母破坏、嘲笑或者过度批评他们的努力,他 们将无法形成掌控感。
原型包括三个部分 :名称、象征、心理内容 如 :大母神 正性大母神 : 象征: 圣母 内容: 救度、仁慈、温柔、智慧(正性的)
2、一些重要的原型
负性大母神 象征 :夜叉 巫婆(负性的) 心理内容 :破坏 吞噬 嫉妒
正性大父神 象征 : 摩西 心理内容 :保护
坚毅
百度文库能力
负性大父神 象征 :纣王 心理内容 :指责 惩罚 控制 破坏 喜怒无常
神经症原因:
-Freud:固着的能量、人格各个方面的无意识斗争
-霍尼:认为神经症是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 是那种制造焦虑感的家庭环境造成的。神经症行为是儿 童期为克服焦虑而采用的人际交往风格的结果。
四、凯伦.霍妮
神经症原因:
五、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弗洛伊德:宗教意味着集体妄想和神经症。它始于婴儿的
社会利益(social
interest):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 之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是对个人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将 个人私利服从于公共福利。
溺爱: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 度的保护。 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会引 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 的人格问题 (如不能做决定、 不会应付问题和挫折) 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 己做决定,即使有时做错,但对 未来也是有好处的。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中人们都 面临一种“危机”(如岔路口的转折点处)。 人们会选择两个手段中的一种去解决危机。解决 这些危机的方式决定了我们人格发展的方向,并 影响到我们如何解决今后危机的方式。
埃里克森的8个发展阶段 每个发展阶段具有适宜的基本力量和心理社会危机
最能取得成就、最少发生心理问题
末
生 儿:被惯坏,非常依赖,缺乏主动性,强烈的自卑感
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相当复杂,出生顺序并不能预测人格 测验得分。 该观点可能只适合于部分家庭
有各种人物和形象造访了他,如‚宗教领袖‛…… “各种奇怪念头不断地从我头脑里溢出‛
研究古代现代文化、炼金术、藏传佛教、易经…...
y
1,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的内涵:是一个储存心理内容的心理空间,这个空 间在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之下,他不是个人所拥有的,而是人 类共同拥有的,所以说是集体潜意识。它象一个大的储藏器,人 类世世代代的经验都储存在里面,而且世代遗传。
只要是人类,我们的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就是共同的,我们不同 的是我们个人潜意识的那一部分。
归属感与反射性评价不同。归属感并不是发生在意识水平,它更直觉化,是一种 被爱的感觉,以及有这种感觉带来的安全感。 掌控感(mastery)是对世界能够施加影响的感觉——但并不一定要在大范围的意 义上,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层面。
•
•
•
掌控感与知觉到的胜任力不同,虽然有些人交替使用这两个概念。掌控感是我们 专心做一件事情或努力去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的感觉,是过程取向的,在创造 和操纵过程中的愉悦感会提升自尊。而胜任力是结果取向的,是对一个人是否擅 长做某事的判断。
荣格通过对神话、文化象征物、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述的考察,发现在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中都能找到原始意象。
‚有多少种生活情境,就有多少种原型‛。
2、一些重要的原型 原型 : 人类世代遗传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
识当中呈现。它以原始意象的方式表现自己。 能够凝聚心理能量、并在潜意
如自性、大母 神、大父神、智慧老人、阿尼玛、 阿尼姆斯、人格面具等等 是人类共同的潜在的原型。这些原型在艺术、宗教、神话、人类历史当中以不 同的意象呈现出来。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慧能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1902-1994)
•
•
•
•
出生于德国,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 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 母亲嫁给了一名儿科医生(德国犹太人)。 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此事。直到 青少年期后,埃里克森才知道自己是个私 生子的真相。他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 到68岁才公开。 埃里克森的生理特征,也使他自我同一性 常常混乱——上学、教堂、第一次世界大 战 高中毕业后,继父建议上医学院,他的同 一性不接受这种期望,决定做艺术家。之 后几年在欧洲游历。并师从安娜.弗洛伊德。 后在美国定居,曾任教与哈佛大学、耶鲁 大学等。
无助感和对有力量的保护者的渴望,为保护自己不受可怕的、 不可预测的世界的伤害。上帝不过是以幼稚的方式造出来的 为我们提供安全感的无意识的父亲式人物。
荣格:曾经在赞成和反对之间摇摆不定,晚年赞赏。
-对宗教的永恒需要源于上帝的原始意象。承认宗教能为信徒 提供目的性和安全感。 -当病人对宗教提供的答案感到失望时,现代心理治疗就可以 取代宗教的作用,心理治疗师起着神职人员的作用。
思考:你感到有些自卑吗?你怎样看待自卑?
