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精品试卷 百校联考1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2_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pdf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文学代表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
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
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不仅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
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茅盾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他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
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得不偿失。
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驳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些例子都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批评精神是文艺评论朝气锐气的主要来源。
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分析与评价。
具备批评精神,还意味着敢于对不良创作倾向和文艺现象表明态度,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明立场,及时纠偏扶正,有力地激浊扬清,真正起到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
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
“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
高三百校联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烟花易冷恍若隔世B. 惊愕呆滞遥相呼应C. 悠然自得振聋发聩谈笑风生D. 悲壮沉鱼落雁意气风发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我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B.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比赛不得不延期举行。
C.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落叶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飘落下来。
B. 那一抹晚霞,犹如少女的红唇。
C. 他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明。
”B. “这本书很好看,你读过吗?”“读过。
”C. “你有什么问题吗?”“我有一些疑问。
”D. “明天有没有课?”“是的,有课。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不禁热泪盈眶。
B. 那个演员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C. 他为人谦逊,深受同事们的喜爱。
D. 这个计划太过冒险,我建议推迟实施。
6.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B. 那个运动员身手矫健,动作灵活,一招一式都做得非常到位。
C. 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总是把别人的困难放在心上。
D. 那个公司业务繁忙,员工们加班加点,忙得不亦乐乎。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B. 那个城市的风景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C. 他的性格豁达,为人正直,是大家心目中的好榜样。
D. 那个演员的演技非常高超,让人赞不绝口。
8.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个计划很完善,值得推广。
B. 那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吸引了众多家长。
毕业生第一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湖北省高三毕业生第一次百校联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
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 ,去成就事业。
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但中国的父亲习惯 ,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 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
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
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
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
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B .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C .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D .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语文丨湖北省部分学校(金太阳百校大联考)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简称ERV)是数百万年前远古病毒入侵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遗迹——“古病毒化石”。
这些被宿主细胞俘获的ERV遗传信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突变、缺失等变异,逐渐演化成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之一,并作为重要的基因记忆被保留下来,占据了整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的8%左右。
因此,在生命的孕育及演化过程中,远古病毒呈现出一种貌似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景象。
这种古病毒和衰老有什么关系呢?衰老是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过程,是许多人类慢性疾病发生的最大风险因素。
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及各种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表观遗传的程序化改变被认为是决定细胞衰老进程的关键因素。
人类基因组中潜藏着诸多“老化信号”,这些信息流通常受到表观遗传的严密调控而处于沉默状态。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这些“老化信号”会因表观遗传失序而逃离管控,进而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衰老程序。
而占据人类基因组序列较大比例、如“死火山”般沉寂的ERV古病毒元件,是否会挣脱“封印”再次苏醒,并参与衰老的程序化调控?这仍未可知。
因此,深入解析ERV在细胞衰老中的变化、作用和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衰老、评估衰老、干预衰老,进而为有效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思路。
我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人类早衰症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研究模型,以模拟儿童早衰症和成年早衰症。
基于上述模型,通过绘制多维表观基因组及转录组图谱,我们发现细胞衰老过程中表观基因组的“熵增”会伴随着一系列基因的异常表达,其中,以ERV的激活最引人注目。
借助单分子RNA(核糖核酸)荧光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及电镜实验,我们在这些衰老细胞中检测到了ERV转录本、蛋白及病毒样颗粒的显著增加。
高一语文百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奇峰异石B. 惊心动魄C. 精神焕发D. 碧波荡漾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已经成为学校图书馆的畅销书。
B. 由于天气突变,原定的户外活动被迫取消。
C. 他的发言,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认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他这次考试得了满分,可以说是脱颖而出。
C. 她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D. 这场演讲比赛,他的表现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这告诉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B. 李白《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景象。
C. 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月亮、星星、萤火虫都在空中闪烁。
D. 他的声音低沉,仿佛从远方传来,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忧伤。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如同一幅画。
C. 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
D.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默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
②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
7.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B. 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C.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D.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2024届福建省百校联考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福建百校联考高三正月开学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21 年 10 月,瑞典人安特生与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袁复礼等人,在仰韶村开始正式发掘。
根据出土文物,安特生判断此地为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并依照国际考古学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发掘,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尤其是石器时代的空白。
安特生虽然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上有开山之功,推翻了西方考古界关于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断”,但他毕竟不是考古学科班出身,在发掘过程中没能采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他错误地判断仰韶村只有仰韶文化一种类型。
另外,受制于当时欧洲中心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他在判断仰韶文化起源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仰韶文化以彩陶为重要特色,在对仰韶村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前,安特生在查找彩陶考古资料时,注意到美国考古学者庞贝利1904年在中亚发掘安诺遗址的报告。
安特生发现,安诺遗址出土的彩陶与自己在仰韶村发现的彩陶的花纹样式十分相像,于是有了仰韶文化从中亚传播而来的假说,但他又一时无法打通仰韶遗址与安诺遗址在文化传播上的地理链条关系。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说,从 1923 年起,安特生开始赴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察。
他发现,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彩陶,比仰韶出土彩陶工艺技术更为先进,却很少见到代表中原文化的陶鬲、陶鼎等器物,且当时中国并没有比仰韶彩陶更早的彩陶出土,而欧洲、中亚多有史前彩陶发掘。
高考语文百校联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崇高(chóng)B. 悲切(qiè)C. 纠葛(jiū)D. 精湛(z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B.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D.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下列词语中,与“纷至沓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陆续到来B. 源源不断C. 层出不穷D. 应接不暇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把银辉洒满了大地。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
C. 他的声音像一曲悠扬的笛子,悠扬动听。
D. 那个男孩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条理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英勇无畏,屡立奇功。
C.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宛如天籁之音。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6. 下列诗句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错误的一项是()A. 这本书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C. 他的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
D. 这场音乐会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8.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现代汉语常用词的一项是()A. 稀释B. 隧道C. 演绎D. 梦寐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不来呢?”他焦急地问。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江苏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江苏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江苏省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试卷语文09.03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
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
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
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
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近20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
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
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
三是质量大幅提高。
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
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
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
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500多部。
黑龙江省2023届高三第七次百校大联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2023届高三第七次百校大联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
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
《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
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
”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
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
其次,品评作家、作品。
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
《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
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
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
百校联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曲解文意,“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错,原文是说“而今人……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3分)2.D【解析】条件缺失,文末强调避除匠气“还需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3分)3.C【解析】因果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是“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3分)4.A【解析】“对20世纪早期亚洲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错,原文为“在20世纪早期亚洲的历史上,像他那样对一个民族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读书人,似乎唯有印度的泰戈尔和甘地”,说的是“泰戈尔和甘地对印度民族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分)5.AC【解析】B项,范围缩小,并非只将“新民说”思想传递给梁漱溟、毛润之、左舜生,而是传递给包括三人在内的“比他小20岁的这一代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文无据。
D项,根据文中第一段“历经世变”可知王国维“未曾经历大的政治变革”错。
E项,“梁启超对亲身参与的戊戌变法给予了肯定”无中生有,“他认为……”也没有写在给女儿的家书中。
(每项2分)6.特点:①“诚拙、振拔向上”;②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随波逐流。
(每点1分)原因:①1927年给梁启超带来了很大的心灵震动,超过了辛亥之变;②1927年,他期待的少年中国一直没有出现;③他对救国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想到了“不逐时流的新人”,认为唯有新人才能配上这个新的国家。
(每点1分)7.C【解析】A项,“突出了过年的热闹”错误。
B项,“墙上挂‘父亲’的照片”是要突出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
D项,无心理描写;说老二“鲁莽”也不恰当。
(3分)8.①坚强乐观。
丈夫去世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支撑起整个家庭,在除夕夜给孩子们包饺子吃,营造欢乐的氛围。
②吃苦耐劳。
到年三十了,她还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卖菜,没赶上公交车,徒步回家,直到除夕夜才回来。
③聪慧能干。
她让孩子们一齐动手,包饺子,贴对联,感受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们都吃到硬币,预示着他们能有好运,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
2025届江苏省百校联考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百校联考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山水最懂得时间。
四季,总在它们身上投射。
一年之中最好看的还是春夏万物生长时,绿水青山一派葱茏朗然,自然的韵律也较别时更加明快。
“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这时寻山走水,喜悦大概会主动,也让人感受一番庄子的。
A.更换投怀送抱意气扬扬B.更迭曲意逢迎道遥自得C.更迭投怀送抱逍遥自得D.更换曲意逢迎意气扬扬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古典西画一样,古典西园也是讲究写实的,追求形似。
如果他们愿意将植物修剪成一种动物的形状,或者将雕塑做得和真人一样,他们就一定会做得_______________,一切都在他们的_______________之中,一切都必须听任创作者意志的摆布。
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大自然加以改造,并最终获得预想的效果。
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就曾经强调,要“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所以,在他所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苑中,完全看不到自然形态的物象。
他认为,人工之美高于自然之美,故而这种毫不掩饰人工痕迹的园林被称为“规划式园林”。
后来凡尔赛宫苑成为了欧洲园林风格的_______________,并被竟相效法。
()。
而这与他们对待人类自身的态度大异。
由于西方人提倡个性,尊重平等自由,但“物”却被排除在外,使园林便成为了全然脱离自然形态的人工。
在造园人的意志支配下,它具有了完整、和谐与鲜明的特性,呈现出一种雕塑感与装饰性并重的“盛装之美”,因此,西洋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对称、开阔、_______________,园中铺植大面积的草坪,植物多为几何造型。
全国一百所高校联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竭泽而渔(jié)谈笑风生(shēng)落英缤纷(bīn)B. 欣欣向荣(xīn)悠然自得(yóu)雕梁画栋(diāo)C. 草长莺飞(yīng)水天一色(sè)雪中送炭(tàn)D. 漫步云端(màn)轻歌曼舞(màn)挥毫泼墨(hu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B. 为了这次比赛,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 在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困难。
C. 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爱。
D.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许多同学都感到无从下手。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优秀。
改句:他学习好,品德也优秀。
B. 原句:他们两个人都在努力工作,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改句:他们两个努力工作,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C.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我们需要好好思考。