自卑
克服自卑——寻求优越感——战胜挑战 过度自卑—— 无 助 感——拒绝、远离挑战
调节变量? ——坚韧人格?社会支持?成功经验?
1.自我调节差的人: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和追求个人名誉来 追求不恰当的优越感。如患神经症的人只顾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2.自我调节好的人:在达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人的利益,以对 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
y
1,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的构成:由原始意象构成。 原始意象/原型: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可能性。荣格把这些意象统称 为‛原型‛。还被称为显性、无意识意象、虚构或原始意象等,但原型似乎最被接受。 ‚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 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 ‚没有内容的形式‛ 如英雄原型
三、埃里克.埃里克森
(1902-1994)
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自我是人格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强大的部分,具有积极作用,执行着许 多建设性的功能。其作用是: -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建立、发展并保持自我同一性/认同感(identity) 其理论成为“自我心理学”。 同一性: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人关于自己的个体性、唯一性、 完整性以及从过去到未来的连续性的感觉。 同一性危机:人在缺乏同一性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很多人在一生中 都有一段时期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或自己生活的 方向。常出现在青少年,但不限于年轻人。
虽然认为童年以后的经历也影响成年后
的人格,但大多同意童年早期经历影响 人格发展的观点
多数接受了防御机制、梦的解析等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Freud:
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
新弗洛伊德:
青少年期、成年初期-----老
格的变化
强调本能而缺乏对社会影
年(埃里克森).
社会文化对男女人格差异的
阴影(或阴暗自我):包含无意识部分,本质是 消极的,比喻人格中的阴暗面。 象征:妖魔鬼怪
2、一些重要的原型
• 自性(self):它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 是我们每个人的原始可能性。荣格将 自性看作是先天的蓝图,这一蓝图至 少在理论上讲,是可以实现的,实现 自性,意味着“一个人成为他实际上 就是的确定的、独特的个体的过程”。 自性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最终目的。
忽视:
长大后多半会变成冷 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不 能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会让他们感到不 舒服,亲热或抚摸会让他 们局促不安。
父母的溺爱和忽视是导致人格问题的根源!
头生儿童:溺爱、过度注意——“废黜”。自卑感较强,易出现问题儿
童
中间儿童:未被过多溺爱,总是落后于别人,有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性,
2、一些重要的原型
智慧老人: 象征 :老子等等 心理内容 :智慧
人格面具(persona):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 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 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阿尼玛(Anima) :男人心中的女性的原型 作用:使男人具有女性特征;为男人在男女交往 (包括母子交往、朋友和爱人间的交往)时提供 参照系。 阿尼姆斯(Animus) :女人心目中的男性的原型
人格同一性测试 p69
四、凯伦.霍妮
提出女性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对人格发展
中本能作用的过分强调(弗洛伊德主张:男 人和女人生儿具有不同的人格),霍妮认为 文化和社会力量对于性别差异的作用远远大 于生物因素。
四、凯伦.霍妮
三种神经症风格:
接近人群(依赖) 反对人群(敌意) 脱离人群(回避)
四、凯伦.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