改句:这个问题很难,我们好好思考。
D. 原句:他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感慨。
改句:他看着远方,心中感慨万千。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一片金黄的麦田,像金色的海洋。
B. 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他的眼睛犹如明亮的星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 那条蜿蜒的小路,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卷语文试卷
1.B2.A(B“散布”缺少宾语,应在“完整”之后加上“的言论”;C“低位数多在1500元之间徘徊”表述不当,“徘徊”应该是在两个数字之间;D“献上”与“骄傲和自豪”搭配不当。
)3.物联网是装有感应器的各种物体与互联网相整合,通过相应的中心计算机群对相关的人和物实施“智慧”状态的管理和控制的网络。
4.(1)苏轼赤壁赋(2)化用苏轼《赤壁怀古》词句与苏式风格自述;典故展示苏词特点;运用拟人修辞(“春风”句)与比喻修辞(“孤鹤”句),形象地表现苏轼贬谪的境遇。
5.C(佐:补充。
)6.C(①句与灾害无关;⑥句与张公无关。
)7.D(张冠李戴。
所言是“今州县之灾相属”,非张公时期的事情)8.(1)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众多差役警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
(徙、戒、恭、常,语意)(2)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清楚材料出自什么地方,见工人们聚集解散,却不见官吏们找到自己。
(完、合数、及,语意)(3)这就是我替百姓悲哀,并且忧伤官吏不学习的原因了。
(所以、哀、而、闵,语意)9.(1)视听结合。
(1分)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
(2分)(2)农民修整桑枝;(1分)察看泉水通路;(1分)燕归旧梁;(1分)主人看新历。
(1分)(3)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1分)因而惋惜、惆怅,(1分)表达对漂泊者同情。
(1分)10.(1)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犹抱琵琶半遮面(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月有阴晴圆缺(6)无丝竹之乱耳11.特点:前后呼应。
(1分)罗师傅先是“放下大锯,回避开去”,后是“走回来,不好意思用眼睛看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说话”。
(2分)作者写罗师傅的尴尬处境,(1分)表明老百姓对红卫兵动辄抓人的害怕与憎恨。
(2分)12.交代了文革动乱的背景;写出了红卫兵的疯狂;红卫兵煽风点火造成了本镇动乱;暗示下文“我”将被打成“沙汀黑帮”分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百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有变化而无重复,作品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
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上的持续。
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性。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
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
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
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
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
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
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
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广东省衡水百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广东省衡水百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这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还曾批示:“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2023届高三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I卷)
2023届高三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
“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
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
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
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
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
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
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
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
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
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
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
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
仁,必须形之于“德”。
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
所以,孔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
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已之间。
仁,必须导之于“礼”。
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
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
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
仁,必须成之于“行”。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12月联考试卷(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12月联考试卷(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生”,这几年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分外响亮的“主题词”。
政府出台“民生政策”之密集,媒体推出“民生话题”之深入,百姓关注“民生热点”之强烈,可谓前所未有。
如何使每一级政府的惠民之举,托起每一个百姓的幸福生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的结待解。
走进基层,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民生是个“筐”。
看一看各地在抵抗金融危机中接连推出的刺激内需的大手笔,看一看基层在跟进产业转移中争相展示的招商引资的新路数,其中究竞有多少是真正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有多少是紧密呼应民众迫切需求的民生项目!一些地方向上汇报、对外宣传时,为了标榜自己的“高度重视”,竟然把高速公路、城市广场等基础设施投资都算作了民生工程。
民生是个“秀”。
“有粉搭在脸上”,这是许多官员的共通心态。
就谈新农村建设,不少地方忙于撤并村庄、洗脚上楼,简单地将城市样式照搬进来,靠近路边的建筑,还要涂脂抹粉,配上白墙红顶。
老百姓的谋生之道、生产方式还没有改变,就急着要在一个早上颠覆农民既有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于此,官员们有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视察的“盆景”,有了自己表功炫耀的“面子”,甚至还有了其中房地产开发的“实惠”,老百姓却尝到了难言的苦果。
民生是个“痛”。
一些地方政府或盲目追求跨越发展,或急于拉动投资需求,或企图摆脱财政困境,提出加速城市化,让更多的百姓以承包土地换一纸户籍,尽快过上城市生活,享受公共服务,沐浴现代文明。
但是,他们并没有换位思考:农民到城里买不起房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子女就学遇到困难怎么办?民生是什么?不是口号,不是标榜,它是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金太阳百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2024届高三10月金太阳百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劳动力的变化,已经不是以往蓝领、白领、金领、粉领、圆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而是满足人作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智慧、长寿需求,丰富了劳动者的内涵;各种便携式智能装备拓宽了劳动者的外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参与劳动,跻身劳动者行列,增加了劳动力的类别和数量;人工智能参与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以及人更多地向着脑力劳动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质量。
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
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
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动者最大的变化。
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的粮食增产,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改善了劳动者的营养,使劳动者的体能得到加强。
现代医学科技从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普惠大众,使更多的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世卫组织估计,由于距离遥远,大约有10亿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看见卫生工作者。
”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已经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仍然有很多人享受不到这些福祉。
如果想要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护理,就必须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投入资金,让其能给最偏远地方的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百校联考一模语文
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法作品让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大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表、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极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培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试卷(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画像对世俗生活的痴迷程度是令人吃惊的。
它所记述的那些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以至于它对当时人们生活娱乐、工业制作、出仕做官、拜谒觐见和狩猎战斗等内容的记述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入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并起到文字资料所不可替代的形象作用。
显然,汉代人在创作这些图像资料时并未将之作为幻想材料加以处理,而是采取了“彻底的写实主义”态度。
正是这些逼真、准确、精细的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后者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而且这一主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
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生动、翔实而全面地记录了一对墓主人夫妇进食时的热闹繁忙景象。
作为整个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幅画像所记录的正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它几乎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之一。
由此,这块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亦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墓葬的设计者似乎要将自己现世的生活完全带入死后世界;换言之,在他的思想观念中,死后的世界实际上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
于是,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日常生活由此被无限延展而获得永恒性。
通过对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有汉一代,人们一直在倾其所有、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
这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山东沂南出土的这块汉画像石仅展现了汉代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更多的同类图像资料证明,他们不仅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且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
显然,这种方式在两汉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习俗。
除了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外,没有任何原因能解释汉代人这种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日食生活用具的行为。
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设计这样的措施是为了阻止魂魄在身体一旦被埋葬之后便离开其中”,“所有想法设法要死者的灵魂能够心满意足地住在坟墓中”。
即使类似的观点有同一时期的图像榜题和文字记栽作为证据,而且这种心理至今在中国各民族的习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留存,但这不足以完整解释汉代人的上述行为。
因为坟墓的建造者不仅是墓主本人(此前或当时的礼仪还规定皇帝即位一年后即要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而且大多数是死者的亲友或子孙,他们有朝一日同样要走进坟墓,能给他们死后生活带来安定感、安全感的同样是他们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所有和价值观念。
而且,对于死者来说,贸然进入生者的领域就像生者无意间进入死者的领域一样,并不是充满乐趣的事情,而更多地是受到伤害。
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的表征,是以往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逐渐被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所取代。
器具用途的变迁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日常生活因素参与建构了人们的仪式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世俗化。
在这种经济形态基础上所形成的这样一个自给自足而相对封闭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其他生活乐趣所不能取代的。
(节选自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的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汉画像记述的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所以它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人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
B.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而汉画像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C.“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它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
D.通过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可知,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记录的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此类场景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
B.因为墓葬的设计者认为死后的世界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所以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C.在整个汉代,人们为了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利用了很多种的手段和途径。
D.除了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外,汉代人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人墓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人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的日常生活用具,是因为他们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
B.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C.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D.直到汉代,日常生活用具才出现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且逐渐取代以往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这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
学进士业。
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
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金,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
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
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
从伐宋。
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栽书数千卷而还。
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
璋至,招复逋逃,賑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未几,民颇军辑。
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
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
百姓为之立祠。
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
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
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
”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
天德元养,以病致仕。
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
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
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的说这是我的职责。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
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
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① [唐]薛稷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②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③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注:①“京”指长安。
“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
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
②咸阳:即都城长安。
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
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
首阳山,据《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8.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
(5分)9.诗人说“日暮忧思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都有哪些忧思?(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写蜀道的开通,运用这个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 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骗子徐常愉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我架着双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
此时的我身无分文,肚子咕咕直叫,身体瑟瑟发抖。
不过我的脑子还算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弄到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我恐怕熬不过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了。
怎样弄到食物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乞讨的手。
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
可我又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不能使用这个方法。